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96

上海大徐
首页 > 职称论文 > 赵无极油画论文题目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冰箱在说话

已采纳

你这个话题确实大!但你能提出这个问题并研究,实在可贵。我和北京的美术评论家和一些职业画家聊起过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是他们正在思索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油画界面临的问题!至于做到油画本土化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和探索。 看到油画家费正先生的画册上这样几段话,对我启发很大! 60年代初,我接受了一位对艺术颇有胆识的画家董希文先生的指导,对绘画产生了难以抑制的激情!在文艺被禁锢的年代竞与画室中几个不安分的同学偷吃了西方现代绘画的禁果!心中萌动起来,在自己的画中出现了主观臆想的变形和夸张的色彩,绘画语言和形式的苏醒带来了艺术创造的活力,那时,这种醒悟和锐进,终究在劫难逃。 80年代的中国画坛兴起85新潮,众多青年画家和我们当年那样涌向现代绘画,它们自行其事冲撞呼喊,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特殊的一页,我为此而高兴,同时又对这有些奢侈的中国现代有几分怅惆!在法国进修时,我在西方人的生存环境中看那些油画珍品,曾经孕育这些伟大的鳞鳞城镇,乡村田野以及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画的广大精微息息相连。它们的种种现代在西方文明的空间显示着一种真实引人深思。我想这就是艺术的生命!!!油画在中国,在这方水土与东方民族共同生长,他必须成为中国的油画并获得新的生命。 我放松了对现代的刻意追求,沉静与潮流之外。面得当代状态感受一点实在和真切,在频繁的操作中寻得一份淡泊和从容。。。。。。。 听中央美院袁运生先生讲座时:他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否定!哗众取宠! 看了很多大师日记!德拉克罗瓦论美和美术家。梵高书简全集。马蒂斯论艺术。赵无极中国讲学笔录等!它们都谈到三句话!尊重自然!!!!尊重传统和基本东西。赵无极谈到唐宋艺术时提到!他们是从生活中来的!!!谈到画时说!应时时考虑画是否实在和诚恳!尊重自然是尊重你对自然的感受!是要真诚的面对自然!如同文学!你想一想中国的一句的古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到这!你应明白我的意思,你想想,中国现代绘画中绝大多数只是学了一个表面的形式 !它们并没有真诚的面对大自然,感受自然,所以画中流露出一种虚假!你想想范宽,梵高,蒙克等大师们他们的画中流露出的真诚 ,蒙克画呐喊时是他的切身体验!是他的真切感受! 你不妨从油画本土化或现代油画本土化和自然的关系或面对自然的态度入手!这是我对油画本土化的一点思索和对你的一点建议!希望对你有用和帮到你!

212 评论

夏日风清凉

特别好看,里面的艺术设计特别好,我最喜欢关于艺术的氛围的营造,只有把艺术感给营造起来才可以让我们喜爱这部作品,不然如何吸引观众的眼球。

161 评论

忘忧毛球

赵无极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在西方抽象艺术发展史上开创了其独特而具有东方美学的艺术风格,更在于他将中国哲学的深刻洞见与创造性融合于艺术创作之中。佳士得十分荣幸将于本季上海秋拍中呈献6件赵无极作于不同年代、不同材质的重要作品;以专题的角度,全面展现赵无极的精彩艺术人生。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得以回顾这位生于北京、定居巴黎的艺术家如何用其一生的时间,孜孜不倦地探索中西艺术融合之路,不仅成为中西艺术之间的桥梁,更成为当代艺术史上影响深远、为东西方所公认的艺术大师。

1.赵无极的先见之「名」

「无极」意为「无限」,预示了赵无极对多种创作风格如布面油画、纸上水墨、版画、雕刻及水彩的无限探索。他将不同文化完美融合,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赵无极自10岁起开始学习绘画。他的父亲是一位银行家,很早便开始鼓励他接触艺术,送他到杭州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写实风格的绘画。赵无极当时师从被誉为中国现代绘画先驱者的艺术家林风眠及吴大羽。1941年,21岁的赵无极在重庆举办了他的首场个人展览。

