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2

静静娃童鞋
首页 > 职称论文 > 论文陕北民歌风格特点参考文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兔纸来个兔宝宝

已采纳

1.陕北民歌:

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形成了风格粗旷洒脱、率直真诚、热情大方等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它的艺术魅力就存在于词和曲两个方面,是音乐艺术和语言艺术的和谐统一。

2.陕西民歌:

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既有反映社会变革的内容,也有“长工歌”的内容,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

扩展资料

陕西民歌在各种艺术形式不断地相互影响、融合创造、发展、流传下来的。一般可以根据地域及艺术特点将陕西民歌分为陕北民歌、陕南民歌和关中民歌。各种地区的民歌或豪放奔放,或婉转柔美,构成了陕西丰富的民间艺术。

陕北民歌在广泛流传的过程中,经过劳动人民的不断打磨加工,在旋律和歌词的形式上,逐渐形成一定的规范性和严整性。陕北民歌的句式多为上下句结构,两个尾字押韵,形成一个段落。其中信天游最为典型,突出的表现形式为“比兴”的艺术手法。以彼物比此物,以先言他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陕北民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陕西民歌

151 评论

风风一样的自由

1:劳动号子,是劳动者伴随劳动节奏而唱的民歌。紧张的劳动动作,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了它的歌唱以劳动呼声——吆喝、呐喊的特点。因此民间把劳动号子不叫“喝”,北方叫“吆号子”,南方叫“喊号子”,四川叫“哨子”。劳动号子是人类社会第一种诗歌形式。

2: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是山野之歌,因此,神府一带又叫它作“山曲”。它是陕北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种之一。数量最大,曲调最多,内容最广,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此,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

信天游以绥德、米脂一带的最有代表性。*山西河曲、内蒙伊克昭盟、宁夏盐池等邻近地区的信天游,由于受山曲、爬地调以及花儿的影响,别具风味。同时有些歌为几个地方共同所有。

为了表达这些丰富的思想感情,歌手们常常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即兴创作,出口成诗;于是优美动听的歌声就信天而游,遍及山野乡村,因此,人民就把这种形式叫作“信天游”或“顺天游”。

293 评论

哒Q小巧

浅议陕北民歌的艺术特征论文

[摘要]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由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陕北民歌形成了具有丰富的生活基础,旋律奔放、抒情自然等独特的艺术风格。研究陕北民歌,对于解读陕北文化,继承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陕北民歌 艺术性 自然奔放

提起陕北民歌,我们不由得想起那首唱遍全中国的《东方红》,那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续写着军民鱼水情。就是那一溜溜沟沟,那一道道山峁,还有那滚滚逝去的黄河水。飘洒于陕北父老的口耳之间,世代不息。就在这儿——陕北的黄土地上,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式的农民,勤劳、朴素……

六十年前,美国人斯诺说:“走进陕北,才看到一个真正的民族,才看到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确,古老的陕北民歌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国风》,在《国风》中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方的民歌。而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创造了有节奏的喊声,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黄土高原——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永远吸引着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论是谁走进这片土地都会被一种激情所占有和征服,这就是陕北民歌的旋律,她开阔奔放,感情炽热而深沉,有浓厚的抒咏性。随着历史的漫长发展,她敞开胸怀吸收了北方各地民歌中的精华,再后来慢慢地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充实了她的内容,这其中自然饱含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

陕北位于黄土高原的腹地,具有独特的地貌,大自然用它鬼斧神工的艺术魅力,精雕细刻,雕刻出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在历史上陕北属边塞要地,是我国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区域,由于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独特的环境中,产生了陕北特有的风土文化——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具有高亢、悠扬的旋律和清新、质朴的风格,以其感情的真挚深深的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民间歌唱家把内心无尽的`寂寥,炽热的企盼,复杂的感情,毫无保留的宣泄出来。真实的表现了陕北人的精神世界和陕北的自然景观、地方民俗。陕北民歌包涵了陕北人生活的全部,她们当中绝大部分是情歌,这一点与其他民歌相似,充分体现出陕北女子的泼辣与柔情,体现出陕北汉子纯朴敦厚的性格。如:只要和妹妹搭对对,铡刀剁头也不后悔。三天没见哥哥的面,拉上个黑山羊许口愿。这种直爽的表达方式,很难相信出自是见了外人连说话都脸红的陕北农村姑娘的口中。

