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55

PP的猪窝
首页 > 职称论文 > 全国第三届碑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远离的兔子

已采纳

1.《三大鉴定家与书画鉴定学》 (与郑奇合作,《荣宝斋》2001年第3期)2.《阮元与兰亭序》 (《东南文化》2001年第7期)3.《阮元与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 (《美术与设计》2002年第2期)4.《经学与阮元书学思想的渊源》 (《书法研究》2003年第2期)5.《阮元与淳化阁帖》 (《上海文博》2003年第3期)6.《集王圣教序临习谈》 (《书法》2003年第10期)7.《阮元与浙派印人交游考》 (《百年名社千秋印学国际印学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8.《阮元金石书法年表》 (《书法研究》2004年第1期)9.《从包世臣历下笔谭论其书法批评观》 (《书画世界》2005年9月)10.《以复古为解放:阮元“二论”的内涵》 (《碑学与康有为书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11.《从包世臣国朝书品论其书法批评观》 (《美术与设计》2006年第4期)12.《论包世臣书法流派及其现象》 (《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2006年)13.《论包世臣书法流派及其现象》 (《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刊》,2007年第3期)14.《激进与变异——论包世臣书学思想的两面性》 (《第六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15.《包世臣书学思想对晚近书坛影响不同论》 (《美术与设计》2008年第3期)16.《包世臣书法分期及其风格述评》 (《书画世界》2008年9月)17.《清人与瘗鹤铭》 (《收藏》2008年第7期)18.《包世臣书法技法论批评》 (《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7月)19.《包世臣的科举生活与学术思想》 (《荣宝斋》2009年第3期)20.《激进与变异——论包世臣书学思想的两面性》 (《中国书法》2009年第7期)21.《论高二适的手札书风》 (《中国书画》2009年第8期)22.《由包世臣个案论及清代书法史的重新审视》 (《中国书法名城》创刊号,2009年)23.《清人与瘗鹤铭》 (《瘗鹤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24.《包世臣书法技法论批评(上)》 (《荣宝斋》2010年第1期)25.《包世臣书法技法论批评(下)》 (《荣宝斋》2010年第2期)26.《论董其昌的创造性临帖观》 (《中国书法》2010年第3期)27.《怀宁与安吴》 (《近现代江淮书风研究》,2010年)28.《论阮元金石学研究的新视域》 (《西泠印社重振金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29.《包世臣书法技法论批评》 (《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技法、创作、教育卷),2010年)30.《论清代北碑与南帖结合的书法创作模式》 (《请循其本:古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0年)31.《共性和个性——高等书法教育中规律性和特殊性问题探讨》 (《2010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2010年)32.《论阮元金石学研究的新视域》 (《荣宝斋》2011年第2期)33.《滚雪球》 (《中国书法》2011年第2期)34.《邓石如与梅镠交谊之考辨——兼论包世臣<完白山人传>的失实之处》 (《邓石如奖全国书法展论文集》2011年)35.《创作随想录》 (《中国书画》2011年第8期)36.《吴熙载印学观与包世臣交游之关系》 (《第三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论文集》,2011年)37.《金农与渴笔八分》 (《读者欣赏》(理论版)2011年11月下)38.《吴熙载印学观与包世臣交游之关系》(上) (《荣宝斋》2012年第2期)39.《吴熙载印学观与包世臣交游之关系》(下) (《荣宝斋》2012年第4期)40.《以金石涉书法:阮元金石学研究的贯通》 (《中国书法》2012年第3期)41.《游幕与刻印:陈鸿寿在阮元幕府之游历与篆刻考述》 (《明清篆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42.《由〈木方墨迹〉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 (《荣宝斋》2013年第5期)43.《阮元书法金石交游考》(上) (《荣宝斋》2013年第8期)44.《阮元书法金石交游考》(下) (《荣宝斋》2013年第9期)45.《清风白云间》 (《中国大书法》2013年夏)46.《邓石如与梁巘、梅镠交谊之考辨》 (《西泠印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47.《吉金乐石 积古论今:阮元金石学著作二论》 (《荣宝斋》2014年第6期)48.《阮元书法历程及其风格考论》 (《纪念阮元诞辰2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年)49.《〈云庄印话〉与清代扬州印坛》 (《第四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论文集》,2014年)50.《从“二论”看阮元的书学思想》 (《大雅芸台:阮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年)51.《阮元书法历程及其风格考论》 (《中国书法》2015年第10期)52.《碑行:康有为手稿的书学解读》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学术文集》,2015年)53.《二十世纪中叶的扬州印坛及其现象——以蔡易庵、孙龙父、桑宝松为中心》 (《西泠印社当代篆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年;又载《西泠艺丛》2016年第1期)54.《印史碎片——建国至文革十七年的扬州篆刻》 (《中国书法》2016年第1期)55.《包世臣〈国朝书品〉与清代碑学品评的转折》 (《中国书法·书学》2016年第3期) 1.《中国书法史》 (与黄惇等合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2.《中国绘画本体学》 (参与撰稿,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3.《中国书法家全集·伊秉绶陈鸿寿》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4.《包世臣书学批评》 (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5.《经典碑帖导学教程·西狭颂》 (古吴轩出版社2007年)6.《从临摹到创作·董其昌》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7.《白蕉论艺》 (选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8.《书之妙道》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9.《书法鉴赏》 (与黄惇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0.《阮元书学研究》 (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11.《篆刻临摹丛谱》 (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 (点校,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

