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57

snowwhite白雪
首页 > 职称论文 > 水浒传的女性观的论文范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虾虾霸霸kat

已采纳

《水浒传》百二十回本中出现过的女性大约有七十六位,其中略为提及不作具体描写的有47人。而全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五百七十七个,有姓无名的有九十九个,有名无姓的九个,共写了六百八十五个人物。书中提到但未出场的人物还有一百零二个,共七百八十七个人物”。1)在整部小说中,女性形象所占比例不大。而且,在这样一部“英侠传奇”之中,几乎没有一位女性是小说的“主流人物”,她们或者在小说中充当被梁山好汉们屠杀虐待的反面角色,或者同化于好汉群体之中,或者融化在芸芸众生之中,根本不能算作一个完整生动的艺术形象。对于《水浒传》中所出现的女性形象的研究,从这部小说出现之日起就一直在进行着。最近十年来,专门探讨这个问题的专文大约有三十几篇2),还有一部专著《红颜祸水——<水浒传>、<金瓶梅>女性形象的文化思考》(王宜庭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另外还有大量“水浒”文章及专著谈到了这个问题。综观近年来探讨《水浒传》中的女性问题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论者们多数都强调了《水浒传》的作者对女性的无视和仇视,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但是,我个人感觉其中有些观点未必很好地解释了《水浒传》的女性观所表现出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很大的商榷空间。因为时间和能力的关系,本文只能对一些文章的观点提出质疑,并作一个简析,至于真正的“解决问题”,只能留待以后了。一、《水浒传》中女性之形象群体划分对于《水浒传》中所出现女性的群体划分,虽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标准,并为不同类别取了不同的名称,但是,把这七十余位女性分为三类还是大多数学者的主要取向。依照不同的标准,有的学者把这些女性分为:作者揭露、批判的对象;歌颂、赞美的对象和寄予了同情的对象。这是以“作者对这些女性所持的态度”的角度。还有学者把这些女性分类为“天使型”、“恶魔型”和“雄化型”,取的是人物形象本身的形象特征。另有学者把这些女性分类为“弱女子”、“女英雄”和“淫妇”,则是依照情节所作的划分。在一些“漫说水浒”类的书籍中,作者则把这些女性分类为“妖女”、“魔女”和“无面目女子”,这种划分,主观性较强3)。此外,还有少数文章把“作者着意刻画”的女性分为两类,一类是“三位女英雄”,还有一类是“非英雄女子”,即潘金莲、潘巧云、王婆、阎婆等等淫妇、妓女、虔婆。应该说,以上几种分类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是站在一定的角度对小说中人物形象进行的划分。但是,仔细读了小说之后,我们会发现,以上几种分类还是显得有些粗疏。很早以前就曾听到过这样一种说法,说《水浒》的作者,一定是与姓潘的有仇,要不《水浒传》里两个姓潘的女人潘金莲和潘巧云怎么都是淫妇而且还不得好死?这话十九是开玩笑,但它也说出了一定道理,即《水浒传》对女性有一种特殊的仇视。但是,仇视归仇视,说作者意在“揭露、批判”这些红杏出墙的女性则未必合适。与之相对,认为出现在“梁山好汉”之中那三位女侠属于作者“着力赞美、歌颂”的女性,也未必合适。有关这个问题,本文将在下一部分中继续质疑。此外,把宋江麾下三位女侠(加上琼英,可以算作四位)归结为“雄化女性”,与“恶魔型”,也即小说中那些“淫妇”相对,也并不合适。且不论扈三娘这样的非天使、非恶魔也没有被雄化的女性如何措置,就说这“雄化”和“恶魔”的界限足够清晰么?孙二娘在十字坡做的是杀人害命的买卖,对于她的样貌,作者描写道:“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脚。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红裙内斑斓裹肚,黄发边皎洁金钗。钏镯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拥有这种长相,不论看外形还是看她所做过的勾当,与妖魔何异?反倒是潘巧云的所作所为远远够不上“魔女”的标准,她不过是搞了一个婚外情。二、被作者“着力赞美、歌颂”的女将上文说过,孙二娘长得就像个母夜叉,而她杀人越货,甚至把人做成馒头馅,以这样的行为,要把她归并到“善”的阵营之中,与潘金莲、潘巧云等“淫妇”对立,实在是不恰当的区分。《水浒传》中的女性,在善恶问题上区别不太鲜明。正如在小说的男性世界里,善恶也很难区分,梁山好汉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却并不能始终一贯地执行这个信条:天神般的武松初识孙二娘的时候曾把她当作“铲平”的对象,可是他们一旦结拜,便默许了张青夫妻的为恶;鲁智深嫉恶如仇,慷慨潇洒,却因为受不了别人的小气而砸了人家的酒席,抢了东西就走;而宋江因为受到黄文炳谗言的构陷,就把他活割了吃掉,这些都不足以使他们成为“善”的代表。