2.巴黎— 灵感的源泉

在杭州艺专任教五年后,赵无极于1948年移居巴黎发展。巴黎给予赵无极无限创作灵感,从最初被马蒂斯(Matisse)及毕加索(Picasso)影响,到后来受到西方现代艺术和印象派以及表现主义的启发,赵无极的艺术风格逐渐走向抽象。1950年代中期,赵无极逐渐简化物象为线性符号,回归传统中国文化,从诗意幽静的「克利时期」步入了短暂的「甲骨文时期」,用古朴抽象的字形唤醒渊源千古中涓涓流淌的记忆,笼罩着历史文明的神秘氛围。

拍品编号208

赵无极(中国/法国,1920-2013)

《》

油彩画布

46 x cm.

1959年作

估价:人民币6,500,000- 7,500,000

将于「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

《》是赵无极甲骨文系列的晚期作品。1959年,赵无极从香港回到巴黎,开始以作品完成的日期命名,不以标题传达意象,进一步摆脱具象情节,呈现无形的气骨神采。不同于甲骨文系列初期作品中错落有致的古朴字形,该系列后期作品中的文字元号逐渐消散,拆解为一道道交迭短促的笔划线条,为赵无极1960年代转为全然抽象的过渡阶段。

《》局部

《》中,抛开以往浑厚暗沉的深色主调,艺术家采用了苍茫淡雅的灰白,抹抹油彩展现水墨媒介中带有的数百种焦浓重与淡清,黑白灰里跳跃着的幽蓝与杏黄色则蕴藏着机灵典雅的神秘。赵无极自幼在祖父的教导下练习书法,耳濡目染的传统文化自然而然的融入了他的创作。《》中,赵无极采用书法般抑扬顿挫的笔触,中段油彩浓稠如簇,运笔劲疾,相斥相融,堆砌错综交织的奔流节奏。上下留白澄江似练,运笔徐缓,恢弘大气,带来广袤无垠的空间。赵无极在这刚柔并济的虚实之中展现了书法运笔之时的动与静,不止步于书法之形而追溯文化根源,如宋代文人一般寄情寓性,更于画布以意取象,亦将大自然相生平衡的生命之气源源输入画面,呈现破土而出的滚滚生机,在战后时值巴黎抒情抽象的浪潮中讲述尘封隽永的神秘东方意象。

©2017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 ProLitteris,Zurich

赵无极,巴黎,1960年(赵陈美琴摄)

3.纽约— 风格拓宽之旅

1957年,赵无极在法国艺术家皮埃尔・苏拉吉(Pierre Soulages)的陪同下首次踏足纽约,这座城市为他打开了全新的视角与机会。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赵无极每年都会造访纽约,参加在库兹艺廊(Samuel Kootz Gallery)为其举办的数次个展。他在这些旅程中接触了许多纽约艺坛的艺术家,例如法兰兹・克莱因(Franz Kline)、菲力浦・加斯顿(Philip Guston)和阿道夫・戈特利布(Adolph Gottlieb)等。当时的抽象表现主义运动在纽约的风气正盛,赵无极与这些艺术家的友谊,鼓励他去探索绘画中一种更大胆、示意风格所开展的创意可能。

年代— 力量和气势

1960年代对赵无极的艺术生涯而言,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他开始全心沉浸于抽象艺术,渐渐褪去了他之前所偏好之细致、深受甲骨文所启发的风格,开始致力于一种更奔放及雄浑的作画方式。自1957年首次访美之旅返回巴黎后,赵无极对于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以及纽约画派的笔到意至、行云流水的运动感所触动,从而开始在画作上采取更粗犷的笔势和更沉雄的力量感。

拍品编号207

《》

65 x 54 cm.