92 评论

珍妮爱美食

1994年9月隶书作品对联发表于《中国书画报》。1997年5月19日隶书行书发表于《中国书画报》。1998年6月草书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报》。1999年3月行书、草书作品发表于《书法之友》。2000年9月行书作品发表于《书法报》。2001年5月楷书作品发表于《书法》杂志。2001年10月行书作品发表于《书法报》。2002年3月行书作品发表于《大众日报·书画版》。2004年6月数幅作品发表于《韩中书艺文化交流展作品集》。2005年7月楷书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报》。2006年4月行书作品发表于《美术报》。2007年4月楷书作品发表于《东方艺术》(原《书法杂志》) 1999年第三期《书法之友》。1997年5月19日《中国书画报》。2001年第五期《书法》杂志。2003年第1期《书法世界》(原《书法之友》)。2001年10月《书法报》。2002年3月《大众日报·书画版》。2005年7月《中国书画报》。2006年4月《美术报》。2007年4月《东方艺术》(原《书法杂志》) 1998年12月《中国近现代书法演化倾向反思》获山东省文化厅主办的第三届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2000年8月《建立视觉化大美术观念的书法教学体系和模式》获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2008年论文《朗朗如玉山上行——轮蒋维崧金文书法艺术》获山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2009年论文《明末清初山左集古碑刻研究》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 1994年8月《略论中国传统的书法意象批评》入选中国青年理论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书法史学美学研讨会。1997年9月《中国近现代书法演化倾向反思》入选浙江文化厅举办的沙孟海书学研讨会。1998年11月《“学院派”书法创作及其现代性》入选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青年理论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书法学”暨书法发展战略研讨会。1999年5月《传统书法批评与当代书法创作观念》(署名孟庆星)《当代书法创作散议》(署名王凌云)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论文征集。(二类论文)2000年7月《论展厅书法创作及其他》入选山东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山东省首届书法理论研讨会。2007年10月《“现代性”视觉理性与当代书法批评的转型》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2011年7月《邓石如、包世臣与晚清湖广碑学书风》入选“邓石如暨清代碑学书法学术研讨会” 1995年6月《楷书中笔画的几种交接方式》,《书法导报》。1996年2月《走向本位的书法创作--试析“学院派”书法创作思潮兴起的原因》,《现代书画家报》。1997年9月《中国近现代书法演化倾向反思》入编杭州大学出版社《沙孟海书学研讨会论文集》。1997年3月《“学院派”书法创作研讨会综述》,《书法报》。1998年5月《新的支点--再谈“学院派”书法创作》,《书法报》。1998年11月《“学院派”书法创作及其现代性》入编天津美术出版社《第三届全国“书法学”暨书法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11月《展览应走向法律化、民主化》(署名海隅),《书法报》。1998年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主编的《93——96中国书法篆刻年鉴》(天津美术出版社)若干条目的编写。1999年3月《论展厅书法创作及其他》,《书法报》。1999年5月《展览背后的浮躁》,《中国书画报》。2000年9月《披着袈裟的士人--王元军〈怀素评传〉述评》,《书法导报》。2000年9月《王铎为苏京书写的两件作品考》,《书法导报》。2000年4月《相摩相荡 氤氲化醇--马世晓大草创作思想》,《书法之友》。2000年10月《与王元军博士关于高等书法教育的对话》,《美术报》。2004年12月,《依类象形 触类通意》,《书法导报》。2005年第10期《朗朗如玉山上行--蒋维崧金文书法艺术探析》(与于明铨合撰),《书法》。2005年12月28日《〈集古录〉成书过程与名实关系考》,《书法导报》。2006年第1期山东青年书法家协会《青年书坛》。2006第1期《浅议中国书法的“法”与“意”》,《美术大观》(中国核心期刊)。2006年4月29日《中国水墨精神感言》,《美术报》。2006第6期《欧阳修理性批判精神与北宋尚意书风思潮的形成》,山东艺术学院《齐鲁艺苑》。2007年第1期《清初山东张在辛家族印人与齐鲁印派关系考论》,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书法院《东方艺术》。2007年第2期《云是鹤家乡--马世晓大草艺术与当代书法创作》,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国家中文核心期刊)。