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329

CATLION123
首页 > 职称论文 > 抽屉原理论文答辩ppt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光影碎片

已采纳

科学家的故事 每个科学家都有他失败的一面,现在,我就来看一看科学家的故事. 故事一: 波义耳——怀疑派化学家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由于战乱、父亲去世、家道衰落,1644年他回国随姐姐居住在伦敦。在那里开始学医学和农业。学习中接触了很多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很快成为一位训练有素的化学实验家,同时也成为一位有创造能力的理论家。在这期间,他同许多学者一起组织一个科学学会,进行每周一次的讨论会,主要讨论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在实验室中遇到的问题。波义耳称这个组织为“无形大学”。这个学会就是著名的以促进自然科学发展为宗旨的“皇家学会”的前身。波义耳是该学会的重要成员。由于学会的分会设在牛津,波义耳于1654年迁居牛津,在牛津,他建立了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并聘用了一些很有才华的学者作为助手,领导他们进行各种科学研究。他的许多科研成果是在这里取得的。那本划时代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是在这里完成的。这本书以对话的体裁,写四位哲学家在一起争论问题,他们分别为怀疑派化学家、逍遥派化学家、医药化学家和哲学家。逍遥派化学家代表亚里土多德的“四元素说”观点,医药化学家代表“三元素说”观点,哲学家在争论中保持中立。在这里,怀疑派化学家毫不畏惧地向历史上权威的各种传统学说提出挑战,以明快和有力的论述批驳了许多旧观念,提出新见解。该书曾广泛流传于欧洲大陆。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通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水形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68年,由于姐夫去世,他又迁居伦敦和姐姐住在一起,并在家的后院建立实验室,继续进行他的实验工作。晚年波义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磷的研究上。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故事二: 普利斯特里——气体化学之父 普利斯特里1733年3月13日出生在英国利兹,从小家境困难,由亲戚抚养成人。175年进入神学院。毕业后大部分时间是做牧师,化学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在化学、电学、自然哲学、神学等方面都有很多著作。他写了许多自以为得意的神学著作,然而使他名垂千古的却是他的科学著作。1764年他31岁时写成《电学史》。当时这是一部很有名的书,由于这部书的出版,1766年他就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22年他39岁时,又写成了一部《光学史》。也是18世纪后期的一本名著。当时,他在利兹一方面担任牧师,一方面开始从事化学的研究工作。他对气体的研究是颇有成效的。他利用制得的氢气研究该气体对各种金属氧化物的作用。同年,普利斯特里还将木炭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发现能使五分之一的空气变成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由于他虔信燃素说,因此把这种剩下来的气体叫“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显然他用木炭燃烧和碱液吸收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和碳酸气,制得了氮气。此外,他发现了氧化氮(NO),并用于空气的分析上。还发现或研究了氯化氢、氨气、亚硫酸气体(二氧化碳)、氧化二氮、氧气等多种气体。1766年,他的《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三卷本书出版。该书详细叙述各种气体的制备或性质。由于他对气体研究的卓著成就,所以他被称为“气体化学之父”。 在气体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是氧的发现。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史上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大革命,作了好几次为大革命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故事三: 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MarieCuI7e,1867--1934)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O0 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

