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1

  • 浏览数

    231

猫与老虎
首页 > 职称论文 > 国防杂志总编

1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掉了BOWL

已采纳

他们两个不但是很要好的文友,也是关系亲密的忘年交。

1、肖复兴

肖复兴,1947年出生,中国著名作家,原籍河北沧州,现居北京,1968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现今北大荒农垦)插队知青,曾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

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2、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和肖复兴的故事:

中学时代令叶圣陶终生难忘。他的学习成绩优秀,课外活动又很活跃,表现出很高的才能。大家都认为,中学毕业后,他肯定可以上大学。但是,叶圣陶的父亲失业了,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家里有父母和两个妹妹,还有奶奶和外婆,这些人的生活怎么办?

叶圣陶只好放弃上大学的想法,开始找工作。17岁那年,他开始当小学教师了。叶圣陶一边工作,一边坚持自学。他中学时代的一个好朋友考上了北京大学,他就请朋友把大学的课表和讲义寄来,自己按照大学的课程学习。

每天早上学三小时,晚上学三小时。他认为工作后也能学习,他要给学生讲课,讲课前认真备课,看很多参考书,这样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他还坚持在业余时间写作,发表了很多小说童话,在全国很有名气。因此,后来有的中学请他去教书。有的大学也请他去教书。他完全是靠自学成材的!

叶圣陶先在苏州一所小学当教师,他给自己提出:“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他和学生亲密无间。

他给学生讲课,常讲小故事、小童话,学生特别爱听。他在校园里种花、种草,美化环境,给学生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他对学生,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衣着干净的、肮脏的,都一样和蔼,一样亲热。

叶圣陶当时只有17岁,而学生都是十一二岁的,叶圣陶长得比较瘦小,和学生差不多高,可学生们都喜欢他,尊敬他。但是,当时学校是被旧势力控制的,容不下这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他只好辞职回家。

