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菜~小
书 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 作 者:刘锡诚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5月 ISBN: 9787507733563 开本: 16开 定价: 元 内容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汇集了著名民间文化学者刘锡诚先生多年来在“非遗”的保护、考察、咨询和理论探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作者应邀在 一些省市的“非遗”保护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等专业机构的授课、讲演稿,所遴选的文章均具有应“非遗 ”保护工作的需要而撰的特点。对“非遗”的保护、普查、建档、数据库建设、传承人认定、干部培训、项目论证、评审申报等工作 均有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刘锡诚,山东昌乐人。1935年2月生。1957年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新华通讯社、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职。1997年退休。历任《人民文学》编辑部评论组长、《文艺报》编辑部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员、常务副主席、顾问,《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评论选刊》、《中国热点文学》杂志主编。主要著译有:《苏联民间文学论文集》(选编翻译,作家出版社1958年)、《马克思恩格斯收集的民歌》(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海防前线战士歌谣选》(采集,与路工合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苏联民间文艺学40年》(与马昌仪合译 《落马湖》《高尔基与民间文学》(与林陵、水夫合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1年)、《小说创作漫评》(文学评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小说与现实》(花城出版社1983年)、《俄国作家论民间文学》(选编翻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印第安人的神奇故事》(与马昌仪合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原始艺术与民间文化》(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作家的爱与知》(文学评论文集,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石与石神》(合著,学苑出版社1994年)、《走出四合院》(随笔,群众出版社1996年)、《河边文谭》(文学评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中国原始艺术》(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学苑出版社2001年)、《追寻生命遗韵——我眼中的文化史迹》(文化随笔,武汉出版社2003年)、《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专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文坛旧事》(专著,武汉出版社2005年)、《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专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选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 图书目录 全球化与文化研究 社会经济发展与民间文化的保护 原点:多样性与多样化 文化圈与文化“飞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西部为例) 抢救性保护和生态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信仰和神秘思维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判断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古村落 传承与传承人论 转变理念正当时 对几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问题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的民间文学普查 新世纪民间文学普查与保护 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的理念与方法 原始艺术及其观念在民间文化中的遗留与影响 整体研究要义 “活态”保护的一种模式 留住我们的文化根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四大关键 基于实践的学理探索 政府主导与专家参与 保持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 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脉 春节:慎终追远生生不息 清明节的天候和物候 黄石与《端午礼俗史》 民间传说及其保护问题 牛郎织女传说的时代命运 “梁祝”的嬗变与文化的传播 关于“梁祝义(宜)兴说” 略谈白蛇传传说 湮没的文化有待出发 湘西:什么最重要? 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 蓝夹缬与昆曲的葛藤 大地震后的文化担当
goodluck6699
●讲述当地的故事----评《吴兴赋:湖州历史与人文陈列》筹划的理念与特色 《中国文化遗产》2006年第6期●陈列大纲不等于展览内容脚本 《中国文物报》2006年8月18日(6)●侃谈当前中国博物馆建设的九大弊端与误区 《中国文物报》2006年3月31日(6)●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6/2005 转载: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06年第二期“考古学动态” 2、《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1期●论展览形式设计依据和管理要求 中国文物报2005年11月11日《遗产周刊》●论市县级博物馆收藏和展览的误区 中国文物报2005年9月16日《遗产周刊》●博物馆展览工程取费标准亟待制定 中国文物报2005年7月15日《遗产周刊》●博物馆展览工程委托方式的思考 中国文物报2005年5月27日《遗产周刊》●加强博物馆布展工程中“深化设计”环节的把关 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2日《遗产周刊》●展览文本策划的作业流程 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21日《遗产周刊》●重视展览文本策划条件的前期准备 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21日《遗产周刊》●展览文本策划亟待重视和加强 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21日《遗产周刊》●博物馆应为公众服务 《社会科学报》2005年1月27日(6)●博物馆展览工程程序及其管理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银行博物》第4期●保护好城市历史文脉的坐标点 2004年10月27日《文汇报》“文汇时评”,人民网、新华网、南方网、大众网、搜狐网、民族中国网转载。