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40

viki000000
首页 > 职称论文 > nature杂志鸟类演化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飞猪猪

已采纳

是恐龙,已灭绝的羽毛恐龙,鸟类祖先是始祖鸟

始祖鸟的首个遗骸是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之后两年的1862年发现。始祖鸟的发现似乎确认了达尔文的理论,并从此成为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过渡性化石及演化的重要证据。

始祖鸟的羽毛展现出了这些细微的特征,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鸟类家族的成员,甚至有人说它就是现代所有鸟类的老祖宗。

扩展资料

全基因组分析的结果推翻以前的一些研究结论。此前研究推测现代鸟类的大爆发发生在6600万年前大灭绝事件之前的1000万年至8000万年左右。然而新的分析表明,现代鸟类的爆发应该发生在白垩纪物种大灭绝之后1000—1500万年以内,虽然这一时期覆灭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恐龙。

基于新的基因组数据,研究人员认为,仅有很少的鸟类幸免于大灭绝事件。后来,它们突发性的演化出1万多种新鸟纲物种。预计现存95%的鸟类的祖先均起源于这一时期。

研究人员推测大灭绝事件之后原本由恐龙所占据的生态位被鸟类所占据,新的生态环境为鸟类新物种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导致它们在不到1500万年的时间快速产生很多新物种,在很大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何现代鸟类具有如此丰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盘点武艺高超的恐龙:始祖鸟或是鸟类祖先(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基因组图谱全面揭秘鸟类演化“大爆炸”历程

