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王钦
随着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植物蛋白饮料因其健康营养的市场定位,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一些不喜欢喝牛奶或者对牛奶过敏的消费者,也常选择购买植物蛋白饮料来补充身体所需的蛋白质。
植物蛋白饮料的品种较多,市面上常见的产品按原料分主要有椰子汁、杏仁露、核桃乳、花生以及大豆饮品等。
本次优恪选择了10款植物蛋白饮料,会同德国专业实验室,从成分和其他缺陷两方面进行了测评。其中4款产品获A(优),4款产品表现稍差获B(良),2款产品仅获C(中),主要扣分点集中在有争议的配料、含糖量等成分方面。
优恪建议
市面上销售的大包装植物蛋白饮料含量可达500毫升甚至约1升,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建议消费者购买小包装植物蛋白饮料,以减少糖分和热量的摄入。
大豆或杏仁植物蛋白饮料可用于制作卡布奇诺或拿铁玛奇朵上的奶泡。另外,杏仁露口味较为浓烈,添加在咖啡里,可获得一种类似于加入了杏仁糖浆的风味。
豌豆、白扁豆、小扁豆、鹰咀豆以及豆腐中均含有较高含量的植物蛋白,可补充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
植物蛋白饮料的首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本次送检产品中,非豆奶类饮料的蛋白质含量介于~克/100毫升之间,而豆奶或豆奶饮料的蛋白质含量通常要高一些。此外,根据国标《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如果产品声称“高蛋白”或“富含蛋白质”,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应大于等于12克/100克或6克/100毫升。消费者一般可根据营养成分表标注的蛋白质含量选择产品。
Chapter1. 优恪评级
优恪评级说明
从最好的“卓越(A+)”到最差的“警示(D-)”,优恪将产品分为6个等级。一方面,产品缺陷的数量决定评级:缺陷越多,评级越低;另一方面,缺陷的严重性也影响评级。一款产品如果违反法律法规并危害消费者健康,而不应在市场上销售,将会被直接评为“警示(D-)”。
作为优质生活的恪守者,优恪不仅以“符合国标”来审视产品,而是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优恪的评分标准是由德国专家团队参考中国、欧盟、世卫组织的标准以及国际最新科研成果制定,可能高于中国以及欧盟标准。2015至2016年度,优恪将集中测评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国际、港澳台品牌及进口产品。
放心购买
一款产品如果在测评中没有缺陷,或仅在包装中含有污染环境的PVC塑料,可以获“卓越(A+)”评级。 在总评为“优(A)”的产品中,不允许含有重大缺陷,如可能带来生命危险的问题或致癌成分等。因此,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卓越(A+)”或“优(A)”的产品
提醒注意
如果产品含有2-3个轻微缺陷,则可评为“良(B)”或“中(C)”。例如,面霜或洗发水等化妆品如果含有一种较强的致敏成分,将会被评为“良(B)”。
谨慎购买
原则上,不建议购买“差(D)”或“警示(D-)”的产品,这类产品要么有很多轻微缺陷,要么至少有一个重大缺陷(比如含可能致癌或明确的致癌成分),或者存在安全方面的缺陷(比如玩具中含有会被儿童吞咽而导致窒息的细小部件)。
优恪评级
Chapter2. 测评报告
成分测评项目
优恪委托德国实验室对送检的植物蛋白饮料中可能存在风险的成分进行了检测。
含糖量高(含量介于50~100 克/升之间)——降1级
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发布的《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都建议,成人和儿童每天的添加糖摄入量应降至摄入总能量的10%以下,即不应超过50克;如果进一步降低到5%以下,即每天约25克,则会带来额外的健康益处,比如有助于减少龋齿等。
“通过含糖饮料摄入糖后,可能会减少人体对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导致不健康饮食、体重增加,并加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含糖饮料摄入量较高的儿童更趋于超重或肥胖。
通常所说的添加糖,是指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单糖(如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和双糖(如蔗糖、砂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但不包括非加工食品,如完整的水果和蔬菜中的糖。
具体来说,如果一款产品糖分添加量为50~100克/升,也就是常见的250毫升小包装产品中糖分添加量超过克,即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摄入量25克的一半,就会被优恪认定含糖量“高”,从而被降1级。
除养元精研型六个核桃 低糖植物蛋白饮料和维他奶 醇味豆奶(调制豆奶)2款产品外,其余8款产品均因含糖量高降1级。
含甜味剂(此处涉及三氯蔗糖)——降1级
人工合成甜味剂虽然不提供热量,却会使味觉神经逐渐习惯、甚至更加迷恋甜食,并不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提倡的“控糖、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的健康饮食之道。
与其他产品相比,养元精研型六个核桃 低糖植物蛋白饮料虽然含糖量较低,但因其含有人工合成甜味剂——三氯蔗糖,被降1级。
含食用香精/香料——降1级
食用香精/香料成分可调制或加强天然成分所不具备的口味。
露露、唯怡、养元以及维他奶共6款产品标示了含食用香精/香料成分,降1级。
含磷酸盐——降1级
食品中作为酸度调节剂的人工合成磷酸盐可对肾病患者产生影响,很多医生都建议肾病患者避免从饮食中摄取该物质。