陕北民歌道出了年轻人对纯洁的爱情追求和向往。如《五哥放羊》中“有朝一日天睁眼,我和我的五哥把婚完。”尽现了妹子对她的情哥哥细致入微的关怀和对幸福生活中期望。和这首歌相比,同样是放羊人的男主人《陕北自由汉》却是包含心酸和无可奈何的寂寞,“渴了喝凉水,饿了就吃干粮,想哭我就哭,想唱我就唱,想喊我就喊,想骂我就骂,哎……”从这点可以看出陕北民歌的热情直白,没有半点‘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

解放前,有一支特殊的运输大队——赶骡队,活跃在三边,绥德,米脂及周边地区。说他们是运输大队,其实也不过是几个或者十几个人,赶着几十头骡子和毛驴,来回贩运货物,主要是食盐、毛皮等,风里来,雨里去。运输队成员大多是青壮劳力,一年四季来来回回难得有几次回家,特别是有些还是刚结婚不久的,他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踏上赶脚汉的路。那首和着骡子铃声的《赶牲灵》,就是他们在运输途中创作出来的:“你若是我的妹子,招一招那个手;你不是我的妹子,走你的那个路。”这就是黄土高原式的爱,淋漓尽致地唱了出来。憨直的陕北汉子,拿着陕北特有的“玫瑰花”,送给心上人表白自己的爱恋:“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睡觉还想你”,感情表达的酣畅淋漓,自然、真实,生动感人。

陕北民歌传唱悠久,在今天流传面越来越大,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首先就是因为它唱出来的是真实的感情。其最大的特点是融合了很多陕北方言,表达出更多的情感,如《骂媒婆》:“捣灶鬼媒人两头扇,我大我妈耳朵软”。单看“捣灶鬼”、“两头扇”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媒人的厌恶,“耳朵软”更是对父母见钱眼开,不顾一切把女儿往火坑里推的责怪,表现出姑娘对落后的婚姻制度的极度不满,同时也表现出她对自由婚姻的向往与追求。

陕北民歌旋律高亢悠扬,腔调豪壮婉转,尽情的吐诉出心中的艰难悲壮,几乎是吼出来的,陕北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拦羊嗓子回牛声”。如奔放激昂的《艄公谣》:“日头头烤红胳膊膊弯,风里雨里我浪花花里钻。一字一顿无不凝结着艄公的血和泪,挣就个骨头练就个胆,从小就学会个搬水船”。先不说是陕北的人民为生活艰辛所迫,一句‘从小就学会’足见其中的辛酸。艄公们用高亢的嗓音倾诉着自己与黄河天险拼争,与生活的坎坷经历,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是不可能创作出如此大气磅礴的《艄公谣》。

陕北民歌的句式和我国历代民歌的句式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多为上下句结构,上句和下句章节相同,上句和下句的两个尾字押韵,形成一个段落。七言句式是陕北民歌是最普遍的结构形式。如《哭嫁》“正月里来就正月正,大花眼眼就两盏灯,弯弯眉毛就两张弓,你说心疼就不心疼。”其中也有八字句、九字句,但中间多为衬字,例如,“千里(里)的雷声(噢)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长征》:“桃花(花)(那个)(还)没开杏花(花)(那个)开,站住牛惧(呀)看你上来”。“干妹子儿你好来实在是好,走起路来好像水上噢飘。有朝一日翻了身,我和我的干妹子儿结个婚”。以上都属于七言变体,它们都借助衬词,突破了七言的限制,使歌曲更加接近群众语言,上口能唱,唱起来宛转流畅。这种句式结构,从修辞手法上来看,上句或用“赋”,或用“比兴”开头,下句点题言实。虚实相结,浑然一体。每个段落构成一个画面,或是一个情景,根据内容灵活多变,使感情得以充分表现。

