•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30

shangbabayue
首页 > 职称论文 > 女研究生愁论文愁嫁人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坠落的梦天使

已采纳

博士。。。谁找你谁鸭梨大啊。。

99 评论

王小金Fighting

准确答案 是28岁以后结婚 因为这个年龄阶段所有事情也都渐渐成熟了 处理事情也比较明确 不会像许多年轻漂亮(而肚子里没有墨水的女人)结了婚后 夫妻不合 而有了小BABY 在离婚 对BABY或对婚姻 都有严重的影响 所以我个人认为28之前女性结婚无益处

322 评论

超超超级棒的

考研的路,我走的并不一帆风顺,有个冲动,将自己与考研的种种过往,一笔一笔地写下来。

1

说起我与考研的最初交集,得追溯到高考以后。18岁以前,我生活在陕西关中平原中部一座小县城;如中国千千万万座同等规模的小县城一样,20世纪末的那个小城,土气而灰败,下辖七、八个乡镇,总共只有两所高中---坐落于县城的县中学和位于离县城较远的乡镇上的一所农村高中。那时候的人们没什么闲钱去旅游,我们小县城少年们了解外界有限的方式就只有老师和家长的渲染与地理课本上寥寥数语的介绍了。

和千千万万个叛逆而渴望远方精彩世界的少年一样,我自从读高中的第一天起,就被老师灌输了“上高中的目的就在于考大学”的观念;而好的大学,尤以位于北京上海的为最。2000年夏天,高二升高三那年的暑假,妈妈带我去北京探望亲戚,首都的繁华似锦与流光溢彩给当时17岁的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让我叹为观止;亲戚们友善的鼓励更加深了我报考“北京的大学”的决心---综合考虑了自己的实力,top2是不敢想的,北师、北理、北航、北外或可一搏。我的高考成绩也算理想,交出了全县文科第四的答卷;但这个成绩,报考一流的大学却只能说是希望而并无十足的把握。录取结果很快揭晓,那个时候,就文科而言,省外的大学,尤其是好一点的一本院校在陕西的招生名额都是个位数,我未能被反复权衡后填报的南开大学录取,而只考取了位于陕西省内的西安外国语学院(现在已经改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所录取的专业也是当年扩招出来的新专业。

之所以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么多,是因为,高考的失利正是考研这个名词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的开始。2001年的暑假,我先是为取得了一个尚且理想的高考成绩欣喜不已,接着又体会到了名落南开孙山的巨大失落。这种心理落差对于当时18岁的我,相当难以接受。很多人甚至还让我补习再考。众说纷纭之下,我的父母权衡后做出了决定。我的爸爸在当时说了一句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话:“孩子,你读的是社会科学专业,无论在哪里,只要多看多读多用心,勤加积累,都可以成为佼佼者”;而我妈妈的一位同学兼朋友,也是我们县另外一所高中的校长,对我说了一句不啻为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如指明航向的灯塔一样的话:孩子,考上了西外就去上;现在考研的学生很多,四年本科读完以后,你一样可以用考研来证明你自己!!!!!

2

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鼓励,在当时年少不经事的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2001年,正是教育改革大扩招如火如荼开展之年。进入大学之后,种种原本很正常的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以及青春时期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迷茫与彷徨,都被我归因为我没有遇到足够博学的老师、足够优秀的同学、足够良好的学习环境;而这一切的根源,则在于我没有进入与我高考成绩相匹配的理想“大学”。那时候的我,常常怨天尤人,“假如”、“要是”等等词语,成了与我一起的好几个所谓“怀才不遇”的学生们一起吐槽现状的口头禅----是的,那就是当年的我,幼稚、短视,总是觉得自己如果能够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就能够走上一条没有任何遗憾的人生之康庄大道。于是,在同学们都享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之时,我很早就为自己立下了“考研”、而且要考一流大学的宏图大志:从大二开始就向老师咨询考研的各种准备事项,向高年级的同学过早地请教考研经验,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时代泡在网上如大海捞针一样地寻找考取“北清人”的经验……很快进入了大四,在其他同学仅仅将考研作为一项备选项的时候,我将自己变成了一座考研的机器。2004年的那个暑假,我挤在西安交大的体育馆里听任汝芬的政治辅导;2004年一整个的冬天,用各种“惨无人道”的考研格言勉励自己,没日没夜的与同学们天天泡图书馆,啃下几十套毕金献的英语模拟卷;2005年的元旦,与同学一起起早贪黑去离学校几公里之远的长安大学听考研政治最后冲刺班;用从生活费中省吃俭用出来的300块钱,成为一个考研论坛的付费会员,从中捕捉少的可怜的报考信息。就在这样忐忑与惶惶之中,我走进了2005年的考研考场,这,就是我第一次考研的经历。

