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2

清晨一叶浮舟
首页 > 职称论文 > 精选司法调解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火辣小白羊

已采纳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改革刍议(一)国内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民事诉讼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中,由人民法院主持,协同各方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参与,根据自愿,合法,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原则,通过合法、合理、合情地协商,说服和规劝,促使各方当事人平等协商妥协,让步达成协议,最终解决民事纠纷的制度。该制度解决民商事矛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提高了整个诉讼进程的效率,大大的节约了司法资源。但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前进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多元化,民事调解制度暴露出了一系列的滞后和不足的地方。目前国内探讨如何改革完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文献有很多,主要关注的焦点是在调节三原则的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原则是否合理,当事人是否出于自愿,法官在调节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及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反悔的情况没有确立有效的制约措施。颜龙和李平在《浅议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完善》中指出,事实清楚、分清是非有不切合实际的一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是法院判决的前提而不是调解的前提, 因为调解的本质是当事人之间合意。对调解协议来说即使案件事实没有查清, 只要双方当事人在处分原则础上达成协议, 就应当成立, 并不是取决于事实、法律、证据。如果一味的强调调解以 查清事实, 分清是非为基础, 必然忽视了调解本身具有的灵活、效率、方便、简捷的特点, 会使效率大打折扣, 难以实现运用调解迅速、高效地解决民事纠纷的目的。 查清事实, 分清是非也就是要求调解达到实体上的合法, 这也与民事诉讼调解具有的合意解决纠纷的性质不相适应。封文智在《论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不足与完善》中提出调解协议形式上合法, 但非当事人完全自愿作出, 以压促调、以拖促调的情况仍然存在。在现有体制下, 绝大多数案件由主审法官主持调解,当事人大多不懂法律法规的规定, 法官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就成为当事人调解时参考的重要标准,在当事人无法达成协议时, 法官通常会将其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告知当事人, 促使当事人充分权衡利弊, 由法官提出较为可行的调解方案, 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协议。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向当事人宣传法制, 它对于那些对法律一无所知的当事人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有些法官常常无端夸大不利于某个当事人的处理结果, 致使没有律师参与诉讼的当事人无法真正预知和权衡其权利, 造成违心调解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调解必须出于当事人是真实意愿,法官不能以权威干涉。王良明在《浅析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中指出在民事诉讼中,调解还是审判,通常是在同一程序中进行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由同一法官主持整个程序。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法官同时担任着调解者和裁判者的双重角色。但是,在这种调审结合的模式中法官很难正确把握自己的身份。某些法官为了使固执的当事人做出妥协,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从调解者滑向裁判者,或明或暗的强制使得调解的自愿性原则难以得到保障。法官必须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丁艺在《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文中提出当事人在调解书送达签收前可以反悔具有缺陷。1.违反了《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不应当得到法律上的认可。2.损害了法院的权威。诉讼调解是一项严肃的司法行为,对当事人的反悔权无任何限制,将严重损害法院的权威。3.无限制的反悔权容易助长当事人在诉讼调解过程中的草率行为,违背了诉讼效益原则,不利于提高诉讼效率,造成法院人力物力的浪费。4.损害了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必须对当事人的反悔权严格加以限制。(二)国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美国也借鉴了我国的调解制度,并根据本国国情进行了改革与发展。