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61

玖兰卅麻
首页 > 职称论文 > 语文论文图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嗜吃福將

已采纳

小学语文插图教学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学语文的插图教学论文内容吧。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插图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插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观察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这类型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才能有效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帮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插图教学 有效利用

插图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能穿插很多知识内容,它也能描绘更多文字所表述不清的信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字和插图平分秋色,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突出语文学科性质的基础上,还充分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征,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教育。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发挥插图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生动、形象的特征,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求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机能还很不成熟,这个阶段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课堂学习氛围也会更加活跃有感染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细致观察,学生面对插图的过程中,脑海中会涌现出很多问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会更加好奇。通过插图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想象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语文学科的内在魅力,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调动。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资源,利用插图设计课堂导入,在课堂的开始环节就抓住学生的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观潮》这篇文章,单纯的讲解文字,学生很难对潮水有形象记忆,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本插图,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理性学习,感知器官捕捉到的信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后期学习中注意力更加集中。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资源教学,将文字和插图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文字和图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字表述过程有很多是抽象、枯燥无味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理解上是有难度的,在教学理解过程中,如果能和插图进行有效配合,这样理解障碍就会迎刃而解。

例如,在初中课本中有《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在描写过程中有夸张手法的应用,学生在没有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很难把握诗句的主要思想。在教学中在诗句阅读之后,就可以带领孩子们观察插图,在观察插图之后大部分孩子就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当然,课本中的很多插图需要学生有审美知识储备,这时候就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观察插图,在文字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赏析文本上的插图。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插图优势,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蒲公英》这篇文章,针对这篇文章的教学手段,可以在讲解文本的过程中观察插图,在赏析插图的过程中升华文本内容。让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理解文本中的“花托”和“绒球”等词汇。

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蒲公英的动态画面,当然,在教学中不仅要使用插图辅助,而且要准备多媒体教学,增强文本的动态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写形状的词汇想象创新蒲公英各个阶段的状态。最后还要进行感情升华,在理解内容,观察插图之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离不开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插图的有效教学,让学生感受美、享受美,进而能够创造美。

审美能力培养不是教师能够教给学生的,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渗透,对小学生而言,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要逐步提高的,口语表达能力要在日常的学生生活中不断加以练习,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文本插图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锻炼。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在观察文本插图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进而背诵文本。看图说话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对日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学习《我叫神舟号》这篇文章时,文本中有关于人造卫星的插图,教师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掌握更多天文知识,教师课下可以查找关于天文知识的图片视频和文字,在课堂中带领学生研究知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中的插图,将插图的功能发挥出来,让语文阅读学习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课本中的插图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教师一定要合理准确地使用。

五、结语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素质。所以,在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过程中,要合理巧妙使用课本中的插图,充分发挥插图的独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琛.浅谈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J].赤子(上中旬),2015,06:152.

[2]刘增真.浅谈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5,28:50-51.

[3]左端银.谈谈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146-147.

[4]张德松.浅谈“课文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113-114.

144 评论

我的dp我做主

语文教学理念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最重要的是要为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任重道远。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s版小学语文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一、小学《语文》S版中课文插图的基本情况

笔者统计的插图来源是新课标小学《语文》S版中的课文插图(含拼音和识字课文),不包括选读课文,一年级上册中不包括入学教育的部分。插图总数是统计小学《语文》S版课文插图的总数量(1-6年级)。从每一册教科书中课文插图的总数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教科书中课文插图的变化。在插图总数的变化上可以反映出小学《语文》S版的插图编排者对插图的分布以及插图的使用数量的设计意图。《语文》S版整套教材一共有393篇课文、790幅插图,平均每篇课文配有的插图数是幅。

此外,插图的基本情况还包括插图的位置和是否为背景图等信息。插图位置主要分为文前、文中、文后。文前和文后是指插图与课文相连的相关插图,中间没有其他的助学文字。文中则包含两种,一种是插图前后都有文字,另一种是课文的背景图。文前的插图可以看出文前图对读者的导读作用;文中的插图则是辅助课文的文字说明;文后的插图是为了弥补课文文字表达的不足。而背景图指的是出现在课文中,占了一整页篇幅的课文的插图,并且插图上必须附有文字。其他没有占整页篇幅而且没有文字附在上面的插图都属于非背景�D。背景图是图文同步的表现,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去看文字,在文字上面铺染一种环境的衬托。从背景图和非背景图的分布差异和分布的比例可以看出在课文插图中背景图在各个年级中的需求。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二、小学《语文》S版课文插图设计存在的问题

