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0

维基先生Wiki
首页 > 职称论文 > 敬老的论文的题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卓越精品装饰

已采纳

1.以人为本先敬老,子孙后代都说好。2.敬老情系你我他,邻里互助进万家。3.打造温馨和谐家庭,慰籍老人颐养天年。4.尊老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敬老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5.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时代风尚。6.人间美德忠和孝,世间之交信和诚。7.尊老敬老仁之本,和谐社会孝当先。8.齐家美以孝,立世贵以和。9.弘扬孝道文化,共建和谐济宁。10.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11.赡养老年人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12.以人为本,善待老人。13.家和万事兴,敬老树新风。14.把温暖送给父母,让情爱陪伴老人。15.情系老人冷暖,真心济困解难。16.孝亲敬老是人类高尚品德的体现。17.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18.关爱老年人口,弘扬敬老新风。19.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敬老美德。20.尊老人敬,助老风和,人间美好,社会文明。21.老人安泰,国家昌盛。22.老年人的幸福是儿女的光荣。23.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促进社会稳定。24.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25.党政领导要做尊老敬老的模范!26.要努力探讨做好新时期老龄工作的新举措!27.全社会都要关注支持老龄工作!28.要努力让老年人过一个幸福、安宁、保持尊严的晚年!29.要使全社会牢记、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名言!30.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我们共同为老人营造温馨幸福的家园!31.五福呈祥,老人至上!32.家有老,胜万宝。33.争做敬老模范,共建美好家园。34.办好老年事业,促进社会和谐。35.弘扬敬老好风气,鞭笞弃老坏作风。36.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共同创造和谐济宁。37.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38.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促进社会稳定。39.敬老人,促和谐,助老人,传文明。40.兴办老年教育,满足老年需求,陶冶老年情操。41.孔孟风,运河情,孝文化,要传承。42.做人先敬老,人人都说好。43.社区连着你我他,尊老敬老靠大家。44.邻里手拉手,助老献真情。45.弘扬尊老敬老美德,构建和谐社会氛围。46.倡树敬老新风,促进社会文明。47.密切代际关系,促进家庭和睦。48.关心老人,关爱老人,关怀老人。49.倡孝扬善,构建和谐。

