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rvinia奈奈
篇一:《迁徙的鸟》观后感
经常能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看到作者在极度烦恼时喜欢感慨一句“如果我是天空中自由飞翔的一只鸟儿,那该多好啊”之类的话,的确,鸟儿的那种自由,那种欢畅的歌声,那种搏击长空的潇洒,在我们看来它们简直就是造物者最厚待的宠儿。
看完《迁徙的鸟》,我依然羡慕鸟儿,羡慕它们能如此轻松地将神州大地的美色尽收眼底。苏老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若换是鸟儿,恐怕就不能引起这么多共鸣来,毕竟这种事情对它们来说实在容易了,容易得就象我们炒菜时任我们多加点盐还是多加点酱油那样。
只是,这种羡慕开始有了一种沉重。
侯鸟迁移的故事,是一种承诺,一个回归的承诺。它们的旅程,飞越数千里,当中危机重重,目的只有一个:生存,侯鸟大举迁移,是为生存搏斗。”随着那个挣脱猎网的灰雁腾空而起,随着低沉男声的旁白,片子开始了超过30种的各样鸟儿们的漫漫迁徙路,记录了途中鸟儿们自在的翱翔、欢乐的嬉戏、温馨的亲情和与大自然各种恶劣环境进行搏斗的艰辛,以人类对它们残酷的猎杀。
首先,片子美轮美奂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最享受的莫过于整个片子中十分清晰干净的画面以及十分具有冲击力的镜头。观看的时候我一直疑惑,这些画面是怎样拍摄出来的?摄影师怎么可以如此近距离跟随着鸟儿飞翔在高空中?怎么可以预先将镜头安置在鸟儿飞行要经过的路线?一切那么震撼,但却又十分自然,并不像是处理过的电脑特技。互联网上查到关于这片子背后一些令人敬佩不已的资料后,心中的疑团也就相应找到了:
《迁徙的鸟》花了雅克·贝汉4年时间;耗资4000多万美元;拍摄队伍多达600人,其中包括17名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景点从寒冷的南极到炎热的沙漠,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胶片长达460多公里。在4年的拍摄过程中,雅克·贝汉的队伍用了整整一年来亲近鸟类,让它们逐渐习惯人和各种摄影器材,让它们渐渐觉得这些东西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甚至觉得人就是它们的同类。
其次,无法忘怀的是片子那悠扬自然动听美妙令人如痴如醉的音乐,配上那天籁似的鸟声,那森林的山风,那拍岸的海涛,还有其余各种大自然纯净的声音,再加上高科技的数字音效,观众一下子仿佛身临其境,跟随着音乐或缓或急,或轻松或悲伤。
当我们以为已忘却了这世间的尘嚣时,是那清脆的枪声,又让我们不得不从鸟儿的喜怒哀乐中回到现实中来,回到这个残酷甚至残暴的现实。正是靠超凡的影片剪辑,才得以将460公里的胶片浓缩成92分钟的精彩,没有丝毫杂乱,没有半点沉闷,一切就这么静静地展示着。据统计,整个片子“不超过十句解说,不超过二十句字幕”,没有任何的说教和口号,正是这种“留白”这种逼人的自然,从内心深处打动了观众,并留给了观众更多时间静静地去思考去感受。
而片子的背后,最我令我折服的是导演和剧组人员在拍摄过程表现出来的那种坚韧,那种决不罢休的精神。投入再多金钱,投入再昂贵的设备,没有这种精神就不可能有这部片子。历经了千辛万苦的守候,我想拍摄组一定也随着鸟儿经历了一次人生征途的迁徙,甚至换来人生的大澈大悟。
大自然是让人慑服的,一切生灵在高空的镜头下没有贵贱之分,都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力。要让人类更多朋友,让地球更加祥和,我们就应该放下手中的刀枪,放下心中的刀枪。
篇二:迁徙的鸟观后感
鸟和人类一样,都是为了生存。但那它们对生存付出的旅程是难以评价的,那是高尚,是壮美,是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我们和它们一样都在走生存的旅程!我们的旅程将会和它们一样的高尚!