95 评论

沙土花生

百度搜搜都有,我还看过一本写得很好的传记,名叫《居里夫人——寂寞而骄傲的一生》,一个法国人写的,你可以去下载电子书的网站找。以下是互动百科的资料。中文名: 玛丽亚·斯克洛多夫斯卡-居里英文名: Marie Curie别名: 原名:Maria Sk?odowska-Curie籍贯: 波兰华沙出生地: 波兰, 华沙性别: 女国籍: 法国出生年月: 1867年11月7日去世年月: 1934年7月4日所处时代: 近代职业: 科学 物理学家科学 放射化学家毕业院校: 索邦大学Université de Paris成就: 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名言: 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女人,你的名字不是弱者。居里夫人(玛丽·居里, 原名:Marie Sk?odowska Curie, 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先贤祠,她还是居里学院的创始人,居里夫人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纠错 编辑摘要目录1 概述2 主要简历3 发现镭元素4 科学贡献5 活动年表居里夫人 - 概述Marie Curie 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 ---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玛丽·居里, 原名:Marie Sk?odowska Curie, 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玛丽亚·斯克洛多夫斯卡·居里, 常被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入先贤祠。她还是“居里学院”的创始人,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被人称为“镭的母亲”,在研究镭的过程中,她和她的丈夫用了3年又9个月才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她还能说出世上每克镭的所在地!这是她最杰出的地方!居里夫人 - 主要简历居里夫人年轻时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教师家庭,她从小就很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中学毕业后,她当了家庭教师。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彼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年两人结了婚。从1896年开始,居里夫妇共同研究起了放射性,居里夫人发现钍(Th)亦具有放射性,并且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铀和钍能够解释的要强。居里夫妇于是努力寻找,终于在1898年宣布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他们最终从8吨废沥青铀矿中制得1克纯净的氯化镭,还提出了-射线(现在已知它是由电子组成的)是带负电荷的微粒的观点。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被马车撞死,但居里夫人前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 继续研究,于1910年与德比恩(Andre Debierne,1874-1949年,于1899年从沥青铀矿中发现放射性元素锕Ac)一起分离出纯净的金属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居里夫人用X-射线设备装备了救护车,并将其开到了前线。国际红十字会任命她为放射学救护部门的领导。在她女儿依伦(Irene Curie)和克莱因(Martha Klein)的协助下,居里夫人在镭研究所为部队医院的医生的护理员开了一门课,教他们如何使用X-射线这项新技术。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几个月,她的女儿依伦和女婿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宣布发现人工放射性(他们俩因此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 - 发现镭元素居里夫人在实验室在实验研究中,居里夫人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铀射线的强度与物质中的含铀量成一定比例,而与铀存在的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无关。居里夫人对已知的化学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获得了重要的发现在: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从此镭的存在得到了证实。镭是一种极难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它的形体是有光泽的、象细盐一样的白色结晶。在光谱分析中,它与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谱线都不相同。镭虽然不是人类第一个发现的放射性元素,但却是放射性最强的元素。利用它的强大放射性,能进一步查明放射线的许多新性质。以使许多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医学研究发现,镭射线对于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细胞,一经镭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坏了。这个发现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癌瘤是由繁殖异常迅速的细胞组成的,镭射线对于它的破坏远比周围健康组织的破坏作用大的多。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在法兰西共和国,镭疗术被称为居里疗法。镭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在实际中的应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居里夫人 - 科学贡献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夫妇的科学功勋盖世,然而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最厌1914年四十七岁时的居里夫人,论文《放射性元素及其分类》发表于《每月评论》烦那些无聊的应酬。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居里夫人成为著名的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还是在他们夫妇分离出第一批镭盐的时候,就开始了对放射线各种性质的研究。仅1889年到1904年间,他们就先后发表了32篇学术报告,记录了他们在放射科学上探索的足迹。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1914年,巴黎建成了镭学研究院,居里夫人担任了学院的研究指导。以后她继续在大学里授课,并从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啬地把科学知识传播给一切想要学习的人。她从16岁开始,成年累月地学习、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变那严格的生活方式。她从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早年她为了供姐姐上学,甘愿去别人家里做佣人。在巴黎求学期间,为了节约灯油和取暧开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图书馆读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才走。提取纯镭所需要的沥青铀矿,在当时是很贵重的,他们从自己的生活费中一点一滴地节省,先后买了8、9吨,在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1932年,65岁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华沙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居里夫人从青年时代起就远离祖国,到法兰西共和国求学。但是她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小时候,她的祖国波兰被沙俄侵占,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当他们夫妇从矿物中分离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为钋。这是因为钋的词根与波兰国名的词根一样。她以此表示对惨遭沙俄奴役的祖国的深切怀念。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居里夫人 - 活动年表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是中学的数学教师,母亲布罗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罗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学校校长。幼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玛丽亚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苏菲、布罗尼施拉娃、海伦娜和哥哥约瑟夫。1891年9月:赴巴黎求学,11月进入索尔本大学(即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居里夫人1894年4月:经波兰学者、瑞士福利堡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瑟夫·科瓦尔斯基的介绍,与比埃尔·居里结识,以便利用居里领导的设备较好的实验室。1895年3月:比埃尔·居里(三十六岁)通过博士学位考试,论文题目是:《在各种温度下物质的磁性》。旋任理化学教教授。4月: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论文《铀和钍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由李普曼宣读于科学院。7月26日:玛丽与比埃尔·居里在巴黎郊区梭镇结婚。玛丽·居里任女子中学教师。12月: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45—1923)发现X射线,提出《关于一种新射线的初步报告》等三篇研究报告。此射线按惯例称为“伦琴射线”,但后来通称X射线。1896年3月:法国物理学家柏克勒尔(1852—1908)研究铀盐,发现铀的放射性,时称柏克勒尔射线,8月玛丽通过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职称考试。得到理化学校校长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玛丽谋得职位,在该校物理实验室工作,与比埃尔(室主任)共事。1898年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说明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比铀强四百倍,类似铋,居里夫人建议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构造新元素的名称钋(Polonium)。