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02

晴天小希希
首页 > 职称论文 > 多肽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蛋蛋果

已采纳

土元多肽就是土鳖虫提取物对于皮肤氧化有很好的修复作用具体可以参考论文:《土元多肽抗氧化护肤作用研究》上面有实证论述

245 评论

美丽苗条龙龙

分享一篇多肽信号在胚胎与胚乳之间移动,调控胚胎角质层发育的文章。

在胚胎发育早期,胚胎中产生TWISTED SEED1(TWS1)小肽的前体,通过初生不连续角质层的空隙,扩散到胚乳中,由胚乳特异表达的ABNORMAL LEAF SHAPE1(ALE1)酶加工成活性肽,回到胚胎中,与胚胎特异表达的受体激酶GASSHO1/2(GSO1/2)识别,调控形成完整的胚胎角质层。

植物的角质层(The plant cuticle)是由疏水的脂质和蜡质分泌到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外侧后形成的。

在拟南芥胚胎发育的早期,胚胎角质层是初生不连续的,到心形胚时期,胚胎表皮细胞外侧形成完整的角质层,将胚胎细胞与周围的胚乳细胞等隔开。

GASSHO1 (GSO1) 和GSO2 受体激酶在 胚胎 中表达,影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影响角质层的功能。 gso1 gso2 双突变体表型:对亲水性燃料的透性增强,50-80%的子叶融合。     转录因子ZHOUPI (ZOU) 和ABNORMAL LEAF SHAPE1 (ALE1)是两个胚乳特异的转录因子(endosperm specific proteins)。有研究表明 GSO1、GSO2与ZOU、ALE1在同一条通路上调控胚胎发育。

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ase)在 胚乳 中表达,能够对肽前体进行加工,TWS1 前体和GASSHO 受体在 胚胎 中表达。TWS1在2016年被报道与角质层的沉积有关。

被子植物的种子可以划分为三个区间:合子胚、胚乳、种皮。 CASPARIAN STRIP INTEGRITY FACTORs (CIFs)是一种酪氨酸硫酸化多肽【个人注:酪氨酸硫酸化多肽需要进行翻译后修饰,该类多肽有:PSK\PSY\RGF,通过酪氨酸硫酸化转移酶 TPST 进行催化】, CIF1/2作为GSO1/2的配体 ,调控根内皮层中凯氏带的形成。那CIFs是否调控胚胎角质层的发育呢。作者沿着这条思路,构建遗传材料 cif1 cif2 cif3 cif4 ,并未观察到种子扭曲、高渗表型表型(fig. S1A)。

在2016年报道了TWS1调控胚胎角质层,这里作者重新敲除得到了 tws1 的突变体,与 gso1-1 gso2-1 种子扭曲、高渗表型一致,且不存在加性, 说明TWS1与GSO1/2在同一条通路上。

并且在 tws1 中胚胎角质层的发育也同样受损,更进一步暗示TWS1可能与GSO1/2共同调控胚胎角质层的发育。【可从上述表型,以及已有的报道中推测,因为GSO1/2的配体是与TWS1同属于硫酸化的肽】

【至此,本文通过TPST酶的突变表型,推测受该酶加工的某种肽调控该表型,于是首先猜到CIFs,但是四突没表型,于是猜测其他的,结合TWS1多肽的报道,重新敲除后确定TWS1表型。文章做到这里,一般的思路是往下验证TWS1与GSO1/2互作,共同调控表型,结束,比较常规,且同类家族的多肽CIFs与GSO1/2作为配体受体已经被报道过,新意有待提升。】     那么作者是如何往下进行思考的呢?