关键词:崇高,候鸟,理解,美
一、对《迁徙的鸟》的剧情分析
《迁徙的鸟》的拍摄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影片拍摄历时四年,横跨五大洲,所用胶片长达460公里,选择了50多个国家中的175个自然景地,用450多人,有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科学考察队。与它们一同飞越大地和海洋,一切都是为了捕捉鸟在无尽长空翱翔时的千姿百态。
候鸟迁移过程艰辛万分,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亦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那种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甚是值得人们学习,实为现今人生应有的态度。故事重点环绕候鸟南迁北移的旅程,讲述候鸟如何克服自然环境,在大风沙中寻找出正确方向、在冰天雪地中如何保护自己、在汪洋浩瀚海洋中如何猎食?如此困窘,候鸟都要逐一克服,逐一面对。这正是戏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大天鹅要飞越1200 公里的长途旅程,它那份对生命的坚持,对子女的照顾,一一叫人尊敬。沙丘鹤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要面对酷热天气的考验,也要抵御大风沙的摧残,全都默默承受,挺着胸与大自然作战到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找到出路,活出精采。企鹅在冰天雪地下仍要与海鸦对抗到底,保护企鹅宝宝的安全,尽管当中满是失败气馁,但仍坚强支撑下去,面对亲情,自身的安危也显得微不足道。
大型数字纪录片《迁徙的鸟》无论从拍摄技巧还是内容上,均带给了我们久违的惊喜,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全新的视听完美感受,这也是电影史上划时代的创新。那种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甚是值得人们学习,实为现今人生应有的态度。惟一的不足是解说太稀少,给观众留下鸟的动人姿态,但对它们的理性了解还是太少。
二、观看后所产生的感情
这是一部 “视觉系”的电影,一部 “印象派”的电影,或者说,它带给人们的是一场宛如梦境的亲身经历。而按照诗人们的说法,“梦是可以不压韵的”。
候鸟迁移的过程艰辛万分,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亦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那种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甚是值得人们学习,实为现今人生应有的态度。故事重点环绕候鸟南迁北移的旅程,讲述候鸟如何克服自然环境,在大风沙中寻找出正确方向、在冰天雪地中保护自己、在汪洋浩瀚海洋中猎食……如此困窘,候鸟都要逐一克服,逐一面对。大天鹅要飞越1200公里的长途旅程,它那份对生命的坚持,对子女的照顾,叫人尊敬。沙丘鹤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要面对酷热天气的考验,也要抵御大风沙的摧残,全都默默承受,挺着胸与大自然作战到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找到出路,活出精彩。企鹅在冰天雪地下仍要与海鸥对抗到底,保护企鹅幼崽的安全,尽管当中满是失败气馁,但仍坚强支撑下去,面对亲情,自身的安危也显得微不足道。
思想深处的那一抹人性之光。“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植物、鸟、鱼等生物不断地死去,不断被杀戮,应该从人类的本身寻找原因。我们可以跟动物成为更好的朋友,而不仅仅是把它们关在动物园里。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友好的态度。尽管在我的片子里面也有鸟被击落的情景,但那是一瞬间,我不想渲染得太多。在这部记录片里我想捕捉温情的永久。作为电影工作者我们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把我们的观点告诉广大观众,影响国家的政要。我不知道我的节目能达到多少效果,但我会尽力。”雅克·贝汉纪录片在纪录真实的时候,如何去完成它的道德使命,如何把现状的一切非正常最终扭转,这才是真正的使我们心灵中理性美感得以萌发的药剂。这也许同样是作者欲达到的灵魂的最终救赎。
