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1

轻舞迷影
首页 > 职称论文 > 六言诗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南瓜小咪咪

已采纳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v诗歌何时称之首 在古代,诗歌最初称"篇"或"章",而不称"首"。例如我国最早的《诗经》,叫"三百篇",屈原的诗叫"九章",诗歌称"首",最早出现于东晋初年。当时有个名叫孙绰的诗人,在《悲哀诗序》中写道:"不胜哀号,作诗一首。"一个名叫支通的人,在《咏禅道人诗序》中写道:"聊箸诗一首。"从此,人们普遍称诗为首。 v诗人的来源 诗人一词,战国时就有了,何以为证,《楚辞.九辩》注释说:"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正字通》注释说:"屈原作离骚,言遭忧也,今谓诗人为骚人。"这便是诗人后一词的最早提法,从此以后,诗人便成为两汉人习用的名词。辞赋兴起之后,又产生辞人一词。杨子云《法言.吾子篇》说:"诗人之赋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用"则"和"淫"来划分诗人与辞人的区别,足见现汉代是把诗人看得很高贵,把辞人看得比较低贱。 六朝以后,社会上很看重辞赋,认为上不类诗,下不类赋,以此又创立了"骚人"一词。从战国而至盛唐,诗人、骚人的称号受人尊敬。 v古诗二言至十一言之始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远古至近代诗歌不知其几千万万,因种种原因失传了的除外,保存下来的仍可说是浩如烟海。诗歌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萌牙、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弹歌》"断竹、续竹,飞士、逐肉"据说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公认是原始社会诗歌,是二言诗之始。《诗经·有骈》"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是三言诗之始。《周易》"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四言诗之始。卜辞"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五言诗之始。《诗经·卷耳》"我姑酌彼金(三个田字上面,下加缶字),我姑酌彼凹觥"六言诗之始。《诗经·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七言诗之始,《诗经·十月之交》"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八言诗之始。《诗经·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九言诗这始。杜甫诗"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也是九言诗。李白"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骑龙飞上太清家"十言诗之始。苏东坡"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十一言诗之始。 v题画诗之考 我国题画诗的产生、历来被认为始于唐代,创始者为杜甫。 这里首先应该说明什么是题画诗?如若说题画诗专指题在画面上的诗,以现有的资料看,那是唐代才有的事。若不是专指题在画面上的诗,而是把不直接题在画面上的吟画、题画、论画以及题扇画、题壁画、题屏风画都看作是题画诗的话,那么,从现有资料看,在六朝时已经有了题画诗。 如《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中,就收有东晋桃叶的《答王团扇歌》三首,其一是:"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喧暑,相忆莫相忘。"虽说比较简单,但确实是对画扇的歌咏。 特别是由梁至北周的杰出诗人庾信,在梁朝时,曾作《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生动地描绘了屏风上的各优美画面,在题画诗创作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可见,我国的题画诗,六朝时已经产生。

122 评论

小群angela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87 评论

sofa上的猫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S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W 玩物丧志。(书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X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学无止境。(荀子)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Y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刘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Z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师! ------------------------------------------------------------- 一封书信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默无言,心事重,万千情思。 绕结心头,咫尺相近天涯远 从何开口?欲说还羞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 万般回首化尘埃,唯有青山不改 望断天涯无际,凄凉无语悲伤 只为两地信茫茫,才子佳人愁状 贫,不是耻辱;贱,才是真正地耻辱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以报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夜深风雨归何处,西月窥人到半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静以修身,检以养德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夕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但得柔情消侠气,此生长愿伴妆台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经多世事心长惬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182 评论

