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5

宝妮Angela
首页 > 职称论文 > 文学杂志前言怎么写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chengzhang

已采纳

席慕容《河流之歌》前言代序此刻的心情席慕容从十四岁开始正式学画,这么多年了,遇到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品,还是会留起来,舍不得卖掉。从台北到布鲁塞尔、从慕尼黑再回到石门,一捆一捆的画布跟着我搬来搬去,怎样也舍不得丢掉,因为心里知道,那样的作品在往后的日子里是再也画不出来的了。因为,正如同人类的成长一样,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面貌,过了这个阶段,再要往回走就是强求了。所以,在今夜,虽然窗外依旧是潮湿而芬芳的院落,灯下依然有几张唱片、几张稿纸,可是,而对着《无怨的青春》的初稿,我深深地觉得,世间有些事物是不会再回来的了。就好像一颗离我越来越远的星辰,眼看它逐渐变小、变暗、变冷,终于在一个我绝对无法触及的距离里消失,而我站在黑暗的夜里,对一切都无能为力。心里是有一点悲伤和怅惘的,但是也同样含着感谢,感谢的是:藉着它曾经发过的光和热,让我写出了一些自己也很喜欢的诗句,使我在每次回顾的时候,仍然可以信它、爱它和怀想它。所以在《七里香》和《无怨的青春》里,我参差地放进了我十几到三十几岁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作品有着相仿佛的面貌,一方面也是为了我自己的一种纪念,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一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如果只把这些诗当成是一种记录,那么,诗里当然有我,可是,如果大家肯把这些诗当成是一件艺术品的话,那么,诗里就不应该是只有我而已了。在现实生活里,我是一个幸运的女子,因为有深爱着我的人的支持,我才能如此恣意地成长,想画就画,想写就写,做着对一个妇人来说是极为奢侈的事。我要承认,在今生,我已经得到了我所一直盼望着的那种绝对的爱情,上苍一切的安排原来都有深意,我愿意沿着即定的轨迹走下去,知恩并且感激。我会好好地去生活,好好地把握住每一个时刻,对所有的一切都不再强求。当然,诗仍然是要写下去,只是,在明天,我会写些什么,或者我将要怎样写,就完全不是此刻的我可以预知的了。生命的迷人之处,亲爱的朋友啊!不也就都在这些地方了吗?《废名诗集》前言在现代文坛上,废名是一位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立精神的作家、学者。其一生以1949年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文学创作为主,兼及诗学、佛学研究。主要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枣》、《桃园》,长篇小说《桥》、《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诗论《谈新诗》,佛学专著《阿赖耶识论》等。后期除少量创作外,主要从事学术研究,著有《古代的人民文艺——〈诗经〉讲稿》、《杜诗讲稿》、《跟青年谈鲁迅》、《鲁迅研究》、《美学讲义》、《新民歌讲稿》等。废名以其风格特异的小说名世,但从本质上讲,他乃是一位诗人。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周作人就曾说过:“废名君是诗人,虽然是做着小说。”(《〈桃园〉跋》,《桃园》上海开明书店1928年版)三十年代鹤西(程侃声)也说废名“到底还是诗人”。(《读〈桥〉与〈莫须有先生传〉》,《文学杂志》1937年8月1日第1卷第4期)废名是以新诗人的姿态步入文坛的,他最初发表的文学作品即是诗。