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6

coloredglaze
首页 > 职称论文 > 师说论文的相关题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p73732849

已采纳

本文是韩愈所写的古代散文的典范.它论证了教师的职能,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必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和影响,从而阐明了从师而问的道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句说明了老师的作用.是的,每个老师都有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职能.无论老师的地位显贵还是低下,年少还是年长,只要能掌握真理,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好老师.从而我想到了四川地震中用自己的身躯守护三个孩子的谭千秋老师,他可以称得上是人民的好老师,他不但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且将自己责任升华.当地动山摇的那一刻来临时,他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张开守护的翅膀挽救了三个孩子的生命.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师.学者,应该做到不耻下问.我们要学习古代圣人,“从师而问焉”.学无止境,不耻下问.则会“圣益圣”.不能向士大夫那样“耻学于师”则会“愚益愚”.有时,我们在学习遇到困难后,可能很难开口向别人请求帮助,然后问题就会越攒越多.最后就不知道从何解决了。所以为了避免问题的积攒,要做到平常不耻下问,把问题分散的解决。这样量的积累后就会有质的飞越,学习成绩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确,三个人行走必定有一个会是我的老师。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

315 评论

柚子chatmonkey

选题时的注意事项:第一步,在写语言与文化专题的论文时,应首先结合自己的兴趣参考一下自己院校提供的毕业论文选题,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同时应主动征求导师的意见,导师一般有较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较高的。此外也可咨询以前的毕业生以获得一些宝贵的经验;第二步,要结合实际。学生应依据自身的专业水平、 研究能力、写作水平来选择合适的写作内容。当然也应考虑到时间限制、资料是否全面等因素。[5]切忌选取过于专业的内容。有的学生选取美国的外交政策、黑人的音乐文化、经济的全球化作为自己的写作内容,因为内容过于专业,自己对于这些领域的认识不够深刻,往往写出来的文章多是一些简单的介绍,很少有自己的分析和看法。应按照《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一些“社会文化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 如英美国家概况、中西方文化等范围内选题。英语专业语言与文化方向论文参考题目: 1. 美国南方文化管窥——《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个案分析 2. 从《麦田的守望者》看反正统文化的源起 3. 试析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传统文化——以《最蓝的眼睛》为例 4. 边缘人群话语权——《喜福会》中的少数族裔文化元素 5. 边缘人群话语权——《喜福会》中的女性视角 6. 《老人与海》:人与自然的关系演变 7.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掀起的美国梦 8. 外语课堂教学的中西方语境差异 9. 从构词法看中西方思维模式异同 10. 美国黑人英语的社会文化体现 11. 英语习语背后的西方文化支撑 12. 外来语对中国青年的行为方式影响研究 13. 从“门”的发展看语言与社会文化的互动性 14. 黑色幽默效果中的文化因素 15. 从历史文化的发展看某个英语词或短语的语义演变 16. 浅析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17. 《看不见的人》中看得见的种族歧视 18.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一览 19. 影响言语交际的中西价值观对比 20. 《红字》中人物名称及其渊源探析 21. 论海明威的反战思想 22.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 23. 析含蓄行为模式在言语交际中的误导作用 24. 中西文化差异如何决定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25. 南北战争对美国文学创作的趋向性指导 26. 评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非言语交际要素 27. 外化与内化——从文化角度考虑唐诗翻译 28. 小议香港英语中的殖民时期痕迹 29. 中英电影名称体现的不同文化背景 30. 网络时代的造词运动31.美国人的海洋情节 从大白鲸中看

109 评论

欣欣公主Q

《师说》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充分,说理透彻,气势磅礴,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文章先从历史事实“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能“传道受业解惑”、学者定会遇到疑难“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三个方面证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老师的年长年少,作者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明确了择师的标准。

接着就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次用人们对自己与对儿子的要求不同来对比,指出“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最后用“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比,揭露士大夫之族的错误想法,指出这是“师道不复”的真正原因。从后果、行为、心理等方面逐层深入分析,指出了他们在“从师”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点明了从师学习的重要。

作者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论断。为了证明这一论断,作者选择了孔子的言行来作证。

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孔子是圣人,圣人尚且如此,那一般人就更不必说了。而且作者虽只用了寥寥数语,而孔子的言行却写得具体,因而很有说服力。

这样,文章以其鲜明的中心、清晰的层次,充分的说理体现了逻辑思维的严密。

读《师说》有感

——师解其惑,其惑未必能解,弟子努其力方能解其惑!

