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8

wangqinglin0
首页 > 职称论文 > 三门峡产业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上海大徐

已采纳

论述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

[ 论 文 摘要] 农业是县域的基础。河南省作为典型的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振兴农业和经济的根本出路。河南省县域经济已形成推动型、非公有经济推动型、产业集聚型、劳动经济型、农业产业化推动型、开放带动型等模式。河南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程,加快城镇化建设,积极开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化进程。

[ 论文 关键词]县域经济;聚类分析;发展模式

河南省县域经济单位共有108个,包括20个县级市和88个县。全省国土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县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县域人口为8122万,占全省人口总量的85%左右。从GDP来看,全省108个县市的GDP占全省的68%左右。

一、河南省县域经济的聚类分析

河南省有108个县市,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所有县市进行分类,便于更好的分类指导县域经济的发展。将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人均投资、工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七项指标作为变量进行快速聚类分析。利用欧氏距离公式:EUCLID=■

K表示每个样本有k个变量;X■表示第一个样本在第i个变量上的取值;Y■表示第二个样本在第i个变量上的取值。

1.结果

第一类:11个县市。包括义马市、巩义市、长葛市、沁阳市、堰师市、新密市、新安县、新郑市、荣阳市、林州市。

第二类:27个县市。包括桐柏县、获嘉县、陕县、辉县市、淇县、孟州市、宝丰县、西峡县、舞钢市、中牟县、灵宝市、汝州市、临颖县、伊川县、新野县、许昌县、禹州市、修武县、混池县、新乡县、长垣县、光山县、永城市等。

第三类:70个县市。包括沈丘县、确山县、清丰县、宁陵县、上蔡县、夏邑县、浚县、台前县、扶沟县、淮阳县、罗山县、鲁山县、商水县、拓城县、范县、祀县、唯县、高县、泌阳县、滑具、息县、民权县、汝南县、卢氏县、原阳县、固始县、商城县、封丘县、宜阳县、叶县、洛宁县、汝阳县、虞城县、平舆县、正阳县、淮阳县、新蔡县、淮滨县、太康县、郸城县、开封县、尉氏县、通许县、唐河县、鹿邑县、兰考县、遂平县、安阳县、孟津县、项城市、西华县、内黄县、南乐县等。

2.聚类结果分析

第一类县工业强县,强调工业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各类指标排名比较靠前,这11个县的综合位次均在河南省前二十名。这11个县市的总人口万,占全省县域总人口的,人均GDP为13224元,是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倍,是第二类倍、第三类县市的倍;人均财政收入378元,是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倍,是第二类县市的、第三类县市的倍;人均存款余额6425元,是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倍和倍。人均投资水平3966元,是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倍。一、二、三次产业所占GDP比重分别为、60%、。

第二类县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资源丰富,比如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县伊川县、桐柏县、禹州市、汝州市、灵宝市、永城市、辉县市、绳池县等;此外,第二类县域有一定的区位优势、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农产品加工有较好基础的资源型县和农业大县,较容易形成产业集聚,农业产业化等。第二类县县域总人口万人,占河南省省县域总人口的。各类经济指标高于第三类县市,且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而低于第一类县市。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存款余额、人均投资水平是第一类县市的62%、56%、58%、51%。第二类县域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

第三类县是集中河南省的边缘地带,多数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绝大多数贫困县都集中在这一类。第三类县市在河南省108个县市中占得比重比较大,且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在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测度中处于较弱的位置。主要分布在豫南的信阳、南阳、驻马店;豫北的安阳(除林州)、濮阳;豫东的开封、商丘(除永城外);豫西的三门峡、洛阳等所辖的部分县市。该类县总人口占全省县域的70%,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投资水平、人均储蓄额低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该类县的三次产业比重为。

