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365家具
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效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奈米二氧化矽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效能
随着资讯产业的飞速发展, 人类社会正稳步朝着高度资讯化的方向发展,资讯处理与资讯通讯正构成高度资讯化科学技术领域发展中的两大技术支柱.以高速计算机、示波器、IC测试仪器为主体的资讯处理技术追求资讯处理的高速化、容量的增大化和体积的小型化;以手机、卫星通讯及蓝芽技术等为代表的资讯通讯技术追求多通道数、高效能化和多功能化,使得使用频率不断提高,进入高频甚至超高频领域.在高频电路中,由于基板介电常数越低,讯号传播得越快;基板的介电常数越小,损耗因数越小,讯号传播的衰减越小,因此,要实现高速传输、低能量损耗与小的传输延时,则对基板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基板材料为低ε、低tanδ.
此外,高的耐热性,低的吸水性和高的尺寸稳定性也是高频电路对基板材料的基本要求.传统的基板材料***FR4***所用的基体树脂主要为环氧树脂,因其成本低、工艺成熟而在印刷电路板中大量使用;但作为高频电路基板材料,却暴露出介电效能低劣、耐热性不佳、热膨胀率偏高、耐溼性差等缺陷.因此开发适合高频电路基板材料用的树脂体系是印刷电路板行业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对EP进行改性并借助EP较为成熟的生产和加工工艺研究、开发和制备新型的树脂体系,是制备高效能电路基板的一条非常经济有效的途径[3-5] .
研究表明,无机奈米粒子弥散分布的树脂基体材料,由于奈米粒子具有的表面特性和晶体结构使基体材料显示出一系列优异的效能,其中奈米SiO2 改性树脂基体具有很多优异的效能[8-10],但奈米SiO2表面存在大量的羟基使其表现为亲水性、易团聚,贮存稳定性差等缺点.因此奈米颗粒在树脂中的均匀分散是制备高效能奈米颗粒弥散分布有机树脂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采用矽烷偶联剂KH570改性奈米SiO2粉体,通过共混法制备了高效能SiO2EP树脂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和介电效能进行研究.
1、实验部分
原料
奈米SiO2质量分数≥,粒径15 nm,杭州万景新材料有限公司;苯***.***、二甲苯***.***、无水乙醇、H2O2 ***30 %,.***,γ2***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矽烷***. KH570***、环氧树脂***E44,6101******湖南三雄化工厂***、固化剂聚酰亚胺***低分子650******湖南三雄化工厂***.
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
参考文献[11],采用 γ2***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矽烷***KH570***对奈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得到亲油性奈米SiO2粉体.
SiO2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如下***以2% SiO2EP为例***:取2 g亲油性SiO2粉体,超声分散于80 mL二甲苯中,然后加入49 g环氧树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49 g的聚酰胺固化剂,超声分散搅拌均匀,最后将混合体系倾入铝制模具中,放置于烘箱中先于120 ℃预固化2 h,再升温至150 ℃固化3 h,最后于180 ℃固化1 h得最终试样. 为对比不同试样的效能,采用相同工艺制备了未新增奈米SiO2的EP.不同组成的试样编号如表1所示.
效能测试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Avatar360,Nicolet***研究改性奈米SiO2前后,不同试样中化学键的变化,判断可能发生的反应.操作条件:采用KBr压片法制样,测量的波长范围为***4 000~400*** cm-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JSM6700F,Jeol***表征微观形貌,观察奈米颗粒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情况.
用STA449C综合热分析仪研究试样的热稳定性.操作条件:样品质量为25~35 mg,Ar流量为50 mL?min-1,升温速率为10 ℃?min-1,温度变化范围为***0~800*** ℃.
介电常数是指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在相同的原电场中某一介质中的电容率与真空中的电容率的比值. 介电损耗是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中,由于消耗部分电能而使电介质本身发热的现象.SiO2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采用美国安捷伦公司生产的Agilent 4991A高频阻抗分析仪测试,测试频率为1 M~1 G,测试夹具为美国安捷伦公司生产的Agilent16453A介电效能测试夹具.
