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20

臻品之心
首页 > 职称论文 > 中国哲学简史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静静娃童鞋

已采纳

出过:《一种人生观》 《一种人生观 : 冯友兰的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 《三松堂小品》 《三松堂全集》 《三松堂自序》 《三松堂学术文集》 《中国哲学小史》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中国哲学史补》 《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 《中国哲学史论文初集》 《中国哲学史论文集》 《中国哲学的精神 : 冯友兰文选》 《中国哲学的精神 : 冯友兰集》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名家自选学术精华丛书.第1辑,冯友兰学术精华录》 《中国现代哲学史》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冯友兰卷》 《孔丘教育思想批判/论孔丘》 《四十年的回顾》 《宋明道学中理学心学二派之不同》 《我的学术之路 : 冯友兰自传》 《新世训 : 生活方法新论》 《新事论》 《新知言》 《新原人》 《新原道, 一名中国哲学之精神》 《新理学》 《冯友兰自述》 《冯友兰集》 《冯友兰学术文化随笔》 《冯友兰学术论著自选集》 《冯友兰经典文存》 《冯友兰语萃》 《冯友兰选集》 《觉解人生》 《论孔丘》 《贞元六书》 《阐旧邦以辅新命 : 冯友兰文选》 中国哲学史最好.

331 评论

梧桐春雨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23年夏,冯友兰以《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顺利通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是年秋回国后,沿博士论文方向写成《一种人生观》。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的结合。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1895年7月14日(清光绪乙未年闰五月廿二日)生于湖南长沙。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1984年10月19日,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90岁。熊十力(1885—1968)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 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汉族。清光绪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四日(1885年2月18日)出生,湖北省黄冈(今团风)县上巴河张家湾人。幼时在家随兄读书,14岁从军,1905年考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在校期间,加入武昌“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等反清革命团体,武昌起义后参加光复黄州活动,后赴武昌,被任命为湖北军政府参谋。1917年赴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后,决意专心从事哲学研究。先后在武昌文华大学、天津南开中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任教。全国解放后,以"特别邀请人士"身份参加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后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1968年5月23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教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熊学”研究者也遍及全国和海外,《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 熊十力有二女一子:长女幼光,在北京航空学院退休,次女再光,现在上海居住。其子,曾就读西南联大,后在上海船舶研究所任职,已去世。其子有二子二女,两女孩名分别为"原"、"儒"。而二子各育一女,名为"明心"、"明宗";以喻后辈对老人的纪念。据说其曾孙女熊明心是上海复旦哲学系硕士生,现免试经推荐去德国深造。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於北京,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学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其长子:梁培宽,次子:梁培恕。 梁漱溟出身于“世代诗礼仁宦”家庭,早年颇受其父梁济(巨川)的影响。青年时代又一度崇信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思想。辛亥革命时期,参加同盟会京津支部,曾热衷于社会主义,著《社会主义粹言》小册子,宣传废除私有财产制。二十岁起潜心于佛学研究,几度自杀未成,经过几年的沉潜反思,重兴追求社会理想的热情,又逐步转向了儒学。梁漱溟说:“我愿终身为华夏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 1917-1924年受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讲师,后升为教授,发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阐发其“东方精神文明论”和新儒家思想,在学术界颇有影响。1924年,他辞去北大教职,到山东菏泽办高中,又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发表《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大意》、《乡村建设理论》等著作,推行乡村建设运动。1925年任山东省立六中(今菏泽一中)高中部主任。1928年至1929年,梁漱溟担任广东省立第一中学(今广雅中学)校长,他将广雅精神提炼为“务本求实”四个字,并成为延续至今的校训。1931年在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抗战活动,曾在重庆北碚办勉仁书院。1939年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0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次年赴香港办“民盟”刊物《光明报》并出任社长。1946年,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并代表“民盟”参与国共两党的和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四川北上,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50年后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等职。 1955年,由于批评当时的农民政策等,遭到政治批判。以后主要在家从事理论研究,发表了《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中国人》等著作。八十年代后期,以九十多岁高龄仍然著文、演讲,继续宣传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梁漱溟先生与山东邹平有着不解之缘,在遗嘱中表示把自己的骨灰安放于邹平,现梁漱溟纪念馆坐落于邹平一中图书实验楼。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当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1927 年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哲学系。1933年毕业后,曾先后在华西大学、中山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以讲授逻辑学和西方哲学为主。 1949年去台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讲授逻辑、中国哲学等课程。1958年与唐君毅、徐复观、张君劢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0年去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讲中国哲学、康德哲学等。1974年退休后,专任新亚研究所教授。1976年又应台湾“教育部”客座教授之聘,讲学于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等处。1987年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1995年4月病逝于台北。 牟宗三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作出巨大贡献。其许多著作被译成英、韩、德等文字。主要著作有《逻辑曲范》、《理性的理想主义》、《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圆善论》等28部;另有《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康德判断力之批判》等3部译作。其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其影响力具有世界水平。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223 评论

