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61

水蓝冰蓝
首页 > 职称论文 > 爱情三角论论文参考文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王小金Fighting

已采纳

-1-

关于「亲密关系」的讨论太多了。尤其是近段时间,发生了不少女性受到人身伤害的社会事件。

#杭州失踪女子丈夫交代杀人分尸事实#

#南京失联女大学生系男友等合谋杀害#

#北大女生自杀事件#

从大学生、到已婚女性,女性身为弱势群体受到伤害,好像已经是常态。

在惶恐的环境中,人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恐惧持续走高。

如果上一秒两人还在你侬我侬,下一秒就遭遇死亡威胁,这种设想让人不寒而栗。

强烈的代入感让人们有了「还是不要谈恋爱了,保命要紧 」的想法。

不婚主义者也会出于「 两个人在一起,还不如一个人过更有安全感」的感觉放弃亲密关系。

但事实上,人们有多么对「亲密关系 」失望,恰恰反映了有多么多么地渴望它。

我们并不是不需要、不想要,而是不敢要,不能要。

所以我们束手无策,回避和拒绝一切可能的苗头。

所以有了「每天都在为别人甜甜的恋爱哭泣,但是自己遇到机会立马拒绝」的行为反差。

-2-

其实,人是感性的动物,也是群居的社会性动物。

没有人能够在原始森林独自生活。也没有人能够独自一人的沉默生活。

人害怕孤独,所以需要寻找同类,得到保护和温暖。

几年前有一部反科技黑色电影《黑镜:圣诞特辑》,描述了一个有屏蔽技术的世界,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屏蔽就会在他人面前显示为一团白色,无法与屏蔽他的人讲话。

电影最后,男主在冲动之下触犯了法律,而被社会判定为有潜在威胁的犯罪分子,将他屏蔽在整个社会之外。在别人面前,他只显示为一团红色。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别人都听不到看不到。

他被社会抛弃了,这无疑是最残酷最决绝的处罚。

这个剧情设定,也从侧面证明了人的社会性,任何人都有对于情感的需求,对于关系的需求。这是人的本能,而「亲密关系」更与一个人的幸福攸关。

亲密关系是什么。

借用烟罗大大的一句话, 「我也一直渴望有一个人,能够岁月经年仍拉住我不放,不许我堕落,不许我沉沦,不许我随波逐流,不许我就此沉睡。」

亲密关系就是这样一种互相陪伴,一起向前的双向情感。

我们需要「亲密关系」。

人们拒绝「亲密关系」也并非拒绝「亲密关系」本身,而是拒绝获得和维护「亲密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甜蜜也充满变数。

为什么PUA情感操纵手段为人诟病,因为它只知悉了人们浅层的行为共同点,却无法洞察人心的复杂多变,和纠结暧昧的情感转折点。每个人的感情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不可轻易借鉴和复制。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个爱情故事。

-3-

美国心理学家罗兰·米勒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三部分构成:

亲密、激情和承诺三者皆有的爱情被称为是「完美之爱」,但是「完美之爱」只是短暂的,很难在长时间内维持。

因为爱情伊始伴随着躁动的荷尔蒙,对于对方的完美想象,和自我理性的隐退,而随着关系深入,有些问题就会慢慢暴露。

这很正常。人非圣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有些缺点旁人不足以了解,但是亲近的人肯定能够感受得到。

矛盾总会产生。只是有些早一点,有些晚一点。

事情的起因可能是一件小事,比如没有及时回复信息,或者是双方约会但是对方迟到了。

有些矛盾会涉及更深的利益,比如关于婚姻问题、孩子抚养问题和家庭矛盾。

有时候矛盾并没有达到完全否定一个人的程度。但是放在亲密关系中,就极度可能成为检验对方是否爱自己的行为标准。

其实,复杂的感情问题需要两个人抽丝剥茧般仔细处理,但是在两人非理性的情况下却被粗暴复归为0和1的问题,1就是爱,0就是不爱,最终演变成了二选一的是非题。

任何小的计较和大的矛盾就像已经点燃的引信,嘶啦嘶啦冒着火花,随时有爆炸的危险。

有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切解释和努力并没有让事情好转,而是加速了争执的激化。

这就显示了对亲密关系进行维护的重要性。

有句话说, 「所谓新鲜感,不是和未知的人一起去做同样的事情,而是和已知的人一起去体验未知的人生。」

如果一段关系中出现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就直接说「不合适」「不爱了」,那么这种人只是怂,他们擅长的仅仅是逃避责任且拒绝承担责任。

