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4

五月mother
首页 > 职称论文 > 幸福心理学论文主题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不忘初心258

已采纳

心理学论文绝对给力嘚,原创!

155 评论

阿圆凸凸凸

一、积极心理学对我国大学生心理训练的启示(一)系统的训练内容: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学有三大基石:第一是积极情绪研究,如愉悦、满意、乐观、希望、感恩和宽恕等和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内在体验。第二是积极特质研究,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优势和美德,并且认为发挥积极特质是实现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第三是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研究,如牢固的家庭、民主的社会、广泛的道德等,以及它们如何促进积极特质的发展。在我国大学生心理训练过程中,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从个体和群体层面,建构积极情绪训练、积极人格特质训练、积极人际关系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将整体上促进大学生幸福感的各个方面,从而帮助大学生掌握幸福技能,实现幸福人生。其中积极人格特质训练是核心内容,成为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际关系训练的基础;积极情绪体验是个体层面主观感受,积极关系获得是群体层面交往技能与幸福获得的保障条件。同时,在积极心理学三大研究体系内,积极心理学家们建构了大量的理论来解释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如赛里格曼的幸福五元素学说、弗雷德里克森的积极情绪扩展-建构理论、艾利克斯的情绪ABC模式、希斯赞米特哈伊的“心流”学说、弗兰克尔的人生意义观等等,这都将是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人际关系训练的核心主题和重要方法来源。(二)体系化训练方法与原则:理论、研究、应用大学生心理训练应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科学实验的证据及有效的训练方法,训练过程要坚持理论性、研究性和应用性原则。首先,大学生心理训练目标、内容、方法受到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同时心理训练过程中也有必要进行理论传授、阐释,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训练,而且清楚怎样配合和自我练习才能导致更好的效果。忽视理论的关照,心理训练就会流于表面,甚至导致游戏化和娱乐化。其次,积极心理学以事实为依据,经过严谨的科学方法得出结论,具有科学性。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训练也要坚持研究性原则,即一方面通过传达幸福科学增强训练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大规模的人群调查、对照组实验设计、跟踪调查等,力求掌握我国大学生心理训练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结论,以更好地实现训练目标。最后,应用性原则是指不能只停留在理论阐述与研究的结论解释上,而将它们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应用转化,转化成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各种训练方法的具体设计,使得理论、研究结论与应用紧密结合,如先测试、再干预、再测试的训练过程,融理论、研究和应用为一体,既避免枯燥,又增强趣味。同时,不仅是课堂上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应用,整个训练环境也要嵌入积极观念,教授生活中便于应用的幸福心理技巧。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对大学生心理训练过程的思考(一)幸福感觉提升,积极情绪体验训练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让我们感觉良好,即它不仅反映成功和健康,还能够产生成功和健康;积极情绪改变我们的思维,即拓展常规之外更广泛的思想和行为意识;积极情绪改变我们的未来,使我们能够发现和建构新的技能、新的关系、新的知识和新的生存方式。帮助大学生识别、唤醒、体验积极情绪并成为习惯化技能,首先就要根据积极心理学关于情绪研究的分类,即有关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积极情绪三类,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活动,帮助学生保持面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情绪的连贯性,从而抵御消极情绪,提高生活满意度,获得主观幸福感。面对过去的积极情绪有满意、满足、成就感、骄傲、平静等,如何获得这些情绪?积极心理学从改变认知、学会感恩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大学生心理训练过程中,改变认知训练,就是要讲解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即所有过去的情绪都是由思维和解释启动的,而不是事件本身引起的,尤其是要帮助学生纠正教条的决定论,即过去不幸影响未来的错误观念;其次,进行感恩训练,就是要通过课堂感恩记录、感恩沉思、感恩分享,课后记感恩日记、“感恩拜访”等的练习有效改变大学生对过去事件的情绪体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面对未来的积极情绪包括乐观、希望、信心和信任等,如何引发这些情绪?