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chengzhang
《3至9年级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校通过师生双方选择形成活动小组,利用课外和假期,对学生进行活动指导。1 选题的基本途径选题的流程示意如下: 阶段目标分析校情,分析学生。由于师生双方都是第一次接触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参加海岛环保的兴趣,我们首先向学生介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国青少年参加生物与环境活动情况,本地区地理知识及环境状况,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环保活动中来。 第一阶段:初步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通过各种类型的讲座,让学生积累有关知识,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亲身体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设计表格、查找资料、调查研究等科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例如,“有磷洗衣粉与水体污染”,让每位学生调查10户家庭每月用去洗衣粉的总量,由此推算本地区的年洗衣粉总用量。调查超市出售的洗衣粉是否含磷?查找洗衣粉是否含磷与去污能力关系的资料,了解水体含磷与富营养化污染的关系等。利用校内评奖进行评价,形成的调查报告与活动过程相结合,来提高学生参与研究的学习兴趣,肯定学生的成果,再接再励。 第二阶段:发现问题。学生有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经历,初步学会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给以适当的动机,发展其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使外来的指导被学生接受,转化为内部动机。因为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和使用有意义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发现大致可以有以下3种:(1)自然观察,学生从自己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如他们发现一些海边居民向大海任意倾倒粪便,选题:粪便是否能污染海水?有位学生发现近海的塑料袋那么多,选题:海面上的漂泊物到底哪里来?有位学生看见工厂的污水排入河流,发黑的河水涌向大海,选题:化工污水会对海洋造成什么破坏?(2)博览群书,学生从各类书籍中,也会获得选题的灵感。有位学生看到有关海洋里的鱼虾越来越少的报道,选题:人类的各种污染会使渔民失业吗?他们看的书多了,提得问题也多了,诸如:海上的鸟吃了鱼儿为什么会死?海水为什么会变红?(3)通过新闻媒体选题。2001年夏季,由于受赤潮的影响,本地区的软体动物曾使人食物中毒。有些软体动物死亡,养殖业直接受损,社会影响大,于是选题:海上的软体动物的死因、织纹螺中毒事件的调查。学生自由选题的优点是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他们所选的题目是否能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待教师的进一步指导。 第三阶段:选定题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题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学生选择的题目,师生双方应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选题的起因、目的及计划,进行点评,分析课题的可行性。让学生对可行的课题提出相关的问题,然后设计方案,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纠正,出现与原先假设相矛盾的,要寻找真正的原因,必要时,修订题目,最后确定题目。案例:有位学生想通过调查有磷洗衣粉和无磷洗衣粉去污能力、价格比较,呼吁社会使用无磷洗衣粉,以减少对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他查阅了有关有磷洗衣粉、无磷洗衣粉配方的书籍,调查各商场有关有磷洗衣粉、无磷洗衣粉的价格,还往北京熊猫牌洗衣粉厂家写信,询问有关的问题。厂家非常热情地给他发了Email,内容大致是:有磷洗衣粉含有三聚磷酸钠,它是洗衣粉中非常重要的洗涤助剂。到目前为止,它是最好的,无论在去污能力上,还是在洗衣粉成型上。无磷洗衣粉用4A沸石代之,它是一种硅酸盐,迎合了人们“限磷、无磷”的消费心理,无论有磷还是无磷洗衣粉的去污力相差不是很大,但还是有磷的洗衣粉去污力更强些。由于原先的假设被推翻,题目也做适当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一个意志磨炼的过程。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如果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一旦遇到困难,要么中断当前的研究性学习,要么草草了事。2 选题的基本要求新颖性由于初中生对研究性学习还是陌生的,他们的成果比较幼稚,如果选一些河水污染、废电池污染之类的普遍性问题,很难有突出的成绩,也缺乏创新意识。因此,课题的立意、提出观点以及实施手段(包括研究方法、选择材料)要有新意、有创意。2.2 可行性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验条件,如有位学生选题是“海上的鸟吃了鱼为什么会死?”她是看书后想到这个题目,基于本地区没有此现象,因此是不可行的。课题调查和实验所要求的条件应是基本可以达到的,或者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调查所要求的信息渠道、实验实习操作、教师咨询、时间安排、交通等条件都是学生当前能够解决的。课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以便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畏惧感,不利于选题的顺利进行。2.3 社会性效应选择的课题应有现实意义,应结合当地的实际,贴近学习、生活、自然,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当地的一些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突出研究的实效,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实现感,从而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有利于选题的高质量完成。2.4 区域性特色以海岛环保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本地区的特色,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区域性特色和校本课程。如“调查水体污染对海洋滩涂的影响”“海洋滩涂软体动物的死因”“织纹螺中毒事件的调查”等。这些题目具有玉环海岛特色,是学生熟悉的题目。3 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的选择是呈“金字塔型”的,即从众多的课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来进行研究。在课题选择中,根据上述新颖性、可行性、社会效应和区域特色的要求。学生研究的小课题:“织纹螺中毒事件的调查”即符合选题的基本要求。2001年5月期间,织纹螺中毒事件产生较大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学生大多知道此事件,但对其产生的原因不清楚,因此此课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教师在指导该课题时,结合环保知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例如,织纹螺为什么会使人中毒?织纹螺体内含有哪些毒素?这些有毒的织纹螺是如何形成的?它与环境污染有哪些关系?如何分析所收集的资料数据?此项调查有哪些意义?通过调查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海洋知识、环保知识,然后针对发生的织纹螺中毒事件,分析得出结论。根据确定的课题,教师传授有关的课题研究方法:咨询、资料寻查、调查访问、资料数据收集和分析、小论文的撰写。自《中学生物教学》
肥胖卷的肥蛋卷
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明确地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内容和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而“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虽然是有限的,但教学方式的变革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会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此,我在高中生物课中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作了初步的探索。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搞好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有人以为研究性学习只能在“研究性学习课”上开展,或只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大学科的专利。事实上,每一门学科中,甚至每一节课,均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可能,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理应在研究性学习上做足文章。