在这里结合《迁徙的鸟》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对这样的一种社会责任感的重视,其观念和思想具有着现实的意义。在作品主题的表层,我们能够感知的是作者对于大自然鸟类迁徙这一生活习性和状态的关注,而在其意识的最深处,则显现出对于人类的生存状态的担忧,虽然这样的担忧是隐晦而含蓄的,但却是如此的深刻,以至于对之解读的观众无法释怀并久久陷入对人类生态失衡的反思中。用人类学本体论的观点来讲,首先是体现在导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这句话深刻的揭示了艺术担负着人的心灵以建设精神文明的艰巨任务。塑造心灵用中国的古话说,就是“陶冶性情”,也即是培育人性。我们如果把艺术放在塑造心灵、陶冶性情、培植人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各门科学的材料,那么纪录片将在拉近与观众距离的同时,将更富有哲学的意义。
或许,这样的现实意义的存在,我们更应该把它理解为某种平等——一种建立在作者与观者之间的真正的平等。今天世俗化与市场化裹挟着电影电视的生产和消费
不断划向即时性、“快餐化”的泥潭,失落了持久性的、深度的人文关怀与审美关照,一些纪录片创作者高高在上的'心态、故弄玄虚的追求加深了作者与受者的矛盾:纪录片编导以风雅自命,指责大众没有文化品位,只喜欢文化垃圾,观众埋怨纪录片枯燥、晦涩、沉闷,故作高深。的确,面对许多纪录片作品,人们的感动总是无法释放——很多编导总是难以摆脱内心深处潜藏的某种优越感,进而在拍摄时有意无意的形成一种俯瞰,于是,作品常常显现出过多廉价的怜悯和同情,却少了理解与共鸣——硬挤出来的眼泪冲淡了思想,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对于纪录片作者来说,一个是一种自觉的品格和由衷的追求。“放弃你所谓的责任感,放弃你所谓的对文化的深层次思考,像朋友和亲人一样去关心你的拍摄对象,其结果是你可以看到最真挚的责任,最深刻的批判,正所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纪录片关注人,以人为表现主体,自然是值得称道的,但人文精神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设定了关注对象的同时,也设定了关注视角和关注方式——以理解的平等的目光,达成一种感悟、沟通和共鸣!我想,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迁徙的鸟》这部作品中有了充分正面的显现。
也许是社会太过复杂和喧嚣,也许是生活太过琐碎和沉重,使得我们早已忘记了其实所有的生物都是地球的主人,忘记了以己观物,物我合一的传统,把自己从大自然中人为地分离出来,并凌驾于大自然之上。要知道,这实在是自绝其源,自断后路的做法。所以,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不单是感官的愉悦,更多的是一种生命沟通、人文关怀。这里的鸟儿已经不是原来的鸟儿,这里的观众也不再是原来的观众,而是一种生命的融合、一种灵魂的共鸣。所以,当枪声响起的时候,我们都会惊呼,而当鹦鹉逃脱牢笼的时候,我们都会庆幸、欢笑。这种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沟通、生物之间奇妙的心灵感应,正是我们久已丧失而正需大声呼唤的东西。所以说,《迁徙的鸟》净化、崇高了我们的心灵,弘扬了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悲悯情怀和人文精神。视觉美学的观点认为:审美不是对一个个部分的分别的欣赏,而首先是对一个对象的整体的欣赏。
可能有人认为用“完美”这个词可能有点言过其实。其实只要我们稍加论证,这个结果就会一目了然。片子的开头运用了法国作曲家空灵、奇幻的音乐作品,使观众在没有进入影片之前就感受到鸟儿们在空中自由翱翔地畅快之感。这种感觉让人隐隐约约感收到崇高的存在。至的确,鸟的迁徙是一次美丽而崇高的“迁徙”。
三、从审美角度看
格式塔心理美学家认为: 一个审美对象不是因为每个部分都达到了完善才产生了美的效果,而美是因为整体的完善。因此,视觉美学的完整性是审美思维的直觉性
特征。从心理感受角度而言,这个影片给我们带来了相似的心理冲击,它们都以形象的阔大、气势的磅礴、力量的雄健给人以震撼。而这种感触就是崇高的体现,这是一种壮美。观看的屏幕构造了一幅幅壮美宏大的画面:远镜头中大雁列队成三角形、一字形浩浩荡荡前进的姿态;特写镜头记录下来的鸟儿振翅飞翔时肌肉的震动;多镜头中鸟儿连续飞翔的流畅画面;等等。这是壮美的体现。美产生的重要历史条件之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在对象中感到自己的本质力量,体验到自身的力量与对象的同一性。正是这样一种基础奠定了壮美是认同、是审美对象发展扩大化的基础,其中包含着审美对象发展和扩大的潜能。