从此居里夫妇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学工作方法。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玛丽·居里关于发现新元素钋的报告,用波兰文在华沙《斯维阿特罗》画报月刊上发表。1900年3月:比埃尔在综合工艺学校得到导师职务。玛丽在巴黎西南的赛福尔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讲授物理学。玛丽的论文《论放射性钡化物的原子量》。居里夫妇在巴黎国际物理学会上宣读论文《论新放射性物质及其所发射线》10月:经彭加勒(1854—1912)推荐,比埃尔到索尔本大学为医科学生开设的物理、化学、博物学讲座(P.C.N.)任教。两位德国学者瓦尔柯夫和吉泽尔宣称镭对生物组织有奇特效应。后经居里夫妇证实镭射线会烧灼皮肤。1901年:居里夫妇的论文《论放射性元素》,比埃尔·居里与德比尔纳的论文《论镭盐引起的感应放射性》。比埃尔·居里与柏克勒尔的论文《镭射线的生理作用》,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开始按照诺贝尔遗嘱办理奖金颁发事宜,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由于发现X射线1901年:首次获物理学奖。1902年: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提炼,居里夫妇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微量(一分克)氯化镭RaCl2,测得镭原子量为225,后来得到的精确数为226。玛丽的论文《论镭的原子量》,比埃尔的论文《论时间的绝对计算》。居里夫人在实验室1908年:为《比埃尔·居里著作集》撰序,追述作者的业绩。该书由法国物理学会委托郎之万编辑,出版于巴黎。晋升为教授。1915年:从索尔本大学物理学实验室迁入镭学研究院放射学实验室。奔波于国内外各地,指导十八个战地医服务队。1916年:在镭学研究院为卫生员开设辐射学速成课,教医生学会寻找人体中异物(例如:弹片)位置的新法,受协约国军方赞许。1921年:根据战时笔记整理,写成《放射学和战争》,出版于巴黎。3月8日:接见我国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出国考察途中抵巴黎,邀请居里夫人到北京大学讲学。答称:“此不能往,当于将来之暑假中谋之”。终未成行。5月:母女三人渡海赴美,去接受美国玛丽·居里镭基金募捐委员会“玛丽·居里委员会”所赠送的镭一克(时价美元十万)。赠送仪式于20日在华盛顿白宫举行,美国总统哈定主持。到费城,接受新钍五厘克;她则以自己最初使用的压电石英计赠美国哲学会。论文《论同位素学和同位元素》出版于巴黎。1922年2月:当选为巴黎医学科学院院士。5月: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秘书长埃里克·德拉蒙德爵士根据国际理事会的决定发出的邀请,参加上年设立的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初任委员,后当选为副主席。为此,经常去日内瓦出席会议。1930年:法国政府申请特别研究补助费,得到50万法郎。1934年:著作《放射性》(两卷)写成,下年出版。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居里夫人指导下,发现人工放射性。居里夫人感到自己身心日渐衰竭,但眼见实验室研究工作取得进展,亲自培养的第二代取得成就,感到新慰。她预计女儿夫妇的成绩会得到诺贝尔奖金,果然她们于下年得奖。6月:住进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7月4日: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于疗养院。7月6日:葬于巴黎梭镇居里墓穴。她的兄(约瑟夫·斯可罗多夫斯基)姊(布罗妮施拉娃·德卢斯卡)向墓穴洒上从波兰带来的泥土。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所长严济慈撰文:“悼居里夫人”发表于《大公报·科学周刊》,并转载于中国科学社编科学》月刊第十八卷第八期(1007—12页,1934年8月)。德比尔纳继任居里实验室主任,直至1946年伊雷娜·约里奥-居里接任。她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说过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居里夫人以她的无私打动了所有的人!主要著作有《同位素及其组成》、《论放射性》、《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的研究》。居里夫人 - 研究领域居里夫人放射物理、化学、数学1、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2、提出了-射线(现在已知它是由电子组成的)是带负电荷的微粒的观点。居里夫人 - 曾获奖项居里夫人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1、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1911年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获诺贝尔化学奖。除获诺贝尔奖外,她的各种荣誉称号有:会员56个,会长2个,院士19个,院长1个,博士20个,教授1个,荣誉市民3个;[1]居里夫人 - 生活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他们地研究工作的杰出应用之一就是应用放射性治疗癌症。[2]居里夫人 - 与镭结缘居里夫人玛丽娅·斯可罗多夫斯卡娅,即著名的居里夫人,被誉为“镭的母亲”。 居里夫人注意到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的研究工作。自从伦琴发现X射线之后,贝克勒尔在检查一种稀有矿物质“铀盐”时,又发现了一种“铀射线”,朋友们都叫它贝克勒尔射线。镭的母亲贝克勒尔发现的射线,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兴趣,射线放射出来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居里夫人看到当时欧洲所有的实验室还没有人对铀射线进行过深刻研究,于是决心闯进这个领域。一天,居里夫人想到,矿物是否有放射性?在皮埃尔的帮助下,她连续几天测定能够收集到的所有矿物。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经过仔细的研究,居里夫人不得不承认,用这些沥青铀矿中铀和钍的含量,绝不能解释她观察到的放射性的强度。居里夫人的发现吸引了皮埃尔的注意,居里夫妇一起向未知元素进军。在潮湿的工作室里,经过居里夫妇的合力攻关,1898年7月,他们宣布发现了这种新元素,它比纯铀放射性要强400倍。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波兰的意思)。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又根据实验事实宣布,他们又发现了第二种放射性元素,这种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钋还强。他们把这种新元素命名为“镭”。可是,当时谁也不能确认他们的发现,因为按化学界的传统,一个科学家在宣布他发现新元素的时候,必须拿到实物,并精确地测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报告中却没有针和镭的原子量,手头也没有镭的样品。万次提炼居里夫人在实验居里夫妇决定拿出实物来证明。当时,藏有钋和镭的沥青铀矿,是一种很昂贵的矿物,主要产在波希米亚的圣约阿希母斯塔尔矿,人们炼制这种矿物,从中提取制造彩色玻璃用的铀盐。对于生活十分清贫的居里夫妇来说,哪有钱来支付这件工作所必需的费用呢?他们的智慧补足了财力,他们预料,提出铀之后,矿物里所含的新放射性元素一定还存在,那么一定能从提炼铀盐后的矿物残渣中找到它们。经过无数次的周折,奥地利政府决定馈赠一吨废矿渣给居里夫妇,并答应若他们将来还需要大量的矿渣,可以在最优惠的条件下供应。居里夫妇的实验室条件极差,夏天,因为顶棚是玻璃的,里面被太阳晒得像一个烤箱;冬天,又冷得人都快冻僵了。居里夫妇克服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提炼镭,他们辛勤地奋斗着。居里夫人立即投入提取实验,她每次把20多公斤的废矿渣放入冶炼锅熔化,连续几小时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铁棍搅动沸腾的材料,而后从中提取仅含百万分之一的微量物质。他们从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镭宣告诞生了!居里夫妇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开始关注放射性现象。镭的发现在科学界爆发了一次真正的革命。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为题,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巴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继镭的发现之后,另一些新的放射性元素如锕等也相继被发现。探讨放射性现象的规律以及放射性的本质成为科学界的首要研究课题。居里夫人 - 名人名言居里夫人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我以为人们在每一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们已经作了我能作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 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我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浏览、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个人”。体操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我们生活似乎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居里夫人 - 品德教育1、培养她们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2、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 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3、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子女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4、教育她们必须热爱祖国。除了教她们波兰语,居里夫人还以自己致力于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伊伦娜和艾芙。尤使她们念念不忘的是:母亲以祖国波兰来命名首次发现的新元素“钋”所表现出的赤子之情。居里夫人 - 个人评价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演讲:“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许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公平,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居里夫人 - 书籍《我的信念》(已收入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9课)《论放射性》《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同位素及其组成》

