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青城……
请不要抄袭。参考就好啦。从对外汉语教学到孔子学院 汉语国际推广路渐宽(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为期3天主题为“科技与熊猫”的科技文化节近日在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当地参观者络绎不绝。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迅速增长与提升,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热情持续升温,“汉语热”已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近年来,中国以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增长很快,在亚洲国家,掌握汉语已经成为许多人推动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不仅历史上受汉语文化影响较深的韩、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第二外语选为汉语,东南亚各国也越来越呈现出汉语将成为该地区第一通用商用外语的趋势,而在欧美国家,近年来学习汉语的人数增幅更是保持在每年40%左右。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粗略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一百多个国家的30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国以外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4000万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一国的民族语言被作为外语普遍学习的时候,就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着该国国际地位的真正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深化。 前身为“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国际推广”曾经有个更直白和限定性更强的名字:对外汉语教学。上世纪50年代初,清华大学筹建“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承担第一批来自东欧国家的留学生汉语教学任务,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1952年该班调至北京大学后,因为增加了来自亚洲邻国的学生,改名“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此后一段时期相继成立的类似机构尽管名称各有不同,如为支援越南人民抗法战争,1952-1957年在南宁、桂林成立的教学机构先后曾命名为“中文学校”、“越南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中国语文专修学校”。1960年北京外语学院(即今北京外国语言大学)接受非洲留学生的学生机构叫做“非洲留学生办公室”。1962年为来华外国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单独建校时用的名字是“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也就是现在北京语言大学的起始用名),但这些名称中都指明了教学对象是外国人,其“语文”一词,却是借用的对中国学生进行母语教学的名称。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日本、西欧等众多国家纷纷跟我建交。随之,40多个国家要求向我派遣留学生。国内高校也陆续恢复招生。正是在国内外的这种形势下,北京语言学院于1973年复校,接着,北京和其他省市的高校也先后恢复或开始接受留学生。北语并于1975年试办、1978年正式开设了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本科教学。 教学规模的扩大和本科教学的创建,使得设立一门专为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服务的学科成为当务之急。1982年4月,21家教学单位在北京语言学院举行“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一次筹备会,“对外汉语教学”的提议得到一致肯定,会议一致同意学会的名称叫做“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后来研究会提升为一级学会的时候,就顺理成章地叫做“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为了便于国际交流,学会的英语译名定为“AllChinaAsscoiationfor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 在此时期,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外事工作的重要方面,在招生对象、出国师资的选拔等方面体现了“为政治服务”的特点。当时我国招收的留学生,几乎清一色是来自社会主义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的公费生,是我们的“同志”和“兄弟”。这一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完全服务于外交和政治上的需要。其后尤其是近年来,经济力量在背后的推动力逐渐显现出来,延续至今而使世界上再度兴起“汉语热”。 1987年7月,“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成立,并设立常设办事机构——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后改称“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 1990年,汉语水平考试(HSK)正式实施,迄今,全世界共有40余万人参加了考试。 2002年8月,国家汉办举办首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此后,每年举办一次。 2004年4月15日,教育部正式启动“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选拔培训合格的志愿者教师分赴海外从事全职汉语教学工作,以图解决全球汉语教师紧缺问题。 