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0

吃货高老师
首页 > 职称论文 > 清史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麦当当5188

已采纳

秦国经,1936年出生,河南汝阳人。24岁就到明清档案部工作了,并且一直从事明清档案T作,到他退休时,已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T作了37年,他所从事的一直是明清档案这一块工作。秦先生所积累的明清档案知识无几入能及,他本人也被称为清史专家。秦先生在T作时就有很多论文发表、著作出版,如《论乾隆帝治理宫廷的功绩》、《想有作为的光绪》等。而他退休后,更是笔耕不辍,独撰、主编了《紫禁城皇家生活全景》、《御笔诏令说清史》、《清代文书档案图鉴》等,还有本文要介绍的《明清档案学》。《明清档案学》是秦先生在退休后,用十几年的时间研究明清档案的积淀写就的力作。2005年于学苑出版社出版。秦国经先生将近四十年的档案1二作经验和长年累月积累的学识,都融进了这部57万字的巨著——《明清档案学》。拿到该书时,实在为该书的厚度惊叹,觉得这么厚的一本书,读完就得耗费很多精力吧,更何况是编写这部巨著!因此,不得不对秦国经先生感到钦佩。一、全书内容和结构梗概该书分七编,一共三十四章。第一编主要是历史背景,为后文的出场做引导,像论文的序言。第二编和第三编是对各馆所藏明清档案的介绍,让我们对明清档案的现状有一个大概的理解,主要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献馆、辽宁档案馆、吉林档案馆、四Jlib案馆、山东档案馆等几十个档案保管机构所保存的明清档案以及民间的契约、谱牒等档案,还对国外留存的明清档案进行了介绍,从而展现了现存于世的2000多万件明清档案的全貌。第四编是按照档案的内容,分专题对明清档案进行介绍,有政务总类、宫廷皇族、职官吏役、军务、政法、民族事务、中外关系等十八类档案。第五、六、七编则是对明清档案业务丁作上的介绍,主要包括明清档案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从管理者的角度和工作思路告诉读者这些明清档案在编排上的内部联系,这就便利了我们进行明清档案的检索和查阅。章节之间的结构安排,我们会发现每一编根据需要会有所不同。第一编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先明朝后清朝;第二、三编则按档案馆进行排序,先第一历史档案馆,然后是台湾和海外,然后是各省档案馆;第四编则更显示了其中的逻辑,作者将不同的内容进行了排序,总体来说是先政治,接着是文化,最后是经济,而政治当中又从皇族到宫廷,到官场,最后到百姓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顺序。第五、六、七编里则按照档案管理和整到顺序的先后来排序了。该书的编排有很强的逻辑眭,像极了一篇行文紧凑的文章,步步相扣,紧紧相连。浑然一体。二、多功能性质品读《明清档案学》是一部拥有高尚灵魂的书。它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某一方面的,而是正如学界的评价:“既是研究明清档案、档案丁:作和明清档案事业的一部学术著作,同时也是检索利用明清档案的一部工具书。”…n,包罗了明清档案的万象。正是它的这些丰富的内容,使得该书具有多种功能,具体如下:1.史著功能:档案产生的相关历史背景介绍。在书的开始,作者安排了第一编的《明清王朝的国家机关与文书档案制度》,在该编当中,作者简要介绍了明清王朝的国家机构的设立及其改革,并重点介绍了这两个王朝的文书档案制度。例如作者在介绍明朝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的时候介绍了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内阁,立“三司”等等措施。而介绍两朝的文书档案制度则是更加直接地为我们了解明清档案服务了。介绍机构变更和文书档案制度将现今保存的明清档案形成、流传、归档、保管的整个过程像历史重现一样展现在我I'II艮前,对我们了解明清档案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背景。当然,作者的这些介绍也意外地收到了另一个效果,即向读者展示了明清两朝的机构和文书档案制度发展史.让本书也拥有了“史著”的一个身份。而且,作者在介绍每一个馆藏档案的时候,还会对档案形成机构进行介绍,如在介绍清朝的内阁档案的时候,就对内阁这个机构的设立、职责、发展等做了简要的论述。同时,该书还有大量的史料分析、论述等,这也是它拥有“史著”性质的原因之一。如在第四编当中,对明清档案分类研究和论述的时候,作者基本对每一个类别的档案都做了一定的背景介绍。如在介绍政务总类的档案时,将清朝每一个皇帝都进行了介绍。这无疑对我们了解清朝皇帝和历史是有很大帮助的。2.全宗指南:各馆明清档案保管情况介绍。当开始介绍各明清档案时,作者采用了分馆介绍的办法。先是保管最为丰富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接着是我国各地和国外所藏的明清档案的介绍。在介绍每一个馆藏的档案的时候,作者都会对形成档案的机构和背景先做一下简单的介绍,然后再对该类档案的收藏情况做一下介绍,最后再将该馆是如何对这一类别的档案进行分类的予以说明,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可以说这部分的内容使得该书很像各个档案馆关于明清档案的全宗介绍,因此,该书具有了一定的“全宗指南”的性质,读者可以根据这个指南在档案馆找到相应的档案。3.工具书:大量史料汇集。大量史料的汇集集中体现在第四编,《明清档案分类与历史研究》。在这一篇当中,作者将档案像图书馆图书分类般将明清档案按内容分类介绍。大类是政治、经济、文化三类,每个大类里再分小类。例如政治里有政务总类、军务、政法等等。