2、结果与讨论
分析
图1为3种试样的红外图谱.对改性奈米SiO2而言,位于1 103 cm-1左右的一个宽强峰及812 cm-1附近的一个尖峰属于Si-O-Si键的对称振动峰***νSi-O-Si*** .波数为1 395 cm- 1 的吸收峰属于νSiO-H的伸缩振动峰;波数为1 637 cm-1 处的吸收峰属于νC = C 的伸缩振动峰,波数为1 606 cm-1 处的吸收峰归属于νC-C的收缩振动峰,这两种化学键均来自于矽烷偶联剂KH570,从这几个吸收峰来看,矽烷偶联剂已经成功地连线在SiO2表面[11-12].同时由于改性奈米SiO2中仍存在Si-OH键振动峰,表明偶联剂在奈米SiO2表面的反应进行得并不完全,偶联剂用量对SiO2改性效果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由于聚酰亚胺固化EP材料的官能团较多,本文重点分析新增改性SiO2后,相应官能团的变化.对比新增改性奈米SiO2前后EP的红外吸收,可知奈米SiO2在1 395 cm- 1处的峰消失,同时EP材料中出现于1 628 cm-1处的δCO-H和1 405 cm-1处的δN-H的强度降低甚至消失,表明矽烷偶联剂和改性奈米SiO2与EP树脂材料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δCO-H和δN-H吸收峰强度降低或者消失.
波数/cm-1
奈米SiO2新增量对EP热稳定效能的影响
图2为不同样品在Ar气氛下的热重***TG***曲线和微分热重***DTG***曲线.从图2***a***所示TG曲线可以看出,不同组成的试样在Ar气氛中的热失重过程相似,在300~500 ℃,在相同的温度下,随SiO2含量的增加,失重率显著升高;而当失重率相同时,随SiO2含量的增加,复合树脂对应的温度升高,表明其热稳定性增加.表2给出了不同试样一定失重率对应的温度.
从图2***b***所示DTG曲线可以看出,0#试样有两个峰值,这表明EP基体的分解可大致分为两个步骤,这两个失重峰对应的分别是环氧树脂基体的热分解和裂解残碳的氧化[13-14].随着新增量的增加,第一个峰值逐渐变平缓直到最后消失,而失重速率最大时对应的峰值温度***见表2***则逐渐升高,这也表明随新增量的增加,偶联剂的官能团和改性奈米SiO2表面残留的Si-OH与基体树脂的官能团发生了化学反应,从而提高了树脂基体的“牢固度”[15].新增量越多,“牢固度”增加的程度越大,从而导致基体材料的热稳定性逐渐提高.
由于环氧树脂及其固化剂含有较多的氧,因此尽管在惰性气氛中进行热分解研究,但其裂解后的残炭量几乎完全消失,残余质量与新增在其中的SiO2量相一致[14].
奈米SiO2新增量对EP微观形貌的影响
图3为新增不同奈米SiO2颗粒的SiO2/EP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图谱.从图3***a***中可以看出,未新增SiO2的试样断面较为粗糙;从图3***b***~***e***可以看出,随SiO2新增量的增加,其在EP中的分布由分散均匀,团聚少***图3***b*** 和3***c******,逐步改为团聚明显,分散均匀性差***图3***d*** 和3***e******.当新增量为4%时,奈米SiO2均匀地分散在EP基体中,粒径约为30 nm,对比原始SiO2尺寸,奈米颗粒还存在微弱的团聚现象.随新增量的增加,奈米SiO2团聚现象明显增加,当新增量增加到16%时,奈米颗粒出现严重的团聚现象,这将影响其介电效能.这种团聚一方面是由于奈米颗粒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同时由于偶联剂与奈米SiO2颗粒表面Si-OH反应得并不完全,导致奈米颗粒表面仍存在Si-OH,这些官能团彼此之间可以发生缩合反应导致颗粒团聚.
