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4

學僧Young
首页 > 职称论文 > 以礼治国的议论文素材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太白小君

已采纳

商代甲骨卜辞中就有“礼”字。《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可见,它是远古时代人们祭神求福的一种仪式,也是中国最早的行为规范体系。随着国家的出现,礼逐渐被统治者利用,礼的内容也由过去的单纯习俗仪式,发展成为约束人们婚姻、血统、亲续、君臣等社会关系的一种开放性的行为规范。礼被确定为治国模式始于西周王朝,确切地说始于周公。“先君周公制周礼”,鉴于周初社会的动荡和复杂的形势,为了更有效地统治幅员广大的新建国家,在继承“夏礼”、“殷礼”的基础上,着手将分散零乱的礼进行编排、修补和厘订,使之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其基本精神是别尊卑、序贵贱,在区分等级差别的前提下纳天下于一统,在宗法政治基础上建立大一统王朝长治久安。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竭力主张礼治,反对法家的“法治”。与西周相比,表面看来是“礼崩乐坏”,但实际上只是礼的实际范围有所变化,礼的形式有所改变,而礼的本身并没有被废弃。相反,礼在改造中获得了新生。特别是经过荀子的改造,“隆礼重法”,将礼与法有机结合起来,对后世影响很大。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封建社会正统的政治思想。孔子所倡导的“为国以礼”即成为中国传统的治国模式,以后历代王朝,加以完善,相沿未改,一直到清朝。当代美国学者D·布迪在研究了中国传统的礼与法律的关系后认为:“古代圣贤创造了礼,而现实社会的混乱,是因为人们不了解礼,不能以礼规范自己的行为造成的。”这种观点基本符合中国传统政治的实际,也为中外学者所公认。礼的观念与学说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调整着人与人、人与天地宇宙的关系。“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词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346 评论

美丽的球姑娘

季札是谁?一般人不知道。可是读过《史记》、《左传》、《礼记》的人都会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因为季札是春秋时代的风云人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曾与孔子齐名的圣人,曾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季札让国、观乐、挂剑等故事都传颂至今。 孔子、司马迁度季札都有很高的评价,孔子说季札:“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赞美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相传周太王古公亶父有三子,分别为泰伯、仲雍、季历。按说王位应该传到泰伯,或者依次下去。但是其三子季历有子姬昌。周太王就特别喜欢季历和孙子姬昌,认为他们将会成就一番大事业。有意传位与季历或者直接的给孙子。于是,泰伯明白父亲心思,偕同二弟离开岐山,来到荆蛮,断发纹身,含辛茹苦,披荆斩棘,另辟锦绣江山。这就是吴地的开始,这些《吴越春秋》均有详细记载。应该说,泰伯和仲雍,也就成为至圣至贤的礼让王位的典范,一直广受称赞。尽管也有人认为如此礼让确属无奈之举,而且可能还有其他目的。不管如何,他们兄弟还是开辟了今天的吴地江山,让我们有了江南之地尽享福祉。从这二位开始,泰伯传位于兄弟中雍,然后依次均为子承父位,到了吴王寿梦是第十九位君王,也就在这一届,吴地大兴,甚至要向中原突围称霸的意思。没想到,也就是接下来,家族出现了祸乱。寿梦一共有四个儿子,分别为诸樊死、余祭、余昧和季札。季札生于公元前576年,卒于前484年,从小聪明过人,熟读《诗》、《书》,通晓礼仪,懂得仁义礼让。颇受寿梦喜爱。《史记》记录“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应该说,这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毕竟前面有周太王废长立少,后来泰伯也传王位于兄弟。但是季札坚决不受,《左传纪事本末》里记录他当时的话:“礼有旧制,奈何废前王之礼,而行父子之私乎?”季札心想,我是真不想做什么君王,前面既然有规矩定在那里了,何必要破坏呢?父子感情再深也不行啊!是为第一让。但寿梦主意已决,于是嘱咐长子诸樊,一定要记住他的话,把王位从兄弟依次传递下去,这样就能到季札了。是为遗诏。前560年,诸樊元年,孝顺的诸樊脱下孝服就要让位于季札,“我愿达前王之义”,他说,既然父亲都这样说了,我们还是应该从尊重他的角度履行吧。但季札还是不受。并说:“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 ‘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原附於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此为第二让。诸樊死后,王位传到了二弟余祭,余祭又传到了三弟余昧手里。余昧死后,按说这个王位该到季札手里了吧?但季札还是第三次让位了。并趁着出使外国的机会,躲避起来了。这个时候,余昧之子王僚就上位了。而季札回来后,也是愿意服从这位侄子为王,听从安排工作。(余祭十七年,余祭卒。余昧立四年卒。欲授位季札,季札让,逃去。曰:“吾不受位明矣。昔前君有命,已附子臧之义。洁身清行,仰高履尚,惟仁是处,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遂逃归延陵。吴人立余昧子州于,号为吴王僚也。)见《吴越春秋》。季札三让王位的事迹写进了《史记》、《左传》和《公羊传》等史书里,天下也都在传颂这一圣贤之事。季札遵守周礼,崇尚礼乐,厌恶暴力,洁身清行,严格遵守着嫡长继承制,稳定国家和政权,维护整治平和,如此“守节”和“让国”,为众人所追捧。但是没有想到,悲剧还是发生了。公子光,也就是长子诸樊的儿子跳出来了,他认为,既然这位叔叔不要王位,那就应该继续按照嫡长继承制传递,而不应该是到了三叔的儿子手里。于是就策划了专诸刺王僚,并决绝的策划了要离刺杀王僚的儿 ... 展开全部>

213 评论

bamanai119

吃vfvgggf个回复的话一天后

174 评论

小老虎山大王

谈谈礼仪和礼仪教育 "礼",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任所欲为等形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自古以来"礼仪之邦"的美称,会不会断送在当今的青少年手中。可见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学习"礼仪",首先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同志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青少年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174 评论

相关问答

  • 以低调的议论文素材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立自身根基的事不外乎两件: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的确,做人之难,难于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成事之难,难于从纷

    helloJ8043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以新闻为素材的议论文

    最近的实时热点新闻可用作议论文的素材要求发给我,我帮你搞定:

    是薇一的我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以屈原为素材的议论文

    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即使在他投江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仍然受到人们的敬仰和怀念,他所创造的楚辞体经久不衰,永垂史册.但是对于他投江而死却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人认

    sunshieeos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依法治国论文素材

    法律与人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法律是维护秩序,规范、调整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法律论文 范文 8000字的内容,欢

    周小蜜9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高考法治议论文素材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是一样,只有在法制社会下,人们才能安居乐业。所谓法制社会,就是用法律来规范社会上的各种行为。 1.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

    加杰特侦探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