216 评论

燕子060207

可以。

修改材料一般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查核校正,只查核材料本身是否真实、可信、准确,发现疑点和前后矛盾的地方,一定要搞清楚、弄明白,如果引用了经典作家的话,如有条件最好核对原文,把一切失误、失实和有出入的材料给予删除或改写准确,保证论文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

第二步,根据论证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的要求,对材料进行增、删、调。

修改结构,应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层次是否清楚,思路是否通畅。一般可以先从大小标题之间的关系来看文章的思路和层次。如果论文不设小标题,则必须从内容去判断。

第二,结构是否完整。论文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一篇论文要有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协调一致,即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有材料有分析的论证,有鲜明有力的结尾。同时还要审视各个部分的主次、详略是否得当。

第三,结构是否严密。一篇论文必须是论点与论据,大论点与小论点之间有严密的逻辑性。为使结构严谨和谐,对全文各部分的过渡和照应、结构的衔接、语气的连贯等方面,也要认真地考虑和修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定稿

357 评论

扬帆飘舟

可以转眼间,我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教过我的老师数不胜数,可是,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老师,是我曾经的语文老师——韦老师。韦老师年纪不小,却一点架子也没有,为人十分和蔼可亲。她那一头短短的黑发中,也夹杂了几根银丝,脸上爬满了皱纹,一道又一道,那是岁月的痕迹。韦老师给我们上课时非常温柔,对我们爱护有加。她讲的课绘声绘色,总是先把课文的段意写出来,再让我们进行分段。同学们都十分喜欢这个环节,每次要分段的时候,一个个都踊跃举手,就算说错了,老师也不会嘲笑你或者批评你,这也是大家十分积极的一个原因。如果课上完了还有剩余时间,韦老师就会跟我们一起玩游戏、猜谜语。韦老师不仅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也是一位富有童心的老师。有一次,我和同学们正在跳皮筋,韦老师看到走了过来,也跃跃欲试。同学们一阵起哄,她就跳了起来,跳的比我们还好!走廊里不时飘出一阵阵笑声……这不,有一次,我正在埋头写考卷,韦老师说了收卷,可我还有几题没有写好,但我又身为语文小组长,需要去收同学们的考卷,便在自己的考卷上应付的写了几个字了事。第二天卷子发了下来,我居然还有97分,我开心的手舞足蹈,仔细的看看自己错的地方,才发现原来被扣了4分!这下,我的心里忐忑不安,改?还是不改?我拿着卷子,走向讲台桌,又退了回来。可我想了一想,老师教育我们说为人要诚实,便毅然决然的走向了讲台桌,虽然分数被改成了96,但老师您不但没有责备我,还夸我很诚实,所以,我很高兴!韦老师,我想对您说一声:“您辛苦了!”我的老师作文600字初一作文 550字开学的时候,让我最难以忘怀的就是我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的班主任。我还记得那时候我一进入学校,就在公告栏前看到了你的名字。“xxx中学特级教师---王老师'至今想来还是有点小兴奋。一双大大的眼睛被一副眼睛挡住,莫非是眼睛胆小咯,躲在生后不愿意让我们看见。哈哈,这就是我的老师吗?她的各自并不高,于是便会有了她那双形影不离的高跟鞋,我还记得有一次开玩笑的时候他说”哎,你们瞧我这么矮,说不定初中三年之后你们都比我高了呢,可不要欺负我哟!''初中于小学的差别也是挺大的,那时候当我们睡眼朦胧从床上挣扎起来的时候,也许那时我们正在吃着妈妈为我们精心准备的午餐。当我们手里攥着五毛钱去挤公交的时候,我们还在小汽车里打盹儿。也许这就是一个变化吧。在学校,老师就开始当为一个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第一堂晚自习,老师便发给我们一个本子,让我们每天在这个本子上面记录下自己一天的计划和自己的目标以及自己未来的高中。她嘴角上扬,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辛勤耕耘的季节,请你们只论耕耘,不论收获。''也许是刚开学的缘故,每一个同学都写得很认真,我也不例外,几乎人人每天都要写上一大篇。可是日子久了些,老师只让我们写,并没有查阅。于是乎,我们便从起初的豪言壮语抑或有点好高骛远的长篇巨作渐渐的变成了寥寥无几的几句闲言碎语。我们都不知道老师让我们写这些到底有何意图。难道就是写一些所谓的正能量,激励自己?十一点了,夜深人际,我们都回到了寝室,一个模糊矮小的身影却慢慢地打开每一个抽屉,拿出每一本计划,感受着他们的青葱岁月——

