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00

南得珍贵
首页 > 职称论文 > 海上遇险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樱桃大丸子子

已采纳

入夏以来,海上遇险事件逐渐高发。来自 泉州市 安捷海岸救援服务中心的统计数据,7月以来,该中心救援队员仅在红塔湾开展海上救援行动就达12起,获救人员44人。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政府部门、学校还是社会,均在暑期防溺水教育上下足工夫。但为何每年入夏后,海上遇险事件仍然高发? 近一个月遇险事件高发 综合本报近期报道及泉州市安捷海岸救援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信息,7月1日至7月19日,该中心在红塔湾、黄金海岸实施海上救援行动十余起,其中红塔湾占12起;主要遇险情形为“海浪卷走”,少数为“被困礁石”—— 7月4日下午短短几个小时内,安捷救援人员在红塔湾海域对3起被海浪卷走的游客进行救援,共计14人。 7月17日18时左右,一个小孩戴着游泳圈在海边戏水,突然海浪卷起,将小孩的游泳圈吹离身体,小孩呛到海水、沉入海里,所幸被安捷救援人员及时发现并成功救援。 7月19日凌晨3时左右,安捷救援中心接到海警救援电话,有2名来自贵州的游客被困红塔湾礁石上。夜黑风高浪大,情况十分危急,眼看礁石快要被淹没,安捷救援人员果断横渡海面,游到受困者身边,让其穿上救生衣,平安转移到岸上。 7月19日13时左右,安捷救援中心接到海警救援电话,一对来自江西的父子游客被困黄金海岸外围礁石上,正值涨潮期间,情况十分危急,救生员立马开着救生艇到被困游客身边,让其穿上救生衣,平安转移到岸上。 多重因素叠加带来风险 海上遇险事件多发,与石狮海岸环境、遇险者安全意识、暑期季节因素、天气及海况变化息息相关。 石狮三面环海,海岸线长67公里,部分海域海况复杂,游客被困礁石、人员溺水险情时有发生。特别是7月份以来,滨海旅游旺季与学生暑假因素叠加,永宁黄金海岸、红塔湾、石湖湾、东大垵、古浮湾等滨海旅游景点游客数量激增,受限于一些群众(游客)安全意识不足,以及海岸、水域开放性的特点,一些游客特别是外地游客不熟悉海况、潮汐、水情,极易发生溺水或被困礁石险情。 “特别是到周末,红塔湾每天人流量估计达2万人次。”泉州市安捷海岸救援服务中心负责人林先生表示,发生海上遇险事件的重要原因,是游客不了解潮汐规律,并且缺乏安全意识。“跑到礁石上玩耍的,涨潮容易被困礁石;到深水区游泳的,不听劝导被海浪卷起的;还有不少找不到小孩的,不得不求助我们广播寻人……”林先生举例说。 还有一个因素是天气与海况变化。若是遇到台风外围环流影响,海上风大浪大,暗流汹涌,容易形成漩涡,游客稍不注意就会被退潮的海水带入深海区,因水性不足难以游回岸上。7月4日下午,安捷救援人员在红塔湾海域救起14人,便是属于这一情形。 防溺水不能光靠救援队 近年来,石狮各级各部门十分重视海岸安全及暑期防溺水工作,每年暑期本报均持续刊登海上救援新闻事件,并开展暑期防溺水安全警示。相比前些年,如今,各重点岸线、滨海景区或非景区的潮汐表、警示牌等安全警示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在红塔湾,还设置有瞭望塔、视频设备、安全广播等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 石狮市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海上义务救援工作,由渔船民、海泳爱好者、志愿者等力量组成的海岸救援队伍渐成体系。这些队伍包括:泉州市安捷海岸救援服务中心、石狮市祥芝渔港义务救援协会、鸿山镇游泳协会海上救生队、鸿山镇海豚志愿者协会、港兴海上义务救援中心、蚶江镇游泳协会,等等。这些社会救援力量的介入,极大程度上避免了海上(海岸)遇险亡人事故的发生。 不过,红塔湾、黄金海岸等重点岸线暑期人流量高度聚集,给救援人员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不仅白天有人来玩,半夜还有人来玩。”安捷海岸救援服务中心林先生介绍说,每年“五一”假期,安捷救援队员都会到海岸值守,而后从6月份起,每日到海岸巡逻值守,有时半夜接到报警求助电话也及时赶往现场救援。 暑期防溺水,安全“不放假”。毫无疑问的是,面对趋于严峻的暑期滨海旅游安全及防溺水工作形势,不能光靠救援队员。各镇(街道)与相关部门应根据所在辖区、行业特点,全力织密织牢暑期防溺水“安全网”。而对于广大游客及学生家长来说,生命只有一次,不要让一时的疏忽成为永远的伤痛。