2007年第2期《张在辛〈篆印心法〉及其印学思想》,《书法》。2007年底4期《现代视觉理性启蒙:略论传统书法批评的转型》,《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7年4月18日《视觉理性与当代书法批评的现代转型》。2007年10月24日《视觉化与当代书法批评的困境》,《书法导报》。2007年11月7日《现代视觉理性启蒙:略论传统书法批评的现代转型》(续),《书法导报》。2008年5月14日《也谈邢侗归里致仕的原因》,《书法报》。2008年7月30日《蚂蚁爪子》,《书法报》。2008年第三期《欧阳修朋党思想与北宋尚意书法演进之关系》,《书法赏评》。2008年第六期《晚明地域文化认同与“南董北邢”》,《书法》。2009年《碑帖雕刻家与明末清初山左篆刻》,《印学研究》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009年7月1日《苗培红——小手枪换成大手笔》,《书法报》(当代五体·楷书十家系列批评之一)。2009年7月10日,《郭伟楷书说》,《书法报》(当代五体·楷书十家系列批评之一)。2009年7月10日,《精雅古朴气韵足》,《书法报》(当代五体·楷书十家系列批评之一)。2009年7月22日,《李松——魏碑出新的“行者”》, 《书法报》(当代五体·楷书十家系列批评之一)。2009年7月29日,《金鉴才——别样的钱塘风雅》,《书法报》(当代五体·楷书十家系列批评之一)。2009年8月5日,《穆棣——理具才情 感亦有格》,2009年7月29日,《书法报》(当代五体·楷书十家系列批评之一)。2010年第一期《小品书法论》,《书法》。2010年4月14、21日《晚明清初山左集古碑刻考论》,《书法导报》。2010年,《张贞、张在辛、张在戊、张在乙父子年谱》(约2万字),《印学研究》第二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010年,《清初山东张在辛家族印人与齐鲁印派关系考论》,刊于赖非主编《山东文艺评论丛书·书法评论卷》。济南:明天出版社2010年7月版,页132——139。2010年,《从大学书法专业考查课的三个层次看该课程内容的设置》2010年12月,《邢侗书学思想研究》,刊于《请循其本——2009年金陵国际书法创作研讨会论文集》,出版社2010年版,页187——200。2010年7月14日,《邢侗书学思想内涵研究》,《书法报》。2010年12月8日,《手卷书法谈》(答《书法报》记者问),《书法报》。2011年1月19日《谈高等书法教育》(《书法报》“高等书法教育大家谈”)2011年3月23日《谈高等书法教育》(《书法报》“高等书法教育大家谈”)2011年第2期《书法家的职业化与书法创作的形式化》,《书法》页47“书法家的职业化与书法创作的形式化六人谈”。2011年第3期,《米芾行书》,《书法》页60—61。2011年4月·下,《邢侗与明末清初山左集古碑刻考论》(约万字)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东方艺术》。本文遵守CC-BY-SA 和GFDL协议

103 评论

相关问答

  • 第二十三届苏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年1.明散曲发展史之重新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2.近几年散曲研究的新进展与相关问题思考 文学遗产 2006年第3期2005年1、论稼轩俗词

    小小乖肉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第六届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1]郁仁存,王笑民. 21世纪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前瞻[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0

    fangfang1988092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全国第三届碑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三大鉴定家与书画鉴定学》 (与郑奇合作,《荣宝斋》2001年第3期)2.《阮元与兰亭序》 (《东南文化》2001年第7期)3.《阮元与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

    PP的猪窝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第二届中国白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蒸馏酒与酿造酒相比,在制造工艺上多了一道蒸馏工序,关健设备是蒸馏器。故蒸馏器的发明是蒸馏酒起源的前提条件,但蒸馏器的出现并不是蒸馏酒起源的绝对条件。因为蒸馏器不

    liyaze010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全国历史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个人主义还是民族主义?,《世界历史》2007/1。国体创新与荷兰的崛起-“联省共和”分权政治体制的作用,《中国与世界观察》(清华大学中国

    Chowhound壹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