题记:《师说》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韩愈,字退之,唐代的散文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提倡了散文,创造了新的诗歌流派。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最近阅读了《古文观止》这本书,尤其是韩愈的《师说》给我的应象颇为深刻。本文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本文开宗明义地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点明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现就其中一些句子谈谈我的看法。

喜欢其中一句“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简单的来说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是我们的老师,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像一棵树,如果花不娇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叶子和花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她的地理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显的格外多姿。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找准每个人身上值得学习的点是很重要的,只有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并走向成功。

我也喜欢文中的这句“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姜还是老的辣”这两句本身就很矛盾,也就应证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是专长不同罢了,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最后我觉得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篇文章没有把它反映出来,那就是“师解其惑,其惑未必能解,弟子努其力方能解其惑。”这句话换成俗语就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老师只能是引导我们,具体领悟和行动还在于我们自己。像土地给我提供承托,而不能个给我们海拔;像跳板给我们帮助,而不是给我们辉煌;像小巢给我们提供归宿,而不能给我们征程;想乳汁给我们提供营养,而不能给我们人生。因此,老师只是我们的依靠并非依赖,我们必须自己去努力奋斗,带着老师的忠告,带着自己的梦想不断进取,去解其惑。

从师学习固然重要,在实际生活中我理应认识到从师学习是我们的起止,只有不断努力去剖析创造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应这样,才显得更有意义。

望采纳

《师说》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

"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两个分论点,即“古之学者必有师”和“圣人无常师”。

全文可分两部分,1~3段为第一部分,第4段为第二部分。1~3段又可分两小层,1~2段为一层,第3段为一层,分别提出并论证了一个分论点。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

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二、赏析文章开头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师道: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的标准(以谁为师)。

劈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个论断,紧接着概括指出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作为立论的出发点与依据。从“解惑”(道与业两方面的疑难)出发,推论人非生而知之者,不能无惑,惑则必从师的道理;从“传道”出发,推论从师即是学道,因此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一段,层层顶接,逻辑严密,概括精练,一气呵成,在全文中是一个纲领。这一段的“立”,是为了下文的“破”。

一开头郑重揭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就隐然含有对“今之学者”不从师的批判意味。势如风雨骤至,先声夺人。

接着,就分三层从不同的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师说。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

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他是这个运动公认的领袖。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

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

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

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全文分4段。

第1段,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

“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

接着紧扣“解惑”二字,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最后紧扣“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第2段,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这一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

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第3段,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这一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举孔子为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

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这个结论显然是正确的。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第4段,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不拘于时”的“时”指“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

“古道”指“从师而问”,以“闻道”在先者为师的优良学风。

本文是韩愈所写的古代散文的典范.它论证了教师的职能,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必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和影响,从而阐明了从师而问的道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此句说明了老师的作用.是的,每个老师都有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职能.无论老师的地位显贵还是低下,年少还是年长,只要能掌握真理,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好老师.

从而我想到了四川地震中用自己的身躯守护三个孩子的谭千秋老师,他可以称得上是人民的好老师,他不但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且将自己责任升华.当地动山摇的那一刻来临时,他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张开守护的翅膀挽救了三个孩子的生命.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师.

学者,应该做到不耻下问.我们要学习古代圣人, “从师而问焉” .学无止境,不耻下问.则会 “圣益圣” .不能向士大夫那样“耻学于师”则会“愚益愚”.

