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9

himawari30
首页 > 职称论文 > 关于饮用水检测的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拿一杯铁

已采纳

水质检测中生物检测技术的使用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水质检测中生物检测技术的使用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逐步成熟,社会各界对环境污染问题给予了广泛的重视,特别是水质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广大群众的正常生活。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及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加强水质检测工作的管控力度,运用科学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水质检测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为人民群众的安全用水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鉴于此,本文就着重围绕水质检测环节中生物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

生物检测技术;水质检测;应用:探究;

引言: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质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会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生产秩序,然而,近年来我国工业及农业产业的迅猛发展,都不可避免的加剧了我国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为了有效改善这一局面,就必须加强水质检测工作的监管力度,运用科学先进的生物检测技术,来提升水质检测工作的技术水平,确保水质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动水质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1、生物检测技术的含义及相关特性探究

(1)生物检测技术的具体含义。

生物检测的含义主要是指通过某些生物个体、群落来对周边环境污染及变化情况进行客观反映,以此来作为环境质量检测重要的参考依据。近年来,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不同影响,对我国的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由于其污染源头较为复杂,这就需要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测分析,而生物检测技术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在特殊环境中对水污染效应进行充分展示,有效弥补了传统检测技术的不足之处。

(2)生物检测技术的相关特性。

对于生物检测技术的相关特性,我们可以结合以下三点进行分析:其一,相较理化检测的具体应用而言,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在某些特定区域内对生物的污染情况加以充分反映,彻底打破了理化检测的局限性,使水质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其二,针对仪器设备的具体应用而言,由于部分生物对污染物的反应情况较为敏感细微,但无法通过仪器设备对其进行精准的检测,这势必会影响到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而通过对生物检测技术的科学运用,就能够对微量污染物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充分展示,同时还可以清晰的展示出相应的受损效应。其三,在整个生态系统之中,为了能够使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形成聚集效果,便可以借助生物链来完成,当到达食物链末端时便可以使污染物的浓度得到显着的提升,为检测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水质检测的基本概况及影响要素探究

(1)水质检测的基本概况。

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宝贵的非可再生资源。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保护愈加重视,随着环保宣传的广泛开展,社会各界都对环保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水质检测工作的重要价值不仅体现在人们的安全用水方面,同时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研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水质检测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水质检测对推动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水质检测的影响要素。

针对水质检测的影响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水样来源的具体影响,结合水质检测环节来看,假如检测人员对水样来源的具体情况没有进行全面掌握,就有可能对解决措施作出错误的判断,无法有效的解决该区域水源的污染问题,因此,在开展水质检测工作的具体操作之前,检测人员必须要对水质来源进行全面的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妥善的解决措施,使水质检测工作的重要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其次,是针对类别方面的影响要素,在对水样水质进行具体检测时,必须要依据水质的不同选用适宜的水质检测方法,这就要求检测人员必须要认真对待检测工作,并严格依照检测工作的相关流程实施具体的检测操作。对此,检测人员要对不同的水质进行分析研究,针对不同水质的差异性做出准确判断,然后再运用科学合理的检测技术来对水样进行水质检测,这样才能确保水质检测数据的精确性,并使其成为相关部门制定解决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最后,针对人为方面的影响因素,在进行水质检测的具体操作时,检测人员作为最直接的参与者,在整个检测环节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有效避免人为操作失误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加强对整个检测环节的监管力度,在开始检测之前,要对检测仪器、试剂以及玻璃器皿等重要物品进行详细的检查,在确定一切符合标准,严格规范取样工作;进行检测工作时,检测所用的药品,一定要确保其在有效期内,过期变质的药物必须马上进行更换,检测工作要在规定时间内。另外,针对整个检测环节而言,检测人员还必须严格遵循检测标准来规范自身的实际操作,同时还要保证检测记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从根本上避免人为失误对检测结果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3、水质检测中生物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探究