积极心理学认为可以通过改变对未来的希望而实现。在心理训练过程中就是要帮助大学生获得习得性乐观,从训练积极乐观的解释风格开始。首先,教授艾利克斯的情绪ABC模式,通过讲授理论及案例分析、完成句子等形式让大学生认识到对事件的看法和解释而不是事件本身决定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其次,教授反驳悲观的技巧。如采用完成句子、续写故事等方式传授自我对话和自动思维反驳技能。具体可采取当悲观想法出现时,先进行举证、再扩展解释来发现自己对事件的曲解,从而打破破坏性习惯思维等。最后,教授减少悲观想法的技能。如通过三步走的方法,分别试想最坏、最好和最可能的情形,然后针对最可能的情形制定一个应对计划并实施。以上训练方法都可以根据大学生实际生活情境进行案例编排展开。面对现在的积极情绪体验主要包括“愉悦”和“满意”。积极心理学并不排斥合理的培养愉悦感以获得当下的幸福体验。当然,面对现在的积极情绪仅仅停留在愉悦感上是不够的,还要将其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幸福体验,即面对当下的“满意感”。如获得当下的愉悦感可以通过训练大学生的正念,让他们学会在心灵安静中全心与当下同在,承认、接纳和审视正在发生的不幸、消极情绪等,从而激发直面它们的信心、勇气和能力。而满意感的获得,则需要大学生必须付出努力和意志力,因为它来自于自身优势和美德的展现。帮助大学生识别、展现和发挥自身的美德和优势的所有途径都有助于他们获得满意体验而感到幸福,如让他们去帮助别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发挥潜能进行作品创造等等。(二)幸福品质培养,积极人格特质训练关于优势和美德的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身体中都有着基于进化需要而遗传自远古的优势有待展现,每个个体如果能在每天的生活中运用这些优势,不仅能获得当下的积极情绪体验即满意感,而且可以帮助他们缓冲和对抗自身缺点、疾病、挫折和不幸等等。因此,训练大学生如何识别、展示、运用他们自身的美德和优势,成为积极人格特质训练的核心,也势必会促进其良好人格发展,最终实现幸福人生。积极心理学研究了整个世界横跨3000年历史及不同文化,归纳出人类普遍存在的六种美德,为了建构和测量及实现这些美德,将它们细化后提出24项性格优势,而培养这24种性格优势则是实现六种美德的途径。为了测量这六大美德和相应的24种性格优势,Park等人编制了“优势行动价值问卷VIA-IS”,现已被数百万人广泛使用,而我国的研究者段文杰等对这一问卷进行了中国大学生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除美德结构划分不合理外,VIS-IS可以作为测量中国大学生性格优势的工具。[5]研究表明性格优点存在跨文化的普遍性,并且性格优点与优良表现、主观幸福感以及创伤后成长呈显著的正相关。[6]因此,识别我国大学生个体及群体的突出性格优势,针对性地加以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解决大学生群体现存的心理问题,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幸福感。第一步,就是要运用“优势行动价值问卷”对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性格优势进行评估和识别,为展示和应用性格优势训练打好基础;第二步,就要在训练过程中帮助大学生进行优势性格展示,可以采用小组优势讨论的方式,一起分享自身有哪些优势,曾用哪些优势帮助过别人,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第三步,就需要帮助大学生更广范围应用这些性格优势,如设置高难度的团队任务,发挥团队优势才能克服的挑战,任务完成前小组讨论团队优势,任务完成后每个人写下“挑战中的优势”故事,并进行集体分享等。同时要开发“性格优势运用”的家庭作业方案,在社会生活真实环境下促进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三)幸福环境构建,积极人际关系技能训练在个体提高幸福感的同时,积极心理学并不排斥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个体成熟的防御机制和社会阶层、教育程度和智商高低无关,而与他生活的环境系统有关。成熟的防御机制确保个体在遭受压力、不幸时能够采取利他、幽默、抑制、升华等有效的应对策略。这是保持心理健康,降低心理问题与疾病风险的积极特质之一。同时,个体作为社会人满足胜任需要、归属需要、自主需要等,也都由个体生活的环境系统决定,并依赖于环境系统所提供的标准及实现途径。显然,作为个体来讲,良好的社会环境、组织系统、家庭氛围、夫妻关系、好的人际关系等都会为幸福人生提供可持续动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素质训练,不仅仅是个体积极情绪能力的提高、美德和品质的发掘和施展,同时还需要积极社会组织系统提供条件和保障。在宏观层面上,建设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如道德的公民、和谐的社会等;在中观层面上,建设积极的单位或社区组织,如良好的校园文化、社区文明等;在微观层面上,培养积极家庭和社会的人际关系等。积极的组织系统建构宏观层面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领域,内容较广十分复杂,积极心理学对此研究也相对薄弱。然而对于利用个体可控因素改善微观环境系统,尤其是建构积极社会关系和积极家庭关系方面,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构建我国大学生积极人际关系技能训练可参考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共情能力训练,即准确地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二是基于情绪感染理论的领导者乐观领导风格培养;三是建构人际关系的实用技能训练,如肯定式沟通风格、积极主动回应方式、有效赞美技巧等训练,并通过角色扮演、贴近实际的案例讨论增强训练实际效果。