300 评论

美食VS钞票

因为船体不好,进水了,这才导致事故发生。应该排除认为,应该就是意外吧,不用担心。

147 评论

雁归来无痕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204 评论

魅力人生

★闽台文化研究·古代福建沿海居民的海神信仰 闽台文化研究·古代福建沿海居民的海神信仰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航海交通发达,沿海居民信仰的海神除天妃外,还有临水夫人、龙神、拿公、陈文龙、苏臣等。祭祀海神的活动也是多方面的。古代福建沿海居民的海神信仰,随着福建人民的海上活动传遍了世界各地。但那不是单纯的民间信仰的传播。事实上,在世界各地人民接受了古代福建海神信仰的同时,他们也继承发扬了福建人民与大自然抗争的顽强拼搏精神。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漫长的海岸线占全国第二。明人顾炎武说过,“海者闽人之田也”。据考,福建自从有了人类活动就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航海行船,福建海上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福建沿海居民海神信仰的活动。在航海过程中,人们供奉的海神以天妃为主。天妃又称天后、天母、天上圣母,福建和台湾俗称妈祖。天妃姓林,名默娘,福建莆田湄洲人,生于北宋建隆年间,终身未嫁。初以巫祝为事,受乡人崇敬。由于湄洲岛人多从事航海造船业,海上航行,危险重重,因此人们常常乞求神灵保佑。林默娘死后,便被当地的人民供奉起来,当做航海的保护神。由于封建统治者对海上贸易的重视,赐以封号,故天妃的名号便传扬开来。福建一地航海供奉天妃之事在历史上有诸多的记载,例如,“飞航万里,风涛叵测;玺书郑重,一行数百人之生,厥系匪轻。爰顺舆情,用闽人故事,祷于天妃之神;且官舫上方为祠事之。舟中人朝夕拜礼必虔,真若悬命于神者。”就是明代嘉靖年间从福州渡海使琉球的陈侃对航海时供奉天妃的描述。福建历史上关于天妃信仰的描述,举不胜举,仅举以上文字,以概其余。但就古代福建海神信仰而言,除天妃信仰外还有其它的海神信仰。如“临水夫人”也是人们所敬仰的海神。临水夫人,俗名陈靖姑,福州下渡人。传说生于唐代,后被人尊为“扶胎救产,保赤佑童”的女神。但她又同时掌管江河,为闽江流域的船民所崇仰。明代嘉靖年间,高澄出使琉球,使团成员多数为闽人。当海上遇险时,众人求救于天妃诸神。后经天妃降箕,说:“吾已遣临水夫人为君管舟矣,勿惧!勿惧!”回到福州后,高澄偶然在福州水部门外发现了临水夫人祠,忙请教祠中道士。道士曰:“神乃天妃之妹也。生有神异,不婚而证果水仙,故祠于此。”又曰:“神面上若有汗珠,即知其从海上救人还也。”①闽人崇拜龙可以追溯到先秦。据《说苑·奉使》记载,当时的土著为了避免水怪的伤害,在身上刻画上蛟龙的形象。汉代以后,随着中原汉族南迁入闽,龙演变为龙王,逐渐人格化。龙王不但能主宰雨赐,而且还会兴风作浪,故百姓十分敬畏它。航海者遇到惊涛骇浪,往往以为是海龙王作怪,便举行各种祭祀仪式,祈求龙王慈悲,给个方便。若遇到“海波顿裂,深黑不可测”,便认为是海龙王的缘故,则要举行特殊的仪式,加以禳解。如万历年间长乐人谢杰使琉球后,在《琉球录撮要补遗》中写道:“方舟之将至夷也,忽海波顿裂,深黑不可测。役之老成者曰:此龙神迎诏也。顷之,涎涌如白塔,高可数十丈。涎尽处,突起白虹,直至天表,且不翅千余丈。如是者三,有若鼎足,然虹尽处结成黑云,大可盈亩,须臾广。众请发牌止之,正使以为幻。人心汹汹惧甚,啧有烦言。余以安众心为请,始勉为书‘诏敕在船,龙神免朝’八字,牌一发,即云散于天,涎归于海。”②在古代福建沿海居民信仰的海神中,还有一位神叫拿公。据传,“拿公者,云福建拿口人。尝行贾,卧舟中,闻神语曰:‘某日将行毒于某处。’公谨伺之。至期,果见一人抛毒物水中。公投水收取之,尽食之,遂卒。以是面作靛色,后为土神。……后以功封‘护国天下兵马司协佑尊王’。海船必奉之者,以海上多礁雾,专藉神力导引云。……闽人云:公实卜姓,以业拿舟。为神,故称拿公。”清嘉庆十三年,侯官人齐鲲被封为正使出使琉球,齐鲲自福州出发,与其同行的使团航海人员主要是福建人。回国后齐鲲在他的《续琉球国志略》一书中又向世人介绍了另一位的航海保护神——尚书陈文龙。其渡海时共有二船,天妃与拿公神像供奉在头号船,尚书神像在二号船,其记曰:“同日,二号船遇暴亦然,文武员弁虔叩尚书神像前,乃免于厄。”又据同书载:“尚书陈姓,名文龙,福建兴化人。宋咸淳四年,廷对第一,官参知事,知兴化军为贼所执,不屈死。明时显灵,护救封舟,封水部尚书,立庙闽省南关外。”可见,陈文龙也是当时福建人民所崇奉的海神之一。清同治五年,闽县赵新使琉球。在这一次的渡海册封中,赵新等人除了供奉天妃、拿公、尚书等神明外,还供奉了苏臣神像。查赵新所撰之《续琉球国志略》可知,“神苏姓名碧云,系福建同安县人。生于明季天启年间,读书乐道,不求仕进。晚年移居海岛,洞悉海道情形,海船均蒙指引平安。殁后,于海面屡著灵异,兵商各船,均祀香火。每岁闽省巡洋,偶遭危险,一经吁祷,俱获安全。”概而言之,古代福建的海神信仰是多种的。除天妃以外,临水夫人、龙神、拿公、陈文龙、苏臣诸神都担负着“慈航普渡”的庇护任务。显而易见,在人们的心目中,诸神的地位都是同等重要的。明清时期福建沿海居民祭祀海神的活动大凡有如下几个方面:准备谕祭祈报海神文、拜祭所经之地的天妃寺庙、造舟登舟启航的迎神送神仪式、航海途中向海神祈祷、许愿与还愿、海事完成后为海神奏请封号、题写庙记、庙额、撰写海神“灵应记”、捐资修建天妃庙宇等等。据载,通常在航海前必须准备好二道谕祭祈报海神文,这一先例是由嘉靖十三年使琉球的陈侃开创的。陈侃使琉球饱尝了海上风涛之惊恐,愈感“海神庇佑”之威德,故向朝廷题奏“为乞祠典以报神功事”,其在奏疏中写道:“臣等感其功,不敢不厚其报,……伏望圣慈悯念,下之礼部详议可否。万一其功当报,令福建布政司与祭一坛,庶天恩浩荡而幽冥有光矣。”③后礼部议复:“看得给事中陈侃等奉使海外,屡遭风涛之险,幸获保全。海神效职,不可谓无,赐之以祭礼亦有据。随移翰林院撰祭文一道,行令福建布政司备办祭物、香帛,仍委本司堂上官致祭,以答神。”④从此,册封琉球事先需准备祈报海神文,“行令福建布政司于广石海神庙备祭二坛:一举于启行之时而为之祈;一举于回还之日而为之报。使后来继今者,永著为例。免致临时惑乱,事后张皇。而神之听之,亦必有和平之庆矣。”⑤谕祭祈报海神文通常在确定册封琉球使人选后,即由礼部移文翰林院撰文。