而且十分值得赞扬的是在这一编的介绍中,列举了很多例子,有些例子就是档案的原文,例如一些关于光绪帝和慈禧的治病药方等。这让无缘看到档案的人在这里找到了一点弥补。同时该书后面的很多附录也再次说明了该书工具书的性质。本书一共有五个附录,每一个附录都具有很高的史料和工具书的价值。例如第一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明清档案个全宗一览表》,这个表对我们了解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明清档案分类自然意义不小,而第三个附录,《明清档案缩微品目录》,则更是对我们利用这些档案具有极高的价值。因此这些附录虽少,但却都是精华,都十分实用,也为该书增色了不少。4.丁作手册:明清档案工作方法介绍和指导。一部书能拥有上述几个功能已经十分了不起了,但是该书却超过了这个“了不起”,它还可以作为工作手册来被明清档案工作者借鉴。该书的最后i编,正是对明清档案管理、开发利用的指导。无论是其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修复等方面都十分有借鉴意义,这些应该都是作者四十年来的工作经验的总结。还有作者关于明清档案的开发利用的方法建议也是十分具有参考意义的,以及最后的关于明清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更是让我们接近了管理的新手段。所以说该书也具有工作手册的功能是一点也不假的。当然,一本书不管再怎么优秀,其中也难免还是会有一些瑕疵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其他的还有《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档发[201217号)、《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42--2009)、《会计档案案卷格式}(DA/T39--2008)、《缩微胶片数字化技术规范》(DA,r43—2009)、《数字档案信息输出到缩微胶片上的技术规范}(DA/T44--2009)、《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46--2009)、《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DA,r47—2009)、《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DA/T48--2009)。但大多数编写者对此认识不够,加上没有工作经验、对实际工作缺乏了解等,所编教材脱离实际,内容过时,这些新法规、新标准、新技术等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不能满足一线岗位对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部分教材内容还停留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水平上。如《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已于2006年颁布多年,但有的201 1年、2012出版的教材还在沿用1987年的相关规定。另外,调查显示,高职高专文秘、行政管理、外语类等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各类中小型企业,主要岗位包括文员、秘书、档案员、人事薪酬专员、公关人员、行政助理、外贸经理助理、会计员、营销人员、客户经理等。其中,有不少人要兼任会计。一z-+l-lLtk资格考试中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等科目也涉及会计档案。这也要求高职高专档案管理教材应当与时俱进,适当增加或充实会计档案方面内容。目前,绝大多数教材还没有涉及此类内容。2编写体例不合适。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出版的高职高专档案管理教材,绝大多数没有突破传统的编写路子,编写体例还是传统的理论说教风格居多。即使是理实一体化、任务驱动式教材,也没有真正过渡到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工学结合体系上来,与现今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改、课改、校企结合、培养操作性人才的整体目标不相符。当前,按照“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思路编写的高职高专档案管理教材,不少还不是真正的项目式教材。这些教材不外乎是将原来的,而这本书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书名与内容有些出入。本书的书名是“明清档案学”,可是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明清档案的介绍、历史研究和管理,并没有介绍明清档案学这个学科,甚至连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等等都未进行深入的探讨,而书却用了这个名字,稍有不妥。若将书名改为《明清档案研究和管理)II更贴近书的内容。(2)体例安排上也有一些瑕疵。这主要是第四编中的第五章,关于明清档案价值和作用的探讨。如果将其移到第六编关于明清档案的开发和利用的开头,似乎能更合理。当然,瑕不掩瑜,尽管这本书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和其贡献相比,这些缺陷则微不足道了。最后要感谢秦国经先生为我们带来一部如此精彩的书,它将引领我们走近明清档案,了解更多的那些被尘封的故事。望采纳