美国法院利用律师和调解员的力量,对民事案件进行调解,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以“合意判决”(judgement by consent)的方式将调解记录下来,具有强制执行力。它分为三个阶段的调解:在诉讼答辩阶段,法官可组织当事人的律师对起诉状和答辩状进行讨论,清理争议的焦点或者缩小争议的范围,然后由律师主持调解,在这个阶段约有30%的案件可以通过调解解决。第二阶段,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律师可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证据,向对方证人发问,在此基础上,在法官限定的时间内,由律师进行调解。第三开庭前调解,法院可以要求社会调解机构和调解员或律师主持调解。或者由法院的调解员召集双方开会调解。最后真正进入审判程序的只有5%至7%的案件。在二审中,也可以由法院聘用的调解员主持庭前调解。联邦法院最常用的调解方法是“法官主持的和解会议”,由一名联邦法官或者联邦治安法官主持当事人间的和解会议,法官对当事人的请求作出评价并帮助他们了解诉讼中潜在的有利和不利之处。“和解”法官一般不是将对该案进行审理的法官,因此他们不会对不愿和解的当事人施加不利影响。(三)存在的问题首先,我过的调解制度的三原则中的事实清楚辨明是非原则与公民的处分权相冲突。对调解协议来说即使案件事实没有查清, 只要双方当事人在处分原则础上达成协议, 就应当成立, 并不是取决于事实、法律、证据。1其次,调解协议是否是当事人出于自愿达成的。很多法官出于快速结案的目的,促使当事人达成违背当事人意愿,损害当事人利益的调解协议。第三,调解程序中法官的担当的角色。在我过民事诉讼中一直使用审调合一的模式,主审法官同时担任着审判者与调解者。某些法官为了促使达成调解协议,有意无意的会向当事人施加压力,损害当事人的利益。最后,对当事人在调解书送达签收前可以反悔没有限制。该权利会使之前的调解工作白费,重新回到诉讼程序。(四)发展趋势通过研究调解程序所暴露出的缺陷及不足,比较国外的调解程序,其发展趋势大致如下:1、调解程序中的事实清楚,辨清是非原则将被取消。因为在调节中,各方当事人有权任意处分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没有查清事实, 分清责任的情况下, 当事人双方即达成调解协议, 说明当事人行使了自己的处分权,既是对自己的实体权利进行了处分, 同样也处分了自己的诉讼权利, 法院或法官不应再依职权对当事人的处分权进行干涉。2、由不同的法官调解和审判,将审调合一改为审调分立。调解法官由于不参与最后的审判,因此不会对不愿和解的当事人施加压力。法院可以聘请专门的人员担任调解员,如律师或其他社会人员。该制度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调解与审判的公正性。3、设立社会调解机构。社会调节机构的设立能缓解法院的压力,简化司法程序。经过社会调节机构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同样具有法律效力。这样不那么正式和强制性的场所能让当事人感觉不到法院的强制性,各方当事人在调解协商时可以更自然。4、对当事人在调解书送达签收前可以反悔进行严格限制。无限制的反悔会使调解所作出的努力白费,也是对司法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法院权威的藐视。参考文献[1]郑齐祥 吴彤章 陈国华.“着重调解”的提法应予修改——对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再探讨.中国知网.2008.[2]封文智.论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当代法学.2003. [3]孙立君 郭卫华.民事诉讼调解五论.法学论坛.2005. [4]丁艺.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5]王欣.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 [6]陈诚.浅论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法制与社会.[7]王良民.浅析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法制与社会.2009 .[8]颜龙 李平 .浅议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完善.法学研究 .2005 . [9] 洪婧.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基本原则的几点建议.特区经济 .2010 . [10]赵南.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前置程序的几点思考.法学视野 .2005 . [11]宋新宇.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 . [12]陈帅.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研究.法制与社会.2010 .[13]第荣海 陈坚.浅谈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现状及完善.中国法院网 .2008 . [14] Gerald Lebovits and Lucero Ramirez Hidalgo . ALTERNATIVE DISPUTERESOLUTION INREAL ESTATE MATTERS: THE NEWYORK EXPERIENCE . Cardozo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2010 .[15] Tsai-Yu Lin . HOW FAR CAN ARBITRATION PRACTICE ASAN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WITHIN THE WTO GO? A PERSPECTIVE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SPUTES . CONTEMP. ASIA ARB .2009 .