明清两代的谕祭祈报海神文内容大致相同。以下是康熙年间使琉球的谕祭海神文祈、报二道:由福建出使航海的另一重要活动是在天妃等海神庙中进香。凡所经之天妃等庙,都要上前行香。明嘉靖年间高澄与陈侃到福建准备使琉球时,有人教他们要祈祷天妃保佑,说“神司大川可以呵禁不祥也”。高澄等人信其言,“从之。凡修祀行香,必诚必敬,罔敢怠忽。”⑦清康熙年间汪楫使琉球时,“星驰赴闽,于二十二年六月二十日谕祭海神天妃于怡山院”⑧,怡山院亦称天妃宫。其他使臣谕祭天妃,一应如此。册封琉球必经之路长乐广石亦有“广石庙,庙海神天妃者也。……庙之宜,旧传自永乐内监下西洋创焉”⑨,历朝使琉球者经此必前往行香。从福建到达琉球后的使臣,亦循旧例,到琉球的天妃宫行香。琉球国有三处天妃宫,在那霸天使馆东者为下天妃宫,在久米村者为上天妃宫。还有一处在姑米山。从文献资料来看,历朝使琉球者都前往天妃宫行香。据徐葆光《中山传信录》载:使臣至琉球的第二日“先诣孔庙行香,次至天妃宫”⑩。勿庸赘言,当使臣们册封琉球经历过海上的风险之后,其对天妃等海神的信仰更加重视。例如李鼎元使琉球归来后,刚刚进入闽江口之五虎门即径往怡山院“特购羊一、豕一,致祭于天后海神”。接着使臣们尽其所能,向朝廷题奏,请赐封天妃封号,彰扬功德、灵圣等等。使琉球祭祀海神活动尤重于航海行船之中。册封舟上必设天妃堂供奉海神。“使臣登舟,必先迎请天妃,奉舵楼上,而以拿公从祀”。李鼎元使琉球时,“恭请天后行像并拿公神像登舟,祭用三跪九叩首礼。”比李鼎元稍后几年使琉球的齐鲲亦说:“国朝册封琉球,向例请天后、拿公神像供奉头号船,请尚书神像供奉二号船。”这些迎供祀奉在船上的各种海神,待封舟抵达琉球后,又“涓吉鼓乐,仪从奉迎船上天妃及拿公诸海神之位供于上天妃宫内,朔、望日行香”。当册封使们完成使命回到福建后,还需“奉安天后行像,拿公于故所”,才敢各自安歇。由上可见,明清使琉球诸使对供奉海神之事的敬重。史籍记载,历次航海都遇到风险。当数百人性命系一叶扁舟在狂风巨浪中挣扎时,束手无策的人们只能乞求海神的“保佑”。他们不外是焚香设拜,大呼神明求救,“叩首无已”,“虔心求祷,合船诵佛号不绝”。或“朝服正冠坐”,向神明许愿:神若显灵,“当为之立碑”,“当为之奏闻于上”。有时人们还“剪发设誓,求救于神”。因明清时期,福建是通琉球的法定口岸,所以出使琉球均由福建造船航海,使琉球航海中的海神信仰即为福建的海神信仰。如崇祯年间杜三策使琉球时遇到风浪,恰值舟中有人购有奇楠,价值千金。即许以奇楠“捐刻神像”,祈保平安。张学礼等使琉球危急之中,“各许愿,设簿登记” 。每当平安回返后,所许之愿需“一一修还,所谓无所负神明”。如张学礼记:“二十五日进城,至天妃庙行香。余与副使王公各出赀酬谢,如所许数,员役亦然。”有时使臣还口授檄文令书吏撰写“以檄天妃”,乞求保佑。人们也常常降箕卜王交,希冀得到神的启示。如陈侃、高澄使琉球时,有“管军叶千户,平日喜扶鸾,众人促其为之。符咒方事,天妃降箕,乃题诗于灰上曰:香风惊动海中仙,鉴尔陈、高意思专。谁遣巽神挠海舶,我施阴骘救官船。鹏程远大方驰步,麟阁勋名待汝还。四百人中多善类,好将忠孝答皇天。诗毕,复判曰:吾已遣临水夫人为君管舟矣,勿惧!勿惧”!郭汝霖使琉球时亦有“舵工陈兴珙又善降箕,乃用李君一家僮并不能字者扶之。字皆倒书曰:有命之人可施拯救,钦差心好,娘妈船都平安也”。通过这种神与人的对话,起到了稳定人心,战胜风浪的作用。此外,若遇到无风或风向不对时,也祭拜海神,祈求神助。如汪楫使琉球,“是时东风正猛,群言夏讯已过,未易开洋。”祭祀天妃后,“风声忽转,舵楼旌旗,尽皆北向。”原本需要十余天的航程,仅三昼夜就完成了。故汪楫在《使琉球杂录》中载:“彼国臣民,莫不相看咋舌。群言,自古迄今,未有神速如此者!共称圣人在上,海不扬波,则圣人在上,海可飞渡。” 经历过海上风浪后,人们对天妃等海神更加崇敬。他们除了向朝廷上奏为海神报功外,还捐资修建天妃庙,撰写天妃灵应记。郭汝霖所撰《广石庙碑记》,就历述了前几次使琉球者维修广石天妃庙一事。其曰:“成化七年,给事中董�、行人张祥使琉球新之。嘉靖十三年,给事中陈侃、行人高澄感坠板异,复新之。……余檄署篆孙通判大庆考其遗址,并材料工价,值百金,往陈、高捐俸二十四金助;余与李君如之。”迄今仍存于福州怡山院的石碑上刻:“新建天后三氏祠,册封琉球副使内阁中书舍人于宫篆光甲捐银五百两。时大清同治五年岁次丙寅仲夏勒石。”由此可见,人们不惜重金修建天妃神庙,反映了海神信仰在航海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总而言之,古代福建沿海居民海神信仰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这一信仰随着那扬起的风帆,随着那荡漾的碧波,传遍了世界各地。那不是单纯的民间信仰的传播,事实上,在世界各地人民接受了古代福建海神信仰的同时,他们已继承发扬了福建人民与大自然抗争的顽强拼博精神,这是毫无疑义的。 注释: ①高澄:《临水夫人记》,见萧崇业《使琉球录》第142页至第143页。台湾学生书局,1970年版。 ②谢杰:《琉球录撮要补遗》,见夏子阳《使琉球录》第165页,台湾学生书局,1977年版。③陈侃:《使琉球录》第17页,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3,昭和52年版。 ④萧崇业前揭书第199页。 ⑤萧崇业前揭书第200页。 ⑥徐葆光:《中山传信录》第200页,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3。 ⑦萧崇业前揭书第145页。 ⑧汪楫:《使琉球杂录》卷五,引自蒋维锬《妈祖文献资料》第193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年。 ⑨郭汝霖:《重编使琉球录》卷下,明嘉靖辛酉十月刊本。 ⑩徐葆光前揭书第92页。李鼎元:《使琉球记》第268页,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3。汪楫前揭书。李鼎元前揭书第235页。齐鲲:《续琉球国志略》日本冲绳县立图书馆昭和53年影印本。徐葆光前揭书第92页。李鼎元前揭书第268页。陈侃前揭书第7页。胡靖:《杜天使册封琉球真记奇观》第43页,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3。 张学礼:《使琉球记》第8页,台湾文献丛刊第292种,台湾银行1971年版。郭汝霖前揭书。张学礼前揭书第9页。郭汝霖前揭书卷上。萧崇业前揭书142页。汪楫前揭书。