3

这次考研,我太紧张了。第一天英语和政治的专业课考试后,我忐忑不安,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失眠。高考的时候,我尚且愚钝晚熟,并不很清晰地认识到这种”决定人生航向“的考试之意义;而到了考研,我为了改变自己的求学背景,为了完成自己未竟的去北京、去陕西之外的“远方”求学的心愿,为自己加上了太多的思想枷锁。考研第一天结束后的那个夜晚,我听着室友们安静而有节奏的鼾声,瞪着眼睛等到了天亮。终于挨到了第二天专业课考试的结束,我清晰的记得走出考场的那天下午,西安飘起的雪花落在我干涩的眼睛上的感觉。

考完后,我度过了一个轻松的寒假。可是好心情的时间不长,很快,我就查出了我的初试成绩:差了18分,没有进入面试线。现在,我可以很轻松地在键盘上敲击出我当年的心路历程,而这个结果对于当年的我的打击,却是巨大的。我清楚地记得,11年前2月的那一天,我目瞪口呆地坐在显示出分数的电脑屏幕前,一瞬间竟然恍惚,问自己是不是我查成绩的网站出错了,否则,我一直引以为豪的英语怎么才能考了56分?可是,这,就是事实。

从那之后,我在找工作、受打击、克服心理落差的纷乱中,度过了大学时代的最后一个学期。2005年,已经是就业大军压力初现端倪的时候---我对考研结果的不甘、对进入职场的惶恐与退缩,让我很快决定,我要再考一次。而且当时已经有了一个规模不小的“不工作、在高校周围租房子专职考研”的群体。大名鼎鼎的“芙蓉姐姐”就是在那个时候横空出世的,现在她有多火暂且不表,但当时,她在陕南汉中一所二本院校报考清华屡试不中,很多人都说她受了刺激,才有了那些哗众取宠的举动。很快我就在家中一位亲戚的鼓励和帮助下,在离家较近的一所大学附近与人合租了一间小屋,开始了我半年的专职考研生涯。当时的我想法很简单:我就是想再给自己一个机会,比起高考复读好几年的人来说,这又算的了什么呢?

4

第二次考研,我的心态比第一次好多了。我综合地估量了自己的实力,为自己调整了目标,并且,我就是想着,我要再试一次,如果不行,我就去工作。有着这样轻松的心态,我在没有悬念的情况下,考取了一所985院校的公费研究生。

离我两次考研的经历已逾十年。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一些细微末节,却仍然历历在目。这些年,“读书无用论”屡屡见诸报端并被人津津乐道;每当这时,我也在问自己,对我来说,考研到底意味着什么?客观来讲,考研给了我一个走出陕西、来到上海安家立业见世面的机会,而我对此的付出到底值得吗?记得读研时《经济学原理》的课堂上,老师讲到“机会成本”时,就举了考研的例子。相比那些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们,我们在在象牙塔中又“躲”了三年。研究生学历就一定比本科生学历在就业市场上更有优势吗?况且,这三年中还可能会错过多少机会呢?

这个“机会成本”的争论是我三年的读研生活中心态的缩影。那三年,我在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接受教育、了解外界的同时,也经历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惶恐,社科专业的就业前景的确不容乐观;而女研究生“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女大学生是黄蓉、女硕士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是东方不败的段子大概也都是那些年流行起来的。从研三开始,我与同学们一起在人头攒动的招聘会上感受offer难求的压力;也从国考省考上考一路拼下来变成“烤鸭”……

千帆过尽,云淡风轻。现在回头再看来时的路,我还是由衷地说一句,考研于我而言,是毕生受益的一笔财富。功利的讲,我目前的工作在入职定级时,就将本科生与研究生区别对待,工资待遇都高出一个档次;而长久而言,三年的校园生活,除了给我一个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20出头的我能够有更多的看到外面世界的机会,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自己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5