286 评论

yyyycl9920

总体来说,人们所能体验到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健康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物质条件或客观环境等同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程度高的人比程度低甚至不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幸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人口学变数、情景性因素和人格特质因素对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广州市 *** 、企事业单位340名青年白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广州青年白领积极人格特质处于中上水平,生活满意度处于中下水平。2情景性因素和特质性因素与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3阶层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压力知觉、社会支援和乐观是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的显著预测变数,而心理健康的显著预测变数是乐观和社会支援。结论:广州青年白领对生活状况不甚满意,但对自我评价积极、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且情景性因素和特质因素对广州青年白领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1302-0175-04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水平飞速提升,在此发展过程中白领青年作为国家人力资本的中坚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著财富,但是,物质上的丰富并不能等同于主观上的幸福。相关调查显示,诸如公务员、高校教师、外企职员等白领青年的幸福感相较于其他人群并不高,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时常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紧张、失眠、无意义感常常充斥着他们的生活谈杰,2008;田振敏,2010。该研究把青年白领定义为: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有大专包含大专以上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依靠知识和技术谋生,月薪4000元以上,有较稳定经济收入和较高社会地位的工薪阶层。 产生于20世纪末美国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重要力量,它反对传统心理学过分关注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消极取向,它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包括积极个人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组织系统。目前,关于主观幸福感和核心自我评价这一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多以学生群体、教师群体、老人群体等为研究物件,涉及青年白领群体的研究也更多的是偏向于社会学、人口学等视角,并且多以理论上的描述性研究为主,鲜有实证研究去探讨青年白领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而作为社会发展主要推动力量的青年白领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如何?他们对自我的评价状况又如何?他们的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究竟存在何种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到底存在哪些影响机制?当了解了这些关系之后,又该如何改善他们的自我评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状况呢?这些都是摆在研究者面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学术界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这正是提出该研究的理由所在。因此本文将以广州青年白领为研究物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在调查基础上考察他们的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分析核心自我评价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机制。 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众多,可以分为人口学变数、情景性因素和特质性因素。压力和社会支援作为情景性因素对个体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已经得到了诸多证明严标宾,郑雪,2006;Schiffrin&Nelson,2008。而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积极人格特质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Shimai等人2006对1099名美国和308名日本青少年的研究表明,热情、希望、好奇心和感恩等性格优点与人们的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Peterson及其同事2006通过网路取样所进行的一项回溯研究也表明,积极特质有助于帮助个体从生理和心理疾病中恢复过来。而目前对于白领青年心理健康或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仍缺乏整合研究,因此该研究拟从人口学变数性别、年龄、情景因素社会支援、压力知觉和积极人格特质核心自我评价CSE、希望、乐观三个层面探究白领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客观揭示白领青年群体心理状况及其内外部影响因素,为白领青年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理论支援。 2 研究物件与方法 研究物件 研究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广州市越秀区 *** 单位集中和天河区商业中心的 *** 、企事业单位的青年白领作为研究物件。共发放3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0份,有效回收率为。其中,男性213人,占,女性127人,占;未婚51人,占,已婚210人,占,其他79人,占;一般员工202人,占,基层管理者77人,占,中高层管理者61人,占18%;被试年龄22~35岁,平均为岁。 研究工具 主观幸福感量表 Diener等人1995编制,共19个专案,7点评分。包括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分量表。该研究中主观幸福感及其三个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 心理健康量表 李虹等2002修订,共20个专案,采用“是”和“否”计分。包括自我肯定、忧郁和焦虑3个分量表,总量表的Cronbach仪系数为0,88,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和。