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9

lifeierwawa
首页 > 职称论文 > 土壤学报网络预发表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林子夕silva

已采纳

1. 陆锦文,龚元石等. 1989. 黄淮海平原盐渍化土壤在有限水源下小麦节水灌溉方案的研究. 见: 国际盐渍土动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中国, 南京. . Gong Y. S., Lu J. W., van der Ploeg. 1990. An optimum irrigation scheme for wheat grown on the salt-affected soils of the Huang-Huai-Hai River Plain in China. Trans of 14th ICSS, Vol VI, . 陆锦文,龚元石等. 1990. 土壤水调节和利用潜力的研究. 见: 七o五国家科技攻关第57页, 农业节水的研究, . 陆锦文,张和平,吴海洋,龚元石等. 1991. 土壤水分动态预报. 见: 石元春等著, 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61~. 龚元石,陆锦文,等. 1993.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灌溉需水量的估算.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增刊),. 张福锁,张爱民,龚元石等. 1992. 《德汉农业词典》.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7. Gong Y. S. and Li B. G., 1993. Estimation and Evalu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Requirements in North China Pla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g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Section I, Beijing, PR . 龚元石,李保国. 1993. 华北平原农田灌溉需水量的估算及其评价,持续农业的资源综合管理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第一部分, 北京, 中国.9. Gong Yuanshi. 1993. 《Abschaetzung des Bewaesserungsbarfs fuer landwirtschaftliche. Nutzflaechen in der Huabei-Ebene der VR China》. ISSN 0942-0754,Heft . 由振国,张福锁,龚元石等. 1994. 《汉德农业词汇》. 科学出版社.11. 龚元石,李保国,陆锦文. 1994. 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蒸散量的计算方法. 见: 李韵珠等著, 土壤水和养分的有效利用,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龚元石,Huwe B., Allison, B. 1994. 华北平原作物灌溉需水量与土壤最大有效水量关系的研究. 同上, . 石元春,刘昌明,龚元石主编. 1995. 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出版社.14. 张福锁,龚元石,李晓林主编. 1995. 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第三卷). 中国农业出版社.15. 龚元石. 1995. 冬小麦和夏玉米农田土壤分层水分平衡模型.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21(1),. 龚元石. 1995. Penman-Monteith公式与FAO-PPP-17Penman修正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比较.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21(1),. 龚元石,李保国. 1995. 应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估算土壤渗漏量. 水科学进展. 6(1),. 龚元石,廖超子. 1995. 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新技术-时域反射仪. 见: 石元春,刘昌明,龚元石主编, 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龚元石,李保国. 1995. 华北平原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战略. 见: 同上. . 龚元石,李子忠. 1995. 土壤水分管理原理与农田水分利用率. 同上. . 龚元石. 1995.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研究现状与展望. 见: 张福锁,龚元石,李晓林主编, 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第三卷),中国农业出版社. . 龚元石. 1995.联邦德国农业与环境特殊研究项目183研究思路和进展. 同上, . 龚元石,李保国.1996. 蒸散量变化的随机模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1),. 龚元石,李保国. 1996. 农田水量平衡模型对作物根系吸水函数及蒸散公式的敏感性. 水土保持研究, 3(3),. 龚元石,陆锦文. 1996. 应用土壤分层水分平衡模型研究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水分转化特征. 第六次全国水文会议文集, 科学出版社, . 龚元石,李春友,李子忠. 1997. 农田土壤水分三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3),53~. 龚元石,李子忠,廖超子,李春友. 1997. 应用时域反射仪测定农田土壤水分. 水科学进展, 8(4),. 龚元石. 1997. 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水分研究进展. 灌溉排水, 16(1),40~. 龚元石,李子忠,李春友. 1997. 应用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水分来估算农田蒸散量. 应用气象学报. 9(1), . 龚元石,李子忠. 1997. TDR探针两种埋设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测定及其比较. 农业工程学报, 13(2): . 龚元石. 1997. 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 见: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 中国农业出版社,. 