黄金哇塞赛

六言诗之前只读过王荆公的“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前番逛书市,见《唐诗画谱》一册,中有六言绝句数篇,便有了解一番的想法。这篇文章基本上是我查阅资料的笔记,中间也夹杂着自己的一些想法。 兹将六言诗定义为: 每句皆为六字的非骚体诗。 “每句皆为六字”基本是一句废话,而所谓非骚体诗,如《吴越春秋》中的《乌鹊歌》、曹丕《寡妇诗》等,便不在此列。这并不是说,每句六字的骚体诗便不是六言诗,是不是的问题留给纠结的人去做纠结的讨论。这个定义只是说,本文所讨论的是非骚体的六言诗。 六言诗起源之说有五: 1.诗经 2.楚辞 3.汉司农谷永 4.东方朔 5.孔融 诗经散见六言句式,但并未有完整的六言诗。楚辞或骚体与六言有较大区别,容后述。六言起源汉司农谷永,南朝梁任昉、宋人严沧浪、明代谢榛 、高棅皆秉此说,而其诗今未得见。东方朔诗现仅存两句。今存最早的完整的六言诗见于孔融。故窃论六言句式始自诗经,而六言诗始自汉司农谷永或东方朔为不可考,以目前可见的材料而论,当以始自孔融为宜。 论者谓六言源自楚辞,如《国殇》之属,去掉句中“兮”字,便是六言。但其实“兮”以及“兮”之类的虚词如“之”、“于”、“以”、“其”、“而”、“乎”等,在句中自有运用,正刘熙载《艺概·赋概》所谓:“骚调以虚字为句腰”是也!艾岩《潇洒的稀客 创作的新洲——略谈六言诗的特长》亦指出“兮的使用涉及音节,使辞情(用徐渭《南词叙录》所谓辞情,指默读中能够体会的感情起伏,而又能以朗诵示之者) 宛转,去之便觉神情不属。”况楚辞如《国殇》之类,以三字一顿、一句二拍,而六言诗多二字一顿、一句三拍,句式结构亦不同。故窃意六言诗不源于楚辞。 就六言近体而言,启功先生在《诗文声律论稿》中认为六言律句只有十种,兹分为二类述之: 1. 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2. 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此是就句法而言,若就全诗来说,刘继才在《论唐代六言近体诗的形成及其影响》中将其分为四类:律式、对式、粘式、混合式。 由此可说,从近体诗的标准来看,六言诗存在天然的缺陷:或不对、或不粘、或有拗句。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六言甘而媚”,我认为很符合六言诗的特点。用现代人的话来说: 若以五言作个比较,周裕锴在《宋代六言绝句的绘画美和建筑美》中亦有论述: 察历代六言诗,如王右丞《田园乐七首》、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二首》等,我认为这观点是很恰当的。清·蒋澜《续诗人玉屑》引蔡及心《蔡氏杂钞》说:“六言诗,要字字着实,声调铿锵,不可间散①字成句。虽平仄不整无碍。” 此谓句法。就章法而论,以六言绝句为例,艾岩《潇洒的稀客 创作的新洲——略谈六言诗的特长》将其分为三种: 1. 流水型 2. 列座型 3. 合扉型 “流水”即“流水对”之“流水”;“列座”即各句分述一事而气脉合而为一;“合扉”则“拆衷于前二者之间,前半分列而后半连贯”。兹各举一例如下: 流水型:闺月重阳赏菊 孟宛 前月登高落帽,今朝提酒称觞。 上林菊花何幸,遭此两度重阳。 列座型:田园乐七首其五  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合扉型:田园乐七首其二 王维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值得一说的是“合扉型”,之所以选这一首,是因为它不同于艾岩所讲的“前半分列而后半连贯”。一、二句是分列,三、四句亦是分列,而一二句与三四句之间构成连贯。其实六言绝句中常见的是一、二句分列,三、四句连贯,这算是特列。至于其他六言诗体的章法,我读得少,姑且避而不谈。六言诗远不如五七言流传为广,而究其原因,论者大抵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与时代背景及诗歌发展趋势有关;而另一派认为与六言诗本身的缺陷有关。 先说第一种。1981年,黄征在《六言诗初探》中将六言诗所以不彰的原因归为“封建社会的刻板化、模式化”及唐朝以诗赋取士使其他诗体受到抑制。对此我并不认同,政治制度虽然影响文艺创作,但政治制度并非凭空产生。况且唐朝试帖诗为五言六韵,而流传的诗作却并非这些。而卫绍生在《六言诗为何未能广为流行——兼及六言诗的评价问题》中认为,诗歌的发展是多样化的,以四言为主的《诗经》流传了数百年,“古典诗歌继续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对这种偶数句和双音节词为主的诗歌形式的变革”。这种说法似乎有道理,但也可以商榷。首先,四言六言虽然都是偶数字句,但还是有差别的,“四言优而婉 ,六言甘而媚 ’”,风格、作法、适宜表现的情感等都不一样;其次,诗歌在句式整齐的律绝之后“多样化”出了长短句,但律绝并没有没落,比较宋诗宋词、清诗清词的数量便大抵可见,虽然我没有做过统计,但有信心讲这个话,而何以六言诗就一直不兴盛呢? 我觉得,要谈时代背景,需要从六言诗本身的特点出发。前文已述,六言诗“雍容和雅、古淡悠闲”,这恐怕与汉魏雄浑大气、盛唐意气飞扬的时代精神有点不太搭调,正如唐爱霞《古代六言诗研究》中所指出的: 而宋代六言诗稍多,或其正与当时整个时代的审美取向较近。