315 评论

很多时候会想起

其实这个很简单,比如尊老爱幼从我做起,我要尊老爱幼、尊敬老人我能行。

176 评论

翻滚的石榴

仅供参考:题目---老年人的赡养已经成了社会问题中国不仅是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接踵而来的是老年人赡养的问题。一、人口老龄化大的现状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快速的人口增长率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妨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即使在计划生育的口号下,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加之人口发展的惯性,使中国人口现状堪忧然而,正当人们讨论如何控制人口数量时,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又摆在人们眼前——人口老龄化。以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中国人口预测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人口总体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的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据人口专家预测,本世纪上半叶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51‰,而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前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可能只有7‰,毫无疑问,由这些数字表明, 高龄老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人群,而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高龄老人。因为,大多数60-70岁的老人尚有生活自理能力,而80岁以上的老人最需要照料,对于他们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而这一切不得不使我们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老年人赡养的问题。二、不可忽视的现状据《中国改革报》报道,湖南讫东县69岁的老人付某在北京广场持刀抢劫两名旅客,他抢劫完了不但不跑 反而等着警察来抓他,原来这位老人仅靠一年600元的补助金度日,在经济飞速发展,物价飞涨的今天,600元对于一个人一年的花消仅仅是杯水车薪,所以他萌生了抢劫的念头,为的仅仅是能在监狱里不愁吃穿。看完这则新闻,我的感受是如哽在喉,一位将近古惑之年的老人,本应在家颐享天年,与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他却为了温饱问题而不惜触犯法律。社会保障的发展在近些年逐步加快,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尤其是在社会逐步趋向老龄化的今天,如何才能让所有的老人共享共产主义的幸福硕果。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人口结构的改变,这种状况难以得到缓解。因为现行的筹资模式是建立在人口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称:“中国养老体系面临严峻考验,未来养老金缺口高达万亿。” 按现行的养老保险体制,处于中国人口出生高峰期的70、80年代生人,在30年后大部分均处于或接近于退休年龄,当这些人都面临退休的时候,他们的下一代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即1:4的家庭结构的出现,又如何能负担得起这样庞大的养老金支出?而且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日趋明显。这笔钱会不会由后来的投保者来出?我们明天会不会无钱养老?即便最终由国家买单,投保者也要担负货币贬值的风险。对于养老基金保值、增值问题,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关的保障措施。(就目前情况看,所缴的养老基金)明的是增加了,但因为物价、宏观经济及金融环境等因素影响,实际是贬值的。即便最终由国家来填补养老金缺口,付出的改革成本是不是过于巨大?三、困境:1、法律介入缺失或微弱。当下立法层面主要表现为一些法规、规章或通知、地方条例等形式。养老保险基本法尚未出台,而且由于这些立法形式政策性较强,经常变动,且存在明显的地方差异,缺乏法律规范应有的严肃性、规范性及权威性,且不利于中央宏观调控及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征收工作缺乏法律依据,仅靠行政手段,对单位或个人缺乏约束力。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里,明确单独有一章规定了关于老年人赡养的一些法律问题。按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法律规定来看,子女对自己的父母有赡养的义务,赡养包括生活上的照料、经济上的供养、经济上的慰藉。现实生活中很多子女以为只要给老人钱,让老人生活就可以了,但这里边应该还包含另外一个义务是精神上的慰藉,应该经常给老人打电话,时常回家看看等等。还有子女应该对老年人的医药费应当给予支持、支付,还应当保证自己父母居住的一些权利。应当保证自己父母所应有的承包的土地不应该抛荒、耕种,耕种获得的收益应该归属于老人。等等一切都表明我们国家从法律上来看子女为自己的老人有赡养的义务,如果违反都应该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或者是民事责任。2、道德的力量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现在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们的父母,是她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是他们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做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们的良知不仅仅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精心赡养我们的父母。关心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和应尽的责任,也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此外我们也应学习那句古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去关爱我们身边所有的老人,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的养成需要靠全社会的人民共同努力。更何况尊敬和供养老人。是共产主义道德对婚姻家庭关系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做到这一点,四、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高龄老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从道德上讲,还是从法律上讲,他们都是整个社会最应该关注的群体,因为他们作为曾经的劳动者,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国家和社会理应在他们年龄逐渐增长,身体逐渐衰老时,给他们以特殊的关爱,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最适当的照顾,让他们能够安享一个幸福的晚年。在他们丧失劳动力,陷入困境的时候给他们以支持。这不仅是社会公平,公正的需要,而且也体现了人文关怀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里我提几点小的建议:1、对于整个社会的高龄老人,国家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收集各个年龄层次老人的全面信息,比如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等,并按照各个年龄层次及城乡差异给以不同的关照,发放不等的生活补助金。2、针对住在边远农村的老人,考虑到交通条件,生活服务等多方面不便的情况,尽量将老人集中起来,在合适的地方建立设备完善的养老院,设有专人负责他们的生活起居,让他们在全社会的关爱下安享晚年,3、针对居住在城市的老人,应侧重与服务方面,丰富他们的生活,对于社区而言,应该积极开展关注老年人的社区活动,提倡尊老,爱老,敬老。积极开展适宜老年人参与的活动,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同时鼓励和发动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兴办养老院,投资养老产业。在提倡全社会关注老人的同时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4 、对于家庭而言,更应侧重于精神方面的慰藉,在这里我强调家庭重视精神层面对老人的慰藉,并不意味着家庭就可以放弃物质方面的赡养,而是指家庭在履行物质赡养,赡养老人是每一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应定期给老人发放一定金额的养老金,同时应该从感情方面给老人以照顾。因为城市中的老人与他人联系较少,会经常感到孤独,所以作为晚辈,应尽量抽空陪家里的老人,那怕仅仅是聊聊天,散散步。对于节假日,应陪老人到外面走走,看看老朋友,或是去一次远足,作到真正的孝顺。五、总结我们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谐社会、美好社会的高度,把老年工作当作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以和风细雨的方式,把温暖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让每一位老年人都心情舒畅,家庭和睦,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今后,我们都应该将一如既往地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事情做起,营造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围,广泛地动员社会的力量,推进尊老爱老工作,树立尊老敬老之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构建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中国不仅是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接踵而来的是老年人赡养的问题。