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1

吃不胖的妩媚
首页 > 职称论文 > 内蒙古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吃星星蒂小娜

已采纳

曾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师从蒙古史学家亦邻真教授、周清澍教授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后师从导师亦邻真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课程,1997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6年1月至1987年3月,赴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进修,师从蒙古语言学家小泽重男教授学习古典蒙古语等课程。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做访问学者,与蒙古史学家吉田顺一教授共同开展《元朝秘史》的研究工作。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在蒙古国立大学做访问学者,与蒙古文献学家Sh.乔玛教授共同研读《元朝秘史》。曾与澳大利亚蒙古史学家罗依果教授( de Rachewiltz)等人合作,于1990年出版了《蒙古源流》拉丁音写本。2000年出版了学术著作《〈蒙古源流〉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学术译文。现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元朝秘史》研究”。 1978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1997年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78年8月至1996年8月,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工作;1996年9月至1999年3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工作;1999年4月至今,在该院民族研究所(后更名为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工作。 蒙古征服乞儿吉思史实的几个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年Z2期;从亦思满被诛到兀鲁思孛罗遇弑——《蒙古源流》选译并注释,《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2期;关于达延汗史实方面几个有争论的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3年第3期;“右翼之战”与达延汗统治的最终确立——《蒙古源流》选译并注释,《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4期;蒙古族的姓名,《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4年第1期;关于整理蒙文史籍的意见,《蒙古学信息》,1984年第3期;Dayan与“大元”——关于达延汗的汗号,《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蒙古学信息》,1993年第4期;《汪国钧本蒙古源流》评介,《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罗依果先生简介及著作目录,《蒙古学信息》,1996年第3期;《蒙古源流》的流传及其研究,《蒙古学信息》,1997年第1、2 期;17世纪蒙古文史书中的若干地名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4期;《蒙古源流》成书的历史背景及其作者,《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二十世纪蒙古学巨匠亦邻真教授,齐木德道尔吉;乌云毕力格;宝音德力根;白拉都格其;乌兰,《蒙古史研究》第六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5页;印藏蒙一统传说故事的由来,《蒙古史研究》第六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237-242页; 《元朝秘史》“兀真”考释,《蒙古史研究》第七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98-201页;关于《元朝秘史》中的“马阿里黑·伯牙兀歹”,《蒙古史研究》第八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52-157页;关于成吉思汗“手握凝血”出生说,《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蒙古姓氏考,《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元朝秘史》版本流传考,《民族研究》,2012年第1期。 天骄伟业:成吉思汗与蒙古汗国研究纪念文集,郝时远、罗贤佑、乌兰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7月。此外还与国外学者合作出版了《〈蒙古源流〉库伦本拉丁转写》一书。