他将诗的特质熔入小说创作之中,多用唐人写绝句的手法,构筑一方远离尘嚣、如诗如画的乡村世界,展现一种充满诗意的人生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浓郁,富有田园风味和牧歌情调。他的小说不仅影响了沈从文等作家的创作,而且对卞之琳等诗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37年,孟实(朱光潜)就及时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他在为《桥》所写的一篇书评中说《桥》“对于卞之琳一派新诗的影响似很显著,虽然他们自己也许不承认”。(《桥》,《文学杂志》1937年7月1日第1卷第3期)晚年的卞之琳承认自己主要是从废名的小说里“得到读诗的艺术享受”。(《〈冯文炳选集〉序》,《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2期)卞之琳三十年代中后期的诗歌在观念化写作方式等方面,与废名小说确实存在着某些相通之处。废名生前公开发表的诗作不多(近50首),可他写的诗却并不算少。1931年10月17日,他曾在《〈天马〉诗集》一文中说过:“我于今年三月成诗集曰《天马》,计诗八十首……今年五月成《镜》,计诗四十首。”1958年1月16日,他在《谈谈新诗》中写道:“我从前也是写过新诗的,在1930年写得很不少,足足有二百首……”1949年以后,他用新民歌体创作了《歌颂篇三百首》,在报刊上发表过《工作中依靠共产党》、《迎新词》、《欢迎志愿军归国》等数首诗。由此可知,废名至少有诗作500首。这些诗歌除部分散佚者外,多数以手稿形式存留下来。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废名重视自己的诗歌,远胜于其小说。他讲新诗,专门介绍过自己的诗歌创作。他将自己的诗歌与卞之琳、林庚、冯至等诗人相比,一面承认他们写得好,“我是万不能及的”;一面又很自信地说:“我的诗也有他们所不能及的地方,即我的诗是天然的,是偶然的,是整个的不是零星的,不写而还是诗的,他们则是诗人写诗,以诗为事业,正如我写小说。”“我的诗太没有世间的色与香了,这是世人说它难懂之故。若就诗的完全性说,任何人的诗都不及它。”(《新诗讲义——关于我自己的一章》,天津《民国日报·文艺》1948年4月5日第120期)关于废名的诗歌成就,向来是见仁见智,评说不一。卞之琳虽然承认废名“应算诗人”,但他对废名的诗评价不高,说“他的分行新诗里,也自有些吉光片羽,思路难辨,层次欠明。他的诗,语言上古今甚至中外杂陈,未能化古化欧,多数佶屈聱牙,读来不顺,更少作为诗,尽管是自由诗,所应有的节奏感和旋律感”。(《〈冯文炳选集〉序》,《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2期)台湾诗人痖弦则坚称:“废名的诗即使以今天最‘前卫’的眼光来披阅,仍是第一流的,仍是最‘现代的’。”(《禅趣诗人废名》,《中国新诗研究》,台湾洪范书店1982年版)废名的诗歌创作起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终于五十年代末。总的来讲,二十年代的创作,如《冬夜》《小孩》《磨面的孩子》《洋车夫的儿子》等,偏向于写实,比较容易读懂。三十年代转向现代派,诗思生涩,禅味甚浓,最难理解。抗战以后,诗风稍趋闪露,如《鸡鸣》《人类》《真理》《人生》等。五十年代的诗作,则近于民歌体,内容清楚明白,无需解读。因此,要解读的是其三十年代的诗歌。这类诗歌代表着废名诗歌创作的最高艺术成就,在中国现代派诗歌中可谓独树一帜。1947年,黄伯思曾指出:“我所有兴趣的还是废名在中国新诗上的功绩,他开辟了一条新路……这是中国新诗近于禅的一路。”(《关于废名》,《文艺春秋副刊》1947年3月15日第1卷第3期)废名的诗歌一如其小说,有的特别是三十年代的作品的确相当难懂。早在1936年,刘半农就说过:“废名即冯文炳,有短诗数首,无一首可解。”(《刘半农日记(1936年1月6日)》,《新文学史料》1991年第1期)过了半个世纪,艾青也说废名的诗“更难于捉摸”。