1.插图位置分布不太合理

图文之间的位置对课文知识的学习以及插图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插图的位置可以分为文前、文中和文后。《语文》S版中关于插图位置的特点十分突出,文中的插图数明显要高于文前和文后。第一册教材中文前插图数量是最高的,第八册和第九册当中没有文前的插图,所有教材中文前的插图数都低于10幅,可见文前的插图数在整个《语文》S版中的数量都很少;第一册、第二册和第七册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最高,《语文》S版整套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都是在30到75幅之间,可见整套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最多;而文后的插图数确实很少,最高的也只有14幅,在第四册中出现,第十册教材中文后的插图为0幅,显然和文前插图相比,文后的插图又多一些,但两者与文中的插图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

2.插图与课文契合度有待提高

插图与课文契合度越高,插图的效果越明显,读者学习的效率也更高。插图与课文的契合度不高可以表现为插图的内容不精准、插图的内容缺失、插图的内容多余、插图没有表现课文等。插图的内容不准确也就是插图错误的表达了课文的内容,例如:六年级下册的第21课《青花》,插图中父亲仍然拿着青花瓷瓶,两鬓并没有斑白的痕迹,而且眼睛没有看着作者,并不是文章中所描述的场景,在这里插图错误地表达了课文内容;又比如有些插图没有表现课文内容,一年级下册第五课《世界多美呀》开头有一幅画,画着两只黄色的小鸟,可是文章全文都在讲述母鸡和小鸡的故事,没有任何文字在讲述小鸟,此图明显的是多余的,而且这幅插图还是文前的插图,在读者还没开始读文章的时候,看到这张图片会误认为是在讲述小鸟,插图与课文的契合度明显不够。

3.插图中人物的性别失衡

我们可以将人物插图分为男性图片和女性图片。对男、女性出现数量对比可以看出,男性图片出现数量明显要高于女性图片。

从表3能够看出,男性在人物图中出现的次数呈现波浪趋势。所有年级的教材中男性人物图出现次数为89幅。其中在第七册教材中男性出现的次数最高,为22幅。只有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和第八册男性图片出现的次数都是10幅以上,其他册数的出现数量均在10幅以下。即三、四年级的教材中男性图片出现的次数最多,要高于其他年级。而在十二册教科书中,只有第五册教科书中女性图片出现的数量要高于男性图片。在课文中,不管是课文内容需要的人物,还是泡泡语的小人,这些人物在比例上都是男性图片要多于女性图片。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13课《我站在祖国地图前》,不管是课文内容的主图,还是泡泡语的小人都是以男性的角度出现的。

4.漫画图数量整体偏少

按插图的呈现形式可以分为实物图和非实物图。实物图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写照、照片、作家作品等等。非实物图可以分为漫画图和手绘图。漫画图和手绘图存在显著差距,手绘图明显要高于漫画图,漫画图在低年级的册数中比较多,而手绘图在所有的册数中都有很大数量。从图1可以看出,漫画图的数量随着年级的上升在不断地减少。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课文插图中非实物图中的漫画图都是50幅,到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时候很明显在减少,到第七册时漫画图的幅数有小幅度增加,第八册的漫画幅数为0,最后几册中漫画图的数量都在10幅上下波动。在语文S版中除了第八册和第十册之外,其他册数中的漫画图几乎都是在10幅以上。

而关于手绘图的柱形图明显地反映出,手绘图的幅数要高于漫画图的幅数,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和第八册中手绘图的数量均在50幅以上,第一册的手绘图将近50幅,其他的几乎都在40幅以下。由此可以看出《语文》S版的三年级和四年级中的手绘图最多。 漫画图都是采用各种夸张、比喻的手法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因而一般我们认为低年级的教材中应该多一些漫画,高年级就不需要了。《语文》S版一年级教材中的漫画图有50幅,而高年级的却只有10幅,甚至没有漫画图的出现,而手绘图几乎都在20幅以上。其实高年级的学生仍然处于儿童期,他在内心仍然对漫画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并不是高年级就不需要漫画图。