336 评论

mm糖糖豆

闽台文化研究·古代福建沿海居民的海神信仰闽台文化研究·古代福建沿海居民的海神信仰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航海交通发达,沿海居民信仰的海神除天妃外,还有临水夫人、龙神、拿公、陈文龙、苏臣等。祭祀海神的活动也是多方面的。古代福建沿海居民的海神信仰,随着福建人民的海上活动传遍了世界各地。但那不是单纯的民间信仰的传播。事实上,在世界各地人民接受了古代福建海神信仰的同时,他们也继承发扬了福建人民与大自然抗争的顽强拼搏精神。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漫长的海岸线占全国第二。明人顾炎武说过,“海者闽人之田也”。据考,福建自从有了人类活动就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航海行船,福建海上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福建沿海居民海神信仰的活动。在航海过程中,人们供奉的海神以天妃为主。天妃又称天后、天母、天上圣母,福建和台湾俗称妈祖。天妃姓林,名默娘,福建莆田湄洲人,生于北宋建隆年间,终身未嫁。初以巫祝为事,受乡人崇敬。由于湄洲岛人多从事航海造船业,海上航行,危险重重,因此人们常常乞求神灵保佑。林默娘死后,便被当地的人民供奉起来,当做航海的保护神。由于封建统治者对海上贸易的重视,赐以封号,故天妃的名号便传扬开来。福建一地航海供奉天妃之事在历史上有诸多的记载,例如,“飞航万里,风涛叵测;玺书郑重,一行数百人之生,厥系匪轻。爰顺舆情,用闽人故事,祷于天妃之神;且官舫上方为祠事之。舟中人朝夕拜礼必虔,真若悬命于神者。”就是明代嘉靖年间从福州渡海使琉球的陈侃对航海时供奉天妃的描述。福建历史上关于天妃信仰的描述,举不胜举,仅举以上文字,以概其余。但就古代福建海神信仰而言,除天妃信仰外还有其它的海神信仰。如“临水夫人”也是人们所敬仰的海神。临水夫人,俗名陈靖姑,福州下渡人。传说生于唐代,后被人尊为“扶胎救产,保赤佑童”的女神。但她又同时掌管江河,为闽江流域的船民所崇仰。明代嘉靖年间,高澄出使琉球,使团成员多数为闽人。当海上遇险时,众人求救于天妃诸神。后经天妃降箕,说:“吾已遣临水夫人为君管舟矣,勿惧!勿惧!”回到福州后,高澄偶然在福州水部门外发现了临水夫人祠,忙请教祠中道士。道士曰:“神乃天妃之妹也。生有神异,不婚而证果水仙,故祠于此。”又曰:“神面上若有汗珠,即知其从海上救人还也。”①闽人崇拜龙可以追溯到先秦。据《说苑·奉使》记载,当时的土著为了避免水怪的伤害,在身上刻画上蛟龙的形象。汉代以后,随着中原汉族南迁入闽,龙演变为龙王,逐渐人格化。龙王不但能主宰雨赐,而且还会兴风作浪,故百姓十分敬畏它。航海者遇到惊涛骇浪,往往以为是海龙王作怪,便举行各种祭祀仪式,祈求龙王慈悲,给个方便。若遇到“海波顿裂,深黑不可测”,便认为是海龙王的缘故,则要举行特殊的仪式,加以禳解。如万历年间长乐人谢杰使琉球后,在《琉球录撮要补遗》中写道:“方舟之将至夷也,忽海波顿裂,深黑不可测。役之老成者曰:此龙神迎诏也。顷之,涎涌如白塔,高可数十丈。涎尽处,突起白虹,直至天表,且不翅千余丈。如是者三,有若鼎足,然虹尽处结成黑云,大可盈亩,须臾广。众请发牌止之,正使以为幻。人心汹汹惧甚,啧有烦言。余以安众心为请,始勉为书‘诏敕在船,龙神免朝’八字,牌一发,即云散于天,涎归于海。”②在古代福建沿海居民信仰的海神中,还有一位神叫拿公。据传,“拿公者,云福建拿口人。尝行贾,卧舟中,闻神语曰:‘某日将行毒于某处。’公谨伺之。至期,果见一人抛毒物水中。公投水收取之,尽食之,遂卒。以是面作靛色,后为土神。……后以功封‘护国天下兵马司协佑尊王’。海船必奉之者,以海上多礁雾,专藉神力导引云。……闽人云:公实卜姓,以业拿舟。为神,故称拿公。”清嘉庆十三年,侯官人齐鲲被封为正使出使琉球,齐鲲自福州出发,与其同行的使团航海人员主要是福建人。回国后齐鲲在他的《续琉球国志略》一书中又向世人介绍了另一位的航海保护神——尚书陈文龙。其渡海时共有二船,天妃与拿公神像供奉在头号船,尚书神像在二号船,其记曰:“同日,二号船遇暴亦然,文武员弁虔叩尚书神像前,乃免于厄。”又据同书载:“尚书陈姓,名文龙,福建兴化人。宋咸淳四年,廷对第一,官参知事,知兴化军为贼所执,不屈死。明时显灵,护救封舟,封水部尚书,立庙闽省南关外。”可见,陈文龙也是当时福建人民所崇奉的海神之一。清同治五年,闽县赵新使琉球。在这一次的渡海册封中,赵新等人除了供奉天妃、拿公、尚书等神明外,还供奉了苏臣神像。查赵新所撰之《续琉球国志略》可知,“神苏姓名碧云,系福建同安县人。生于明季天启年间,读书乐道,不求仕进。晚年移居海岛,洞悉海道情形,海船均蒙指引平安。殁后,于海面屡著灵异,兵商各船,均祀香火。每岁闽省巡洋,偶遭危险,一经吁祷,俱获安全。”概而言之,古代福建的海神信仰是多种的。除天妃以外,临水夫人、龙神、拿公、陈文龙、苏臣诸神都担负着“慈航普渡”的庇护任务。显而易见,在人们的心目中,诸神的地位都是同等重要的。明清时期福建沿海居民祭祀海神的活动大凡有如下几个方面:准备谕祭祈报海神文、拜祭所经之地的天妃寺庙、造舟登舟启航的迎神送神仪式、航海途中向海神祈祷、许愿与还愿、海事完成后为海神奏请封号、题写庙记、庙额、撰写海神“灵应记”、捐资修建天妃庙宇等等。据载,通常在航海前必须准备好二道谕祭祈报海神文,这一先例是由嘉靖十三年使琉球的陈侃开创的。陈侃使琉球饱尝了海上风涛之惊恐,愈感“海神庇佑”之威德,故向朝廷题奏“为乞祠典以报神功事”,其在奏疏中写道:“臣等感其功,不敢不厚其报,……伏望圣慈悯念,下之礼部详议可否。万一其功当报,令福建布政司与祭一坛,庶天恩浩荡而幽冥有光矣。”③后礼部议复:“看得给事中陈侃等奉使海外,屡遭风涛之险,幸获保全。海神效职,不可谓无,赐之以祭礼亦有据。随移翰林院撰祭文一道,行令福建布政司备办祭物、香帛,仍委本司堂上官致祭,以答神。”④从此,册封琉球事先需准备祈报海神文,“行令福建布政司于广石海神庙备祭二坛:一举于启行之时而为之祈;一举于回还之日而为之报。使后来继今者,永著为例。免致临时惑乱,事后张皇。而神之听之,亦必有和平之庆矣。”⑤谕祭祈报海神文通常在确定册封琉球使人选后,即由礼部移文翰林院撰文。明清两代的谕祭祈报海神文内容大致相同。以下是康熙年间使琉球的谕祭海神文祈、报二道:由福建出使航海的另一重要活动是在天妃等海神庙中进香。