二、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已形成模式

1.工业推动型

坚持“突出特色、强化优势、膨胀总量、集中布局、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继续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领跑。义马、栾川、巩义、新安等县(市)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在70%以上。借助工业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加速实现工业化,从而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经济实力,如巩义、新郑、偃师、新安、伊川、沁阳、永城、禹州、辉县等,大部分位于聚类分析的第一层次,基本属于工业强县,经济发展水平均比较高,各类指标排名均比较靠前。特别是地处豫西的新安县,从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因为兴起一个集团,带动了一个县的工业崛起,发展成今日的工业强县。

2.非公有经济推动型

非公有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各县域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各色各样的非公有经济,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突出县域特色,以此实现县域经济的突破。长葛、郸城、遂平、 渑 池等县域在民营经济做的相当好,基本上位于聚类分析的第二层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区位优势。例如,长葛在河南县域经济排名中排第九位,是河南省非公有经济推动型的典型代表。具有八大支柱产业,是全国最大的金刚石生产基地、卫生陶瓷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农机配件生产加工基地,此外还有黄河旋风、众品食品、森源电器、奔马机械等知名品牌。

3.产业集聚型

产业集聚模式特别适合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县域,突出地方经济特色,集中布局产业,如长垣、偃师、长葛、林州、濮阳、虞城等县市,根据产业集聚理论,发展各类特色的产业集群。例如,长垣县在“零资源”上逐步发展,从“点状经济”发展到“块状经济”,形成了起重机械等为主产业集群。产业聚集效果非常明显,现已建成年产26万台起重机、165万台起重机配件生产能力的特色产业基地,中小吨位起重机占全国市场份额60%以上。偃师市跨产业聚集和工业强县两大类型,有力的突出的.产业聚集的“块状经济”。

4.劳动经济型

处在河南省的边缘地区以及贫困山区的一些县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一般分布在聚类分析的第三个层次。三次产业和第一、二两个层次的县域相比均比较薄弱,但是这些县域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比如固始、新县、柘城、淮阳等。例如,固始地少人多,属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农业县。为了改变贫困命运的固始人远走他乡,因此成为典型的劳动力输出大县,成为河南劳务输出的知名“品牌”。很多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现在固始的房地产业、服务业、医疗卫生业等均由这部分人支撑。

5.农业产业化推动型

这个模式比较适用于农业大县,潢川、淇县、鄢陵、尉氏、汤阴、延津、正阳等县市,这些县市基本都位于聚类分析的第三个层次,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等各项指标都落后于一、二两个层次。这些农业大县要,最终还要靠农业产业化。一方面加强优质粮食基地建设,另一方面改变单一的粮食生产,发展农业规模化和特色农业,走农业产业化强县的道路。例如,尉氏县全县农业产业化组织有74个,资产总值达到亿元,带动万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此外花卉县鄢陵县全县花卉面积达万亩,拥有各类花木园林612家,花木产业年产值达22亿元以上;畜牧业发展迅猛,品种结构优化,逐渐形成规模养殖。

6.开放带动型

立足本地特色,优化环境,以商招商,以“外”引外,形成以开放谋发展,以发展促开放的互动格局。许昌2003-2007年,出口创汇总额达亿美元,以年均25%的速度递增,在全省县市中连年保持领先地位。以瑞贝卡发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发制品,出口额占全县出口总量的90%以上,2006年出口总额达14483万美元,2007年出口额达16903万美元。目前许昌县产品出口市场已拓展到英国、法国、韩国、日本、俄罗斯、欧盟、东盟和非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河南省发展县域的对策

1.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程

非公有制经济是县域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增长点,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源,对增加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县域经济实力就相对来说比较强,比如东部沿海的浙江等地。非公有制经济具有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等优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长葛、郸城、遂平、 渑 池等县域在民营经济做的比较好,但远远不够,河南省要放宽准入政策,要积极引导扶持。落实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优惠政策,创造公平环境,为民营经济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加快城镇化建设

河南省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经济基础薄弱,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城镇化就是人口向城镇的集中的转变过程。农村城镇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城镇化的最好办法就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河南省城镇化建设步伐,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在政策上扶持,在资金上支持。县域应充分利用财政的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加强县城对周边城乡的辐射带动作用。部分县市或城镇,可结合自身的条件,建立园区,引导企业城镇集中,把产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块状经济,努力形成集聚效应。

