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5

电冰箱5
首页 > 职称论文 > 行为能力养成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蘑菇110

已采纳

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行为的培养

【 论文 关键词】 体育终身体育大学生体育锻炼

【 论文 摘 要】 高校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终身体育行为有利于促进身体和健康,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终身体育行为的方法是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身体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培养体育消费意识等。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大学教育是培养我国高级专门人才的黄金时期,也是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而高校体育教育也同样如此,它是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身体健康方面的保证。这一保证不仅体现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在校期间积极锻炼以确保身体素质的提高上,还体现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及健身方法的掌握上。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行为,是造就未来人才的需要,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高校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中的重要性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体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合格的人才除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面对社会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需要人才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作为物质基础,而体育能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人体的健康状况,保持身体健康离不开长期有效的体育锻炼。但终身体育行为的形成需要养成锻炼的习惯,了解相关的人体知识和掌握一定的健身方法,这些都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教育内容对学生影响很深。高校体育教育应当不失时机地加强主体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锻炼身体的过程,提高其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强化终身体育观念,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与正确方法,使高校成为实现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实际场所。 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的思想更加成熟,自我意识也逐渐完备,自控能力基本形成,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对他们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此时是培养他们自觉进行身体锻炼习惯的最佳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任务,不仅要注意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和增进身体健康,从而保证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与能力,使其在今后能终身受益。大学生终身体育行为的培养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迫切性已十分明显,高校体育教育应当也必须把建立终身体育行为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二、建立终身体育行为的作用 1、促进身体健康 终身体育行为是通过体育锻炼所表现出来的,对人体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1)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系统,在神经系统的统一调节下,机体各器官系统进行着不同的生理活动,并保证机体各器官系统的统一与合作。所以,它在各器官系统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体育锻炼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以保证机体对外界不断变化的有更大的适应能力。 (2)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呼吸频率逐渐减慢,呼吸深度较大,能使胸围和呼吸差增大,肺活量增加,呼吸效能提高。 (3)体育锻炼能促进大学生内脏器官机能的提高,促使心肌增强,心脏发达。 (4)体育锻炼还能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 大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少,因此自身的免疫力较差。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提高对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的免疫能力。 2、促进心理健康 终身体育行为不仅是学生发展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心理健康、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起着积极作用。 (1)增进学生智力发展。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欲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善于观察、想象丰富、注意力集中、加深记忆。体育锻炼的过程就是将身体练习与大脑智力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同时,由于运动过程情况千变万化,要求必须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立即付诸行动,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另外,体育锻炼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从而促进大脑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如脑腓肽和内腓肽)。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可以促进学习和记忆。 (2)消除学生不良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在大学中,有不少人由于学习和其它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一些紧张、恐惧、焦虑、忧伤、沮丧、悲观、嫉妒、抑郁等消极情绪,在某些国家,体育锻炼已经被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心理医生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所以,对于这些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消除或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3)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它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4)消除疲劳。疲劳是指人在学习和工作后,人体的组织器官甚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下降的表现。疲劳与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有关。对于大学生来说,紧张的脑力劳动和长时间的伏案静坐学习,可能会使大脑供氧不足,使人感到疲劳,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下降。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神经的功能,达到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3、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上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表明了一个人的成熟程度。终身体育行为的培养,使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三、培养终身体育行为的方法 1、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高校体育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有一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以及方法的掌握等方面的内容,但要使学生真正接受终身体育观念并转化为行动,首要的任务还要加强对终身体育观念的教育和培养。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才可能持之以恒并最终养成习惯。 在高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乐趣与快感,同时还应该意识到坚持终身体育锻炼对于国家、和自己都是大有裨益的。把参与体育锻炼和各种体育娱乐活动作为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又是现代人素质的体现。 为使大学在校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终身体育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而作为大学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责无旁贷。只有当老师真正理解其重要形式时,才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学生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热情就越大,终身体育的观念就会越牢固。