陕北民歌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喜用叠音。常见的做法是把一个单音节字相叠,形成叠音双音节,用于句中,形成一种特有的节奏,使整个句子显得轻重缓急自然合理,形成一种音节、音响上的旋律感和音乐感,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陕北民歌中的叠音通常是把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后镶在一个单音节的形容词、动词或副词之后,中间有时加有时不加衬字“格”,构成一个音节繁复的多音节词,用它来把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音、颜色、动态等摹拟出来,呈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直观的形象,使人感同身受,使语言富有独特的韵味。如“青线线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一对对鸭子一对对鹅,一对对毛眼眼望哥哥。”

“对对”“眼眼”,把单个量词、名词迭连起来,借繁复的语音感觉突出形象,“对对”突出鸭子也能相依相偎,相亲相爱,何况有感情的人呢?“眼眼”强化了主人公是大花眼,眼睫毛长,暗指女孩子聪明有主意。这样,借助迭词化生硬为柔和,化抽象为具体,从而给人可观可感的立体形象和亲切动人的心理印象,同时又增强了歌词悠扬婉转的音乐美。

任何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种类,都有与之相应的表现手法。陕北民歌也是这样。陕北民歌这朵在黄土地上绽放的民间文学奇葩,也有着丰富而独特的表现艺术。陕北民歌的魅力是多方面的:它是陕北文化乃至黄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散发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土儿女最通俗的词汇和最高昂的激情。它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家园,更是我们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它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得撩人。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它的魅力与多种修辞手段的灵活妙用有着极大的关系。以陕北民歌歌词的修辞特色为切入点来研究陕北方言乃至现代汉语的修辞艺术,既有学术价值,又有艺术价值。贺敬之说:“一切来自人民并为人民而创作的作品和由它们组成的艺术长河是不会断头的。”正是“哪哒哒也不如咱山沟沟好”,“信天游永世也唱不完”。陕北民歌陕北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尽管文明的发展已经使它更多的变形后走上了舞台,但是出于对民间艺术的传承,我们应加大对它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郝磊。影视中陕北民歌的艺术表现形式[J]。电影评介, 2006,(19)。