3.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化进程

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河南省作为典型的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改造,调整农业结构,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各县域的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并做大把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规模,例如“花木第一县”鄢陵县,培育了花卉、畜牧、棉花、瓜菜等特色产业,促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发展格局。此外,还要解决农产品的卖难低效问题,这就要求对农产品从简单加工到深度加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

4.积极开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河南省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是一大重要贡献。针对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情况,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变人口优势为经济优势,提高务工人员素质,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广泛收集用工信息,按照农民文化、技能等实际情况,开展了服装、针织等专业培训,用规模化方式组织农民工输出,实施劳务输出产业化经营,这样为河南经济总水平提高贡献力量。位于河南豫南的信阳各县市,在河南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如新县,全县36万人中,农村人口28万,靠劳务经济富起来的就占了四分之一。新县近年来,2009年,在危机的背景下,新县劳务输出就7万人。先后有1000多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为新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段丽娜.促进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C].西北大学硕士学位,2008 介翔.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探究[C].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李亚阁.河南省县域经济分类和发展战略研究[C].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刘俊杰.县域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M].北京:社会出版社,2005-10 杨荫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论——县域经济发展的出路与思路[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09 郭再欣.县域经济发展对策浅析[J].经济研究导报,2009(34)

138 评论

垫块砖一米三

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珍贵的文物挖掘出来。据报道,真正挖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还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名胜古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淹没江水当中。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大破坏。 在生态方面,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像当地植被的破坏,气候的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距有关报道,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附近的气候发生了异常,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很寒冷。也有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增加了很多,估计跟三峡工程有关。一些生物像鱼类因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变了生活的环境,使得繁殖等出现影响。 建设三峡的资金足够建设40多个航母战斗群,而它在五十年后可能就是一个人工瀑布。三峡大坝造成的每年冬季与夏季三十多米水位的差距也足以使周边环境寸草不生。四川大地震也可能与三峡大坝有关。这次地震可能和三峡大坝有关系?从三峡大坝建成以来,四川每年都有灾害发生,今年初的大雪据说也和三峡大坝有关系,储存了300万亿立方的水,对环境,水文的影响会是灾难性的。清华的老教授黄万里教授对三峡早就有预言,老人家至死都在反对建三峡大坝,可惜;忠言逆耳啊! 这次地震可能和三峡大坝有关系?从三峡大坝建成以来,四川每年都有灾害发生,今年初的大雪据说也和三峡大坝有关系,储存了300万亿立方的水,对环境,水文的影响会是灾难性的。清华的老教授黄万里教授对三峡早就有预言,老人家至死都在反对建三峡大坝,可惜;忠言逆耳啊! 黄万里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对三门峡的意见不幸言中,痛心疾首,反复叨念:“他们没有听我一句话!”晚年病重昏迷中喃喃呼出:“三峡!三峡,三峡千万不能上!”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三峡工程竣工后,库区清污成本和长江航运成本剧增,已是不争之事实。据三峡工程防汛办提供的气象资料显示,“从2005年4月份开始三峡坝区天气复杂和剧烈变化程度为近50年同期所少见”,请看《中国三峡工程报》的报道:“2005年4月三峡坝区气候反常。气温并没随夏季的到来逐渐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4月末平均气温不足12摄氏度,4月中旬周边山区还出了较大范围的降雪,月内有3次降温过程,温差升降剧烈、颠倒错位的现象严重。另外,4月份全月降水量为毫米,破坝区近10年降水量最高纪录,破宜昌地区近118年同期降水量最高纪录。” 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复杂,暴雨、洪水频发,自古以来就多滑坡。三峡大坝坝址附近区域为坚硬的花岗岩,向上游则多以碎屑岩、碳酸岩为主,包括侏罗纪遗址的粉砂岩。地质容量、环境容量的天然不足,仅国土资源部查明的滑坡就有2490处。近两年我国南北气候反常,这几年重庆地区大雨滂沱,多处发生山体滑坡。这些现象是否与生态上的变异有关,虽有待专家们继续观察论证,恐怕也无须久待。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对三门峡的意见不幸言中,痛心疾首,反复叨念:“他们没有听我一句话!”晚年病重昏迷中喃喃呼出:“三峡!三峡,三峡千万不能上!”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三峡工程竣工后,库区清污成本和长江航运成本剧增,已是不争之事实。据三峡工程防汛办提供的气象资料显示,“从2005年4月份开始三峡坝区天气复杂和剧烈变化程度为近50年同期所少见”,请看《中国三峡工程报》的报道:“2005年4月三峡坝区气候反常。气温并没随夏季的到来逐渐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4月末平均气温不足12摄氏度,4月中旬周边山区还出了较大范围的降雪,月内有3次降温过程,温差升降剧烈、颠倒错位的现象严重。另外,4月份全月降水量为毫米,破坝区近10年降水量最高纪录,破宜昌地区近118年同期降水量最高纪录。” 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复杂,暴雨、洪水频发,自古以来就多滑坡。三峡大坝坝址附近区域为坚硬的花岗岩,向上游则多以碎屑岩、碳酸岩为主,包括侏罗纪遗址的粉砂岩。地质容量、环境容量的天然不足,仅国土资源部查明的滑坡就有2490处。近两年我国南北气候反常,这几年重庆地区大雨滂沱,多处发生山体滑坡。这些现象是否与生态上的变异有关,虽有待专家们继续观察论证,恐怕也无须久待。事实胜于雄辩,2008年南方雪灾、2009年四川、重庆地区罕见洪灾已经说明一切!

