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2

痴货小逗逗
首页 > 职称论文 > 论文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的研究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森有你

已采纳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探究

[摘要] 中成药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其疗效确切稳定、使用方便、易于携带和保存,深受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的重视,中国现有的中成药有8 000余种,近几十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新品种和新剂型也相继出现。随着中成药的普及,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凸显。两重性是药物的基本特性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即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以引起不良反应。

[关键词] 中成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预防措施

[Abstract ] Chinese medicin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in China, since its efficacy is stable, easy to use, easy to carry and store, and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by clinicians attention to China's existing more than 8,000 kinds of medicine in recent decad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large number of new varieties and new forms have also emerged. With the popular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dverse reactions are also increasingly prominent. Duality is one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drugs, medicine is no exception, as is a "double-edged sword" that can play a role in preventing and curing diseases, can also cause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 ] Chinese medicine; adverse reactions; causes; preventive measures

很多患者受中成药无副作用、比西药安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适当或滥用中成药,以至起不到应有的疗效,不仅造成了中药资源的大量浪费,还严重地影响了中成药的安全性评价。正确合理使用中成药,包括辨证地选择药物的品种、剂型、用法、用量、使用疗程、配伍禁忌、联合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引发药物的不良反应事件。近年来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中成药尤其是中成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在逐年成倍增长[1-2],合理使用中成药,并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意义重大,本文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加以分析。

1 产生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

药物的自身因素

药物本身具有两重性,中成药也不例外是一把“双刃剑”,其即可起到防病治病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3]。某些中成药还含有毒性成分,如朱砂、 蟾 酥、川乌、马兜铃、细辛等,过量或长期使用即可引起中毒,导致机体内各系统的异常表现,还有中成药包装说明不清晰,或中药被农药、化肥污染变质,假冒伪劣品种混杂也是导致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不合理用药

大部分患者普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中成药无不良反应,在剂量方面要求不严格,随意增加药量或长期服用造成蓄积,导致患者超剂量服用。有的患者自行加量服用,如马兜铃、关木通、鸦胆子等超量或长期服用很容易出现肝肾方面的副作用甚至会造成成瘾性[3],超剂量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辨证不准确

使用中成药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施治。比如最常见的咳嗽有外感风寒咳嗽、内伤痰饮咳嗽、肺逆咳嗽、肺燥咳嗽等。只有辨证准确对症下药才能起到应有的治疗作用,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如果不分寒热虚实,药证不符,轻则与病无益,重则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在综合医院使用中成药的大部分是西医,存在着以药名套用病名的现象,不良反应在所难免。

特异体质

儿童、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小,较为敏感;妇女三期对许多药物敏感,可引起月经过多、流产、泌乳减少等。中成药所含的蛋白质等成分具有产生过敏质的基础,少数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后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不适当的中西药配伍

临床上为了增强疗效或治疗并发症,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现象很普遍,中西药合用增加了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机会,中药是含有很多成分的天然药物,众多中西药联合应用于同一机体,其药理作用相当复杂。有的中西药合用可产生 拮 抗作用降低疗效,有的甚至可产生毒性物质[4],如含汞的中成药朱砂安神丸等与西药溴化钠、碘化钠等同用会导致药源性肠炎。

中成药剂型和生产工艺不完善

中成药成分复杂,每味中药都含有很多种成分,在药理、毒理不甚明确的情况下,轻易改变剂型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由于提取工艺不完善,植物蛋白质等非药杂质不能完全除尽,常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等严重后果,如鱼腥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引起的不良反应屡有发生。

2 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加强监察

加强对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的监察,完善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临床药师应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监测患者用药安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有害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保证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减少和避免药源性伤害。

合理用药

辨证用药,采用合理剂型、剂量和疗程,尤其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及原有肝脏功能不良的患者,更应采用合理用药方案,中病即止,需长期服药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

注意药物过敏史

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变态反应应及时处理,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意避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据统计,5种药物合用副作用为18%,6种以上药物合用副作用为80%,中西药联合应用应遵循药简力专、取长补短、发挥独特药效和各自优势的原则,对单味中药或西药疗效可靠的疾病,一般不联合用药。

提高药品的生产质量

严格控制中药种植、采收、加工、炮制、制备工艺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增强量化指标。严格控制中药新剂型的质量,改变给药途径后,药物的体内过程也可能随之改变,中草药中的半抗原类物质就有可能与体内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导致变态反应增多。同时由于中草药成分复杂,在生产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其中所含成分及其在制剂生产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添加剂与有效成分之间可能产生的相互影响等,严格控制质量,把中药变态反应减少到最低程度[5]。

[参考文献]

[1]林红.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浅析[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 7(10):21-22.