(《中国新诗六十年》,《艾青谈诗》,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废名的诗难懂,是指其诗懂之不易,要弄懂须花些功夫才行,并非说他的诗如有字天书,根本就不可解,无法懂。而一旦懂得,则会发现许多新奇的东西,令人惊叹,耐人回味。诚如朱光潜所言:“废名先生的诗不容易懂,但是懂得之后,你也许要惊叹它真好。有些诗可以从文字本身去了解,有些诗非先了解作者不可。废名先生富敏感而好苦思,有禅家与道人的风味。他的诗有一个深玄的背景,难懂的是这背景……无疑地,废名所走的是一条窄路,但是每人都各走各的窄路,结果必有许多新奇的发见。最怕的是大家都走上同一条窄路。”(《编辑后记》,《文学杂志》1937年6月1日第1卷第2期)废名曾说:“大凡想像丰富的诗人,其诗无有不晦涩的,而亦必有解人。”(《讲一句诗》,北平《平明日报·星期艺文》1947年1月12日第3期)这话虽然是针对李商隐及其诗歌而言的,但也可以看作是废名的夫子自道。从现有资料来看,废名自编过三本诗集。第一本为《天马》,第二本为《镜》,第三本系前两本之合集,较原来删去了几首诗,亦题名为《天马》。这三本诗集,都未曾出版过。如今,《镜》稿已发现,而两本《天马》仍下落不明。同为苦雨斋弟子的沈启无(开元),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曾辑有《水边》和《招隐集》两本书,内中收有废名的部分诗歌。《水边》1944年1月由北平新民印书馆印行,共收诗33首。全书分前后两部。前部题曰“飞尘”,计3辑,收废名诗16首。后部题曰“露”,所收的是开元自己的诗。《招隐集》1945年5月由汉口大楚报社出版,系废名的诗文合集,其中收诗15首。平心而论,沈启无本着友情编辑这两本书,不能说毫无意义和价值,但是他对废名的诗删改较多,则有损废名诗作的原貌。1985年,冯健男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邀,编辑出版《冯文炳选集》,第二辑选编废名诗歌28首,大多是据作者手稿排印的。1999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诗歌库》,周良沛选编,其中第三集列有“废名卷”,共收诗40题53首。这是目前搜罗废名诗作最多的一个集子。编者虽然花了大量工夫“尽量求全”,但因资料阙如,结果还是“集漏”了不少。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诗集,共汇编废名1922年至1948年间的诗歌95题108首,其中旧体诗、译诗各两首。集中所收诗歌,凡未公开发表的,一律按废名哲嗣冯思纯先生提供之手稿排印;已公开发表的,则主要以原刊本为依据。为便于读者了解、理解废名的诗学观和诗歌创作,特选《新诗问答》、《新诗应该是自由诗》、《已往的诗文学与新诗》、《新诗讲义——关于我自己的一章》等7篇文章列为附录。原打算将废名1949年以后的诗歌一并编入本集,经反复考量,愚意以为还是不收的好。废名在1949年之前的诗歌,如本集有所遗漏,俟日后再版时补入。《七月诗集》前言二○○二年七月,一株深山里孤独而高傲的野蕉给了我激情,让我无意中走进了诗的神圣殿堂。三年来,在诗的海洋里畅游,我领略了天街小酌醉意后的无拘、城郊春花玫瑰的芬芳和深谷幽兰的孤傲与高洁……百余首小诗,是七月火热般激情的释放,是空灵龙蛇的飞舞,也是心泉真情轻涌。写诗的感觉是美妙的,它可以让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慢慢变得丰富、自信起来,让你忘却尘世的烦恼和忧愁。因为,从中你能得到美的享受、人类最高级的快乐!拥有薄薄的这本诗集是我三十六年人生旅途最大的收获。忘不了,是深山野蕉和故居娇燕给了我创作的激情与灵感,忘不了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的空灵和美好,也忘不了脚踏城砖时的那份雄壮与苍凉。也许,薄薄的这本诗集会静静地在茫茫人海中消失,最终没有一首会成为不朽的篇章、千秋诗行,但我的心依然会和它们一起自由而高傲地飞翔!尹进华二○○五年十月于宣恩