339 评论

宝妮Angela

夏其发 董志长 耿鹤年 孙培善

我们对于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的理论知识知道得很少,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学习得不够,故提不出什么问题。本文只是想把我们几年来在野外进行工作时所见到的一些现象,对黄河龙门到三门峡一段河谷的发育作一次尝试性的探讨,希望请读者予以指正。

本段位于龙门以南,秦岭以北,咸阳以东,三门峡以西,东北至侯马市附近。

在地形上:本段之北、东、南三面分别被高程为1500m左右的龙门山、中条山、崤山与华山所包围,西面的黄土塬一般高程为1000m左右,中间则由平均高程为350~500m的低平洼地所组成,形成北、东、南三面高,而西面低的一个簸箕形的山间盆地。

黄河从龙门以北流入本段,至河津纳东来的汾河,至潼关又汇西来的渭河,而后折向东流,经三门峡而东去。此外,自西北向东南切穿黄土塬而流入渭河的有泾河与洛河,均为本段内的主要水系。

在地层分布上:太古代至古生代的地层均分布在尧山、龙门山、中条山、崤山、华山以及三门峡一带,构成中高山。中生代地层在本段内尚未见有出露,新生代以来的地层,均分布在盆地范围内。所有的沉积物均以内陆湖相、洪积相与河流相的堆积为主。在分布范围上,有高低不等与面积大小的差异,但均未越出四周之分水岭。现将本段新生代地层的岩性与分布特点简述如下(图1)。

(一)老第三系(Pg):岩性以紫红色砾岩,砂岩及砂质页岩为主,夹薄层石膏。不整合于其他较老岩层之上,且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而产生褶皱与断裂。分布在三门峡至平陆一带,灵宝涧河之上游河谷两侧,中条山西端与华山北坡断层壁上亦见有零星出露。与下游的垣曲系虽在岩性与时代上一致,但并未沟通,说明当时的三门峡谷仍为这两个盆地的分水岭。

(二)新第三系(N):岩性以浅红色粘土为主,仅在三门峡一带尚见有砾岩,粘土与砾岩之互层。不整合于老第三系与较老岩层之上。本系岩层局部已褶曲或断裂。厚约140~160m,完整的露头多见于三门峡一带,其他在郃阳以东黄河西岸、洛河之温塘村附近以及骊山(即灞河)一带之山沟中亦有出露。其分布范围虽然比老第三系的面积要大的多,但亦没有越出盆地四周的低凹处,仍显示为一封闭的湖盆。