84 评论

呵呵呵达

恐龙是鸟的祖先吗~~? 生存于距今年内亿年的早白垩世。1996年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它的化石。开始以为是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中华龙鸟",后经科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它的最初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后腿较长,适宜奔跑,全身还披覆着一至原始绒毛。长期以来,对于鸟类是不是恐龙的后裔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中华鸟龙的发现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中华龙鸟化石发现于中国辽西北票上园乡。中华龙鸟的脊柱和体表有着流苏一样的纤维状结构,这种结构有可能是羽毛的前身,它没有飞翔功能,主要是保护皮肤和体温。 中华龙鸟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利于捕食,实际上是一种小型肉食恐龙,其牙齿内侧有明显的锯齿状构造,头部方骨还未愈合,有四个颈椎和13个脊椎,尾巴几乎是躯干长度的两倍半,属于兽足类科。中华鸟龙化石的发现是近100多年来恐龙化石研究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不仅对研究鸟类起源,而且对研究恐龙的生理、生态和演化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当大批恐龙在中生代晚期相继退出历史舞台时,人们相信,这种称霸一时的爬行动物已经彻底完结了。其实,恐龙并没有绝灭,它们中的一支或几支,正试图离开陆地向空中发展。 翼龙类最早具备飞行的“翅膀”,只不过这种翅膀上没有真正的羽毛,翼龙的胸骨很宽,像鸟一样具有龙骨突,但它们不能做长距离飞行,还不是空中的征服者,在没有成为真正的飞行家之前就从地球上消失了。谁是空中的征服者呢?鸟类出现了。 1996年8月,辽宁省的一位农民捐献了一块化石标本,它体态很小,但形似恐龙,嘴上有粗壮锐利的牙齿,尾椎特别长,共有50多节尾椎骨,后肢长而粗壮。此外,最引人之处是它从头部到尾部都披覆着象羽毛一样的皮肤衍生物。这种奇特的象羽毛一样的物质长度约厘米。科学家们经过认真地研究,确认这是最早的原始鸟类化石,由于是在中国发现的,被命名为“中华龙鸟”。 经考证核实,“中华龙鸟”和“带羽毛的恐龙”确实都来自辽宁北票四合屯。化石均产出于一层2~7米厚的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的页岩中,这层页岩在整个地层中则位于一大套厚厚的被地质学家称为热河群义县组的地层的下部。而且,“带羽毛的恐龙”实际上是“中华龙鸟”化石标本的正模,二者是某种动物的同一个个体。它原来是被四合屯的一位农民挖掘出来的,从化石的中间沿着岩层的层理分成了两块(正模和负模)。随后,正模被陈丕基研究员得到,负模则被季强研究员得到。 研究证明,中华龙鸟的形态特征和身体大小与产于德国的一种小型的兽脚类恐龙——美颌龙相似,它们可以被归为一类。中华龙鸟是两足行走的动物,成年个体可以长到2米长。在它的背部,有一列类似于“毛”的表皮衍生物。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原始的“羽毛”,因此,中华龙鸟应该是一种原始的鸟;另一些古生物学家则认为,这种皮肤的衍生物不具备羽毛的特征,而类似于现生的某些爬行动物(例如蜥蜴)背部具有的表皮衍生物结构--角质刚毛,也可能是纤维组织。 从化石骨骼来看,中华龙鸟拥有很多典型的恐龙特征:它的头骨又低又长,脑壳(解剖学上称为脑颅)很小;它的眼眶后面有明显的眶后骨,“下巴”(解剖学上称为下颌)后部的方骨直;它的牙齿侧扁,样子像小刀,而且边缘还有锯齿形的构造;它的腰臀部骨骼(解剖学上称为腰带)中耻骨粗壮,向前伸;它的尾巴相当长,有60多个尾椎骨,尾椎骨上还有发达的神经棘和脉弧构造;它的前肢特别短,只有后肢长度的三分之一,前肢的特征显示它的生活时代要比德国的美颌龙晚。陈丕基等研究人员在1998年1月8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认为中华龙鸟是一只小型的兽脚类恐龙。当然,根据生物命名法则,季强最初给它定的名字“中华龙鸟”则依然使用。 古生物学家们对中华龙鸟身上的似毛表皮衍生物的功能进行了讨论,一些人认为它可能是一种表明性别的“装饰”物;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一种保温装置。后一种解释似乎是更为合理的,因为小型的恐龙和小的始祖鸟为了高效力的活动应该需要具备高的新陈代谢率,因此也就需要保持体温。由此推论,中华龙鸟身上的似毛表皮衍生物表明,小型的恐龙有可能是温血动物(也就是恒温动物)。也有一些古生物学家推测,这种“毛”是羽毛进化过程的前驱,因此称其为“前羽”。目前,古生物学家还在使用新的方法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有趣的是,在中华龙鸟的化石骨架中,发现它的腹腔里有一个小的蜥蜴化石。显然,这只蜥蜴是中华龙鸟捕获后吞下的猎物。 至于中华龙鸟的时代,近来根据对其产出地层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基本上把它确定为白垩纪早期,距今大约1亿3千多万年前。 据《自然》杂志在线报道,科学家对中华龙鸟化石的最新研究表明,这种后来进化成鸟类的恐龙身上很可能并没有羽毛,早期的羽毛进化很可能并非为了飞翔。这一发现对羽毛进化理论提出了质疑。这一成果发表在近期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刊》上。 此次研究的中华龙鸟化石出土于中国辽宁省热河地区,这种“酷似鸟类”的 恐龙生活在距今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对于研究羽毛的起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来自南非KwaZulu-Natal大学的Theagarten Lingham-Soliar和同事在研究中发现,中华龙鸟颈部、尾部等处皮肤纤维的排列方向十分杂乱,同时并不具有证明羽毛存在的鲱骨状特征。他们认为,中华龙鸟身上的丝状“羽毛”结构应该是机体胶原纤维等软组织的退化残遗。 鸟的起源是科学界悬而未决的重大难题之一,早在100多年前,古生物学家就曾在德国发现了始祖鸟,为了进一步揭示鸟类起源的秘密,科学家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直到本世纪八十年代,总共才发现了7块保存程度不等的始祖鸟化石,它们成了人类描述鸟类起源故事的全部依据。鸟类是不是从恐龙演化而来的?鸟类是怎样进化和发展的?靠始祖鸟有限的材料很难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中华龙鸟的发现立刻就传遍了全世界,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从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新证据。我国的古生物学家研究后指出,中华龙鸟既保留了小型兽脚类恐龙的一些特征,有具有鸟类的一些基本特征,成为恐龙向鸟类演化的中间环节。中华龙鸟的“羽毛”成片状,具有羽轴。这些羽毛与现代鸟类的羽毛结构有所不同,代表了早期鸟类演化的初始阶段。从中华龙鸟显示的特征看,它比德国的始祖鸟更加古老和原始,中华龙鸟的骨骼特征象恐龙,头较大,有牙齿,尾椎数目多,行动敏捷,但还不具备飞翔的能力。但根据全身披有原始羽毛的这一重要特征,或许可以把它归入鸟类而不是恐龙类,因为爬行动物身上披有盾甲或鳞片。鸟类身披羽毛是为了保持体温和利于飞行。 辽宁北票地区保存中华龙鸟等化石的地层,记录了地史时期曾经发生过的珍稀事件,正因为这种地质现象的发生和发现的机率很底,因而极为罕见和珍贵,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和它的价值,自然也会愈加引起科学界的注目。随着对中华龙鸟的深入研究,世界鸟类学家逐渐认识到,始祖鸟更加接近现代鸟类,中华龙鸟才是恐龙向鸟类演化的真正的中间环节,鸟类进化和发展的秘密正在一步步揭开。 也有说法认为,中华龙鸟是早期虚骨龙类恐龙和鸟类没有关系。而羽毛存在在大量恐龙中,恐龙是鸟类的祖先,但中华龙鸟不是。恐龙中是鸟类的祖先的是驰龙科恐龙。