1967年作

估价:人民币7,800,000- 9,800,000

作品《》以充满耀眼色彩和鲜活动势的特点,完美彰显了赵无极1960年代作品的特质。「极简易明」是《》一作最有力的元素。作品仅以四种颜色完成:黑、白及两种深浅有别的蓝色。这种组合让艺术家得以透过迤逦奔放的上画方式,展现他汹涌澎湃的雄浑力道。画面最上方一道浓厚、华润如象牙的黑镶边由最下方的一抹白纹所制衡,而夹在这光谱两极端之间的,则是无垠的颜色之海,在沉着的佛青色和浓郁的土耳其蓝两色间交辉。

作品《》本身也是一首对蓝色本身最纯净之形体的礼赞,艺术家充分利用了颜色的抽象意涵,让观者脑中充斥着狂暴海景和白沫飞驰巨浪的景象,以及主题所蕴藏的所有速率和情感。作品并置了简单的色彩和基调,创造出流动的意象;画面上配置的水准量带,似乎也暗喻著作品超越画面的局限,向外汩汩扩张。

《》局部

1960年代后,赵无极的作品不再聚焦于细节和象征性的内容,反而强调了形式主义的多元展现,以画面上的线条、颜色和形态,以及这些元素所传达的感觉来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在《》中,汩飞鲜明的蓝色横带覆满了画面的横距,促使观者见微知著,让双眼从左到右丶从上至下地推敲画面的节奏感,欣赏颜色和光影的幽微变化,以及与不同色调之间的关系。

对赵无极而言,那种刻意直接将中国文化元素植入的「中国风情」绘画是他一直避之唯恐不及和谨慎防范的。尽管《》纯粹是一幅抽象的布面油画,但画作也展示了大师本身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了然于心的继承。虽然这幅作品的构图是简约明快风格,艺术家却用以不同的明暗区块来布局具有律动感的水准量带之法,不禁让人想起元朝四大家之一的倪瓒的风格。

从上到下观赏这幅作品,大师从黑到白的绘图转折,也让观者联想到道家的阴阳哲思,以及从所有元素和事物中取得平衡的需要。构图上而言,暗色区块折冲了明亮区块,让作品似乎跨越了两个色调极端之间的鸿沟。这个图像也带出了宇宙之始的各种想像;在无数个文化和宗教中,世界的起源来自光明与黑暗的区隔,上水和下水各司有别。赵无极的作品探索这些基本元素的关系,为作品注入了定义宇宙的基本二分法。在创作这幅画时,赵无极为我们描绘了一份宇宙创始之景,四处无垠的蓝、暗黑和光。

5.赵无极与中国传统绘画

赵无极刚到达巴黎时,对西方现代绘画的探索使得他在很长的时间内,不愿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方式创作,但他一直坚持纸上作品的创作。其中,水彩画由于是以水作为媒介调和稀释颜料,水的透明性及流动性使得水彩画作在色彩的清透性、光感的趣味性以及层次的丰富性等方面具有其它西方绘画类别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而水彩这种材质的特殊性又与中国传统绘画在用具、技巧、表现形式和抒情性较强的取向上也相当近似。毕生都在探索中西艺术融合之路的赵无极,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也一直将水彩画作视为重要的实践物来诠释其艺术理念。

拍品编号139

《无题》

水彩纸本

x cm.

1961年作

估价:人民币600,000- 800,000

将于「开创|上海」呈献

1961年是赵无极来到法国的第13年,这个时期他的油画艺术创作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此幅《无题》是艺术家探索张弛有度、轻重有致的空间节奏感的极好例证。他通过不同量水分稀释色彩,渲染渗透于纸上,探索一重色彩的多重震颤:捉摸不定的灰色流动于黑白之间,几缕蓝紫宛若山岚生烟。画面下方恣意奔放,泓澄浩势里聚集起波涛万顷的生命之气;上方迂回缠绵,杳杳烟波间弥漫着拨云见日的放光之处,一如英国著名艺术家特纳对光与水气的微妙处理,亦展现宇宙初创之际一片混沌朦胧,蕴积著宁和逸气,颇有「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之意。

拍品编号138

x 52 cm.