189 评论

微笑藤弥

[1]姚海祥,李仲飞,多阶段均值-方差模型及两基金分离定理,《中国管理科学》专辑[2]高金窑,李仲飞,模型不确定性条件下的Robust投资组合有效前沿与CAPM,《中国管理科学》,18(12),2010,1-16[3]李仲飞,袁子甲,参数不确定性下资产配置的动态均值-方差模型,《管理科学学报》,13(12),2010,1-9[4]陈树敏,李仲飞,保险公司实业项目投资策略研究,《系统科学与数学》,30(10),2010,1293-1303[5]李云峰,李仲飞,中央银行沟通策略与效果的国际比较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第8期,13-20[6]姚京,李仲飞,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金融风险度量,《数理统计与管理》,29(4),2010,736-742[7]姚海祥,李仲飞,马庆华,证券收益率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及两基金分离定理,《数学的实践与认识》,40(17),2010,14-19[8]袁子甲,李仲飞,参数不确定性和效用最大化下的动态投资组合选择,《中国管理科学》,18(5),2010,1-6[9]陈树敏,李仲飞,带技术投资的保险公司最优策略,《控制理论与应用》,27(7),2010,861-866(EI)[10]曾燕,李仲飞,线性约束下保险公司的最优投资策略,《运筹学学报》,14(2),2010,106-118[11]李仲飞,李克勉,动态VaR约束下带随机波动的衍生证券最优投资策略,《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50(3),2010,184-192[12]曾燕,李仲飞,基于监管的保险公司最优比例再保险策略,《系统科学与数学》,29(11),2009,1496-1506[13]高金窑,李仲飞,模型不确定条件下稳健投资行为与资产定价,《系统工程学报》,24(5),2009,546-552[14]姚京,袁子甲,李仲飞,李端,VaR风险度量下的系数:估计方法和实证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9(7),2009,27-34(EI)[15]姚海祥,李仲飞,最低投资比例约束下的证券组合模型及有效边界解析式,《运筹学学报》,13(2),2009,119-128[16]袁子甲,李仲飞,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均值-方差投资组合选择,《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第5期,20-21[17]姚海祥,李仲飞,不同借贷利率下的投资组合选择---基于均值和VaR的效用最大化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9(1),2009,22-28(EI)[18]姚海祥,李仲飞,不允许卖空时基于均值和CVaR的效用最大化模型,《中国管理科学》,17(专辑),2009,111-115[19]袁子甲,李仲飞,卖空限制下的期权定价研究:效用等价方法,《中国金融学》,112-124,2008第13辑[20]李仲飞,从建发,最优多期比例再保险策略的必要条件,《系统科学与数学》,28(11),2008,1354-1362[21]李仲飞,高金窑,模型不确定下的最优资产配置,《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48(4),2008,184-192[22]许云辉,李仲飞,基于收益序列相关的动态投资组合选择,《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8(8),2008,123-131(EI)[23]姚海祥,易建新,李仲飞,社会福利函数的防止策略性操纵研究,《系统管理学报》,17(2),2008,146-150[24]姚海祥,李仲飞,限制最大损失时的证券投资组合模型及有效边界解析表达式,《中国管理科学》,16(3),2008,23-30[25]姚海祥,易建新,李仲飞,协方差矩阵退化情形均值-CVaR模型的有效边界,《数理统计与管理》,27(1),2008,111-117[26]谢树香,李仲飞,带负债的连续时间最优资产组合选择,《系统科学与数学》,27(6),2007,801-810[27]姚海祥,易建新,李仲飞,社会福利函数独裁的特征,《数学的实践与认识》,37(11),2007,157-162[28]李仲飞,颜至宏,姚京,樊婷婷,常琳,从风险管理视角解析中航油事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7(1),2007,23-32(EI)[29]樊婷婷,李仲飞,贷款组合中的一个破产模型,《预测》,26(1),2007,44-48[30]何兴强,李仲飞,上证股市收益的长期记忆:基于V/S的经验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6(12),2006,47-54(EI)[31]姚京,袁子甲,李仲飞,组合投资与不对称风险:基于VaR的风险-收益分析,《中国金融学》,总第十一辑,58-76,2006年12月[32]樊婷婷,李仲飞,贷款组合的风险分解模型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第11期,10-12[33]黄立图,刘贝,李仲飞,代理人制度困境的合同设计,《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第9期,15-17[34]何秀红,戴赐娜,李仲飞,带破产风险控制的投资消费问题,《南方经济》,2006年第8期,97-109[35]樊婷婷,李仲飞,贷款组合的破产概率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第6期,5-6,43[36]孙翎,迟嘉昱,申曙光,李仲飞,奥运会全寿命周期风险因素及控制模式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9(5),2006,589-590,593[37]格日勒图,李仲飞,陈永利,一个基于习惯形成的离散时间的资产定价模型,《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第5期,77-82,93[38]格日勒图,李仲飞,基于习惯形成的资产定价模型的稳态分析,《南方经济》,2006年第2期,38-46[39]刘京军,李仲飞,金融工程和风险管理的若干研究进展---“第二届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金融系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南方经济》,2006年第2期,116-120[40]姚京,袁子甲,李仲飞,基于相对VaR的资产配置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2(12),2005,133-142[41]李仲飞,陈国俊,对投资组合选择的Telser安全-首要模型的一些讨论,《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5(4),2005,8-