此外,建立完备的电化教学,把录像机、多媒体、国际互联网络等高科技,视、听新技术运用到体育实践中,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必要的体育场馆建设、体育器材的投入,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硬件,有利于增强学生锻炼的兴趣。 2、培养大学生身体锻炼的兴趣与习惯 兴趣属于人的个性特征,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体育兴趣就是对体育活动的喜好。在高校学生中培养终身体育行为,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源于他们的学习动机,而动机的产生又与兴趣爱好有直接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注意采用各种措施,以多种形式培养、保护和充分调动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从生理和心理感到满足,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坚持经常身体锻炼就会逐渐养成身体锻炼习惯。良好的锻炼习惯是终身体育行为的重要条件,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学生积极主动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还使他们养成锻炼的习惯,自觉地坚持体育锻炼。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器材,保证学生有地方、有东西可锻炼。其次,要引导学生无论学习多紧张都要抽出时间锻炼,无论多困难都要坚持锻炼。第三,要将学生锻炼习惯情况列入考核评价体系,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能在一生中不间断地长期坚持。而且,持之以恒地体育锻炼,本身就是一种顽强毅力和坚强品质的磨练。 3、加强体育锻炼的理论学习与实践 终身体育是相对于人的一生全程化的体育活动,处于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时,采用的锻炼内容、方法和手段也应不同。这就需要运用卫生、、、健身等多方面的科学理论知识加以指导。高校体育教育承担着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的重任,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锻炼,锻炼什么,怎样锻炼,并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的运动处方,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是奠定其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基础。学生通过教师技能的传授及自身掌握的身体锻炼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反复的实践,从而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获得锻炼身体的效果,使学生今后乃至终身在各种生活工作条件下去自觉锻炼。 4、培养体育消费意识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物质丰富的追求正在转向对生活的质的追求,而体育运动的终身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物质条件。相对于某个人而言,想尽情“玩体育、享受运动”,则必然要有消费。花钱买健康、买运动享受成为当前的一种新趋势。因此,培养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就很关键。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体育正在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人类健康体魄的重要手段,明白众多体育场地有偿服务的道理;其次,要向他们讲明优、劣运动装备、场地与运动感觉、技术水平的关系,以及需花费的体育社交正成为社会时尚;第三,要向学生讲明大学体育场馆收费的目的、校内外场馆费用对比、场地少活动者众多的矛盾和场租制定的依据。道理明白了,体育消费意识自然就容易形成。 四、结语 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而终身体育又是高校体育的延续和发展。高校体育教育要充分利用学校为终身体育提供的良好实践环境,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养成终身体育的行为习惯。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交接点,因而对学生终身体育行为的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玉金.终身体育教育与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相关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5):47-49. [2] 王小林.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J].体育导刊,. [3] 宋旭.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目的形成的策略与方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42-44. [4] 范丽萍,杨云琳.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关联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6):56-58. [5] 罗玲红.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6). [6] 赵广辉,鲍志宏.21世纪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确立[J].体育文化导刊,. [7] 徐和庆.学校体育长期效果论析[J].北京体师(体育教学),. [8] 高宇飞.终身体育观念与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 [9] 刘艳,刘晶.终身体育思想 刍 议[J].体育文化导刊,2001(4). [10] 王汝英.论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J].北京体师(体育教学),. [11] 李谦斌.试论体育教学如何与终身体育自相接轨[J].北京体师(体育教学),. [12] 刘伟平.学校体育新的着眼点——终身体育[J].北京体师(体育教学),. [13] 王勇.浅谈高校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119 评论

珊珊来了

浅谈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分析及评价研究策略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评价研究策略