除此之外,2012年德国海德堡肾病中心学者联合德国多家肾病专科医院研究发现,食品中添加的人工合成磷酸盐也可影响普通人群健康,并对血管造成损害。
维他奶 醇味豆奶(调制豆奶)以及露露果仁核桃植物蛋白饮料两款产品因含有磷酸盐,降1级。
添加了维生素——降1级
德国营养协会(DGE)表示,目前没有研究证明额外补充维生素可以弥补饮食中的营养不足。此外,如果长期大量补充高剂量的维生素,同时又从食品中摄入额外添加了维生素的食品及饮料,甚至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优恪认为,在食物中添加的人工合成维生素达不到食品中天然含有维生素同样的效果,也不能替代健康饮食。
维他奶 醇味豆奶(调制豆奶)因添加了多余的维生素,降1级。
其他成分
德国实验室在相关产品中均未检出以下成分:可由在杏仁中天然含有的氰甙转化而成的有毒氰化物——氢氰酸、转基因大豆成分、农药残留、会影响甲状腺吸收碘的高氯酸盐和氯酸盐以及有问题的重金属,没有产品因此而被降级。
其他缺陷测评项目
其他缺陷测评中,优恪主要关注产品包装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包装标注等问题。
包装材料中含聚氯乙烯/聚偏二氟乙烯/氯化物——降1级
欢乐家、台椰、唯怡、露露果仁核桃等5款产品因包装材料中含有在生产及废弃处理过程中会增加环境负担的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氯化物,降1级。
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测试
市场调查与产品选择
通过在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店对植物蛋白饮料的销量、关注度进行调查,优恪选出了10款畅销品牌的植物蛋白饮料产品。
采购方式与渠道
所有送检样品均由优恪员工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在北京大型连锁超市(家乐福、沃尔玛)、大型电商自营渠道(京东、天猫、1号店)以及连锁便利店(全时叁陆伍)等国家认可的正规销售渠道匿名购买。优恪不接受厂商送检的产品,这样可以保证送检产品不受厂商控制。同时,优恪自主决定送检何种产品。厂商既不能阻止优恪送检其产品,也不能促使优恪根据其意愿送检他们的产品。
采购时间
2016年10月
厂商沟通与反馈
因为在公布测试结果时经常会指出其产品的问题,出于公平目的,优恪也会事先将检测数据提供给厂商,邀请厂商对送检产品信息进行确认,并对检测数据发表意见。只有当优恪告知厂商其产品的检测数据时,厂商才知道优恪送检了他们的产品。
维他奶(佛山)有限公司回复优恪沟通了其产品中微生物指标的检测值。
台椰集团回复优恪沟通了其产品中的含糖量与标示的蛋白质含量。
湛江市欢乐家食品有限公司回复优恪称,该公司对优恪提供的产品信息及相关结果不予采信;并对优恪的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不予以认可;优恪检测的该款产品执行的各项标准均符合本国法律法规要求;如优恪对本国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要求存在疑议,建议向国家相关权威机构予以咨询验证。
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对优恪进行了回复,称优恪检测的该款产品完全符合相关国标的规定;此外,该公司高度关注包括氯酸盐、高氯酸盐在内的潜在风险,并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消费者安全,同时指出目前此类成分的检测值仅有提示意义,并不能说明其产品中该物质的含量具有安全风险;最后,该公司欢迎独立第三方技术机构秉持客观、公正、负责任的态度对产品进行质量比较和评判。
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筛查。
元素: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分析。
钙含量: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分析。
葡萄糖/果糖/蔗糖/总糖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HPLC-RI)进行分析。
脂肪总量:参考德国食品、日用品与饲料法(LFGB§64)推荐官方分析方法ASU L :1980 mod.进行分析,方法修订涉及试样基质的改变。
蛋白质含量:参考德国食品、日用品与饲料法(LFGB§64)推荐官方分析方法ASU L :2013 mod.进行分析,方法修订涉及试样基质的改变。
甜蜜素/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糖精:依据德国食品、日用品与饲料法(LFGB§64)推荐官方分析方法ASU L :2011进行分析。
氯酸盐/高氯酸盐: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进行分析。
菌落总数(好氧型):依据ISO 4833:2013进行分析。
酵母菌和霉菌:依据ISO 21527-1:2008进行分析。
大肠菌群:依据ISO 4832:2006进行分析。
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氯化物: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
食用香精/香料/三氯蔗糖/磷酸盐/配料中添加的维生素:依据产品配料标注。
评级规则
如果一款产品没有或仅有轻微的缺陷,就可以获得最高评级卓越(A+)。即使产品满足国标,其检出的缺陷越多、越严重,评级越低。
总评主要参考成分评级。如果其他缺陷评级为良(B),总评在成分评级基础上降1级;如果其他缺陷评级为优(A),不影响总评。
特别说明:
1) 表格中厂商一栏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投资公司、生产商、委托方、被委托方、代理商、经销商、进口商等。
2) 以上表格按评级高低排名,同级别产品排名不分先后。
3) 所有试验样品的采购均由优恪员工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通过正规销售渠道完成(连锁商超、专卖店、连锁店、电商自营或品牌授权渠道等)。
