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0

杨大公主H
首页 > 职称论文 > 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方法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anyanpimmwo

已采纳

任香爱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本文论述了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特点与管理现状,分析了汇交管理条件,提出了管理的指导思想、筛选依据、收集工作步骤与方法。

关键词 境外;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筛选;收集

境外实物地质资料是指在境外开展的矿产资源调查及其他地质工作项目(以下简称“境外项目”)产生的岩(矿)心、标本、样品和光(薄)片等。

为了加强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充分发挥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的作用,在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支持下,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开展了调研工作,初步了解了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与管理需求,分析了其与国内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法的异同,根据调研成果,撰写此文,论述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特点,初步提出了管理方法及具体措施。

一、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特点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近十几年来不断发展,特别是在2005年设立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以后,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已发现100多处矿产地,并建立了一批境外矿产资源基地;与此同时,产生了大量实物地质资料,其主要特点如下:

1.类型多样,数量巨大,且持续增加

实物地质资料类型主要包括化探副样、岩石标本、矿石标本、岩(矿)心和光(薄)片。

实物地质资料数量难以统计,但根据勘查项目的实物工作量估计,其数量巨大,而且伴随着境外矿产勘查的扩大而持续增加。例如,2010年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计划钻探工作量达56×104m,实际完成45×104m。据此估计,仅风险勘查专项在2010年产生的岩(矿)心至少在(15~20)×104m以上。

2.产出国家特别广泛

伴随境外矿产勘查规模的不断扩大,勘查项目及产生实物地质资料的国家和地区范围越来越广泛。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在67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了矿产资源勘查,其中2010年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的247个项目分布在43个国家和地区,以非洲、南美洲和我国周边国家为主,其余分布在北美洲和大洋洲,项目相对集中的国家有赞比亚、刚果(金)、蒙古、老挝以及智利、澳大利亚等。

3.开展境外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的单位越来越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加入境外矿产资源勘查行列。以2010年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为例,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约150个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境外勘查工作,这些单位分属于不同的系统,主要包括: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的地质调查中心,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勘查开发局下属的地质调查院、勘查院、地质队、地质勘查公司,冶金、有色、煤炭、核工业、水利水电等地质总局(或集团公司)下属的地质勘查企业,中钢、包钢、中铝、紫金、五矿等矿业集团等。

4.境外实物地质资料具有特殊管理意义和利用价值

同国内实物地质资料相比,境外实物地质资料具有特殊管理意义和利用价值:①我国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刚刚起步,对境外地质矿产条件及资源潜力了解甚少,因此充分开发利用已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是取得良好勘查成果,降低投资风险的重要途径;②境外实物地质资料是反映全球地质矿产特征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为科研以及专业教学、科学普及提供服务;③通过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实物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可以深化对我国地质矿产规律的认识,促进国内地质找矿的发展。

二、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与管理需求

1.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

据初步调研,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产生——即取样、钻探取心以及登记、编录等工作基本都是遵循国内有关规定或技术规范进行,但岩心、标本、样品等使用以后或成果评审以后则由各个项目或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项目所在国的有关规定或项目工作协议以及自身需要和条件进行保管和处理。

据了解,多数国家规定,项目完成后将实物地质资料移交给该国地质调查局或其他管理机构,有的国家还建有规模较大的岩心样品库,保存这些项目以及其他地质工作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例如,埃塞俄比亚虽然经济比较落后,但重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重要岩心、标本、化探副样等都保留至今。多数国家允许项目组将一部分实物地质资料带回中国进行分析测试,或者允许矿石、岩石标本出境,但须经过所在国管理部门的批准,办理出境手续。此外,绝大多数项目实物地质资料的归属处置都在项目合作协议中有专门条款进行规定,否则不能出境。

据目前调研结果,境外矿产勘查项目的大部分实物地质资料留在境外,只有极少一部分,主要是那些需要测试分析的样品与少量标本运回了国内;运回中国的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均没有移交给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机构,也没有归交本单位资料管理部门,而是由项目组自行保管。这种状况令人担忧:第一,多数项目组和所在单位保管条件差,不仅没有符合要求的库房,甚至没有场所,更没有相应的保管制度,只能随意堆放,因此比较凌乱,非常容易损毁丢失;第二,随着项目组或项目组人员的变更,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因失去“主人”而成为难以理清的“废物”。

综合初步调研结果发现,目前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基本上处于随项目结束实物地质资料随之自生自灭的状态。