(1)发光细菌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

发光细菌检测技术可以对水样中存在的大部分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因此在重金属以及有机物等检测领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然而在具体的检测环节中,发光细菌检测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操作繁杂以及误差较大等相关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发展,电子技术已对发光细菌检测技术做出了相应的完善,如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及荧光光度法等检测手段的辅助,可以有效提升水质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检测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2)生物行为反应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

生物行为反应检测技术的操作原理主要体现在借助生物受污染物危害后所出现的趋利避害行为反应对水体污染的具体情况加以评断,并对水体污染的安全浓度加以确定,然后依据水体的实际污染情况制定出合理准确的预警措施。生物行为反应检测技术通常运用在鱼、水蚤以及双壳软体动物等生物的具体检测中,同时在实施淡水生物检测环节中一般会运用斑马鱼进行具体的检测操作,这主要是由于斑马鱼会在水质污染的情况下迅速做出行为反应,为水质检测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在海洋环境中,通常会运用双壳生物活体来检测水体的污染情况,而在淡水环境中,则一般会借助鱼类来完成具体的检测工作。针对贻贝双壳距离变化的具体检测操作,可以借助电磁感应技术来进行落实,此外,还可以借助高频电磁感应系统对贝壳类物质的运动情况实施检测。

(3)微生物群落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

微生物群落检测技术通常运用于对细菌、真菌以及原生动物等微型生物在水体中的物种频率及数量的检测工作,然后再结合先进的电子技术对分布指数进行精准的计算,最后依据分布指数的具体数值对水质污染程度进行评断。伴随科技水平的全面发展,微生物群落检测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检测评价指标的增加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一般较为常见的检测评价指标有原物种种类指标、植鞭毛虫百分值以及异样性指数等。通过对生物检测技术的合理运用,使我国的水质检测技术水平得到了更好的完善与提升,这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以及为人们提供优质用水资源等方面都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微生物群落检测技术的发展之中,数学分析的实用性也在逐步攀升,数学分析与计算机技术的联合应用有效拓展了生物群落参数变化规律的检测范围,使微生物群落检测技术的重要价值得以充分展现,同时对提升检测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4)底栖动物及两栖动物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

底栖动物及两栖动物检测技术的主要原理为运用生物在水体中的出现、消失以及数量的多少对水质进行具体的检测,底栖动物及两栖动物的检测参数主要包括BI指数以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通过对两栖动物行为及生物指标的全面检测可以对水体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估,尤其是在检测发育阶段中可以实现对环境因子变化的进一步感应。

4、水质检测环节中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探究

(1)分子生态毒理学应用于水质污染检测。

分子生态毒理学检测技术通常被运用于污染物及其代谢物与细胞内大分子代谢作用的具体研究,在对发生作用的靶分子进行研究后,便可以对个体、种群以及群落的基本情况进行预报。在科技水平日益提升的今日,生物体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被广泛运用于海水及淡水资源水质污染的检测工作。

(2)遗传毒理学应用于水质污染检测。

遗传毒理学检测原理主要是借助DNA链损伤程度的检测对遗传毒性加以判断的检测技术,相比微核试验操作而言,遗传毒理学检测技术的效果更加显着,主要是因为单细胞凝胶电泳能够对低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准确的检测,SOS显色方案作为遗传毒理学检测技术的另一种检测方法,其具体的操作原理表现在受到外界范围损伤及抑制的干扰下,DNA分子会进行错误修复,在经过遗传毒物处理后而出现的反应便可以称为SOS应答,SOS检测方法具有灵敏性强且操作便捷等技术优势。

5、结语

结合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及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加剧了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对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相关部门就必须对水质检测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对生物检测技术的科学运用,使水质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之上,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用水资源,以此来推动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伟,杨蓉,徐建,闫政,金小伟饮用水源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中国环境监测, 2020,36(06)—:104—112.

[2]张松松生物检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及研究[J]环境与发展, 2020,32(06)—.74+76.

[3]李悦浅析水环境污染检测中生物监测的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 2020(01):55+57.