336 评论

lifeierwawa

伽利略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为了证实和传播N.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献出了毕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他的工作,为I.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凡事不但喜欢多想一想,还要去试一试。他在比萨母校任数学教授时,并不像其他人那样照宣亚里士多德的教条,而是大力提倡观察和实验。这在当时看来,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1590年,25岁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经典理论:如果把两件东西从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提出了怀疑。伽利略认为不管是轻的还是重的,他们从高空落下时,都同时落地。当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被奉为金科玉律,自然没有人相信伽利略的话,于是伽利略决心搞一次实验,让人们亲眼看看。 这天,年轻的伽利略宣布要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一次试验,一些教授大为不满,便一起到校长面前告状。校长听了也很生气,但转念一想,这样也好,让他当众出出丑,也好杀杀他的傲气。 当伽利略左手拿一个铁球,右手拿要重十倍的另一个铁球爬上斜塔七层的阳台时,塔下已是人头攒动,比萨大学的校长、教授、学生,还有许许多多看热闹的市民。就在这时,还是没有一个人相信伽利略会是对的。 伽利略将身子从阳台上探出,当他两手同时撒开时,只见两只球从空中落下,齐头并进,眨眼之间,"咣当"一声,同时落地。塔下的人,一下子都懵了。先是寂静了片刻,接着便嗡嗡地嚷作一团。 这时,伽利略从塔上走下来。校长和几个老教授立即将他围住说:"你一定是施了什么魔术,让两个球同时落地,亚里士多德是绝对不会错的。"伽利略说:"不信,我还可以上去重做一遍,这回你们可要注重看着。"校长说:"不必做了,亚里士多德是靠道理服人的。重东西当然比轻东西落得快。这是公认的道理。就算你的实验是真的,但它不符合道理,也是不能承认的。"伽利略说:"好吧,既然你们不相信事实,一定要讲道理,我也可以来讲一讲。就算重物下落比轻物快吧,我现在把两个球绑在一起,从空中扔下,按照亚里士多德的道理,你们说说看,它落下时比重球快呢还是比重球慢?" 校长不屑一答地说道:"当然比重球要快!因为它是重球加轻球,自然更重了。"这时一个老教授忙将校长的衣袖扯了一下,挤上前来说:"当然比重球要慢。它是重球加轻球,轻球接拉它,所以下落速度应是两球的平均值,介乎重球和轻球之间。" 伽利略不慌不忙地说道:"可是世上只有一个亚里士多德啊,按照他的理论,怎么会得出两个不同的结果呢?" 校长和教授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一会儿才突然醒悟到,他们本是一起来对付伽利略的,怎么能在伽利略面前互相对立起来呢?校长的脸一下红到脖根,气急败坏地喊道:"你这是强辩,放肆!"这时围观的学生轰地一声大笑起来。伽利略还是不动火,慢条斯理地说:"看来还是亚里士多德错了!物体从空中自由落下时不管轻重,都是同时落地。 听了伽利略的这几句话,校长和那些教授再想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于是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就这样轻易地被这个初生牛犊推翻了。 生平和学术生涯早年活动 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生于比萨,父亲芬琴齐奥·伽利莱精通音乐理论和声学,著有《音乐对话》一书。1574年全家迁往佛罗伦萨。伽利略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对音乐、诗歌、绘画以及机械兴趣极浓;也像他父亲一样,不迷信权威。17岁时遵从父命进比萨大学学医,可是对医学他感到枯燥无味,而在课外听世交、著名学者O.里奇讲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阿基米德静力学,感到浓厚兴趣。1583年,伽利略在比萨教堂里注意到一盏悬灯的摆动,随后用线悬铜球作模拟(单摆)实验,确证了微小摆动的等时性以及摆长对周期的影响,由此创制出脉搏计用来测量短时间间隔。1585年因家贫退学,担任家庭教师,但仍奋力自学。1586年,他发明了浮力天平,并写出论文《小天平》。 1587年他带着关于固体重心计算法的论文到罗马大学学求见著名数学家和历法家C.克拉维乌斯教授,大受称赞和鼓励。克拉维乌斯回赠他罗马大学教授P.瓦拉的逻辑学讲义与自然哲学讲义,这对于他以后的工作大有帮助。 1588年他在佛罗伦萨研究院做了关于A.但丁《神曲》中炼狱图形构想的学术演讲,其文学与数学才华大受人们赞扬。次年发表了关于几种固体重心计算法的论文,其中包括若干静力学新定理。由于有这些成就,当年比萨大学便聘请他任教,讲授几何学与天文学。第二年他发现了摆线。当时比萨大学教材均为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学者所撰,书中充斥着神学与形而上学的教条。伽利略经常发表辛辣的反对意见,由此受到校内该学派的歧视和排挤。1591年其父病逝,家庭负担加重,他便决定离开比萨。帕多瓦时期 1592年伽利略转到帕多瓦大学任教。帕多瓦属于威尼斯公国,远离罗马,不受教廷直接控制,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在此良好气氛中,他经常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文化活动,与具有各种思想观点的同事论辩。此时他一面吸取前辈如.塔尔塔利亚、.贝内代蒂、F.科门迪诺等人的数学与力学研究成果,一面经常考察工厂、作坊、矿井和各项军用民用工程,广泛结交各行业的技术员工,帮他们解决技术难题,从中吸取生产技术知识和各种新经验,并得到启发。 在此时期,他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了落体运动、抛射体运动、静力学、水力学以及一些土木建筑和军事建筑等;发现了惯性原理,研制了温度计和望远镜。 1597年,他收到J.开普勒赠阅的《神秘的宇宙》一书,开始相信日心说,承认地球有公转和自转两种运动。但这时他对柏拉图的圆运动最自然最完善的思想印象太深,以致对开普勒的行星椭圆轨道理论不感兴趣。1604年天空出现超新星,亮光持续18个月之久。他便趁机在威尼斯作几次科普演讲,宣传哥白尼学说。由于讲得精采动听,听众逐次增多,最后达千余人。 1609年7月,盛传一荷兰眼镜工人发明了供人玩赏的望远镜。他未见到实物,思考竟日后,用风琴管和凸凹透镜各一片制成一具望远镜,倍率为3,后又提高到9。他邀请威尼斯参议员到塔楼顶层用望远镜观看远景,观者无不惊喜万分。参议院随后决定他为帕多瓦大学的终身教授。1610年初,他又将望远镜放大率提高到33,用来观察日月星辰,新发现甚多,如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月球与其他行星所发的光都是太阳的反射光,水星有4颗卫星,银河原是无数发光体的总汇,土星有多变的椭圆外形等等,开辟了天文学的新天地。是年3月,出版了他的《星空信使》一书,震撼全欧。随后又发现金星盈亏与大小变化,这对日心说是一强有力的支持。伽利略日后回顾在帕多瓦的18年时,认为这是他一生中工作最开展、精神最舒畅的时期。事实上,这也是他一生中学术成就最多的时期。 托斯卡纳时期 20年来伽利略在物理学和天文学研究上的丰硕成果,激起了他学术上的更大企求。为了取得充裕时间致力于科学研究,1610年春,他辞去大学教职,接受托斯卡纳公国大公聘请,担任宫廷首席数学家和哲学家的闲职与比萨大学首席数学教授的荣誉职位。 为了使科学免受教会干预,伽利略曾多次去罗马活动。1611年他第二次去罗马,目的在于赢得宗教、政治与学术界认可他在天文学上的发现。他在罗马受到包括教皇保罗五世和若干高级主教在内的上层人物的热情接待,并被林赛研究院接纳为院士。当时耶稣会的神父们承认他的观测事实,只是不同意他的解释。这年5月,在罗马大学的大会上,几个高职位的神父公开宣布了伽利略的天文学成就。同年,他观察到太阳黑子及其运动,对比黑子的运动规律和圆运动的投影原理,论证了太阳黑子是在太阳表面上;他还发现了太阳有自转。1613年他发表了3篇讨论太阳黑子问题的通信稿。另外,1612年他又出版了《水中浮体对话集》一书。1615年,一诡诈的教士集团和教会中许多与伽利略敌对的人联合攻击伽利略为哥白尼学说辩护的论点,控告他违反基督教义。他闻讯后,于是年冬第三次去罗马,力图挽回自己的声誉,企求教廷不因自己保持哥白尼观点而受到惩处,也不公开压制他宣传哥白尼学说,教廷默认了前一要求,但拒绝了后者。教皇保罗五世在1616年下达了著名的“1616年禁令”,禁止他以口头的或文字的形式保持、传授或捍卫日心说。 1624年,他第四次去罗马,希望故友新任教皇乌尔邦八世能够同情并理解他的意愿,以维护新兴科学的生机。他先后谒见6次,力图说明日心说可以与基督教教义相协调,说“圣经是教人如何进天国,而不是教人知道天体是如何运转的”;并且试图以此说服一些大主教,但毫无效果。乌尔邦八世坚持“1616年禁令”不变;只允许他写一部同时介绍日心说和地心说的书,但对两种学说的态度不得有所偏倚,而且都要写成数学假设性的。在这辛勤奔波的一年里,他研制成了一台显微镜,“可将苍蝇放大成母鸡一般。” 此后6年间,他撰写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一书,1630年他第5次到罗马,取得了此书的“出版许可证”。此书终于在1632年出版了。此书在表面上保持中立,但实际上却为哥白尼体系辩护,并多处对教皇和主教隐含嘲讽,远远超出了仅以数学假设进行讨论的范围。全书笔调诙谐,在意大利文学史上列为文学名著。 教廷的迫害和晚年生活 《对话》出版后6个月,罗马教廷便勒令停止出售,认为作者公然违背“1616年禁令”,问题严重,亟待审查。原来有人在教皇乌尔邦八世面前挑拨说伽利略在《对话》中,借头脑简单、思想守旧的辛普利邱之口以教皇惯用辞句,发表了一些可笑的错误言论,使他大为震怒。曾支持他当上教皇的集团激烈地主张要严惩伽利略,而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王国认为如纵容伽利略会对各国国内的异端思想产生重大影响,提出联合警告。在这些内外压力和挑拨下,教皇便不顾旧交,于这年秋发出了伽利略到罗马宗教裁判所受审的指令。年近七旬而又体弱多病的伽利略被迫在寒冬季节抱病前往罗马,在严刑威胁下被审讯了三次,根本不容申辩。几经折磨,终于在 1633年6月22日在圣玛丽亚修女院的大厅上由10名枢机主教联席宣判,主要罪名是违背“1616年禁令”和圣经教义。伽利略被迫跪在冰冷的石板地上,在教廷已写好的“悔过书”上签字。主审官宣布:判处伽利略终身监禁;《对话》必须焚绝,并且禁止出版或重印他的其他著作。此判决书立即通报整个天主教世界,凡是设有大学的城市均须聚众宣读,借此以一儆百。 伽利略既是勤奋的科学家,又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深信科学家的任务是探索自然规律,而教会的职能是管理人们的灵魂,不应互相侵犯。所以他受审之前不想逃脱,受审之时也不公开反抗,而是始终服从教廷的处置。他认为教廷在神学范围之外行使权力极不明智,但只能私下有所不满。显然,G.布鲁诺的被处火刑和T.康帕内拉的被长期打入死牢,这两位意大利杰出的哲学家的遭遇,给他精神上投下了可怕的阴影。宗教裁判所的判决随后又改为在家软禁,指定由他的学生和故友A.皮柯罗米尼大主教在锡耶纳的私宅中看管他,规定禁止会客,每天书写材料均需上缴等。在皮柯罗米尼的精心护理和鼓励下,伽利略重行振作起来,接受皮柯罗米尼的建议继续研究无争议的物理学问题。于是他仍用《对话》中的三个对话人物,以对话体裁,和较朴素的文笔,将他最成熟的科学思想和科研成果撰写成《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与数学证明对话集》。两门新科学是指材料力学(见弹性力学)和动力学。这部书稿1636年就已完成,由于教会禁止出版他的任何著作,他只好托一位威尼斯友人秘密携出国境,1638年在荷兰莱顿出版。 伽利略在皮柯罗米尼家中刚过了5个月,便有人写匿名信向教廷控告皮柯罗米尼厚待伽利略。教廷乃勒令伽利略于当年12月迁往佛罗伦萨附近的阿切特里他自已的故居,由他的大女儿维姬尼亚照料,禁例依旧。她对父亲照料妥贴,但4个月后竟先于父亲病故。 伽利略多次要求外出治病,均未获准。1637年双目失明。次年才获准住在其子家中。在这期间探望他的除托斯卡纳大公外,还有英国著名诗人、政论家J.弥尔顿和法国科学家、哲学家P.伽桑迪。他的学生和老友B.卡斯泰里还和他讨论过利用木卫星计算地面经度的问题。这时教廷对他的限制和监视已明显放松了。