149 评论

隔壁老袁无敌

关于最新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文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新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研究》、《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践研究》、《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践研究》、《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施及其现实意义》、《民事

151 评论

摄氏三十八度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学论文参考文献外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法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一) [1]范愉.司法制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3. [2]付子堂.法律功能论W].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52. [3]罗斯.社会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353. [4]王利明.法治的社会需要司法公正[M].北京:法制出版社,2005. [5]程竹汝.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 [6]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和近代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7]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M]北京:法院出版社,1982. [8]罗.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8-9. [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4. [10]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2. [11]孙万胜.司法权的法理之维[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34. [12]苏力.送法下乡一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00. [13]范偷.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47-555. [14]田有成.乡土社会的民间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 [15]顾培东.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纠纷解决之道[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4:1. 法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二) 1.沈跃东:《乡镇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职权的法规范分》,《法治研究》2012年第3期。 2.徐亚文:《口述历史与法律》,《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3.陈瑞华:《从 经验 到理论的法学 方法 》,《法学研究 》2011年第6期。 4.薛以胜:《法学研究方法初探》,《科技信息》2011年第3期。 5.崔二玲:《浅析法律方法》,《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1期。 6.罗旭南:《法学方法多样化在中国法律史教学中的适用》,《海南大学学报》(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7.刘颖:《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的耦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8.李云海:《中国法学研究方法浅》,《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31期。 9.谢晖:《论规范分析方法》,《中国法学》2009年第2期。 10.冀海虹:《司法过程中法学方法之解读——以价值分析法为核心》,《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1.王丽霞:《<法学方法论>与法学方法 教育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2.冯 果:《法解释学等传统法学方法——未来中国经济法学的主流研究方法》,《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 13.刘连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方法在宪法研究中的局限性——以“分离命题”为中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4.张传新:《法律方法的普遍智力品格及其限度——从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称谓争论谈起》,《求是学刊》2008年第5期。 15.魏治勋:《“规范分析”概念的分析》,《法学论坛》2008年第5期。 法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三) [1]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黎宏:《不作为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马生安:《行政行为研究—宪政下的行政行为基本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罗豪才主编:《中国司法审查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陈新民:《公法学札记》,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7]陆伟明:《服务行政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周叶中:《代议制度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袁裕来:《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Ⅷ》,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 [10]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应松年主编:《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12]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4]梁津明、郭春明、郭庆珠、魏建新:《行政不作为之行政法律责任探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版. [15]王振宇:《行政诉讼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法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四) [1]任丁秋.私人银行业与资产管理---瑞士范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邢毓静,巴曙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金融运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倪受彬.国有商业银行资本信托运营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4]盛学军.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5]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中国金融稳定 报告 2012[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6]连建辉,孙焕民.走近私人银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李春满.私人银行业务[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8]曹彤,张秋林.中国私人银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9]李开国,张玉敏.中国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0]徐保满.金融信托与租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孟建华.洗钱与银行机构反洗钱[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12]卓泽渊.法律价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3][英]莫德.全球私人银行业务管理[M].刘立达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4]王征宇,于江等编著.美国的个人征信局及其服务[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15]丁邦开,何俊坤等.社会信用法律制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法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五) [1]陈卫东主编《模范刑事诉讼法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2]张月满着《刑事证人证言规则》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3]《法国刑事诉讼法典》译者:罗结珍,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4]孙孝福《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运行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版 [5]田圣斌着《刑事诉讼人权保障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6]宋英辉孙长永刘新魁等着《外国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7]刘根菊等着《刑事司法创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8]陈永生:《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现代法学》2004年第1期 [9]孙晶:《亲属作证特免权研究》,吉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10]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第二版》群众出版社2004年5月版 [11][德]尧厄尼希着,周翠译,《民事诉讼法:第27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12]程海霞:《刑事诉讼中的证人作证特免权制度研究》,安徽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13]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着(宋金寿主编):《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 [14]厦门大学法律系编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5]韩延龙、常兆儒编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3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猜你喜欢: 1. 法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2. 法学论文参考文献 3.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 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5.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91 评论

misskissfion

法律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最近我在写毕业论文,想得最多的就是参考文献不知道在哪找?不知道你们会不会也有这样是问题呢?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法律思维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期刊论文类

1.鲁丽丽:《形式与非形式逻辑——论法律逻辑之定位》,《现代物业》2013年第5期。

2.成静:《论法律逻辑学与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安康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3.杨娟:《法律思维研究综述——从语言的角度》,《经济管理者》2012年第24期。

