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87

超越经典65
首页 > 职称论文 > 论文引用部分为什么查重会变红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素食更好

已采纳

因为很多论文引用部分的格式都会有误,或者文中的注释和参考文献不一致,论文引用的观点、数据、资料如果没有来源的注释性文献,是文献引用的不规范行为,将被标红。

在“学术不端网”上一个帖子“知网查重如何正确标明引用”,说明了必须同时满足以上4个条件才有可能检测到引用(少数系统自动识别引用除外)。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知网查重来说,总文字复制比包括抄袭率和引用率,也就是说不管是引用还是抄袭都算重复率的。因此并不需要太刻意的添加引用。加和不加引用不影响知网查重总结果。适当标明引用可以显的文章高水平,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但也不能过度引用。

扩展资料:

查重原理:

cnki是连续的字数相同不能超过13个字,万方是连续的字数相同不能超过15个字。否则就会标注出来,算进重复率。中国知网对该套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设置了一个阀值,该阀值为5%,以段落计,低于5%的抄袭或引用是检测不出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检测服务

321 评论

大猪头.

论文查重只有论文中的内容和查重软件内容重复,都会标疑似抄袭,和标引用没有关系。

只有和论文查重数据库重复,都会算抄袭嫌疑。

333 评论

蓉儿…点滴缘

应该 是格式不正确,知网的算法会根据格式去判别是否属于参考文献的,另外参考考文献的格式尽量不要用工具生成啊

270 评论

Mr。。伍

首先,引用算不算抄袭,与标注出处没有任何关系,引用能不能检测出来,与系统准不准确也没有关系。所有这些都靠系统的阀值来决定。中国知网对该套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设置了一个阀值,该阀值为3%,以段落(或章节)的字数来计算,单篇文献低于3%的抄袭或引用是检测不出来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大段文字中的小句或者小概念。举个例子:假如检测段落1(第一章)有10000字,那么引用A文献300字(10000乘以3%=300)以内,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若引用B文献超过300字,那么B文献分布于第一章中的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不管位于第一章何处,即使打断成句子,只要超过20字就会被标注。[1]实际上这里也告诉同学们一个修改的方法,就是对段落抄袭千万不要选一篇文章来引用,尽可能多的选择多篇文献,一篇截取几句,这样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2]关于一些同学问引用的为什么也算抄袭,这里主要是因为知网的阀值问题,高于3%的统一算抄袭,也就是说引用于抄袭的临界就在3%之间。一旦你超标,即使你标注了引用也无济于事。[1] 这里所指的300字是一个大概值,并非临界值。引用的数量越低,就越不容易被检测出来。[2] 更新以后的CNKI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将这一阀值调整到了3%,以前是5%,意味着检测系统对引用的要求更加严格,但运用我们后面提到的方法也不是很难。

205 评论

cynthia20056

参考文献标红应该是参考文献格式不正确,系统没有识别出是参考文献,注意以下几点:1、参考文献这四个字设置为标题格式2、全选,数字和字母采用罗马体,标点符号修改为半角格式3、格式必须国标(格式百度上有)

226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引用部分查重时引用率为零

    对于每一个毕业生来说,查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查重结果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毕业。有些人的论文检测报告可能有0%的引用率,那么0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会这样?pap

    川猫之介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为什么论文查重时引用文献标红

    参考文献标红应该是参考文献格式不正确,系统没有识别出是参考文献,注意以下几点:1、参考文献这四个字设置为标题格式2、全选,数字和字母采用罗马体,标点符号修改为半

    开心往前飞tt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论文查重为什么参考文献变红

    参考文献格式正确的话,那么会被中国知网论文查重系统识别和过滤。呈灰色字体,不参与论文查重中来。如果遇到知网查重里的参考文献标红的情况,那么原因不外乎两个:1、使

    君临天下之嚻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为什么论文查重引用会为0

    我并不追求一定要是0%的重复率,但是我也真实的见到了一些学校或者是个别的老师指定要求必须要是0%的重复率。出现0%的重复率的论文其实是有一定的概率的,而且,这样

    初夏红豆冰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论文查重引用部分被标红

    论文引用了还被标红的原因需要排查如下问题: 1. 有明显的“参考文献”标记,参考文献4个字独占一行,下面 是各个参考文献条目; 2. 每个参考文献有明显的标号,

    大施兄帅呆了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