至于说梁山好汉们推平祝家庄、曾头市,更是不值得被我们“赞颂”。夏志清在他的《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分析道:“他们先后有组织有系统地平毁丁与梁山作对的祝家庄和曾头市,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暴虐和贪婪。这些庄园都是富有战斗性的大庄户,与梁山好汉孔家兄弟入伙前所在的村庄颇为相似。就其具有独立精神和练兵习武以保证不受政府压迫方面来说,这里的居民与梁山好汉们并没有多少不同。然而后者却仇恨他们带有敌意的独立,与他们在最小的事端上结下深仇。”4)只要我们能够从让我们醉心的豪侠故事中跳出来重新审视这一个个情节,我们就能够发现:小说中的善恶观其实是混乱的。然而,当小说写到杨雄残杀潘巧云的时候,或者梁山好汉推平祝家庄曾头市的时候,我们所感到的却常常是一种畅快。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进行一个大胆的推测:《水浒传》之中所谓的“热情的歌颂”在很多时候是为了迎合市民听众的趣味而安排、设计的一系列情节,作者热烈歌颂的动机并不鲜明,至少,作者并不是完全站在“善”的角度在进行形象的塑造。此外,梁山女将在小说中并未得到和《水浒传》之中主流英雄对等的赞颂。小说中有着完整故事经历的英雄人物包括鲁达、林冲、武松、宋江、李逵、石秀、燕青等等,而几位女将的戏分是远远不能和他们相比的。孙二娘的出现简直是“昙花一现”,扈三娘仅仅在战场上最显英姿,在其他时候完全是可有可无。顾大嫂的形象略微饱满一些,却也仅仅是一位被妖魔化了的女强人,看不出作者在这几位女将身上倾洒了多么浓重的笔墨。更别说,在梁山之上,几位女将的地位之低,也是非常明显的。一百单八将都是“天上星宿”,巧的是,好汉们的排序与他们所对应的星宿有着明显的关联。然而,三位早期女将(相对于琼英)所对应的星宿之档次实在太低,三人中最高的扈三娘不过是地彗星列第二十三位,总排名第五十九。在她前面,还有无数长相、本事乃至道德都远远不如她的好汉,比如她丈夫。而顾大嫂和孙二娘则干脆被安排在倒数第几位。在《水浒传》中还有一段“劝降”的好戏,两位女将押着一位败将上堂来,竟被宋江怒斥:“焉得无礼!”两位女将便唯唯诺诺地退下到两旁。这虽然是宋江的巧计,却也可以看出这句话背后的文章:梁山女将哪里有什么真正的地位,她们在宋江(作者)眼里,是可以被人随意忽视的。因此,便有了扈三娘被宋江当作礼物一样许配给王矮虎的合理情节的出现。如果说这也算作“着力赞颂”的话,我不知道除了被残杀的好汉们的敌人,还有谁没有被这样赞颂了。三、情节之中的“过渡”作用常有论者注意到《水浒传》之中大多数女性形象的可有可无,甚至提出:连顾大嫂、扈三娘这样的角色都仅仅起一个穿针引线、使情节进行下去的作用。实际上,如果用这一现象来说明作者对女性的“忽视”,是十分牵强的。《水浒传》决不是单单描写一群梁山好汉的,它是一部宋明时期的风情画。小说中出现了六七百个人物形象,而隐藏在主角、配角身后“群众”形象则不计其数。在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之中,要分清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并不是很难。即便是在一百一十余位梁山好汉之中,我们也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主流角色”和“非主流角色”。上文列举过一些“有着完整故事经历的英雄人物”,如鲁达、林冲、武松、宋江、李逵、石秀、燕青等等,他们便是“主流角色”。在《水浒传》成书之前,他们就活跃在众多“水浒戏”当中,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或者一出戏的主角。而此外众多角色,则几乎都是处于一个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配角乃至“群众演员”地位之上。在这一层面上,不分男女贵贱,一律平等,大家都要服从情节的安排。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的女将也好,“淫妇”也好,总是“男性话语权”统治下的可有可无的配角,但是,其他非主流角色的出现,也都在发挥着自己推动情节前进的作用,如段景柱之失马,如时迁之偷鸡,如郓哥之掐架……因此,如果我们因为《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之“非主流”而认为作者在这里“单单蔑视女性”,是不恰当的。作者确实在小说中表现了对女性的无视甚至仇视,却不是通过这一细节表现出来的。四、“礼教”在女性形象塑造中的作用还有论者在论及《水浒传》的女性观这个问题的时候,十分着重地强调了宋明理学的作用。有的学者十分肯定地把小说对女性的仇视,尤其是对婚外情的极端仇视和“存天理灭人欲”联系起来,暗示了“封建礼教”在作者头脑中的作用。《水浒传》对女性婚外情的痛恨确实是十分明显的。小说里面对于几个出名的“品行不端”的女性的惩罚,可以说是非常残忍的,而且是严重地处罚过当的。作者描写武松对潘金莲实施的酷刑的时候,以及杨雄对潘巧云实施的暴虐的时候,采用的语言对暴行的实施者没有一丝的责备,读者读到的是一种大仇得报的畅快之感。但是,如果说这种情节的设计安排完全来自一种意识形态性颇强的“礼教”的作用,则未必符合真实情况。