而最最重要的是,就我两次考研的经历而言,第一次失败的经验显得尤为可贵。我常常在回味这段经历时感触良多,咂摸出许多粗浅的人生道理,让我受益终生的道理。

首先,人生的路很长,不是一次考试、一次成功或是失败就能够决定走向的。我承认,我也羡慕那些高考状元们,被鲜花和赞誉包围的他们,不仅能满足当时的虚荣心;进入top2或者其他“一流”的学校,也为以后的就业似乎加上了保险。可是,这真的就“一劳永逸”了吗?不。人生的历程,由许多个环节与考验组成,而无论什么时候,需要的都是平和的心态与永远提升自我的追求。

其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当时我考研的时候,曾经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心态,就是躲避就业压力。国家从1999年开始扩招,到了2005年我本科毕业,就业的压力已初现端倪。我在经历过考研的失败和在人头攒动的招聘会上推推搡搡之后,非常羡慕那些当时已经拿到研究生offer的过着“猪一样生活”的同学们(当时,我们将天天挤招聘会的就业党称为苦苦追寻一份工作的“狗”,将已拿到研究生录取offer、天天在寝室睡大觉消磨最后的大学时光的保研党称为“猪”一样混吃等毕业的人,将天天泡自习室、过着苦行僧一样考研备考党称为“猪狗不如”的人),在备考的时候,总是拿他们比本科自由、比本科地位高的读研生涯鞭策自己,总是告诉自己,只要我读了研究生,我就可以在找工作的时候蔑视那些本科“狗”了……到了如今,我工作已经7年,我渐渐知道,学习与提升自我是一辈子的事情,求知的渴望与严格的自律性,是任何一所大学的标签都无法给予的。

第三,无论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都是最重要的。记得高三时的班主任曾经在班会上说过:“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现在的我回味起这句话,却想改动一下:没有经历过考研的人生,于我,是不完整的。考研对于我来说,给了我这样一个在陕西关中城乡结合部生于斯、长于斯的少年以最低成本接触一线城市、进入一线城市从而在一线城市工作、安家的机会;而第一次考研失败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坎坷与失败带给人的力量,这,对于当时一直生活在父母羽翼下、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的我来说,太重要了。我曾经设想过,如果没有考研,我好一点,会在二三线城市之间徘徊的省城西安,在家人的庇护与帮助下找一份一般的工作后安家;次一点,就会回到家乡城乡结合部的小县城,与我那些从来没有离开过陕西的同龄人们一样(旅游除外),踏着父辈们的足迹,走完一生。

不知不觉,就说了这么多。关于考研,我很感恩,因为这是一次自我证明、自我提升、自我选择的良好机会。如果说高考是搭上一列秩序井然的列车、由老师和家长保驾护航往前狂奔的经历的话,那么,考研就是一次自助穷游,从选学校、选专业到选导师,一切都得自己决定。而且备考过程中,没有模拟考,没有如保姆一样循循善诱苦口婆心的老师们的监督与制约。备考的过程也相当不轻松,套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那就是非常“孤独”的一种并不轻松的校园时尚。

对于参加2017年考研的众多同学们而言,说祝大家都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成绩揭晓后,必然会几家欢喜几家愁。我只想祝愿,每个人都能从考研的经历中提升自我,将考研不仅仅视作一次考试,而是一次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而不断的完善与提升自我,更是我们毕生的追求与信仰,不是吗?

254 评论

佛罗妮曲奇饼

总觉得自己是个心宽体胖的人,好像好多事情都能不在意,或者假装不在意。可是有些事情真真切切发生的时候,要是真的一点都不在意的话,好像又有什么不对劲。

是人总会有情绪的。

应该是六年前,亦或六年半这样子,那时候还在初中,第一次面临所谓的中考这种算是比较重要的考试。那时候整天浑浑噩噩,对结果已然有估计,只管破罐子破摔。况且中考的可操作性还是比较高的,于是也就“顺理成章”地去了三里桥。已然忘了当时是带着怎么样的心情去一中报道的,好在那三年与之前的三年相比,有所精益吧。

虽说马克思他老人家说过,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反复性和曲折性。在六年后发生了几乎一样的事情,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论者,又不能将其归结为命。那就是自己作的吧。

时间好像过的比较快,2014也就这么甩过去了。忘了第一次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是什么感觉了---不过年龄越大,越是觉得时间很快这应该是通病吧---这一年可是又一次体会到了那种时光飞逝的感觉。从14考研的师兄师姐搬出西综五楼的考研教室开始,这一年也就这么滴滴答答转走了。