(三)下更新统(Q1):岩性以粘土、砂质粘土与砂的互层或夹层,夹卵石层及泥灰岩,局部夹砂岩透镜体,为河流、湖泊相沉积。分布范围:东起大安村、神庙沟一带,西至西安以西,止于宝鸡附近,北迄龙门山南麓,南止秦岭北坡。亦即分布在山间盆地内的现代河谷两侧,其他第四系岩层之下,以不整合关系复盖在第三纪与其他基岩之上,已知其最高的出露高程不超过480m。它构成了各级阶地的基座,而出露在河水位以上,较厚的沉积部分,都埋藏在河床以下,已知厚度达280~600m。

图1 黄河龙门—三门峡段新生代地层分布示意图

岩相变化,在横向变化方面,盆地边部为粗颗粒相,即以砂、砂质粘土的互层夹卵石层为主,一般有底部砾石层或砂卵石层;向湖盆地中心(即潼关以西地区),渐变为细颗粒相,即以砂、砂质粘土和粘土的互层或夹层为主,局部夹有卵石层或泥灰岩。纵相变化方面,下部为湖相沉积,以细颗粒为主,在盆地边缘则有底砾石层,中上部湖泊相逐渐被河流和牛轭湖的产物所代替。中部为砂层、砂卵石层、砂质粘土及粘土层,上部则为厚层砂夹分布较广的粘土和砂质粘土的透镜体。

岩层产状方面,潼关以东和以西的边部具1°~10°的倾角,均倾向盆地中心,潼关以北为一平缓的背斜,倾角5°左右。

同时在三门峡以东与龙门以北之峡谷中,均未见有本层分布,说明当时的湖盆范围受到当时的山间盆地控制,并从岩相变化与岩层产状来看,说明了当时的物质来源,应来自盆地之四周山区。至下更新统晚期,才出现了较大的河流,沉积了河流相的沉积。当时的主要河流,为自西而东流的古渭河,自东北向西南流的古汾河与来自潼关以东的河流(即古南涧河)。

(四)中更新统(Q2):岩性多为红黄色、棕黄色或褐黄色黄土类土(即老黄土),致密,大孔隙极少或没有,富含碳酸盐类物质。层次清晰,最多可分20余层,并具有浅红色至暗红色的古土壤层,约3~12层,大多数古土壤层之下,有较多的成层状的较小的钙质结核聚集,个别地区可形成结核层。

它是本段分布范围最广,时代较老的黄土沉积,遍布于秦岭、中条山、龙门山与尧山之间的盆地内,构成宽广的山间平原。在近河谷地区它覆盖在下更新统之上,二者为假整合关系,近山麓则不整合于基岩之上。在渭北地区,其上部受到后期的剥蚀,并又堆积了数米至30余米厚的上更新统的风积黄土。

其产状皆以极小的角度倾向盆地中心(图1),分布高程,顶板一般为500~600m,最高可达700~750m,厚度各处不等,一般均大于50m,最厚约200余米,其底板高程约在400m左右,均高出现河床。

其岩相变化:一般近山者颗粒较粗,并夹有砂或碎石之夹层或透镜体,远山者则细;在古土壤层数分布方面,近山麓者多,远山者少;厚度变化亦为近山者厚,远山者则薄。

从上述情况,充分地说明了当时的沉积环境与沉积条件,是在一个封闭的无出口的湖盆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洪流作用,将四周高山上的风化残余物质,搬运而堆积于盆地中,并从分布高程与范围来看,当时的三门峡谷尚未被切开,仍为一分水岭。