在宋代,道学、理学都还不是宋学中的主流学派,它的正统地位是在元代被确立的。而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宗旨对社会伦理道德产生指导意义,也就是说,“理学融入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契因,是其被国家政权所认可和推崇,成为具有权威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5)”而这种权威的学术地位则是在朱熹死后才获得的。在此之前,二程和朱熹都备受压制,二程之学被冠以“元佑学术”的大帽子而被明令禁止;朱熹更被列入了“伪学逆党籍”,他的学术也被当作“伪学”而被取缔。因此,没有证据表明,宋人的道德观乃至宋元间的文学作品都是明显地受到道学伦理观指导的。元代一些戏剧作品中体现了理学的若干信条,比如《琵琶记》开场时所提出的“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但这并不能说明水浒传说的作者——那些市井艺人或者落魄文人也都明显依照理学的伦理规范指导自己的创作。五、特定阶层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水浒”故事最初的来源是市井讲唱,这些故事所面对的第一观众也是城市小市民。因此,水浒故事从一开始就打上了这些阶层人民的烙印。对于此问题,有两种见解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一种是由孙述宇先生在《水浒传的来历、心态与艺术》一书中提出的看法,认为仇视妇女,着意宣扬一种女人祸水的观念,是强盗文学的典型特征。此书认为,在水浒英雄的故事被写定成书前在民间流传讲述的二、三百年里,南宋初年北方当地的抗金武装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一方面这些带有强人色彩的抗金武装的英雄故事与原来的淮南盗宋江的故事融合,一方面,这些亡命之徒又通过讲述水浒故事向民众宣传,获取物质支援和兵员补充,同时又讲给自己人听来自娱并作为行动的指导。既然将水浒故事定为强人的宣传文学,里面的一些问题便迎刃而解,在这些强人的亡命生涯里,对妇女必然持一种防范疑惧态度:女人可能成为妨碍作战行动的累赘,女人可能使自己伤身,女人可能软化这些汉子强悍的亡命意志,女人可能使汉子们争风吃醋发生内讧,女人还可能和敌对势力的男人发生情感成为内奸而出卖自己人,……因此作为强人宣传文学的水浒故事,通过各种情节反复向这些亡命汉子们灌输“妇女不祥”的观念,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了。另一种见解是王学太先生在《中国流民》一书中提出的。此书认为,一部《水浒传》,反映的是游民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在它成书过程中,游民知识分子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游民的人生与农民不同,他们闯荡江湖,冲州撞府,流浪已久,家在他们心中早已淡漠了,妻儿对他们没什么吸引力,甚至还可能是他们成大事的累赘。在六十年代出土的明成化年间(1465-1487)刊刻的《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四种》里,开篇便讲到,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后,为做一番大事业,关羽、张飞竟然决定互相杀掉对方的家小(刘备此时是光棍儿),于是张飞跑到关羽的老家,一口气杀了关家大小十八口,只因一时不忍才放走了有孕在身的关羽的妻子胡氏,而那边关羽也同时动手,将张飞一家杀得干干净净。这个血淋淋的故事今天读起来真是触目惊心,但这就是游民价值观的真实体现。同样,《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为拉某人上山,也不惜设计锄灭其家室,断绝其对家的依恋,如秦明、卢俊义的上山便是明显例证。既然游民不重家室,对女性采取漠视乃至敌视的态度也就不足为奇了,《水浒传》中对女性的种种特殊描写,正是游民心态的典型表现6)。上面两种说法,具体结论不同,但大致思路是非常接近的,即都把《水浒》做为某一特殊社会群体或阶层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的体现,并认为这一群体或阶层在成书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实际上,两种说法都能自圆其说,二者也有相通之处,因为历史中的游民距离强人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他们的心态本就多有相似之处。至于说《水浒传》的作者和读者是否一定属于游民或者强人,则需要对宋元明的社会生活作出细致入微的考证和分析,这个任务也只能以后完成了。我们认为,不论是“流民”抑或“强人”,都应该属于市民阶层之内,在这个群体之内,各种人群都有互相转化的直接可能,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都是非常接近的,强分彼此未必现实。因此,以“市民阶层的道德观之体现”来解释《水浒传》中对女性的歧视现象,还是比较合理的。