【论文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提出了几点大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善的措施。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严重的偏离 在大学,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与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打交道,另外人与人之间的个性相差比较大。在处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大学生一般都比较注重的是自己的想法。在计提利益面前,更加看中的是个人的利益。特别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的世界,认为在网络里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被网络上的攀比、暴力等行为严重的抹杀了,有些学生利用网络欺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做损害他人的利益的事儿,在与人交往的时候缺少真诚,具有不正确的动机,使大学的学风受到严重的损坏。 (二)学生的健康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 处于大学中的学生,年龄一般都是在二十岁左右,应该充满朝气,积极乐观,勇敢坚强,能够坦然的接受各种挑战以及失败的打击,但是很多大学生的思想往往比较的纠结,比较的矛盾,面临着新旧思想的`不断冲击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矛盾,使他们的心理严重的不平衡,不能客观的理智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这些心理上的变化会对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有负面的作用。 (三)重视知识的输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里,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一途径就是大学课堂,但是很多大学里,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呆板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占据着非常被动的地位,会大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很好的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的教育,没有及时的将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另外没有很好的与学生交流,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讲完课就走了,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没有办法及时的请教。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效率非常的低,甚至很多学生逃课。在课后学生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能也不够好。 (四)没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择业观 大学的管理一般比较宽松,大学生一般有很多自由的时间,但是很多大学生利用自由的时间打游戏、看泡沫电视剧。另外大学生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有很多学生严重的熬夜,身体素质很差,平时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很少的体育课,学生们普遍没有引起重视,很少去上,或者敷衍了事。在择业方面,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认为只要考取的证书越多对工作越有帮助,却不知道什么工作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没有明确的目标,盲目随众对于自己在学校学习的道路和以后的职业道路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 (一)优化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大学里的学生一般已经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对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一定的认识。政治思想素质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政治态度和道德水准,是一个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应该抓住这一点,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在大学校园里,应该培养严谨踏实的优良学风和文明进取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踏实做人。广大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得到提高 每个学校和家长的责任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学生也有责任努力地树立正确的观念。大学生处于社会和学校的分界点,很容易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开展心理咨询课,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思想比较另类,或者是性格比较腼腆的学生,教师要主动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世界,及时地纠正他们消极的观念,解开他们心理上的矛盾,使他们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面对生活,不断的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三)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和能力素质以及文化素养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能力素质和文化素养,能够熟练的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使用的技巧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去,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不断的创新,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积累经验,发现做事和学习的规律。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 总结 大学学校发展的要求就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都高的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不断地锻炼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时地发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且因材施教,积极地帮助学生改善综合素质方面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有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远琳. 新形势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分析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2(5). [2]王永吉.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培养[J]. 现代交际, 2010(10). [3]张利兵. 多层次灰色系统评价模型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5). [3]谢长旺, 赵彦, 范丽远. 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10(8).

205 评论

冷暖自知66暖暖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最佳时期是幼儿时期,除了家庭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重要影响外,学校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有效配合,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是自身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一段时间以来,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只希望孩子学习能考个高分,而忽略了对孩子品质、能力的培养。清代大画家郑板桥临终时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馍,等儿子临时学习并做好送来时,他已经咽气了。他留给儿子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可见,他临死前还不忘教儿子自立、自强的习惯,这对我们今天的父母难道不是个启发吗?这就要求做父母的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而且要教会孩子做人,要敢于向自身挑战,要从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庭的需要,社会的需要1996年一本期刊的编辑部在中国、日本、美国的学生中同时进行了一次"心目中最受尊敬的10个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日本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二位都填了自己的父母亲,美国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三位中有两位填了自己的父母亲,而中国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10个人"中填的大多是电影明星、球星等。悲载,中国父母!难道是中国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吗?非也。其实,中国父母在养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气、脑筋,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一流的,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更是拼命地在养孩子上攀比,邻居家给孩子买了电子琴,我节衣缩食也要给孩子买台钢琴:邻居家给孩子买了电脑,我要给孩子买个更高档的。他们有的成了孩子的"奴仆",为孩子提供面面俱到的"服务",只知道单方面的付出只知道一味慷慨给予、溺爱孩子,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忽视了培养孩子对父母、对长辈、对社会的爱。给孩子养成了自私、冷漠、任性、放纵、没有责任感的不良习惯,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害了社会。(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配合学校教育的需要瑞士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行为习惯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他律阶段(6~8岁)、自律阶段(8~10岁) 和公正阶段(10~12岁)。皮亚杰认为,在自我中心阶段,行为习惯具有不稳定性:在他律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之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或老师的。小学低年级儿童正处于儿童行为习惯发展的他律阶段,他们尚未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没有形成恒定的道德标准,道德观念主要受周围人们的影响,比如家长、老师,以及一起玩耍的同学和朋友。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协助学校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进行教育,孩子容易接受,容易形成稳固的习惯,同时还可以防止孩子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建议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 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 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 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 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 教育等。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 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二)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 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如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西的习惯。我们买东西谁不去挑、不去捏, 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这些问题。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这一陋习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班里吃水果时让孩子们自己拿,谁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总是挑了这个还是觉得那个好"这山还望那山高" 。又如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们有很多的成年人对自己小家庭的卫生搞的"一尘不染",可是对社会大家庭的环境卫生却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等,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会对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幼儿德育理论学习; 家教专刊、 家教小园地时刻发挥着它们的宣传和交流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随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 成才有真正的意义。(三)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孩子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五层: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第四层是成人指派;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我们的习惯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四)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自信心。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 所以老师要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如很多孩子在动手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离集体生活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来到幼儿园,这些孩子无论在行动,还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的核心,是促使孩子实现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成人对幼儿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滋补品"。信任既来自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又取决于教师对孩子行为的认可。对幼儿来说, 只有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获得自信心。孩子只有充满信心,他们才会信心百倍地面对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 一点一滴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五)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父母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 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地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 父母良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有心人,要仔细观 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示赞许, 强化鼓励他继续发展,形成习惯,巩固下来;对不良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是指责他,更不能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而取消他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和权利。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三、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一是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二是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三是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四是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五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必要的。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了好的行为习惯,许多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反之,会为幼儿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参考文献:[1].钱玲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培养》,《考试周刊》2008年第11期,第225页。[2].辛文荣、孟祥芳《浅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109页。[3].葛海荣《关注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百花园地》2012年第11期,第197页。[4].李兰《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第110页。[5].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69 评论

