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60

yangdandan
首页 > 职称论文 > 厨房中的化学小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ichaelShaoer

已采纳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物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中, 可以说处处与物理打着交道, 就拿与人们朝夕相处的厨房来说吧, 其中就蕴涵着丰富的物理 知识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 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其中会有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与 , 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认为有些都是习以为常,是人们都知道的,但是有没 有从本质上了解这些现象是为什么发生的,是怎么样发生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接下 来是我根据观察厨房现象和以前的经验,然后根据我所学的物理知识很上网搜索的一些资 料,对一些现象作了一些解释和说明。 关键词:厨房;物理;电学;力学;热力学 关键词 厨房中的物理学知识很多,有些我还没有发现,有些以我仅有的知识不能够 解释。不仅厨房与物理有关,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学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探 索。 1、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1 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 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1.2 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1.3 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 故的发生。 1.4 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 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1.5 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1.6 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 料燃烧放出热量。 2、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2.1 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2 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2.3 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2.4 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2.5 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2.6 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 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2.7 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 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 过高。 3、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3.1.1 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 . 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3.1.2 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1.3 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 污染空间。 3.1.4 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 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容易破裂。 3.1.5 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 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3.1.6 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3.1.7 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 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 大,从而推开瓶塞。 3.1.8 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 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3.1.9 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 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玻璃杯破裂。 3.1.10 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 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3.2.1 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 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3.2.2 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 1 标准大气压下是 100℃,锡的熔点是 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 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 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 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2.3 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 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3.2.4 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 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 100℃,而锅内食物为 100℃,离开火炉 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 100℃为止。 3.2.5 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 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3.2.6 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 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 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 如果管壁大量 “出汗” 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 , 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3.2.7 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 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 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3.2.8 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 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 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3.2.9 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 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 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3.2.10 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 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3.2.11 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 降至沸点以下。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 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 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3.3.1 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 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3.3.2 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 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 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 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作为一门大众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数不胜数,厨房中的物理知识应用真可谓 冰山一角,我们必须更加努力的学习,积累物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这样才能 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238 评论

UPSILON宇普西龙

厨房中的化学精彩纷呈,走进厨房,我们熟悉的化学便映入眼帘. 一 无机物 1、菜刀生锈:厨房中常见的现象便是新买的菜刀光滑明亮,几日后便开始生锈了,时间长了便不再光亮亮的了.这是因为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和空气中的氧气共同反映生成氧化铁.其实铁锈是一层疏松的氧化膜,一点也不能阻止内部的金属反应,因此时间长了,铁锈会继续增加,所以我们应该做好菜刀的保护工作,使用完毕后,及时擦拭干净,及时除锈.氧化铁是一种红棕色的粉末,俗名铁红,常用做涂漆和涂料.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便是氧化铁.它是一种炼铁原料.氧化铁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但是氧化铁可以与酸反应生成铁盐,其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份子氧化铁与六分子盐酸反应生成两分子氯化铁和三分子水.(离子方程式:一摩尔氧化铁和六摩尔氢离子反应生成两摩尔铁离子和三摩尔水);此外,加热氢氧化铁也可生成氧化铁粉末(两分子氢氧化铁加热生成一份子氧化铁和三分子水) 2、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人们发现并制得单质铝却比较晚,这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从铝的化合物中提炼单质铝比较困难,铝的许多化合物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其中氧化铝难溶于水,熔点很高也很坚固,因此覆盖在铝制品表面极薄的一层氧化膜就能很好的保护内层金属.氧化铝是冶炼金属铝的重要原料,也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材料 活泼的铝在空气中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其化学方程式为四分子铝和三分子氧气反应生成两分子氧化铝,氧化铝致密可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其实,既是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也会生成新的氧化膜.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熔点为2050℃,因此在实验室中常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等耐高温的实验仪器.氧化铝虽然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和强碱溶液中,它溶于碱时生成的物质为偏铝酸钠和水,因此氧化铝是一种两性氧化物。

293 评论

wo洒脱小姐

厨房中的化学实验 推荐 下载阅读CAJ格式全文 下载阅读PDF格式全文 【作者中文名】 张凤春; 邵鸿; 【文献出处】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 Maths Physics & Chemistry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Senior High School Edition),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Z1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正>1.碱面与食醋的反应.方法:取一个玻璃杯,杯底放一小节蜡烛,并铺一层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把蜡烛点燃,沿杯壁倒入一些食醋(主要成分是醋酸),等一会在玻璃杯上盖一块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 这篇文章我已经在中国知网中找到,并下载下来发到你QQ邮箱里了,你查收,要下载CAJ软件才可以看的.