【前文提到的 ale1 表型,以及领域内的背景知识:ALE1与GSO1/2在同一条通路上调控胚胎角质层的发育,并且ALE1蛋白酶是在胚乳中特异表达,那如果能够阐明ALE1的加工对于TWS1的活性是必须的,那就与这几个基因的表达部位的特异性,以及细胞分区,精确调控相关,就很有意思了。】

接下来证明 TWS1能够被ALE1加工 ,在烟草体内,和体外纯化中证明TWS1被ALE1加工切割,并进一步细化到切割位点位于His 54 和 Gly 55 。将TWS1的这两个氨基酸突变后,TWS1将不能被ALE1切割,说明这两个氨基酸残基对于TWS1的剪切位点非常关键。并且依赖于ALE1的加工发生在TWS1的C端。【后面的几句没太懂,个人理解是,TWS1和CIFs的氨基酸序列比较来看,由于CIFs位置更靠C端,TWS1没那么靠近C端,所以TWS1的C端需要ALE1进行加工来激活TWS1的活性。】这或许可以解释同类硫酸化多肽在种子和根中发挥不同功能。

通过以上三类实验,证明了:         1、TWS1被ALE1加工         2、TWS1与GSO互作         3、N端硫酸化至关重要         4、C端ALE1切割至关重要

tpst 纯合突变体用野生型花粉进行授粉后,没有胚胎表型,在F1代中只有tpst x tpst展示出表型,说明该表型是 合子起源【?】。

TPST在种子中遍在表达,为了探索哪一个区室的TPST对TWS1产生影响,于是分别用遍在启动子 RPS5A 、胚胎特异启动子 PIN1 、胚乳特异启动子 RGP3 驱动TPST的表达。结果: RPS5A 、 PIN1 下均能回补,只有 RGP3 驱动下,不能回补,这暗示 TPST对TWS1的加工在胚胎中发生 。

并且TWS1的定位分析显示:TWS1在胚胎初期开始在整个胚胎区域表达,随后,被限制在root tip【表达pattern同样暗示了:这种前后期表达的差异非常重要】。

【 那么TWS1作为信号肽在胚胎中产生,在胚胎中用TPST进行N端硫酸化加工,为什么还需要跑到胚乳中用ALE1进行C端加工,然后再跑回胚胎中与受体GSO结合,调控胚胎角质层完整性的沉积?这样穿梭的意义,或者需要在特定细胞分区之间加工的意义是什么呢? 】      作者在 tws1 背景下转入 pTWS1:ALE1 ,得到胚胎特异表达的ALE1,然后通过杂交引入TWS1,这样得到均在胚胎中表达的TWS1、ALE1以及GSO【为什么要在 tws1 背景下】。该类种子成熟时严重枯萎,但仍有部分可以发芽,说明胚胎中所有信号持续共表达会对种子发育产生负面影响,胚胎信号的持续激活,引起种子的应激基因上调。这就为上一个问题提出了解释:空间的分区或许提供了 胚胎信号衰减 的条件。

以上两部分说明了:TWS1信号若在从产生到加工一直在胚胎中,即胚胎信号在胚胎中持续共表达,会引起种子应激,对种子发育有害。在胚乳中进行的加工,具有对胚胎发育/角质层沉积的调节作用。

综上,作者提出,TWS1在胚胎产生,胚乳加工,再返回胚胎发挥功能,这样的双向信号传导模式能够有效地监察胚胎角质层的完整性。具体为:

参考文献

1. 2. 3. 4. 5.