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杨晓峰等2009修订,12个专案,5点评分,单一维度,其Cronbach α系数为。 乐观量表 袁立新等2007编制,共11个专案,5点计分。 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数,人口学变数、情景性因素和人格特质因素为自变数进行阶层回归分析。首先,性别和年龄组成第一阶层进入回归方程,其次,可能会因人口学变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特质因素CSE、乐观和希望作为第二阶层进入回归方程,最后情景性因素压力知觉和社会支援作为第三阶层进入回归方程。结果发现,三个阶层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41%的变异量F9,168=,p=。以同样的方法对心理健康进行回归,结果发现三个阶层可以解释心理健康43%的变异量F9,185=,p 4 讨论 广州青年白领积极人格特质处于中上水平,生活满意度处于中下水平 对广州青年白领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描述,得知广州青年白领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的题均得分分别为、、,情景性因素压力知觉和社会支援的题均得分分别为、,特质性因素CSE、乐观和希望的题均得分分别为、、,结合量表专案的评定等级,可以发现广州青年白领的积极情感、希望、乐观和CSE等积极因素都在中等以上水平,而广州青年白领的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则低于量表的理论中值。研究者发现,青年白领所向往和憧憬的幸福生活与其现实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络,价值期望过高和现实中的需求缺位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从而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比如:理想中期待拥有自己的产业,而现实中却处处受制于公司和领导;理想中期待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而现实中却是繁忙的工作和单调的休闲活动等等。 情景性因素和特质性因素与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关分析表明,情景性因素和人格特质因素与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阶层回归的结果表明,乐观和社会支援均是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显著预测变数。研究表明,社会支援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有两种作用机制董增云,2007:一是主效应模型,该模型认为社会支援对个体身心健康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能够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和身心状况,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二是缓冲效应模型,该模型认为社会支援在压力条件下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发生联络,它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和提高个体身心健康水平。领悟社会支援是指个体对社会支援的期望和评价,是对可能获得的社会支援的信念,也是主观支援的一种。相对于实际社会支援,领悟社会支援对于了解和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领悟社会支援更可能表现出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增益性功能。广州青年白领在平时社会或者面对应 *** 景时,感知到较多社会支援的个体拥有更多的应对资源,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方式去化解压力,从而能够拥有较多的积极情绪体验或者缓解压力的负面效应,因此领悟社会支援是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乐观是指对事情的结果持积极的态度,更多看到生活中好的一面,认为事情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乐观主义者对未来抱有良好的期待,这种期待能鼓励个体为解决问题不断做出努力,因此更有可能顺利解决问题,并由此带来更好的结果。与悲观主义者相比,乐观主义者通常会看到现实生活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好的一面,有利的或有建设性的一面,并且这种态度能够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会有较高水平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阶层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压力知觉、社会支援和乐观是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的显著预测变数 该研究发现性别和压力知觉也是预测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的显著变数。研究表明,性别与主观幸福感正相关,即女性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高于男性,而压力知觉与主观幸福感负相关。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压力水平以促使个体的心理机能和行为状态达到最佳程度,但是如果压力水平过高或压力持续时间过长,个体应对压力的身体资源就会减少,能量消耗、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起身心紧张,从而降低个体的幸福感水平。广州青年白领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和家庭,尤其是工作前景不明升职无望、跳槽困难等和生活开支过大供房、供车、物价飞涨等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无疑对广州青年白领的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中国社会,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对男性的角色期望普遍都会更高,这种高标准会导致其感受到的压力会更大,男性的幸福感水平会低于女性可能源于这一社会因素。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研究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提高广州青年白领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水平:一是 *** 部门、工作单位和家庭朋友等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工具性或情感性支援,良好和谐的社会,家人、朋友、同事的理解和关心可以排解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及时宣泄自己的压力和紧张等不良情绪;二是开发和加强广州青年白领的积极心理力量,它们是: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和洞察力等等,这些积极品质是他们应对生活情景的重要心理资源。