120 评论

万家宅配

神奇的发酵粉厨房就像一个化学实验室。橱柜里的各种配料就是化学晶。你已经知道,奶油蛋羹里含有使之变浓、呈半固体状态的淀粉。醋和柠檬汁是酸性的,碳酸氢钠是碱性的。冰箱、炊具和食品加工机就像冷却、加热或切削、混合各种成分的科学仪器。下面还有一些实验,可以帮你了解你橱柜里更多的化学品。想一想制作奶油蛋羹。提示不要用速溶蛋糊粉,速溶蛋糊粉里含有糖和炼乳。材料或器具蛋糊粉或玉米面磅秤碗一个量杯水勺1.量出175克蛋糊粉。倒进碗里。2.用量杯量出125毫升水。3.慢慢加水。搅拌成黄色的面团。4.再加水或蛋糊粉,让它黏度适中。5.轻轻摸摸蛋糊面团,感觉它可以像液体一样流动(图3)。6.把这个“不安分的”蛋糊揉成团。松开一只手,面团会坍下去,成为一个薄饼。下一块,面团不能拉伸,很容易被拉断 (图4)。实验揭秘蛋糊粉是固体,水是液体。当你把两者混合在一起时,你就做成了一种悬浮液。蛋糊粉的颗粒悬浮在水里,并均匀地分散开。当你慢慢搅动这个混合物的时候,里边的颗粒仍然会均匀地分布。晃动奶油蛋羹,它就像液体一样。而你快速揉动它的时候,颗粒就会彼此撞击,这时它就具备了固体的特征。制作胶质的“蚯蚓”把一小袋白明胶倒人一个盘子。请一位成年人帮你倒人150毫升热果汁。搅拌,使白明胶完全溶解。然后让它冷却。浸入几根粗吸管,让管中灌满混合液(图1)。把盘子放进冰箱里,让吸管定型。最后用擀面杖擀吸管,做成弯曲的果味“蚯蚓”(图2)。“蚯蚓”能够弯曲,是因为它们由一种叫做凝胶的胶质做成的。热果汁分解了白明胶的分子模式。当混合液冷却时,又组合成了新的模式——里面掺进了液体,这样就形成了凝胶。神奇的发酵粉在一个瓶子里,把两勺发酵粉、一勺糖和两勺温水混合起来。在瓶口放一个气球。把瓶子立在温水中。气球会神奇地膨胀!原来如此热和水激活了发酵粉里的微生物。当微生物吃足了糖,就会吐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把气球吹鼓。硬淀粉淀粉可以用来浆衣服。用玉米粉、水和食品色素做成混合液,把几根绳子浸在混合液里(图1)。搅动绳子,然后把它们卷成有趣的形状,放在盘子里。把盘子放在热的地方,水蒸发后留下淀粉。淀粉使绳子变硬,所以它们能保持自己的形状(图2和图3)。可以试着用胶把这些绳子的图形粘在彩色纸上,用它们来做装饰品。人造黄油最初的人造黄油处方是:“把热牛肉脂肪、猪的胃液、牛奶和水混合。”但是,今天的人造黄油主要用植物性脂肪制成,因此,人们认为,食用人造黄油比黄油对健康更有益。当一种物质的微粒悬浮在另一种物质之上时就产生了胶质。水滴浮在空气中成了雾;气体浮在奶油上成了生奶油;水滴浮在胶质上成了果冻。我明白了将厨房中的部分材料混合,可以制造出又像固体又像液体的胶。也可以制作凝胶,还可以利用激活微生物的方法,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57 评论

相关问答

  • 贝太厨房杂志投稿邮箱

    >

    冰雪江天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毕业论文厨房电子秤

    已经发到你邮箱,希望对你有帮助~

    adamjackjason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贝太厨房杂志怎么样

    两个都有缺点,要看你想的效果和实现发布。另外值得说的就是美食这块关注的人比较多而且也不抵触。希望能帮助到你!!

    萌哒哒的Ashle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酒店西餐厨房毕业论文

    酒店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代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毕业论文摘

    一碗小泡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厨房设计的毕业论文

    从运用者的角度考虑室内设计2承受理论 承受理论的源头包括:以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方式主义、詹·穆卡洛夫斯基为代表的布拉格构造主义、汉斯·格奥尔格·

    lukylukycat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