凡所经之天妃等庙,都要上前行香。明嘉靖年间高澄与陈侃到福建准备使琉球时,有人教他们要祈祷天妃保佑,说“神司大川可以呵禁不祥也”。高澄等人信其言,“从之。凡修祀行香,必诚必敬,罔敢怠忽。”⑦清康熙年间汪楫使琉球时,“星驰赴闽,于二十二年六月二十日谕祭海神天妃于怡山院”⑧,怡山院亦称天妃宫。其他使臣谕祭天妃,一应如此。册封琉球必经之路长乐广石亦有“广石庙,庙海神天妃者也。……庙之宜,旧传自永乐内监下西洋创焉”⑨,历朝使琉球者经此必前往行香。从福建到达琉球后的使臣,亦循旧例,到琉球的天妃宫行香。琉球国有三处天妃宫,在那霸天使馆东者为下天妃宫,在久米村者为上天妃宫。还有一处在姑米山。从文献资料来看,历朝使琉球者都前往天妃宫行香。据徐葆光《中山传信录》载:使臣至琉球的第二日“先诣孔庙行香,次至天妃宫”⑩。勿庸赘言,当使臣们册封琉球经历过海上的风险之后,其对天妃等海神的信仰更加重视。例如李鼎元使琉球归来后,刚刚进入闽江口之五虎门即径往怡山院“特购羊一、豕一,致祭于天后海神”。接着使臣们尽其所能,向朝廷题奏,请赐封天妃封号,彰扬功德、灵圣等等。使琉球祭祀海神活动尤重于航海行船之中。册封舟上必设天妃堂供奉海神。“使臣登舟,必先迎请天妃,奉舵楼上,而以拿公从祀”。李鼎元使琉球时,“恭请天后行像并拿公神像登舟,祭用三跪九叩首礼。”比李鼎元稍后几年使琉球的齐鲲亦说:“国朝册封琉球,向例请天后、拿公神像供奉头号船,请尚书神像供奉二号船。”这些迎供祀奉在船上的各种海神,待封舟抵达琉球后,又“涓吉鼓乐,仪从奉迎船上天妃及拿公诸海神之位供于上天妃宫内,朔、望日行香”。当册封使们完成使命回到福建后,还需“奉安天后行像,拿公于故所”,才敢各自安歇。由上可见,明清使琉球诸使对供奉海神之事的敬重。史籍记载,历次航海都遇到风险。当数百人性命系一叶扁舟在狂风巨浪中挣扎时,束手无策的人们只能乞求海神的“保佑”。他们不外是焚香设拜,大呼神明求救,“叩首无已”,“虔心求祷,合船诵佛号不绝”。或“朝服正冠坐”,向神明许愿:神若显灵,“当为之立碑”,“当为之奏闻于上”。有时人们还“剪发设誓,求救于神”。因明清时期,福建是通琉球的法定口岸,所以出使琉球均由福建造船航海,使琉球航海中的海神信仰即为福建的海神信仰。如崇祯年间杜三策使琉球时遇到风浪,恰值舟中有人购有奇楠,价值千金。即许以奇楠“捐刻神像”,祈保平安。张学礼等使琉球危急之中,“各许愿,设簿登记” 。每当平安回返后,所许之愿需“一一修还,所谓无所负神明”。如张学礼记:“二十五日进城,至天妃庙行香。余与副使王公各出赀酬谢,如所许数,员役亦然。”有时使臣还口授檄文令书吏撰写“以檄天妃”,乞求保佑。人们也常常降箕卜王交,希冀得到神的启示。如陈侃、高澄使琉球时,有“管军叶千户,平日喜扶鸾,众人促其为之。符咒方事,天妃降箕,乃题诗于灰上曰:香风惊动海中仙,鉴尔陈、高意思专。谁遣巽神挠海舶,我施阴骘救官船。鹏程远大方驰步,麟阁勋名待汝还。四百人中多善类,好将忠孝答皇天。诗毕,复判曰:吾已遣临水夫人为君管舟矣,勿惧!勿惧”!郭汝霖使琉球时亦有“舵工陈兴珙又善降箕,乃用李君一家僮并不能字者扶之。字皆倒书曰:有命之人可施拯救,钦差心好,娘妈船都平安也”。通过这种神与人的对话,起到了稳定人心,战胜风浪的作用。此外,若遇到无风或风向不对时,也祭拜海神,祈求神助。如汪楫使琉球,“是时东风正猛,群言夏讯已过,未易开洋。”祭祀天妃后,“风声忽转,舵楼旌旗,尽皆北向。”原本需要十余天的航程,仅三昼夜就完成了。故汪楫在《使琉球杂录》中载:“彼国臣民,莫不相看咋舌。群言,自古迄今,未有神速如此者!共称圣人在上,海不扬波,则圣人在上,海可飞渡。” 经历过海上风浪后,人们对天妃等海神更加崇敬。他们除了向朝廷上奏为海神报功外,还捐资修建天妃庙,撰写天妃灵应记。郭汝霖所撰《广石庙碑记》,就历述了前几次使琉球者维修广石天妃庙一事。其曰:“成化七年,给事中董�、行人张祥使琉球新之。嘉靖十三年,给事中陈侃、行人高澄感坠板异,复新之。……余檄署篆孙通判大庆考其遗址,并材料工价,值百金,往陈、高捐俸二十四金助;余与李君如之。”迄今仍存于福州怡山院的石碑上刻:“新建天后三氏祠,册封琉球副使内阁中书舍人于宫篆光甲捐银五百两。时大清同治五年岁次丙寅仲夏勒石。”由此可见,人们不惜重金修建天妃神庙,反映了海神信仰在航海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总而言之,古代福建沿海居民海神信仰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这一信仰随着那扬起的风帆,随着那荡漾的碧波,传遍了世界各地。那不是单纯的民间信仰的传播,事实上,在世界各地人民接受了古代福建海神信仰的同时,他们已继承发扬了福建人民与大自然抗争的顽强拼博精神,这是毫无疑义的。注释:①高澄:《临水夫人记》,见萧崇业《使琉球录》第142页至第143页。台湾学生书局,1970年版。②谢杰:《琉球录撮要补遗》,见夏子阳《使琉球录》第165页,台湾学生书局,1977年版。③陈侃:《使琉球录》第17页,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3,昭和52年版。④萧崇业前揭书第199页。⑤萧崇业前揭书第200页。⑥徐葆光:《中山传信录》第200页,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3。⑦萧崇业前揭书第145页。⑧汪楫:《使琉球杂录》卷五,引自蒋维锬《妈祖文献资料》第193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年。⑨郭汝霖:《重编使琉球录》卷下,明嘉靖辛酉十月刊本。⑩徐葆光前揭书第92页。李鼎元:《使琉球记》第268页,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3。汪楫前揭书。李鼎元前揭书第235页。齐鲲:《续琉球国志略》日本冲绳县立图书馆昭和53年影印本。徐葆光前揭书第92页。李鼎元前揭书第268页。陈侃前揭书第7页。胡靖:《杜天使册封琉球真记奇观》第43页,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3。 张学礼:《使琉球记》第8页,台湾文献丛刊第292种,台湾银行1971年版。郭汝霖前揭书。张学礼前揭书第9页。郭汝霖前揭书卷上。萧崇业前揭书142页。汪楫前揭书。主要参考文献:萧崇业:《使琉球录》,台湾学生书局,1969年版