155 评论

cn是一颗溏心蛋

(三)、《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成三类: 1、上附天罡地煞之数的梁山三位“女英雄”: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 2、第二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个淫妇:二潘、阎婆惜以及卢俊义的贾氏夫人; 3、《水浒传》里面描写了一个贞节娘子:林娘子。此外还有一些人物形象,比如说有两个老太婆,一个是面目不太清楚的阎婆惜的母亲阎婆,一个是面目可憎的王婆。 孙二娘 黑店老板娘,孟州道十字坡开人肉包子铺的,绰号母夜叉。她这个“母夜叉”形象是“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擦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而且母夜叉跟她丈夫之间的关系是倒过来的。丈夫武艺没她高强,而且这个店不是姓张,而姓孙,为什么呢?孙二娘的黑店是祖传的,她父亲叫山夜叉孙元,是江湖上的前辈绿林中是有名的。这个形象以及她的作为,我们大概很难接受。武松眼中看到的这个黑店是“墙上挂了几张人皮,梁上吊了几条人腿”,这样也算好汉吗?是农民起义吗?任何一个朝代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恐怕都是要法律追究的。说到底,孙二娘就是一个娴熟于江湖黑道的女人。 读者对梁山上三位女英雄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扈三娘。因为扈三娘漂亮,美貌,英武,但她却是一个非常不成功的文学形象,不管《水浒传》写扈三娘英雄了得,用了如何重笔浓彩,但是作为人物形象,作为艺术形象是单薄的,没有性格可言,嫁给王矮虎已经是她的人生大不幸,最后又死于非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女性的一种轻蔑态度。她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一个哑美人。这个符号就是:能征惯战,美貌佳人。 潘金莲是小说中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加之后来有了《金瓶梅》,于是“潘金莲”就成了“淫妇”的典型、代名词。其实这是不公平的。潘金莲本来是一个安分守己的想过平安日子的女人。是一个有追求的女人,从她和武大的和睦相处到最后的毒杀亲夫,潘金莲有一个逐步堕落的过程。 潘金莲有一个逐步堕落的过程。最初她还是有追求的,还是有一些独立的想法。张大户垂涎她,她本来可以弄一个小妾的名分,她不干,被财主报复嫁了“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好一块羊肉倒落在了狗嘴里”(也就是现在说的“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心中不满意,又经了外人的挑唆,一步一步走向深渊。中间还描写她有一个追求,看到了武松,遭到了武松的拒绝。在潘金莲那里,应该说是她欲望膨胀大于道德。在她那里是没有道德观念的,当然一个使女出身,大概也不识几个字,没有什么见识,可能是自然属性高于她的社会属性,本能压倒了理智,所以走向了毁灭。 《水浒传》中一段绝妙文字 小说第23回写武松见嫂。 