壮美的产生及其特点符合美的特性。这就是看影片所产生的美感经验。从日常经验中来看,人们通常把给人以和谐、 优雅、 平静之类感觉的对象叫做美的, 而把那些激荡、 震撼我们的感官以至心灵的对象叫做崇高的。为什么?因为影片提高我们的精神力量越过平常的尺度,而让我们在内心里发现另一种类的抵抗能力,这赋予我们勇气来和自然界的全能威力的假象较量一下。而这就是一种崇高的斗争,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继续。因而,自然界在我们的审美判断里, 不是在它引起我们恐怖的范围内被评为崇高,而是因为它在我们内心里唤起我们的力量, 即我们的人格并不去放弃最高原则而屈服于它。因此,康德将这样的自然界称为崇高,只是由于它提升想象力达到表述那些场合,在那场合里,心情能够使自己感觉到它的使命的自身的崇高性超越了自然。
崇高必须是对一种人格力量的体现,崇高感也必须是被人格力量打动的情感。单纯的自然界事物不会成为崇高的对象,虽然它会对人类生命有威胁,但是,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人类总会化险为夷。真正永恒的是人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完我们的旅程。雅克·贝汉在谈到自己创作《迁徙的鸟》时说“我多么期待有一天,四季不再流转,而我们即刻便能启程,离开家园,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像这些鸟儿一样,开始一次神奇的旅程!我多么期待有一天,人们能够打破地域国界的阻隔,明白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那么,我们一定能像鸟儿一样获得自由!
参考文献
【1】 周新,《自然·生命·承诺—谈(迁徙的鸟)的审美价值》,《昌吉学院学报》,2006年第一期
【2】 赵勇亮,《论影片(迁徙的鸟)的视觉美学特证》,《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
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7月第34卷第4期
【3】 郭微,《飞翔的诺言—解读纪录片{迁徙的鸟}》,《环球纵横|电影文学》2009年第16期
【4】 王欣,《崇高与壮美范畴辨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9卷第4期
【5】 孙相宁,《关于崇高的讨论》,《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4月第21卷第2期
【6】 彭锦,《鸟的迁徙,美丽的?迁徙?—简评纪录片(迁徙的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报》
【7】 朱靖江,《‘飞翔是我的诺言’—雅克·贝汉与{迁徙的鸟}》,《新闻周刊》本刊记者|冯亦斐2004年1月19日
【8】 郑应松, 《自由与平等的哲学思辨—解读纪录电影《迁徙的鸟》的人文内涵》, 中国西部科技 2008年10月(下旬)第07卷第30期 第155期
篇三:《迁徙的鸟》观后感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
《迁徙的鸟》是由著名法国大导演雅克·贝汉执导的一部非常出色、评价极高的自然纪录片。它直接界定了世界顶级纪录片获取真实的标准前后共600多人参与拍摄,历时3年多、耗资4000多万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录胶片长达460多公里。丹顶鹤的优雅, 鹦鹉的聪慧,大雁的忍耐,天鹅的缱绻,企鹅的母子情深,白隼古怪的黑
孩子,还有那红眼睛水鸟扇着短翅膀在水上奔跑的滑稽都在这部片子里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
该片采用了超科技空中拍摄系统摄制,全程追纵候鸟南迁北徙的壮举,带领观众体验候鸟迁居的艰辛过程,同时也捕捉各式各样候鸟的奇趣生态,既益智又生动。摄制组在镜头下孵蛋,使得刚出生的鸟儿不畏惧镜头,待到他们迁徙时,就会和摄像机一起翱翔,使得拍摄更加真实自然。
导演在时间、空间和故事结构上都做了巧妙的构思和编排,在成千上万种候鸟中选取一隅,围绕为完成归来的承诺,迁徙是一场生命搏斗的主题从危机故事和承诺的故事两个方面讲述了候鸟在时空编织的经纬中迁徙所遭遇的种种。
这部纪录片的音乐唱片还获得了奥斯卡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提名、法国电影凯萨奖最佳剪辑、最佳音乐等多项大奖。开篇是澳洲音乐鬼才Nick Cave贡献的一首温暖而略带感伤的情歌,混入鸟群展翅的声音,导演请音像师用迷你麦克风和便携式集音器专门录制不同鸟类的飞行声音做底本制作了片中的音乐,未加修饰却与钢琴之声浑然一体。还有由艺术摇滚大师Robert Wyatt带来的大气而凝重的大地的主人,其后的器乐作品中,时而以北欧民歌清亮悠远的气质加深候鸟们归来的优雅意象,时而以紧张的管弦乐合奏描绘迷途于工业污染烟雾中的候鸟们,进而用福音合唱赞颂鸟类飞越海洋荒漠,森林河流,冰川山谷的壮丽景象。?