2.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需求

据初步调查,包括境外矿产勘查项目的承担者、组织者以及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在内的各个方面人员普遍认为,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一致希望尽快把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纳入项目管理和地质资料管理。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冶金地质勘查一局等境外勘查项目承担单位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要求特别强烈,他们反映,带回国内的实物地质资料不知如何处置——想交给本单位,资料室不收;项目组保管,不具备保管能力;埋藏或丢弃没人批准,谁都怕承担责任,只能任其自然消毁。这些项目组赞成像国内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那样,实现规范化管理,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①希望尽快制定有关规定和技术要求,明确项目组和承担单位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面的责任;②对于应向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应提前正式通知项目组及所在单位,明确汇交内容及具体要求,使项目组在工作过程中做好汇交准备;③提交清单以及汇交实物地质资料的时间应在项目结束和成果评审验收以后;④带回国内、不需要向国家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在项目结束后应移交给单位资料室保管;⑤应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经费保障机制,即在项目经费安排和预算中应有这方面经费;⑥项目承担单位应有责任建设和维护岩心标本库。

此外,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作为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除了收集保管重要的国内实物地质资料外,还应依托境外矿产调查项目收集有代表性的境外实物地质资料,逐步建立反映全球重要成矿区带以及典型地质现象和重大地质成果的实物地质资料体系,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实物地质资料馆。

三、境外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条件与主要难点

同国内相比,境外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突出特点和主要困难有以下几方面:

1)出入境:据初步调查,出境方面,多数国家允许出境,但必须在项目合作协议中有专门约定,并办理比较复杂的出境审批手续;另外一些国家在办理出境手续和出关时还需通过私人关系或者付给一定的非规定费用。在入境方面,我国的限制和检查比较严格,通常入关时间比较长,而且有的被拒入关。

2)运输:大部分境外勘查项目所在国远离中国,实物地质资料运输路途遥远;而且多数项目所在地比较偏僻,交通不便。因此,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的运送途径常常是用人力运到公路边,再用汽车运到港口或机场,最后通过水运或空运出境。因运输困难,所以容易损坏,而且时间比较长,费用比较高(初步估算收集一个非洲国家勘查项目的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需20万元人民币以上)。

3)统一管理:由于承担境外勘查的单位比较多,这些单位的性质和管理系统也不一致,而且各种项目的经费来源也不同,给实物地质资料统一汇交管理也造成一定困难。

四、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原则与筛选收集工作方法

1.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

境外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符合有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②符合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特点与汇交管理条件;③充分发挥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境外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人的负担。

迄今,与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有关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2年)、《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2003年)、《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2008年)、《关于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通知》(国土资源部,2010年)、《关于印发〈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源部,2011年),这些文件虽然都没有对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做出具体规定,在“汇交范围”和“汇交细目”中也未列入境外实物地质资料,但在《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五章附则的第25条要求“由国家出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以外从事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地质资料的汇交,参照本条例执行”。据此,对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得出如下基本认识:境外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的组成部分,应纳入统一管理;对国家出资开展的境外项目实物地质资料原则上实施汇交管理,但境外实物地质资料受出入境和运输等条件限制,不宜采用国内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不能要求境外项目承担单位(汇交人)首先向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提交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然后由馆藏机构从中筛选,最后双方移交,而应该发挥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主导作用,在境外项目部署阶段,即根据项目信息进行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并与境外项目组织部门和承担单位沟通,确定应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及有关事宜,从而使境外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做到有的放矢,并尽可能简化程序,最大限度减轻境外项目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人的负担,使境外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切实可行。

2.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收集

(1)境外实物地质资料收集途径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通过3种途径收集境外实物地质资料:①接收境外项目承担单位汇交的境外实物地质资料;②在境外项目组织部门和承担单位协助下,专门采集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系列标本或其他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境外实物地质资料;③接收单位或个人捐赠的境外实物地质资料。

(2)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筛选依据

由于收集境外实物地质资料十分困难,所以馆藏机构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对汇交和计划采集的境外实物地质资料进行严格筛选,确保收集的实物地质资料符合馆藏条件。

筛选原则和依据包括下列3个方面:

1)有显著的代表性、典型性特点,具有重要的保管意义和利用价值。

2)实物完好,无严重损失或混乱,标识准确、清晰。与此同时,与实物密切相关的图件、文字等资料完备,能说明实物来源、特征、产出的地质矿产条件。

3)出入境和运输、保管无严重困难的实物地质资料。

在符合上述要求的前提下,优选筛选下列境外实物地质资料:①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的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②在矿产资源分布、成因等方面与中国有密切联系的周边国家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③各大洲或全球重要成矿区带有代表性的实物地质资料;④在发现矿产地或发现新矿种、新的成矿类型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或重大突破项目的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⑤铁、铜、铝、镍、铬、铀、锂、稀有金属等我国急缺矿种以及有重大经济意义的金、金刚石等矿产调查的实物地质资料;⑥有重要对比意义或对进一步勘查、研究工作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

(3)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收集工作方法与步骤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可设置专门人员或部室承担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收集和保管、提供利用工作;必要时还可邀请从事境外项目组织、实施及科研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协助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筛选以及成果集成与研究等工作。