[2]汪东锋。陕北民歌的迭词与叠音艺术谫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3,(10)。

234 评论

创兴门窗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丰富多彩,它那浓郁的乡土气味和朴实风格,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其中《信天游》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赞誉。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裁,它的内容和曲调都异常丰富,其节奏一般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在演唱特点上,一种是以声音平直高亢的山歌风格来表现,另一种则以感情细致、声音委婉的小调风格来表现。 陕北民歌的主题 民歌和人民生活的联系紧密,歌唱党、歌唱社会主义祖国、歌唱劳动、歌唱幸福生活成为陕北民歌的主题。 下面谈谈陕北民歌的主题所表现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劳动,创造了财富,也创造了人类的文化。 因此,歌唱劳动是一切民歌的共同特点,也是一切民歌的突出主题。 一般地说,劳动歌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以劳动生活为题材,表现劳动情绪的劳动歌。 这种歌在旧社会往往是劳动者在沉重的劳动之余,概叹生活的艰难和对自己处境的愤懑,反映出劳动者与剥削者之间的对立关系。 二是歌唱劳动本身,流露出质朴、健康的韵律的劳动歌。 这种歌是劳动者在劳动时和着劳动的节拍,夹着劳动呼声或全用劳动声组成的歌。 这两种内容的歌,前者内容较为丰富,后者内容较为单纯。 (二)政治歌是人民群众政治态度的晴雨表。 其有有战歌,有颂歌,战歌对敌,颂歌对我。 反映在陕北民歌中的第二个突出主题,便是劳动人民对封建剥削制度、地主武装的控诉和反抗,对党、对领袖、对革命的热情歌颂。 民歌的字里行间充满人民群众对革命领袖真挚的爱戴和深厚的情谊。 (三)生活歌在陕北传统民中极为丰富,题材也较广泛。 有反映家庭生活、风土习俗的歌,也有传授自然知道、生产经验的歌。 这些歌虽然是点点滴滴,片片断断,甚至有些知识、经验还介绍得不够正确,但是,这些家庭生活、习俗习尚歌,表现了陕北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情绪;这些零星的知识、经验对于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农民来说,在他们的知识领域里还是增加了一些东西。 民间文学是“生活的教科书”,是“口头历史课本”。 (四)爱情歌是传统民歌中一枝艳丽的花朵,也是民歌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 陕北传统民歌中数量最多流传最广的应该说是情歌。 爱情歌同其它各类民歌一样,是劳动人民在爱情生活方式面的真实反映。 其中有青年男女互相爱慕、追求之歌,有表示对爱情生活的正确认识与愿望的歌,也有对统治阶级干涉婚姻的强烈反抗的歌。 尤其是革命后产生的新情歌,“情歌”的含义已有了新的发展和补充。 它虽借助于传统形式,但其中所表现的新道德、新思想、新感情更为可贵,更加动人,不少作品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情歌所表现的主题,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描写青年男女互相爱慕。 眷恋的心情,表现男女青年纯真的思想。 爱情的产生和发展,一般都有一个过程,因此情歌中对于爱情过程中青年男女的心理、情态作了细微的描绘。 2.歌颂坚贞不渝、至死不移的爱情,表现劳动人民崇高的思想品德。 劳动人民纯真的爱情和封建阶级所希望的虚伪的爱情不同,它是真挚而坚决的。 3、表现离愁别恨和无尽的相思。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广大人民在封建统治的残酷剥削、压榨下,农民没有土地、耕牛,生活不下去,被迫背井离乡,异地谋生;或者被迫服役,从而掀起了爱情生活中不平常的波浪——挥泪相别,别后彼此深情忆念。 为了寻求精神寄托,排遣这种离愁别恨,表达无尽的思念,便产生了许许多多满腔哀怨、缠绵凄绝的小调。 在陕北传统民歌,这类小调情真意实,最能拨动人们的心弦。 4、表现妇女对罪恶的封建婚姻制度的强烈反抗。 维护封建反抗统治的封建制度礼教,都奴虐妇女,扼杀爱情,摧残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男女,造成种种悲剧。 但是受伤者的心灵毕竟还在沸腾的胸膛里颤动。 在饱含血泪的情欲中,并不令仅都是哀怨的嗟叹,还有倔强愤怒的呐喊,这就是当青年男女的爱情受到阻拦、破坏或者承受着封建婚姻的痛苦时,他(她)们敢于用最大的魄力反对封建社会中一切迫害爱情的罪恶势力和信条。 5.表现新型妇女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陕北由于经过了急风暴雨的土地劳动革命的战斗洗礼,无产阶级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青年男女的思想觉悟空前提高,因此,他(她)们把爱情也融入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之中,产生了不少富有新气息、新内容、新格调的新情歌,教育了群众,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 有的民歌还唱出了妇女毅然走出家庭,夫妻双双闹革命、闯天下的动人情景。 总之,陕北传统民歌中的情歌,内容是极其丰富的。 这些优美隽永的传统民歌是昨天、前天陕北高原的儿女用颗颗炽热的心,蘸着蜜糖与苦汁作成的。 它所表现的强烈的反封建压迫,要求自由解放的主题,不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就是在封建思想、封建婚姻制度的残余思想影响尚未肃清的今天,仍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 许许多多可爱的传奇和可歌可泣的故事,显现了不少勇敢、美的灵魂,至今还在广泛流传,陶冶着陕北儿妇女的情操和风尚。 