2004年5月,以推动世界汉语教学为目的的“汉语桥”工程启动。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建成。2005年2月18日,欧洲首个孔子学院——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挂牌成立。2005年3月7日,美国的第一所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挂牌成立。此后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落地开花。 2005年7月,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首次召开的以汉语为主题的高层次国际研讨会,大会此后每年举行一届。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陆俭明评价此次大会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转折点、分水岭”,在他看来,对外汉语教学真正开始变“招进来”为“走出去”。陆教授曾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语法学家、教育家朱德熙先生,而朱先生曾在1952年远赴保加利亚、朝鲜教授现代汉语,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向国外派遣教授汉语的教师之一。 孔子学院 在这些举措中,“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和孔子学院更为公众所知。“汉语桥”比赛决赛通过电视直播,吸引了众多观众。孔子学院则因媒体持续不断的报道热情,变得越来越为人熟知。 在国外设立专门机构推广本国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国际通行做法。英国有文化委员会,法国有语文学院,德国有歌德学院,西班牙有塞万提斯学院。这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兴起的欧洲文化机构,先是以语言教授为起点,进而通过语言,弘扬了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国政府着力推广的孔子学院,被认为是中国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谋求与不同文化交流而非同化”的一项举措。把文化放到国际环境中去理解,去对话与合作,对本国文化的历史性理解以及对其他文化的包容,应该是海外汉语文化传播最重要的意义。 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孔子学院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针对有西方媒体宣称“软实力”增强的中国,正在通过孔子学院等渠道,对外进行文化渗透的说法,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曾予以驳斥:孔子学院无意输出中国价值观,因为那种做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不同。孔子学院只想通过语言文化交流,增进中外相互了解和友谊,“中国希望世界人民能了解真正的中国”。 许琳上任于孔子学院全球开拓之初,是教育部部长周济亲自点的将,她在任这4年多,国家汉办已经启动建设了331所孔子学院(课堂),分布在83个国家和地区(统计截至2009年7月),世界著名大学中有44所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像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墨尔本大学、莫斯科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等。孔子学院已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主要平台,甚至成为中国“大外交”和“大外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琳本人也于去年4月被美国纽约华美协进社和联合国大学授予了“青云”奖,以奖励她在全球推广汉语教学以及创建孔子学院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在2008年,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共开设各类汉语课程6000多班次,注册学员13万人,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2000多场次,参加人数达140多万人。每年颁发一次的“青云”奖是表彰对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以往“青云”奖得主包括基辛格博士、何大一博士以及雅芳华裔总裁钟彬娴等人。 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孔子学院作为一个全新的平台,不仅在汉语教育,同时也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正发挥着新的重要的作用,甚至扩大了国家外交的舞台。外交部的统计显示,近年来先后有近百位大使和总领事参加过孔子学院的活动。不少驻外使馆的外交官都认为,孔子学院是一个很好的外交平台。在一些国家,总理、州议员都支持甚至亲自参与孔子学院的汉语推广活动。许琳认为,“汉语文化的国际推广是一个大事业,是一个国家战略,应当由政府各部门乃至全社会联手。只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由国家组织一切资源和力量,才能真正托起这一伟大事业”。 根据原来既定的目标,2010年孔子学院应该达到500所。 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社会生活信息化的时代,因此,语言已经不仅仅是我们传统上讲的普通的交际工具而已。在新的时代里,掌握一门第二语言,是合格公民的一个基本要求。掌握多种语言,特别是国际强势语言,对个人来说,是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得以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国家而言,是国际交往和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对民族来说,是这个民族进步和繁荣的一个根本保证。”