其实,情感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共性的,基本在每段关系中都会遇到。逃避这段关系并不能摆脱问题本身,在下一段关系中相同的问题也会再次出现。

聪明的人会先尝试维护。

心理学家米勒指出维护亲密关系需要3个步骤:

1、欣赏你的伴侣;

2、表达你的感激;

3、重复上述两步。

当然,做这些的前提是你真的认为对方值得自己这么做。如果打心底觉得不值,就赶紧say byebye。

而维护亲密关系的关键在于不要将对方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这会使人变得懒惰且不知感恩。在保持积极心态的前提下,重复做好上面3个步骤。

-4-

岛主有个朋友,她和男朋友在一起已经有六年的时间,俩人的恋爱经历跨越了从大学到工作的人生阶段,但是感情依旧稳定。

我问朋友,是什么原因选择了对方。

朋友告诉我,让自己感到舒服就行。

千万不要相信那种「开心的时候在一起不算爱情,不开心的时候还在一起才算爱情」的鬼话。

两个人待在一起一定要舒服。如果相互拧巴,就赶紧放过对方吧,这肯定不合适。

什么是舒服的状态呢,首先三观需要基本一致。其次,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比如,朋友的脾气比较急躁一点,两人吵架后朋友总是不理人的那个,而她的男朋友总是话多,就会一直唠叨到我朋友开口说话为止。

我朋友喜欢做饭,但是极度拒绝刷碗。她的男朋友就负责饭后刷碗。

「亲密关系」离不开两个人相互配合。

任何甜甜的恋爱都有两个人的悉心维护。不要轻易把别人齁甜齁甜的爱情故事当作模板,因为别人极有可能只讲述了自己齁甜齁甜的部分。

一切细小的争执和冲突却被掩盖,但是这也是情感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王子爱恋着一支玫瑰。

在长满千朵玫瑰的玫瑰园里,他对玫瑰们说,「你们很美丽,但也很空虚,不会有人为你们去死。当然,寻常的路人会认为我的玫瑰花和你们差不多。但 她比你们全部加起来还重要,因为我给她浇过水。因为我给她盖过玻璃罩。因为我为她挡过风。因为我为她消灭过毛毛虫。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抱怨和吹嘘,甚至有时候也倾听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你的玫瑰之所以如此宝贵,是因为你曾为她浪费的时间。」 狐狸这样对小王子说。

-End-

*参考文献:《亲密关系》罗兰•米勒 ,丹尼尔•珀尔曼著,

嗨,我是「认 真 生 活」的岛主,刚刚开始尝试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如果觉得喜欢,可以去其他地方支持我,「空想少女岛岛主」就是我哦~

191 评论

超超超级棒的

爱情的三角形理论,了解它你会过得很幸福

233 评论

佛罗妮曲奇饼

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暗含的维度的差异和同一要素的不同维度归属。

爱情三角形理论虽然非常形象的揭示了复杂的爱情关系,但现实中的爱情往往牵涉到不止一个三角形,于是他又提出了多重三角形原理,包括现实中的三角形和理想中的三角形;自己的三角形和对方的三角形。自己知觉到的三角形与对方知觉到的三角形。

就中国文化背景下运用爱情三角理论也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暗含的维度的差异和同一要素的不同维度归属。当然,这并不妨碍借用爱情三角理论进行生活中的一般思考。激情、亲密和承诺共同构成了爱情,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称其为爱情,正如三点确立一个平面,缺少任何一个点,这个唯一的平面就不存在。

扩展资料:

爱情三角理论的相关内容:

1、斯腾伯格进一步把动机、情绪和认知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分为激情、亲密、承诺。即以动机为主的两性关系是充满激情的,以情绪为主的两性关系是亲密的,以认知为主的两性关系是承诺的。