224 评论

新民娜姐

“历史学研究”上有没有这样的~~

302 评论

Joey玖玖

可私聊,可以做到!

111 评论

fj陈老诗

《从“太平玉玺”的真伪看“八位万岁”的有无》,《辽宁大学学报》,1979年2期。《中国农民起义领袖是皇权主义者—从洪秀全谈起》,《辽宁大学学报》,1979年4期。《天府广场大屠杀事件质疑》,《辽宁大学学报》,1980年2期。《方伯谦被杀一案考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3期。《天府广场大屠杀事件再质疑》,《太平天国史新探》,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天京事件中韦昌辉杀人问题新探》,《中国近代史研究丛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洋务运动浅析》,《电大语文》,1983年3期。《论洋务派创办中国近代海军的动机》,《辽宁大学学报》,1983年6期。《中国近代第一座造船厂的创办》,《辽宁大学学报》,1985年3期。《中国近代第一批军舰的独立制造》,《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5期。《中国第一届赴欧海军留学生述略》,《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5《基本功的重要性》,《电大法学》,1986年12期。《要战胜自己》,《电大法学》,1981年1期。《要学会多向思考》,《电大法学》,1986年5期。《培养创造性思维》,《电大法学》,1986年8期。《评〈金瓶梅成书与版本研究〉》,《中国出版年鉴》,1987年。《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略论》,《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6期。《新意迭出的〈康有为大传〉》,《中国图书评论》,1988年。《评〈康有为大传〉》,《人民日报》,1988年12月5日。《黄兴究属何派》,《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4期。《中国近代第一次购买军舰的尝试》,《中国近代化与洋务运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一本别开生面的人物传记》,《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3期。《政治旋涡中的两个历史人物》,《中国图书评论》,1990年5期。《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6期。《慈禧当政为灭满洲之说没有根据》,《辽宁大学学报》,1990年2期。《慈禧巧夺奕欣的议政王职考》,《东北地方史研究》,1990年2期。《〈热河密札〉中的“宫灯”一词新解》,《近代史研究》,1991年4期。《慈禧为何连斩两大臣》,《史学集刊》,1992年3期。《慈禧当政不是为了覆灭满洲》,《清代宫史探微》,紫禁城出版1991年。《一个伪造的历史事件》, 广州太平天国国际学术讨论会,1991年。《〈热河密札〉与“辛酉政变”》,《清史论丛》,辽宁古籍出版社,1993年。《论慈禧新政》,《清史论丛》,辽宁古籍出版社,1994年。《论光绪之死》,《清史论丛》,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巴夏礼被捕考》,《清史论丛》,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忆家父古丁》,《中国书讯》,1996年,总第1期。《说说我的父亲古丁》,《中国图书商报》,总519期。《<中国十大皇帝本传丛书>总序》,《十大皇帝本传丛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民初北洋十大将帅丛书>总序》,《民初北洋十大将帅丛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曾国藩生平及家族丛书>总序》,《曾国藩生平及家族丛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忆恩师时岳先生》,《李时岳先生纪念文集》,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令人心灵震撼的<女人有泪>(序)》,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一部令人心灵震撼的力作〈女人有泪〉》,《辽宁日报》,2003年10月9日。《读散文集<女人有泪>》,《文艺报》 ,2003年11月4日。《读于金兰散文新著<女人有泪>》,《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10期。《徐彻:铜墨盒里玩出大讲究》,《沈阳日报》,2004年10月8日。《实验中学给予我们的》,《教育信息》,2004年3期。《从对太平天国的研究看史与论的关系》,《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4期。《<明清史探索>:明清史研究的重要收获》,《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1期。《评张玉兴著<明清史探索>》,《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2期。《我有这样一方铜墨盒》,《沈阳铁道报》,2005年3月27日。《品味铜墨盒 承载天地阔》,《沈阳铁道报》,2005年4月24日。《拜谒日本岚山周恩来诗碑》,《沈阳铁道报》,2005年4月24日。《莱茵河的风采》,《沈阳铁道报》,2005年5月8日。《辩论应该有点绅士风度》,《沈阳铁道报》,2005年6月5日。《一部独辟蹊径的收藏学专著》,《沈阳铁道报》,2005年6月8日。《乘坐日本高速列车》,《沈阳铁道报》,2005年6月19日。《警惕落后历史观的沉渣泛起》,《沈阳铁道报》,2005年8月14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溯要>序言》,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日本人不请我们吃饭》,《沈阳铁道报》2005年9月25日《评<清代学人录>——推荐李春光教授的新著<清代学人录>》, 《辽宁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日本的人力车夫》,《沈阳铁道报》,2006年1月15日。《论慈禧在避暑山庄的垂帘之争》,《清史研究与避暑山庄》,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年12月。《慈禧光绪母子决裂之谜》,《华商晨报》,2006年9月4日。

150 评论

相关问答

  • 清史研究投稿经验

    《清史稿》是记叙了清太祖建国到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所有清朝的历史,乍一听这个名字就不像正正经经正史应该有的名字。其实,清史稿并不是清朝政府组织编撰的历史,而是

    大萌萌Alice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历史学毕业论文题目清史

    一定要这个人吗?有点难。

    鲁鲁鲁德林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清史论文参考文献

    纪录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

    丸子的小雕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明清史杂志

    朱鸿林,〈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撰作经过与成书年代推考〉,《明清史集刊》1(1984年),页77-103。 朱鸿林,〈理论型的经世之学—真德秀《大学衍义》之用

    小小小黄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明清史期刊推荐

    研读明清史的主要书目——【明史】 纪传类正史:明史,[清]张廷玉,中华书局,1974 纪传类别史:罪惟录,[清]查继佐,浙江古籍,1986或明书,[清]查继佐,

    qianshuijun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