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学术专家咨询小组成员、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刘珣在向北大有志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年轻学子作过这番表示。他勉励学生们要把对外汉语教学当做值得奋斗终身的事业:“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就在文件中正式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务院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有249个专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到另外一个专业有这样的提法。”“世界各个大国都在推广自己的母语,汉语是世界第一大语种,而且也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目前世界上说汉语的人最多,汉语也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载体,我们当然应该非常重视汉语的推广,我们应该帮助别的国家的人民学习汉语。”汉语正在逐步上升为新的国际强势语言,今天的汉语教学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也是世界性的事业,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视。“可以这样说,对外汉语教学正在面临着一个大发展的前景和机遇,而这个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以往五十多年来从来没有过的。” 陆俭明说,中国历来是一个和平的国家。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张骞就作为友好使者出使西域(也就是现在的中亚细亚),后来唐代又有僧人玄奘去西天(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取经;明代郑和更是七次下西洋,远及非洲一些国家。张骞、玄奘、郑和都是友好使者,他们前往各国带去的是中国的商品、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的种子,带回的是各国的商品、各国的文化和友好的情谊。他们都是真正的友好使者。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也是在向他们学习,做这样的友好使者,促进相互了解与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 学科建设与教材出版 刘珣教授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曾负责研制我国第一套汉语水平考试试题。他所编著的《实用汉语课本》为国内第一套获奖的对外汉语教材,并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汉语教材之一,《新实用汉语课本》也被评为世界优秀汉语教材。刘珣教授、陆俭明教授,以及曾任北京语言学院院长、国家对外汉语领导小组成员和国家汉办办公室主任的吕必松教授等,都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者,为这一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几位先生的多部著作,至今仍被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教材使用。 经过三十年(吕必松教授正式提出把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建设,始于1978年)的发展完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教学体系日趋完备,教学层次逐步齐全,教学设计日趋完善,教材建设成绩显著,汉语水平考试获得成功。 在对外汉语教材出版方面,国内出版社的努力也很令人振奋。这个一直被视为对外汉语推广“瓶颈”的问题,正在被逐步解决。除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这样的老牌对外汉语出版社之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等社也纷纷加入,共同培育外汉语教材市场。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超过90家出版社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每年都有40余万件、200吨左右的汉语教材通过邮政系统发往世界各地。一些品牌产品逐渐形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汉语会话301句》、《新实用汉语课本》已修订再版多次,出版多个语种版本,有二十余年历史的老牌汉语杂志——《学汉语》已发行到30多个国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汉语900句》,作为国家汉办首次采用的将编写、出版及发行一条龙招标形式研发的面向海外汉语学习大众的多媒体教材,几年来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商务印书馆于2005年2月27日成立“商务印书馆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下设顾问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并设立世界汉语教材出版基金,以吸引更多的学者参与汉语教材的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尊科(香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库》陆推出正式版和学生版…… 2007年,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制订了《2007-200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其中新闻出版类就有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19家出版机构。 2008年巴黎语言博览会上,中国作为主宾国,精选了国内10个部门的出版社参展,受到热烈欢迎,有的展商所带产品第一天就被一抢而空。在伦敦举行的英国2008语言展上,中国孔子学院总部组织的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展示、孔子学院推介等活动也受到了参观者的热烈欢迎和好评。