2、其中,激情是指爱情关系趋于浪漫、身体吸引和性爱完美的驱力或一种状态;亲密是指在恋爱关系中亲近、融合,结成亲密私人关系的感觉。

3、承诺是指当事人对关系维持的一种认知,决定去爱一个人和对恋爱关系担负责任。这三种爱情成分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爱情类型。斯腾伯格用三角形来表示三种成分的相互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情三角理论

208 评论

养生达人帅帅

斯坦伯格认为爱情由三种成分组成,它们是:亲密成分、激情成分和承诺成分。亲密成分指的是伴侣双方渴望对方,并且对这种渴望感到愉快。激情成分指的是在爱情关系中,伴侣双方都渴望对方,而且伴侣双方都认为他们能够满足对方的这种渴望。承诺成分指的是在爱情关系中,伴侣双方都希望能够永远和对方在一起,并且都希望对方也有同样的想法。这三种成分是爱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当这种关系中的任何一种成分不存在时,这种关系就不可能持久。斯坦伯格的爱情三因论对于我们理解爱情的发生和持久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286 评论

jewelleryz

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丛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爱情心理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爱情心理研究综述》

摘 要:从上世纪70世代形开始,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来,我国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也逐渐展开,本文拟从爱情的概念、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测量、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 总结 了国内外的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了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爱情心理;爱情的概念;结构;测量;影响因素

1.引言

爱情是复杂多变的,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丛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其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研究,并就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展望。

2.爱情的概念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心理学家从自己的理念基础出发,对爱情给出了很多的定义。Wstson(1924)认为爱情是由一种性带感引发的天生的情感。Freud(1922,1952)认为,对性结合的欲望是情感的中心。当这种欲望被限制的时候,作为对这种挫折的补偿,人们对就会将其他人理想化并坠入爱河。Frommn(1956)认为爱是一种工具,用来减少人的分离感和孤独感。Rubin(1970)将爱情定义为一种指向他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人以特定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Swenson(1972)认为爱情就是行动,例赠送礼物、共同活动和坦露私密信息。Centers(1975)认为爱情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被回报时引起的反应。Skolnick(1978)将爱情定义为一种由情感、想法、 文化 表征建立起来的建构的体验。这些定义有的关注的是爱情的起源,有的关注爱情的功能,有的则关注对爱情的描述。总之,爱情是一个复杂的东西,每个人对它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3.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

爱情是人生的重大课题,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处在青春妙龄、充满着幻想与浪漫色彩的大学生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

大学生爱情观所存在的问题

身处大学校园的爱情,由于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爱情观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常泓,侯赞华(2008)认为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对爱情真谛缺乏理解。2.恋爱动机的偏差。3.恋爱道德观念的弱化。4.恋爱行为的非理性化。而对于大学生的爱情心理问题,王素珍(2003)认为主要有:1.爱情价值观错位;在其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后,发现大学生在爱情价值观方面,从总体上看是能够正确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和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但调查同时显示,也有一些人存在一些问题:①看重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②为了爱情影响学业。③推崇“爱情至上”。④对爱情的“忠贞专一、排他性”认识错位。2.爱情挫折。3.恋爱行为不当。。让人关注的是:如今的大学生“恋爱族”中,真正为爱情而相爱的人并不太多。詹灶福,汪琴(1997)据一项对11所大学近千名大学生的关于“你恋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调查发现学生回答的依次顺序是:满足生理和发展的需要、充实课余生活、双方接触产生爱情、作为一种消遣、寻求一种刺激、孤独、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对一行的好奇心、积累 经验 、为建立理想的家庭而选择伴侣。这一结果应该说是令人担忧的,。黄家兵(2005)认为有必要结合当前大学生恋爱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探讨其中的心理问题:1、恋爱普遍化与焦虑感并存。2.恋爱“过程体验”的空虚感。3.恋爱轻率而导致的无聊感。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面对如今大学生爱情观所存在的问题。常泓、侯赞华(2008)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对策:1.深化对爱情本质的理解,增强恋爱道德观念。2.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3.正确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4.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王素珍(2004)则从爱情价值观、爱情挫折和恋爱行为不当方面阐述了调适 方法 ,认为在爱情价值观方面应该做到以下自我调适:1.要学会思考。2.要学会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爱情与成才的关系。3.提高爱情的道德修养。在爱情挫折方面,要做到:1.要端正爱情认识。2.要分析失恋的原因。3.要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爱是道德的表现,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大学生的爱情必须健康、文明、高雅、大方,有利于促进身心发展。

