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金月
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出土后由于空气干燥,颜色就慢慢地脱落了。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米左右,最高的米。陶马高米左右,身长2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人、马车和军阵是通过写实手法的艺术再现。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有差异。统一六国之后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艺术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跃跃欲试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绝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满了个性特征,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俑坑发现种类齐全,数量空前的青铜兵器极大地丰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领域,其中长铍,金钩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兵器铸造的标准化工艺、兵器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设计者为了再现2000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陶俑的形体高大,而且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由800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右侧为一个巨大的方阵,左前方为一个大型疏阵,左后方则是指挥部。那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数百匹曳车的战马,一列列、一行行,构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阵容。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还有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足登短靴,一手牵马一手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无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如将军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着双重短褐,外披彩色鱼鳞甲,头带双卷尾长冠,昂首挺胸,巍然伫立,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一般战士的神态: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昂首静思,有的低首若有所思,两者虽然得刻画一个“思”字,由于表现手法不同,前者给人的印象是气宇轩昂略带傲气,后者沉静文雅。秦俑表现的是古代军事题材,它既没有选择两方交战、将士厮杀的战争场面,也没有选择将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场面。而是捕捉了将士披甲,直兵列阵地,严阵以待的临阵场面。尽管我在这个井然有序的静态军阵营,艺术家们在单个陶俑的雕塑上,还是力求“偶动与静之中”。使那一件件披甲之锐的武士俑昂眉张目,肃然伫立,神态坚定而勇敢,他们好似整装待发,又好似处于临战状态,还有那一件件驾车的御手俑,双臂前伸,紧握髻绳,目视前方,待命而发;那一匹匹曳车的陶马,两耳竖立,双目圆睁,张鼻嘶鸣,跃跃欲试;那一件件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提弓,机警的立于马前,一旦令下,就将驰骋疆场。正是由这千百个充满生气、神态各异的陶俑构成整体静态的军阵地,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静极则生动,愈静则愈动”。惟有这种静态的军阵才能使人们感到军阵巨大威慑力的深浅莫测。这样恢宏的阵列,宏伟的构图,空前绝后,无与伦比。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而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与步兵、车兵俑显然不同。它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骑兵俑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相关。 而铜车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为之一新。其工艺之复杂,作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无不令人惊叹。秦陵二铜车是一种带有篷盖的豪华车,车舆接近正方形,它宽78厘米,进深88厘米,其宽度仅比一号车长4厘米,可进深较之一号车长40厘米。二号车舆上罩着一块类似于龟盖状的篷盖。大篷盖不仅将车舆全部罩了起来,甚至连车舆前边的“驾驶室”也遮盖起来,形成封闭式的车舆。以便车主与“驾驶员”传递命令。二号铜车属于小轿车类型。车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如果躺在这样宽敞、舒适、豪华的车舆内,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种“软卧车”的舒服感。既使远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长途颠簸的疲劳。二号车车内设备更富有特色。车舆内曝有彩绘精美的软垫。考古专家曾在车舆底部发现一块方形大铜板,其大小几乎与舆论舆论底尺寸相当,铜板表面彩绘着各种鲜艳的几何形图案花纹,下面四角和中部有8个3厘米高的铜支钉支撑。这块彩绘大铜板无疑就是古车上的“文茵”,类似于一种软垫制品。如果车中铺设双重文茵,一定更加平稳而舒适,其功能无异于现代的“软卧车”。可以说二号车属于我国最早的“软卧车”模型。考古专家经过仔细清理发现二号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其中铜铸件1742件,金铸件737件,银铸件983件。总重量达1241公斤,其中金铸件3公斤多,银铸件,4公斤多。一号铜车马铸件的数量也不会相差太远。