通讯lab

315 评论

木糖不纯

你看下(微生物前沿)上的文献吧,

101 评论

贪吃的猫猫410

【关键词】 靶向给药;药剂学;药物载体0引言常规剂型的药物经静脉、口服或局部注射后,药物分布于全身,真正到达治疗靶区的药物量仅为给药量的小部分,而大部分药物在非靶区的分布不仅无治疗作用,还会带来毒副作用. 因此,药物新剂型的开发已成为现代药剂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其中靶向给药系统(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的研究已经成为药剂学研究热点〔1〕. TDDS指一类能使药物浓集定位于病变组织、器官、细胞或细胞内的新型给药系统. 靶向制剂具有疗效高、药物用量少. 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理想的TDDS应在靶器官或作用部位释药,同时全身摄取很少,这样,既可提高疗效,又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TDDS要求药物能到达靶器官、靶细胞,甚至细胞内的结构,并要求有一定浓度的药物停留相当长的时间,以便发挥药效. 成功的TDDS应具备3个要素:定位蓄积、控制释药、无毒可生物降解. 靶向制剂包括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3大类. 目前,实现靶向给药的主要方法有载体介导、受体介导、前药、化学传递系统等. 现就靶向给药方法研究进展作一介绍.1载体介导的靶向给药常用的靶向给药载体是各种微粒. 微粒给药系统具有被动靶向的性能. 有机药物经微粒化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及制剂的均匀性、分散性和吸收性,改变其体内分布. 微粒给药系统包括脂质体(LS),纳米粒(NP)或纳米囊(NC),微球(MS)或微囊(MC),细胞和乳剂等. 微粒靶向于各器官的机制在于网状内皮系统(RES)具有丰富的吞噬细胞,可将一定大小的微粒( μm)作为异物摄取于肝、脾;较大的微粒(7~30 μm)不能滤过毛细血管床,被机械截留于肺部;而小于50 nm的微粒可通过毛细血管末梢进入骨髓.肝癌、肝炎等肝脏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但目前药物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其原因除药物本身药理作用尚不够理想外,不能将药物有效地输送至肝脏的病变部位也是一重要原因. 将一些抗肿瘤、抗肝炎药物制备成微粒,给药后可增加药物的肝靶向性. 米托蒽醌白蛋白微球(DHAQ BSA MS)的体内分布研究发现,给药20 min时,DHAQ BSA MS和米托蒽醌(DHAQ)在小鼠体内分布有显著差异,DHAQ BSA MS约有80%的药物集中在肝脏,而以上的DHAQ存在于血液中〔2〕. 张莉等〔3〕考察去甲斑蝥素(NCTD)微乳的形态、粒径分布及生物安全性,研究NCTD微乳及其注射液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结果表明,NCTD微乳较NCTD注射液增强了药物的肝靶向性,降低了肾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物在小鼠体内的循环时间. 纳米粒和纳米囊肝靶向制剂的研究报道较多,如氟尿嘧啶、阿霉素、羟基喜树碱、狼毒乙素、环孢素等抗癌药物都被制成了纳米靶向制剂〔4〕. 王剑红等〔5〕采用二步法制备米托蒽醌明胶微球,粒径在 μm范围的占总数,体外释药与原药相比延长了4倍. 经小鼠体内分布试验表明具有明显的肺靶向性,靶向效率增加了3~35倍,肺中药代动力学行为可用一室开放模型描述,平均滞留时间延长10 h. 在纳米粒表面上包封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或通过化学方法连接上聚乙二醇或其衍生物,可以减少与网状内皮细胞膜的亲和性,从而避免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提高毫微粒对脑组织的靶向性. Gulyaev等〔6〕以生物降解材料聚氰基丙烯酸丁酯为载体,以吐温80为包封材料制备了阿霉素毫微粒,研究结果表明脑中阿霉素浓度是对照组的60倍. 一些易于分解的多肽或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达拉根、洛哌丁胺、筒箭毒碱)通过制成包有吐温80的生物降解毫微粒在动物身上已取得一定的靶向治疗效果〔7〕. 研究表明粒径是影响微粒进入骨髓的关键因素,粒径越小越容易进入骨髓. 彭应旭等〔8〕制得不同粒径的柔红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小鼠尾静脉给药,小粒径组(70±24) nm骨髓内柔红霉素浓度是大粒径组(425±75) nm的倍. 骨髓会因肿瘤浸润、化疗药物或严重感染受到抑制. 