但总的来说,写诗的人,或仕或隐,总有一份放不下的“家国天下”,六言诗悠闲的特质,骨子里便与这股精气神不符。 而谭汝为、曹长河在《六言绝句散论——兼谈诗歌六言句式的起源和兴衰》中认为,六言诗存在三点缺陷: 1. 词语组合缺少变化,过于单调;2. 音节过于呆板生硬; 3. 平仄缺少变化,过于拘谨。 第一点不详说。关于第二点,松浦友久《关于诗型与节奏的研究》中提出了“休音”的概念,即“在拍节节奏之流里的一个‘有拍之流而无音之流’的‘有拍无音’的现象”,如五言或七言,在句末便有一个二分之一拍的休音。换种说法的话,六言为“二二二”整齐的节拍,缺少像五七言那样奇偶相间的变化。 谭、曹二位认为六言律句只有“平平仄仄平平”和“仄仄平平仄仄”两种格式,故而“缺少变化,过于拘谨”,我倒并不认同。启功先生认为六言律句有十种,应当比较恰当。但六言律绝的确存在缺陷,由于缺乏平起仄收和仄起平收的句式,故而或不对、或不粘、或有拗句。这对于近体诗法则相当完备的时期的诗人来讲,或许也不太愿意选择用六言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五七言来说,六言诗缺乏指导性的文艺批评理论。这既是六言诗不彰的结果,也是六言诗不彰的原因之一。 由是,我们可以做个总结,六言诗所以不彰,我认为原因有三: 1. 六言诗的特质与古代诗人的精气神不太相符; 2. 六言诗本身存在一定缺陷; 3. 六言诗不彰与文艺理论缺乏的恶性循环。 大概就这么多,终于写完了,我仰头大睡梦前女友去也! ①原文作“闲散”,《诗学初范》载:“然要字字着实,声调锵铿。或对或散,惟可不以间散字成句也”,而“闲”对应简体有“闲”、“间”二字。原文“闲”疑“间”字误。故妄改,并就此求诸指例。 [1]马海祥,李柱梁,陈传万.古代六言诗的产生及其格律化过程[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05):32-33. [2]艾岩.潇洒的稀客 创作的新洲——略谈六言诗的特长[J].名作欣赏,1991,(04):92-95. [3]刘继才.论唐代六言近体诗的形成及其影响[J].文学遗产,1988,(02):64-72. [4]周裕锴.宋代六言绝句的绘画美和建筑美[J].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02). [5]松浦友久.关于诗型与节奏的研究[J] .文学遗产,2002(4): 131-135 [6]谭汝为,曹长河.六言绝句散论——兼谈诗歌六言句式的起源和兴衰[J].天津社会科学,1983,(06):86-92. [7]俞樟华,盖翠杰.论古代六言诗[J].文学评论,2002,(05):40-44. [8]卫绍生.六言诗为何未能广为流行——兼及六言诗的评价问题[J].中州学刊,2006,(02):198-203. [9]黄征.六言诗初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版),1982,(01):108-113. [10]唐爱霞.古代六言诗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92-97 注:专著类文献如各种古籍,我读得比较乱,有的是之前不知在哪儿读过,有的是电子版,有的是网络版,不好列出。故参考文献只列了期刊类。

259 评论

相关问答

  • 诗经中爱情诗研究论文

    青青子佩 悠悠我心, 纵我不去 子宁不来。

    黑白无距离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诗词世界杂志2021第六期

    是。《诗词世界》是一份由中华当代文学学会主办的、有海内外名家参与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诗词刊物,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

    卉峰呢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诗经中婚恋诗研究论文

    专业论文服务代写毕业论文就上591代写毕业论文网百度一下591代写毕业论文591原创论文专业论文服务就上591代写毕业论文

    九种特质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研究诗经燕飨诗的论文

    题解:国君宴会宾客。原文 呦呦鹿鸣1,食野之苹2。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3,承筐是将4。人之好我,示我周行5。呦呦鹿鸣,食野之蒿6。我有嘉宾,德音孔昭7

    多多吃好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汉魏六朝诗歌研究论文范文

    下面是中文专业关于汉魏六朝诗歌的发展段的笔记,应该比较准确,如果你要全篇,可以在给我留言。除了这个之外,凡是中文专业方面的资料,我都有。留言方法:点我的名字,然

    冷夜寒池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