中国展台共展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长城汉语中心等机构选送的百余种中文图书,涉及教材、文化、商务、音像、多媒体、网络等多种类别。其中,《汉语图解词典》、《汉语900句》、《快乐汉语》、《汉语乐园》、《长城汉语》等多媒体、网络教学产品极具便捷、互动、趣味等特点,为众多汉语爱好者所关注。此外,汉语教材全美巡回展等对外汉语教材展示展销活动均大获成功。 学科建设为汉语国际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迅速增长与提升为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国家汉办的一系列务实举措则为汉语国际推广腾飞插上了翅膀。许琳认为,汉语国际推广不是纯教育,因为语言本身是一种产品,特别在向国际上推广的时候,就更是一个文化产品,必须以产业、市场的方式来运作。语言推广不走产业、市场之路是绝对没有发展前途的。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推广正在逐渐迈出产业化的步伐,并取得初步成效。比如通过开展外国人汉语考试,成立专门机构,强行推进形成一个“汉考”市场。仅汉语水平考试(HSK)一项,就由原来每年国家补贴400万元到现在每年赚1000多万元。国内各出版机构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的一系列对外汉语教材,做到了贴近外国人的思想、贴近外国人的习惯、贴近外国人的生活,变我们“让他们学什么”为“他们要学什么”,成功把中国式的教材变为当地本土式的教材,经受住了市场检验。许琳表示欢迎更多的民间机构参与到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中,以进一步增强市场化、产业化程度。据称,国内英语教育的最大品牌“新东方”已提出:只要给政策,他们可以做到如同推广英语一样推广汉语。 除了这些主动的努力之外,充分挖掘和发挥中国文化自有魅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有专家称,在欧美,学习汉语已经超越了实际的商贸、交流需要,对中国文化的向往成为主要动因。而且,汉语的国际推广不仅仅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部分,而是整个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有机环节,应该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国际接轨成比例的配合。 汉语国际推广,路已渐宽,路还很长。 发布时间:2010-12-29 11:10:46
maymay552000
你要是能给点分,我会多给一些 中古汉语语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关系 普通话语音是对中古汉语语音的继承和发展,这与中古音对上古音的继承一样,都是汉语语音发展的必然结果。 1、中古音与普通话语音声母的关系 从中古音到普通话语音,声母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变化: 1)中古全浊声母一律清化,变成同部位的清声母,平声变为送气清声母,仄声变为不送气清声母。 2)中古禅、邪二母为擦音,禅母为舌尖后擦音,邪母为舌尖前擦音,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禅、邪二母各有一部分变成同部位的塞擦音。 3)影、喻、疑、微合流,除个别字外,都变成零声母。 4)见、溪、群三母分为两类,开口呼、合口呼变成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齐齿呼、撮口呼变成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同样原因,精、清、从、心、邪也分为两类,一类为[]、[]、[],一类为[]、[]、[]。就是说,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声母[]、[]、[]来源于中古的见、溪、群和精、清、从、心、邪两组声母。 5)知、彻、澄与照、穿、神、审、禅合流,变成现代汉语普通话的[Ƨ]、[Ƨ]、[Ƨ]。 2、中古汉语语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韵母的关系 从中古音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韵母的演变主要表现为简化。许多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韵母都合并为一个韵母了。当然,也有中古一个韵母分裂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几个韵母的情况。中古有61个四声相承的韵类,90个韵母(入声不另立,与相配的阳声合而为一) ,现代汉语普通话为39个韵母,由此可知从中古到现代,韵母总数减少了近三分之二。粗略地说,从中古汉语语音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韵母最明显的变化有以下五点: 1)中古入声韵尾[]、[]、[]全部消失,变成相应的阴声韵。 2)中古收[]韵尾的韵母,全部变成收[]韵尾的韵母。 普通话[]韵母是中古音没有的,它来自中古歌、戈、麻、齐、微等韵的一部分字。 普通话[]韵母来自中古支、脂、之韵的一部分字。 5)中古音只有开、合两呼,普通话有开、齐、合、撮四呼。大致说来,中古开口洪音字,普通话仍为开口呼;中古开口细音字,普通话为齐齿呼;中古合口洪音字,普通话为合口呼;中古合口细音字,普通话为撮口呼。 3、中古汉语语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声调的关系 普通话四声也是直接从中古四声演变而来。从中古到现代,声调的继承与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中古去声仍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去声,这一类字声调古今没有变化。 2)中古平声字分化为阴平、阳平两类,分化原则是声母的清浊,中古清声母字为阴平,中古浊声母字为阳平。 3)中古上声字变成上声、去声两类,演变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中古全浊声母变成去声,其余字仍为上声。 4)入声消失,入声字分别归到相对应的阴声韵的平、上、去三声里去,人们称这种变化叫“入派三声”。入派三声是就平声不分阴阳而言,如果按普通话阴、阳、上、去四声说,也可叫“入派四声”。 中古四声演变成普通话四声的情况,可以画成下表: 中古调类 普通话调类 中古调类 阴平(诗、飞) 阴平 阴入(黑、击) 阳平(人、才) 阳平 阴入(竹、急) 阴上(古、袄) 上声 阴入(尺、乞) 阳上(你、武) 阴入(切、设) 阳上(坐、社) 阴去(变、世) 去声 阳入(食、服) 阳去(阵、用) 阳入(入、药) 上表括号内是例字,从中可以看出,只有入声变化复杂。入声分阴阳,清声母为阴入,浊声母为阳入。阳入只派入阳平、去声,多数变成去声,少数变成阳平;阴入派入阴、阳、上、去四声都有,其中二分之一派入去声,三分之一派入阳平,二者合计占阴入声字的六分之五,剩下的六分之一派入阴平和上声,其中派入上声最少。