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实我现在也不知道愁是啥滋味,总觉得自己还没到需要愁的时候。虽然二老总是催着找女朋友,虽然都希望能在之前的考试中有不错的成绩,就如开篇我所说,作为一个心宽体胖的人,这些事情,都不用在意就好了。

码了一会,还没想好这到底是该写考研的事儿还是写14年。应该没有特地为跨年写过东西,那就写一下考研吧。

怎么说,这几个月应该算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吧。在大一的时候是非常反对读研的,大二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突然有读研的打算了,以至于到了大三我竟然成了考研大军中一个死磕到底的一位了。

说起考研,总感觉自己对不起考研狗这个称呼的。每天总是在很随意的时间起床,也总是完全看心情选择到底是看书还是刷贴吧,或者是看小说。有点啃老本的感觉,以至于到后期政治实在是背不完了,也就这么着吧。

不知道这半年能不能算自己比较有收获的半年。反正就是使自己看上去真的处于一种比较忙碌的状态,然后告诉别人,你看我真的在忙。至于忙啥,

好像也没什么可以说的,想好好说出来的,无非是自己这一年还是不够努力,还没让自己能到自己想要的那种状态。不想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可是如果万一假如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除了再来一次,还有什么出路么?

开考之前收到不少朋友同僚同学学弟学妹发来的加油,也就不一一感谢了。虽说平时嘻嘻哈哈没个正经,可是一时间收到这么多要我好好干的话真怕自己没考好没脸见你们。不过好像也不用担心,就凭我这脸皮厚度,应该不会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说说那件事吧,尽管自己现在一直不愿意提,都已经这么长时间了,感觉要是再憋心里总是会难受。

六年前,我们是第一次体育和实验算高考分数。于是那一年一中的录取分数变得特别高。一直觉得自己在同僚中还是比较不错的十里桥中学,那一年统考进入六安一中的竟然一个人没有,全靠着自己9个定向名额往一中送了一批人。

自然我不在那9个人之间。

三个月前,保研工作开始,前前后后算了三次平均分的时候,每次都是卡在线外最后一个,到最后出了结果,还真的就是在线外最后一个。

好像落差也没有那么大,与6年前相比。至少曾经笃信自己能进一中---虽然后来也进去了,那是拿钱砸进去的。这次,可是从来没想过自己还能有希望的---虽然最后还是白扯。

坚持想考科大。一是因为自己曾经吹过要去科大,二是因为毕竟是安徽高校,再就是除了科大其他学校也不敢考不愿意考,好像还是那么点点不服气。

想想自己三年前高考分数公布的时候,总算有点逆袭的感觉。再看看三年后现在,真的是很无情的给了自己一巴掌,照脸打的,一点没留情。

好多人都会说考研将是人生中难以忘却的一段经历,就是在废话,谁能把这一年或者半年的时间随随便便就忘了。在敲上句话的时候,忘了自己刚才想到的话了。那我也会不会就把这三个月这么随随便便忘了呢。

觉得自己会有好多话想说,就向在考试之前准备考完试好好出去玩一次一样。然后发现能说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这三个月,谢谢室友,谢谢帮助过我的朋友们,谢谢鼓励支持过我的研友们。也谢谢我自个儿,能顶到现在这里巴拉巴拉说这么一大堆,恩,就这样吧。

164 评论

养生达人帅帅

一般 28-30 吧

80 评论

jewelleryz

应该不一定,有缘自会碰到一起的,good luck to you

234 评论

相关问答

  • 愁毕业论文的图片

    【干货星人】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严选)    免费下载 链接: 在PowerPoint中,演示文稿和幻灯片这两个概念还是有些差别的,利用PowerPoin

    女儿我爱你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乡愁论文范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

    万达集团乔梦云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愁的论文题目

    唐朝写愁的诗很多,一一研究要花不少时间,你先看看有代表性的吧。如李商隐、杜甫、王维的。看多几首就有灵感啦!

    小虫超人HC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论文格式别愁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

    小帅cgnn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论文查重不犯愁

    毕业论文想要查重率低于4%,还是需要很多心思的,一般来说本专业的术语基本上都是重复的,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论文开头讲究的是严谨,中间一部分没有几个人会那么

    jarvinia奈奈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