14(EI)[42]姚海祥,易建新,李仲飞,奇异方差-协方差矩阵的种风险资产有效边界的特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2(1),2005,107-113[43]姚京,李仲飞,VaR估计中的模型风险---检验方法与实证研究,《管理评论》,17(10),2005,3-7[44]李仲飞,有摩擦多期证券市场中的无套利资产定价,《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5(4),2005,117-123[45]李仲飞,梅琳,CRRA、LA和DA三种效用模型的比较分析--资产配置理论的进化和发展,《管理评论》,16(11),2004,9-15(封面文章)[46]姚海祥,易建新,李仲飞,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几个等价形式,《运筹与管理》,13(5),2004,59-61[47]李仲飞,汪寿阳,摩擦市场的最优消费-投资组合选择,《系统科学与数学》,24(3),2004,406-416[48]聂燕峰,李仲飞,新的金融监管理念下的金融监管框架构建,《华南金融研究》,19(1),2004,44-48[49]姚京,李仲飞,基于VaR的金融资产配置模型,《中国管理科学》,12(1),2004年,8-14[50]李仲飞,姚京,安全第一准则下的动态资产组合选择,《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4(1),2004,41-45(EI)[51]李仲飞,姚京,中国沪深股市整合性的实证分析,《管理评论》,16(1),2004,27-30[52]李仲翔,李仲飞,陆军,投资基金业的跨界活动与障碍,《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2期,23-25[53]李毅敏,李仲飞,MF扩展模型指导下的中国宏观政策配合问题,《商业研究》,2003年第8期[54]李仲飞,汪寿阳,EaR风险度量与动态投资决策,《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45-51[55]李毅敏,李仲飞,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量方法的演进及借鉴,《华南金融研究》,17(5),2002,33-36[56]李仲飞,汪寿阳,邓小铁,摩擦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的无套利分析,《系统科学与数学》,22(3),2002,285-295[57]汪寿阳,李仲飞,邓小铁,有摩擦金融市场中强无套利的刻画,《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2(10),2002,60-65[58]李仲飞,汪寿阳,杨海亮,有摩擦金融市场的弱无套利性,《中国管理科学》,10(3),2002,1-5[59]李仲翔,李仲飞,汪寿阳,论基金产品监管的创新,《投资与证券》,2001年第10期[60]李仲翔,李仲飞,汪寿阳,美国人眼中的独立董事,《中外管理》,2001年第7期,14-15(封面文章)[61]李仲翔,李仲飞,投资者保护和证券保险:美国的实践及对中国证券业建立保险机制的建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投资与证券》,2000,8,10-13[62]李仲飞,李仲翔,金融数学介绍,《自然辩证法通讯》,21(120),1999,76-81[63]李仲飞,集值映射向量优化的Benson真有效性,《应用数学学报》,21(1),1998,123-134[64]李仲飞,空间上的一个向量变分不等式,《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9(1),1998,9-14[65]李仲飞,集值映射向量优化问题(真)有效点集的连通性,《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8(3),1997,293-299[66]李仲飞,多准则亚对策的真Pareto平衡,《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6(6),1995,637-643[67]李仲飞,汪寿阳,多目标规划的整体解,《系统科学与数学》,15(1),1995,30-32[68]李仲飞,真鞍点与约束向量优化问题的真有效解,《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6(3),1995,263-269[69]李轶夫,李仲飞,多目标决策的G-真有效解:标量化与Lagrange乘子,《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社科教育版)》,总第54期,1994,52-56[70]李仲飞,一类多目标分式规划的最优性,《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5(1),1994,7-13[71]汪寿阳,李仲飞,杨丰梅,多目标规划的一个标量化定理,《科学通报》,38(1),1993,5-7[72]李仲飞,汪寿阳,锥-次类凸向量函数与多目标规划的真有效解,《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19(2),1993,1-8[73]李仲飞,汪寿阳,多目标规划的Lagrange对偶与标量化定理,《系统科学与数学》,13(3),1993,211-217[74]李仲飞,一类广义凸多目标规划的对偶定理,《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4(2),1993,113-118[75]李仲飞,戎卫东,拓扑线性空间中多目标规划的Lagrange乘子,鞍点和对偶,《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4(3),1993,227-234[76]李仲飞,Banach空间上一类非凸多目标规划的广义Kuhn-Tucker充分条件,《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4(4),1993,339-345[77]李仲飞,向量极值问题的一个标量化定理,《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4(4),1993,361-364[78]李仲飞,一类多目标分式规划的对偶性,《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4(6),1993,571-586[79]李仲飞,多目标弧式凸规划的对偶理论,《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3(1),1992,15-21[80]李仲飞,戎卫东,序线性拓扑空间中非凸非光滑向量极值问题的真有效解,《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3(2),1992,152-156[81]李仲飞,多目标弧式凸规划最优性的充分条件,《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2(3),1991,334-346