金圣叹评:凡叫过三十九遍“叔叔”,忽然改作“你”字,真欲绝倒人也! 金圣叹评:上篇写武二遇虎,真乃山摇地撼,使人毛发倒卓;忽然接入此篇,写武二遇嫂,真又丝柳花朵,使人心魄荡漾也。 《水浒传》中,为什么如此塑造安排这些女性形象?作者的女性观为什么如此落后?梁山好汉为何“不近女色”? 第一,《水浒传》同《三国演义》一样,写的是男人的世界,基本上是“男性文学”。打家劫舍,南征北战,这是男人的事情,女人是没有份的。但为了突出不近女色的男性英雄本色(如武松),就得有淫荡的女性作为陪衬(如潘金莲);另外,从话本演变而来的小说,为了招徕听众和读者,还得配些“荤料”才对市井细民的胃口。 第二,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权文化和“女人祸水论”的投射。潘金莲淫荡到了可怕的地步。我们文化中为什么会塑造潘金莲这样一个不可理喻的恶女人和淫荡女人的形象呢?说到底还是男性作家对自己欲望的一种恐惧投射到女人身上。所以这种有欲望的女人她特别可怕。她就没有善终的,那她的这种命运结局是作家的一种道德理念在这里起作用。就是有欲望的女人,尤其是自己要把握自己欲望的女人,我们文化就要给她判死刑。告诫现实生活中的女人,你们还是温顺一点的好,回去做贤妻良母的好。 第三,是“江湖观念”作祟。《水浒传》描写的是江湖绿林的故事。那么江湖绿林中的准则,他们的观念,跟一般社会上的普通平民是不同的,这是强人的一种观念。比如杀人越货,开黑店,实际上就是江湖黑道。为什么走江湖黑道的他们会如此轻蔑女人呢?因为江湖中自有江湖中的准则,他们是亡命之徒,啸聚山林,打家劫舍。他们认为女人妻小是个累赘。生理需要可临时去抢占。所以在《水浒传》中描写很多,小霸王周通抢压寨夫人,王矮虎也做这样的事情。所谓压寨夫人可不是真正的“夫人”,实际上就是性工具。如果等到官兵来剿,那么这压寨夫人一个都难逃做刀下鬼,要么被自己的男人杀掉,要么被俘以后,作为匪人家眷也都会死于一些官法。 历史可以证实,比如说李自成,张献忠,他们都做过这样类似的事情。崇祯十二年,李自成在潼关园大败,逃到商洛山中,当时觉得穷途末路,几次要自杀。养子李双喜劝阻了,他的大将刘宗敏为了辅佐李自成东山再起,回去就把自己两个妻子杀掉。然后其他的一些壮士,也就是李自成的死党们,一看大将军刘宗敏如此做事,也回去把自己的妻子杀掉。这些妻子实际上都是压寨夫人一类的,都是掳掠来的女人。杀掉以后表示死心塌地跟朝廷再战。李自成这样才轻骑突围,终于东山再起。这样一种观念,视女人为累赘,视女人为物品,他们把女人处死,就好像烧掉山寨一样。那些女人是没有人格地位的,这里边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的作者,他也是这样一种心态,轻视妇女,视妇女于草芥,如虫蚁。 第四,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如:扈三娘的出现以及王矮虎大战扈三娘的情节,是要与第31回宋江许愿给王矮虎找一个夫人的情节相扣;潘金莲与武大、武松以及西门庆的种种纠葛,是武松一步步走上梁山的必然过程。 第五、错误的“养生”观念作祟。比如说晁盖,他是个财主,有钱,东溪村保正,仗义疏财,结交天下好汉。书中宋江出场大约是三十四五岁年纪。他跟晁盖两人见面的时候,说晁兄长我十岁,那晁盖就是四十余岁。小说中专门写晁盖,不娶妻子,只爱使枪弄棒,整日打熬筋骨。也就是说,当时的这些绿林中人,认为练武艺跟近女色是矛盾的。这是中国古代一个养生学里边的理论,古人认为练武首先要保先天元气。所以对女性的轻视也是意中之事。