有时,我们在学习遇到困难后,可能很难开口向别人请求帮助,然后问题就会越攒越多.最后就不知道从何解决了。所以为了避免问题的积攒,要做到平常不耻下问,把问题分散的解决。这样量的积累后就会有质的飞越,学习成绩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确,三个人行走必定有一个会是我的老师。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必定会有些方面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可以优势互补,耻学相师。所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每个人都可以作别人的老师,只是看你擅长哪方面了。

《师说》这篇文章蕴含着许多从师问学的道理。作者韩愈想借此激励后人不耻下问的努力学习,同时也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希望后人能够有所启发。

在《“议论文三要素”批判》精神的影响下,居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有的老师以为“古之学者必有师”是中心论点,有的老师以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中心论点,有的老师则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中心论点,甚至有的老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是中心论点,当然也有的老师则是吱吱唔唔,语焉不详。

之所以有这样的争鸣与困惑,就是大家心里都认为自己提出的那一个论点才可以算是“‘具有较高逼真度的论点’或‘新论点’”。教了十几二十年的书,讲了五六遍《师说》,居然连文章的中心论点也没有搞清楚,惭愧、困惑甚至羞愤之情溢于老师们之言表。

分析 (托古立论) 必要性(因果论证) 传道受业解惑 (一)、阐述 (为什么) 否则惑之不解 学必有师 (中心论点) 择师标准、原则:“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怎么样) (以什么人为师) (总论,道理论证,逻辑性强,缺少现实意义) (二)、分论点一: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今昔对比 圣益圣,愚益愚 (错误态度) 父子对比 小学而大遗(错误认识) 贵践对比 其智反不能及(错误行为) (对比论证??反证) (批判现实,具体论证,有感而发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三)、分论点二:圣人无常师 (分析略) (例证,正面论证) (四)、树立榜样,表达意图 (照应前文) 四、写作特点 1.有破有立 例如:第1段,教师职责,择师标准。(立) 第2段,师道不传的原因。

(破) 第3段,推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论断。(立) 2.对比论证 3.语言上 (1)整句散句结合。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原发布者:bectha

《师说》中心论点 多年来,人们都在讨论《师说》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一个中心、两个中心、还是多个中心;最近,《中学语文教学》刊发了多位老师的观点,讨论来讨论去,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原因何在?原来读者都上了韩老先生的大当。因为韩先生倚马可待,文不加点,信笔写来,文路杂沓,读来也就不明究里了。难怪我国有名的教材编辑家,学者张中行先生从来就不喜欢《师说》一文,说它写得空无一物(大意)。作为一篇议论文,显然这是有所不宜的。 那么,韩老先生究竟在文中说了些什么呢?我们且将原文的要点整理如下: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说明古代从师有风尚) 2.(且)圣人无常师。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古人从师有原则) 3.古之圣人,其出圣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对当时从师现状的分析,对今

183 评论

vivilovetu

大大请给分 不给分我可不干课题:《鱼我所欲也》1、选出加点词有错误的一项( ):A、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偷生) B、蹴尔而与之(蹴:脚) C、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2、选出与“所恶有甚于死者”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皆以美于徐公 D、生于忧患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而给你吃) B、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优厚的俸禄却不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4、选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A、只有聪明的人有这种心性,人们也都有,聪明的人不会失掉罢了。 B、也不是聪明的人有这种心性,人们也会有,聪明的人一定不会失去。 C、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心性,而且人人都有这种心性,只是有道德的人能够不丧失这种心性罢了。 D、所有有道德的人有这种心性,人人也自然都会有这种心性,有道德的人能够可能丧失这种心性罢了。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者”的生活常理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第二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6、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末段用一组排比句,表达了作者对“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的痛惜与贬斥之情。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句话中的“是心”指的是“舍生取义”这种思想。

247 评论

紫薯飘香

韩愈的《师说》 苏洵的《六国论》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苏轼的《石钟山记》 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 论也是一种 我摘抄的, 希望有帮助!

297 评论

相关问答

  • 小学体育教师相关论文题目

    这个都可以按照你的要求完成可以做的体育教育专业

    yuki不乖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导师说毕业论文相似

    论文雷同是指有些段落和已经发表的重复,就是说你有些段落,是抄的,要改成自己的话,保持学术独创性。第一步:初稿一般重复率会比较高(除非你是自己一字一句写的大神),

    静静的娇儿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相关的论文题目

    想要写出一篇具有吸引力的经济学论文,首先得有个好的论文题目,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进行论文选题。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经济学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_经济学论文如

    mini灵灵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水文相关的论文题目

    3、 国内外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3.1 国际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到目前为止,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文献极为有限。根据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

    janesmonke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论文题目

    可以写"无德无以为师"、“润得桃李春满园”、“德树行风”等等。 写作思路:可以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教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阐述清楚,比如老师是学生的成长路上的源

    小托020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