小豆子就是我

我买过《中国哲学简史》,很不错,最初貌似是给外国人当教材的,所以就是一个中国哲学入门书,讲的内容可以算作常识——但还是很长知识的。 这个应该是最富盛名的,但是不是最好的就不知道了。

284 评论

珠宝理财

就那本吧 中国哲学简史 我高中的时候看的后来知道了他在文革中的那些事之后 就觉得怪怪的不过也无奈吧 推翻自己以前的结论 唉 这玩意难说啊不过书还是可以看的

312 评论

疯疯丫头315

当然是冯友兰了[姓名]冯友兰 [性别]男 [生年]1895 [籍贯]河南唐河 [民族]汉 [国籍]中国 [大师传略] [返回] 冯友兰(1895-1990) 字芝生,河南唐河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1918年毕业。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西方哲学,192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哲学系教授、文学院院长。1925年起,历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科主任,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系主任、秘书长、文学院院长、校务会议主席,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讲学。1948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直至去世。还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等职。还先后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冯友兰教授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重建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自觉地运用了西方近现代哲学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发掘和阐述,在传统的基础上创建了新体系,推动中国哲学从传统进入现代,并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新局面,是中西哲学交融的产物,为中国当代哲学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篇章,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一代哲学宗师。他的主要论著收入《三松堂全集》(1-15)。[学林漫录] [返回]流水号 题名 馆藏号 出版社 出版年 1 中国现代哲学史(冯友兰著) B26/30t1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1996 2 新世训 : 生活方法新论(冯友兰著) B825/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1999 3 新世训 : 生活方法新论(冯友兰著) B825/ 开明书店 1943 4 贞元六书(冯友兰著) B825/53a(上)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5 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著) B2/(1) 人民出版社 1962 6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 B2/153b(上)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民国82 7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 B2/153b1(上)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2 8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 B2/153b2(上) 中华书局 1961 9 中国哲学史补(冯友兰著) B2/153d 商务印书馆 1936 10 人生哲学(冯友兰著) 170/3144 商务印书馆 民国15 11 中国哲学史论文初集(冯友兰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2 12 宋明道学中理学心学二派之不同(冯友兰著) 国立清华大学 民国21 13 冯友兰选集(冯友兰,著) B26/30y(上)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14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 B2/153b3(上)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5 我的学术之路 : 冯友兰自传(冯友兰,著) B26/30ae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0 16 三松堂全集(冯友兰,著) B26/8a1(1)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0 17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 B2/223(上) 商务印书馆 [193 18 新原人(冯友兰著) 中国哲学研究会 1961 19 新原人(冯友兰著) B26/124 商务印书馆 民国34 20 新原道, 一名, 中国哲学之精神(冯友兰著) B26/125 商务印书馆 民国35 21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著) 1011/ 商务印书馆 民国24 22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 (上) 中华书局 1947 23 新理学(冯友兰著) 商务印书馆 民国29 24 新知言(冯友兰著) B26/30ai 商务印书馆 民国35 25 新理学(冯友兰著) B26/30ah 商务印书馆 民国32 26 人生哲学(冯友兰著) 170/ 商务印书馆 民国19 27 一种人生观(冯友兰著) 170/3144a 商务印书馆 民国22 28 孔丘教育思想批判/论孔丘(冯天瑜著/冯友兰著) 浙江日报编辑部 [197 29 冯友兰经典文存(冯友兰,著) B26/30ar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 30 冯友兰自述(冯友兰,自述) B26/30as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 31 冯友兰自述(冯友兰,著) B26/30at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2 一种人生观 : 冯友兰的人生哲学(冯友兰,著) B821/149a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3 三松堂全集,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著) B26/8a:9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1 34 冯友兰学术论著自选集(冯友兰著) B26/30b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2 35 三松堂全集.第十二卷,三松堂哲学文集(冯友兰著) B26/8a:12(中)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 36 冯友兰集(冯友兰, 著) B26/30e 群言出版社 1993 37 冯友兰语萃(冯友兰著) B26/30f 华夏出版社 1993 38 三松堂全集.