估价:人民币350,000- 650,000

在1967年创作的蓝调作品《无题》中,赵无极则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布局及意趣巧妙融会:水彩用笔不再充盈于画面全部,取而代之的是大处留白。赵无极独出心裁地将纸对折作画,展现延折痕碰撞的抹抹蓝色,相立相斥而又相辅相成。此作宽幅横刷,彼作细笔碎缀;此以轻若翎羽,彼以浓若绸锦;此讲明暗起落,彼讲肌理层次,恍如特纳在虚实相生的张力中探索画面平衡,疾徐有致的笔触体现聚散自如的速度感。中国传统绘画多会在画的空白处题诗或上款,即是吟咏画的意境,亦是构成画的元素,文字词则如画中留白,遨游于整体。

本作品中,赵无极在右下方以墨笔书写法文「Pour Patricia Sapone」以示画作在当年赠于友人。Patricia Sapone 是法国尼斯Sapone家族成员,Sapone家族自50年代起与众多艺术大师,例如毕加索、阿尔贝托・贾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汉斯・哈同(Hans Hartung)和赵无极等关系紧密,后于1970年代在尼斯开设Galerie Sapone画廊,赵无极在1993年也曾在该画廊举办个人展览。

拍品编号137

71 x cm.

2008年作

估价:人民币400,000- 600,000

另一幅创作于40余年之后的作品则大为不同。2008年起,赵无极走出画室,像印象派画家一样在室外作画。这一年他停止了油画创作,不再不追求力重如山的笔触,亦不讲求斑驳多元的肌理,从澎湃激荡的豪放走入包罗万象的豁朗,释放色彩而充分呈现通透的光感与轻柔的流畅,宛若婉约派的宋词,音律柔婉清丽。画面愈加轻薄缥缈。这件作品色彩明澄开阔,揉蓝染碧于一片暖意,似光的色散碰撞出一幕幕自然之色。画面底部大笔横彩行气如虹,酣畅阔笔的色块线条一气呵成,色彩色块之间自然过渡,相生相映,带来「醉卧黄昏自不知」的悠然意境。

6.赵无极的中国情

1972年3月,在阔别故土24年后,赵无极回到上海探望母亲。此时的赵无极已功名成就,也经历了人生中的数次悲欢离合。返回巴黎后,赵无极用从中国带回的笔与墨,重拾水墨创作。一开始只是用以消遣的练笔之法,但渐渐地,他发现在笔墨的晕染、滴流、墨色多重的浓、淡、枯、润变化间,他不但感受莫大的创作乐趣,而且水墨画的千百种浓淡变化、不计其数的层次,以无形蕴有形的效果,对他有了新的启发及触动。

赵无极在台湾历史博物馆

1979年,他在建筑师贝聿铭的邀请下,为其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创作了两幅大型水墨绘画,此后又于1983年,分别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以及台湾历史博物馆举办了大型展览。1985年5月,赵无极受邀回母校浙江美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授课,将他的理论与观念与学生分享;并在1998和1999年间,分别在上海博物馆、北京中国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举办「赵无极绘画60年回顾展」。赵无极曾回忆道:「历史就是这样把我推向了遥远的法国,让我在那里生根安居,然后又让我重返中国,使我内心最深处的追求终有归宿。」这些年与祖国的亲密交流,以及对水墨绘画的探索心得,让赵无极的抽象艺术进入到了新的蜕变期。

拍品编号206

《– 双联作》

油彩画布(双联作)

2002年作

195 x 260 cm.

估价:人民币12,000,000- 22,000,000

2002年12月,赵无极被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早已进入古稀之年的他已到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不仅面对偌大的画布依然得心应手,满怀信心地挑战自我,和过往相比「更加大胆与自由」。他于同月24日圣诞夜完成的《– 双联作》便是最好的例证。站立于此巨幅双联画作前,一股柔和而具有律动的能量迎面扑来。微妙的色彩层次的视觉感非常丰富:上方一抹湖蓝色与下方的梅红色,以及大面积的暖褐色融合为背景色。这与赵无极早期作品着重用笔的力度及油彩的厚重方式不同,此作不但探索了色彩,光线的巧妙运用,更散发出一股轻盈的气息,画布自内向外散发出柔和的光芒。这种对于轻盈、抽象的空间的追寻,以及契合大胆的色彩运用正是赵无极在晚期创作中所追寻的和谐点。

赵无极曾说:「我常在心里揣摩的是,如何画风,如何表现光的明朗纯净?我不想表现自然,而是将形象并列、组合,使人能在其中看到静寂水面空气的荡漾。我想创造新的色彩,新的空间,创造出轻盈。给人新鲜、轻盈和震颤的感觉。」