351 评论

三鲜豆皮皮

1.吴彤等著.复归科学实践—— 一种科学哲学的新反思.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吴彤.复杂性的科学哲学探索.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吴彤. 三生万物——自组织、复杂性和科学实践,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吴彤、蒋劲松、王巍主编.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20万字。6. 吴彤:《生长的旋律--自组织演化的科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14万字。7. 沈小峰、吴彤、曾国屏:《自组织的哲学-- 一种新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2万字(吴彤写其中22万字)。8. 吴彤、张锡梅、任玉凤、李笑春:《人与自然:生态·科技·文化·社会》,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年,28万字。9. 吴彤:《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28万字。 1. 曾国屏、吴彤等译:《自组织的宇宙观》(詹奇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29万字。作者译5万字。2. 柯志阳、吴彤译:《混沌与秩序--生物系统的复杂结构》(克拉默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30万字(作者主要从事部分译校工作)。3.莱文著,吴彤、田小飞、王娜等译.脆弱的领地.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雷舍尔著,吴彤译.复杂性—— 一种哲学概观,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拉德主编,吴彤、何华青、崔波等译校,科学实验哲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即出) 1. 吴彤:“实践的诠释与现象学”,《哲学研究》,2012(2):. 吴彤:“科学研究中的表征——从科学实践哲学的立场看”,《哲学分析》,2012(1):. 吴彤:“从卡特赖特的律则机器看科学”,载于《转型中的科学哲学》,成素梅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08-115页。4. 吴彤:“蠕虫:网络监视与科学教育——从科学实践哲学的立场看科学人文教育”,《科学与社会》,2011(4):. 吴彤:“整体与破碎”,《系统科学学报》,2011(2):. 吴彤:“科学实践哲学与语境主义”《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1):. 吴彤:“从科学实践哲学和复杂性科学的双视角看中医学研究”,《医学与哲学》,2010年(12):1-3。8. 吴彤:“融汇科学与哲学的独特教育——关于博士生公共政治课近十年发展及在有中国特色高层次人才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8):. 吴彤:“科学实践哲学在中国:缘起、现状与未来”,《哲学分析》,2010(1):. 吴彤:“中国系统科学哲学三十年:回顾与展望”,《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2):1-12,55。11. WU Tong.Challenge from the Philosophy of Scientific Practice and New Empiricism,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190-199.(SSCI)12. 吴彤:“破碎的系统观”,《系统科学学报》,2010(1):6-9,. 吴彤:“从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到科学实践哲学”,载于:刘大椿主编,《从辩护走向审度: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21-132页。14. 吴彤:“多样性的科学形象——从复杂性研究视野看科学”,《社会科学》(上海)2009(1):121-125。15. 何华青、吴彤:“实验的可重复性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4):42-48。16. 徐竹、吴彤:“社会科学因果性争论述评”《哲学动态》2008(11):. 吴彤:“复杂性前沿探索II:综述和展望”,《系统科学学报》,2008(4):1-8。18. WU Tong, 2008, Is scientific research drven by opportunity, problems, or observations?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 No. 3, . 徐竹、吴彤:“自然主义,抑或先验反思?——劳斯科学实践哲学的理论旨趣探析”,《南京社会科学》,2008(10):. 田小飞、吴彤:“自然主义思潮中的科学实践哲学:进路及其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5):26-32。21. 崔波、吴彤:“知识入侵中的桥接、誊写、填充——对晚清翻译出版史的思考”,《人文杂志》2008(4):. 吴彤、张姝艳:“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7):. 吴彤、郑金连.新实验主义:观点、问题和发展.学术月刊,2007(12):45-4824. WU Tong.Contemporary systems and complexity studies in China: review and prospect,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4): .(SSCI)25. WU Tong, Complexity and Randomicity, in Theodor Leiber (Hg.), Dynamisches Denken und Handeln, Philosophie und Wissenschaft in einer Komplexen Welt Festschrift Klaus Mainzer zum 60. Geburtstag, VerlagStuttgart, 2007, . 吴彤.两种地方性知识——兼评吉尔兹和劳斯的观点.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11):. 吴彤.若干复杂性著作和Emergence近期文献分析研究.系统科学.2007(3):98-106。28. 于金龙、吴彤.科学实践的规范性研究综述,哲学动态.2007(1):46-52。29. 吴彤.科学研究始于机会,还是始于问题或者观察,哲学研究.2007(1):98-104。30. 李静静、吴彤.科学划界标准新探.科学学研究.2007(3):425-429。31. 吴彤.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科学实践.哲学研究.2006(6):85-91。32. 吴彤.科学哲学与自然知识的民族性.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47-51.33. 王娜、吴彤. 皮克林的科学实践观初探.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7):33-36,89。34. 吴彤.“观察/实验负载理论”论题批判.清华大学学报.2006(1):127-131。35. 吴彤、曾国屏、任玉凤.关于“科学极限”的若干研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4):11-14.36. 吴彤.走向实践优位的科学哲学——科学实践哲学发展述评.哲学研究.2005(5):86 - 93.37. 吴彤.科学实践哲学发展述评.哲学动态.2005(5):40-43.38. 吴彤.复杂的实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5):1-5.39. 吴彤、黄欣荣.复杂性:从三说起.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6-11.40. 吴彤、李静静、王娜、田小飞.建国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4):53-58.41. 吴彤、孙丽.论新时期中国科学技术政策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 (6):47-51。42. 吴彤.论复杂性概念研究及其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1-9.43. 吴彤.复杂网络研究的哲学意义.哲学研究.2004(8):58-63,70.44. 黄欣荣.吴彤.复杂性研究的若干方法论原则.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2):75-80.45. 