李春友,龚元石,陆光明. 1997. 土壤水分运动与作物生长过程耦合机理模型初探.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增刊):. 李子忠,龚元石. 1997. 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循环规律及节水调控机理.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增刊):. 罗文邃,龚元石. 1997. 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增刊):. 龚元石,李子忠,李春友. 1998. 应用时域反射仪测定作物需水量和作物系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3(5):. 龚元石,李子忠,杨晓路. 1998.时域反射法测定粮食含水量的标定研究. 见: 李玉忠主编,第七届全国湿度与水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龚元石,廖超子,李保国. 1998. 农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分形特征研究. 土壤学报, 35(1):. 龚元石,曹巧红,黄满湘. 1999. 土壤容重和温度对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水分的影响. 土壤学报, 36(2):. 龚元石,曹巧红. 1999. 土壤因子对时域反射仪测定含水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 .南京, . 龚元石. 2000. 中国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见: 张凤荣等编著, 中国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第七章,. 李保国,龚元石,左强等著. 2000. 农田土壤水的动态模型及应用,科学出版社.42. 侯振安,李品芳,龚元石.2000.盐渍条件下苜蓿和羊草生长与营养吸收的比较研究。草业学报,9(4):68-7343. 李子忠,龚元石.2000.农田土壤水分和电导率空间变异分析与确定合理取样数目的方法比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5(5):. Gong Yuanshi. 2000. Improv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aline soil in China. US/China Conference on Cooperation i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Sept. 25-26,. 李品芳,侯振安,龚元石.胁迫下苜蓿和羊草苗期生长与养分吸收特性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7(2):. 李子忠,龚元石.2001.不同采样尺度的田间土壤水分和混合电导率空间变异性及其套合结构模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7(3):. 曹巧红,龚元石.2001.土壤电导率对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水分的影响.土壤学报.38(4):. 齐述华,李子忠,龚元石.2002.应用水量平衡原理计算三种蔬菜的需水量和作物系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7(1):. Gong Yuanshi and Cao Qiaohong.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of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for soil water measurement including effects of bulk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17th WCSS commission I-04, . 曹巧红,龚元石.2003.降水影响冬小麦灌溉农田水分渗漏和氮淋失模拟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8(1): . 曹巧红,龚元石.2003.应用Hydrus-1D模型模拟分析冬小麦农田水分氮素运移特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9(2):. 马军花,任理,龚元石,Karl Stahr。冬小麦生长条件下土壤氮素运移动态的数值模拟。水利学报,2004,3:103-110。54. 于红梅,龚元石,李子忠,张小兰。不同水氮管理对苋菜和菠菜的产量及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3):302-305。55. 白玉华,陈阜,龚元石。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72-75。56. 赵爱琴,李子忠,龚元石。 生物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其田间降解状况。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2),74-78。57. Yuanshi Gong, Qiaohong Cao and Zongjia Sun. 2003. The effects of bulk density, clay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on soil water content measurement using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 Hydrological Processes. 17, . Ulrich Dieter Mack, Karl-Heinz Feger, Yuanshi Gong, and Karl . Soil water balance and nitrate leaching in winter wheat – summer maize double-cropping systems with different irrigation and N fertilizat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 . Tusheng Ren, Zhaoqiang Ju, Yuanshi Gong, and Robert Horton. 2005. Comparing Heat-Pulse and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Soil Water Contents from Thermo-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Probes. Vadose Zone Journal. 4:. Hong-mei Yu, Zi-zhong Li, Yuan-shi Gong, Ulrich Mack, Karl-Heinz Feger, and Karl Stahr. 