三、改进插图设计的建议

1.合理地安排插图位置,构建平衡统一的意境

插图的位置要注意与课文的主题结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视觉习惯和阅读习惯还比较简单、单纯,在设计插图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方便学生的阅读,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插图,并进一步理解课文。插图是在文前、文中还是文后,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文前的插图能够引导和影响学生的阅读心向,阅读心向是每一位读者的阅读动机、阅读愿望以及阅读兴趣及意向的准备状态。积极的阅读心向能够引导读者迅速融入文章,感受文章的情境;文中的插图可以及时补充知识信息,再现文章的情境,将文章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文后的插图则能够帮助学生深化自己对阅读内容的记忆,甚至可以弥补文字的差距[1]。每一个位置的插图都有不同的意义,插图的位置不同决定着其在�n文中发挥的作用。合理的插图位置为课文构建了统一的、平衡的意境。插图的作用又在于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课文,插图在传递知识和信息上要比文字更加直接,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合理的位置搭配能够避免学生阅读理解错误的存在,避免错误的干扰,帮助学生巧妙地走进课文。

2.完善插图的内容,达到图文一致

插图是一种视觉媒介,它的生动直观是文字不能代替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抽象能力差,比较善于依靠直觉性来学习的小学生来说[2]。因而插图与文字一定要做到紧密结合才会真正发挥插图本身的效果。当然在依赖文本的情况下,插图的内容也要适当地作创作与想象。教材插图的内容一定要有侧重点,不能盲目选图,要学会有选择性地来设计插图的内容,使插图的内容更加完美,更加贴近课文。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先理解课文的内容,真正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文字表达不到位的地方要适当地插入插图,利用插图来完善文字不能表达的意思。插图的内容设计一定符合课文的思想,从而达到图文一致的效果。

3.丰富女性图片,使学生获得完整的性别认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要体现时代发展的的特点以及现代的意识[3]。而语文教材的建设要树立一定的社会意识,其中性别意识就是社会意识的一方面。教材中男女主人公出现的比例、插图的性别比重以及对男女的描写等等都会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中两性的职责,从而实现男女平等的教育。从性别的角度来看,真正理想的教材应该是公平的、多元的[4]。公平也就是不再总是以某一种固定的性别模式来界定男性或者女性应该做什么,应该做到两性平等。所以教材的编排者必须要注意到性别的刻板映像,教科书中的课文插图要注意两性平等,通过插图中的人物来唤醒老师、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只有在课文中不断地丰富女性插图,才会使教科书更加生动灵活。

4.平衡漫画图与手绘图数量,发挥插图的功效

学生是教科书的使用人,因而插图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要求的插图,以促进其进一步的学习[5]。所以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尤其是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与发展特点。另一方面须注意小学高年级插图的使用,高年级的学生同样也处于儿童期,因此,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到这些,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年龄来适当地调整漫画图在各册教科书中的比例,以便发挥插图的最佳效果。

114 评论

相关问答

  • 英语论文封面图片

    1、封面:封面内容包括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系(部)、专业、毕业时间等信息,此页不编排页码。 2、题目:题目应概括整个论文最主要的内容,恰当、简明

    好想你chen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现代语文杂志图片

    《“的的不休”现象初探——以〈中国人的精神〉为例》拟刊发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国内统一刊号CN 37-1333/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802

    留留恋恋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论文评语表模板图片

    2015毕业论文评语范文 下面是我整理的2015毕业论文评语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提

    小丸子新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日语论文道歉模板图片

    日语道歉如下: 1、ごめんなさい。对不起。 2、ごめんね。对不起。 3、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对不起。 4、恐れ入ります。不好意思。 5、许してください。请原谅我

    chenmingzhu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语文诗经论文评语模板图片

    在美国社会中流转着一句名言: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自已,谁还会信任你呢?作为语文老师想把这句话送给各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其实每个人都是个很不错的孩子,要对

    暗香微漾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