[2]白玉国,张爱琴,刘翎.2002年82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3,3(2):153-155.

[3]卢红星.中药不合理用药寻因[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361-1362.

[4]王倩,张艳从,解丽君,等.我国1990年~1999年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00,11(5):226-228.

[5]陈坚,丁宗政,陈秋潮,等.中药注射剂临床探讨[J].中成药,1996,18(9):52.

322 评论

月野小兔纸

在撰写药学 毕业 论文过程中,一个好的论文题目除了给整篇 文章 画龙点睛外,还直接决定着论文的内容、范围、框架结构以及选用的参考资料。下面我将为你推荐药学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帮到你!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抗生素滥用举例 2. 抗菌药合理使用 3.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现状研究 4. 药品的 广告 管理 5. 药品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6. 药物不良反应 7. 药物相互作用 8. 中西药合用的优缺点 9. 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物节律 10. 药物依赖性 11. 药物代谢酶在药物合用中的作用 12. 给药方式与药物疗效 13.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4. 谈谈你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15.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16.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不良反应调查 17.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18.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19.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GAP在中药发展中的应用。 2. 中药的质量控制(可以具体到某个药材或者某一种中药制剂) 3. 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控及分析(可以具体到某个药材或者某一种中药制剂) 4.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5. 请结合临床实践谈谈你对中药现代化的理解 6. 中药新制剂研制工艺研究(可以针对某一医院制剂) 7. 我国制药工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8. 制药工艺学教学模式及 学习 方法 的探讨 9. 药物(写一具体名字)的工艺优化方法的探讨 10. 药物(写一具体名字)的合成研究 11. 相转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2. 酶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3. 新药研发中药品质量控制的探讨 14. 新药研发中对溶剂的选择原则 15. 药厂“三废”处理方法的探讨 16. 药厂污水处理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7. 高效液相色谱应用新进展 18. 固相萃取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9. “设计性”实验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 高效液相色谱整体柱在药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常用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2. 急性脑卒中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3. 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 4. 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5. 脑血管病治疗药物进展 6. 血栓形成机制及其治疗进展 7. 缺血性脑卒中单元规范化溶栓绿色通道的应用与管理 8. 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9. 肺结核的药物治疗进展 10. 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11. 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 12. 抗艾滋病药物研究进展 13.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14. 恶性肿瘤防治现状 15.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16.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治疗 17. 国内植物药研究的新进展。 18. 国外植物药研究的新进展。 19. 2010年版药典(一部)在中药质量监控中的变化。 20. 植物资源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四) 1. ****药品的 市场营销 策划方案 2. ****药品 市场调查 报告 3. ****医药企业营销实务中的4PS组合运用 4. ****医药企业产品策略分析 5. ****医药企业价格策略分析 6. ****医药企业 渠道 策略分析 7. ****医药企业广告策略分析 8. ****医药企业公共关系营销策略分析 9. ******医药新产品市场定位分析 10. ******公司医药代表的管理 11. ****新医改背景下医药市场的特点及营销策略 12. ****农村医药市场的特点及营销策略 13. ****传统医药保健品企业的直销分析 14. ******医药商品的“绿色营销”。 15. ****医药企业物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6.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探析 17. ****平价药店的价格策略分析 18. ****药品品牌管理 19. ****地区医药企业营销人员现状调查 20. ****医药企业的营销战略选择 猜你喜欢: 1.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2.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3. 药学类毕业论文题目 4.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5. 药学系毕业论文题目