(五)上更新统(Q3):岩性为浅黄至灰黄色黄土类土,中等密实,具大孔隙,水平层理和直立性。分布在河床两岸,沿河呈条带状分布,组成二、三级阶地。主要分布在渭河、汾河及潼关以东黄河沿岸,而在潼关以北黄河沿岸仅呈零星的分布,其中以渭河北岸分布最广,宽达20~25km,而潼关以东黄河沿岸一般宽约2~3km,两岸最宽仅达6~7km。厚度变化亦较大,一般厚10~30m至50~70m。潼关以东极不一致,10~70m者均有。渭河地区就比较一致,一般为20~30m,但在潼关以北,除汾河沿岸与峨嵋岭一带外,其他地区很少见有分布。

在岩相变化方面,纵向变化上,从下而上,由粗至细再至粗,所以层次清晰;横向变化则是上游粗,下游细,岸边者粗,远岸者细,完全表明了是由河流淤积而成。但在本段西北部,尚有风积之黄土,覆盖在老黄土之上,组成现今的黄土塬表面的主要物质,其厚度一般由数米至30余米。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黄河沿岸上下游沉积厚度的不一致性,以及黄河沿岸堆积物的厚度大于渭河与汾河沿岸堆积物之厚度,而其分布宽度则远比渭河来得小,像这种沉积物的分布规律情况是值得注意的。

同时,从这时开始,本段的河流沉积物,亦与上下游盆地有了连通。

(六)全新统(Q4):岩性主要以砂、砂卵石以及砂质粘土与粘质砂土等冲洪积物,组成河漫滩、一级阶地以及冲积洪积扇;其次,为碎石、块石与粘质砂土等坡积、残积物,主要分布在山前斜坡一带;另外,还有现代河湖相沉积物,组成了涑水盆地内的盐池与朝邑、蒲城等地的盐池洼地;以及风成的砂丘。

在地质构造上的特点是:本段西北属陇东陕北地台,东北为吕梁地块,东部为中条地块,南面则为秦岭地轴(图2)。除上述构造单元均已强烈褶皱外。本段北部尚有汾河背斜,东部有黄河向斜及刘家山背斜(图3)。中间则位于燕山运动末期所造成的构造盆地内。北部为汾河地堑,西部为渭河地堑(图4),东部为黄河地堑。在广义的汾河地堑的中部尚有一个孤峰山-稷王山地垒,将广义的汾河地堑,分割为涑水地堑,孤峰山-稷王山地垒与汾河地堑三部分。此外在黄河地堑与刘家山背斜之间,尚有一个三门峡地垒。本段构造线的方向,主要受北东—北东东一组构造线所控制,并继承了这组构造线产生了一系列的断裂,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地堑与地垒构造,为明显的块状断裂地区。由于本段断裂构造非常发育,故本段的河流亦受其控制,如本段古老河流之流向均为北东与北东东向。

图2 黄河龙门—三门峡段大地构造略图

图3 汾河地堑与黄河地堑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4 渭河地堑地质剖面示意图

本段区域地质史的发展情况,可简分为三个阶段:

1.古生代地史阶段:在最古老的吕梁运动之前,本段为具有区域变质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变质岩系作为基底褶皱的古大陆,吕梁运动时产生了巨大的东西方向的槽状拗陷,南北分裂为秦岭地轴和鄂尔多斯地台。中奥陶纪之后,加里运动使整个华北地区上升为华北地台,本段遭受到侵蚀,因而缺失上奥陶纪至下石炭纪的沉积。中石炭纪开始,受海西运动影响,华北地台中部下沉受到海浸,本段则位于颤动的浅海盆地西南边缘,沉积了海陆交替相的中石炭系,之后海水退出不再复返。汾河背斜及黄河向斜构造渐具规模,并在向斜层内连续沉积了石炭二叠系。上古生代的海西运动呈大规模的造山运动,致使本段褶皱成山区。

2.中生代地史阶段:受燕山运动的影响,继续隆起以剥蚀为主,而无沉积,缺失了全部中生界。在大量的岩浆活动、闪长玢岩侵入的同时或稍后,刘家山背斜层构造形成,汾河背斜与黄河向斜亦更趋于完美。运动的末期,本段有大规模的深层断裂活动产生,它造成了互相衔接的地堑区——汾渭地堑和黄河地堑(图2)。是为本段山间盆地之雏型。