338 评论

勿忘我1239

1、从前不舍得姑娘远嫁,怕就这么丢了个孩子,但是现在姑娘嫁得近,我还是觉得我失去了她。

我二婶说,这是她嫁了女儿之后,最深刻的感受。

我二叔在那个年代就是个大学生,可以说是高知分子了。生下我堂姐后,把堂姐视作掌上明珠,6岁开始弹钢琴,初高中都是上的本地最好的学校,成绩一直很优异。

堂姐上大学的时候,我二婶就时常疑神疑鬼的,知道女儿到了年纪肯定会谈恋爱,但是却又舍不得,怕她看不透人心,怕她,怕那个男孩子对她不好。

虽然,我叔叔婶婶都不是那种势利眼,但是在女儿身上,却印证了一句话:自己家的女儿,总是最优秀的,谁家儿子都感觉配不上。

堂姐出嫁之前,一家人帮忙张罗,我婶婶拉着我妈说:

还是你幸福,以后你儿子能再带一个丫头回来,我呢,却只能送丫头走。

我堂姐听见了,对婶婶说:不就二十几公里路吗?开车四十分钟就到了,我又不是人间蒸发了。

婶婶沉默了一会儿,拉着堂姐的手说:

你去了别人家里,可没人再能忍着你的小脾气了。我能给你端茶倒水,不在意你不礼貌,没规矩,在家没大没小,但你公公婆婆可不会容忍你这样。你这在家里不做饭、不洗衣服的懒劲儿,迟早都要改的,你老公再怎么惯着你,也不可能全都他做,人家父母只会觉得,家里来了个懒媳妇儿,我们没把你教好。

受了委屈,就回来。这个时候,我婶婶已经哽咽了。

有人觉得,不就相隔十几条街,有什么好矫情的。

但是,在一个为人母的心里,即便女儿嫁得近,对于她来说,女儿还是去了别人家里。

对,是别人家就是别人家,永远不是自己家。

姑娘在出嫁的那一刻,就注定是父母放手了的孩子,虽然没丢,也只希望你幸福,他们怎样都无所谓,但在一些深夜,在一些翻看老照片的时候,心情却有如失去一般难过。

养了这么多年的臭丫头,最终还是跟别人走了。

2、有人问,出嫁去了夫家,怎么能说是别人家呢?难道不是夫妻,不是一家人吗?

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抠字眼。

首先,有了一纸婚书,是法定意义上的一家人,但到底是不是一家人,总还得看感情。

其次,即便夫妻和睦,婆媳融洽,但有些感受,却只有女人能懂。

我的一个前辈,结婚10年,也算家庭和睦,但就是婆婆比较封建迷信,也有点重男轻女。

去年,他们家四世同堂了,她婆婆说,人丁兴旺,要做家谱。初拟的家谱上,她的名字是刘氏王蔚(化名),而自己的女儿却不能上家谱,即便写上家谱,在出嫁的那一刻,也要划掉名字。

这件事,让她觉得委屈极了。

她和我们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原本以为这只是个别现象,却没想到,原来很多地方都存在女子上不了家谱,去了夫家也没办法拥有自己的姓名。

说来现在是新世纪了,但有些病,还是无法根治。

或许,和丈夫孩子活得幸福就好了吧。可是,谁能这么豁达,真的不在意,家里其他人的排外呢?

之前去一个餐馆吃饭,遇到一家人,夫妻俩,和两个孩子。妈妈开玩笑,说大儿子眼睛这么小,也不知道是谁家的。

谁知道儿子回答说:我们家就妈妈一个姓陈的,爸爸,我和妹妹都姓李。

妈妈愣了一下,苦笑道:是是,你们是一家人,我是外人,行了吧?

所以,结婚了,就当真是一家人了吗?

确实是一家人。

可是,有些感触,有些难过,却不是家庭和睦就可以抹除的,更别说很多女人的婚姻并不幸福,甚至在熬着过每一天了。

其实,不论你嫁给谁,你终究是那个外人。

现实如此,有些悲哀,却无力改变。

所以,请多回回娘家吧,那才是自己的港湾,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别总想来日方长,来日并不长了,你要珍惜。

3、如果,婆家开明呢?

我采访了上百个已婚女性,其中有2成表示婆家还算明事理,但也总结了一个真理:

婆婆明事理,你就必须更懂事。

婆婆是讲道理的,三观也是正的,所以你不好意思无理取闹,不好意思撒手不管家务,不好意思总是面对婆婆说丈夫的不是。

婆婆站在你这边,只是为了你们家庭和睦,但是你丈夫才是她儿子,不是吗?

可能说到这里,不少人会觉得这些女人作:有这么好的婆婆,夫复何求?人心也太不知足了吧。

其实,她们都表示已经很满足了。

但,始终不似家里那般自由,那般掏心掏肺,婆婆对自己再好,也不是能轻易撒娇耍赖的亲妈。

就像我妈说的那样:

是啊,你在父母身边时,想躲懒就躲了,想耍赖的时候,撒撒娇就过去了。

但在婆家,似乎,很多不情不愿的时候,你只能强颜欢笑地做了,而且是义务的。

所以,哪里有在爸妈身边来的舒服啊。

多回家吧,那才是天堂。

4、毛姆的《面纱》里,女主角吉蒂说过这样一段话:

当我回首我是个什么样的女孩时,我非常恨我自己,但是我无能为力。我要把女儿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的自立的人。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爱她,养育她,不是为了让她将来和哪个男人睡觉,从此把这辈子依附于他。

我希望她是个无畏、坦率的人,是个自制的人,不会依赖别人。

吉蒂度过了悔恨的一生, 也让她从人生经历里觉醒。当丈夫病逝时,而此时怀有身孕的她,希望自己怀的是个女儿。

她要告诉女儿,作为一个女人,要自由自立,要有自己的思想,她把女儿照顾得这么好,不是为了给某个男人陪睡的,更不是用来生育的。

女儿这辈子不依附于任何男人和他的势力圈。

女儿这一生最大的靠山,是父母,不是别人。

所以,姑娘,你出嫁的那刻,父母就知道和你距离远了,也知道不能强求你经常回家看看。

但,他们一直很笃定,他们就是你的靠山,且永远不会倒下。

有句话说:出嫁的姑娘,注定是父母丢了的孩子。

所以,多回家吧,多对他们好吧。他们注定丢过的你,记得主动让他们找回来。

1、一大早就在公司收到一飞的鲜花和礼物。

拆开,是条宝石项链。

在我的抽屉里,躺着数条诸如此类的项链,价格由廉至贵:银制、K金、铂金,一路见证馈赠人的成功和富裕。

手上戴着的是20岁时,一飞送给我的银戒指。隔了一个时代那么久远,我还清晰记得他当时说的一句:亲爱的,等以后有钱了,给你买好的。

他果然有钱了,却再没有我们的以后。

上线,一飞等在那里,迫不及待问我:礼物喜欢吗?

其实他应该知道,当初青涩的丫头早已变成能独挡一面的女人,那些礼物,于我,可有可无,于他,也许不过是出于内心的愧疚,想要以物质来弥补。

我忽然想试试他,轻轻敲击键盘: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你了,你能来吗?

一阵沉默。

我盯着他的头像冷笑,明知不可,还要试,伤的是谁的心?

果然,一飞说:对不起,你知道的

是的,我知道。我匆匆打断他的话,不想再听什么理由。时间过去太久了,我已看不清当初的他。

现在,他在距我千里之遥的沿海城市,他的事业他的家庭,丰沛着他生命的草原,我不过是一颗飞舞的蒲公英,随风落下了,如果再有一阵风来,仍将离开。

心烦的是,我虽看得分明,却无法自拔。

2、临下班,助手小吴走进来:主任,有没有兴趣和我们过个快乐的周五之夜?