金花2015

《试论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

[摘要]大学生生活指导与生活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学生公寓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生活指导与生活教育的主要平台。文章研究探索学生公寓和社会实践作为生活指导与生活教育的机制和载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功能,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生活指导 生活教育

[作者简介]肖惠杰(1969- ),男,浙江平阳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工部支部委员,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浙江 温州 325006)陈文远(1972- ),女,浙江平阳人,温州大学学生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浙江 温州 325035)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入,高校学分考核制普遍推行,流动教室实施,后勤学生服务呈现规模化、规范化的趋势,学生公寓或学生社区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已不仅仅作为学生休闲、居住的场所,更是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园地和获取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窗口,学生公寓的建设和管理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主要平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有利于锻炼修养品性和提升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承载了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功能。

一、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含义

生活就是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生活是个有丰富内涵的范畴,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大学生的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是通过学校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达到增长见识、提高能力、锻炼毅力和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目的,即达到生活教育的目的。大学生的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贯穿于学校的学生管理教育全过程。

(二)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19世纪就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当今社会,大学生是每个家庭呵护的“宠儿”,他们在十多年的中小学读书时间里大多只注重知识学习,缺乏生活锻炼,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大学阶段作为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迈进的过渡时期,学生要做好从学生到社会人角色转变的充分准备,学校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人文素养和其他非专业能力进行指导和教育,即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为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更好地适应、立足和发展奠定基础。目前,很多教育行政部门及科研机构都明确将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列为当今高校教育体制改革重点项目,期望通过研究探索学生公寓和社会实践作为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机制与载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国内外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综合经验

(一)国外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模式简述

在国外,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素质和服务意识,欧美很多国家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人员的重要职能就是帮助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精神发展,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一方面,这种情感帮助对学生自身的要求是能够自由地表达情感并有效地控制情感,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另一方面,对他人的要求是善于理解接受他人的情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和他人保持一种和睦的关系。美国的学生社区服务教育非常成功,他们提出,大学需要的是奉献者,而不仅仅是参与者;需要的是责任感,而不仅仅是领导人。其组织管理成熟,服务方案完善,服务内容丰富,评价体系健全。东方国家如新加坡和韩国也将学生社区服务活动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校内外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区活动,开阔社会视野,提升思想品德水平,锻炼实践工作能力。

(二)香港“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学生生活教育

“全人教育”是指将“以人为本、全人发展”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内在潜能,根据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引导、激励、唤醒和鼓舞,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将作为人的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使学生成为自主自觉、优化而和谐发展的健全个人,在德、智、体、群、美、事、情七方面全面发展。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围绕特区政府提出的“全人教育”的目标,学生公寓生活指导和管理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敏锐、迅速地满足学生住宿和教育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宿舍活动,通过住宿生活学习和发展人际关系,培养广泛的兴趣,锻炼组织及领导才能,进而获得成长经验。