陕北民歌的体裁 陕北民歌和各地民歌一样,也是体裁多样,曲调纷杂。 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 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 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 小调分为通行小调(抒情歌、叙事歌、诙谐歌);社火歌曲(秧歌、船曲、灯曲);风俗歌曲(迎亲歌、酒曲、祈雨调、神官调);丝弦小调(榆林小调、二人台、道情、碗碗腔);大型套曲(洛川套曲、审录)、 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 下面分别介绍陕北民歌的分类和各种体裁的特征。 (一)劳动号子 1.劳动号子的产生 劳动号子是劳动者伴随劳动节奏而唱的民歌。 紧张的劳动动作,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了它的歌唱以劳动呼声——吆喝、呐喊的特点。 因此民间把劳动号子不叫“喝”,北方叫“吆号子”,南方叫“喊号子”,四川叫“哨子”。 劳动号子是人类社会第一种诗歌形式,也是后来一切诗歌的源头之一。 (二)信天游 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是山野之歌,因此,神府一带又叫它作“山曲”。 它是陕北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种之一。 数量最大,曲调最多,内容最广,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因此,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 一、信天游的流传 信天游以绥德、米脂一带的最有代表性。 *山西河曲、内蒙伊克昭盟、宁夏盐池等邻近地区的信天游,由于受山曲、爬地调以及花儿的影响,别具风味。 同时有些歌为几个地方共同所有。 传统的信天游多是表现妇女婚姻、恋爱以及家庭生活中的痛苦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情绪;也有表现在漫长孤独的旅途中脚夫们抒发艰难生活的苦闷以及对家乡亲人眷念;还有反映劳动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了表达这些丰富的思想感情,歌手们常常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即兴创作,出口成诗;于是优美动听的歌声就信天而游,遍及山野乡村,因此,人民就把这种形式叫作“信天游”或“顺天游”。 随着革命形势的民展,信天游不仅表现劳动人民个人的喜怒哀乐,它还紧紧地和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产生了无数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革命、歌颂新生活的信天游。 今天信天游已为陕北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情达意最直接最简便最优美的艺术形式。 二、信天游的特点 ①信天游的歌词特点是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 由于它的词是依声之词,受着乐句的严格限制,因此就形成了两句一节的稳定形式。 它用比兴作为形象思维的手段,去选择生活,提炼出内容与形式和谐的统一的艺术形象。 这就是“索物托情”或“触景生情”。 这两种传统的表达方法在信天游的长期发展中,已成为自己的优良传统,它一般是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 比兴的运用,自然巧妙、贴切精当。 句式多样,节奏鲜明,押韵方式,灵活自由。 读起来琅琅上口,唱起来悦耳动听。 篇幅可长可短,两行可作为独立的一首小诗,多行多段有机结合,可使短章变为连续性的长歌,表现更为丰富完整的内容。 ②信天游是一种抒情小曲,如上所说,因为它是户外的山野之歌,环境空旷,又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所以它在曲调上的特点是粗犷奔放,悠扬高亢,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 正如信天游所唱的“空窑里唱曲展不开音”。 当然信天游也有缠绵、委婉、细腻、淳厚的曲调,象妇女们思念情人的调子多是如此。 ③信天游的演唱,不受曲调的了限制,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歌唱者的情绪,同一首歌唱出不同的感情,可长可短,可快可慢,同时每段歌词可以用任何曲调配唱,说明信天游的曲调并不固定。 三、信天游的分类基本上分为高腔、平腔两类。 节奏自由、音域较宽、旋律起伏较大、感情奔放的如: (一)对面(价)沟里流河水,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二)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为什么你把洋烟喝。 (三)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盼的好光(噢)景。 (四)你他*的个打你呀不成你个才,为什么那露水地里穿红鞋。 演唱第一种类型,(例一、二)宜用高腔;演唱第二种类型,(例三、四)宜用平腔。 高腔大多用假声,所谓“羊嗓子回牛声”歌唱,由于曲调奔放,悠扬高亢,加之音域宽,跳动大,节奏自由并富于变化,不少曲调用无限延长音和混合拍子,因而唱起来自由舒展,感情奔放,平腔结构紧凑,节奏较整齐,旋律进行比较平稳。 信天游和山西的“山曲”、内蒙的“爬山歌”,都属于山哥歌体,三者不仅在体式、手法以及曲调的灵活性、演唱风格等特点上基本相同外,在语言手法上也有十分近似之处。 比如信天游唱:“攮刀子公公死囚汉,水牛角婆婆门上站。 ”爬山歌则唱:“枪崩鬼公公挨马鬼汉,吊死鬼婆婆门上站。 ”又如信天游唱“牵牛牛花红通通,露水夫妻一场空。 ”爬山歌则唱:“雪花打墙冰盖房,露水夫妻不久长。 ”山曲则唱:“冰凌(这)盖房雪打墙,为下个大闺女不呀久长。 ”再如信天游唱“牵牛牛开花慢慢红,不估划牵牛牛开花一早晨。 ”这些句子彼此何其相似!其实这种情况是民间文学口耳相传,地区之间相互影响的必然现象。 