一、人口老龄化大的现状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快速的人口增长率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妨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即使在计划生育的口号下,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加之人口发展的惯性,使中国人口现状堪忧然而,正当人们讨论如何控制人口数量时,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又摆在人们眼前——人口老龄化。以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中国人口预测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人口总体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的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据人口专家预测,本世纪上半叶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51‰,而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前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可能只有7‰,毫无疑问,由这些数字表明, 高龄老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人群,而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高龄老人。因为,大多数60-70岁的老人尚有生活自理能力,而80岁以上的老人最需要照料,对于他们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而这一切不得不使我们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老年人赡养的问题。二、不可忽视的现状据《中国改革报》报道,湖南讫东县69岁的老人付某在北京广场持刀抢劫两名旅客,他抢劫完了不但不跑 反而等着警察来抓他,原来这位老人仅靠一年600元的补助金度日,在经济飞速发展,物价飞涨的今天,600元对于一个人一年的花消仅仅是杯水车薪,所以他萌生了抢劫的念头,为的仅仅是能在监狱里不愁吃穿。看完这则新闻,我的感受是如哽在喉,一位将近古惑之年的老人,本应在家颐享天年,与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他却为了温饱问题而不惜触犯法律。社会保障的发展在近些年逐步加快,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尤其是在社会逐步趋向老龄化的今天,如何才能让所有的老人共享共产主义的幸福硕果。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人口结构的改变,这种状况难以得到缓解。因为现行的筹资模式是建立在人口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称:“中国养老体系面临严峻考验,未来养老金缺口高达万亿。” 按现行的养老保险体制,处于中国人口出生高峰期的70、80年代生人,在30年后大部分均处于或接近于退休年龄,当这些人都面临退休的时候,他们的下一代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即1:4的家庭结构的出现,又如何能负担得起这样庞大的养老金支出?而且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日趋明显。这笔钱会不会由后来的投保者来出?我们明天会不会无钱养老?即便最终由国家买单,投保者也要担负货币贬值的风险。对于养老基金保值、增值问题,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关的保障措施。(就目前情况看,所缴的养老基金)明的是增加了,但因为物价、宏观经济及金融环境等因素影响,实际是贬值的。即便最终由国家来填补养老金缺口,付出的改革成本是不是过于巨大?三、困境:1、法律介入缺失或微弱。当下立法层面主要表现为一些法规、规章或通知、地方条例等形式。养老保险基本法尚未出台,而且由于这些立法形式政策性较强,经常变动,且存在明显的地方差异,缺乏法律规范应有的严肃性、规范性及权威性,且不利于中央宏观调控及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征收工作缺乏法律依据,仅靠行政手段,对单位或个人缺乏约束力。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里,明确单独有一章规定了关于老年人赡养的一些法律问题。按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法律规定来看,子女对自己的父母有赡养的义务,赡养包括生活上的照料、经济上的供养、经济上的慰藉。现实生活中很多子女以为只要给老人钱,让老人生活就可以了,但这里边应该还包含另外一个义务是精神上的慰藉,应该经常给老人打电话,时常回家看看等等。还有子女应该对老年人的医药费应当给予支持、支付,还应当保证自己父母居住的一些权利。应当保证自己父母所应有的承包的土地不应该抛荒、耕种,耕种获得的收益应该归属于老人。等等一切都表明我们国家从法律上来看子女为自己的老人有赡养的义务,如果违反都应该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或者是民事责任。2、道德的力量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现在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们的父母,是她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是他们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做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们的良知不仅仅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精心赡养我们的父母。关心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和应尽的责任,也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此外我们也应学习那句古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去关爱我们身边所有的老人,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的养成需要靠全社会的人民共同努力。更何况尊敬和供养老人。是共产主义道德对婚姻家庭关系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做到这一点,四、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高龄老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从道德上讲,还是从法律上讲,他们都是整个社会最应该关注的群体,因为他们作为曾经的劳动者,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国家和社会理应在他们年龄逐渐增长,身体逐渐衰老时,给他们以特殊的关爱,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最适当的照顾,让他们能够安享一个幸福的晚年。在他们丧失劳动力,陷入困境的时候给他们以支持。这不仅是社会公平,公正的需要,而且也体现了人文关怀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里我提几点小的建议:1、对于整个社会的高龄老人,国家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收集各个年龄层次老人的全面信息,比如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等,并按照各个年龄层次及城乡差异给以不同的关照,发放不等的生活补助金。2、针对住在边远农村的老人,考虑到交通条件,生活服务等多方面不便的情况,尽量将老人集中起来,在合适的地方建立设备完善的养老院,设有专人负责他们的生活起居,让他们在全社会的关爱下安享晚年,3、针对居住在城市的老人,应侧重与服务方面,丰富他们的生活,对于社区而言,应该积极开展关注老年人的社区活动,提倡尊老,爱老,敬老。积极开展适宜老年人参与的活动,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同时鼓励和发动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兴办养老院,投资养老产业。在提倡全社会关注老人的同时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4 、对于家庭而言,更应侧重于精神方面的慰藉,在这里我强调家庭重视精神层面对老人的慰藉,并不意味着家庭就可以放弃物质方面的赡养,而是指家庭在履行物质赡养,赡养老人是每一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应定期给老人发放一定金额的养老金,同时应该从感情方面给老人以照顾。因为城市中的老人与他人联系较少,会经常感到孤独,所以作为晚辈,应尽量抽空陪家里的老人,那怕仅仅是聊聊天,散散步。对于节假日,应陪老人到外面走走,看看老朋友,或是去一次远足,作到真正的孝顺。五、总结我们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谐社会、美好社会的高度,把老年工作当作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以和风细雨的方式,把温暖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让每一位老年人都心情舒畅,家庭和睦,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今后,我们都应该将一如既往地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事情做起,营造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围,广泛地动员社会的力量,推进尊老爱老工作,树立尊老敬老之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构建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