两乘车加起来不少于5000多个零部件,尤其令人拍手叫绝的是这里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而这5000多个零部件无论是大至2平方米以上的篷盖、伞盖及车舆、铜马、铜俑等,还是不足平方米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铸造成型。就拿篷盖与伞盖的铸造来说,它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为厘米,薄的地方仅有厘米,再加上篷盖、伞盖,都有一定的弧度,这样难度大的篷盖、伞盖能一次性浇铸成功,不要说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和铜俑的铸造也令我们当代的工程师望尘莫及。我们发现8匹铜马、两个御官俑的铸造都达到了维妙维肖的程度,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神态、性格、气质的刻划都可以与秦俑坑那雕塑最好的将军俑相媲美。铜马、铜俑铸造如此准,形神兼备实为罕见。比如铜马的笼头,它是由82节小金管和78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相连接,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经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专家们用放大镜反复观察,惊奇地发现铜丝表面无锻打痕迹,粗细均匀,表明很可能是用拔丝法制成。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严密。如此纤细的铜丝(毫米)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目前还是一个谜团。总之,铜车马的铸造工艺堪称古代青铜冶铸方面了不起的奇迹。试想当时没有车床,更没有现代化的冶铸设备,铸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银、铜大小规格不同的车马部件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创举。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出土的总之,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轻车兵、骑兵俑等,首次为我们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秦始皇三号俑坑位于一号兵马俑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兵马俑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三号俑坑号的陶俑大部分没有头,陶马马头也同样残缺不全,甚至有的残破陶片坑内也不见踪影。由此不难看出,三号俑坑曾遭受过严重的人为破坏。三号俑坑对于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 大凡参观过兵马俑的人们,对于少数陶俑脸部残留的彩绘或许还记忆犹新。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陶俑的战袍上绘有朱红、桔红、白、粉绿、绿、紫等色。裤子绘有蓝、紫、粉紫、粉绿、朱红等色。甲片多为黑褐色,甲组和连甲带多为朱红。同时也有一部分甲组、连甲带绘成紫色。陶俑的颜面及手、脚面颜色均为粉红色,表现出肌肉的质感。特别是面部的彩绘尤为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连眼睛的瞳孔也彩绘的活灵活现。陶俑的发髻、胡须和眉毛均为黑色。整体色彩显得绚丽而和谐。同时陶俑的彩绘还注重色调的对比。从个体看,有的上着绿色长襦,下穿绿色短裤。再从整体来看,如探方20战车后的一排陶俑,第一个身着红袍第二个身着绿袍,第三个身着紫袍,第四个身着白袍。不同色彩的服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陶马也同样有鲜艳而和谐的彩绘。如探方20出土的一组陶马,其局部仍然保留着鲜艳的色彩。四匹马似为白蹄枣红马,但是在局部用色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如马躯体部分为枣红色,前体腔及肚皮部位分绿色,生殖器则绘为黑色。马腿表面也是枣红色,内面异为粉绿色,蹄为白色。马前腿内侧的两个小夜眼(俗称)也绘为白色。马头部的颜色更是精心彩绘,两腮及眼睛以下部位为白色,鼻梁枣红色,鼻孔为粉红色,嘴唇下部亦为枣红色,舌胎则为粉红色,牙齿又绘为白色,马鬃、马尾均为黑色。总之,陶马的色彩既逼真又艳丽,使之静态中的陶马形象更为生动,更具有艺术魅力。秦俑彩绘主要有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绿色为孔雀石,蓝色蔚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这不仅在彩绘艺术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秦俑彩绘技术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一般在彩绘之前对陶俑表面先进行处理。由于陶俑是没有釉的素陶,具有较多的毛细孔,表面不能滑润。而彩绘则要求毛细孔不易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易太滑,也不能太涩。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陶俑在烧造之前表面似用极细的泥均匀涂抹,并加以压光,减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洁度,同时在陶俑烧造之后,似进行了化学物理处理。从陶俑陶片断面观察,也证明了陶俑烧造之前表面曾用细泥涂抹,有的部位不只涂抹一次,陶俑表面还涂有一层薄薄的类似以胶质的物质,表面涂胶减少了陶俑两者紧密地粘接起来,使之彩绘不易脱落。彩绘技法则是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陶俑的颜面、手、脚面部分先用一层赭石打底,再绘一层白色,再绘一层粉红色,尽量使色调与人体肤色接近。而袍、短裤、鞋等处的彩绘则是采取平涂一种颜色,只是在衣袖与袖口、甲片与连甲带之间运用不同的色调作对比,更显示出甲衣的质感。有些胡须、眼眉的处理,则是用黑色绘成一道道细细的毛发。总之,彩绘工序复杂,手法多样,着色讲究,充分显示了彩绘的层次和质感,使雕塑与彩绘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其中有些彩绘技法为汉代所继承。陶俑、陶马彩绘严格模拟实物,但在色调的掌握上以暖色为主,很少使用冷色。红、蓝、绿等色调的使用,巧妙地表现出秦军威武。 兵马俑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不可低估,而兵马俑更是全世界的一个奇迹,他让外国人赞叹,让中国人骄傲! 