三、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内容途径

(一)发挥学生公寓主渠道作用,提升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实效

1.加强学生公寓设施建设,创造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环境氛围。一是加强学生公寓硬件设施建设,为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创造物质环境。学生公寓硬件包括寝室内部设施和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指的是除了学生寝室内部设施以外的所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设备、物件、建筑和环境等,包括公寓出入口的门禁系统、楼层洗衣房、直饮水机、学生公寓会议室、活动中心(文化体育活动)、食堂、超市、银行网点(柜员机)、绿化园地和学校层面的各种学生事务机构等,学校要以学生为本,用好用足设施,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使学生生活更加便捷、实惠和舒适。二是加强学生公寓人文环境建设,为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创造良好氛围。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潜移默化地对个体产生持续影响,要在公寓营造温馨的生活化的人文环境,包括设置学生公寓服务指南,张贴学校各部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电话和服务方式;设置楼层公告宣传栏,宣传记录时事政策、科技信息、就业创业等,注重时效性;张贴一些书画作品,包括中外名人、励志名言、风景名胜以及学生作品,并定期更换。研究学生公寓人文环境建设,使学生加深生活体验、接受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

2.发挥学生党员义工服务的作用,为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提供榜样力量。学生党员进行义工服务既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又锻炼了大学生党员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培养当代学生的服务、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公寓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通过义务为学生做好事、办实事,使学生公寓形成浓厚的生活教育氛围,引领其他学生感受先进、心仪先进,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生活教育的熏陶。具体地说,要以学生公寓为平台,大力发挥公寓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热心公益学生的模范作用,积极参加公寓绿化保洁、生态寝室建设、扶贫帮困、文化宣传等活动,认真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文体活动、人际交往、家庭贫困和心理情感等方面所遇到的具体问题。

3.开展公寓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常态化。公寓日常文明创建是学生公寓管理服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寝室纪律、卫生、安全和文化建设。要制定公寓学生违纪量化实施细则,规范公寓学生生活的权利和义务,推行创建标准化寝室,重点落实寝室轮流值日责任制、寝室门口卫生三包制、寝室安全建设规定、公寓网络使用和作息时间规定等一系列举措;尝试创建星级寝室制,即在标准化寝室基础上推出星级寝室评比活动,依照从低到高的层次评出三星、四星和五星级寝室,分别给予精神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公寓―社区,寝室―家”的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劳动观念和奉献理念。

4.改革公寓学生评价体系,强化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制度保障。尝试实施公寓学生综合评价学分制,并计入学生档案,加大学生公寓对学生推优入党、评优评先和毕业鉴定等方面的发言权和票决权,必要时撰写类似于学生成绩报告单的公寓表现报告单,为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长期有效开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借力社会实践大舞台功能,拓展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内涵

1.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思想品质,铸就良好个性。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时要与各种层次和类别的人打交道,深刻了解一些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尖锐性,会遇到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这就使得他们要摒弃娇气和软弱,练就一定的牺牲精神和坚韧品质。一个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具有激励和指导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内驱力和实践动力,为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学生和社会保持良好密切的接触,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关心、了解和服务别人,从而找到自身的价值。社会实践活动还会促使学生比较分析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反思自己的个性特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综合思考社会角色与个体社会化的对接情况,找准方向,以便较好地完成角色的转变,其个性特征发展变得成熟起来。

2.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社会智力和未来竞争力。简单地说,社会智力就是了解自己与了解周围环境的能力,包括社会的认知力与社会的行为能力,社会智力是人才的核心素质之一,具体内容有规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以团体合作进行的,一个团队会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体的充分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所以个体要有责任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同心协力,才能获取最终成功。通过团队协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锻炼了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交际能力与组织能力,增加了适应未来社会的机会,提高了未来就业的竞争力。社会智力和社会竞争力是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高端目标。

实施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学生公寓和社会实践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两大平台。学生公寓是“里”,包含实施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基本内容;社会实践是“外”,实现学生从学校人到社会人转变所需的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的更高目标。要综合两大平台的功能,全力推进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什么是生活教育[A].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美)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美)奥德文.大学生活规划[M].张朝霞,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01.

359 评论

相关问答

  • 组织行为学能力论文5000字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

    cocomooner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执行力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是企业管理人员。执行力是每个企业管理实施的重要因素,是每一位企业成员义不容辞的一项职责,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健康、和谐发展问题,企业必须不断提

    沈阳硅藻泥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论文

    大学生的良道德的,如何培养的,可以的

    粒粒sos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行为能力养成论文2000字

    恩,好的,俺给你一份

    谁的吴邪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生活力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侯方旭.信息技术让教学充满活力[J].祖国,2012,(23):198-199. [2]尹明有.激活语文课堂,让教学充满活力[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萤火虫69696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