2006. Water drainage and nitrate leaching under traditional and improved management of vegetable cropping system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 . Jianying Gao, Tusheng Ren, and Yuanshi Gong. 2006. Correcting Wall Flow Effect Improves the Heat Pulse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Water Flux in Saturated Sci. Soc. Am. J. 70:. Sen Lu, Tusheng Ren, Yuanshi Gong, and Robert Horton. 2007. An Improved Model for Predicting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from Water Content at Room Temperature. Soil Sci. Soc. Am. J. 71:. 于红梅, 李子忠, 龚元石. 2007. 传统和优化水氮管理对蔬菜地土壤氮素损失与利用效率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23(2):. Lu Sen, Tusheng Ren, Yuanshi Gong, and Robert Horton. 2008. Evaluation of three models that describe soil water retention curves from saturation to oven dryness. Soil Sci. Soc. Am. J. 72(6):. Chen H., Bai ., Wang ., Chen F., Gao ., , , Li ., Gong . 2008. Traffic and tillage effects in wheat produc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I. Crop yield and SOM.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46:. Bai ., Chen F., Li ., Chen H., He J., Wang ., , Gong . 2008. Traffic and tillage effects in wheat produc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II.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46:. S. Lu, . Ren, . Gong, R. Horton. 2008. Evaluation of Three Models that Describe Soil Water Retention Curves from Saturation to Oven Dryness. Soil Sci. Soc. Am. J. 72(6):. Bai ., He J., Li ., Wang ., Chen H., Kuhn ., Hikel H., Chen F. Gong . 2009. Soil Structure and Crop Performance after 10 Years of Controlled Traffic and Traditonal Tillage Cropping in the Dryland Loess Plateau in China. Soil Sci. 174(2):. Xinrui Lu,Tusheng Ren, Yuanshi Gong. 2009.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rmal Dispersion in Saturated Soils with One Dimensional Water Flow. Soil Sci. Soc. Am. J. 73(6):. . Chen, . Hou, . . . Fan, . Kuzyakov. 2009. Effects of 11 year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on soil organic matter fractions in wheat monoculture in Loess Plateau of China. Soil & Tillage Research. 106:. H. Wang, . Li., . Gong, . Wang and D. Huang. 2009. Single Irrigation Can Achieve Relatively High Produc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Siberian Wildrye Grass in the Semiarid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 China. Agronomy Journal. 101(4):. 郑茹梅, 李子忠, 龚元石. 2009. 运用时域传输技术测定不同类型土壤的含水率. 农业工程学报. 25(8):. H. Wang, . Li, . Gong, . Zhang. 2010. Forage mass and water use response to irrigation time in North China. Agronomy Journal. 102:. Rumei Zheng, Zizhong Li, Yuanshi Gong. 2011. A Coated Helical Transmission Line Time Domain Transmission Sensor for Measuring Water Content in Saline Soils. Soil Sci. Soc. Am. J. 75(2) 1.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5-57-03-03农业节水的研究获水利部科技教育司荣誉证书()。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优秀教师(1995,1996)3.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1996)4.第三届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5.北京土壤学会青年科技论文一等奖()。6.灌溉农田土壤水分高效利用的调控机理,农业部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7.中国农业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2000)8.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0)。9.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003)。10. 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第3完成人)(2009)