后来,他又历经曲折到上海的一所小学当教师,这里气氛好些,一些教师思想也比较新,和叶圣陶在一起相处得很好,大家一起想办法活跃学生的生活。

131 评论

mini灵灵

令肖复兴兴奋的是,叶圣陶还邀请获奖学生去他那儿做客,“那时.叶圣陶先生60岁上下,平易近人,他给了我们不少鼓励。” 肖复兴与叶圣陶父子的忘年文缘 肖复兴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著作颇丰、声名也隆盛的中坚作家。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厚,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话音清亮悦耳,听起来非常年轻。他戴着一副大眼镜,着一件红色针织上衣.既家常又透着有别于普通家居男人的书卷气质。倒完茶,肖复兴坐在对着北窗的单人沙发上开始有问必答,他确实是一个易于沟通并乐于与人沟通的人。 叶圣陶逐字逐句为他批改作文 之所以走上文学道路,肖复兴说小时候对艺术很好奇,也喜爱。解放前,肖复兴的父亲从老家沧州来到北京,1947年,长子肖复兴出生,一家人在北京城南的打磨厂街居住。对于老家,肖复兴没有儿时的记忆,“虽然小的时候曾回过老家,但印象不深”。直到他的母亲去世后,把母亲与父亲合葬在老家,这才是肖复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回老家。 肖复兴还记得,姐姐l5岁那年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北京城南西河沿里的六联证章厂里描绘各种徽章。用一种叫做烧蓝的东西,类似亮晶晶的碎玻璃碴子,贴在徽章的模子里,用酒精喷灯把它烧化在徽章上面。姐姐做的就是这样的活儿,计件算钱,一天头也不抬,能做200多枚徽章,一个月能拿上几十元工资,算起来,做一枚徽章只是能够赚几分钱。那时,父亲每月也就70元工资。姐姐的钱对于当时生活拮据的肖家.起的作用是很大的。那时,肖复兴一家6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听来证章厂定做铁路徽章的一位铁路部门的主任说,正在修的京包线铁路需要人,挣钱多,姐姐不听全家人的劝阻,飞快地从六联证章厂辞了职。 肖复兴幼小时的这些印象到如今仍然铭记在心,但那时期家庭的困顿并没有抹杀肖复兴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走上文学道路后,他创作的散文常常以音乐为内容,源于他小时候对音乐的喜爱,“那时候家里比较穷,没有走上这条路,现在也不可能再去搞音乐了,所以写一些与音乐有关的散文也是这个童年的梦想的延续”。 “我们小时候住的院子里有一位街坊,母亲是医生,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家庭。他的姐夫是印尼华侨,从国外带来一台立式录音机。”这台当时被当作“稀罕物”的录音机,给肖复兴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那个邻居男孩比肖复兴大几岁,很喜爱朗诵,“当时广播剧《林海雪原》正在热播,他就对着录音机朗诵,录完后放给我们小孩听。”其时,肖复兴正在上小学,从录音机里听到邻居小朋友的声音,他感到惊奇又兴奋。 复兴对文学的喜爱也许出于父亲的熏陶。他的父亲是个税务局职员,喜欢看书。肖复兴回忆,小的时候,父亲曾给他讲过许多在书上看到的故事,如古典的包公案、水浒传等。“我的家乡离纪晓岚的故乡很近,父亲曾给我讲过一些纪晓岚的轶事。” 还在上小学时,肖复兴最早接触到的文艺作品是《上海文艺》。“我在街上买的书,看完后感到很神奇,原来在文学的世界里可以天马行空。那时我还抄一些文学作品,如《干家诗》。”小学三年级时,肖复兴开始接触作文课。“教这门课的是新班主任老师张文彬,40多岁的样子,有着浓厚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外地口音。”张老师很严厉,那时的肖复兴对张老师相当畏惧,他还能清楚想起张老师站在讲台桌前的模样.“挺直的腰板,头发乌亮蓬松,一根根直戳戳地立着,总使人想起‘怒发冲冠’这个成语”。 但是,这个令人相当畏惧的老师在教学上却有独特的一套方式,令肖复兴如今忆起也倍感钦佩。