研究表明,多种生长因子,如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可促使骨髓细胞自我更新、分裂增殖,并提高其活性. 利用骨髓靶向载体可提高药物在骨髓内分布,并避免血象中的不良反应. Gibaud等〔9〕以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异己酯毫微粒为载体携带GCSF,提高了其在骨髓内的分布.基因治疗是一种专一性的靶向治疗. 基因治疗就是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重组基因或核酸导入人体靶细胞内,以纠正基因缺陷或其表达异常. 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载体具有一些显著的优点. 纳米颗粒能包裹、浓缩、保护核苷酸,使其免遭核酸酶的降解;比表面积大,具有生物亲和性,易于在其表面耦联特异性的靶向分子,实现基因治疗的特异性;在循环系统中的循环时间较普通颗粒明显延长,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像普通颗粒那样迅速地被吞噬细胞清除;让核苷酸缓慢释放,有效地延长作用时间,并维持有效的产物浓度,提高转染效率和转染产物的生物利用度;代谢产物少,副作用小,无免疫排斥反应等.2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利用细胞表面的受体设计靶向给药系统是最常见的主动靶向给药系统.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它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肝实质细胞上. 其主要功能是去除唾液酸糖蛋白和凋亡细胞、清除脂蛋白. 研究发现,ASGPR能特异性地识别N乙酰氨基半乳糖、半乳糖和乳糖,利用这些特性可以将一些外源的功能性物质经过半乳糖等修饰后,定向地转入到肝细胞中发挥作用. Lee等合成了三分枝N乙酰氨基半乳糖糖簇YEE,它与肝细胞的结合能力为乙酰氨基半乳糖单糖的1万倍. 我们考察了半乳糖苷修饰的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LAPGSLN)的肝靶向性,其靶向效率为,比未修饰纳米粒的靶向效率高倍〔10〕. 药物通过与大分子载体连接,再对载体进行半乳糖化,可以产生较好的肝靶向效果. 若能使药物直接半乳糖化,则可以简化耦联环节,提高靶向效率. 这一思路对蛋白类药物而言,较易实现. 蛋白质或多肽(分子质量在一定范围)在连接上半乳糖后,都有可能成为受体结合的肝靶向性物质. 小分子物质经类似途径能否靶向于肝,取决于糖和药物密度、分子质量、摄取屏障等多方面因素. 小分子药物共价连接乳糖或半乳糖,初步揭示其靶向性并不好,有关机制和可行性尚待进一步探讨.半乳糖基化壳聚糖(GC)与质粒pEGFPN1混和制备成纳米微囊复合物,体外转染SMMC7721细胞. 将含1 mg质粒的纳米微囊经肝动脉和门静脉注射入犬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半乳糖基化壳聚糖在体外有较高的转染率,在犬体内有肝靶向性,可用作肝靶向基因治疗的载体〔11〕. 大多数肿瘤细胞表面的叶酸受体数目和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细胞. 以叶酸作为导向淋巴系统或肿瘤细胞的放射性核素的载体,同时将叶酸作为靶向肿瘤细胞的抗肿瘤药物的载体已做了广泛的研究〔1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跨膜糖蛋白,由原癌基因cerbB1所编码,是erbB受体家族之一,在多种肿瘤中观察到EGFR高水平的表达,如神经胶质细胞瘤、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和胸腺上皮癌等. 针对富集EGFR的恶性肿瘤,方华圣等〔13〕成功地建立了EGFR富集的恶性肿瘤的靶向基因治疗方法.3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mAb是药物良好的靶向性载体, 将其通过共价交联或吸附到药物载体(如脂质体、毫微粒、微球、磁性载体等)或药物具有自身抗体(如红细胞)或抗体与细胞毒分子形成结合物,避免其对正常组织毒性,选择性发挥抗肿瘤作用. 徐凤华等〔14〕利用己二酰肼制备腙键连接的聚谷氨酸表阿霉素,然后使其与单抗交联制得偶合物. 偶合物较好地保留了抗体活性,体外细胞毒性较游离药物略有下降,但表现出单抗介导的靶细胞选择性杀伤作用,为其进一步制备细胞靶向的肿瘤化疗药物奠定了基础.