4.庾晋鹏:《从法律推理到法律论证——法律逻辑内涵的逐渐丰富》,《经济师》2012年第11期。

5.李瑜青、张建:《法律思维内涵与特征再思考》,《东方法学》2012年第2期。

6.王利明:《论法律思维》,《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7.孙培福:《法律方法中的逻辑真谛》,《齐鲁学刊》2012年第1期。

8.王新娟、张斌:《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的培养——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宪法案例教学》,《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第9期。

9.梁开银:《法律思维: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契合点——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互动与改良》,《法学评论》2011年第4期。

10.郭瑞昌:《论中国传统法律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沧桑》2011年第2期。

11.李义松、苏胜利:《环境公益诉讼的环保逻辑与法律逻辑》,《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12.项庭庭:《浅议法律思维》,《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3.马玉波:《法律逻辑的思维模式选择——谈谈刑法案例分析的方法》,《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

14.郭新杰、葛宇宁:《试论法律逻辑的品质》,《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5.周占生:《法律思维路径之辨——以规范结构为基点》,《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6.王萍:《对法律思维研究的整理与思考》,《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7.印大双:《法律逻辑与大众逻辑之博弈》,《理论与改革》2009年第2期。

18.徐楠:《浅议法律逻辑研究的转向》,《沧桑》2009年第1期。

19.聂小明:《关于法律思维方式特征的内在观察》,《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0.杨建军:《逻辑思维在法律中的.作用及其限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21.孙光宁:《法律思维模式及其选择》,《长白学报》2008年第2期。

22.张瑞峰、巴尔:《论法律思维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社会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第1期。

2、学位论文类

1.卞叶:《论法律类型及其类型思维》,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3年。

2.黄笑君:《论法官的法律思维》,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大学,2012年。

3.郎盛科:《论我国司法审判中的法律推理》,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施榕娜:《法律规则与道德评价对法律推理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张林波:《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王建荣:《论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胡媛:《试论中国法律逻辑及其发展方向》,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杨冠祥:《法律逻辑研究的新视角》,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付云云:《法律推理之路》,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王萍:《论法律思维的概念》,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0年。

11.胡桂哲:《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10年。

12.蔡勇:《论法律推理中的实质推导》,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3.邢杰:《从法官裁判视角看法律推理》,硕士学位论文,燕山大学,2008年。

14.王亮亮:《法律逻辑的生命源》,硕士学位论文,燕山大学,2008年。

15.范春莹:《法律思维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8年。

16.罗冰:《民法教学中法律思维的培养》,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著作类

1.郑永流(译):《法律思维导论》,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2.张斌峰著:《法律逻辑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李静著:《法律思维训练与法律文书写作——推理、结构与修辞》,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4.杨力著:《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以哈特〈法律的概念〉为样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范春莹著:《法律思维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6.缪四平著:《法律逻辑——关于法律逻辑理论与应用分析的思考与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关老健著:《法律逻辑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8.郑智航著:《法律内在逻辑的基调演变》,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9.陈瑞华著:《法律人的思维方式》(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10.黄伟力著:《法律逻辑学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1.葛洪义主编:《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2.穆晓军著:《经理人必备的法律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焦宝乾著:《法律论证:思维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4.赵利、黄金华著:《法律逻辑学》,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5.龙卫球著:《法学的日常思维》,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6.张大松主编:《法律逻辑学案例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4 评论

相关问答

  • 精选冷却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蒸发冷却空调应用中存在问题及解决设想论文 摘要: 目前,集中式蒸发冷却式空调系统在我国西部地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其缺点即风道大、使用灵活性差,而且不能

    等于个圈圈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精选降噪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

    yiliudewendu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精选利用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论文的参考文献查找推荐: 1、 知网这没什么好说的,基本上应该都知道吧~作为权威文献来源的核心代表,大多数高校都与中国知网有合作。目前中国知网已经发展成为 期刊

    招妹091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精选身心关系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大学

    桑珠欢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精选思考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模拟下雨我知道,下雨是由天气干旱,蒸气往上飘而形成的。 今天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回家做一个小实验《造雨》,并详细地讲解了如何造雨。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做实

    我不是小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