在张老师的带领下,肖复兴和同学们的第一次作文课之前的工作是去长安街上的儿童电影院看电影。到现在,肖复兴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场电影看的是《上甘岭》。多年以后,他曾用清新语言回忆起那个快乐的儿时片断:“那时,儿童电影院刚刚建好,内外一新。我的票的位子在楼上,一层层椅子由低而高,像布在梯田上的小苗苗。电影一开演,身后放映室的小方洞射出一道白光,从我的肩头射过,像一道银色无声的瀑布。我真想伸手抓一把,也想调皮地站起来,在银幕上能露出个怪样的影子来。尤其让我感到新鲜的是,在每一排座椅下面都安着一个小灯,散发着柔和而有些幽暗的光,可以使迟到的小观众不必担心找不到位子。” 看完电影后,张老师给大家布置的作文是写这次看电影,他说:“你们怎么看,怎么想的,就怎么写。”肖复兴把自己看电影时所感受到的一切娓娓道来。没有想到,第二周作文课讲评时,张老师给全班同学朗读了肖复兴的这篇作文,并对这篇作文提出表扬及意见。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肖复兴如今已经忘记了,但他那浓重的外地口音,令肖复兴如今回想起来仍觉得那么亲切。这次成功的尝试,使少年肖复兴第一次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这以后,肖复兴迷上了作文,作文课成了他最盼望上的一门课。而作文讲评时,张老师常常要念肖复兴的作文。张老师对他也格外器重起来,常在课下对他说:“多读些课外书!”在肖复兴眼里,张老师变得亲切了,尤其他那一头硬发也不再“怒发冲冠”了,变得柔和了许多。 在北京汇文中学上初中的阶段,肖复兴开始动笔写小小说、散文。当时,学校里有两块乒乓球台那么大的墙报“百花”,老师、同学都可以投稿。上初二时,肖复兴突发奇想,他对同学说,“咱自己也办一个墙报吧!”说办就办,他们照葫芦画瓢,办了一个“小百花”墙报,肖复兴被选为主编,每期在一块小黑板上贴出400字的稿子.放在教室里。后来,小黑板被摆在了楼道里,受到学校师生的好评。 真正印成铅字的文章是《一幅画像》。那是肖复兴上初三时,他的作文《一幅画像》被推荐参加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得了一等奖,“奖品是一本新华字典”。令肖复兴终身难忘的是,这篇作文让他与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叶圣陶先生有了一段珍贵的“忘年文缘”。 那年暑假,老师把一份油印的《一幅画像》拿给肖复兴,并告诉肖复兴,叶圣陶先生已在作文上面逐字逐句修改过了。原来,叶圣陶非常重视这次征文比赛,评改了全部获奖作品,在每篇文章后边还写了一段评语。后来,这些获奖作品连同叶圣陶的评语被编成了一本文集《我和姐姐争冠军》。令肖复兴兴奋的是,叶圣陶还邀请获奖学生去他那儿做客,“那时,叶圣陶先生60岁上下,平易近人,他给了我们不少鼓励。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得到大作家的指点,真是高兴得不得了。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大作家”。 叶圣陶的长子叶至善同样是肖复兴初涉文学道路时伸手相扶的一个“贵人”。1971年冬,已插队到北大荒七星农场的肖复兴被发配到离农场场部l8里远的猪号喂猪。猪号里有200来头猪,班长加一个当地农民连肖复兴,还有一个从山东过来的盲流就这么几个人,没有什么事,也见不到什么人,孤独与凄凉像结了张网紧紧裹着肖复兴的心。 在这种境遇中,肖复兴写散文,写自己的插队生活。他想把散文寄给叶圣陶,请他指点指点。但那时叶圣陶被列在打倒之列,肖复兴不敢与他联系,就把信寄给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叶至善很快就给肖复兴回了信,说写得挺好可以发表,并就肖复兴的散文逐字逐句修改,并提出评点意见,有的文章改动大,怕肖复兴看不清,就重新抄一遍,再寄回来。叶至善当时是中国少儿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刚刚从河南“五七”干校回来,“赋闲”在家。他同他父亲一样,对肖复兴这个素昧平生的青年予以关怀和帮助,给困顿申的肖复兴极大鼓励和自信。