壮儿象象
开题 报告 作为 毕业 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是论文写作或研究能否按计划实施和开展的重要保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以及 范文 ,希望你们喜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第一步、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内容要求: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 出国 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 方法 、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撰写方法: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第二步、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容要求:列举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撰写方法: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 第三步、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内容要求: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第四步、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容要求: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关于格式的论文范文 现代汉语“X什么X”格式的语义分析 摘要:“X什么X”格式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如我们常说和常听到的“看什么看”“笑什么笑”“挤什么挤”等等。能够进入该格式的“X”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名词等等。本文拟从语义来源及构式义等角度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X什么X”格式 语义 分析 “X什么X”格式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对其进行语义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X什么X”格式的语义来源 关于“X什么X”格式的基本语义特征,一般认为是表否定,具体 句子 有一些具体的语义特点,如不满、责骂等。但是对该语义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由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否定用法)带来的,其中的“什么”前指X,后一个X主要强调主观抒发,突出感情色彩;二是由整个结构表达。但本文认为: (1)如果说该格式意义是由疑问代词“什么”的否定用法带来的话,那么,当X为V时,动词重叠式的意义主要用来“表现时量小、动量短或委婉态或尝试态”,而“V什么V”格式表示的显然不是对“时量小、动量短或委婉态或尝试态”的否定。 (2)“什么”本身是没有否定意义的,它的这种用法是一种语用否定形式,而非句法层面上的否定,是人们在言语交谈中为表现主观性而采取的一种语法化形式。(肖任飞、张芳,2006)并且用“什么”进行否定的意义并不单一,在一定的情况下,这种否定意义的表达需要语境的帮助。如: a、“不是告诉你了吗……;挤什么挤,要买快说……” b、挤什么挤?” a、b中的“挤什么挤”分别表示的是不耐烦和愤怒的情绪。 (3)表否定的“X什么X”格式具有泛形化的特点,除了本文讨论情况外,还有以下形式: a、“光杆的‘什么’”表否定,如“什么呀!我才不生气呢!” b、“什么+Y(Y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 短语 )”如“什么他真能干!” c、“X+什么”,如“怕什么,我还能吃了你!” d、“X什么Y”形式,其中的Y可以是NP、VP或AP形式,如“担什么心”“有什么依不得”“发什么呆呀”等。这些格式都是带上疑问代词“什么”表示否定的格式,但是它们的内部解释机制不同。 (4)“X什么X”格式还可以受状语修饰,如“还装什么装、还等什么等”,这里的“还”是修饰“X什么X”整个格式的,并不是修饰其中的某个组成成分。 因此,本文认为“X什X” 格式的否定意义是由整个格式带来的。以下本文将以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对“X什么X”格式的构式义进行相关的分析。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认为判断构式的标准为:一是构式的语义不可从其组成成分推导出来;二是构式的语义也不能从已有的句式中推导出来。而上面我们已经解释了用“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或否定用法”来解释“X什么X”格式的否定意义是行不通的。另外我们都知道,在语言系统中,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完全相同的语法结构最终难以共存,一种语法形式能够在语言系统中存在,在言语交际中传承,必然有其独特的价值。而“X什么X”格式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是一种在言语交际中成熟和发展起来的语法化形式。因此本文认为,“X什么X”格式是一种构式,其否定用法是由整个格式来表达的。 二、“X什么X”格式的构式义 在“X什么X”格式的句法分析中,我们已经分析了,该格式中的“X”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名词等语法类别,下面本文将分析该格式的构式义。 “X什么X”格式的基本语义是表否定,但是具体的句子又有自己的一些语义。先看以下例子: (1)胖胖大大的钱康从车上喝道而下:“挤什么挤?