这部无论从拍摄技巧还是内容上,都带给我们久违惊喜的影片,通过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全新的视听完美感受,这也可以说是电影史上划时代的创新。
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个对归来的承诺。它们的旅程千里迢迢,历经了危机重重,只为一个目的:生存。
蓝色晚风blue
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提升目标导向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提升目标导向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社会对药品安全危害的关注日益增加,社会责任对制药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企业社会形象的提升,进而扩大企业的影响力。文章聚焦制药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对制药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感提升目标导向,即以提升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以塑造优质企业形象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关键词:
社会责任:生产经营,可持续发展
1、前言
随着我国全民大健康理念的普及,消费者对药品品质的要求不断升高,社会各界对制药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而近年来部分企业的药品安全问题频发,社会迫切需要强化制药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规范企业行为,从而重新构建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新体系。
制药企业因其经营项目的特殊性,其社会责任的缺失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大。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社会责任履行机制,如何规范药品的生产与经营秩序,如何升级企业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是制药企业需要在不断地生产与实践中探索的重要课题。
2、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感概述
、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感
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感是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药品类产品所特有的公共健康属性的综合性概念。制药企业的产品为药物,通过患者服用的形式达到治疗效果,产品效果的评估机制较为复杂。同时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较高,低品质的产品会伴随较大的风险性。因此,与其他经营性质的企业比较,制药企业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责任,是以社会公众生命安全和健康为对象,具有社会属性和公众利益保障需求的责任[1]。对制药企业应负担的社会责任的思考,强调企业不仅应关注企业本身的经济利益得失,更应侧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障问题。
、社会责任评估机制
一般而言,企业社会责任事件不仅对本企业的市场表象产生影响,相对的社会责任事件往往具有某些外部性,也就是社会责任事件存在着溢出效应[2]。因此,企业应在享受社会赋予的自由经营与发展,在法治社会秩序下生存的权利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企业是否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可以通过企业是否将自身发展和社会利益融合一体,共同发展来评估与判断。而在唐唯珂等(2020)的研究中,将评价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标准更详细地划分为7个维度,分别是:经济效益、员工薪酬、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公平竞争、社会公益、社会责任报告[3]。
3、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感提升目标导向
、以提升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
近年来较多企业以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以及高度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了企业品牌的塑造,履行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提升了生产与经营能力。如常州四药将企业发展与保障社会利益放在同一位,满足相关利益方的要求并承担社会责任,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药品,并以支持公益事业的方式向公众体现其社会责任感[4]。2014年复星制药集团下属企业为保护周边环境、实现节能减排,履行作为中国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投入大量资金应用企业环保。在废弃污染物治理及环保设施运行方面投入约2000万元人民币,环保设施硬件改造和建设方面投入约1200万元人民币。同时本下属企业也受到了应属于他们的“奖励”:同年,本下属企业环境污染事件为零,未发生因环保问题而产生的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被周边单位(居民)投诉[5]。实例表明制药企业积极完成生产经营活动,履行属于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能够有效营造企业公信力,从而建立健康、有序、稳健的企业经营秩序,提升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能力。制药企业应重视社会责任问题,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
、以塑造优质企业形象为目标
郑海东等(2017)的研究证明了企业从事社会责任活动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进而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和购买意愿[6]。药品的特殊性和生命关联性是消费者购物时重要的考虑因素,同时也使得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难以辨别药品质量。由此可见,要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和担忧,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建设企业品牌形象[7]。如果医药企业将非利益导向的形象展现给消费者,则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做出的努力及付出的成本终将转化为更优质的企业形象,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8]。如今互联网媒介的信息传播力日渐强大,消费者评价对消费者忠诚度与品牌影响力影响极大。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感得到有效提升,能够增强制药企业的形象,增强患者对药品与企业的.信赖度。可以从侧面减少医患纠纷,改善医患关系,减少患者在情绪出现波动时发生不理智行为的可能性。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制药企业在生产与经营活动过程中必然会消耗一定资源,但资源消耗不应是无节制的、无规划的。