246 评论

yellowmoon27

浅谈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以及预防措施

一般来说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较广泛,,那么,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以及预防措施是?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中药治疗效果认可,大批量中药制剂涌向临床,在方便患者用药同时,也提高了临床对中药制剂的`使用率,但中药制剂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也呈现明显增高趋势,其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起临床医生关注[1]。为了提高中药制剂临床疗效及降低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本文选取采用中药制剂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症状127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引发不良反应因素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采用中药制剂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症状患者127例,其中:男79例,女48例;年龄在6—81岁,平均年龄为±岁。

方法

将12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归纳出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方式、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及累及器官等。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的稳定率与有效率比较行卡方检验,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统计分析检验采取双假设检验,检验水准取a=,即:当P<时被认定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及累及器官:第一,皮肤症状有:皮疹、荨麻疹、瘙痒、局部红肿、多形性红斑等。本组病例出现皮肤症状91例,构成比为。第二,消化系统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部不适、食欲减退等。本组病例出现消化系统症状20例,构成比为。第三,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晕、嗜睡、烦躁、意识障碍等。本组病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15例,构成比为。第四,循环系统症状有:心悸、心慌、胸闷、血压异常等。本组病例出现循环系统症状9例,构成比为。第五,呼吸系统症状有:呼吸困难、气短等。本组病例出现呼吸症状3例,构成比为。第六,泌尿系统症状有:血尿。本组病例出现泌尿系统症状1例,构成比为。第七,全身性反应有:寒战、发热、乏力、全身出汗等。本组病例出现全身性反应症状16例,构成比为。第八,血管反应有:血管疼痛、红肿。本组病例出现血管反应症状4例,构成比为。

年龄分布比较:≤20岁患者21例,构成比为;21-50岁患者39例,构成比为;>50岁患者67例,构成比为。年龄超过50岁患者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

中药制剂剂型方面比较: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剂型P<,详见表一。

3 讨论

安全、有效、可控、稳定是药品四大要素[2]。近些年来,随着中药剂型多样化以及中药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中药引发不良反应报道也日渐增多,其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而且也给患者治疗安全带来隐患。

从统计结果1看:中药制剂所引发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较广泛,并呈多样性。除造成皮肤损伤外,还常累及消化、神经、循环系统等。

从统计结果2看:年龄超过50岁患者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原因为[3]:老年患者基础性疾病较多,且用药概率大,加之各器官功能减退,致使机体对药物代谢与排泄功能降低,所以老年患者在用药时应加强监测,谨慎用药,以降低对机体产生损害。

从统计结果3看,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剂型,原因为[4]:中药制剂内所含药物成份较复杂,对于大分子物质或非定量成分较难分离,其可刺激机体出现免疫排斥性反应,另外,传统观点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因此部分医生在给予患者应用中药制剂治疗时常常忽略安全监测,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预防性措施:第一,加强中药制剂生产质量规范管理认证,以保证中药制剂生产质量。第二,临床应用中药制剂治疗时,应遵循能够口服治疗时不采用静脉用药原则[5],在应用药物治疗前,应确定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特别对于老年患者更应谨慎用药,并且患者用药期间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若有过敏性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给予及时处理。第三,合理应用注射类中药制剂,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若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同时应用时,应先静脉滴注中药制剂,以便在发生不良反应症状时易于鉴别。第四,加强中药制剂监测工作,对于易发生不良反应中药制剂相关部门应及时发生预警提示,以保障临床使用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较广泛,临床只有在坚持合理用药原则上,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才可达到降低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目的,以确保患者用药治疗安全。

306 评论

相关问答

  • 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论文文献

    你好,你的情况问题不大的,感冒期间注意休息,多喝水,不要吃辛辣的食物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醋氨酚)为解热镇痛药,是非那西丁的主要代谢产物,属乙酰苯胺衍生物,

    wwddllhhppqq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药物不良反应期刊

    以下这些医药期刊均可投稿:· 《中国健康月刊》·

    猴子kam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投稿

    1.1 文稿应具科学性、先进性、逻辑性和实用性。文稿力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文字精炼。论著类文稿(包括中英文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

    桑珠欢穆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药品不良反应论文范文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实践,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中国药学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

    小M回归中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论文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的研究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探究 [摘要] 中成药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其疗效确切稳定、使用方便、易于携带和保存,深受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的重视,中

    痴货小逗逗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