3.新生代地史阶段:本段新生界地层非常发育,几乎全为内陆盆地堆积,总厚达2000m以上,这样厚的堆积,是由于不断沉降的地堑盆地所赋予的。

在第三纪初期是喜马拉雅运动强烈活动的时期,它继承了燕山运动的特征,使盆地不断的沉降,堆积了厚约1500余米的红层,在湖泊快消失的时候,沿着燕山运动时期的构造线产生复活,继而使老第三纪变形,产生褶皱与断裂,并在东部形成了三门峡地垒。因此,地堑区又有了显著的沉降,堆积了厚约200余米的新第三系淡红色岩层。

在第四纪初期,接受了第三纪的断陷盆地继续沉降,为巨厚的第四系准备了条件,下、中更新世时,地堑几乎是连续的在沉降,降幅至少在500~600m以上。上更新世起转而为相对上升,在北部汾河地堑中孤峰山-稷王山一带上升幅度较大,形成了地垒构造(图3),致使古汾河改流今道,旧道继续下降为今日之涑水盆地。到此为止结束了湖盆的环境,使中更新世黄土露出而为一完整的山间平原。从此本段转入以侵蚀与剥蚀为主,堆积为辅的时期,现代河流则日趋完善。

总之,本段的地壳活动,不论是升降还是褶皱和断裂,自始至终都是沿着本段区域的主要构造线北东与北东东和次要的北西方向而进行的。而本段主要河流的方向亦与此相近似。

在地貌上的特征,本段四周为由古老的基岩构成的高山所环抱的巨大的山间盆地。因此,本段周边均属构造剥蚀作用所形成的中高山地形所包围,盆地中部则以侵蚀堆积作用所形成的河谷阶地与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山前洪积扇,风积砂丘和盐池洼地,在高山与河谷阶地之间,广泛地分布着由剥蚀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从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与河谷阶地的地貌特征,亦完全可以说明本区的河谷发育。

1.从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即黄土塬)的分布来看,从盆地中心到边缘,其高程变化是由500~600m而逐渐升高到700~750m。特别重要的是在龙门以北与三门峡以东之峡谷两侧相同的高程上并未见有其分布。同时从现在塬面的总的倾斜方向(图1)来看,在潼关以西和以北地区,自西北倾向东南;潼关以东地区,则自东北和东南,分别倾向西南和西北(即倾向潼关一带),为一盆地形状。这只能用当时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物质来源系由盆地四周高山河流的搬运堆积而来的理由才能说明。

2.从河谷阶地的特征上来看:本段主要河流(黄河、渭河与汾河)虽然一般都发育着三级阶地,但其阶地的特征不一致。仅从黄河与渭河阶地的高差与宽度来看,相差非常悬殊。如黄河阶地的相对高程比渭河沿岸阶地高出一倍,但其阶地的横向宽度,则远比渭河的阶地而来得窄小,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其次,就拿黄河沿岸的阶地发育情况来看,亦不是一致的,如潼关以东普遍发育着三级阶地,其中尤以二、三级分布较广,但在潼关以北,阶地并不发育,并且一般都缺失二、三级阶地,即使有零星分布着二、三级阶地,尚都属于侵蚀阶地。同时在三门峡附近,不仅普遍发育着四级阶地,而且在各级阶地下部,还存在着埋藏基岩阶地。特别应引起注意的,其中三、四级基岩阶地的表面倾向与现今河流之流向相反(即倾向上游),这是否可以说明,是由自东向西流的古老河流的遗迹,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但是,这至少可以说明三门峡地区上升的幅度是强烈的,亦相应的可以说明河流的刻蚀作用。从黄河本身阶地的发育情况来看,亦就充分地说明了黄河在本段的发育,首先是从三门峡开始,而逐渐向北侵蚀,因而增强了向龙门以北溯源侵蚀的能力,而最后与来自内蒙古的、向南溯源侵蚀的河流,共同切穿了山陕峡谷,而成为今日之黄河面貌。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地质勘察史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在涑水盆地内尚保存着六级阶地,各级阶地的高差与分布面积来看,是与今日之涓涓细流不相适应的。因此,从本段各条河流的阶地发育情况来看,渭河与古汾河(系指涑水河道)的形成应早于现今这黄河。这样用来说明上述现象是比较恰当一些。