用于治疗白血病的CMA676是由一种人源化的mAb hp 与新型的抗肿瘤抗生素calicheamicin的N乙酰γ衍生物偶联而成的〔15〕,当CMA676与CD33抗原相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迅速内在化,进入胞内后,calicheamicin衍生物被水解释放,通过序列特异性方式与DNA双螺旋的小沟结合,使脱氧核糖环中的氢原子发生转移,从而使DNA双链断裂,诱导细胞死亡〔16〕. EGFR mAb可直接作用于EGFR的细胞外配体结合区,阻滞配体的结合,如IMCC225, ABXEGFR和EMD55900等,能抑制细胞生长和存活率,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曲妥珠单抗(Trasruzumab)作用于erbB2的细胞外区域,该药已获美国FDA批准用于转移性的乳腺癌的治疗〔17〕. IMCC225具有增强细胞毒性药物和放射治疗效应的作用,IMCC225与拓扑特肯(TPT)的联合用于荷有人类结肠癌移植体的裸鼠,能提高其生存率〔18〕. 由第四军医大学和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治疗肝癌新药碘〔13l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日前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文号,即将上市. 这是全球第一个专门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单抗导向同位素药物.4制成前体药物一些药物与适当的载体反应制备成前体药物,给药后药物就会在特定部位释放,达到靶向给药的目的. 脑是人高级神经活动的指挥中枢,也是神经系统最复杂的部分. 但由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存在,使得大部分治疗药物不能有效透过BBB. 含OH, NH2, COOH结构的脂溶性差的药物可通过酯化、酰胺化、氨甲基化、醚化、环化等化学反应制成脂溶性大的前体药物,进入CNS后,其亲脂性基团通过生物转化而释放出活性药物. 张志荣等〔19〕合成了3′, 5′二辛酰基氟苷,并制备了其药质体,给小鼠静脉注射后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体内各组织的分布,结果表明,氟苷酯化后的前体药物的药质体有良好的脑靶向性.结肠内有大量的细菌,能产生许多独特的酶系,许多高分子材料在结肠被这些酶所降解,而这些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在胃、小肠由于相应酶的缺乏不能被降解,这就保证药物在胃和小肠不释放. 如多糖、果胶、瓜耳胶、偶氮类聚合物和α, β, γ环糊精均可成为结肠给药体系的载体材料. 常利用结肠内厌氧环境,使偶氮键还原的特点制成偶氮前体药物. 柳氮磺胺吡啶是由5氨基水杨酸(5ASA)与磺胺吡啶用偶氮键连接而成. 口服后在结肠释药,发挥5AS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减少其胃肠吸收产生的全身不良反应. 5ASA也与非生理活性的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偶氮双键制成前体药物〔20〕. 糖皮质激素共价连接于多糖〔21〕,环糊精〔22〕制成的前药,口服后在结肠部位可释放出药物,可用于结肠炎的治疗. 我们〔23,24〕合成了果胶酮洛芬(PTKP)前药,进行了体内外评价. 结果表明,此前药在不同pH环境下结构稳定,只能被结肠果胶酶特异性降解,释放出KP,发挥治疗作用. 也可以利用结肠pH差异和时滞效应设计结肠靶向给药系统〔25〕.5化学传递系统化学传递系统(chemical delivery system, CDS)是一种输送药物透过生理屏障到达靶部位,再经生物转化释放药物的药物传递系统. CDS通常是将含OH, NH2, COOH结构的药物共价连接于二氢吡啶载体(Q),药物(D)与靶向剂二氢吡啶结合为DQ结合物,建立了二氢吡啶―二氢吡啶钅翁盐氧化还原脑内定向转释递药系统. Chen等〔26〕设计了Tyr Lys的脑靶向CDS,并评价它的药效. Lys的C末端接亲脂性胆甾烯酯,N末端通过一种L氨基酸桥接靶向剂1,4二氢葫芦巴碱(含吡啶结构)制成Tyr Lys CDS,全身给药后,通过被动扩散机制透过BBB,且经酶催化1,4二氢葫芦巴碱变为季铵盐型使其存留于脑内. 通过小鼠甩尾间隔期实验证明,Tyr Lys CDS作用时间明显延长. Mahmoud等〔27〕将吸电子羧甲基连接到氮原子构建了一种新的二氢吡啶载体介导的脑定向转释系统(N羧甲基1,4二氢吡啶3,5二酰胺),该载体稳定,具有良好的脑定向转释能力.靶向给药的研究还面临许多实质性的挑战. 提高药物在靶组织的生物利用度;提高TDDS对靶组织、靶细胞作用的特异性;使生物大分子更有效地在作用靶点释放,并进入靶细胞内;体内代谢动力学模型;质量评价项目和标准,体内生理作用等问题都是研究的重点. 随着靶向给药系统研究的深入,新的靶向给药途径、新的载药方法将会不断出现,遇到的问题会逐步解决. 