奈米SiO2新增量对EP基体介电效能的影响
奈米SiO2新增量对EP介电常数的影响
图4为不同试样的介电常数与测试频率的关系曲线图.从图4可以看出,5组试样的介电常数均随着频率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同时随着奈米SiO2新增量的增加,试样的介电常数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新增量为4%时,试样的介电常数具有最低值.
log***f/Hz***
析认为,当奈米SiO2的新增量小于4%时,奈米SiO2新增到树脂基体后,形成了“ 核壳过渡层”结构,以“核”作为交联点使得复合材料的交联度提高,其极性基团取向活动变得困难, 因而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下降.而当奈米SiO2的新增量大于4%时,奈米SiO2本身介电效能较高的影响超过了其对树脂基体极性基团的“束缚”作用而产生了介电效能降低效应,这就导致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增加.
奈米SiO2新增量对EP介电损耗的影响
图5为5种试样的介电损耗随频率的变化曲线.从图5可以看出,试样的介电损耗均随测试频率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着奈米SiO2加入量的增多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同一测试频率下,当奈米SiO2的新增量为4%时,材料的介电损耗最低;当奈米SiO2的新增量为6%时,材料的介电损耗开始增加;当奈米SiO2的新增量为16%时,材料的介电损耗接近纯EP试样的介电损耗.
分析认为,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取决于环氧树脂极性基团的松弛损耗和极性杂质电导损耗的共同作用.加入奈米SiO2后,一方面改性奈米SiO2表面的官能团可以与聚酰亚胺固化EP中的官能团反应,束缚了树脂基体中极性基团的运动,从而降低了松弛损耗;另一方面,改性后的奈米颗粒表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极性基团,这些基团同时增加了电导损耗,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正是这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奈米SiO2的新增量小于6%时,试样的松弛损耗的降低效果高于电导损耗的增加效果,所以试样的介电损耗均比纯EP的小.而当奈米SiO2的新增量为16%时,奈米SiO2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这就导致松弛损耗的效果迅速降低,从而导致试样总体的介电损耗接近纯EP试样.
3、结论
利用矽烷偶联剂对奈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通过共混法制备了不同奈米SiO2含量的SiO2/EP奈米复合材料,研究了SiO2的新增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耐热性和介电效能的影响.结论如下:
1 *** 当奈米SiO2含量在0~16%时,随着奈米SiO2含量的增加,SiO2/EP奈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逐渐升高.
2*** SiO2/EP奈米复合材料的介电效能随着测试频率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同一测试频率下,随着奈米SiO2新增量的增加,试样的介电常数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
3***当奈米SiO2含量为4%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其耐热性较好,介电效能最优***频率为1 GHz时,介电常数为,介电损耗为 53***.
>>>下页带来更多的
虾子王0001
1.余志伟,萍乐坳陷西部中石碳世黄龙期沉积相分析,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通讯,86(1).2.余志伟,江西萍乐坳陷西部中石碳统黄龙组白云岩成因探讨,沉积学报(核心期刊),88(3).3.余志伟等,TR-B/PE薄膜试验研究,大连科技情报,90(1).4.余志伟等,研磨碳酸钙填料在文化印刷用纸中的应用,江西造纸,90(2).5.余志伟等,新型电工电子级填料的特征及应用,电子化工材料信息,90(12).6.余志伟等,TR材料的工艺特性及应用效果,热固性树脂,91(2).7.余志伟,粉石英在微孔硅酸钙保温材料中的应用研究,华东地质学院学报,97(3).8.余志伟等,硅微粉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华东地质学院学报,98(1).9.廖巨浪 余志伟,粉石英在蓄电池胶壳中的应用”,华东地质学院学报,98(2).10.余志伟等,“增韧硅微粉研制”,非金属矿(核心期刊),98(4).11.余志伟等,“硅微粉染色研究”,非金属矿(核心期刊),98(6).12.余志伟,“粉石英分级技术研究”,非金属矿(核心期刊),99(1).13.余志伟,“粉石英表面改性研究”,无机盐工业(核心期刊),99(1).14.余志伟等,一种新型工业矿物原料-粉石英,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99(1).15.余志伟,包膜硅微粉增韧环氧树脂机理的研究,热固性树脂,99(1).16.余志伟,碳氧同位素在白云岩成因研究中的应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核心期刊),99(1).17.余志伟等,电工专用填料开发研究,华东地质学院学报,99(2).18.余志伟等,利用粉石英尾砂开发电工填料的研究,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99(3).19.