180 评论

jhaiyun888

一颗感恩的心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题记 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体念母亲情至忱, 线棰轻重甚关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 顿起心酸泪湿襟。还有一篇文章:孝亲敬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绝该继承和发扬.孝亲敬老美德更是精髓, 更应该继续发扬光大,这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是良心的要求。“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在《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家视为“仁之内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 几千年来,“磕头”、“跪拜”“昏定晨省”“披麻戴孝”“守灵”等仪式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内容。而当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更是严格保留了很多的传统孝道仪式和规范。例如在韩国,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并相互拜年。拜年时,长者盘膝而坐,晚辈在长者面前下跪叩头,长者对成年晚辈低头弯腰答礼。 “一定的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夏学銮并不否定当代青少年在春节时给父母磕头的意义。他说,有选择地恢复一些体现家庭长幼尊卑伦理关系的传统社会仪式还是必要的,弘扬孝道需要借助具体的形式。 其实孝道的核心是要突出“感恩”思想,理解磕头后面的价值取向才是真正重要的。表达爱心的形式是多元的,每一个老人内心感到温暖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孝悌并称不可偏废;二是无违父母;三是为父母守孝;四是在家尽孝,在国必忠。 把孝亲当作责任、义务,与从孝亲获得幸福,两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并且前者正是后者的源头活水。对于具备起码道德水准的人来说,想到父母把自己拉扯成人所吃的千辛万苦,所担的虚惊实怕,所投的真疼至爱,倘不能尽孝心,必深感负疚而痛苦;如能尽孝心,使父母衣食丰足,身体康健,精神愉快,一句话,生活幸福,自己难道不会因此感到欣慰和幸福吗?《二十四孝图说》讲,孔子的弟子子路,因家贫经常吃糠咽菜,“为亲负米百里之外”。老人去世以后,他“南游于楚”,“积粟万钟”,“列鼎而食”,但却慨然叹道:现在即使再想回到吃糠咽菜、“为亲负米”的岁月,也办不到了。子路之作此慨叹不是因为他有吃糠咽菜的特殊癖好,而是因为他在失去了孝亲的可能性之后,对于孝亲这样一种天伦之乐,产生了强烈的怀念。国无忧,民无忧,满月青山景色幽。春风荡九洲。 衣不愁,食不愁,最是神州尊白头。高风万古流。在许多忠孝难以两顾的人的心中,不能孝亲或不能经常孝亲,是一大遗憾。所以一有孝亲的机会,他们便总是尽量弥补———在弥补责任欠缺的同时,也弥补幸福的失落。正是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有一种人生观是以使别人获得幸福为幸福的。既然一个人可以从使别人获得幸福中获得自己的幸福,那么,他能因自己孝亲使亲人获得幸福而也感到幸福,有什么说不通呢?承认孝亲是福,说到底,也就是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在当前形势下,“孝道”包含着对父母和长辈的顺从、尊敬和理解。顺从是“孝道”的第一境界,听话、不惹父母生气就可以说是孝顺了;尊敬体现在对父母和长辈的日常态度和行为上,比如吃饭让长辈先动筷子,出门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诉去向和回家时间等等;理解更多的是指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即使父母说错了,自己受了点小冤枉,也不要当场顶嘴,要暂时接受,等事后再行解释。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孝亲敬老应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题中之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在全社会大兴孝亲敬老之风。

313 评论

相关问答

  • 敬业议论文的题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反间谍队的高级教官伯尼?费德曼,在一次战地值勤中不幸被德国军虏获。鉴于费德曼的特殊身份,为了从他嘴里掏出所需要的情报,德国审讯员施出

    绿桑坊蚕被店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敬业的议论文的题目

    爱岗敬业: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尊重自己的岗位的职责,对自己岗位勤奋有加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

    打怪兽78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论文写老的题目

    从老舍作品透视北京传统市民文化老舍作品与现实政治老舍文学创作的伦理诉求 …………

    baby晴晴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议论文题目

    以孝律身,即出将入相,都做得妥妥亭亭;以忍御气,虽横祸非灾,也免脱千千万万。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二以孝为话题的 议论文 作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单眼皮姐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致敬英雄议论文的题目

    英雄不问出处时事造就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我心中的英雄解读英雄真正的英雄做自己的英雄英雄儿女缅怀英雄时势造英雄谁是英雄站在英雄的肩膀上英雄辈出平凡的英雄我看英雄

    克利玛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