●博物馆建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中国文物报 2004年11月19日第6版●谁享有世界遗产的决策权 2004年7月22日(8)《社会科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9/2004全文转载●谁对国家遗产拥有处分权 2004年4月14日《文汇报》“时评”, 央视国际网、新华网、人民网、世界遗产中国行网、权威论坛中国网、大洋网、中国经济网、搜狐网、南方网、中国西部网、黄河新闻网、共产党网、四川在线等转载●欧洲国家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2004年4月1日《社会科学报》(6)●“文化遗产”保护应成为“第三国策” 2004年4月1日《社会科学报》(6)●为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把脉 2003年12月19日《中国文物报》《遗产周刊》●我国大型古文化遗址正遭受最严重破坏 《解放日报情况简报》(内参)2003年12月12日第51期●博物馆展览的主题提炼和内容策划 2003年9月19日(5)《中国文物报》●摧残旧城:当代中国城市建设中最短见的行为2003年9月5日(8)《中国文物报》●浅谈展览设计与布展程序规范 2003年8月8(6)《中国文物报》,中国文物信息网“博物馆研究”转载●文物黑市泛滥的背后 2003年8月12日《文汇报》“文汇时评”,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华夏收藏网、南方网、大众网、中国作家网、和迅网、中国传统文化网、文教网和《市场报》等转载●文化遗产岂能“贴现” 《解放日报》“观点”版 2003年6月30日(6),2003年7月东方网、解放网、中国世界遗产网、中经商网、宁波科技信息网等转载●聚焦大遗址:大遗址保护面临的威胁和困境 《社会科学报》2003年6月12 日(6)●(博物馆)为公众和社会的利益服务 2003年5月16日《中国文物报》 (7)●旧城改造不能以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为代价 《解放日报情况简报》(内参)2003年3月17日第13期新华社机密内参《内部参考》2003年6月27日第49期以“旧城改造不能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为题转载●珍惜城市的历史文化印痕 2003年3月31日《解放日报●解放论坛》,新华网、新浪网等转载●上海市行业博物馆建设:意义、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思考 《复旦学报》2003年4期●无法挽回的损失 ——论盗掘活动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破坏,收录于2002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遗产研究集刊》(3)●中国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意义、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权威刊物)(英文版)2003年1期●论文物走私与文物盗窃、非法交易之间的关系 《文物世界》2002年6期●论国有文物的国家所有权 《中国博物馆》2002年3期 被收入2002年《复旦大学文科学术年刊》●博物馆弱工程安保自动化系统功能要求和设计要求 《文物工作》2002年10期●文物保护与旅游:陕西争讼尘埃落定 2002年10月10日(3)《社会科学报》●旅游企业经营文物单位 带来严重后果 《解放日报情况简报》(内参)2002年第46期●坚持国家所有原则 遏止地方利益扩张 《解放日报情况简报》(内参)2002年第47期 注:上述两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并得到中央领导重要批示。2002年11月19日,李岚清副总理对此做出重要批示: “近年来有些地方将文物保护单位交给旅游企业经营的做法有蔓延趋势,看来不妥。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国家宝贵资源,保护文物是政府的责任和行为。文物无疑可以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被合理利用来开展旅游,但这并不能被认为可以交给旅游企业去经营赚钱。两者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如果硬将其合而为一,势必会影响文物的保护而造成严重后果。” 2002年11月20日钱其深副总理对此做出重要批示: “对历史文物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只有保护好才能永续利用,旅游部门不能经营文物单位。” 2002年1月25日,文化部孙家正部长和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也对此做出重要批示。●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 2002年《中国文物信息网》●谁动了这块奶酪 新华社《开放月刊》2002年10期●“文物单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再思考 徐松龄等主编《文化遗产保护与经营——中国的实践与理论进展》,2003年3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文物单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象 《文物工作》2002年7期●文物单位不能企业化经营 2002年6月27日(2)《社会科学报》,世纪中国网转载●文物单位不宜市场化经营 2002年5月25日《光明日报●理论周刊》中国光明网2002年5月27日《文汇报●文汇时评》转摘,2002年第3期《秦佣研究动态》转载●让行业博物馆亲近都市旅游 2002年5月17日(14)《文汇报》●遭遇难题:文物单位化身旅游企业 2002年3月21日 (6)《社会科学报》, 2002年3月31日光明日报社《文摘报》以“文物命运令人担忧”转摘● 程序和规范——对博物馆陈列布展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2年5月,2002年4月12日(6)《中国文物报》、中国文物信息网博物馆研究—陈列展览”●数字化博物馆:任重而道远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2年5月版,2002年3月22日(6)《中国文物报》,中国文物信息网“博物馆研究—博物馆文化”●走向世界:论新时期博物馆对外展览的重要意义 收录于2001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遗产研究集刊》●关于建设行业博物馆的若干问题3/2001《中国博物馆》●行业文化与行业博物馆3/2001《博物馆研究》●等级森严的明代丧葬礼规 收录于2001年3月上海书店出版社《殡葬文化研究集刊》●生态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新模式 收录于2000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遗产研究集刊》●论博物馆经营管理:从博物馆职能看如何经营博物馆1/1998《中国博物馆》●论文物博物馆机构中违背公众意愿的行为1/1998《博物馆研究》●博物馆与都市旅游业11/1997《探索与争鸣》●企业赞助与博物馆再发展3/1997《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对外宣传中的公共关系1/1997《中国博物馆》●西方博物馆之友与志愿工作者纵横谈3/1997《博物馆研究》●浅谈博物馆展览参观中的导引服务2/1997《博物馆研究》●博物馆公共关系:概念、缘起、职能1/1996《博物馆研究》●市级博物馆基本陈列应突出地方特色3/1987《东南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1987/5/19《文汇报 学林版》●博物馆藏品的开放1/1988《博物馆研究》●博物馆工作人员道德准则4/1989《文博》●上海博物馆事业现状及其对策 收录于1989年百家出版社《文化经济与文化管理》一书●关于博物馆观众5/1991《东南文化》●自然遗产与博物馆4/1991《博物馆研究》●传统博物馆学研究向现代博物馆学研究转化 收录于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博研究论文集》一书●公众服务5/1993《中国博物馆通讯》●博物馆与环境保护2/1993《博物馆研究》●全国巡回展览4/1993《博物馆研究》●论博物馆展览参观中的文物保护3/1993《文物春秋》●博物馆观众:调查与分析2/1993《东南文化》●论博物馆接待服务中的公共关系4/1995《中国博物馆》
古琴音乐传播困境及创新研究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
你家乡在哪里?
中国 拉萨布达拉宫 1994年被认定为世界遗产,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区分布有许多佛教寺庙、宫殿。从7世纪起,历代活佛都居住在此。拉萨成为西藏的宗教、政治中心。 拉萨
去搜索下这个网站轻松无忧论文网能否帮助到你吧~
《中华遗产》是2004年中华书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出版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