正说秦俑密码:“兵马俑”被证谬 除非解开秦俑错综复杂的谜团,否则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秘密、一个极爆炸性的古老真相,将永远消失。近日在《唐都学刊》刊发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研究成果指出:秦始皇帝陵群俑是一个确实存在的体系,但绝不是“兵马俑”说诠释的那个样子。 陕西师范大学文化学院的研究成果:《秦始皇帝陵近臣侍卫郎官俑与中国古代文明—— “兵马俑”证谬》对秦始皇陵陪葬坑发现的所谓“兵马俑”的身份提出严重质疑,指出随着发掘工作的广泛、深入,相关学科的进展,新发现新成果层出不穷,秦始皇帝陵陪葬坑的相关问题应该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 此文作者刘九生教授经过长期思考、缜密考证认定:陪葬坑出土的群俑,并非像现在认定的那样,“历史常随时间的消逝而需要修订”——作为一种解释系统,“兵马俑”和“宿卫军”及“军阵”说其谬有三——非一般军队的“兵”,而是侍卫系统的“郞”;不是“宿卫军”,而是始皇帝的“郞系统”;不是“军阵”的布置,而是“礼仪范式”的呈现。
雅婷0302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 作文 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中国的世界 文化 遗产作文400字有哪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五年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一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它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在丽江县城中,因为它四面被青山包围,很像一块碧玉大砚,所以取名为大研城,可因为“砚”与“研”同音,所以改为大研城。
他最初见于宋末元初,就是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距今大约有800年的历史,它盛于明清。当时丽江古城已具相当的规模。它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唯一一个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古代的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如果筑了城墙,就会形成“困”这个字,由此可见,纳西族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民族。而丽江古城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
古城流水密布,约两平方公里的城区里,架有大大小小的桥300多座,其中最著名的是大石桥、万子桥和南门桥,其中大石桥为双孔石桥长米高米宽米。
万子桥为单孔石桥长9米,宽米,高米“万子”象征子孙万千。南门桥为单孔石桥汽油石雕龙头。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极其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五年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南浔古镇是江南历史文化名镇,建镇到现在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在鉴证之前,古镇里还有一座老宅它拥有中西各式房间共244间,老宅的主人就叫做张石铭。古镇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
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两省交界处。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南浔古镇景区占地面积平方公里,古镇保护范围东界至宜园遗迹东侧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起,北界至百间楼,保护面积约168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88公顷。
听到了这么一个介绍,明白了不少知识吧,别急下面更精彩。
在每年的 中秋节 ,都会有灯光秀。在晚上的过桥处都会有五颜六色的灯光照在树叶上,水面上在加上蒙蒙的烟雾在空中飘扬一艘艘小船从河边游过,船夫拿着杆子在水里摇动,更是增加一份姿色,一颗颗大树在河边挺拔着,一片片树叶落了下来,简直就像是仙境一般。
美丽的南浔古镇,美丽的南浔,美丽的灯光秀。说完了,你们想不想来看看呢!
五年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三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
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近有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壁画的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无世达喇嘛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刚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篆。布达拉宫中各座殿堂中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佛教艺术品。
无世达的灵塔,座落在灵塔殿中。塔高米,是宫中最高的灵塔,塔身用黄金包裹,并嵌满各种珠宝玉石,建造中耗费黄金11万两。
其它 几座灵塔虽不如主灵塔高大,其外表的装饰同样使用大量黄金和珠宝,可谓价值连城。
布达拉宫坐落于红山,它起基于山的南坡,依据山势蜿蜒修筑到山顶,高达110多米。全部是石、木结构,下宽上窄,镏金瓦盖顶,结构严谨。宫墙由花岗岩砌成,洁白的白宫环护上座的红宫,在蓝天雪山的陪衬上,显得格外壮丽,仿佛是圣洁和庄严的化身。
宫内珍藏大量佛像、壁画、藏经册印、古玩珠宝是的文化宝库,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五年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四
兵马俑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如果你去西安旅游的话,千万别错过我们国家的镇国之宝——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传说 是由72万工匠制造而成。秦兵马俑的陪葬坑共分为三个大坑,三个坑总面积近20000多平方米,有50个 篮球 场那么大!规模之宏大,令我震惊!
