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1

鄙视投机者
首页 > 职称论文 > 校长参考杂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张祝君1

已采纳

= =校刊吧 尤其学生制作有大力赞扬学校赞扬校长的书= =#

112 评论

Dark大先生

文/雒宏军 每学期期末,学校都要评选优秀教师,采用教师直接投票的方法,谁的票数多,谁就胜出。后勤人员的工作具有特殊性,为了防止后勤人员全部落选,学校要求教师填写优秀教师名单的时候,至少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后勤人员。当然,学校行政会议对教师的投票结果也要审议,但是一般不会有什么变动,那些工作负责,教育教学能力强,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都会当选,教师的投票很公正,与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是一致的,其它优秀,比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组长、优秀班主任等根据学校相关的考核制度进行。评优结果公布出来,教师也没有什么异议,这是大家共同认可的结果。我也一直认为,教师成为评优的主体,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么多教师的眼睛是不会看错的。 有一次,同另一位校长闲聊,他问起了学校评选优秀的事情,我就如实做了叙述。没想到,却引发了他的感慨,道出了自己一肚子的苦水。他说,一提起评优,他就心烦意乱,本来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事情,可总是不能如愿,评选结果一公布,各种矛盾接踵而来,一些教师的积极性反倒受了影响。原来,他们学校的优秀教师一直由学校班子会议确定,虽然从师德到业务,还有教学效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硬性条件,可是因为角度不同,班子成员对于提名教师的认识存在差异,也不排除有些人出于私心杂念随意提名,其它成员又不好意思说什么,实际工作之外,还要考虑年龄、职称等情况,还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一个评优会,总是要开上一半天,往往还是不欢而散。 我问,为什么不让教师参与评优呢?这位校长说,学校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办法,也曾经尝试过,结果教师和学校都不认可。原来,学校里一直存在着一些小团体,以个别工作时间较长的中老年教师为核心,这些小团体明争暗斗,一到评优的时候矛盾就激化了,虽然表面上都不说什么,私下里却不停的做工作,想把自己认可的教师评选进去,到了最后,评优结果也就变味了,一些真正能力强,业绩好的教师被排除在外,很多教师对此意见很大。最后,就一直由学校领导来确定优秀教师了。  从评优这件事情看来,学校情况不同,工作方法就有了区别,就连结果也是大相径庭。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非是学校不够重视,也不是学校不愿意放权给教师,也不是相关制度不够完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差异?排除了制度、管理这些因素之后,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教师群体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第一所学校中,教师崇尚的是专业能力,谁的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强,谁就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是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传统。而在第二所学校,失去引导的非正式团体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已经渗透到学校管理之中,造成了学校工作的被动,学校里拉帮结派,山头林立,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再依靠专业能力立身,而是想法设法寻找团体的保护,这种庸俗文化成了了教师文化主流,这种文化已经无法支撑学校的发展,只能帮倒忙。 评优只是一个侧影,学校很多工作从文化的角度来观察,就有了丰富的意蕴。比如最普遍的课堂教学,如果单单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可以将课堂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这些就是课堂教学常规,教师只要落实,就可以保证教学效果,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只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领,落实了常规却不一定就是好课。如果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对于课堂教学的方法和要领,教师只要通过模仿,实习,通过多次重复就可以掌握,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很多教师教了一辈子的书,其实教学能力还在最初的几节课上徘徊,没有大的长进。从技术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对教学任务进行科学分解,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掌握知识,很多教学参考所起的就是这些作用,甚至连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有详细的说明,然而,手握教学参考书,并不能解决教学问题,并不一定能够教得更好。一节内容相同的课程,经过不同教师的演绎,可以形成不同的风格,对于学生来说,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因为教学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师的性格、言行、气质、方法,以及根据自己理解对知识的阐述和延伸,这些因子隐藏于课堂知识教学的背后,看似平淡无奇,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课堂,影响着学生,甚至比那些纯粹的知识影响更深刻。很多学生在若干年后回想起他的某一位老师,绝不是因为老师教给了他某个知识,总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比如课堂上的一件趣事,教学中的一个精彩瞬间,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侧影,对学生一次细微的关怀。这些,已经远远超越了技术的层面,形成了教师教学中不同的“风格”,已经成了一种教学的文化。“名师可仿不可学”“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影响”,这些常识印证了教学过程中文化现象的存在。也正因为如此,对于教师的课堂,如果只是从技术和制度层面进行管理,缺乏文化的引导,总是欲速而不达,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实,学校大都如此,如果从制度上去考量,都有很丰富的内容,经过上级部门无数次的检查、督导,经过学校的反复实践,其完备性不言而喻,学校之间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如果从管理过程去分析,很多学校的管理不可谓不细致,不可谓不严厉,不可谓不科学。但是,完善的制度与严格的管理并不一定能带来学校的繁荣,表面看起来井然有序,其实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教师毫无幸福感,学生没有快乐感,学校成了师生都想尽快逃离的“炼狱”,这样的学校办不出理想的教育,这是因为学校缺少了灵魂,没有了文化之魂,教育就成了没有生命力的空壳。至于楼房是否高大,设施是否精良,这些更是属于教育外围的东西,不能构成衡量教育内核的标准。学校与学校的差别不在别的地方,就在于文化的差别。 从浙江的春晖中学,到江苏的行知学校,再到天津的南开中学,这些学校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名校,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都是因为其浓厚的人文氛围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的获得既有某种特殊的际遇,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前面说到学校制度的局限性,并不是要把制度与文化对立起来,恰恰相反,学校文化的形成很多时候要依赖制度,通过制度的规范、强化,引导,最终形成一种传统,积淀成为文化。因为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的、缓慢的,那些优秀文化更是如此,所以,有时候我们过分相信制度的力量,过分依赖制度去进行管理,将制度的形成与遵守视为最高境界,这个时候就对文化成了一种摧残,这种“没文化”的管理更值得反思。 发表在《教书育人· 校长参考》杂志2012年第七期。