《– 双联作》局部

《– 双联作》中,蔓延缠绕的黑色线条在画面中心交汇,隐约呈现出三维的画面感。那些劲细的线条由这如同大泼墨的晕染中升腾而上,伸展的姿态传递出勃勃生机。同时,他在上色时刻意加大油彩中溶剂的比例,着色时尽量抚平油彩、不留笔触,制造一种流动、渗入、开散和绵延的效果,又如颜色滴进清澈的水中,逐渐混成不同的色调,且毫无造作痕迹而浑然天成,彷佛是光线与色彩本身的幻变。此时,他的作品不再关注于运动的动感,而是体现了明与暗对比的节奏意识。

《– 双联作》洒脱回荡的线条,加上清透柔和的色彩,反映出艺术家寻求超越真实再现的内在风景和精神和平。艺术家试图用色彩来实现一种和谐的状态,回到他最深的文化根源。而这种文化根源无疑来自他的先祖,来自他于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继承。此作轻薄油彩的使用,如同中国绘画的墨分五彩之态,浓淡深浅之变化传达如中国水墨进入纸本而出现的化散、聚散、晕染之视觉美感,加以丰富色彩的形态,释放其表现力量,进而把空间转变成为空灵澄明的意境。观者面对巨大的画幅,可以从中体会赵无极那豁朗祥和、悠然平远的东方冥想,感受宇宙自然间海纳百川的脉络有序。

7.赵无极和他的好友们

赵无极一生人脉甚广,与许多艺术家及有影响力的文化人士都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与阿尔贝托・贾克梅蒂、让・保罗・利奥佩尔(Jean-Paul Riopelle)、胡安・米罗(Joan Miró)、琼・米歇尔(Joan Mitchell)和森姆・法兰西斯(Sam Francis)等人情谊深厚。此外,他与法国前总统希拉克(Jacques Chirac)亦是好友。艺术爱好者希拉克对赵无极的作品非常喜爱,赵无极1998年在上海举办的展览便是由希拉克写的前言,这也是他在中国举办的首个回顾展。2006年,希拉克授予赵无极荣誉勋位,以表彰这位杰出艺术家的贡献。

8.赵无极作品的市场表现

艺术市场对赵无极作品的需求量始终很高,并一直在持续增长中。1960年代在巴黎、伦敦和纽约,赵无极的作品已经深受藏家喜爱,1970及1980年代在亚洲市场同样也获得了成功。在赵无极离世前的几年间,他的作品已经在拍卖中屡获佳绩。他离世后,作品价格继续不断飙升。佳士得香港2017年春拍期间,一件极为罕见的大尺幅作品《》以逾1亿5千万港元的成交价,创下了艺术家作品的拍卖世界纪录。

《》

230 x 345 cm.

1964年作

成交价:港元152,860,000

「融艺/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2017年5月

9.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遇见赵无极

赵无极的作品被全球超过20个国家150多家美术馆收藏。在包括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古根海姆博物馆(The Guggenheim)以及英国泰特美术馆(Tate Modern)等在内的重要机构的永久馆藏中,都能发现赵无极作品的身影。2016年9月9日,赵无极回顾展《No Limits:Zao Wou-Ki》在纽约亚洲协会开幕,展示他在美国、欧洲以及亚洲的公共及私人收藏作品,印证赵无极作为真正「跨国」艺术家的地位。

10.从描绘基本形状到宇宙辽阔之美

纵观赵无极一生的艺术创作,在不同的阶段,他都全心投入,不断探索独特的途径。他从未停留在某个阶段性的成就,而是不断突破及超越自我,打破过往已建立的成就与框架,这令他得以在近70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将其艺术语汇层层互扣地推演:从1940年代开始创作时的具象绘画,到抵达巴黎后的抽象方向转变,至1950年代的「克利时期」、「甲骨文时期」,直至1959年后开始舍去命题,仅以作品完成日期为题目,逐步将物象从画面中完全抽离的探索。在随后几十年的抽象艺术发展中,无论是油彩画布、还是纸张墨彩,他都将各种媒介运用得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经历了从来源于东方、立足于西方、又回归于东方的心之历程。