现在回忆起叶圣陶父子对自己的鼓励与关怀,肖复兴的语间感激之情自然流露,“正是他们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对我走上文学道路起到了重要影响”。 31岁“高龄"入读中戏 现在,每逢中央戏剧学院招生,学生们都人山人海地从各地蜂拥而来,削尖脑袋也要挤进中戏的大门。肖复兴是中戏毕业的,但他与中戏却是在无意中结缘的。l966年,肖复兴高中毕业前夕,艺术院校提前招生,中央戏剧学院来汇文中学招生,想招一批能创作还能表演的学生,希望学校推荐优秀学生。“当时,学校推荐了我。老师叫我去看一下。”肖复兴在中学当过一焦学生会主席,组织过文艺活动,也表演过小节目,但他的理想是考北大,对中戏并不了解。“教导主任特地找到我,说你去吧,不愿考也不能勉强。”于是,肖复兴进了中戏的考场,他记得自己表演了一个小节目,还说了自己的经历,“面试的老师大概觉得我的条件合适,还专门带我去后台转了转。”面试、复试,肖复兴都通过了。5月份,中戏给肖复兴寄来一个录取通知书。可是,“文革”爆发了,肖复兴的升学之路也被无情截断。 但他与中戏的缘分却没有中断。l974年,肖复兴满心欢喜地从北大荒回到京城,下乡知青的身份转而变换成城市待业青年,时年已27岁的肖复兴有好长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备受冷遇,只好在一所小学里当代课老师。l976年到北京东铁营二中教语文当班主任,那年春天,肖复兴到传达室打电话,桌子上放着一张报纸,他无意间发现有中央戏剧,学院招生简章,心怦怦直跳。中戏招生通知上要求考生年龄在18至31岁。肖复兴那年正好31岁,已在《诗刊》、《人民文学》上发表过诗歌、小说。他拿着报纸回去就跟同事们讲,那些老师都说,你一直没停止看书写作,就再考一次吧,准能考上。在同事们的鼓励下,他报名参加考试,一考即中。 1978年,当肖复兴攥着通知书再走进中央戏剧学院时,l2年过去了,他百感交集。自嘲自己已是“二进宫”。“在中戏,我学过电影剧本,但兴趣不在那。电影剧本是个集体创作的工作,不太适合我。但中戏也教会了我许多。”从中戏毕业后,肖复兴留校任教.“每礼拜都有课,感觉教书耽误时间。”肖复兴的兴趣在于写作,希望从事写作的职业。“系主任挽留我,也给了我很大自由”,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出中戏,从此成为专业作家。 儿子说“看不起”只会写作的专业作家父亲 近年来,出版界把韩寒等新兴少年作家炒得很热,一时间少年写作被炒得沸沸扬扬。对此,肖复兴说:“孩子们的成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他们自己书写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目前过热的商业化运作有揠苗助长的性质,这对纯真的少年写作是有伤害的。少年写作并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我读过德国一个l6岁男孩本雅明·莱贝特写的《疯狂》。在我看来,过于的轻巧、过于的商业化是和文学本质有距离的。” 肖复兴的儿子肖铁小学四年级开始在《小学生语文报》上发表作文,他写作的《转校生》在文坛掀起一股少年写作旋风之后,转而一门心思地投入到高考的复习当中,考上了北大中文系,还成了中国作协最年轻的会员之一,出了几本小说,反响还不错。在整个大学期间,肖铁一直都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直到距离成名7年后才推出长篇小说《飞行的杀手》。 对于儿子的选择,肖复兴表示,“真让人既心疼又宽慰”。他说,“儿子从小到大都是个‘乖仔’,第一部小说出来后产生那么大的反响,他也会飘飘然,但他很快明白自己究竟该干什么。而高考就是他必须经过的一个坎。”谈起和其他同龄少年作家的区别,肖复兴说,“其实儿子的反叛思想也是有的,不过并没浅显地表现在外表上。” 据悉,肖铁虽然也喜欢创作,但肖铁还是很看不起肖复兴这个除了写作不会做其他事的专业作家的父亲,肖铁的这部小说就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写成的。肖复兴说,“肖铁还是希望成为一个既有学问又能写书的学者型的作家。把学问做好了,有多少小说不能写呢?”