国家教育部有关人士也指出,设立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一种过渡,研究性学习应在每一节课中都有体现。当然我们在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可以进行一些较大的课题研究,而在平常课堂上可进行较小课题的研究,或大课题中一个小环节的研究,但必须是由这门具体学科或其中的具体内容引起的“研究课题”,其“研究量”可小到几分钟甚至几句话,但必须是经过学生分析、综合、总结的,或是独立完成,或是合作完成,或是运用课本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或是为生活现象寻找理论依据等等。其课题的产生可由教师根据案例或在特定背景下提出,更可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在此“研究”中仍是配角,对主角——学生进行组织、引导、启发。如我在复习“高等植物无性生殖的特点”时,提出为什么“能保持母本的性状”。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并让学生把“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过程进行比较,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就会比老师直接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也会使学生学得灵活、学得扎实。可见,先有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才会产生教学行为的改变,原来“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改变为“师生共同探索”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堂”改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堂”,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其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二、课堂教学仍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要培养学生具备的两个最重要的能力,但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决不是靠每周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就能解决的,所以必须把它贯彻到每一节课中去。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生物学教学在此大有用武之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适时适度引入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指导学生正确观察,引导自主研究生物教学中涉及不少生物标本和模型,正确指导学生对其结构进行认真的观察,将激发起学生开展自主研究的兴趣。例如,学习“植物的个体发育”时,先指导学生对大豆和玉米的种子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复习和识别各个组成部分,教师提示学生要搞清楚各个结构的来源。再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的过程及特点。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表现出强烈的探求欲。 2、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促成合作研究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需要多人合作才能解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生物教学上,也注意到了指导学生合作研究活动的开展。如在讲授“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图形区别”。这是一个难点,我就组织学生在认真观察课本图形的基础上相互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探究,归纳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3、要求学生大胆实践,开展模拟研究实践活动是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不但可以使学生将学到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变成现实,而且可以使学到的知识得以“升华”。所以我在讲授“植物的营养生殖”时,就指导学生开展用根、茎、叶繁殖的实践活动,并进行仔细观察生根成活的过程。利用已有知识综合研究,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三、专题研究性学习课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又一重要途径国家教育部的新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高中各年级必须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高中生物学的任课教师也必须参加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去。 1、确定课题我在指导学生专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让他们明白“在干什么”。他们不是为了学会具体的某一知识,而是要学会获取某一知识的方法,不要只重视研究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掌握研究过程中的每一步是如何展开的。学生在目的很明确的前提下,就会有探索的积极性,就会投入到研究过程中去。起步阶段在帮助学生确定课题和研究方案时要多参与,因为课题确定是关键,课题太大则无法实施,而课题太小研究价值又不高,另外,课题要尽可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要具备开展研究的条件。而到研究已比较成熟时,最好让学生独立提出课题,当然教师也可提出指导性意见。 2、专题研究的展开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对课题难度较大的组可适当多予以指导,或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或在他们遇到困难时重新审视研究方案或是方案中的某一步骤。教师所有的指导活动都要对学生有所启发,让学生明白为何“错了”,怎样才能由“错”到“对”,让学生不管是在“对”中还是在“错”中都能有所提高。如一个课题组在研究课题“高等植物的营养生殖”时分别提出了“扦插茎的长度对提高成活率有何影响”的问题。我将学生分成两组,由他们对问题提出设想,收集资料,利用菊花茎开展实验,最终在实践中找到正确的认识。 3、开展结题指导研究性学习虽然不一定要求学生得出什么结果,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们或在知识方面、或在技能方面,或在思想道德方面会有一定的收获。所以及时帮助他们总结成果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要求学生能写出小论文的就尽量写出小论文,实在不能写论文的,就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使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以及思想品德上得到新的提高。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已逐步由原有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既与合作伙伴同心协力,又能独立地运用已有知识、能力去解决问题;既注重研究结果,更注重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了解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了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习与人沟通合作,培养社会责任感。新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任务。我们教师只有在转变观念、认真学习的前提下才能切实指导好研究性学习,让我们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才能逐步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
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明确地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内容和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
物理研究性学习论文环境与光污染一、课题背景: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为现在都市的环境公害,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
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明确地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内容和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
写作思路:立意要正确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这种研究类型不能关门造车,必须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自己编制问卷采集各年龄段收入情况数据分析之后才能最后得出结论进行论文书写。为利于统计问卷内容应尽可能采用选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