4) 所有试验均在德国进行,并由具有相应检验资质的独立检测机构完成。
5) 报告中的“不含”= 低于定量限或未检出,“痕量”= 高于定量限但低于优恪设定的扣分限,"含"=检出、标注含有或超过优恪设定的扣分限。
6) 本次比较试验结果仅对样品负责,不代表同品牌相同或不同型号、不同批次产品的质量状况。
7) 本次测试根据消费品比较试验的原则进行,结果仅供消费者选购产品参考,不构成对任何相关产品的推荐与宣传。
8) 未经许可,任何企业、机构不得利用本次测试结果刊登广告或从事其他促销、宣传、推广活动。
9) 报告中所有信息和数据截至2017年1月5日。
喜欢这篇文章就转发一下啦~这个微信公号:优恪网(okoerchina)各种健康资讯,消费建议,消费品测评报告,最安全最优质的消费品推荐!快来吧~
魔王夫人
在检测中发现植物蛋白饮料中的脂肪含量的测定采用哥特里-罗紫法与脂肪酸水解法,其结果相差甚远。于是对几种不同的植物蛋白饮料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脂肪含量的测定,并进行了结果讨论。 脂肪是食品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植物蛋白饮料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蛋白饮料中脂肪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利益。国家有关标准明确规定,冠以某某奶名称的植物蛋白饮料,其脂肪含量不得低于1%。笔者在一次对某品牌的花生奶植物蛋白饮料进行检测过程中发现,采用 ......
水儿依依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最近几年来, 毒大米、假奶粉、假白酒、毒罐头等一 系列的假冒伪劣食品事件频出。中央电视台的《焦点 访谈》和《经济半小时》都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曝 光。一宗宗的案例触目惊心, 给个人、家庭、社会、 食品行业乃至整个国家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 此, “食品添加剂”这个本来就比较敏感的名词, 此 刻显得尤为突出。现在很多消费者简直是谈“添加 剂”色变, 购买食品也只找标有“不含任何添加剂” 的食品。实际上这些消费者已经走进了一个误区。为 了消除消费者的这种影响, 本文在阐述食品添加剂概 念和作用的基础上, 详细论述了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 全的关系, 以及怎样规范、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 1 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及作用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产品色、香、 味, 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天 然或化学合成物质。天然食品添加剂是指利用动植物 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 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 物质; 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指采用化学手段, 使元 素或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 成反应而得到的物质。目前国内使用的大多数食品添 加剂属于化学合成产物。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 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2 类, 共有1 587 个品 种[1]。 我国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生产绿色食品的食 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 将“天然食品添加剂”定义 为: “以物理方法从天然物中分离出来, 经过毒理学 评价, 确认其食用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或“由人工 合成的, 其化学结构、性质与天然物质完全相同, 经 毒理学评价确认其食用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该标准 中“化学合成添加剂”的定义为: “由人工合成的, 其化学结构、性质与天然物质不相同, 经毒理学评价 确认其食用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虽然在食品中仅添加 ~ , 但对改善食品的色、香、味, 调整食品营养结构, 提 高食品质量档次, 改善食品加工条件, 以及食品资源 的综合利用等,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食品添 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在食品中的作 用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①有利于食品的保藏, 防止食 品败坏变质; ②改善食品的感观性状; ③保持或提高 食品的营养价值; ④满足其他特殊需要; ⑤增加食品 的品种和方便性。 2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隐患 尽管食品添加剂在用于食品之前, 已在实验室中 进行了多次安全性测试, 但它毕竟不是食品的基本成 分, 因此,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仍然是人们关注 的焦点。事实证明, 有些食品添加剂能引起摄入者急 性和慢性中毒, 具有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形性 等, 威胁着人类健康。