81 评论

集庭装饰02

这有一篇论文你看看吧:对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再认识 宋慎朋 摘 要: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全世界历代诗人中的巨星。他的诗篇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包蕴着他积极的人格魅力和丰厚的社会生活底蕴、扎实活泼的艺术功力。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包蕴了唐代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现实,体现着盛唐活泼先进的文学风貌,这种风格是想象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发展变化的浪漫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主导着李白的诗歌创作,这种风格内涵是丰富的、发展变化的。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正是通过诗歌这种体裁造就了其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李白不只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来抒发激情,也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细致的刻画。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是其积极人格的写照和盛唐社会现实的典型反映。运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奇特的想象和惊心动魄的气氛渲染,充分显示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征。生活在盛唐社会繁荣发达的李白,活泼向上的社会风尚加上他自己积极豪迈的人格力量,造就了他诗歌创作的浪漫、浪漫的诗歌创作。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的风格应该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作为新时期的一代人,我们应该辩证地利用和发展李白诗篇的浪漫主义风格,为了社会主义新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更好地把这种文学风格发扬光大。 关键词:李白 浪漫主义 人格 想象 发展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与现实主义大师杜甫并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1的“诗仙”李白,和杜甫一并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千百年来为广大人民所爱戴。这万丈光焰照射到子孙万代,照射着国内国外。他所到之处,无不有文物古迹,无不留下动人的诗篇,而且广泛流传。之所以有这样的影响,这要从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谈起,要谈及盛唐的社会环境与李白的生活境遇。 勿庸置疑,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全世界历代诗人中的巨星。而盛唐的社会造就了积极的李白,李白生活的社会环境与其生活境遇造就了李白的浪漫。研究李白的创作风格,我们会进一步了解盛唐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更会加深对文学创作的认识。 一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是盛唐文学的魅力,是其主导风格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语言清新,不假雕饰,特别是对七古和七绝这两种诗体贡献最大,被后人誉为“诗仙”。2盛唐诗歌的气韵、情韵、神韵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磅礴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可以说:“李白诗歌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3。”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体现在他作品的多种题材和体裁上,我们不妨从他的绝句、乐府、歌行三种体裁来谈论: 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望天门山》是李白七绝佳作中的一首。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是发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那刹那的感觉,无穷的韵味,所表现出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 当然,仅凭这首七绝是不足以说明李白的七绝之妙的。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和送别诗两种题材为多。在这些诗歌中,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无论写景言情,都有种一气流贯的俊秀和爽朗,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山中问答》等4。他的绝句境界清新,而又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 非但如此,李白的五绝同样也是无人匹敌的。在盛唐诗人中,以五绝和七绝见长的诗人只有李白一人5 。他的五言绝句,往往有一种明快的格调,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无尽的情思韵味,做到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内涵丰富,这就是绝句的最高境界,如《独坐敬亭山》、《劳劳亭》等。 我们不难看到,绝句是李白感情世界的瞬间呈现,其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洒脱的气质,全都灵感一闪地反映出来,脱口即成绝唱。 李白不仅绝句的成就卓越,而且乐府和歌行体的作品也有不俗的成绩。如乐府诗《蜀道难》、《行路难》等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了磅礴的气势,将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发兴无端,将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再如《将进酒》等,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入乐府,使古题乐府诗歌获得新的生命,虽然看似拟古,却处处有“我”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模拟的个性,把乐府诗歌创作推向无与伦比的高峰。 赏析李白的诗歌创作,自然会体会到作品中“将李白式的抒情表露无疑,好似暴风骤雨,骤起骤落,如水银泻般,仿佛从胸中直接奔涌而出。”李白的歌行体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化莫测,摇曳多姿的境界。充分体现出盛唐诗歌的气韵来,青春浪漫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气。就是写比较小的场面,他也能立足眼底,想落天外。“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味《望庐山瀑布》中这末一句,真是天外奇想。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许多描绘和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名篇。 李白不只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来抒发激情,也辅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细致的刻画。他不仅善于写自然景色,也善于描写社会现象,在李白诗中塑造了许多妇女形象,同情她们的遭遇,传达了她们曲折的柔情。像《乌夜啼》写“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就表现出秦川妇女怀念丈夫的痛苦心情。由于题材的多样化,李白也表现出多样化的风格。豪放飘逸是他的主导风格,另外也有他清新自然的一面。如《静夜思》就突出体现了妙造自然毫无雕饰的特色,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诗歌不仅善于写恋情,也善于写友情。《赠汪伦》显示出他对朋友的一往情深。日本友人晁衡在返日途中,海上遇险。恶耗传来,李白写出《哭晁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中他把晁衡高尚的品德和才华比喻为天上的明月。月沉碧海,使得海上萦绕苍梧仙山的白云也带愁凄之色。 综观李白诗歌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这样,我们对他的创作风格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这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漫。