尽管它们在形式上具有相同之点,或者相似之处,但从民歌所反映的内容、语言,曲调的运用等方面的仔细分析,仍旧可以辨别出它们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的。 就以爬山歌而论,它虽然题材广泛,但没有信天游内容丰富完整,尤其是革命民歌部分。 在表达感情上,信天游细腻,歌词婉转,富有色彩,爬山歌则含义深远,风格粗犷。 在语言运用上也各有自己地区群众地区惯用的方言口语。 如爬山歌中常用“拉拉溜”、“漂哨”、“孤哨”、“搭摞”、“恍肠惚刮”、“强强价”等。 有时为了押韵或表达强烈的感情,句末运用“勒”、“呀”、“啦”之类的虚词。 这些都是信天游里不曾有的。 此外,二者都运用叠词,而爬山歌中则运用的较多,在曲调上两者都具有鲜明的各自地方的色彩和乡土情调,但是爬山歌的曲调名称都是以本地区的地方命名的,这是它与信天游在曲调上的显著差异之一。 (三)小调 小调是指流行在群众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各种民间歌曲。 如果说信天游是“山野之歌”,那么小调则是“里巷之曲”了。 所谓“山野之歌”是说属于山歌体的信天游是在农村流传和发展的一种民歌体裁。 所谓“巷里之曲”是说小调的流传与发展更多的与城镇相联系,多数小调是由城镇传往农村的。 1.小调的特点 ①内容丰富,精粗杂陈。 小调由于广泛地接触了城乡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加上职业艺人的传播和演唱本的印行,促进了小调在艺术上的更多加工,同时也给小调的思想内容带来了复杂性。 主要表现在它不仅反映了农民这一阶层的生活,而且也反映了小手工业者和其它劳动者及商人、市民的生活和意识,因此,小调内容纷繁,精粗杂陈,既有纯朴健康的歌唱,又有带着市民油滑、庸俗的曲调,缺乏象信天游所具有的那种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清新质的情调。 但它表达内容和感情婉转细腻,并善于通过叙事的方法抒情达意。 ②题材多样,生活面广。 小调所反映的生活面极广泛。 它既有表现革命斗争历史和歌唱现实生活的;也有叙述历史事件、传说故事或生活故事的;既反映各种重大的政治与社会事件;也反映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和风俗活动。 特别是在革命年代,文艺工作者和群众编创了许多革命的新小调,发挥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作用。 ③歌词多为分节开形式。 句式多样,有五言、七言不等。 每段有四句、六句,也有三句、五句的奇数句子。 有的歌词较短,有的歌词竟达二三十段。 一般词曲较固定,不具即兴编唱的特点。 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的,也有齐唱或一唱众合的。 ④由于小调和歌舞、曲艺、戏曲相互影响,从而在艺术上得到了更多的加工。 一般说小调节奏、节拍较工整,旋律曲折流丽,丰富多样而又规范,结构清晰完整具有独立性,并且广泛运用衬词、衬腔,常用乐器伴奏,并带引子、过门等套式。 2.小调的分类 根据小调的思想内容,演唱方式和用途,我们把它分为通行小调、社火歌曲、风俗歌曲、丝弦小调、大型套曲五类。 通行小调中又有叙事歌、抒情歌、诙谐歌。 通行小调 ①叙事调 叙事歌和叙事诗一样,它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 有比较完整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但不作具体细微的描绘。 叙事歌的叙事方式,通常以叙述为主,所谓叙述就是歌手们用第三人称来唱人唱事。 有时则把叙述和代言结合起来,用第一人称代替作品中人物的歌唱。 何其芳同志曾在《谈写诗》中说:“叙事诗不是在讲一个故事,而是在唱一个故事。 ”所谓唱故事,就是在叙事歌中不仅仅是叙事,而且要抒情。 但这“情”必须结合人物性格和故事的进展。 在叙事中抒情,在抒情中叙事,使叙事和抒情很好地结合起来。 谢冤说:“叙事是情的母体,但情却是事的不驯之子。 ”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是抒情不能空泛,二是叙述宜简,抒情宜繁。 这就是说抒情必须在叙事的基础上,所抒发的感情是淋漓尽致,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毫无矫柔装束之态,以增强叙事的特色。 叙事歌通常用用一个曲调多次反复来歌唱多段歌词,专业作者创作的叙事歌曲,大都采用通谱歌的形式,很少采用分节歌的形式。 ②抒情歌 小调里虽有不少叙事歌,但绝大部分是短小的抒情歌。 它是诗人歌手因客观事物而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情,如对祖国、领袖、故乡、亲人和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对敌人和各种丑恶事物的恨,以及男女之间的爱情、朋友之间的情谊等欢乐、痛苦、忧伤、怀念、期望等感情的真切抒发,它不象叙事诗歌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不具体描写人物,一般没有情节,而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③诙谐歌 诙谐歌是用诙谐的笔触逗人笑乐的歌。 一般具有生动的情节描述,幽默风趣,活泼欢快,能给人以无限乐趣和兴味。 它可以赞扬先进、美好的事物,表现劳动人民机智、幽默的性格的乐观主义精神,也可以讽刺嘲笑丑恶腐朽的事物。 此外,小调中有些作品,题材、内容基本相同,却有不同的几种曲调或者同一曲调却有几中不同题材和内容的唱词。 这种异变,正是口头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 产生这种异变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民歌在劳动群众口头流传,没有物质形式把它固定下来,或者传唱者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有意或无意进行改作,所以一首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往往被变动它们的面貌。 产生这种异变现象的原因之二,是地区间的相互影响。