223 评论

吴山脚下2012

题主···论文都是有规定格式的,不是普通文章要追求文字和艺术普通文章的话,由于题主的内容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那参考一下积极心理学就有很多了,或者更哲学一点,可以参考存在心理学的东西积极心理学里面就有:“不完美的礼物”等等存在心理学有:“存在即合理”老派一点的还有阿德勒的,“超越自卑”这些

170 评论

美洋洋童装店

幸福是什么?我们无时无刻的不在探索着这个问题。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还有人说,幸福就是有人陪伴一生。每个人心目中对幸福的定义都是不同的。本篇论文将用幸福心理学概念进行阐释作者心目中关于幸福的定义。并向大家展示作者对于幸福的理解。幸福的心理学研究,在世学者 Seligman 坐第一把交椅。他在2004年鼓吹:幸福这个生活语言对应三个不同的学术语言:愉悦(Pleasant Life)、投入(Engaged Life)、意义(Meaningful Life)。近年他的三个代表升级成五朵金花,加上社会关系(R)、自律成就(A),以PERMA一词行世。我认为 PEM 是所有时代所有人的共性,RA 只适于特定时代特定人,不难构建反例。幸福影响最深远的思想家,我以为是传奇的 V. Frankl (这个名字L结尾,比较少见)。意义,或者说价值观,其实已超出心理科学的实证范畴。Frankl 通常被归入存在主义心理学,这个流派经常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写在一起,二者微妙的不同全在于「自我超越」区别于「自我实现」。「超越/Transcendental」这个词颇有思想史背景,可能源于艾默生为代表的新英格兰超验主义运动,俗称美国版文艺复兴。心理学爱好者通常知道一些自我实现、以人为本,这个「本」是不乱改的;「自我超越」就强调对价值观的追求——「超越」、「追求」这俩词太文艺,用理科生的操作化描述。

113 评论

相关问答

  • 大学生以幸福为主题的论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存在着幸福,幸福就存在我们生活点点滴滴中。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幸福的议论文作文7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幸福的感觉 幸福,因每个

    dreamjenni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幸福主题论文

    关于幸福的高中议论文范文5篇 什么是幸福?在一千个人眼里,幸福有一千种不同的定义,炎热的夏天吃到一口冰淇淋,这是幸福;寒冬中喝到一杯暖茶,这是幸福;能尽情从事自

    杨枝甘露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以幸福为主题的议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幸福议论文600字,希望能够帮

    微笑藤弥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拥抱幸福主题论文

    如果有一天,你离我而去,我会伸出双手紧紧的拥抱你,如果有一天,你说你要走,我会牵着你的手不让你走,如果有一天,幸福离我而去,我会紧紧地拥抱,会又哭又笑的不懂谦让

    Wenlll1020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大学生幸福主题的论文

    幸福,是偎依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 幸福,是依靠在恋人宽阔肩膀上的甜蜜; 幸福,是抚摸儿女细嫩皮肤的慈爱,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幸福为话题 议论文 5篇

    cynthia2005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