296 评论

小百合2011

去看一下就知道了

85 评论

就叫小胖

他是邢台市的一名教师,有关他的相关资料以及个人工作总结介绍如下:一、个人资料:姓名:吴印涛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小学一级教师工作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小天才学校2010年9月创办 :吴老师作文工作室学历:河北师大小学教育专业出生年月日:二、其个人工作总结:有一位智者说:“如果我们从80岁往1岁活,那么80%的人都会成为成功者。”何也?因为这样的话,他就会抛弃很多阻碍自己成功的不利因素,找到成功的捷径。那么什么才是他们成功的捷径呢?我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一名成功者,首先要把自己的名字当作一个品牌来做,要把自己的名字变成名牌。然后要有主动工作的态度,有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学习精神。最后还要有踏踏实实干工作的实际行动,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比如我今年的作文特色班教学。有人说:我创造了一个英华神话,一个奇迹。确实,自我校百草园文学社正式运行以来,一年之间在国家、省、市各级报刊、杂志、书籍上共发表学生习作56篇。而这神话又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其一:厚积薄发、虚心学习。多看报纸、刊物、杂志、书籍等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学养,不断从别人的文章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其二:苦练内功、钻研业务。为了能使学生的作文变成铅字,我总是不断地去想:什么样的作文最受编辑们的喜爱?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怎样引导学生写出好作文?等等。经过和编辑们沟通、上网搜索、自我反思总结、翻看学生作文选等途径,我逐渐找到了答案。并将其整理成一篇论文发表在我的博客上,并得到同行网友的较高评价。其三,巧导妙引,写出好文。引导学生写有真情实感、有童真童趣、有中心、有内容、有新意的好作文,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其四,不断修改、改出精品。在学生初稿完成后,要用最短的时间把本次学生习作全部浏览一遍,找出学生习作中有个性特点的地方在全体同学面前给以表扬,找出本次习作中共同的毛病毫不留情地“揪”出来,引导学生共同商讨解决办法,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把作文本再次发给学生重新自己修改,小组互改。经过几次修改后,再把作文交上来,老师再次重新修改、定稿。其五,社班联姻,增加稿源。为了增加稿源,在校长牵头下,百草园文学社与各班“联姻”,各班向文学社推荐好稿子,文学社通过《吴印涛教育博客》把好的习作发表在博客上供全校学生浏览、学习。通过“联姻”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六,想象引路、真情流淌。很多学生谈到作文都感到头大,视其为穷途末路,如上刀山火海。怎么办呢?一方面,从学生喜爱的想象作文入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写出好文章来。三,获奖情况:受过何种奖励:年所任三年级语文获全县统测第一。年获巨鹿县“五个百”工程优秀教案奖和作业批改优秀奖。年获校青年教师擂台赛语文组二等奖。年上半年获校首届课件大赛二等奖。年4月获第八届“语文报”杯“全国作文大赛”优秀指导奖。、200603、200604、200702、200703赛季“语文报杯”网络习作大赛优秀指导奖。年11月在县教委组织的“速派奇”杯作文竞赛中获优秀指导奖。年11月在县教委组织的全县教师素质大赛中获三笔字二等奖。年12月在县教委组织的“工会杯”“琴、棋、书、画”大赛中获书法二等奖。年冬季全县六年级统测考试中,所教语文获全县第一名。11. 《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八法》(在中央教科所、《教育文摘周报》社、和北京三面向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求是杯”全国优秀论文与教案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作品入选编号94635获奖通知见《人民教师》杂志月刊2005年第12期封2)12. 《教师提问、导答策略》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举办的“新时期、新理念、新课改”师德征文大赛优秀作品一等奖。(作品编号:L10305)。第二届中国教育教学创新成果一等奖。13.《问到学生的“心坎”上》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举办的“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获奖成果编号:)14.在“中华小作家”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中授予优秀教师“伯乐奖”。15.在“迎奥运全国小学生金牌作文大赛”中荣获作文辅导金奖,授予“全国作文教学能手”称号。16.在第四届“语文世界杯”全国师生同台作文大赛中荣获教师组一等奖。17.