兵马俑是由细 泥塑 造的,一个个都与众不同,没有一件是复制品,每一件都是“限量版”。
看这边的骑兵佣,他们一个个穿着铠甲,左手持马绳,右手持长矛,稳坐在战马上,好似随时准备上前奋勇杀敌。再看看那边的跪射佣,他们右腿跪地,左手拿弓,右手持剑。一个个仿佛胜券在握,准备一击命中敌方首领的头额。
兵马俑一个个都被捏造得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有的士兵目光炯炯,像是准备为国家舍身杀敌;有的眺望远方,像是在思念自己的故乡,思念自己的家人;还有的眉头紧锁,凝神沉思,像是在思考怎样才能配合队友,成功击退敌人……
兵马俑做工相当精细,如果你再走近一点细看,你还能发现他脸上的眉毛,根根分明,发丝也是一根一根, 雕刻 得如此绝妙。就连手掌,还雕刻着掌纹呢!这足以看出工匠技术之精湛。
看了这么多兵马俑,我心中无比感慨。古代的工匠技艺高超,把一个个兵马俑捏造得像真人一样。如果没有耐心、专注、坚持,没有追求极致的精神,哪有奇迹的诞生啊?古人的这种匠人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吗?
五年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五
颐和园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主景区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整个园林占地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三。著名的景点有:颐和园长廊、十七孔桥、昆明湖、佛香阁、苏州街、秋水亭等。
1750年,乾隆皇帝为了庆祝其母亲孝圣宪皇后60岁寿辰,把山名改成“万寿山”,同时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操演水军的 故事 ,将湖改称“昆明湖”。山与湖合起来统称“清漪园”,即颐和园前身。
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辆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后于光绪二十九年修复。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颐和园又遭破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所以,在建成至今的在两百多年里,颐和园也算得上是饱经沧桑了。
如此宏伟壮观的园林,却屡遭破坏,真是让人扼腕叹息!保护文物刻不容缓!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去北京一睹颐和园的真容,去触摸她的心跳。
五年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六
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了我去了北京的故宫。下面我将给大家讲解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
对于世界遗产,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予以保护。1987年,北京故宫申遗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5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故宫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被称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故宫的外观结构是按着南北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故宫的四个角,都布有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外墙有10米多高,还有护城河。
故宫全部建筑由“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组成的。“外朝”是由“三大殿之首”组成的。“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
故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世界文化艺术精华的一部分。
五年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七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镇,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里三座坑共8000多陶兵马俑,组成了气势宏大的军阵排列。
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流行用活人殉葬,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保留活人为国家守卫边疆,从而改用陶俑殉葬。
兵马俑气势宏大,栩栩如生,面部表情都神态各异。在出土的陶俑中,没有两个陶俑的表情是完全相同的。古代匠人的手艺让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关于兵马俑还有各种奇闻轶事呢,最搞笑的要算那位德国小伙子冒充兵马俑了。2006年,一德国小伙子跑到了中国西安玩耍,大概是太爱兵马俑了,竟然花了一周时间自制服装,混入1号坑,跟真的兵马俑排排站。后来警察接到游客举报:“那个兵马俑眼睛会动唉!!”警察跑到坑里,找了他半天,可他仍旧保持不动,直到被发现后抬出坑外……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但是其搞笑程度依然不减。
兵马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如果有时间,您一定要去看一看。
五年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八
莫高窟在前秦时期初建,历经了上千年的时间,如今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规模。莫高窟有着735个洞窟、万平方米的壁画以及2415尊泥质彩塑。莫高窟是中国的四大石窟之一。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天王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
敦煌莫高窟的形成是因为:它虽经历千年,但地处沙漠干旱气候区,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千陪,尤其建在远离人口密集的沙漠腹地,这样自然和人为的损毁条件少了许多。
敦煌石窟的建筑尤以莫高窟保存的五座唐宋木构窟檐为稀世之珍和一些宋元土木古塔,壁画中也出现不少代表时代的古建筑图样,可说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不可缺的第一手资料。
此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之东南,三危山与鸣沙山之间的峭壁处,南北长约1610米。相传前秦建元二年(366),有位僧人叫乐樽,在此山上见金光闪闪,似有千佛在山上,于是他就在山崖壁上开凿了洞龛,这是莫高窟的第一个石窟。后来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朝代不断开凿,形成了一座规模雄伟、内容丰富、具有高超艺术价值的佛教石窟。