晚年的赵无极

纵观赵无极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在西方抽象艺术的发展史上开创了其独特而具有东方美学的艺术风格,更在于他将中国哲学的深刻洞见与创造性融合于艺术创作之中。这条将东西方美学完美融合的探索之路,不但为他在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上留下精彩的篇章,亦令艺术家得到回归内在本源、超越时空的圆满体验。

来源:佳士得

151 评论

春天的薄荷叶

■三. 画家潜意识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我们在形容一幅精妙绝伦的艺术品时总爱说“神来之笔”、“鬼斧神功”等等赞美之词,这便是潜意识操纵创作出的奇迹,是绝对模仿不了的。创造力和潜意识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潜意识积累的量和质与创造力的高低紧密相关。人通过视觉,听觉和感觉这些吸收性功能的器官长期所接受的信息经由大脑的处理,再储藏到潜意识细胞中,一旦外界某些东西触及到了大脑的意识阀,潜意识便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于是,便会有我们所说的“灵感”出现,写作时会“才思如涌”、作诗会“诗兴大发”、绘画时会有“神来之笔”等等。逻辑思维表现在对具体事物的推理上,它依附在一个又一个现实的基础上.而形象思维本身却具有幻想性的特征,潜意识在幻想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儿童身上寻找到幻想性活动的原始痕迹,儿童最喜欢做且又最能令他们专心致志的事就是游戏。每个做游戏的儿童的行为,同一个富于想象力的艺术家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毕加索曾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艺术家(原文:Every child is an artist)。孩子在游戏的时候,无意识地、潜意识地创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或者说他或她按自己的意愿来重新安排天地中的一切。孩子在游戏时非常认真,倾注了他相当的感情和他对世界的认识。艺术家正象做游戏的孩子一样,他也认真地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并对它倾注了丰富的感情。成人后的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就象是儿童时期游戏的继续和延伸。儿童在游戏的开始时可能并不知道它的结果;同样艺术家往往面对一块空白的画布也不知道他的创作结局(有目的绘画大多会流于形式的制作而非创作)。比如抽象大师赵无极在表述他的创作过程时说:“我从不事先构想,不画草图,从虚无开始,也并无目的。”塔皮埃斯则是这么描述他的创作过程的:“当时我自己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么画,我只是身不由己随感觉而作画。"...可见这些大师创作的时候都处在无意识状态.其实几乎大多数大师都曾表示过:如果事先知道要画什么那就很乏味. 潜意识状态下的创作导致了一种非理性的自动表达过程。研究表明,一旦某些方面的条件得到满足,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自然的表现方式。克利的作品都象说话和书写一样毫不费力。他认为:“情感必须不受意识的干扰进行自己的工作。”我们在欣赏克利、米罗等大师的作品时都会有看儿童涂鸦的感受;天真、率直,一种精神上的轻松。这种轻松来源于画家作画时心情的放松和潜意识毫无阻塞的流露。正像无标题音乐一样,许多绘画作品也是潜意识流露的即兴之作,它没有主题、没有构思。再来看赵无极的作品,完全是无意识的流露,他的画无法冠以确切的题目而只得题为X年X月X日,“我希望我的画都可以有五个、十个、一百个题目!”(赵无极)。他的画给人以极大的震撼,画中气魄宏大的肆意挥洒造成不可重复的效果、漫不经心的笔触溶合着东方的精神和西方的光色,充满了痛快淋漓的诗情,抽象的画面包容着宇宙之大、草木之微。克洛德·鲁瓦评论赵氏的作品:“没有一幅赵无极的画不能够被仔细解析,尽管它显然无视任何具象表现,优雅地避开一切为现实所限制的再现。在这里,可以像用眼睛看书一样读释情感的视象。在现代绘画中,极少有画作比赵无极的绘画能给梦想提供更多的源泉、更大的自由、更广阔的天地。”赵无极在谈论自己的作品时多次使用了“不知道”、“我什么也没想”、“自然而然”等带有神秘感的词汇,印证了在他绘画过程中大脑思维无法被主观意识控制的一面。英国美学家赫伯特·里德在研究毕加索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毫无疑问,毕加索在其绘画创作的某一特殊阶段,是凭借潜意识来构思形象的。(见插图2)我们已经读到毕加索本人对其某些画的作画过程的描述,这些画清楚的表明,他在绘画时处于一种精神恍惚的状态中。而且他接受来自他在恍惚状态中所发现的现象。”象许多艺术家一样,毕加索并不是一位理智的创造者,通过他一系列的谈话已看的十分清楚。毕加索的一句名言是“我不探索,我发现。”他后来的绘画与抽象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画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即“再现”的是具体的事物。这种再现往往是扭曲的再现、夸张的再现。这种再现的事物往往是奇形怪状的女人体,头部的联结与错位令人费解。这些构图中的色彩是清晰的、刺目的,构图通常很简单,依据了建筑学原理。这种艺术作品如果不用想象来源于潜意识这样的理论,就不能合理地加以说明。毕加索画这些画时,很明显处于一种白日做梦的状态,一种迷狂的情绪,也许是自我催眠的状态。他表达的是“出现在我面前的突然的闪光。”他事先不知道他要画什么,也没决定要用什么颜色,他不想做任何事,也不寻求做任何事。他任凭自己的感觉去自由驰骋,在精神恍惚中去绘画,但这种恍惚有着一种敏锐性,有着梦境中的那种视觉清晰性。我们在这篇文章里着重探讨的是潜意识的本能对绘画创作的影响,同时并不否认意识对创造性活动的作用。但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仅用心理学的方法还不能说清。心理学只能是用有目的的行为的法来解释人的一切行动,而无时不在的潜意识让人捉摸不定。它对人的创造性行为时而激励、时而抑制。回复到过去的感情——甚至儿时的记忆及幻想,可能会使艺术家创造性的综合各种认识或感知。是创造力而不是病态,创造了艺术的形式,体现了艺术的完美。本文主要剖析了潜意识在绘画创作中所起的作用,当然,人不同于动物,他不能仅仅凭本能和下意识去做出一定的行为。在社会中,任何人都要受到道德、伦理和法律的约束。如一个饥饿者面对着一份不属于自己的丰盛食物,想吃的本能和潜意识被社会意识所压抑,这种渴望可能会通过他的梦而得以释放;而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潜意识自然流露却是纯粹的、高级的精神活动,想象力在这里取代了严谨的逻辑思维,“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爱因斯坦)。大量的事实表明,潜意识是绘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也是诠释神秘的创造力的一个切入点。艺术创造如果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没有潜意识的喷发,就没有创造力。