281 评论

sweetmiriam

鸟类是恐龙的后代。

因为发现了鸟类和恐龙之间的过渡类型——始祖鸟,古生物学家坚持认为鸟类是恐龙演化而来的。如果没有羽毛,始祖鸟就是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可是它确实长着鸟类所特有的羽毛。

于是,人们就联想到始祖鸟是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甚至有的科学家干脆把鸟归入恐龙类群中,因为除了羽毛,这两类动物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卵生、腹部抬离地面、有长长的尾椎骨等等。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理论是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在1860年首先提出的。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著作发表,生物进化论正式提出,引起了世界的轰动,由于这个理论与传统理论相差甚远,和人们心目中的观点有很大区别,于是遭到了强烈的反对。正在这时始祖鸟化石出土,有力地证明了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20世纪,人们已经广泛接受了生物进化理论,于是人们完全用科学的观点来审视这个理论,因此得到广泛的支持。

鸟类是恐龙后代的其他证明:

从1988年,我国辽西地区发现第一枚中生代鸟化石——三塔中国鸟以来,在这一地区先后出土了大量的鸟化石和带“毛”恐龙的化石,再次掀起了关于鸟类起源理论的讨论热潮。

1996年,《自然》杂志又描述了两种似鸟似龙的动物,一个叫做原始祖鸟、另一个叫做尾羽龙。这两种鸟身上有羽毛,口中有带锯齿的牙齿,前肢比后肢短,而且有长长的尾巴,关于它们是龙是鸟争论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最后被确定为恐龙,但是它们确实“混淆”了龙和鸟之间的界线,进一步告诉人们鸟类和恐龙之间的亲缘关系。

263 评论

神之雪1314

鸟是恐龙的后代:-------------------------------------------------------------------------------鸟的起源 鸟类起源的研究,经过了主要这样的一些阶段。 1868年,赫胥黎提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赫胥黎是英国著名的一个生物学家,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他也是首先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的一位学者。 到了1927年,丹麦古生物学家海尔曼在他1927年发表了一本非常经典的著作《鸟类的起源》书中提出,鸟和恐龙虽然十分相似,但恐龙因为已经十分特化,所以鸟类可能不会从恐龙直接起源,而是和恐龙有一种共同的祖先,这就是槽齿类。所谓槽齿类,就是说比恐龙更加原始的一种化石类群,这个类群被认为是产生了恐龙、鸟类、鳄鱼等现代一些主要的脊椎动物大的类群,它出现的时代可能会更早一点,比侏罗纪、白垩纪还要早的三叠纪出现。这种学说从提出来以后,一直盛行了大概有半个世纪。 从1973年到1985年,恐龙起源说再次复兴。学者在研究脊椎动物化石的时候,发现有一块被鉴定成翼龙的化石具有羽毛,进而找到了另外一件始祖鸟化石。 这种偶然的发现,使学者将鸟类和恐龙的关系连接到了一起。1986年一直到现在,恐龙起源学说不断盛行,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了这样的一种假说。 中华龙鸟复原图来自于我国的带毛的恐龙,如中华龙鸟是第一个身上保存真正的分叉羽毛的恐龙化石。该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国际古生物学界很大的轰动,被认为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最重要最新的证据。甚至有学者提出恐龙没有绝灭,我们所见到的现生的鸟类都是恐龙,生活在南美的蜂鸟当然就自然而然成为最小的恐龙。 鸟类的起源是复杂的问题,当更多证据被发现后,或许还有其他的解读(现在普遍认为,中华龙鸟是鸟类最早的祖先)。