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句,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二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是其积极人格的写照和盛唐社会现实的典型反映 为什么李白的创作风格是如此的浪漫飘逸又奔放奇伟?这要看看李白积极豪迈而又迂回曲折的人生和社会生活: 李白的一生由两条主线所贯穿着:一是他曲折迂回的仕途生涯,二是道教对他的影响。 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使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甚大。道教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大约十八岁左右,他学习纵横术。我认为,就是因为他青少年时代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使他诗中也具有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和豪迈奔放的气势。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李白出蜀漫游,开始游历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屡遭失败。曾官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天宝元年(742),贺知章荐之于玄宗,李白奉诏入京,“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走马”。后又因得罪权贵,赐金还山。此后漫游,天宝末,安禄山叛乱,李白受累入狱,郭子仪以其官职为李白赎罪,获释不久又被流放夜郎,肃宗乾元二年三月在流放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这一切使他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他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直到李光弼出征东南,他半道病还,762年病逝当涂。 现以《将进酒》为例尝试谈一下自已对其浪漫主义创作风格与积极人格的看法。 《将进酒》一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时诗人已五十二岁。自长安放还以后,南北漫游,已历九载,年逾五旬,尚天涯漂泊。其仕途失意,理想幻灭是可想而知的。这次与友人岑勋共访颖阳元丹后,颇有宴饮之乐。在志好友“登岭宴碧宵”之际,诗人捧杯四顾,只见莽莽大河,横亘中原,西上入天,东泻入海,所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滚滚洪流,其来势不可挡;其往往倏忽不留。面对如此寥廓宇宙不可逆回的自然规律,诗人顿觉时光之无情。诗人以“须尽欢”、“空对月”、“且为乐”、“三百杯”等劝人豪饮。这里,“且为乐”不是苟且为乐的意思,而是尽情享乐之意,它将前两句暗含的“应为乐”之意逗出。这时“为乐”而饮的,已不是前面感伤的苦酒,而是“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的开怀之酒。这里的“人生得意”,不是仕途抱负上的得意,而是指两三知己的心意相通,率意而为,适意而饮。为友谊干杯吧!怎可辜负良辰好月,空使金樽(酒,“金”言其华贵)对月?诗中“金樽对月”、“烹羊宰牛”等意象组合,不仅给人以具体可感的形象,且使诗情跳荡起伏,有婉曲回折,有豪纵奔放,变幻多姿,色彩斑斓,诗情中蕴画意。至此,诗人情绪亢奋,诗情转向激越:朋友之乐堪称得意,但还有更使人得意者在,那就是施展人生抱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激发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虽然五十余年的仕途蹭蹬,大志不伸,人生不再,但人的机会却可再来,就如金钱一样,虽被散尽,也会再来。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悲伤呢?宏图抱负即使暂时得不到施展,那又何妨,我们仍应该变将来天用我材而干杯呀! 几句诗中,情感从低徊感伤一转而为奋发高昂,如此急速的情感转换之中,使我们尽情领略了诗人超逸豪迈、奔放洒脱的情怀,不觉而随之激动了。 李白特别爱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饮中八仙歌》)他的诗有些是酒后狂言,激昂慷慨。《将进酒》的开头就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结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原名《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借酒浇愁,愁的什么?愁的是国家的前途,人民的苦难,个人的失意。他目睹开元到天宝由盛而衰,有一腔愤懑,无从发泄。他在首都长安亲眼看到:“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古风十九首》之二十四)这帮太监和斗鸡之徒,居然住着连云般的高楼大厦,在长安市上横行霸道,没人敢惹。反过来看劳动人民,“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丁都护歌》中这些在江南运石头的苦力,在炎热季节,牛都喘不过气来,他们却去凿盘石,还要送到江边,拖船运走,热极了连口干净水都喝不上。 他本想向皇帝进言,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他生性高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不肯和现实的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就通过梦境来表达他的理想。他在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先描写了天姥山,然后进入梦境。这里有月光,有镜湖中的月影;到了剡溪,就联想到诗人谢灵运的住处,联想到“谢公屐”。山是那么高,只到半山腰,就看到东海日出,听到天鸡的叫声。到夜间就更神奇了:有响雷、闪电、熊咆、龙吟,还有山岩间的泉声。然后石扉一开,别有洞天。大批仙子穿着云样的衣裳,在琴瑟伴奏声中,乘风而下。梦境一步步深入。可是“忽魂悸以魄动”,又从梦境中突然醒来。在这里运用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奇特的想象和惊心动魄的气氛渲染,充分显示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征。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取仕,然始终未能得志。他蔑视权贵,傲岸不驯,以天马行空、放浪不羁的个性挥洒出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诗篇,将浪漫的情调与瑰丽雄奇的诗句天才地融为一体。兹如《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顾余不有仕,学剑来山东。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纵然不受赏,羞与世人同。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此去尔勿言,甘心如转蓬。”在这首诗中,诗人自比鲁仲连,表示不屑于苟求富贵,以阿谀猎取为名,而要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施展宏图。` 《全唐诗》卷一六一至一八五就收其诗有九百多首。他的诗并不是处处都结合现实的,他善于驰骋想象,运用泼墨山水式的笔力,作大幅度的勾画;而且运用长短错落的句式,来适应回荡的激情,自由挥洒,音节铿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正说明了李白浪漫主义诗篇的艺术魅力。 李白的一生受到了道家、纵横家、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中,贯穿李白一生的,则是道教对他的影响,之所以这部分单独提出,就是因为神仙道教信仰在他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少年时代生活于道教思想浓郁的蜀中之地,自然耳濡目染,而后他又学习了纵横术。在他的仕途生涯中,多次举行了入道仪式。他早年出川,于江陵见到当时最有名的老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说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因而著《大鹏遇希有鸟赋》,后改为《大鹏赋》。他自比于大鹏,气概宏伟,“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与韩荆州书》)他的狂傲不拘,飘逸洒脱的气质也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他有非凡的艺术才华,老诗人贺知章极为赞赏,一见呼他为“天上谪仙人”。 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拘,不受到任何约束。“这是魏晋开始以来人的觉悟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高度升华的产物。” 三 对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新思考及其风格发展的新认识 我感到,要对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进行评论,不能仅仅从某一作品或某一方面来看,必须全面地看待。譬如李白,若要评论他的创作风格必须从他的绝句,乐府,歌行等各种体裁的作品来评论。而不能仅从一首诗来认识和评价,这样难免有“一叶障目”之嫌。 