4.爱情的测量

综观国内外有关爱情的测量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爱情观念的测量、爱情成分的测量、爱情类型的测量。

爱情观念的测量

Rubin最早开始对爱情进行科学的测量。Rubin(1970)认为爱情是可以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它是亲密关系的最深层次,不仅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还包含生理激起与共同生活愿望等复杂的因素。Rubin通过项目分析、信效度考验建立了13个项目的爱情心理量表和13个项目的喜欢量表,这是第一个区分喜欢和爱的研究;并确定了恋爱中人们思想的三个主题:依恋、关心和信任。这三个主题创造的爱情心理量表可用来测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情思想强度的大小。研究者们常在问卷研究和实验室实验中评估RLS的有效性。

爱情成分的测量

1)Davis(1985)曾对爱情和友谊进行了比较和区分,认为友谊之中的喜欢包括8个主要元素:欢乐、互助、尊敬、无拘无束、接纳、信任、理解和交心;而爱情除这些因素外还包括集束:激情和关怀。研究发现这可以让人觉察到什么时候友谊已经转化为爱情关系,或爱情关系正在逐渐降格为普通的友谊。Davis和Todd在此论基础上设计出了关系评定表(Relationship RatingForm),此量表共包括6大方面由19个分量表组成,它被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友谊,并能预测不同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属于哪种类型的友谊。2) Sternberg(1997)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爱情的三角形理论,他认为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 (decision/commitment)。Sternberg通过比较爱情类型的结构模型和评价这些模型中对多种亲密关系的有效性发展了36个项目、3个分量表的三因素爱情心理量表。3)Yela(2006)使用stemberg的模型作为指导,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了最常使用的爱情维度:关爱、性欲、激情、亲密、尊重、承诺和依恋这些维度可以被合成为只有四个成分:性爱激情、浪漫激情、亲密和承诺,并编制了相应的爱情测验量表。量表包含55个项目用来测量爱情模型的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分别用15个项目来评价,每个项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方式作答。4)李朝旭等人则依据激活扩散模型,采用“爱情”一词为刺激,让27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自由联想,再基于亲疏程度实施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内隐爱情理论包含以下5个方面:①伦理与责任;②浪漫体验;③冲突及痛苦; ④理性;⑤朋友式关爱。5) 王娟(2006)采用问卷法,以中国五个地区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为被试,通过开放式问卷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了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5个维度。编制了包含26个项目的中国人爱情心理正式问卷,采用6点计分,4个项目设为反向计分。

爱情类型的测量

关于爱情类型的测量主要是爱情态度量表(loveattitudesscale,LAs)。美国心理学家Hendrick和 Hendrick(l986)依据 Lee(1977)爱情类型理论,编制了包含42个项目,每个类型7项目的爱情态度量表,包括浪漫爱、游戏爱、伴侣爱、现实爱、占有爱和奉献爱6个分量表,采用李克特5分的作答方式。

5.爱情的影响因素

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

不同文化中的性别因素

David(2003)的一项涉及52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在世界十个主要地区中的人们,男性普遍比女性要求性方面的变化和多样性。Roy,Jean(2002)认同在多种文化背景下,女性的性行为都是受到压抑的。国内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例如__和彭建国(2000)在对婚前性容许程度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常常使用“双重标准”,即男女标准不同,男人可以比女人更开放些。

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因素

Donnellan,Larsen-Rife,Conger(2005)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考察青春期的家庭特点如何预测成年早期的爱情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关系状况会导致爱情关系能力的不同。家庭中父母的冲突对青少年的恋爱中的认知和情感都有影响。并且,早期的家庭关系能预测人们恋爱关系和婚姻是否持久。王娟(2006)采用Olsont等1982年编制的家庭亲密度量表第二版,共16个项目,后由我国研究者费立鹏等(1991)对该量表进行了三次修订,使其适用中国的家庭环境状况。该量表为5点计分,根据被试得分的高低,家庭亲密度量表将被试的家庭亲密度分成四种类型:松散、自由、亲密和缠结。研究发现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5个维度: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来自于亲密度过高家庭的被试在爱情心理上更倾向于对各个维度有高的感受。