[4]陈朋利谈生物技术在水质检测与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与发展, 2019,31(09):81—82.

[5]施小玲.水质检测与污水处理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9(21):42—43.

[6]谢本祥生物工程中检测技术的需求和发展趋势[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5)—163—164.

[7]杨磊生物技术在水质检测与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 2019,4(05): 102+130.

92 评论

穗宝儿yz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把分析工作中的误差,减小到一定的限度,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分析质量控制是发现和控制分析过程产生误差的来源,用以控制和减小误差的措施。

分析质量控制过程是通过对有证参考物质 (或控制样品) 的检验结果的偏差来评价分析工作的准确度; 通过对有证参考物质 (或控制样品) 重复测定之间的偏差来评价分析工作的精密度。

(1) 分析误差

分析工作中的误差有 3 类: 系统因素影响引起的误差、随机因素引起的误差和过失行为引起的误差。

测定加标回收率表述准确度。

用重复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述精密度。

(2) 校准曲线和回归

校准曲线是描述待测物质浓度或量与检测仪器响应值或指示值之间的定量关系曲线,分为 “工作曲线”(标准溶液处理程序及分析步骤与样品完全相同) 和 “标准曲线”(标准溶液处理程序较样品有所省略,如样品预处理) 。

图 标准曲线

校准曲线制作 (图)

在测量范围内,配制的标准溶液系列,已知浓度点不得小于 6 个 (含空白浓度) ,根据浓度值与响应值绘制校准曲线,必要时还应考虑基体的影响。

制作校准曲线应与批样测定同时进行。

在校正系统误差后,校准曲线可用最小二乘法对测试结果处理后绘制。

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 (r) 绝对值一般应大于或等于 ; 否则需从分析方法、仪器量器及操作等因素查找原因,改进后重新制作。

使用校准曲线时,应选用曲线的直线部分和最佳测量范围,不得任意外延。

理想情况下用校准曲线测定一批试样时,仪器的响应在测定期间是不变的 (不漂移) 。实际上,由于仪器本身存在漂移,需要进行再校准,如间隔分析已知浓度的标准样或样品校正。

(3) 分析方法的适用性检验

分析人员在承担新的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时,应对该项目的分析方法进行适用检验,包括空白值测定,分析方法检出限的估算,校准曲线的绘制及检验,方法的误差预测,如精密度、准确度及干扰因素等,以了解和掌握分析方法的原理、条件和特性。

a.空白值测定。空白值是指以实验用水代替样品,其他分析步骤及所加试液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所测得的值。影响空白的因素有: 实验用水质量、试剂浓度、器皿洁净程度、计量仪器性能及环境条件、分析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经验等。一个实验室在严格的操作条件下,对某个分析方法的空白值通常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

空白值的测定方法是每批做平行双样测定,分别在一段时间内 (隔天) 重复测定一批,共测定 5~6 批。按式 () 计算空白平均值: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 为空白平均值; Xb为空白测定值; p 为批数; n 为平行份数。

按式 () 计算空白平行测定 (批内) 标准偏差: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Swb为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Xij为各批所包含的各个测定值;i为代表批;j为代表同一批内各个测定值;p为批数;n为平行份数。

b.检出限的估算。检出限定义是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通常为95%)内可以从试样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试样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检出限受仪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全程序空白试验值及其波动性影响。

根据全程序空白值测试结果来估算检出限

当空白测定次数n≥20时,按式()计算: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DL为检出限;σwb为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n≥20时)。

当空白测定次数n<20时,按式()计算: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tr为显著性水平为(单测)、自由度为f的t值;Swb为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n<20时);F为批内自由度,等于p(n-1),p为批数,n为每批平行测定个数。

对各种光学分析方法,可测量的最小分析信号X1,按式()确定: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 为空白多次测量平均值;Sb为空白多次测量的标准偏差;K为根据一定置信水平确定的系数。当置信水平约为95%时,K=3。

与XL-Xb即(KSb)相应的浓度或量即为检出限DL。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S为方法的灵敏度(即校准曲线的斜率)。