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收集工作大致可分为7个步骤。

1)基础信息收集分析: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了解全球成矿区带划分及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分布及其他著名地质现象特征,掌握境外项目总体部署与重要进展,制定筛选依据。该步骤是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筛选的基础,可以使馆藏机构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筛选的盲目性。

2)初步筛选:在境外项目组织部门和承担单位的协助下,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及时了解已开展的境外项目工作进展与实物地质资料产生情况,掌握新部署的境外项目及实物地质资料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馆藏机构或委托专家委员会按照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原则和筛选依据,提出汇交实物地质资料的境外项目初选目录。

3)审核: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将境外项目初选目录报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4)落实:将审核后的初选项目,逐一与境外项目组织管理部门和承担单位进行沟通,落实项目部署安排和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条件,包括:境外项目性质、时间、勘查工作量;产生实物地质资料的类型、数量;项目所在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规定、出境审批部门与办理程序、运输方法、费用;入境规定等。据此进一步筛选汇交对象。对于确定汇交的项目,再进一步与项目组沟通,明确汇交实物及相关资料的数量与具体要求,最后与境外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境外项目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协议,主要内容包括: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和境外项目承担单位的责任和权益;汇交实物地质资料类型、数量与基本要求;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移交时间、地点;工作费用及支付方式等。

5)采集整理:境外项目承担单位按照与馆藏机构签订的汇交工作协议,对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岩(矿)心、标本等实物整理,即清洁整饰、编号、装箱(或者装袋、装瓶)、标识;②相关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向馆藏机构提交与实物密切相关的地质矿产图、剖面图、柱状图等图件、文字报告或文字说明、照片或录像等,这些相关资料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复印件;③填写实物地质资料清单,包括实物及相关资料的类型、数量;④编写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整理工作报告,说明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整理工作过程,简要总结实物地质资料的代表性、典型性特征。

6)包装运输与出境、入境:根据实物地质资料性状和具体条件,选择包装材料和运输方法,并办理出入境手续,采用空运或海运,运到国内,再运送到馆藏机构。

图1 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收集工作流程示意图

7)验收移交:馆藏机构对境外项目承担单位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按照汇交工作协议进行清点验收。主要包括:实物类型、数量及各种标识是否正确清晰,相关资料是否充分,采集整理工作报告内容是否完整。验收合格后,双方进行移交,并在移交清单上签字,馆藏机构向境外项目承担单位发验收合格证。此外,在验收移交时,馆藏机构根据有关规定和境外项目承担单位要求,核定实物地质资料(含相关资料)的密级与保护期。

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收集步骤与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350 评论

刘思韵2522

一、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的目的、意义

保存、收藏实物地质资料,并将其提供给公众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科学研究的意义上讲,钻孔岩心和其他实物地质资料具有不可替代性。首先,岩心保存可以使地质学家用肉眼直接对岩矿心进行宏观或微观检查,这能比其他方法揭示出更多的东西。而当检查的物质颗粒极细时,人们不能用照片或地质编录进行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或提取微体化石,原始材料(岩矿心)的获得对于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极端重要。第二,同一取心部位的地质编录由于岩石本身的属性和特征以及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这在以工程为目的钻井岩心描述与仅仅以地质目的钻井岩心描述相比时最为明显。不可能设计出一种全面的岩心描述格式完全满足短期钻探计划的各种目的需要,这就为长期保存岩心提供了一个充足的理由。通过保存、收藏实物地质资料,后来的地质学家和勘探技术人员可以不受已形成地质观点的限制,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以及采用新的不断发展的技术方法进行观察研究和测试分析,从而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取得新的成果。

从经济意义上讲,由国家或政府进行管理、收藏和保存实物地质资料,提供给公众利用,可以节省资金,提高风险勘探的效率。实物地质资料中赋存了大量的原始信息,重新获取这些实物地质资料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即重置成本很高,若对它们进行多次开发与持续利用可以避免重复工作,大大提高地质勘查和地质科研工作效率。例如,大庆油田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与开发利用,为油气资源远景评价、勘探规划、布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借此每年可节省勘探井3~6口;中南地质勘查局603勘查队在对以往地质资料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库藏岩心、副样的重新分析,发现了金井嘴金矿床、银山大型银矿床和刘圣山-铜井金铜矿床。