342 评论

神仙鱼左倾45

孙二娘是一个在精神上有比较强烈的自主意识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她对丈夫并不是唯命是从,而是我行我素。如丈夫张青再三嘱咐,三等人不可坏,但孙二娘却有自己的主张,只要是有利可图,便顾不了这么多,见客就宰,所以鲁智深、武松都差点成了孙二娘的馒头馅。另一方面,孙二娘作为一名女子,每天跟男人打交道,这是不符合要求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能抛头露面的传统观念。作者对孙二娘的这种行为给予了肯定,说明他是支持女性不要依附于男性而独立自主的。 2、顾大嫂 (1)人物简介:梁山第二位女英雄,有一身本领,原来在登州城东门外开酒店。顾大嫂是 解珍姑妈的女儿。解珍、解宝被毛太公陷害关入大牢后,顾大嫂请来邹润。邹润叔侄和丈夫孙新、夫哥孙立等劫了大牢。顾大嫂又以孙立女眷的身份打入祝家庄内,和梁山 其他 好汉一起,里应外合攻破了祝家庄。顾大嫂上梁山后与丈夫孙新开梁山东山酒店,重操旧业,是梁山第一百零一条好汉。受招安后,顾大嫂被封为东源县君。 (2)形象分析:小说中第二位女英雄是绰号为母大虫的顾大嫂,《水浒传》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宝双越狱”中,解珍请乐和带口信就介绍了顾大嫂: “我有个房分姐姐见在东门外十里牌住叫做母大虫顾大嫂,开个酒店,家里又杀牛开赌。我那姐姐,有三二十人近他不得。姐夫孙新,这等本事,也输与他只有那个姐姐和我弟兄两个最好把我的事说知,姐姐必然自来救我。” 这一席话至少告诉我们:顾大嫂是开酒店的,但不是黑店,还是多种经营,卖酒卖牛肉、开赌房。只求财,不害命。顾大嫂很有本事,能与三二十人对打,与解珍解宝关系密切,最后是顾大嫂是个热心肠。“必然自来救我”,不但补充说明了与解珍兄弟最好,还透出她是个豪爽、性急之人。可见顾大嫂是何等的勇猛和武艺高强。对其长相,作者也写了一段描写: “眉眼粗大,胖面肥腰。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臂时兴钏镯。红裙六幅,浑如王月榴花;翠领数层,染就三春杨柳。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锥敲翻庄客腿。生来不会拈针线,正是山中母大虫。”(第四十九回) 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顾大嫂有些像性格暴躁、凶残的母老虎,如果说孙二娘还有几分女人的姿色,那顾大嫂与她相比,就更少了几分,“胖面肥腰”,可见顾大嫂长得也不漂亮,她比孙二娘还男性化,她的性格相当急噪,她发怒时会提井栏打老公;心焦时,拿石锤敲翻庄客腿;当乐和向顾大嫂介绍完解珍、解宝入狱的情况,顾大嫂便迫不及待地叫火家:“快去寻得二哥家来说话!”当孙新表示了劫牢的想法后,顾大嫂便道:“我和你今夜便去。”急噪之态已跃然纸上,连孙新都笑道:“你好粗鲁!”她的这一性格与梁山的另一位好汉黑旋风李逵有着相似之处,她又是极其仗义、有勇有谋的人,如她想到事发肯定要连累丈夫的哥哥,但直接告诉他,恐怕他不会来,于是假装有病,将丈夫的哥哥夫妇都请来,之后使用激将法使之就范。在劫牢过程中贴肉藏了尖刀,扮作送饭的妇人先进去,并且在牢房里见机行事,最后成功救出解珍解宝,一起加入了梁山队伍。顾大嫂在小说中的出场也不多,但她那种急噪、火暴以及有勇有谋的个性令人印象深刻,不愧为母大虫之称。 顾大嫂不会女工,从“从来不会拈针线”可以看得出来。“女子无才便是德”、只能专心于女红,这才是女子应该做的。但是,顾大嫂却不是这样,是“弄棒持枪当女工。”我们看到了她对要求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女红”等传统观念的一种背离。 在顾大嫂和孙二娘两位女性形象身上,我们能看到作者妇女观中比较积极的一面,他打破了古往今来外在美的女性形象的传统,女性不一定必须要有外在美,只要有胆有识,重情义,同样是值得称赞和歌颂的。这对占统治地位的传统男权是一种有力的挑战。 3、扈三娘 人物简介:扈三娘,人称“一丈青”,在梁山排在第五十九。是梁山三位女将之一。原与祝家庄的祝彪订了亲,宋江攻打祝家庄时,同为独龙岗上的扈家庄派兵救援祝家庄,扈三娘于阵前俘获了梁山的王英,后来被林冲所擒,便投降梁山,成为梁山第一女将。后来,扈三娘与王英由宋江主婚,结成夫妻,同掌梁山三军内诸事。后来征讨方腊时,丈夫王英战死, 扈三娘前往接应时也为郑彪所杀。 作者也为我们塑造了以为比较完美的女英雄形象。《水浒传》中的第三位女英雄一丈青扈三娘,主要出现是在第四十八回“一丈青单捉王矮虎,宋公明两打祝家庄”中。与其他两位女英雄比较,扈三娘是她们之中最漂亮的,不论是从相貌、品性还是武艺都是一流的,是完美的,是作者赞扬歌颂的对象。