为了评估Xb和Sb,空白测定次数应足够多,最好为20次。

当遇到某些仪器的分析方法空白值测定结果接近于时,可配制接近浓度的标准溶液来代替纯水进行空白值测定,以获得有实际意义的数据进行计算。

不同分析方法的具体规定:某些光度法是以吸光度(扣除空白)为相对应的浓度值为检出限。色谱法以检测器能产生与基线噪声相区别的响应信号时所需进入色谱柱的待测物质最小量为检出限,一般为基线噪声的两倍。

c.测定下限(又称为检测限、测量限)。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定量被测物质的最低浓度或含量,称为该方法的测定下限。

本篇对测定下限使用了两个术语,即最低检测质量和最低检测质量浓度。

最低检测质量:系方法能够准确测定的最低质量。

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最低检测质量所相对应的质量浓度。

本篇所列测定下限(最低检测质量),在光度法中系按净吸光度所对应的含量或质量浓度。

d.精密度检验。精密度是指使用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测定的均一样品所获得测定值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检验分析方法精密度时,通常以空白溶液(实验用水)、标准溶液(浓度可选在校准曲线上限浓度值的倍和倍)、水样和水样加标样等几种分析样品,求得批内、批间标准偏差。各类偏差值应等于或小于分析方法规定的值。

精密度检验结果的评价:

由空白平行试验批内标准偏差,估计分析方法的检测限。

比较各溶液的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检验变异差异的显著性。

比较水样与标准溶液测定结果的标准值差,判断水样中是否存在影响测定精度的干扰因素。

比较加标样品的回收率,判断水样中是否存在改变分析准确度,但可能不影响精密度的组分。

e.准确度检验。准确度是反映方法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检验准确度可采用:

a)使用标准物质进行分析测定,比较测定值与保证值,其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应符合方法规定的要求。

b)测定加标回收率(向实际水样中加入标准,加标量一般为样品含量的~2倍,且加标后的总浓度不应超过方法的测定上限浓度值)回收率应符合方法规定的要求。

c)测定加标回收率应对同一样品用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进行比对。

干扰试验:

通过干扰试验,检验实际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共有物是否对测定有干扰,了解共存物的最大允许浓度,干扰可能导致正或负的系统误差,干扰作用大小与待测物浓度和共存物浓度大小有关,应选择两个(或多个)待测物浓度值和不同浓度水平的共存物溶液进行干扰试验测定。

d)分析质量控制方法与要求。

质量控制图:

常用的质量控制图有均值标准差控制图(X-s图)、均值极差控制图(X-R图)、加标回收控制图(p-控制图)和空白值控制图(Xb-sb图)等。质量控制图绘制与判断见(图)。

图 质量控制图

(a)逐日分析质量控制样达20次以上,计算统计值。绘制中心线、上、下控制线、上、下警告线和上、下辅助线,按测定次序将相对应的各统计值在图上植点,用直线连接各点即成质量控制图。当积累了新的20批数据,应绘制新的质量控制图,作为下一阶段的控制依据。

(b)落于上、下辅助线范围内的点数若小于50%,则表明此图不可靠;连续7点落于中心线一侧则表明存在系统误差;连续7点递升或递降则表明质量异常,凡属上述情况之一者应立即中止实验,查明原因,重新制作质量控制图。

(c)在日常分析时,质量控制样与被测试样同时进行分析,然后将质量控制样测试结果标于图中,判断分析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d)控制限(3s)。如果一个测量值超出控制限,立刻重新分析。如果重新测量的结果在控制限内,则可以继续分析工作;如果重新测量的结果超出控制限,则停止分析工作并查找问题予于纠正。

(e)警告限(2s)。如果3个连续点有2个超过警告限,分析另一个样品。如果下一个点在警告限内,则可以继续分析工作了;如果下一个超出警告限,则需要评价潜在的偏差并查找问题予于纠正。

平行双样法:

测定率要求。每批测试试样品随机抽取10%~20%进行双样测定。若试样数量较少时,应增加平行双样测定比例。

允许差。表列出了不同浓度平行双样分析结果的相对偏差最大允许参考数值,其相对偏差的计算见式():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η为相对偏差,%;X1、X2为同一水样两次平行测定的结果。

DZ/T0130—2006(第6部分水样分析)规定,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依据下列数学模型计算: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y为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x为各组分分析结果的浓度,ng/L;c为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系数(见DZ/T0130—2006附录A表。附录A中未列项目,c值依据客户对质量的要求自行确定,一般取c=1)。

表 平行双样分析相对偏差允许值

注:平行双样分析包括密码平行双样分析,它反映测试结果的精密度。

加标回收分析:

在测定试样时,于同一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扣除试样的测定值,计算回收率。加标回收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加标物质的形态、加标量和试样基体等。每批相同基体类型的试样应随机抽取10%~20%进行加标回收分析。

按下式计算回收率: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P为回收率,%;μa为加标水样测定值;μb为原水样测定值;m为加入标准的质量。

标准参考物(或质控样)对比分析:

标准参考物是一种或多种经确定了高稳定度的物理、化学和计量学特性,并经正式批准可作为标准使用,以便用来校准测量器具、评价分析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物质或材料,用于评价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采用标准参考物(或质控样)和试样同步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与标准样品值相比较,以评价其准确度和检查实验室内(或个人)是

否存在系统误差。

不同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对同一试样采用具有可比性的不同分析方法进行测定,若结果一致,表明分析质量可靠。多用于标准物质的定值等。

(4)水质分析数据的正确性与判断

各种离子在水体中处于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平衡状态之中,任何一种平衡因素的变化,都必然会使原有的平衡发生改变,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因此利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如电荷平衡沉淀平衡等,可以及时发现较大的分析误差和失误,控制和核对数据的正确性,弥补分析质量不能对每份样品提供可靠控制的不足。表中列出了水体的各种化学平衡和误差计算公式。

表 水体中各种化学平衡、误差计算公式及评价标准

续表

注:为了计算方便,可建立测定数据正确性检验的计算机程序。在报告结果的同时,报告正确性检验的计算结果。

参考文献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2006)[S].2006.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质分析质量控制(GB/—2006)[S].2006.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水质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12999—91)[S].1991.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1∶50000~1∶25000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87.水样的采取、保存和送检规程[S].北京:地质出版社

124 评论

s791144868

地表水水环境监测进展与问题论文

摘要 :近年来由于工业化的影响,地表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状况日益恶化。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情况逐渐的紧张起来,当前阶段这样保护水资源,预防水资源污染成为了环境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我国的水环境监测工作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中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 :环境监测职称论文

前言

地表水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水资源,但近年来却因为工业化的发展而导致地表水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水环境监测工作是保障人们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相应的监测能了解到水质的污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下面将对地表水的水环境监测进展情况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讨论。

一、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

近年来在工业化进程下,地表水环境出现了明显的恶化,因此采取必要的监测手段成为了预防水污染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地表水质的监测能了解到当前所造成的水污染情况和原因,为水污染的进一步治理提供基础性的建议。我国的水污染监测已经有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并在这些年中逐步的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相关的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完善,可以说正在逐渐的走向成熟化。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对胡泊、河流等地表水的水质进行监测,并逐步的开始重视起相应的监测系统完善工作,一直到1998年我国的水质监测才开始了较快速度的发展[1]。我国的环境保护单位从1999年开始对我国的一些主要河流、胡泊等进行水质监测,并建立起了诸多的监测站,在我国形成了水质监测网。可以说我国的地表水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为我国的人民群众用水安全和水质提升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我国近年来在地表水水环境监测中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的提升,但在当前阶段中仍然需要不断的进行提升和创新,积极的对相关先进手段进行探索,以便于我国的地表水水质能够得到保障。