二、实物地质资料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用途或目的出发,实物地质资料有多种分类方法。以矿产大类及其评价勘察方法划分可以分为石油、地层类岩矿心、煤田类岩矿心、矿产类岩矿心,并可进一步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岩心;以地质分类可分为岩浆岩类、变质岩类、沉积岩类、矿产类、构造地质类、环境地质类、海洋地质类及地球化学类实物地质资料;以获取方法可分为钻探岩矿心和手标本、样品;以勘探阶段划分可分为早期风险勘察或战略远景评价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和详查勘探阶段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以获取渠道可分为汇交的、捐赠的、与国外交流的实物地质资料;以产出位置可分为陆上的、海洋的、大陆深钻的、两极的和航天的实物地质资料;以实物地质资料的物质形态可分为岩心、软泥心、冰心等;以投资主体可分为以国家投资主体的公益性地质工作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以公司企业为投资主体的商业性地质工作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

三、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原则、依据及影响因素

出于不同的收藏、保存目的,对各种分类方法划分出的多种类型的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原则、筛选方法不尽相同。

以国家为投资主体的公益性地质工作主要为早期风险勘察和战略远景评价工作,一般工作范围和区域比较广阔,产生实物地质资料的点比较稀疏,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数量较少,但很少重复,对周围区域的地质、矿产特征代表性强,实物地质资料的参考价值很高,对进一步的矿产勘察开发指导意义很大。另外,公益性地质工作大都部署在重要构造带、区域成矿带、地层较深部位及其他重要地区等关键位置,因此,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的科学研究价值也很高。对这类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原则是尽可能的收藏、保存。只有当实物地质资料采取不完整、配套资料不齐全时才予以放弃。

以公司、企业为投资主体的商业性地质工作主要为矿产详查和勘探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可以很好地控制矿区构造,查明矿床类型和矿化类型及围岩特征,识别找矿标志。这些工作以获得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工作中注重对矿体空间位置的控制,注重对矿体品位的准确评估,注重对比矿体层位。工作中投入的工程量一般比较大,可以产生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这一类实物地质资料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和明显的经济价值,对地质科学研究也有一定的价值。但因数量较大,筛选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筛选的原则是钻孔岩心必须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要考虑多方面,例如:钻孔的位置(地理位置、构造位置及其他位置)、钻孔代表性、钻孔代表地区的矿化形式和类型、勘探阶段、岩心种类或性质、保留的费用与实物本身价值之比等等。

实物地质资料筛选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首先应确定岩矿心选择的范围,即确定什么样的矿区,什么样的勘察项目及哪些地区什么种类和性质的岩矿心可以选择。最少以下7类岩矿心可列入选择范围。

(1)过去重要的采矿项目中有代表性的岩心;

(2)非常重要的勘查项目和远景区中有代表性的岩心;

(3)重要的岩石、地层、构造、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或有矿化意义的岩心;

(4)取自重要矿区的有代表性的岩心;

(5)取自未来不可进入的地区(公园,市区)的岩心;

(6)取自不可能重新钻探的特殊的深钻孔(大于1000m)的岩心;

(7)取自难于到达的边远地区或未来不可能到达的地区的岩心。

除了要确定岩矿心的选择范围以外,还需要为岩矿心的选择确定一定的标准。包括矿产产量、项目或远景区的规模、矿化类型、构造环境、矿产种类类型、矿山寿命、地理分布、已知重要地质特征;岩心能否合理储存及发生损坏或损毁的可能性;钻孔重新钻探的可能性;以前该区勘查和采矿程度等等。例如,矿产产量可以划分为巨型矿床、大型矿床、中型矿床、小型矿床等;远景区规模可以划分为巨型远景区、大型远景区、中型远景区、小型远景区;矿化类型可分为罕见的、不常见的、常见的和多见的;矿山寿命可分为远景区或长期开采矿山、开采矿山、计划关闭矿山及已关闭矿山等等。

另外,不同种类的岩矿心其筛选标准是不同的,如钻孔间距过密的岩心应该剔除,这是一项标准,如果认为煤炭岩心钻孔间距小于4km时是钻孔间距过密的话,对金属矿岩心只有当钻孔间距小于时才可以认为钻孔间距过密。

公众对实物地质资料的使用情况也是其可否保留的一项参考因素——岩心保密公众不能得到、因难以鉴定而无法使用的岩心、公众易得到保存价值不大的岩心等,这样的实物地质资料都应该被筛选掉。

180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内容研究方法实地考察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

    大能苗*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论文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

    在写论文的时候,我们可以借鉴和引用他人的优秀论文。但很多同学在拿到一篇论文的时候都很茫然,没有头绪,不知道该怎么做。其实我们要做的事是分析你拿到的论文。如何分析

    全全英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实证研究类论文怎么筛选文献

    我就说说我们普通人写论文怎么找参考文献吧,那种牛人的论文都是开创性的,参考文献更少。第一步——广撒网拿到题目,题目里的关键词,应该能总结出来,根据关键词,上SC

    abc123459876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实地调研是研究方法吗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

    德古拉之吻~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药物筛选和实验模型毕业论文

    药剂学的毕业论文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

    jonathan770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