先下后上!”(北大CCL 语料库) (2)李文彬却不识眼色,梗着脖子说:“老窦,你也太心虚了,你怕什么怕?……”(同上) (3)甲:这次这事真是太谢谢你了! 乙:谢什么谢!举手之劳。(生活实例) (4)“好什么好?都是‘鸿门宴’,不是那么好吃的。”(北大CCL语料库) (5)窦夫人:“我又不是吃你,你急什么急!”(白先勇《游园惊梦》)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当X性质不同时,该格式的具体意义是不同的。 A、“X什么X”格式在句式上相当于一个否定陈述句。 1)当X为动词时,该格式表示否定X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如(1)中听话人认为说话人不知道原因,是对说话人所表示的指导这种行为的否定,并试图劝导说话人不要多管闲事。这类动词多为“懂、了解、明白”等心理感官动词。 (2)(4)表示的也是这样一种语义,是对说活人所说的否定。 2)当X为形容词时,该句式否定性质状态,在句式上也相当于一个否定陈述,如(5)(8)中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说的“好”“年轻”的状态的否定,在意义上是“不好”“不年轻”。 B、“X什么X”格式在句式上相当于一个祈使句。 1)当X为动词(V)时,否定动作行为,该格式在句式上相当于一个表示禁止或拒绝的祈使句。如(2)(5)中的“挤什么挤”“谢什么谢”表示的就是“不要挤”“不用谢”的意思,表示的都是说话者对“挤”和“谢”这一动作行为的阻止,只是在语用意义上,后者表示了一种谦逊、客气的情感。 2)当X为形容词(A)时,也是否定性质或状态,只是在句式上相当于一个表示禁止或拒绝的祈使句。如(7)中是窦夫人对听话人所表示出来的状态的否定,在语义上相当于“别急”。 3)当X为名词、副词或叹词时,该格式在语义上或相当于否定陈述句,或相当于否定祈使句,如“酒什么酒”“你什么你”“都什么都”“啊什么啊”在语义上表示的都是对说话人所发出的动作行为的否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X什么X”格式的构式义:在一定的语境中,说话者对某种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主观否定。 参考文献: [1]高宁.V什么V格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4). [2]黄喜宏.“什么”的否定用法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08(4). [3]孙蕾.论“什么”反诘句的表达形式及其深层语义特征[J].语文学刊,2009(10). [4]朱锡明.口语中的“X什么”与“X什么X”句式[J].广西社会科学,2005(9). 看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以及范文”的人还看: 1. 本科毕业开题报告范文 2.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论文格式 4. 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初稿范文
吃货跟谁吃
浅谈“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09级 中文系杨威学号:2094051973浅谈“副词修饰名词”现象【摘要】按照语法书规定,副词常修是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如“很中国”“很淑女”等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下面将从副词修饰名词的产生原因、语法及作用三方面分析这一语法现象。【关键词】副词 名词 特殊现象 词类活用 省略【正文】 一、产生原因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是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语法则是人们总结的,语言中词、词组、句子的组织规律,就是说话人的规矩。它是研究如何把一个故孤立的词连成一个有意义的句子的规律。首先,语言是语法存在的基础。语言会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发展变化,所以我们无法用硬性的语法规律约束语言的发展变化,这样就是舍本逐末了。其次,语法是从大多数词句中总结的规律,既是的多数则必有例外,名词修饰副词则就是一个例外。按照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副词用来做状语,而状语是谓词性短语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所以副词不用来修是名词。但一些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的副词不多,有“就,仅,仅仅,只,光,单,单单,几乎 ”等,表示限定人或事物的范围,例如:“只这几家商店开始营业|今天就你一个淘气|光书就有十箱| 单单这一点就够了”。刑福义在《关于副词修饰名词》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并归纳出四种副名结构。强调了这类说法产生的文化背景,即特定的文化修养的人对物体的“异质感受”,正是特定文化背景促使该说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语法角度1、词类活用 副词修饰名词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词类活用现象。即,副词加名词,名词被活用为形容词。如:“很淑女” 就可以被视为形容词。形容一些具有淑女气质和风范的女性。当一位女性在气质体现的优雅,谈吐举止和行为习惯上于一种独特的中国女性魅力,真正的表现出女人的纯洁与真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称此女很淑女’淑女原是名词,在这里就变成了形容词。 活用是临时的,必须凭借一定的语言环境,但某些词经常与程度副词连用,久而久之,人们就会直接把组合中的名词看作形容词了,这样,这个词在句中担当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句法功能,就变为了兼类词。这通常都是持否定观的人的观点。名词活用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副词的语法特征的强制,使得原本单纯表指称的名词不得不临时加入形容词行列,以保证组合的成立。2.省略现象 陈一民认为“名词前的副词有一部分是修饰隐含的动词”。 很有气派——很气派、非常像绅士——非常绅士、越来越懂诗意——越来越诗意。