345 评论

薇枫1988

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 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第二种是 鸟类不是由恐龙进化而来~下面详细讲述:观点一: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系统(Department of Land Resources)的研究人员挖掘出了一种巨型似鸟恐龙— —二连巨盗龙的骨骼化石,确定了其亲缘关系,并进行了鸟类特征演化分析,这将极大丰富人类对于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的理解,6月14日出版的《Nature》杂志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并配以新闻解析。 这一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博士(简介见后)。[Nature新闻]中国研究人员挖掘出了一种巨型似鸟恐龙(gigantic bird-like dinosaur)——二连巨盗龙(Gigantoraptor )的骨骼化石,这一种恐龙体形巨大,长大约8米,站立高度超过米,体重大约1400公斤——是目前已知其最大家族成员体重的3倍,最小尺寸的家族成员比如Caudiperyx的300倍,目前这一种恐龙已被归为一个新的种群:Gigantoraptor erlianensis。似鸟类特征的进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尺寸减小的过程,这也就意味着物种尺寸越小,越与鸟类相似,而这一发现则推翻了这一理论。Gigantoraptor有一个长长的臂,与鸟类相似的腿,没有牙齿的下颚,以及可能存在的鸟喙,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迹象表明其是否有羽毛,但是徐星博士从其亲缘关系推断认为Gigantoraptor应该是有羽毛的。目前已知最大的动物是已经绝种的体重约500公斤的雷鸟(thunder bird)。研究人员将这种恐龙与其它已知恐龙进行比较,查看100多种特征,包括肢翼的特征——因此将Gigantoraptor归入了窃蛋龙类(Oviraptoridae family),徐博士说,“我们发现了许多真正的窃蛋龙类特征”,而且他强调Gigantoraptor的下颚尤其属于窃蛋龙类特征。来自英国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的恐龙研究专家David Unwin认为,“这是一种100年前我们就知道的恐龙类群,其通常是火鸡或者鸸鹋(emu)的大小”,“但是没有人想到会发现这样的恐龙,如果它们存在,可能就会被笑话。”二连巨盗龙的产地——二连盆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晚白垩世恐龙化石产地之一。早在大约80年前,著名的美国中亚考察就曾经在这里发现了 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包括最早确认的恐龙蛋化石。随后的几十年间,世界上多次的大型考察项目都光顾过二连盆地。近年来,我国学者在鸟类起源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尤其是发现于辽宁早白垩世的长羽毛恐龙化石,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于从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的理解。徐星研究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把有关鸟类起源的研究从辽宁的早白垩世扩展到新疆的侏罗纪和内蒙古的晚白垩世。观点二:科学家在认真研究鸟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后,声称这些长着羽毛的人类朋友并非起源于恐龙。数十年来,人们清楚鸟类的腿骨结构使它们更适合用膝盖奔跑。但是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鸟类的腿骨结构还阻止了它们的肺部伸缩,从而使其更适于飞行。包括人类、大象、蜥蜴和暴龙等兽脚亚目恐龙(theropod dinosaurs)在内的,在陆地上行走的任何一种其他动物,都拥有可以移动的腿骨。这一发现或许将迫使古生物学家重新思考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想法:现代鸟类是远古肉食性恐龙的直系后裔。美国研究员约翰·鲁本教授说:“我们竟然不了解最基本的鸟类生物学问题,这令我们非常吃惊。伶盗龙(Velociraptor)不仅在身体的某些部位长有羽毛,而且还喜欢在日落后活动。鸟类可能是从另一种生物进化而来的,在大部分恐龙依然存在的时候,鸟类的进化过程已经开始了。”羽毛、翅膀和鸟类独特的运动方式都是独立进化而来的。在亿年到6500万年间的白垩纪时代,恐龙和鸟类双双繁盛发展。一直被认为是最古老的鸟类——始祖鸟生活在亿年前,而恐龙先于它,早在2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鲁本说:“现在似乎已经很清楚,鸟类是单独进化而来的,并不是兽脚亚目恐龙的后裔。”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形态学》杂志上。