我仰头想想,与其守着一屋子的冷清自怜,不如肆意狂欢。

K歌房里,我有意放纵,拎着啤酒瓶,和这个碰碰,那个碰碰,直接吹瓶豪迈狂饮。很快,三分醉意,有些飘然。

小吴走过来试图阻止我,被我一把推开:正高兴,别烦我。他没了言语,坐在沙发一角,不时朝我张望。

啤酒喝多了,走出KTV包厢,听到不知有谁在唱:多情人都把灵魂给了谁,为何眼睛总是蒙了灰

黯然神伤。掏出手机,心存侥幸地一遍遍查看,得了强迫症般的固执,直到眼泪无声涌上来。

一飞总是一回家便关机,不给我丁点骚扰的机会。

坐在洗手间马桶上,我号啕大哭,哭完了,用清水洗脸,梳发补妆。再推开包厢的门,迎上小吴的目光,我微微笑。

这就是人生。

坐下来继续喝,更凶,更猛。恨不得把一飞这个名字泡在酒里,喝下去,排出来,让他和那些排泄物统统见鬼去吧!

想得高兴,居然傻笑起来。小吴说:主任,你醉了。

于是鸟兽散。

小吴送我回家。出租车里满溢的汽油味勾引着我胃里的酒精,似有妖怪在兴风作浪翻江倒海,我歪靠在小吴的肩上,意识模糊,张嘴便吐

第二天,在暖暖的食物香中醒来。昨夜种种,依稀想起,查看身上穿着,衣服虽皱,幸好齐全。

小吴正在厨房劳作,见我醒来,脸红了红:找不着你家,就只好把你带过来了。

我向小吴表示歉意,他挥着锅铲,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

我狐疑地盯着他,他倒不好意思了,辩解道:你一晚上都在梦呓,叫一个男人的名字。

有些恨,恨自己,无论睡着醒着,都念念不忘那个无情郎。

3、赌气般地,很长一段时间不理一飞,看到他上线,我马上隐身或下线,邮件不复,短信不回。

他似是很担心,追着问:你怎么了?为什么不理我?出什么事了吗?但我知道,无论他如何焦虑,也不可能不顾一切跑来看我,这就是他爱我的尺度。

日子很是难熬。但幸亏有小吴,因为知道了我心底的伤,距离便开始拉近。

这个从农村出来的小伙子,身上具有泥土一样的纯朴和宽广。既然他知道一飞,我又那么需要倾诉,就借用一下泥土的耳朵,听过即埋。

我边说边哭,愈觉凄惶,最后哭倒在他怀里。他的怀,有些紧,体温也有些高,睁开眼,就看到有什么东西一缕轻烟似地从他脸上飘过。

他的唇紧接着凑过来,我惊慌中扭转脸去,吻便落在脸颊上。

我气极,拖着他就往门外赶,隔着门缝,撂下一句:再乱来,我把你开了!

4、

5、

小吴对我的称呼由主任变成了我的名字,配上他有些暧昧迷离的眼神,着实让我头皮发麻。

白天,一飞的头像一直灰着。我到底没敌过对他的思念和担忧,给他发了封邮件,以红颜知己的善解人意,叫他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邮件发出去后,我站在16楼的窗户前,看着下面的车水马龙。

天气很差,一片灰蒙,一如我的心情。可小吴犹不知死活,在送签文件时,邀请我晚上一起去看电影,居然是部动画片。

我冷冷瞅着他:别拿儿童的天真来提醒我的年老色衰。

他低头寻思,再抬头,眼里就有了不屑:你就是个胆小鬼。

他真说对了。爱情,若经历了滑铁卢,拿破仑都站不起来,我凭什么屹立不倒?

6、

居然接到了一飞的电话,我正在开会,撇下同事异样的眼光,躲到洗手间里接听。

他在电话里凄厉地哭:小华,我女儿没了,怎么办,怎么办?!

我先是震惊,慢慢地就有一波一波罪恶的喜悦荡漾开来。

一飞总说他的女儿是天使在人间,为了女儿,无论怎样,他也不会和妻子离婚。现在,天使重回了天堂。我仿佛在重重黑暗里走了许久,临近绝望时,却又意外看到了一缕曙光。

我多情地说:我去看你吧。

可他拒绝了,是不假思索的拒绝。她现在情绪非常不稳定,我不能离开她。

我默默合上手机。阳光倏忽不见,仍是灰蒙。

但依旧不放心,不死心。每天都想听到他的消息,想知道他在干什么?我不敢想的,是他和他的妻子,因为一起承受着巨大的悲痛,惺惺相惜,心灵紧贴着彼此慰藉。

一飞却是悄无声息,仿佛那天的失声痛哭是一个终结的句号。

我决定悄悄去看他。这是我第一次踏上有他的城市,之前都是他借出差的名义,与我相见。

站在一飞公司门口,我心跳如鼓。

很快就见到了他,手里牵着个女人:不算年轻,神情憔悴。

正是下班时分,很多员工向他们问好,一飞回应着,手,自始至终没有松开过。

沿海城市风大,我悄悄躲到一旁,看着风吹乱了那个女人的长发,一飞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梳理好,用小发卡夹住。我还看到那个女人对一飞说了句什么,一飞就在人来人往里,把女人紧紧拥在了怀里,一脸疼惜。

如果这都不算爱,那么我想不明白,什么才是爱?

我忽然很后悔站在这里。泪流满面地拨通手机,只嘟了两声,便被一飞挂断了,再打,再挂。第三次,他关机了。

这就是我的爱情。

我不能怪一飞对我的欺,每个已婚男人想要和别的女人上床前,依惯例,总要编排一些婚姻的不美满,这样出起轨来才能心安理得。我只怨自己太愚笨太多情,以为我们的爱,和十年前并没有多少不同,却忘了所有的情歌都那样唱:我们的爱,过了就不再回来。

手上的银戒指,早就失去了光泽,发黄、暗淡,我却仍旧怀揣一颗初恋的心,在曾经的爱情来时路上,似喜还悲地等待。

如果我舍得坚决放手,一飞会不会松口气,感谢我彻底让他解脱?

漫无目的走在这座城市咸涩的风里,很迷茫。我分不清这些年来,我到底是爱着记忆里要许我美好未来的一飞,还是重逢后,因为距离太过遥远,只好靠想象去完美的一飞?但是我知道,绝不可能是刚刚那个把妻子紧紧搂在怀里的男人。

包里的手机不断低鸣,是小吴。他说,他就在我家门外,一直等着我。

我不置可否。挂断电话后给一飞发信息:再见。

然后,终于把那11个数字删除。

英语励志小故事 《The Crow and The pitcher》 A crow felt very thirsty. He looked for water everywhere. Finally, he found a pitcher. But there was not a lot of water in the pitcher. His beak could not reach it. He tried again and again, but still could not touch the water. When he was about to give up, an idea came to him. He took a pebble and dropped it into the pitcher. Then he took another and dropped it in. Gradually, the water rose, and the crow was able to drink the water. 参考译文: 《口渴的乌鸦》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终于,他找到了一个大水罐。 然而,水罐里面的水并不多,他的尖嘴够不到水面,他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成功。 就在他想放弃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一个主意。乌鸦叼来了一块小石子投到水罐里,接着又叼了一块又一块石头放进去。 渐渐地,水面升高了。乌鸦高兴地喝到了水。 寓意:有些东西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如果积少成多,便会带来很大变化。(励志名言)

有些事,过了就是小事,没过就是大事,譬如毕业答辩。

小灰灰是在答辩前夕才意识到的,可惜第一次答辩已近在以前,垂死挣扎也来不及,于是就坦然的放弃了第一次机会。

再见他已是第二次答辩前夕,他的功能还是没有实现,找指导老师。

老师对他说:自己写。

他说:不会写。

老师又说:没关系,每年都有人做不出来。

他问:那会挂吗?