225 评论

霍爾因斯基

陕北地区的民间歌唱形式,分传统民歌、新民歌(包括革命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种类有:劳动歌曲,如打夯歌、号子;山歌,主要是信天游,亦称顺天游;小调、秧歌;风俗歌,如酒曲、祭祀歌、巫歌叫唱等。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语言生动,旋律流畅悠扬,节奏自由,表达了黄土高原人民的情感与愿望。内容多反映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及反对统治者的压迫,如人们熟知的《兰花花》、《揽工调》、《走西口》、《赶牲灵》等;文字多以7、9、10字为基础采取分节形式。如“你在脑畔我在沟,探不上拉话招一招手”,“白羊肚子手巾包沙糖,哥哥你人穷好心肠”、“白格生生脸脸太阳晒,巧个溜溜手手挖苦菜”、“青天黄天老蓝天、老天杀人不长眼”、“巧口口说来毛眼眼照,满口口白牙你对哥哥笑”、“哥哥你参军闹革命,干妹子家里把你等”、“前沟里下雨后沟里晴,革命到底你记定”、“雪花打墙冰盖房,白军的狗命不久长”。民歌创作产生在群众中,手法上常用月份、数字来抒情、叙事,如《十杯酒》、《十对花》、《十二月花》、《十月怀胎》、《十二英雄》、《五锈》、《十写》、《十盏灯》、《十八把扇子》等。信天游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其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句式结构非常特别,一般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艺术手法上多用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曲调优美,琅琅上口。信天游的动人音调激发了许多诗人、作家、音乐家的灵感,创作出一批蜚声艺苑的佳作,被誉为艺术的母亲,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的《回延安》等就是用信天游格式创作的。信天游的名段如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那个容易拉话话难、上河里的鸭子下河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望哥哥、羊羔羔跌下前脑畔,哪个女人不想自己的汉、山丹丹花儿背洼洼开,你有这个心思慢慢价来,你妈妈打你不成材,露水地里穿红鞋等均通俗自然,脍炙人口,传唱了一代又一代。信天游是陕北人对生命的祭歌,是对爱情的颂歌,它恒久的生命力来自广袤的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情与爱。

315 评论

相关问答

  • 参考文献参考类文章的特点

    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

    sunny小波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陕北秧歌的论文题目

    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而热闹非凡。

    正在缓冲123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陕北民歌兰花花毕业论文

    陕北民歌--黄土高原风情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站在重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

    shenleireg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杂志风照片的特点

    经典的力量就是时间流逝,魅力不褪,婚纱照风格选择经典款也必然没错,想要选择经典风格的可以看看以下十种必拍款哦~ 1、欧式宫廷 欧式宫廷风应该是拍婚纱照流行起来就

    就爱装修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陕北地理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Miyashiro A(1973),周云生译.1979.变质作用与变质带.北京:地质出版社. Passchier C W,Myers J S,Kroner A(

    橙橙小狐狸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