233 评论

李晓诗125

序分为自序、他序和代序。

自序是作者自我作的序,内容方法如下:

一般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好处,主要资料,全书重点及特点,读者对象,有关编写过程及状况,编排及体例,适用范围,对读者阅读的推荐,再版书的修订状况说明,介绍协助编写的人员及致谢等。它的标题一般用“序言”或“序”,比较简单的自序有时也用“前言”。

他序指由作者邀请知名专家或组织编写本书的单位所写的序言,内容方法如下:

资料一般为推荐作品,对作品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介绍作者或书中资料涉及的人物和事情。它的标题用“序”或“序言”,文后署撰写人姓名。

代序指放在书籍、著作前面用以替代序言的,本非书序之体的文章。

范文如下:

一生中很多很多记忆被锁住,压抑在心底,成为郁结,释放是最好的结果。冒险岛名字符号

一向都是把自我的苦与乐灌注在笔尖。多年了,与纸和笔相依相伴,搀扶着走过了多少孤寂和落寞的日子,也排解了多少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怀。

在所有的笔录里,都是自我与自我心灵的对话,不需要解说,只要自我懂得就是。于是留下了些近乎于胡言乱语的文字。日子长了,不知不觉就攒下了这么些叫做文章的东西。

记得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文学性作品,就是《青春梦已老》。在这部纪实文学里,不仅仅是对自我人生道路的回顾,也是对自我青春若失的慨叹。这篇文章的材料来自当过知青的同学、朋友,在他们对那段经历的交谈唏嘘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对青春流逝的抱恨和遗憾,而我自我,也是因为“知青”而与他们产生共鸣。

对那一段经历,我们不能说放下就放下,因为这段经历影响了我们的一生。从满怀理想,到前途迷茫,从青春少年,到霜染双鬓,我们生活的轨迹无不是循着那条无法改变自我命运的路在走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命运不能掌握在自我的手里,所以我们无奈,我们叹息,以至于我们青春梦慢慢老去,直到有一天或许会随我们一齐走向另一个世界。

此刻,有机会把这些文章编在一本叫书的集子里,信手翻开,才发现辑文成册很有必要。这就像把文字变成一颗颗沙砾,铺就在我们历经的生活之路上。沙砾上留下了一串串歪歪扭扭的脚印,那是我们记录在生活日记中最好的印迹。当我们回过头来,会看见了那些若隐若现的划痕,揭开我们所有的记忆。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那些深深的脚窝里盛满了我们的狂热,盲目的自大和无知的不可一世。当我们从梦中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我的青春已然不知所往。所能默写的只是无能为力的苍白呓语,所能证明自我生命苟延的,只有染霜的银发。

将所有的沧桑搓成几缕无须羁绊的思绪,缠绕我们的年轮。

年轮总是很轻易的烙下苍老的印记。在混沌的思维中,拂去哲学的临摹,我们变得一贫如洗,唯有不老的传说和没有歌唱的乐音,还相伴身边。

我们在虬枝中攀折,试图将杂乱不堪的枝条理顺,让枯木能够逢春。于是,有了自嘲,有了自戕,有了一本充满苦涩的书。

这天,书出版了,江北作协丛书之十九。这是自费的,不会给我带来一分钱的效益,却能带给我不以钱论的受益。书记录着我们的心路历程,书会释放我们的酸辣苦涩。或许书中还有几许梦想,那是我们一生以前迷念过的希冀和期盼。即使我们的梦想已经迈过年轻,变成没有青春美丽的迷茫。

序言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序,也叫做“叙”,或称为“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编次体例或作者状况等资料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古代多列于书末,称“跋”,也叫做“后序”。二者体例略同,因此合称序跋文。

书序是对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内容的介绍、评述文字。从序文的本质意义理解,介绍、评述两方面的价值各有千秋,事实上,既有纯介绍式、纯评述式的序文,也有夹介绍夹评述式的序文。

翻开古今中外书籍看看,有序无序的书均有。著名诗人李瑛出版的集子多达40余部,几乎都没有序文。有的书(主要是在宋朝以前,妇孺皆知的<史记>既是如此),则常见有多篇序文置诸卷首。可见一本书要不要序文尽可见仁见智,我个人则认为书还是以有序文为妙,我一直把每册书的序文视若“通道”、“桥梁”和“药引”。