182 评论

超级吃货两枚

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一九一六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九二○年三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都当选为中央委员。一九二四年底,任党的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在他领导下,北方党组织派出许多同志在冀、鲁、豫、晋、陕、内蒙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开展了党、团工作,先后发动了开滦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等著名斗争。一九二二年,他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谈判国共合作,并在一九二四年在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领导工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九二五年在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和逝世时,在五卅运动中,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他积极

177 评论

会舞蹈的兔子

尹卓,1945年出生于陕西西安,少将军衔,央视军事节目特邀嘉宾。他的点评真实可信、有理有据,属于严谨类型评论专家。

133 评论

ansenhachi

局座张召忠。局座于1952年生于河北盐山,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原副主任,副军职,海军少将军衔,教授,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

170 评论

减肥大胃王

令肖复兴兴奋的是,叶圣陶还邀请获奖学生去他那儿做客,“那时.叶圣陶先生60岁上下,平易近人,他给了我们不少鼓励。” 肖复兴与叶圣陶父子的忘年文缘 肖复兴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著作颇丰、声名也隆盛的中坚作家。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厚,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话音清亮悦耳,听起来非常年轻。他戴着一副大眼镜,着一件红色针织上衣.既家常又透着有别于普通家居男人的书卷气质。倒完茶,肖复兴坐在对着北窗的单人沙发上开始有问必答,他确实是一个易于沟通并乐于与人沟通的人。 叶圣陶逐字逐句为他批改作文 之所以走上文学道路,肖复兴说小时候对艺术很好奇,也喜爱。解放前,肖复兴的父亲从老家沧州来到北京,1947年,长子肖复兴出生,一家人在北京城南的打磨厂街居住。对于老家,肖复兴没有儿时的记忆,“虽然小的时候曾回过老家,但印象不深”。直到他的母亲去世后,把母亲与父亲合葬在老家,这才是肖复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回老家。 肖复兴还记得,姐姐l5岁那年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北京城南西河沿里的六联证章厂里描绘各种徽章。用一种叫做烧蓝的东西,类似亮晶晶的碎玻璃碴子,贴在徽章的模子里,用酒精喷灯把它烧化在徽章上面。姐姐做的就是这样的活儿,计件算钱,一天头也不抬,能做200多枚徽章,一个月能拿上几十元工资,算起来,做一枚徽章只是能够赚几分钱。那时,父亲每月也就70元工资。姐姐的钱对于当时生活拮据的肖家.起的作用是很大的。那时,肖复兴一家6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听来证章厂定做铁路徽章的一位铁路部门的主任说,正在修的京包线铁路需要人,挣钱多,姐姐不听全家人的劝阻,飞快地从六联证章厂辞了职。 肖复兴幼小时的这些印象到如今仍然铭记在心,但那时期家庭的困顿并没有抹杀肖复兴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走上文学道路后,他创作的散文常常以音乐为内容,源于他小时候对音乐的喜爱,“那时候家里比较穷,没有走上这条路,现在也不可能再去搞音乐了,所以写一些与音乐有关的散文也是这个童年的梦想的延续”。 “我们小时候住的院子里有一位街坊,母亲是医生,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家庭。他的姐夫是印尼华侨,从国外带来一台立式录音机。”这台当时被当作“稀罕物”的录音机,给肖复兴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那个邻居男孩比肖复兴大几岁,很喜爱朗诵,“当时广播剧《林海雪原》正在热播,他就对着录音机朗诵,录完后放给我们小孩听。”其时,肖复兴正在上小学,从录音机里听到邻居小朋友的声音,他感到惊奇又兴奋。 复兴对文学的喜爱也许出于父亲的熏陶。他的父亲是个税务局职员,喜欢看书。肖复兴回忆,小的时候,父亲曾给他讲过许多在书上看到的故事,如古典的包公案、水浒传等。“我的家乡离纪晓岚的故乡很近,父亲曾给我讲过一些纪晓岚的轶事。” 还在上小学时,肖复兴最早接触到的文艺作品是《上海文艺》。“我在街上买的书,看完后感到很神奇,原来在文学的世界里可以天马行空。那时我还抄一些文学作品,如《干家诗》。”小学三年级时,肖复兴开始接触作文课。