从上述情况来看,本段河谷的发育是受地质构造的直接控制,其发育过程简述如下:

1.自中生代末期以来,本段受北东与北东东向的构造断裂的影响,产生了断陷地堑盆地,沉积了老第三纪红层。末期虽有隆起,但自新第三纪初期,又开始大面积的沉降,使新第三纪的沉积物超覆在老第三纪之上。

2.新第三纪末期,四周虽又有缓慢的隆起,但中部沉降速度较大,因而下更新统三门组,即在这个断陷的地堑盆地内形成了三门湖,其范围大大的小于新第三纪的范围。在三门组的堆积时期就有来自周围高山的许多小河流流入三门湖中,到三门期晚期由下降转为上升,仍有大面积呈漫流状态的河流流向盆地中心。主要有:自东北流向西南的古汾河,自西流向东的古渭河以及来自潼关以东的河流(即古南涧河)。

3.下更新统之后,地壳又重新大面积地下降,形成了中更新统的洪积盆地,这时的沉积物均超覆在以前所有的沉积物之上,并直接覆盖在更老的基岩之上,但仍为一封闭的内陆盆地,沉积物仍来自四周高山,但以西北方向的物质来源为主。

4.至中更新统末期,地壳又转为上升,尤以龙门山以北与三门峡以东地壳隆起的幅度较大,增强了河流的下切作用,开始溯源侵蚀。

5.上更新统初期,首先是流向陕北盆地的泾河与洛河,向南切穿分水岭流入本段,河水向东漫流,三门峡谷不断抬升,与下游溯源侵蚀的河流共同切穿三门峡谷。同时古黄河又向龙门以北溯源侵蚀(壶口仍在溯源侵蚀),与自内蒙古而来的河流亦共同切穿了山陕之间的南北分水岭,合而为一,形成了今日的黄河面貌。

6.在上更新统时期中,仍以升降运动为主,产生了两次侵蚀与两次堆积,黄河、渭河与汾河均堆积了三级与二级阶地。至上更新统末期,地壳又转为上升,在近代的短时期内,地壳仍在不断地产生升降运动,因此,黄河及其支流皆发育有一级阶地和河漫滩。但总的趋势是盆地中心以沉降为主,四周则仍以抬升为主。

7.根据上述情况,我们认为今日之黄河是在中更新统堆积以后才形成的。并从本段黄河的发育过程来看,现今之黄河是在第三纪以来,所形成的各个单个的内陆湖盆地的基础上,受后期的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构造断裂,以及各个内陆河流的溯源侵蚀的作用下,相互沟通,才形成了今日之面貌。

(原载于:中国地质学会第卅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四纪地质、地貌’ 1962年第8期)

137 评论

悠然逸轩

这种论文难道还要给你现写啊,上百度搜“论文”会有一堆专业论文网站,挨个找网站搜你的题目就好了,会有的。

29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三峡大坝与核电比较研究论文

    三峡大坝在某种程度上确实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利益,但是在现在这个社会里还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和危害。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三

    瘦子你好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三峡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要求

    学位课需要达到1.7的平均绩点,也就是平均分75左右,其他课程要及格,英语四级证书要拿到。

    abcdeffggg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三峡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三峡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材料与化工学院下设的在职研究生专业,材料与化工学院下设化学工程系、材料工程系、材料科学系等三个教学系;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

    彩色珊瑚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三门峡畅想曲毕业论文

    刘文金(1937~2013),河北唐山人,祖籍安阳。作曲家,1961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历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以及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等职;现任中国歌

    lee是个小吃货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好投吗

    好考。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在普通高考省份的录取分数线从130分到430分,普通专业的录取分数一般是200分左右,还是比较容易考取的。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位

    开心准新娘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