靶向给药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会产生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 Theresa MA, Pieter RC. Drug delivery systems: Entering the mainstream 〔J〕. Science, 2004;303(5665):1818-1822.〔2〕 张志荣,钱文. 肝靶向米托蒽醌白蛋白微球的研究〔J〕. 药学学报,1997;32(1): ZR, Qian WJ. Study on mitoxantrone albumin microspheres for liver targeting 〔J〕. Acta Pharm Sin, 1997;32(1):72-78.〔3〕 张莉,向东,洪诤,等. 肝靶向去甲斑蝥素微乳的研究〔J〕. 药学学报,2004;39(8): L, Xiang D, Hong Z, et al. Studies on the liver targeting of norcantharindin microemulsion 〔J〕. Acta Pharm Sin, 2004;39(8):650-655.〔4〕 韩勇,易以木. 纳米粒肝靶向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师,2002;5(12): Y, Yi YM. Studies on the liver targeting mechanism of nanoparticles 〔J〕. Chin Pharm, 2002;5(12):751-752.〔5〕 王剑红,陆彬,胥佩菱,等. 肺靶向米托蒽醌明胶微球的研究〔J〕. 药学学报,1995;30(7): JH, Lu B, Xu PL, et al. Studies on lung targeting gelatin microspheres of mitoxantrone 〔J〕. Acta Pharm Sin, 1995;30(7):549-555.〔6〕 Gulyaev AE, Gelperina SE, Skidan IN, et al. Significant transport of doxorubicin into the brain with polysorbate 8Ocoated nanoparticles 〔J〕. Pharm Res, 1999;16(10):1564-1569.〔7〕 Ramge P, Unger RE, Oltrogge JB, et al. Polysor bate 80coating enhances uptake of polybutylcyanoacrylate(PBCA)nanoparticles by human and bovine primary brain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 〔J〕. Eur J Neurosci,2000;12(6):1931-1940.

200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参考文献最多多少字

    本科毕业论文通常来说要求都在30%左右,当然学校与学校的要求可能会有不同,一些严格的学校会规定在20%。 职称论文的标准要看作者发表的是什么级别的刊物,如果是普

    甲壳小咪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多肽类药物研究的论文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杂志的内容主题涵盖化学药物、中药和天然药物、抗生素、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等的合成、分离鉴定、质

    小熊缭乱199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多肽论文参考文献

    土元多肽就是土鳖虫提取物对于皮肤氧化有很好的修复作用具体可以参考论文:《土元多肽抗氧化护肤作用研究》上面有实证论述

    晴天小希希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多肽原料药实验研究类论文

    字数可能有点超,你自己截取吧~~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结 构、功能

    总迷路的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蛋白多肽研究进展论文范文

    生物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农业和医药的进步,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保障,生物技术在我国的健康保障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下面是我整理了关于生物科技论文2000字 范文

    毛毛球英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