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袋的礼物
我觉得想接触这方便的知识,刚开始接触专业的话会很难理解,普通心理学太枯燥,专业的心理杂志也不会太好接受,建议可以先找些心理方面的电影或者小说,描写的某些方面的心理问题,像青少年心理的书,抑郁症,精神分裂什么的电影或者书,带点故事情节的,对哪方面感兴趣在慢慢的接触心理的知识
湘剑狠皖
本答案原文来自心理学之家,由心理学之家提供。
1 心理学报
《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
2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
《心理科学》全面反映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成果,论文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
3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原名《心理学动态》,2002年改为现名,季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理论性和综述性论文。1983年创刊。现任主编为杨玉芳研究员,徐联仓、匡培梓、张侃曾任该刊主编。至2000年,《心理科学进展》共出版62期。该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
4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季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下设5个栏目: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教与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理论探讨与进展、研究方法与工具。
《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于1985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林崇德教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源期刊。
5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季刊,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主要刊登心理学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特别欢迎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量、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和咨询、体育运动心理、文艺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章。
6 心理学探新
《心理学探新》(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季刊。1981年创刊。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和史”及“学校教育心理学”两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协办。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来源期刊。该刊着力发表心理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方法研究的探索性文章。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发展和教育心理研究、心理测量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心理研究、心理学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业余心理学爱好者。
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国际刊号:ISSN 1000-6729,国内刊号:CN 11-1873/R。创刊于1987年2月,初为双月刊,2002年起改为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1年起被纳入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学术核心期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年发行量在10万册左右。不仅拥有国内相关领域的大量作者,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作者和特约编辑。
该刊多年以来被美国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 PA),美国精神卫生文摘(Mental Health Abstract, MHA),美国ULRICH国际期刊,及英国皇家图书馆收录。在国内被收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在全国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4年获奖,1998,1999,2000,2001年均获得中国科协专项资助,属择优支持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
8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3年创刊,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该刊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PsycINFO Database)定期收录本刊发表论文的英文摘要,曾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刊号为ISSN 1005-3611, CN 43-1214/R,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 42-122,国外发行代号 4619-QR。
9 心理与行为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年创刊,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现任主编为沈德立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
除了以上介绍的8种期刊外,我国的心理学学术期刊还有《健康心理学杂志》、《四川心理科学》。我国还有台湾出版的《中华心理学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香港出版的《华人心理学报》(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y)。
一森有你