另外,若纵观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其创作风格与社会境遇显然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难看出,不同诗人由于家庭出身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创作风格;甚至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经历形成了他不同时期对人生的思索,造就出不同的人格和创作风格。李白的创作风格正吻合了这一点。 这说明,文学作为一种人类高级特殊的精神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这四个要素构成。四个要素互相依存,相互作用。现实世界的反映进入作家的头脑,通过作家的加工,形成作品,再使读者进行接受,而这四个要素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了解了这一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等,能够以一种更高的层次和眼光更全面地欣赏文学作品。 另外,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知识,不仅使我的文学修养和感性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而且也改变了我对文学创作的看法:文学这一学科并非直接作用于生产建设之中,但是,正是文学的这种“无用”,才能显示出它的“大用”,它从一种更高的角度指导着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生产建设,这便是文学创作的现实意义。 以上是我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知识学习后对李白诗歌创作风格的的再思考和再认识,具体说来,对李白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认识可以总结为两句话—— 四 想象的创作风格,发展的浪漫主义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一幅缤纷多彩的幻想的生活图画:“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是一个神奇而美好的仙家世界,它寄托着李白渴望得到自由、保持独立人格的理想。① 在这首诗中,李白以浪漫的叙事凸现其创作风格,以大胆丰富的想象、积极充沛的幻想体现着他的浪漫主义风格的独到之处,正如威克纳所说,这是一种“想象的风格”、“发展的浪漫”。文学的创作风格决定于作家的精神个性,从李白身上看来,这无疑是正确的。有什么样的精神个性,必然表现出什么样的创作风格。作家的精神个性虽然与先天的禀赋、气质有一定关系,但主要是在后天的客观环境中形成的②。他的取材、立意、艺术趣味和审美追求都与作家所处的具体的历史社会条件和生活条件分不开,都与他们所受的各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分不开。正如茅盾所说,活力充沛、目光向前的社会风气产生相应的活泼乐观的文艺风尚,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作家,有的跟着时代浪潮高歌前进,成为“弄潮儿”;有的却落伍了③……生活在盛唐社会繁荣发达的李白,活泼向上的社会风尚加上他自己积极豪迈的人格力量,造就了他诗歌创作的浪漫、浪漫的诗歌创作。他的诗篇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包蕴着他积极的人格魅力和丰厚的社会生活底蕴、扎实活泼的艺术功力。 当然浪漫主义风格主导着李白的诗歌创作,这并非说它是单一、不变的,应该看到这种风格是丰富的、发展变化的。欣赏李白的诗作,给人的感觉总的来说是飘逸豪迈,有如鹤鸣九皋;但也有《蜀道难》的雄奇劲健、《赠汪伦》的质朴清丽④。这取决于诗人的独创性,取决于诗人创作个性的丰富性,也取决于作品题材及体裁的多样性。李白的诗作体裁,从五绝、七绝、七律到乐府、歌行,加上取材的广泛性,独创了自己的浪漫主义风格。一个作家能通过某一体裁充分显示其创作个性,就带来了这种文体的风格,就能扬长避短,形成优势,正如“善舞剑”的应该有“剑风”,“善舞刀”的应该有“刀风”一样,读诗与读小说的感受是判然有别的。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正是通过诗歌这种体裁造就了其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然而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巳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文学风格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光焰万丈长”的李杜诗篇我们也不应一味地继承甚至模仿,而应更好地借鉴和创新、有效地利用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祝辞中所说:“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有多样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艺术爱好。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百花园里,占有自己的位置。”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应该百花齐放,万紫千红⑤。我们新的一代人,应该辩证地利用和发展李白诗篇的浪漫主义风格,为了社会主义新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更好地把这种文学风格发扬光大。 注 释: ① 曹廷华主编《文学概论》第三编第六章第三节第227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8月; ② 曹廷华主编《文学概论》第三编第六章第三节第241—242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8月; ③ 曹廷华主编《文学概论》第三编第六章第三节第242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8月; ④ 曹廷华主编《文学概论》第三编第六章第三节第243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8月; ⑤ 曹廷华主编《文学概论》第三编第六章第三节第245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8月; 参考文献: 1《李白诗全译》前言部分, 巴蜀书社 1991年版。 2《唐才子传全译》, 巴蜀书社 1994年版。 3袁行霈《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一文, 《文学遗产》 1986年第一期。 4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5袁行霈,罗宗强《中国文学史》第二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6刘维治译《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版。 7罗宗强,郝世峰主编《隋唐五代文学史》上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

343 评论

jialing612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

15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给稿费。1、上海海事大学学报投稿成功,会给稿费,具体费用需根据投稿稿件制定。2、《上海海事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是由上海海事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luck周哥周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突发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第一章 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第一节 水灾类突发事件北京市“7·10”暴雨案北京市“7·31”暴雨案北京市“8·1”暴雨案北京市北三环安华桥积水案吉林省“7·31”

    斯蕾油画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参考文献遇到法律文件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扩展资料: 1、参

    我们的季节e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上海海事大学论文模板

    请仔细看,老君论文,只要我回答了,就铁定能帮你解决实际问题!网上随便搜的我就不给你了,你自己能找,我给的是文后参考文献。由于文献较多,我不可能全部上传给你,请选

    peipei1222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上海故事杂志pdf

    接受。故事会杂志电子版和纸质的投稿都是接受的,只不过电子版投稿,效率高,回复快。《故事会》(Stories),曾用名《革命故事会》,是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管,上

    青春你还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