参考资料:序言-百度百科

325 评论

肥胖卷的肥蛋卷

我们打开这本作文集,当我们用心去触摸这些稚嫩而鲜活的文字,我们内心的尘垢会被慢慢地拭去,我们的内心充盈着感动,我们被文字牵引,我们被童心的真诚、美好、善良感动。每一滴水都闪耀着太阳的光辉,而每一篇作文,都会折射出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于是,我们发现,虽然他们还未能写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文章,但我们坚信,只要有纯真的童心相伴,他们就可以用手中的笔写出使人眼睛发光的文句。每天早晨,我们听着从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心灵沐浴在人类几千年文明所创造的奇迹中。在童话、散文、诗歌里,孩子们享受着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感受着蕴含在大自然和人类智慧情感里的美。无需过多的讲解与传授,作文的奥秘与精髓,就在阅读体悟中心领神会。走出教室,孩子们看见大螳螂正在草地上晒太阳,听见桅子花开放的声音,发觉自己走了上百次的那条上学放学的小路每天都在上演新的故事……所有曾被忽略了的事物在孩子们眼里突然变得新奇、动人。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溢出了对生命的感激和热爱,在自由的心境中,他们的笔端不再干涩,他们开始用真情抒写真实的生活。文字,照亮了他们的整个世界——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也许,你会觉得这些文字还不算成熟,它们还只是春天里的一粒嫩芽、一点新绿,抑或是一瓣花絮,但是,你能否认,我们就不能从它们身上闻到树脂的清香,触到生命的涓流,感验到林海的勃勃生机?翻开这本书,你就走进了一个个美丽的心灵世界。在孩子们的身边,每天都有无穷的事物等待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描述、去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的,是孩子们的那颗童心。在那字里行间,刻记着的是孩子们在新世纪里成长的年轮,涌动着的是孩子们的真情与个性。让我们像保护环境一样呵护孩子们的那颗童心、那份真情,这对于一个正在建造创新伟业的民族来说是何等重要啊!这稚嫩的声音,是生命之歌,这歌声最终化作了语言的水滴,汇成了一条小小的溪流。当这条小小的溪流终于跃出创作的山谷,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希望:愿这溪流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欢畅着流淌,不仅润泽那破土的萌芽,而且将融进阳光的水花溅落在他们那理想的田园……