呵呵 我今年刚被录取 帮你分析下啊 当然是先看普通心理学 这是基础,对于跨专业的要从这抓基础,第一轮只需要一周时间就可以过一遍,这一遍只看,理解,不用背。然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一起看,一个上午一个下午,晚上是查缺补漏外加巩固的时候,大约2本用2周时间来理解。最后测量和统计逻辑思维比较强你就最后看,也是一个上午一个下午,晚上巩固,我大约2本用了3周时间!因为我后两门是薄弱环节。这样呢,你用了一个半月的 时间进行了第一轮复习。然后用1个多月的 时间再看第二遍,这一遍还是只看只理解,不背。到了 第三遍的时候 就得背些东西了 ,这是加强记忆!一个月就足够了 。然后你还得尽快再记忆一遍,这就到考前了 。我去年收藏了 学长给我的学习计划 也分享给你看以下吧 呵呵 希望对你也有用!普通心理学主要是要参考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第二本是孟昭兰出版的《普通心理学》,第三版高觉敷的《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发展心理学大家主要参考两本书,一本是人教版出版的朱志贤的《儿童心理学》和人教出版的林承德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主要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育心理学》,还有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陈奇和刘永德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主要参考书目如下,第一是书华、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纲要》,北师大出版社,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师大出版社,杨志梁《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朱赢《实验心理学》北大出版社。 《心理统计》的参考书,第一本是《现代心理与统计学》张厚璨、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统计学》张敏强,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本是《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甘怡群,张铁文、北京大学,《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暨南大学出版社。郑日昌的《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沉郁林海:许老师给大家列了这么多书,对考生来说,后期应该怎么来看书?怎么来复习?老师能不能给大家说一下复习的一些安排。 许华:从大纲出来之后到复习,针对新大纲如何安排,我相信在之前大家对专业课的准备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只是新大纲出来之后,变成了全国统一考试,相信有些考生已经涉猎到了四部分中的所有门类,也许考生只涉猎了其中的某些,没有全部涉猎到,一定要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具体地安排以后的考试计划。我就针对新大纲的四部分具体的一些重点或者是热点问题,做一个复习安排或者建议。 关于第一部分是普通心理学,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是要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所以说,在复习普通心理学的时候,大家除了要参考上边所列的参考书目之外,还应该对看,多浏览一些心理学的期刊杂志,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可以了解心理学的一些最新的一些研究动态,这对于报考一些名牌高校的考生将大有意义,虽然初试当中可能不会涉及得非常深,但是在复试当中会有所体现,在普通心理学的各个部门,有着大量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需要大家信心或者耐心地复习。对于跨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在短短的时间内掌握和理解,是有点困难,如果大家感到盲目的话,可以在后期到我们的海文新浪博客上去提问,也可以参加我们的一些专业课辅导班,我们会聘请相关学科的权威专家为大家做详细的解答与辅导。 普通心理学算是心理学的一门入门课或者算是一门基础课,任何学校都非常重视,在考试试卷结构当中,它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的,占到了三分之一,所以说大家一定要把重心要转移在《普通心理学》。 大家注意到一点,在《普通心理学》的考试中,把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作为一小部分穿插到了普通心理学,所以说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还应该了解一些主要的心理学流派,它们的基本观点及其对他们的评价。对于《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复习,大家也是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方面,一个是基本概念,主要的理论,以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先说《发展心理学》,关系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大家可以看一下比较权威的著作,如果要看具体的详细分析也可以请考生密切关注我们海文学校推出的,后续在每门课上的具体的详细分析。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上出现了一个变化,在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之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考察了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和聚合交叉研究,而在07年中,增添了双生子研究,大家对这点应该引起关注。而对于各个年龄阶段出现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亲自依恋,中学生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还有青春期的一些逆反心理等一系列与教育密切相关的问题,应该是多加注意的。 今年大家也非常关注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因此在发展心理学中的认知老化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应该在这方面投入一些复习的时间。教育心理学从今年的考试大纲来看,教育心理学主要偏重了基本理论,也就是学习心理学部分的考察,大家都知道,学习理论部分,理论比较多,而且比较深奥难懂,记忆起来也会比较肯定,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实际,并且能够对各种理论存在的有缺点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当今教育心理学里的两大主题,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 关于《实验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中,主要关注以下三个部分,第一是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以及心理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如如何控制变量等。第二是要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反映时法,一些传统的心理学方法。第三是要具备具体的一些心理实验设计的能力和纂写报告的能力。 关于《心理统计》,它主要考察了初等统计中的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而高等统计是不在考察之列,最后的三道综合题中,肯定会有涉及到推断统计中的观察分析或者回归分析。 沉郁林海:今年是第一年的联考,到底是试点还是所有院校都参与? 梁伟伟:这个我来回答一下,既然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颁布了心理学基础考试大纲,那么可以看出,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范围内,心理学应该进行统考,包括各个院校。 