“教这门课的是新班主任老师张文彬,40多岁的样子,有着浓厚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外地口音。”张老师很严厉,那时的肖复兴对张老师相当畏惧,他还能清楚想起张老师站在讲台桌前的模样.“挺直的腰板,头发乌亮蓬松,一根根直戳戳地立着,总使人想起‘怒发冲冠’这个成语”。 但是,这个令人相当畏惧的老师在教学上却有独特的一套方式,令肖复兴如今忆起也倍感钦佩。在张老师的带领下,肖复兴和同学们的第一次作文课之前的工作是去长安街上的儿童电影院看电影。到现在,肖复兴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场电影看的是《上甘岭》。多年以后,他曾用清新语言回忆起那个快乐的儿时片断:“那时,儿童电影院刚刚建好,内外一新。我的票的位子在楼上,一层层椅子由低而高,像布在梯田上的小苗苗。电影一开演,身后放映室的小方洞射出一道白光,从我的肩头射过,像一道银色无声的瀑布。我真想伸手抓一把,也想调皮地站起来,在银幕上能露出个怪样的影子来。尤其让我感到新鲜的是,在每一排座椅下面都安着一个小灯,散发着柔和而有些幽暗的光,可以使迟到的小观众不必担心找不到位子。” 看完电影后,张老师给大家布置的作文是写这次看电影,他说:“你们怎么看,怎么想的,就怎么写。”肖复兴把自己看电影时所感受到的一切娓娓道来。没有想到,第二周作文课讲评时,张老师给全班同学朗读了肖复兴的这篇作文,并对这篇作文提出表扬及意见。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肖复兴如今已经忘记了,但他那浓重的外地口音,令肖复兴如今回想起来仍觉得那么亲切。这次成功的尝试,使少年肖复兴第一次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这以后,肖复兴迷上了作文,作文课成了他最盼望上的一门课。而作文讲评时,张老师常常要念肖复兴的作文。张老师对他也格外器重起来,常在课下对他说:“多读些课外书!”在肖复兴眼里,张老师变得亲切了,尤其他那一头硬发也不再“怒发冲冠”了,变得柔和了许多。 在北京汇文中学上初中的阶段,肖复兴开始动笔写小小说、散文。当时,学校里有两块乒乓球台那么大的墙报“百花”,老师、同学都可以投稿。上初二时,肖复兴突发奇想,他对同学说,“咱自己也办一个墙报吧!”说办就办,他们照葫芦画瓢,办了一个“小百花”墙报,肖复兴被选为主编,每期在一块小黑板上贴出400字的稿子.放在教室里。后来,小黑板被摆在了楼道里,受到学校师生的好评。 真正印成铅字的文章是《一幅画像》。那是肖复兴上初三时,他的作文《一幅画像》被推荐参加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得了一等奖,“奖品是一本新华字典”。令肖复兴终身难忘的是,这篇作文让他与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叶圣陶先生有了一段珍贵的“忘年文缘”。 那年暑假,老师把一份油印的《一幅画像》拿给肖复兴,并告诉肖复兴,叶圣陶先生已在作文上面逐字逐句修改过了。原来,叶圣陶非常重视这次征文比赛,评改了全部获奖作品,在每篇文章后边还写了一段评语。后来,这些获奖作品连同叶圣陶的评语被编成了一本文集《我和姐姐争冠军》。令肖复兴兴奋的是,叶圣陶还邀请获奖学生去他那儿做客,“那时,叶圣陶先生60岁上下,平易近人,他给了我们不少鼓励。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得到大作家的指点,真是高兴得不得了。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大作家”。 叶圣陶的长子叶至善同样是肖复兴初涉文学道路时伸手相扶的一个“贵人”。1971年冬,已插队到北大荒七星农场的肖复兴被发配到离农场场部l8里远的猪号喂猪。猪号里有200来头猪,班长加一个当地农民连肖复兴,还有一个从山东过来的盲流就这么几个人,没有什么事,也见不到什么人,孤独与凄凉像结了张网紧紧裹着肖复兴的心。 在这种境遇中,肖复兴写散文,写自己的插队生活。他想把散文寄给叶圣陶,请他指点指点。但那时叶圣陶被列在打倒之列,肖复兴不敢与他联系,就把信寄给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叶至善很快就给肖复兴回了信,说写得挺好可以发表,并就肖复兴的散文逐字逐句修改,并提出评点意见,有的文章改动大,怕肖复兴看不清,就重新抄一遍,再寄回来。叶至善当时是中国少儿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刚刚从河南“五七”干校回来,“赋闲”在家。他同他父亲一样,对肖复兴这个素昧平生的青年予以关怀和帮助,给困顿申的肖复兴极大鼓励和自信。现在回忆起叶圣陶父子对自己的鼓励与关怀,肖复兴的语间感激之情自然流露,“正是他们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对我走上文学道路起到了重要影响”。 31岁“高龄"入读中戏 现在,每逢中央戏剧学院招生,学生们都人山人海地从各地蜂拥而来,削尖脑袋也要挤进中戏的大门。肖复兴是中戏毕业的,但他与中戏却是在无意中结缘的。l966年,肖复兴高中毕业前夕,艺术院校提前招生,中央戏剧学院来汇文中学招生,想招一批能创作还能表演的学生,希望学校推荐优秀学生。“当时,学校推荐了我。老师叫我去看一下。”肖复兴在中学当过一焦学生会主席,组织过文艺活动,也表演过小节目,但他的理想是考北大,对中戏并不了解。“教导主任特地找到我,说你去吧,不愿考也不能勉强。”于是,肖复兴进了中戏的考场,他记得自己表演了一个小节目,还说了自己的经历,“面试的老师大概觉得我的条件合适,还专门带我去后台转了转。”面试、复试,肖复兴都通过了。5月份,中戏给肖复兴寄来一个录取通知书。可是,“文革”爆发了,肖复兴的升学之路也被无情截断。