其他因素

综合近年来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他一些因素也对爱情心理产生影响,比如恋爱状况、恋爱目的和动机、家庭收入等。根据王素珍(2004)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发现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动机大多是为了情感的寄托。大部分学生认为,谈恋爱是情感的依恋,他们重视恋爱的情感体验,注重恋爱的过程,对恋爱以后有什么结果并没有太多的思考。

6.爱情心理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关于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已较为普遍,而国内爱情心理研究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国爱情心理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因而研究就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研究对象有待扩展

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大多以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而研究中学生和研究生的爱情心理的较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青少年发育成熟较早,中学校园频频出现学生早恋现象,有关其对爱情的认识,因此,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而研究生虽然在年龄和心智上都比较成熟,但现有很多研究生处于单身,并从而有过恋爱关系,其原因和对策的研究也有现实意义。

研究内容有待丰富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内对于爱情心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存在问题和 教育 对策的理论研究和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上,对于爱情心理形成的原因机制的分析较少,也没有具体探讨不同社会人群中的爱情心理。如何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以当今中国人的爱情恋爱观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提高中国人幸福满意度应该是研究的最终目的。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单一

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的研究大部分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质的研究虽然能够发现和说明一些问题,但要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还需要做出大量的实证研究。从研究工具来看,还没有统一的、权威的量表可以使用,大部分测量工具要么借鉴国外的量表,要么是研究者自编的量表,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来研究结论上的差异,甚至得出了相悖的结论。

针对以上不足,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关于爱情心理的理论问题,如恋爱观、爱情心理教育、结构模式、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将一如既往地受到关注,但是更应该关注中国人的爱情心理原因机制。同时,对爱情心理的教育对策的效果评估也同步展开。

第二、探索并编制出结构合理、信效度高的中国人爱情心理量表,为有效地诊断和预测不正确的爱情观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

第三、结合不同的研究方法,将量表法、实验法、访谈法、观察法结合起来,相互验证和补充。

[参考文献]

[1]王娟.(2006).中国人爱情的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张于.(2009).爱情心理及其与人际关系满意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武汉:化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常泓,侯赞华.(2008).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问题与对策.中国商界,10,223-224.

[4]王素珍.(2004).大学生爱情心理调查与思考.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14-17.

[5]林艳艳,李朝旭.(2006).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40-44.

[6]黄家兵.(2005).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与心理健康. 经济与社会发展,6,87-89.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爱情心理研究论文

253 评论

相关问答

  • 简爱爱情观论文参考文献

    简爱的独立意识:一、反抗意识,简·爱的一生是充满反抗的一生。二、平等意识,维多利亚时期有太多不平等,人的阶级决定了他的地位,财富决定了他的权力,性别决定了他(她

    优氧V美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面包爱情论文参考文献

    多恩的爱情观进行试探性的研究,着重评述其性爱观中的理想主义因素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多恩的早期作品所表达的爱情观,正如绝大多数评论家指出的那样,具有现实性,所表

    亲爱的玉玉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爱情理智与情感论文参考文献

    《理智与情感》是一本从小学便开始读的书。玛丽安(Marianne)和埃莉诺(Elinor)常被读者和评论家视为情感和理智的代表,用来权衡利弊和对比分析。小说开篇

    宠儿52052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爱情三角论论文参考文献

    -1- 关于「亲密关系」的讨论太多了。尤其是近段时间,发生了不少女性受到人身伤害的社会事件。 #杭州失踪女子丈夫交代杀人分尸事实# #南京失联女大学生系男友等合

    水蓝冰蓝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高中三角函数论文参考文献

    三个要点: 1、课题要小而集中,要有针对性。 2、见解要真实、独特,有感而发,富有新意。 3、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4、生动形象,把自己对数学的

    十架方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