182 评论

飞毛腿0615

任教以来,讲授过《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土壤分析》、《环境监测》、《土壤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与污染控制》及《土壤污染与防治》等基础和专业课程。担任中国农业出版社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环境监测》的主编。 拓晓骅,朱辉,王保莉,曲东.淹水培养过程中水稻土地杆菌科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6): 1165-1171 武传东, 闫倩,辛亮,王保莉, 曲东. 长期施用氮肥和磷肥对渭北旱塬土壤中氨氧化古菌多样性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4): 743-749 周莉娜,孙丽蓉,毛晖,曲东. 黄腐酸抗旱营养剂对小麦和玉米生长的影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30(1):154-158 Weijie Yi, Baoli Wang, Dong Qu. Diversity of isolates able to perform dissimilatory-iron reduction, from paddy soil amended different organic carbon sources.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2,11(19):4407-4417 Baowei Yang, Meili Xi, Shenghui Cui, Xiuli Zhang, Jinling Shen, Min Sheng, Dong Qu, Xin Wang, Jianghong Meng. Mutations in gyrase and topoisomerase genes associated with fluoroquinolone resistance in Salmonella serovars from retail meat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2, 45: 935-939 Chao Zhu,Shu-Hong Xia,Bao-li Wang,Dong Qu. Variation of Anaeromyxobacter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Abundance in Paddy Soil Slurry over flooding time.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 6(28): 6107-6118 夏淑红, 由焦化, 王保莉, 曲东. 淹水时间对水稻土中厌氧粘细菌的群落结构的影响.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1, 19(5): 793-800 武传东, 辛亮, 李秀颖, 王保莉, 曲东.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黑垆土氨氧化古菌丰度和群落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0): 4230-4239 易维洁, 孙丽蓉, 曲东. 控制光照条件下添加SO4对水稻土中Fe(III)还原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8): 1580-1585 朱超,Ratering S, 曲东, Schnell S. 短期淹水培养对水稻土中地杆菌和厌氧粘细菌丰度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1, 31(15): 796-804 王保莉, 岑剑, 武传东, 曲东. 过量施肥下氮素形态对旱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7): 1351-1356 陈秦, 赵佳佳, 曲东, 朱超. 渤海沉积物中微生物铁还原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 30(6): 1172-1179 由焦化, 夏淑红, 王保莉, 曲东. 淹水时间对水稻土中地杆菌群落结构及丰度的影响. 微生物学报,2011, 51(6): 796-804 Weijie YI, Dong QU, Baoli WANG, Chao ZHU.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microbial Fe(III) reduction on heavy metals pollution in paddy soil. In: 2011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3, Xi’an, China: IEEE Press, 1757-1760. 李惠民,程林,王保莉,曲东.水稻土氨氧化细菌多样性的RFLP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20(5): 111-116 卫亚红, 刘杰, 曲东. 布洛芬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报,2011,51(5):586-594 易维洁, 曲东, 王庆.水稻土不同淹水培养周期对微生物Fe(III)还原能力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2):3133-3140 易维洁, 曲东, 黄婉玉, 王庆.淹水培养时间对水稻土中Fe(III)异化还原能力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9):1723-1729 赵佳佳, 易维洁, 曲东. 渤海沉积物中氧化铁的异化还原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9):1789-1794 刘桂婷,程林,王保莉,赵其国,曲东. 长期不同施肥对黄土旱塬黑垆土氨氧化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0,43(13):2706-2714 程林,刘桂婷,王保莉,曲东. 渭北旱塬长期施肥试验中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分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7):1333-1340 Baowei Yang, Dong Qu, Xiuli Zhang, Jinling Shen, Shenghui Cui, Ying Shi, Meili Xi, Min Sheng, Shuai Zhi, Jianghong Meng.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almonella serovars in retail meats of marketplace in Shaanxi,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10,141: 63-72 杨保伟, 曲东,申进玲等. 陕西食源沙门氏菌耐药及相关基因. 微生物学报,2010,50(6):788-796 杨保伟,张秀丽, 曲东等. 2007-2008陕西部分零售畜禽肉沙门氏菌血清型和基因型. 微生物学报,2010,50(5):654-660 李杨,王保莉,朱超,曲东. 不同施肥水平下旱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RFLP分析. 土壤学报,2010,47(2):347-353 李杨, 岑剑, 王保莉, 曲东. 氮肥缺失对旱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2):199-203 邱睿, 王兆, 王保莉, 曲东. 干旱胁迫下硫对小麦叶片GSH含量及GSH-PX活性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2):148-152 王静, 曲东, 易维洁. 不同浓度硫酸盐对水稻土中异化铁还原过程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5):908-913 周雁胜,王保莉,曲东. b-琼脂糖酶I DagA 的原核表达和活性鉴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9,17(1):132-137 HE Jiangzhou, QU Dong. Dissimilatory Fe(III) Re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ddy Soil Extract Cultures Treated With Glucose or Fatty Acid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8,20(9): 1103-1108 孙丽蓉,曲东,卫亚红. 