358 评论

摆脱拖延症

译者前言 ---------------------------------------------------------------- 我的一位年轻朋友,听说我在校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译文,特意写信来,要 我在书出版以后,务必给他留一册。他说,他还是“文化大革命”末期刚上小学的时候, 抓到过一本连环画,从头到尾,从尾到头翻了一个稀烂,原书却至今不可原谅地没有读 过。他很想读一读。他说的情况,在年轻人中间大概有一定的代表性。 五六十年代上大学的人,情况就大不一样。不仅人人读,而且多次读,认真读,读 了以后就见诸行动。前不久我们学校一位博士生导师寄语大学生,谈人生的意义,一开 头就说,保尔·柯察金那段名言伴随了他一生,鞭策他抓紧每秒每分钟的时间,去做一 些有利于人类发展、进步的事,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这位老教授的情况, 在年纪大一些的人中间,也有代表性。 年轻的也罢,年纪大的也罢,读过的也罢,没有读过而想读的也罢,都认为《钢铁 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其实,作品发表当时在读者中引起的强烈反响, 早就证明它是一本激动人心的书了。 本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罗斯人,一个普通的工人、红军战士、共青 团基层干部。1904年出生在乌克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是他的自传体小说, 但是其中确实有大量情节取材于他自身的经历。他同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年 幼家贫失学,做过小工,参加红军打过仗,负过伤,后来也是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在 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不甘心于吃喝、呼吸、等死,于是拿起唯一还能利用的武器—— 笔,不,说笔也不准确,因为后来他连笔也拿不动了,而是靠口述,请亲友笔录,历时 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小说的结尾说,保尔在近乎绝望的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州委的电报:“小说备受赞 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现实生活中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却没有那么幸运,而是 经历了更多的磨难。小说寄给出版社之后,开头吃了个闭门羹——退稿。后来经过朋友 们的努力,才被一家杂志社小心翼翼地接受。小说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在1932年 和1934年分11期刊登在并不显要的位置上,而在这三年间,评论界却对它不置一 词,似乎根本没有发现这部作品的问世。真是难堪的沉默。 另一方面,读者却并不理会评论界的冷漠,也没有等待谁的推荐和指引。还在手稿 期间,作品便在当地读者中不胫而走。杂志连载期间,图书馆里借阅的人排成了长队。 人们迫不及待地盼望每一期杂志的出版。信件雪片似的飞向编辑部。有一位读者直接给 作者写信:“尼古拉,好兄弟!给你写信的是克拉斯诺达尔机车库一个你不认识的钳工。 现在是清晨五点,我一整夜都在读你的保尔的故事。我太喜爱他了。他的冤家对头,全 让我用钢笔尖给戳了个遍。杂志戳烂了。如今我呆坐着,不知道怎么还到图书馆去。” 读者的激动心情于此可见一斑。 评论界却继续沉默。直到1934年末,著名记者和作家米·科利佐夫来到黑海之 滨的索契市,在一间小厢房里找到木乃伊似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进行采访,并于1 935年3月17日在《真理报》上发表通讯报道《英勇》。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 字和事迹第一次出现在全国性大报上,一夜之间传遍城乡各个角落,成了一个传奇式的 英雄人物。同年10月,他被授予国家级最高荣誉——列宁勋章。作者1936年12 月22日去世前的两年间,小说用各种语言重印重版了五十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了人们爱不释手的读物。他们阅读这部作品,常常激动得 热泪盈眶。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并不是为曲折离奇的情节所吸引,急于了解事件是怎样 发展的,结局又是如何。事件的发展和结局,他们早已熟知。他们一再阅读这部作品, 只是因为它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激烈地震撼着他们的心灵,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精神力 量。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中译本,也同样受到我国读者的热烈欢迎。这部书最早由 梅益同志据英译本译出,1942年由上海新知书店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 代的青年受到它的教育和鼓舞。保尔·柯察金同我国的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 焦裕禄等英雄一样,受到青年的普遍崇敬和爱戴。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 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 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 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被许多人记入笔记本,挂在床头, 贴在墙上,当做人生的座右铭。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以来,六十年间长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它真实而深 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外,是它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 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保尔精神成了时代的旗帜。这个形象从诞生之日起便跨出 国门,成为世界各地进步青年学习的榜样。 保尔精神也早已超越时代的界限。当今的时代,同保尔那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已经有 了很大的不同。