第十三卷(冯友兰著) B26/8a:13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 39 冯友兰选集(冯友兰, 著) B26/30g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 40 阐旧邦以辅新命 : 冯友兰文选(冯友兰, 著) B26/30i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4 41 觉解人生(冯友兰著) B821/149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42 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著) B2/153(1) 人民出版社 1989 43 新世训 : 生活方法新论(冯友兰, 著) B825/53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44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 B2/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45 冯友兰学术文化随笔(冯友兰著) C539/62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 46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 B2/28/(CP)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47 论孔丘(冯友兰著) 人民出版社 1975 48 三松堂自序(冯友兰著) B26/6 三联书店 1984 49 三松堂自序(冯友兰著) B26/ 三联书店 1989 50 三松堂学术文集(冯友兰著) B26/8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 51 三松堂全集.第一卷(冯友兰著) B26/8a:1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5 52 三松堂全集.第四卷(冯友兰著) B26/8a:4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6 53 三松堂全集.第五卷,新原道、新知言、南渡集(冯友兰著) B26/8a:5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6 54 中国哲学小史(冯友兰著) 商务印书馆 民国34 55 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名家自选学术精华丛书.第1辑,冯友兰学术精华录(鲍霁主编/冯友兰, 著) C51/20:1:1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88 56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冯友兰卷(刘梦溪主编) C53/243 (上)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57 新理学(冯友兰著) 商务印书馆 民国28 58 新理学(冯友兰著) 商务印书馆 民国27 59 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著) 人民出版社 1964 60 中国哲学史 : 料学初稿(冯友兰,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2 61 中国哲学史论文集(冯友兰,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8 62 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著) (4) 人民出版社 1964 63 三松堂小品(冯友兰, 著) I267/1650 北京出版社 1998 64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著) (上) 商务印书馆 民国24 65 四十年的回顾(冯友兰, 著) 科学出版社 1959 66 新世训, 一名生活方法新论(冯友兰著) 开明书店 1941 67 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冯友兰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2 68 新知言(冯友兰著) 商务印书馆 民国37 69 新事论(冯友兰著) 182/3144 商务印书馆 民国28 70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 (上) 商务印书馆 民国33 71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 神州国光社 民国20 72 新原人(冯友兰著) (赠) 商务印书馆 民国32 73 新原道, 一名中国哲学之精神(冯友兰著) 商务印书馆 民国34 74 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著) B2/153a(上) 人民出版社 1998 75 中国现代哲学史(冯友兰, 著) B26/30t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9 76 中国哲学的精神 : 冯友兰文选(冯友兰著) B26/8b(上)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8 77 三松堂自序(冯友兰,著) B26/ 人民出版社 1998 78 中国哲学的精神 : 冯友兰集(冯友兰著) B26/8d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144 评论

蔓陀花主

哈哈,好开心,终于有个我们那里名人了。大家踊跃一点,再找多几个我们那里的名人上来吧。。

178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近代史论文简介

    中国近代史论文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对近代中国

    loveless012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历史哲学论文

    英国哲学家沃尔什(William H.Walsh)所提出的“分析的历史哲学”标志着西方历史哲学走向成熟。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历史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爱美柯净水器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国哲学简史论文

    出过:《一种人生观》 《一种人生观 : 冯友兰的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 《三松堂小品》 《三松堂全集》 《三松堂自序》 《三松堂学术文集》 《中

    臻品之心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哲学论文网

    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

    细细粒的宝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哲学史期刊官网

    一般来说,大学学报会分若干版本,其中哲学是在 哲学社会版。此外,还有专门的期刊,是一些学会出版的,例如中国自然辩证法协会

    小皮球佳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