光照对水稻土中氧化铁还原的影响. 土壤学报,2008,45(4):628-634. Dong QU, Baoli WANG. Suppression on methanogenesis by microbial iron(III) reduction in anaerobic paddy soil. In: Xuhong Qian, Jingping Qu. Chemical Engineering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ook of Abstracts of the 12th Asian Pacific Confedera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ongress. Vol-2, Dali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2008, pp277. 易维洁,曲东. 不同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利用有机酸的铁还原特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6):148-152. 关舒元,曲东.水稻土中铁还原菌株P4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3):117-123. 卫亚红, 张晓燕, 曲东.2, 4- D 除草剂降解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6):2183-2188. 孔祥瑞,曲东,周莉娜. 硫营养对重金属胁迫下作物根系导水率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2257-2262. 朱超,王保莉,曲东. 玉米根系ST和ATPS部分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9):1742-1746. D Qu, B-L Wang, H Mao. Effect of Iron(III) Reduction on Cr(VI) Reduction in Paddy Soil. In: Biogeochemistry of trace elemen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mediation and human health. Yongguan ZHU, N Lepp, R Naidu. Beijing: Tsighau University Press, 2007, 233-234. Han Jian-gang,Zhu Yong-li, Bai Hong-ying, Qu Dong, Chu Jin-yu, Wu Chun-du. N2O Emissions under Different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Regimes.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2007,78:284-287. 曹宁,陈新平,张福锁,曲东.从土壤肥力变化预测中国未来磷肥需求. 土壤学报,2007,44(3):536-543. 曹宁,曲东. 水稻土中铁还原与无机磷有效性的关系.土壤通报,2007,38(3):504-507. 孙丽蓉,曲东. 电子穿梭物质对异化铁还原过程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4):192-198. 黄懿梅,安韶山,曲东,赵伟峰.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响应与演变. 水土保持学报,2007,21(1):152-155. 陈昕,王保莉,曲东,张燕.小麦硫转运蛋白基因半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2):309-313. 刘贝贝,曲东.不同重金属离子对异化铁(Ⅲ)还原过程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9):115-120. 刘硕,曲东.苯系物作为唯一电子供体对铁还原过程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0):101-106. 李松,曲东.厌氧混合培养下Cr(Ⅵ)的微生物还原能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0):107-112. 孙宏飞,曲东,张磊.混合培养中晶体磷酸铁的异化还原能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1):173-178. 沈玉芳,曲东,王保莉,张兴昌.干旱胁迫下磷营养对不同作物苗期根系导水率的影响.作物学报,2005,31(2):214-218. 曲东,贺江舟,孙丽蓉. 不同水稻土中氧化铁的微生物还原特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4):97-101. 毛晖,曲东,周莉娜.稻田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铬对异化铁还原和铬还原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5,21(6):235-237. 曲东,孙丽蓉,李松. 异化铁还原对水稻土CH4、CO2及N2O形成的抑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8):111-116. 黄懿梅,安韶山,曲东,李盟军.两种测定土壤微生物量氮方法的比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6):830-835. Qu Dong,Stefan R,Schnell S. Microbial Reduction of Weakly Crystalline Iron(III) Oxides and Suppression on Methanogenesis in Paddy Soil.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04, 72(6):1172-1181. 曲东,周莉娜,王保莉,邵丽丽,刘硕. 硫营养对小麦苗期根系导水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1):40-43. H. Jian-gang, L. Zhan-bin, Z. Yong-li, B. Hong-ying, Q. Dong.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nd N2O Emissions under Different L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 73:205—212. 沈玉芳,曲东,王保莉.干旱低磷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根系导水率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04,24(9):1578-1582. 孙丽蓉, 曲东,王旭刚. 土壤微团聚体中氧化铁的异化还原能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32(10):47-50. 陈昕,王保莉,曲东.植物硫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0):1966-1971. 黄懿梅,曲东,李国学. 调理剂在鸡粪锯末堆肥中的保氮效果. 环境科学,2003,24(2):156-160. 曲东,张一平,Schnell S,Conrad R. 添加氧化铁对水稻土中H2、CO2和CH4形成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3,14(8):1313-1316. 曲东,张一平,Schnell S,Conrad R. 水稻土中铁氧化物的厌氧还原及其对微生物过程的影响,土壤学报,2003,(6):858-863. 曲东,Schnell S. 外源氧化铁对水稻土甲烷形成的抑制,环境科学学报,2002,22(1):65-69. 韩建刚,白红英,曲东. 地膜覆盖对土壤中N2O排放通量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2002,22(3):286-288. 曲东, Schnell S,Conrad R. 外源氧化铁对水稻土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1):1425-1428. 曲东,Schnell S. 纯培养条件下不同氧化铁的微生物还原能力,微生物学报,2001,41(6):744-749.