老师摇头。

答辩前一天,碰到了一位上一届的学长,因为去年答辩没过今年回来补答。

小灰灰好奇:你去年怎么没过?

学长一脸无奈:原理有问题。

小灰灰接着问:你的指导老师是谁?

学长说:xxx。

小灰灰一惊:我艹,这不是我指导老师吗!他说不会挂的啊,我!

学长愈加无奈:他去年也是这么跟我说的。

答辩现场,小灰灰讲完ppT后。

老师问:你功能实现了吗?

小灰灰摇头。

老师又问:为什么没实现?

小灰灰回:程序没写出来。

老师反问:那你做了什么?

小灰灰脱口而出:写了两个程序模块。

老师瞬间驳回:扯,你充其量写了一个。

另一个老师补刀:论文写的完全不行,基本需要重写。

又一个老师到达战场,一句话结束战斗:好,你下来吧,下一位。

小灰灰回到寝室,到处翻箱倒柜,我问他找什么,他说:咱们寝室有刀吗?于是我们果断制拉住他,一个劲的跟他说:没事的,肯定会过的,别冲动,闹出人命来就不好了。没想到他来了一句:我就是想削个苹果吃。于是我们放开他,他瘫坐在地上,嘴里自言自语,我们几个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小灰灰一开始其实是个学霸,当然现在在我眼里他也是个学霸。

那时每次上课我们都拼了命往最后一排坐,而他是往前坐,尤其是数学课,他的主场,所以每次作业我们都以他的为参考答案,每次考试我们都以他为中心坐一圈。

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敢爱敢恨的人。

他喜欢的第一个人是社团里的一个带眼镜的女生,长的很漂亮很有气质,文静中带着做事的沉稳果敢。

记得有一次这个女生要参加辩论会,于是他拉着我们几个人早早的就去占位子,当然,最后因为我们占了老师的位置而被打发到最后一排,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激动和热情。

他对我们说每次这个女生一说完话我们就起哄鼓掌,我说这样不好吧,他说一顿火锅,我们犹豫了一下还是觉得不好,三顿,他说。

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三顿 。

于是每次这个女生一说完,我们四个人鼓掌的鼓掌,起哄的起哄,小灰灰还抑制不住的吹却了口哨,前面的观众就跟看傻逼似的看着我们,不过为了三顿火锅,这些都是可以忍的。

不过我们最终还是没能看到最后,因为后来评委老师实在忍无可忍,把我们四个给轰出去了。

小灰灰最后也没能和这个女生在一起,他说有一天他表白了但女生说她大学还不想谈恋爱,小灰灰说好。

于是仅过了一个学期,他就无意间看到女生和一个男生牵着手。

他喜欢上的第二个女生是一个看着很单纯的女生。

小灰灰做了追女生需要做的所有事,吃饭看电影到处兜风,每逢大小节假日礼物不断,还在图书馆教她数学,看着小灰灰的脸上充满着幸福的笑容,我们觉得他们肯定能成。

但是爱情故事往往都有一个扯淡的结局,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她原来是有男朋友的,最扯淡的是还是在他们分手时发现的。

不过她既然分手了他也就没有拆穿,而是继续的像以前一样对她好,直到有一天,他发现那个抛弃她的男的又回来找她求她复合,眼看着女生就要答应了,小灰灰上去就给了男的一拳,女生马上冲到了男的面前问他没事吧,并回过头对小灰灰说,你发什么神经,打他干什么!

小灰灰霸气的头也没回的就走了,他后来跟我们说他不爽的其实不是女生根本不喜欢他,而是那个男的长那么丑还那么不要脸。

他喜欢上第三个女生时其实已经是转折点后面的事了。

转折点其实是一次偶尔的机会,他接触了大火的游戏LOL,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从一开始的每天课余时间在寝室玩,到后面的逃课在寝室玩,再到后来的逃课到外面网吧玩。

我问他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高等数学吗?他说别扯犊子了,一起撸一把。

所以当他突然把女朋友带到我们面前时我们三脸懵逼。

不过他们不久后也分手了,因为女生要让他在她和LOL之间选一个,小灰灰毫不犹豫的选了LOL。

时间到了大三下学期,他决定要考研,但他基本不看书,还是每天撸啊撸。

再到回来,我们都出去实习了他在学校里等成绩,等成绩的时光是漫长的,何以解忧,唯有LOL。

为什么我说现在在我眼里他依然还是一个学霸,就是因为他即便没怎么看书,仍然强势的上了国家线,可惜最后在复试时没能成功。

当大四下学期我们都陆陆续续回学校时发现小灰灰的作息时间已经和我们颠倒,过上了西方的生物钟。

他除了上午时间在寝室睡觉,其余时间都在网吧。这样的日子过到了答辩前。仿佛按了个暂停键,在答辩后又按了继续。

答辩结果几天后出来了,他过了,我相信会有新的生活在等着他。

334 评论

艺海秦声

网上有很丰富的资料,你只要到百度里搜索一下就得了。

213 评论

cestlavie88

论文答辩时答辩稿是你提交给答辩老师评审看的稿。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还可能会提出一些关于论文的修改意见或建议,答辩结束后,你还需要根据导师的修改意见修改论文。修改完成后,还需要装订打印或者上传给学校备案这才算最终稿,所以你可以放心改。.你可以找一下北京译顶科技,他们在这方面做的挺牛的。终身满意

149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抽屉文献

    自制手电筒 具体制作方法是:将一只废易拉罐(如露露饮料罐)起掉一头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一号电池,电池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入罐中。找一

    小薰198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抽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学历高低,论文长短都存在。为了让论文有据可依,论文正文部分都会引用参考文献来增强说服力,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通常会用中括号或

    哈哈超ma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抽象灯泡毕业论文答辩ppt

    PPT如何做惊艳 北大毕业论文答辩5min完美陈述的秘密 老师必问6大可怕问题超详细答辩流程

    cynthiahql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教育管理原理论文答辩

    问题一:毕业论文答辩是什么意思? 答辩就是你写好论文后,按照主考校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参加的论文审核,由答辩组的老师围绕着你的论文提出各种问题,让你来回答,答辩合

    哇塞小熊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答辩ppt答辩

    1、首先,PPT封面应该有:毕设来题目、答辩人、指导教师以及答辩日期;2、其次,需要有一个目录页来清楚的阐述本次答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接下来,就到了答辩的主

    我喜欢小吃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