有些添加剂可引起过敏反应, 如糖精可引起皮肤瘙痒症和日光性过敏性皮炎; 香料 中很多物质可引起呼吸道器官发炎、咳嗽、喉头浮 肿、支气管哮喘、瘙痒、皮肤划痕症、荨麻疹、血管 性浮肿、口腔炎等; 柠檬黄可引起支气管哮喘、荨麻 疹、血管性浮肿等; 大量摄入对羟基苯甲酸酯可影响 发育; VA 过多摄入会导致畸形等。 有些食品添加剂虽然添加的量甚微, 但是它们有 可能在机体内蓄积毒性, 或者当与食品中的其他成分 及不同添加剂之间相互作用时, 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 的有毒物质。有些食品添加剂在加工或贮藏过程中会 发生转化, 如焦碳酸二乙酯与食品其他成分起反应, 可形成强烈致癌物质氨基甲酸乙酯, 赤藓红色素可转 化为荧光素, 亚硝酸盐可形成亚硝酸化合物等。另 外, 食品添加剂具有迭加毒性, 即2 种以上的化合物 组合之后会产生新的毒性作用[2]。 当前,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比较严峻, 突出问题表 现在5 个方面, 其中关系到食品添加剂的描述就有: ①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仍比较严重, 其中豆制 品尤为突出; ②一些食品未标明添加的防腐剂、着色 剂、甜味剂的具体名称, 标注的执行标准错误; ③含 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标签未标明蛋白含量及添加至 饮料中的防腐剂、甜味剂和着色剂的具体名称( 国家 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4 年抽样调查结果) 。 《生产绿色食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 对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也未把“天然”与“等同天然”区 分开来, 有争议, 以致生产和使用厂家在使用时造成 混乱。 超标或长期使用食品添加剂, 会给人们带来危 害、致癌、产生遗传毒性和在人体中残留废液, 破坏 新陈代谢[3]。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2 方面: ①食品 添加剂本身的危害, 例如, 发现不少食用合成色素具 有致癌、致畸作用; 亚硝酸盐可与胺类物质生成强致 癌物亚硝胺; 一些漂白剂、防腐剂和甜味剂等对人体 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②掺杂作假, 主要表现为 超范围使用、超限量使用添加剂和标志不明确的现 象[4]。虽然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规定 “禁止以掩盖食品腐败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 使用食品添加剂”, 但有些不法商家, 利欲熏心, 如 用色素对质量低劣或腐败的食品着色的手段, 以次充 好, 前几年的毒大米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3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及宣传工作 食品添加剂的来源应受到严格的监控 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原料应经过严格的筛选, 采用合格、新鲜的原料, 生产加工过程应得到严格的 监控, 使得卫生得以保证, 没有外来物的混入和微生 物的侵染。 现有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已经过严格的毒理学试验 和一定的安全性评价, 所有新申报的食品添加剂, 必 须经过严格的毒理学试验和一定的安全性评价, 才得 以许可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工厂的申报也要经过层 层审批。因此可以认为, 现已将食品添加剂的危害降 到了最低水平[5]。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是安全健康的保障 安全性是食品永恒的主题, 也是食品添加剂的命 脉。对于各种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使用范围和最大 使用量, 各国都有严格规定, 受法规制约, 以保证食 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这些规定是建立在一整套科学 严密的毒性评价基础上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也是 国际上公认的主要毒性评价指标为ADI 值, 即每日 允许摄入量。在这一安全剂量内, 每天摄取直到终 生, 对人体都安全无害, 不会造成副作用( 慢性中 毒) 。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 都是依据 此ADI 值限定的, 因此, 依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 标准, 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不危害人体健康的, 是安全 的。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国内, 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法规, 但食品添加 剂的滥用、错用、超标使用等现象时有发生。如有些 食品在成分栏里不标明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实质上 是蒙消费者。更有甚者, 有些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 品却写上“不含任何添加剂”的字样。此外, 一些企 业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 如使用过期或不纯的食品添 加剂、不按照标准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已禁止 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等。诸如此类做法, 实不鲜见。