131 评论

ruby纸鸢

鸟类的祖先是谁?古生物学家给出答案,它们出现的时间比恐龙还早

277 评论

W了然于心

鸟的祖先是恐龙。你的正确的! 我国鸟类起源研究最近获得重大突破,科学家通过对新发现的“中国鸟龙”的研究表明,鸟类的“祖先”很可能就是距今1亿多年前中生代的小型兽脚类恐龙,从而为“鸟类起源于恐龙”这一始于70年代的学说提供了最新的强有力证据。 鸟究竟是从什么变化而来?本世纪70年代,世界著名古生物学家奥斯楚姆教授提出,鸟类可能起源于一种类似驰龙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这一假说得到了古生物学家的广泛承认,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化石材料缺乏,过去对于驰龙的解剖结构存在很多误解,因此,这一学说也遭到一些科学家的反驳。 199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辽西课题组在野外考察中,从辽西义县采集到一块保存有皮肤衍生物的兽脚类恐龙化石。经过1年多的研究,徐星、汪筱林和吴肖春等认定,这个标本是驰龙科恐龙的一个新种,科学家将其命名为“中国鸟龙”。以中国鸟龙为代表的驰龙类的头后骨骼形态与大多数恐龙不相同,具有很多早期鸟类的特征,它的肩带结构和世界上最早的鸟类——发现于德国的始祖鸟几乎没有区别。尽管中国鸟龙不能飞行,但是它在结构上产生了一系列适应飞行的变化。徐星等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国鸟龙是一种善于快速奔跑的动物,鸟类的飞行能力很可能是在奔跑过程中逐渐具备的。 鸟类祖先--始祖鸟 鸟类溯源于中生代侏罗纪,在该底层发现的始祖鸟是最著名的原始鸟,其身体特征同时具有鸟类和爬行类共有的特征,例如有牙齿,翅膀上有指爪。有学者提出恐龙是鸟类的祖先;在中国东北新发现的中华龙鸟和孔子鸟被认为是连接恐龙和鸟类的一环,更像是有羽毛的恐龙,比始祖鸟的年代更久远。 鸟类形成后逐渐进化,渐趋复杂,形成越来越多的种类,据一般推测,第三纪中新世是鸟类的全盛时期,后来冰期来临,鸟类受到沉重的打击,种群衰退,幸存至今的不及1,0000种,20余目 记得采纳啊

141 评论

相关问答

  • nature杂志百科

    国际顶级期刊,影响因子位列全球杂志前列,能在这两本杂志发表文章代表学术水平非常高! nature和science与cell一起被称作学术界三大刊物,可见其全球影

    笨丫头1986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nature杂志价格

    Nature 自然 出版:英国MacMillan.Ltd 创刊:1869年 刊期:周刊 定位:兼顾学术期刊和科学杂志,即科学论文具较高的新闻性和

    表哥很内涵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nature杂志网

    这个不清楚。。。 但是如果对自然科学感兴趣可以看 啊 美国国家地理。

    飞天之梦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保护鸟类漫画杂志

    积极引导,坚决制止乱捕滥猎鸟类行为。保护鸟类,人人有责。虽然环境保护作为社会共同关注焦点被日渐提上法律议程,但目前大多数公民的爱鸟护鸟意识还非常淡薄,获取爱鸟护

    扶阿婆过马路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nature杂志报道

    在近年来流行的各种所谓的“高科技”视频中,疏水材料令人印象深刻。在衣服和鞋子上倒一大瓶可乐、酱油,甚至番茄酱,一滴也碰不到。今年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非常不平凡的一

    心泊-李伟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