212 评论

michellellll

水浒传完全贬低女性,梁山好汉唯一的三位女英雄都排在后面,比如一丈青扈三娘打败的好几个梁山好汉都排在她前面。其余女性如潘金莲,潘巧云其余大多数,皆为恶妇

256 评论

小肚巨肥

歧视女性,贬低女性,她们不是以“人”的身份存在,而是以“物”的身份存在

198 评论

相关问答

  • 水浒传的女性观的论文范文

    《水浒传》百二十回本中出现过的女性大约有七十六位,其中略为提及不作具体描写的有47人。而全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五百七十七个,有姓无名的有九十九个,有名无姓的九个

    snowwhite白雪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论文答辩水浒传女性形象

    (三)、《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成三类: 1、上附天罡地煞之数的梁山三位“女英雄”: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 2、第二类给读者留下深

    bonbean棒冰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水浒传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主要有:《元杂剧与佛教》、《论〈西游记〉与全真之缘》、《宗教文字与〈西游记〉的版本演变》、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象征传统、论明清之际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中国

    约丶书丶亚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水浒传复仇观念研究现状论文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

    长亭不再送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水浒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一) 中西小说的结构艺术之比较1、中西小说艺术结构上的三点区别一是中国小说往往注重结尾,并且首尾相应,结构完整;而西方小说特别注重开端,并且是

    百叶书店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