制药企业应坚持以最小资源损耗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构建以高效生产为前提,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科技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为框架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使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9]。黄俊航(2019)指出,企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行为,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企业持久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表现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中,作出经营决策的时候,既要兼顾投资人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利益,也要顾及其行为对社会和其他群体利益的影响,例如是否会对公共产生危害、损害消费者利益、浪费资源等[10]。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将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对环境、消费者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与盈利目标实现有机统一。
4、结论
通过研究可知,制药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较大程度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感的行为能够为企业的公信力建设提供帮助,同时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从而实现企业从生产到经营全过程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管理。社会责任感的提升需要多方共同作用,具体如下。
首先,企业应从自身理念进行革新,明确认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及其内涵。了解社会责任感对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从而在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全流程中贯彻社会责任意识,为后续的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其次,建立高效的履行社会责任的机制。该机制应注重对社会利益的关注,同时要覆盖企业的各层级组织机构。在生产经营全过程设立社会责任履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各环节的质量保障,并随时对不符合社会利益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指正与完善。
最后,制药企业应以自身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对建立良好市场风气形成正向影响。积极宣传自身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机制和效果,倡导其他企业成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市场跟随者,从而对优良的市场环境中经营秩序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行为,同时满足了社会发展需要与公众健康需要。可缓解社会中的企业诚信问题带来的消费选择压力,解决药品安全的社会问题,顺应新时代大健康理念发展。消费者会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体现出的社会责任进行观察与传播。当制药企业的行为满足社会与公众的健康需求时,表明该企业对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关注度较高,为公众利益的谋求付出了努力。从而有助于患者理解制药企业的经营态度,有利于提高公众对制药企业的整体评价。该理念不仅适用制药企业,对于市场中需要消费者认可的其他行业同样适用。因此,在履行社会责任时,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合适、动机是否正确、是否从公众利益角度出发,都是企业需要谨慎考虑的内容。以此,制药企业应致力于生产与经营能力的培养,优质企业形象的塑造,并将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作为动机与目标,以科学合理的社会责任履行机制,对企业实现理念的传播、机制的全覆盖以及监督的全面性,从而提升制药企业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吴超.公共健康视域下制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2]李秀丽,杨锡峰企业社会责任事件的溢出效应一基于甜蜜素事件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20(24):17-20.
[3]唐唯珂,朱萍,卢杉,等七大指标量化近300家医药上市公司阵痛转型中如何重塑企业社会责任[N].2020-01-08(12).
[4]缪彩华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制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9.
[5]邹颖,玉,王宝字.社会责任视角下制药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模型构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229-234.
[6]郑海东,赵丹丹,张音,等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公众反应的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17,14(12):1747-1756.
[7]赵彤制药企业品牌形象对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7(36):85,100.
[8]付非,赵迎欢消费者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归因对医药企业形象的影响[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7,3411):1013-1017.
[9]鲜亚新时期制药企业经营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消费导刊,2020(13):124.
[10]黄俊航.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恒久发展的关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14):156-158.
新疆师范报(哲社科版) [1005-9245] 属于北核期刊收录 本刊收录: 文核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 -北 提示: 排序:综合性文、
自然 应用数学和力学
是EI刊期: 月刊ISSN: 1005-3026数据库收录: Ei,中文核心期刊英文期刊名: 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
1、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15年,已有百年历史,是中国最早同时以大学校名和“学报”冠名的期刊,是以客观的学术语言记
1、科学通报 2、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东北大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