234 评论

yissluckyg

赵无极是一个我很喜欢的画家,他的作品在绘画创作上,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的作品。

335 评论

小璐贝贝

首先我想说赵无极的作品真的很好,因为当时我记得我和我舍友一起看的时候,我觉得对我们的印象特别深刻,他整个人写的也特别丰富多彩。

162 评论

相关问答

  • 家乡油画论文题目

    你可以围绕内容或技法来写,或者专写某一画家或某一派别,或者联想油画与其它什么的关系。。。可写的主题应该很多吧,我不太懂这个专业,只能提示一点内容~

    zhuhuals200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本科油画论文题目

    在美术学专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毕业 论文的选题是否恰当,对于撰写一篇起点高、质量好的美术毕业论文而言尤其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内

    fairyzhangyanti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油画论文英文题目

    《谈油画的诗性表达》、《油画语言特征探究》、《古典油画的用色特点》、《油画构图研究》、《文革油画研究》、《油画肌理》等等。不敢把范围说的过小,主要是不知道你的兴

    女王大人过司考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油画导论论文题目

    你可以围绕内容或技法来写,或者专写某一画家或某一派别,或者联想油画与其它什么的关系。。。可写的主题应该很多吧,我不太懂这个专业,只能提示一点内容~

    xiaomao7taotao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风景油画论文题目

    美术论文选题一:1、解析美术史中“禅画”概念的由来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

    壹贰叁肆432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