二、地表水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测数据误差问题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质量是监测工作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保证工作能够正常进行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国的水质监测中心对水环境的`质量都比较重视,足可以看出水质量的重要性,但在当前阶段我国的监测工作能力仍然十分有限,监测设备始终难以得到创新,使得在监测中数据经常会存在误差。这种数据上的误差存在将会导致无法更加全面性的把握住水环境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工作人员的判断和改进措施提出。长久以来水环境质量难以得到改善,同时也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和人力资源浪费。

(二)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差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得到了提升,在城市化进程下我国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来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少从事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在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上始终存在着偏差,专业技术人员能力不强。同时,很多使用设备也过于陈旧,在操作过程中惊颤会暴露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到时监测的效果受到限制,信息处理中也容易造成各种不同的问题。工作人员是进行水环境监测中的重中之重,一旦出现了问题将严重制约监测工作的效果,对此一定要加以重视。

(三)缺乏完善管理

当前阶段中国际上都以流域为单位来进行水资源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而我国的水环境监测工作却仍然是以点或者区域的方式来进行监测[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逐渐的尝试以流域为单位来进行相应的水环境监测,但由于长时间的分割管理形式导致我国的水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惯性模式,不少的地区管理中管理者会比较看重小区域所带来的利益,却对区域内整体的利益有所忽视。因此,当前阶段怎样合理的进行区域控制是水环境管理者所面对的重要问题所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国一定要积极的建立起科学的水源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并根据不同的流域和区域来进行直管范围的划分,促使我国的地表水书环境监测工作能得到统一化。

三、地表水水环境监测建议

(一)利用先进简便的监测设备

我国土地面积十分辽阔,地表水分布情况也比较复杂,各个不同的区域内都存在着一定的环境污染情况。很多地区甚至出现用水污染而导致人体健康受到影响的情况。面对这些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水环境的质量监测工作,保证水质量能达到合格的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应加快在水质量监测设备上的研究,减少水质污染情况。当前阶段国外已经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先进设备用来进行水当中的污染物监测,但我国在此方面的使用情况并不广泛。因此,在水环境的未来监测发展中,应开始逐步提升简便化、创新化的监测设备,帮助监测的效果和监测时间得到提升,从而帮助工作人员尽快的采取相应方案进行治理。

(二)完善监测管理并提升人员能力

当前阶段我国积极的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成为了地表水环境监测中的重中之中[3]。对此一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来增加先进设备并不段提升人员操作能力,这是保证水质监测质量和水环境提升的关键内容。此外,还应重视起整体的管理水平,强化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为水环境监测提供有益的参考。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地表水监测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前阶段我国一定要重视起地表水水环境监测工作,并逐步的完善管理体系,确保水环境监测数据能更加的可靠。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人民的正常用水提供保障,促使我国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超.浅谈水环境监测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绿色科技,2015,(12):55—59.

[2]田士奇.浅谈加强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能力建设的必要性[J].农业与技术,2015,(17):60—62.

[3]高美丽,郭淑艳.浅析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2):12—16.

144 评论

相关问答

  • 生活饮用水重金属检测论文

    您好,《我爱喝水》这篇文章的参考文献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出版物、出处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参考文献应该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等信息,以便读者能够查找到原始

    阳光通宝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水的检测论文

    现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中饮水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水的科学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关于水的科学论文篇一

    马铃薯菇凉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饮食的论文参考文献

    宁夏饮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有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聚集问题及对策研究和风险投资后监控管理研究。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聚集问题及对策研究是对产业聚集理论进行了研究,对产业聚

    ace922apple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生活饮用水的毕业论文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本,人类的健康是先从水来的。人可以几天不进食,但不可以几天不喝水。而现在,全球有20亿人口正处于严重缺水状况!也就是说水是20亿人生命之所系

    阿甘终结者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饮用水分析检测论文

    可从五方面入手:1、水源地水质安全防护;2、自来水厂水质监管(出厂水质监测);3、输水管网水质安全防护(水质分析和管网维护);4、居民区二次供水水质检测;5、自

    东宫洗马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