沉郁林海:阅卷是不是也是全国? 梁伟伟:对,阅卷的话,全国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统一阅卷。一、前期准备阶段(2月—3月) 1、搜集全面的考研信息和资料,听最新的考研形势讲座。 2、确定报考院校及专业,全面了解所报专业的信息。 3、购买历年真题、教材等,熟悉考研题型和真题,准备复习。 4、制定全面的个性化的复习计划。 二、打基础阶段(4月—6月)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要全面夯实基础,因此主要使用心理学专业经典教材、外加一些适合首轮复习的资料,也可以选择一些打基础的统考辅导班来给自己充电。 这3个月以看书为主,进行基础的复习。要把书从头至尾过一遍,以理解为主,不必纠缠于细节,将不懂的、不容易记的知识点做上记号,好在下个阶段重点把握和记忆。课本要很仔细的看,每一个细节不要错过,包括书上的表格,以及脚注部分,这些都可以成为考试的命题题目。 总之,对所有知识点都要涉及,尽量做到全面,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跨专业的考生,有机会最好去旁听相关课程。我们华师在这一方面还是比较赞同学生去旁听的。在此轮复习中要做一份笔记,将主要内容归纳出一份比较简洁的提纲,大师以便于下轮复习。 三、强化阶段(7月—8月) 第二轮强化复习阶段,是难得的时间充裕的两个月,也是很关键的两个月。 这一阶段的任务: 1、第二遍通读教材,把握重要的理论和概念,保证知识点的理解贯通,了解心理学的整体框架,掌握每章重点。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由于心理学的性质决定了记忆在这门考试中的分量,因此,要更加注重基础概念的理解记忆。 2、在重点把握和记忆第一阶段的难点,研究一部分的真题,以把握复习重点和复习方法。 3、有选择地做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强化复习效果。 4、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专业课的考试大纲及考点变化,购买最新的专业课辅导资料。 5、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专业课考试信息,有条件联系导师的话就最好了,没有的话也不必耿耿于怀,应该相信自己的实力。 6、经济条件允许的学生,可以去参加辅导班,选择辅导班一定要注意识别,尽量选择一些专业的辅导机构,而不要去找那种什么班都开的所谓的大机构。选择的时候也要注意问清对方的师资情况。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相信一些机构所谓的出题老师上课的谎言,对于统考,教育部是严格限制的,绝对不会出现出题老师授课的情况,否则相关老师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这点请研友务必当心上当。 这阶段还远没有到决战的时候,不必把弦绷得太紧,每天只要坚持完成一定的量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要逐步进入角色,尽快把备战的状态调出来。专心看书,一定要保证效率。 四、提高阶段(9月—11月) 第三轮重难点提高复习,这个阶段是比较辛苦的,大家要有思想准备,“坚持考研不动摇”,排除干扰,全面复习。 1、以大纲为根本,把大纲要求的内容全理解透彻。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梳理、查缺补漏。 2、这一阶段的专业学习中,特别要保持充分的敏感度,带着问题意识去复习,善于发现有价值的命题,将其拓展开,整理成不同的专题。工作量虽然庞大,但每做一部分就消化一部分,效果是很明显的。 3、由于专业课要求答的深入,建议看看其他的心理学书籍,再找几本经典的参考书相关的内容加以补充,整合到原来自己复习的知识体系中。再看些专业方面的期刊杂志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大师最新的研究动态。 4、继续研究心理学权威院校的历年真题,针对出题的特点复习。 5、研究生开始网上报名,谨慎填报志愿,牢记自己的报名信息。 第五阶段:(12月—1月)冲刺阶段 这是考研复习最如火如荼的阶段,是复习中全面深化、升华的时期,应该抛弃一切杂念,加速前进。本阶段任务: 1、这一轮要将参考书快速翻几遍,归纳总结各个知识点,整合知识系统。 2、重点放在心理学各科重点、难点的提炼和把握,知识点的串连,以及问题的升华上,逐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 3、培养考试习惯,进行模拟实训,不要求多,要精中求精,进行查缺补漏,最后梳理考点。这个阶段可以考虑报一个冲刺班,冲刺班上课时间短,较易安排。且冲刺班针对性比较强,虽然没有统考的出题信息,然而由于辅导老师长期从事这一块的教学,对易考点的把握要比研友尤其是跨专业的研友更加了解,所以对于一些非本专业的况且复习不充分的同学来说,参加一个冲刺班也是可以的。 4、根据对历年试题的分析对专业考试作出一些预测,列出一些可考性比较强的题目,从心理学专业期刊或网上找一些文章来进行准备。 特别提醒,考前20天,复习基本要全部完成,应该做到一般内容心中有轮廓,重点内容完全到位。这20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抓住重点、热点反复背诵,同时注意休息、增加足够的营养,把状态调整到最佳,充满自信迎接挑战。 总之,每位备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统考的研友,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份心理学复习进度安排表。当你按照每阶段的重点任务和目标,一步一个脚印逐一完成时,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所以,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跟时间赛跑、跟自己赛跑,胜利归你莫属。
月野小兔纸
1.我赞同:物质上的奖惩更多的属于本我部分,而精神上的奖惩(如模仿及认同)更多的属于超我部分。为什么能“稳定和持久”?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学问题,而不是因为其是否抽象。2.不会违背生理反射上的奖惩应该是可以影响已经建立的超我。关键问题是“奖惩”本身就是因人而异的,很多概念也是有比较以及对立存在的,你假设的绝对的“反向”很难存在。3.是的。我觉得楼主应该仔细考虑一下对“理想”和“奖惩”的界定。4.个人认为“三我”提出的意义大于其学术意义,精神分析学的主要任务还是解决/解释个体问题,妄图靠近“自然科学”或者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就有些过于“无作为”了。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就像是否应该对患者“移情”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
答-什么叫结业?结业就是您不是通过正式入学的考试来学习的的,没有毕业证,这只是学习完成的学业而已。
说到人参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关于人参会跑的传言,那么千年人参真的会跑吗?
换个时间或换个网络再访问,或者致电编辑部。期刊如果有官网,通常情况下都是可以正常访问的,但是也有期刊官网维护或者期刊网络有故障或者访问者所在网络有故障等情况,导
毕业 论文的参考文献是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论文中引用 文章 需要注意引用的规范性。 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 教育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
页当前不可用。 网站可能遇到支持问题,或者需要调整浏览器设置。请尝试以下操作:单击刷新按钮,或稍后重试。如果已经在地址栏中输入该网页的地址,请确认其拼写正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