160 评论

小也安安

好像没有吧 看了多少年了从没见过他说有网站

271 评论

草莓宝宝2006

现在没有网站,但有一个博客,地址是这个:

《世界军事》杂志创刊于1989年,是由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主办的一份综合性军事期刊。《世界军事》杂志以介绍国际军事风云为主,既有对世界军事革命前沿的追踪,又有对人类战争历史的回眸。追踪最新消息,提示深层背景,讲述历史故事,预测未来战争,是《世界军事》一贯的方针和宗旨。

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世界军事》对战争与人文地理,军事独特的人文情怀的关注,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青睐。《世界军事》的魅力就源于它关注战争的独特视角和它表现军事世界的特殊风格之一。它是一扇门,通向战争与军事的坚硬内核,通向每一位渴望坚强、渴望长大、渴望痛苦磨砺的人们的心灵深处……

中文名:世界军事

主办单位: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创刊日期:1989年

出刊日期:每月1、15日

社    长:贾永

总编辑:陈虎

编    辑:《世界军事》编辑部

出    版:《世界军事》杂志社

80 评论

彩衣girl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求学。1913年底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期间,曾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卖国的斗争。1916年5月回国后任北京《晨钟报》主编。1917年1月又任《甲寅》日刊编辑。在此期间,在《甲寅》、《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宣传民主主义思想和社会进步的文章。1917年底,入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并参与编辑《新青年》,先后任北京大学评议会评议员,经济、历史等系教授。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率先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著名论文,和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并和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作坚决斗争。1920年春,和陈独秀开始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在北京创建共产党小组,11月小组改称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任书记。中共一大后,成立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任书记,负责领导北京和北方地区党的工作。1922年8月,参加中共中央特别会议,为候补中央委员,赞成国共合作。1923年6月,赴广州参加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驻北京委员。会后,组建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兼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1924年3月兼任委员长(1925年1月中共四大后委员长改称书记)。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负责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北京执行部的工作。同年6月,作为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同年11月离苏回国。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委员。同年10月,取消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兼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建制,分别组建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简称北方区委)和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任北方区委书记。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积极组织和领导北方的革命运动,多方与冯玉祥国民军合作,开展推翻北京军阀政府的斗争,组织北方人民支援北伐战争。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遭到段祺瑞政府的通缉,遂避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兵营,继续坚持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派军警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等60余人被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 转自北京党建skdnwybd :我们表明了出处,已然是对作者和楼主的负责与尊重,因我们自己没有能力评价李大钊同志,所以尽己所能来帮助楼主,你不帮助楼主解决问题没关系,但麻烦你不要尽说空话!

153 评论

猪猪钕神

目前在媒体上比较活跃,人气很高的军事专家中、张召忠、马骏、尹卓、房兵、乔良等算是代表,而他们也各有特色,张召忠感性亲民,马骏成熟稳重,尹卓温文尔雅,房兵富有激情,乔良博学智慧。

209 评论

依玛语录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11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报道杂志总编辑

    中国经济报道(中经网)内蒙古调研中心总编辑贾云峰。5月5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专家贾云峰先生受聘出任《中国经济报道》联席总编辑。同时,受聘担任京忠

    a田艳恒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国防杂志总编

    他们两个不但是很要好的文友,也是关系亲密的忘年交。 1、肖复兴 肖复兴,1947年出生,中国著名作家,原籍河北沧州,现居北京,1968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现

    猫与老虎 11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财经杂志总编辑

    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助理是包锐。《中国经济周刊》创刊于1994年。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以政经为主的综合经济类杂志,是中央宣传主管部门指定的中央级重点媒体(中共中

    眼角落下的泪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人大杂志社总编室地址

    通信地址: 北京市西交民巷23号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人民大会堂南门)邮政编码: 100805

    小苹果花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银行家杂志总编

    以下是死因:1940年6月28日傍晚,穆时英破例没有乘坐日本人为他配备的“凯迪拉克”高级防弹轿车,往日形影不离的两名保镖也未随其左右。他只身一人招呼了一辆人力车

    自由的红枫叶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