在这里,副词“很、非常、越”被视为修饰动词“有、像、懂”。另外,“……化”也是表达动词概念的一种形式,一旦失去了词尾“化”,便有可能产生“程度副词 名词”。“毕业时,他已经变得十分城市了。”“他是一个极其家庭的男人。”“十分城市、极其家庭”实际为“十分城市化、极其家庭化”的省略。 其实,无论是词类活用还是动词省略,这种组合在客观形式上已经大量存在。在当今能够进入“程度副词 名词”组合的名词中,真正的名形兼类词还是占少数的,结构中动词省略,也完全可以独立清楚地传达信息。因此,我们无需硬要用传统的语法规则去为该组合的存在找一个说法。 3、副名结构构成规律 副词修饰名词具有一定的规律和适用范围,如所有的名词都可被副词修饰,则副词修饰名词就毫无特殊性可言了。⑴副词可直接接指人名词和处所名词,如:‘很淑女’‘很绅士’‘很阿Q’‘很香港’‘很西藏’‘很东北’。这些名词所带的人具有鲜明的特点,且谈话过程中非常容易传递这样的特征。如:淑女,大家都知道具有大家闺秀的风范。绅士,是指男人言行非常有风度懂礼貌。“很西藏”之人外貌朴实,或指认的服饰很有特点。“很香港” 指此人说话有港台腔或者独特的行为方式。⑵副词接的名词往往是抽象名词,或具有一定抽象意味的名词。如:青春、现代、传统、淑女等词。这些词本身就是从多个具体的词中提炼出来的范围较广、较虚、没有确切指称的概念,对它们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观情感。如:中国、西藏、香港、葛朗台、阿Q、唐吉珂德等。这类词,在汉语词汇中是独一无二的,本身意义很实在,代表地名或人物。但随着人们的使用,被赋予了与本意有关但更丰富、更具有特征化的含义,人们一提起它们,就会联想到它们更多的内涵,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指称意义。如说“他很葛朗台”,就意味着这个人具有嗜钱如命、对人对己自私苛刻等一系列守财奴的特征,而不只想到原来小说中的那个人物。 ⑶程度副词后接时间名词如:这里所说的时间名词是指表时令的名词,如春天,中午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时间名词。“他是一个很春天的人,从来没有什么能够破灭他的希望。”“没想到消息传的这么快,够速度的。” 三、副名结构的作用1、言简意赅,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语言归根结底是一种认知现象,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在表达、交流时,往往希望能将表述对象所具有的特征简洁而完整地描述出来。如:“小王是个很阿Q的人。”这里说小王是一个像阿Q一样善用‘精神胜利法’宽慰自己、卑怯、保守、自私、健忘、自欺欺人、极度自卑又自大的人。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运用“很阿Q”这个词,我们将用多少词来描述小王的特点。这就充分展现了副名结构是表达更加简练的特点。于此同时,读者可以自己丰富心里小王的形象,这样就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是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般而言,“形容词 名词”在语义上具有单一性和明确性,而“副 名”的意义具有丰富性和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性,于简单结构中扩大了信息量,也正体现出了中国人传统的意识和含蓄美。 .2 新奇、俏皮,增添了语言的活力和表现力。如:五个小时,走的时候觉得长啊,快结束了,又觉得短了,人是很蜡烛的东西,拥有的时候不感觉什么,失去才知珍贵,围城的道理嘛。 长大后为人妻子,我想要恩爱嘛,应该学会心疼自己的老公。可是说句很乌鸦的话,老公没病没灾,身体健康,心情开朗,工作顺利,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才算是心疼他,就这样,我的心很久不疼。两段引文都选择了“很加名”形式,不落俗套,生动形象:“很蜡烛”将作者那种没有及时欣赏美景,过后才知珍贵的后悔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很乌鸦”又极力渲染了女人想疼爱老公却不知如何去做的心境。语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外来词、古词今用都说明了人们的创新意识,“副加名”的出现更让人耳目一新,这也是其使用数量日趋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总论】副词修饰名词是一种不同于以往语法规律的语法现象,但不可否认的它的出现是语言更为简洁的同时,丰富了语言的内涵。【参考文献】 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2. 邢福义《关于副词修饰名词》.中国语文,1962,(5)3. 陈一民.《关于名词前的副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9,(1)
提供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一)、语言学方面:1、“对立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2、“互补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3、说汉语的音节4、说同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应该怎么选呢?应该选择那个方向的?同学们,以下是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大家可以参考哦!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选题范围【1】 说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人文学科,主要功能是对我国文化精神及全民语言的传承。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一
起源 汉字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两类符号:汉字演变一类是以甘肃大地湾遗址的彩陶上的刻符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号;另一类是以河南贾湖遗址的甲骨
你要是能给点分,我会多给一些 中古汉语语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关系 普通话语音是对中古汉语语音的继承和发展,这与中古音对上古音的继承一样,都是汉语语音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