五年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九
故宫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几点原因:1.故宫历史悠久;2.它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3.它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高级建筑群;4.它是世界五大宫之一。
穿过午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太和殿上那五颜六色的琉璃瓦,如长龙身上的鳞片般排列整齐。弯弯的房角刻成了一只只神兽,更加突显了太和殿的气势,不愧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内,七十二根大红柱子雕龙画凤,金灿灿的房顶体现出古代皇帝万人之上的威严。九龙壁上,中间的黄龙怒目圆睁,长长的须飘在空中,露出锐利的牙爪,准备与一旁的蓝龙争夺宝珠。一旁的蓝龙也不甘示弱,张牙舞爪,摇摆着尾巴,准备应战。
如果从故宫另一侧进来,那么最先瞧见的便是御花园。御花园不大,只有一万两千平方米,但十分精美。园内青翠的松、柏、竹之间点缀着山石,浮碧亭和澄瑞亭跨于水池之上,太湖石叠筑而成的石山突兀嶙峋,气势不凡。
故宫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与汗水,它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历史的辉煌。
五年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十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 典故 “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万千米。 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万余处(座/段)。
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五年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十一
颐和园是世界文化遗产,而且那里的风景十分美丽,美不胜收。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占地面积约290公顷,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素以人工建筑与山水美景完美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各地建筑风格的精华。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的杭州西湖风格,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而北部的苏州街是经典水乡风格。
颐和园最著名的经典非长廊莫属。长廊位于万寿山的南麓,面朝昆仑湖,长700多,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分为273间,每一间的横栏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和风景。而且几千幅画中没有一幅是重复的。
我们知道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但如今开放的颐和园也曾多次被破坏。清漪园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用作消夏游乐地。1900年颐和园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破坏,1902年大体修复。
现在,我们在感受它迷人的魅力时,也应该更加爱护它。
五年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十二
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地大物博。尤其是我老家重庆的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举世闻名,美不胜收。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大足石刻门外,我看到大门气势磅礴,像旧时的皇宫。颜色艳丽、喜庆、深沉,走进去使人有一种步入皇家的感觉。
走进大门,道路两边绿树成荫,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绿油油的光,人在下面休息时,感到特别的凉爽。
我们再往里走,就看见了一座寺庙,进入寺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刻的“千手观音。”走近一看,原来“千手观音”的手是由许多神仙的手组合而成,最上面是托塔李天王托着宝塔的手,下面是一个观音菩萨拿着净瓶的手,真是栩栩如生,使人难辨真假!
最后,我们来到最著名的宝顶山,整座山都刻满了精美的石像。大的石像庄重而威严、小的活泼而灵动,横看十分悠闲、竖看十分专注。姿态五花八门:打坐的好像念念有词,敲木鱼的好像在努力不受外界干扰……光巨型雕像就有几百副呢!让你一次看个够。
这精美的大足石刻,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我喜欢美丽的大足石刻。
五年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12篇相关 文章 :
★ 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十篇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400字最新20篇
★ 文化遗产作文400字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10篇】
★ 五年级下册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长城范文【10篇】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作文500字10篇(2)
★ 万里长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大全15篇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话题作文怎么写五篇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作文精选20篇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作文5篇
(1)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从素材到例文,到评语都全了,好几篇,自己斟酌下http://www.jmpygz.com/yuwen/ShowArticle.asp?
这么多字,你删减一下就成你自己的文章啦~~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葬坑,坑址距秦始皇陵陵园外城东城坦约1.5公里。 公元前
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话题作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兵马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