吴彤.于金龙.科尔莫哥洛夫:复杂性研究中的欧几里德.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6):89-94.46. 吴彤.于金龙.科尔莫哥洛夫:复杂性研究的逻辑建构过程评述.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9):71-74.47. 吴彤、李建庄.对美国制造业重振雄风的政策认知过程的系统透视.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5-64。48. 吴彤、胡晨.论技术复杂性.科学学研究.2003(2):126-130。49. 吴彤.文本与意义:复杂性研究的若干问题.清华哲学年鉴(2001).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496-515。50. 吴彤.科学哲学视野中的客观复杂性.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4):44-47。51. 董云英、吴彤.明代漠南地区灾荒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4):50-54。52. 吴彤.科学哲学视野中的客观复杂性.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4):44-47。53. 吴彤.非线性动力学混沌理论方法及其意义.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0(3):. 吴彤、曾国屏.自组织思想:观念演变、方法与问题.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许国志主编.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85-99.55. 吴彤.分类和分岔:知识和科学自组织起源的探索.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 (6): 25-33.56. 吴彤.“复杂性”研究的若干哲学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10。57. 吴彤.从自组织观看“李约瑟问题”.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3):29-39。58. 吴彤.科学发现是自组织的吗?《内蒙古大学学报.(核心)1996(1):60-68。59. 吴彤.论科学.一个自组织演化系统.系统辩证学学报.1995(3):52-57,31。60. 吴彤.市场与计划.自组织与他组织.内蒙古大学学报.1995(3):17-21。61. 吴彤.一个科学演化的相互作用模型.内蒙古大学学报.1994(4):45-54。62. 吴彤.拉比.平民、科学家和政治活动家.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4):67-78。63. 吴彤.一个科学演化的相互作用模型.内蒙古大学学报.1994(4):45-54。64. 吴彤、沈小峰、郭治安.科学技术.生产力系统的“序参量”.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6):1-8。65. 吴彤.人与自然.社会因子作用及其案例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1993(3):1-12。66. 吴彤.儒家与中国古代科技.内蒙古大学学报.(核心)1992年第4期,参加首届“中国传统思想与科学技术”全国学术讨论会(上海,1990年)大会发言,论文摘要收入中国科学思想史论.(袁运开、周翰光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67. 吴彤.中国古代正统史观中的“科技”,内蒙古师大学报.1990年第4期。获得香港林大芽先生在内蒙古大学设立的“中国古籍数学化研究奖”1等奖,收入古籍数学化研究论文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68. 吴彤.元、明科技政策比较.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第4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69.吴彤.论元代科技成就与科技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第2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70. 吴彤、沈小峰.相变理论与质变规律.大自然探索.1988(2):127-134。71. 吴彤.论机械自然观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内蒙古大学学报.1987(1):30-38.72. 吴彤.论生物学机械观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医学与哲学.1986(4):13-16。 主要成就1. 1993年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3等奖。2. 1994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3. 1995年获得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4. 1997年.人与自然.生态·科技·文化·社会.学术专著获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5. 1997年.吴彤.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与研究.获得内蒙古大学优秀教学成果1等奖,获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学成果2等奖。6. 1998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一(30人)层次。7. 1998年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8. 1998年.生长的旋律--科学的自组织演化.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9. 1999年.生长的旋律--科学的自组织演化.获国家首届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3等奖。10. 2000年.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称号。

268 评论

相关问答

  • 内蒙古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曾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师从蒙古史学家亦邻真教授、周清澍教授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后师从导师亦邻真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课程,1997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

    吃不胖的妩媚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佳木斯大学学报第4期

    1.《现代学力观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呼兰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0年第8期全文转载)2.《论教师幽默素质及其养成》,

    胖哥high吃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蒙古文

    刊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

    爱思晴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内蒙古工业大学报名

    关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成人本科2023年报名及考试时间安排,2023年内蒙古工业大学成人本科报考时间为上半年12月-3月,下半年6月-9月;考试时间为4月和10月,

    熊猫大王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内蒙古大学学报一年几期

    1、“周恩来民主革命时期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内蒙古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史》1991年第10期全文转载;2、

    虎宝宝00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