在第二届“世纪华文杯”全国青少年文学艺术评选活动中授予“全国校园文学社百优指导教师”称号。18.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中华之星全国小学生特色作文大赛中荣获国家级辅导奖“全国小学作文教学成果大奖”一等奖。19.论文《天道酬勤也酬痴》在2008-2009年度全国基础教育教学学术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20.论文《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在2008-2009年度全国基础教育教学学术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21. 论文《给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在2008-2009年度全国基础教育教学学术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2.在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河北教育报刊社、《小学生必读》编辑部举办的河北省第十八届小学生“雏凤杯”作文竞赛中,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所辅导的王宇作文《俺娘的手》荣获此次竞赛的一等奖。23.在《班主任之友》创刊二十五周年之际,荣获“《班主任之友》优秀作者”称号。24.散文《恋秋》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社会青年组银奖。25.在第十二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优秀指导奖。26.在第六届全国青少年中华情写作大赛中荣获年度辅导银奖。四、发表作品(部分):1.《扣分≠教育》发表在《教师报》第1版上。还发表在《草堰镇中小学数学之家》上。2.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一文发表于《教师报》2006年10月1日第一版上。本文发表于《红蜻蜓素质教育网》上,本文还发表在《校本教研》——2期72页上。本文还发表在《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第50页上。同时还发表在《河北师生网》邢台教育频道上。还收录在《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上。3. 《教师提问、导答策略》发表在《四川教育》2006年第9期第31页上,题目变为《问到学生的“心坎”上》。本文还发表在2006年《中国教师》第11期上。《小谈课堂提问艺术》发表在《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本文还发表在《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7年第三期上。本文同时发表在《成长论坛》2006年第9期教学专题“课堂提问”上。还发表在出版的《少年智力开发报》小学语文教师版上。还发表在《中国特级教师网-班级管理》上。还发表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上。4. 《“放下”与“上升”》发表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案例》2007年第7-8期79页,《教育案例》2007年第7-8期101页本文还发表在《河北师生网》邢台教育频道。《新课程(初中版)》2006年10期。5. 《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八法》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导航》2007年1——2期第32页上。

312 评论

ellalikesyou

《神州 校长》

208 评论

相关问答

  • 校长引领作用论文的参考文献

    作为教育改革落地的实践者和执行者,校长应与时俱进,主动回应时代的教育改革诉求,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上不断创新,锐意进取,以实际行动和坚定决心,满足国家和教育变革

    不管三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长三角杂志

    是的有这样的期刊,也是合法的正规期刊。给大家推荐国家级期刊《新财经》和省级期刊《长三角》,有意进空间看看。

    茶虫小豆豆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长沙杂志社

    天地文学杂志社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潇湘电影制片厂明星村2201室 邮政编码:410007

    小冷062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小学校长培训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

    靓丽人生00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长春高考杂志

    《高考》、《数学金刊》都不错。

    小公主的小公猪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