343 评论

摇滚小青蛙

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应用生态学报》、《土壤学报》、《土壤通报》、《西南农业大学学 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坡度对三峡库区紫色土坡面径流侵蚀的影响分析,《泥沙研究》2009年 第2期三峡库区典型岩溶山地土壤种子库研究——以重庆市为例,《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 第2期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辅助教学个性化自主学习内容组织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6期北美五大湖区面源污染治理经验与启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11期三峡库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污染评价——以Cu Pb和Zn为例,《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 第6期旅游活动对自然保护区游憩地带植物的影响,《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10期重庆农业生态系统中酸雨因子的特点及其影响,《中国环境监测》2008年 第4期水稻虫害智能预测模型及其应用,《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 第7期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战略思考, 《重庆国土资源》2008年 第4期土壤中根瘤菌定殖研究进展,《土壤》2008年 第2期分形理论在土壤肥力研究中的应用与前景,《土壤》2007年 第5期土地利用的生态位及调控机制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 第z1期荒溪治理研究进展,《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 第5期岩溶山地不同土地利用土壤的水分特性差异,《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 第5期重庆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 第1期绵阳科技城的工业经济发展,《经济地理》2008年 第2期精准农业中土壤养分分析的适宜取样数量的确定,《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 第2期一种解决BP网络过拟合的学习算法,《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1期稻田垄作免耕对土壤的中小团聚体孔隙分布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2008年 第1期利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污泥减量的生产性试验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 第3期未来区域土地利用驱动力研究的重要命题:尺度依赖,《资源科学》2008年 第1期简析保护城乡结合部土地,《四川农场》2007年 第3期基于GIS的重庆市丘陵山地耕地质量评价与比较,《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 第11期重庆主城区市街绿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及管理对策,《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11期应用动态植被模型LPJ模拟中国植被变化研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11期利用MCMP微生物制剂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的研究,《环境工程学报》2007年 第12期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与进展,《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年 第1期不同养殖水体Cu的特征,《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 第11期保护性耕作对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生态学报》2007年 第11期稻作区保护性耕作和小麦种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 第10期岩溶山区不同岩性和地貌类型下景观斑块分布与多样性分析,《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 第3期岩溶区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 第5期重庆岩溶地区近4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分析及趋势预测,《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9期国外土地整理实践及启示,《国土资源》2007年 第9期基于管治理念的资源动员方式:浙江省土地整理的实践,《资源科学》2007年 第5期重庆岩溶山区脆弱生态环境与不同尺度土地整理模式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 第9期不同利用方式对紫色水稻土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 第8期工程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 第8期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前景展望,《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 第8期新农村建设及农村土地问题,《重庆国土资源》2007年 第4期集成GASA混合学习策略的BP神经网络优化研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7期利用方式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与颗粒态有机碳的影响,《生态环境》2007年 第4期大洪河水库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生态学杂志》2007年 第6期不同利用方式对紫色水稻土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 第6期基于GIS的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建立与检验,《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 第5期基于JavaSpace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集成模型研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5期保护性耕作对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 第5期重庆岩溶区土壤景观多样性,《生态学报》2007年 第5期中国耕地警戒值的测算与讨论,《资源科学》2007年 第3期三峡库区优质柑橘产业带农户收益与土地管理实践的关系,《资源科学》2007年 第3期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中国植被NDVI与气候关系研究,《山地学报》2007年 第1期集成GASA混合学习策略的BP神经网络在水稻虫害预测中的应用,《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 第4期三峡水库消落区对库区水土环境的影响研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1期简析保护城乡结合部土地,《农村经济》2007年 第3期酸雨对紫色土氮磷淋失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 第1期家庭承包制下土地流转的农户解释:对重庆不同经济类型区七个村的调查分析,《地理研究》2007年 第2期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剖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1期垄作免耕下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土壤学报》2007年 第2期

100 评论

相关问答

  • 土壤学报英文版

    S 综合性农业科学1. 中国农业科学 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 华北农学报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6. 中国

    枫月絮影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土壤学报拒稿快吗

    土壤学报初审淘汰率10%。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土壤学报》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

    二階堂真红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土壤学报网络预发表

    1. 陆锦文,龚元石等. 1989. 黄淮海平原盐渍化土壤在有限水源下小麦节水灌溉方案的研究. 见: 国际盐渍土动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89.10.4-10

    lifeierwawa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土壤学报影响因子

    序号 期刊名称 影响因子 1 PEDOSPHERE 2.835 2 土壤学报 1.825 3 自然资源学报 1.771 4 生态学报 1.688 5 应用生态学

    娜娜娜娜An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土壤学报官网投稿格式

    1.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论点充分,条理清晰,文字精炼。原稿的体例形式请参考附近的本报。表格使用三线表格,并列示资料栏。图表数据需要统计分析。照片,照片清晰准确。

    ALONI爱洛尼家居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