余志伟等,粉石英改性及效果研究”,非金属矿(核心期刊),99(4).20.余志伟等,石英表面改性及应用效果,化工冶金(核心期刊),99(10).21.邓慧宇 余志伟等,粉石英尾砂超细粉碎研究,中国粉体技术,2000(2).22.余志伟,改性粉石英在PE薄膜中的应用,非金属矿(核心期刊),2000(4).23.余志伟,江西滑石矿成矿条件及成因分析,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1(1).24.余志伟,粉石英填料在硬质橡胶制品中的应用,非金属矿(核心期刊),2001(2).25.余志伟等,矿物填料改性工艺研究,化工矿物与加工(核心期刊),2001(4).26.余志伟,改性填料提高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研究,西安工程学院学报(核心期刊),2001(3).27.余志伟等,纳米稀土转光材料研究,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核心期刊),2001(11)(SCI检索).29.余志伟,粉石英在环氧树脂封装材中的应用,非金属矿(核心期刊),2002(2).30.余志伟等,西部粉石英矿开发利用研究,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2(3).31.余志伟等,江西省非金属矿产资源及开发,中国粉体技术(核心期刊),2002(3).32.邓慧宇 余志伟等,金溪膨润土钠化改型研究”,非金属矿(核心期刊),2002(2).33.余志伟等,镁质粘土抗菌材料研究,非金属矿(核心期刊),2003(2).34.余志伟等,膨润土纳米抗均材料研制,矿物岩石(核心期刊),2003(4) (EI检索).35.余志伟等,Reseach on rare earth encapsulated luminescent material,journal of rare earths(核心期刊),December 2004(EI检索).36.漆小鹏 余志伟,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无机发光材料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中国稀土学报(核心期刊),2003(2).37.余志伟等,明矾石合成4A分子筛研究,云南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4(4A).38.余志伟等,天然粉石英矿加工技术研究,云南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4(4A).39.周春为 余志伟,宜黄晶质石墨碱法提纯研究,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4(增刊).40.葛金龙 余志伟,环氧树脂/纳米粘土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4(增刊)42.余志伟等,纳米粘土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塑料科技(核心期刊),2005(4).43.漆小鹏 余志伟,纳米级稀土-微米级无机填料复合转光材料的研究,稀土(核心期刊),2005(1).44.余志伟等,纳米粘土/EP复合材料性能研究,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5(4).45.余志伟等,纳米粘土提高环氧树脂绝缘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绝缘材料,2005(3)46.张延峰 余志伟,镁质粘土新型抗菌材料,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5(5).47.余志伟,纳米粘土增强材料研究,精细化工(核心期刊),2007(9)48.余志伟,云阳微结晶石英岩矿成因探讨,地质科技情报(核心期刊),2007(9)49.余志伟等,宜黄细晶质石墨酸法提纯实验研究,东华理工大学学报,7007()50.邢丽华,余志伟(通讯作者),石墨伴生钒矿中钒的焙烧浸取及分析研究,非金属矿(核心期刊),2007(6)51.海霞,余志伟(通讯作者),石英表面覆钛研究,非金属矿(核心期刊),2008,31(4)52.余志伟,玉山蒙脱土结构改性几应用研究,非金属矿(核心期刊), 2008,31(4)53.余志伟,邢丽华,石墨尾矿提钒及综合利用研究,金属矿山(核心期刊),2008,386期(8)54.余志伟,海霞,赵安,Mg-土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精细化工(核心期刊), 2008,(12)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是由纤维、基体和界面层三部分组成的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其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热及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等特点,在航空航天、现代化国防、
环氧树脂词典[计]epoxyresin; ethoxylineresin网络EP; EPOXY; EPOXYRESINS研究不同类型及不同含量的环氧树脂对水性聚
你问的是阳、阴床,还是混床?单床设备又分固定床,浮动床等,你的问题问的太笼统了哦,我就照着普通固定床和混床回答啦,希望有用。另外争光树脂出厂是都已经完成预处理,
环氧树脂地坪漆长期泡水会发白变色
环氧树脂市场分析 环氧树脂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是以分子链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为特征。这使它们可与多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