拿我国来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迈入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也有一大堆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实生活未必再要求我们像保尔当年那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去攻占一个城堡,也未必 要求我们在身患伤寒的情况下踩着寒冷彻骨的烂泥去修建小铁路,但是在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进军中,保尔的那种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 把崇高理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那种不畏任何艰 难险阻,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却 仍然是时代的最强音。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保尔精神仍然是我们 强有力的武器。 我们推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不是说它完美无缺。 用今天的目光看,作品的若干段落章节,例如在对农民阶级、知识分子以至新经济 政策某些侧面的描写上,不无偏颇之处。 这可以说是时代的印迹。如果我们熟悉本书创作的时代背景,那么,这些瑕疵也就 不难理解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作者在世时和去世后,都出版过多次。这些版本在文字和 内容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例如,三十年代后期被清洗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名字在以后 的版本中都被删去,平反后才得以恢复,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改动。1989年苏联青年 近卫军出版社出版了新的三卷集《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文集》,其中所收的《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根据作者1936年末去世前签署付印的第五版和手稿作了校勘,是一个重 新整理过的文本。该书又在附录中以注释的形式刊出了过去俄文版中未曾发表过的部分 手稿。新文集的编者认为,这个版本应该是最符合作品原貌,并能成为今后各版蓝本的 规范文本。承蒙莫斯科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国家博物馆和新文集编者的好意,寄赠我一 套,使我这次得以根据新版本将译文校阅一遍,并将新发表的文字补译出来。为方便读 者阅读,新增的译文已直接植入正文中。有兴趣研究版本差异的同志,则请查阅198 9年的俄文版本。 同过去的译本比较,这次新增的部分大概有近四万字的篇幅,分散在全书不同的地 方。短的一两个词、一两句话,长的则有一二十页,甚至可以单独成节。内容涉及许多 方面,如少年保尔和冬妮亚、红军战士谢廖沙和丽达、保尔和达雅的友谊和爱情,红军 的战事,小市民的心态,保尔的加入和退出“工人反对派”,布尔什维克党同托洛茨基 派的斗争,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烈场景,等等。此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修改。 这样,这次的中文版,也可以说是一个最新的全译本了。 本书初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6年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此书出版的是 孙绳武同志,责任编辑是王家骧同志。 他们两位都是翻译界的前辈,为本书的出版默默地做了许多工作。如今绳武同志已 经光荣离休,家骧同志则不幸作古,我谨在此向他们表达诚挚的谢意和深切的怀念。 黄树南 1994年7月于南京师范大学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之作者原序。 “若干年前,本书作者参观圣母院——或者不如说,遍索圣母院上下的时候,在两座钟楼之—的黑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这样—个手刻的词: ’ΑΝΑΓΚΗ 这几个大写希腊字母,受时间的侵蚀已经发黑,深深陷入石头里面,它们的形状和姿态都显示出峨特字体固有的难以言状的特征,仿佛揭示着把它们书写在这里的是—位中世纪古人。尤其是这个词所蕴藏的宿命、悲惨的寓意强烈地打动了作者。 作者寻思再三,力图猜出:那痛苦的灵魂,一定要把这罪恶的烙印、不幸的烙印留在古老教堂的额头上才肯弃世而去的人,究竟是谁。 后来,那堵墙壁又遭灰泥涂抹或者刮磨(到底是哪一种原因已不得而知了),这个字迹也就不见了。将近两百年来,各座中世纪奇妙的教堂遭受的对待,不正是如此么!随处都有人来加以破坏,使它们里里外外残缺不全。教士们来加以涂抹,建筑师们来加以刮磨,然后民众跑来把它们平毁。 这样,雕凿在圣母院阴暗钟楼的神秘字迹,它不胜忧伤加以概括的、尚不为人所知的命运,今日都已荡然无存,空余本书作者在此缅怀若绝。在墙上写这个词的人,几百年以前已从尘世消逝;就是那个词,也已从主教堂墙壁上消逝,甚至这座主教堂本身恐怕不久也将从地面上消逝。 这本书正是为了叙说这个词而写作的。 一八三一年二月”

186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中的前言怎么写

    前言应该: 1、开篇要讲清楚,直奔主题,避免走弯路,避免对历史渊源和研究过程说长道短。 2、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不要过多讲述大家都知道的内容以及教科书中的常识内

    李晓诗125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农学论文前言怎么写模板

    论文的前言一般是三段式论文的第一段,而且论文的前言和摘要是不能完全相同的,论文的摘要是将论文进行高度的概括,比起前言来说要稍微简略一些,而且前言对于摘要来说是要

    特力小屋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医学研究论文前言怎么写

    01首先,了解综述论文有哪些分类,选择自己要写的类别是写好综述论文的第一步,医学工作者需要先把这一步做好。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

    虫子郭郭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医学学术论文前言怎么写

    01首先,了解综述论文有哪些分类,选择自己要写的类别是写好综述论文的第一步,医学工作者需要先把这一步做好。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

    shaaaronz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时尚杂志前言

    我非常热衷于看时尚杂志,有些时尚杂志非常的经典,引领世界时尚新潮流。 如《MiⅠK》来自香港的日本潮流杂志,多年来,MiLK配合一连串与众不同潮流品牌及红星名人

    小川里沙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