可 见, 即便有了法规, 还有待严密监控体系的建立, 以 确保食品生产厂商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 准》使用添加剂。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宣传 造成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误解的原因有多方 面。 ( 1) 对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宣传得不够, 使人们对 食品添加剂缺乏正确认识。在很多工业化食品标志上 没有注明添加剂的成分, 即使有, 也是一些专业性极 强的化学名称, 这造成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误 区。误区1: 只有天然的食物才是无害的, 只要在食 品里添加了一些非自然的东西, 就是有害的; 误 区2: 任何含添加剂的食品, 都对健康有害。 ( 2) 一些食品生产厂家对消费者进行误导。为了 迎合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不尽科学完整的认识, 有 些食品生产厂家明明在食品中使用了添加剂, 却硬是 打出“本品不含添加剂”的招牌, 并把食品中不含添 加剂当成一个概念来炒作。 为了树立添加剂在消费者心中的形像, 以及其在 现代食品工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必须依靠政府和 厂家正确、有力的宣传, 同时还有待于消费者消费素 质的提高。 正确引导消费者 离开“量”去谈“毒”、“害”和“安全性”是 不科学的。天然食物中存在很多种天然的毒素, 之所 以没使人们中毒, 一方面是由于人体有一定的排毒解 毒机能, 更主要是由于食物中所含毒物的量很少, 不 足以达到对人体有害的程度。无论是天然还是合成的 化学物质, 呈现某种效应( 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致 命等) 都有一个相应的剂量关系, 只有达到这一剂量 才起作用。只指出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并不能说明问 题, 甚至会引起误解, 而必须指出其使用或存在的剂 量及其对人体呈效应时的剂量。有毒有害还是有毒无 害, 取决于剂量。同一种化学物质, 由于使用剂量、 对象和方法不同, 则可能是毒物, 也可能是非毒物。 “天然”并非等同于“安全”。如今更有一股崇尚 自然的风吹向大众, 在许多消费者的眼里, 只有天然 的食物才是无害的、有营养的。但是天然的东西也未 必是安全的, 合成的东西也未必是有害的。例如, 天 然的植物、动物和天然的酶制剂等也会产生污染, 如 果加工时不注意, 就会侵入到食品里, 危害人体健 康; 植物的病虫害、喷洒的残留农药等, 在提取天然 色素时, 也往往被携带到添加剂中, 污染了食品, 从 而影响了人体健康。可口可乐产品中也使用了多种添 加剂, 但并不影响它成为世界第一品牌。可见, 引导 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是非常重要的。 4 小结 离开了食品添加剂, 食品工业的现状是不可想象 的。任何一种食品添加剂, 如果按照国家规定的卫生 标准使用, 它既可在食品中发挥积极作用, 又不会危 害人体健康。因此作为消费者, 一方面不必对食品添 加剂存有恐惧心理; 另一方面, 也应懂得食品选购的 常识, 避免因食用过多添加剂而损害健康, 特别在选 购儿童食品时应更加谨慎[6]。 食品安全已不仅仅是我国的问题, 它已经成为一 个全球性的课题。较多的食品安全问题, 引起了国家 高层和各级政俯的高度重视, 各地的法律法规也纷纷 出台。如广东将明确“一个地区的食品安全, 当地政 府要总负责; 一个品种的食品安全, 其生产经营企业 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和相关责任追究制, 广州市 将在2006 年建成包括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监督、食品 安全流通网络、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社会监督网络和 食品安全监管等五大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体xi. 自己删减一下啊,望采纳
微生物检验技术试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该学科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性,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微生物检验技术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感染控制中的应
红细胞生存的周期一般只有120天,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以观察到患者的血糖在120天之内,是否是稳定的。一般能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只是占到了一小部分,可能只有4
随着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植物蛋白饮料因其健康营养的市场定位,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一些不喜欢喝牛奶或者对牛奶过敏的消费者,也常选择购买植物蛋白饮料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道德、价值、法律观念的增强,现代社会要求一名合格医生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医生应该本着严于律己的精神不断学习完善自己
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测定时需使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仪器分析(近代分析法或物理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