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8

今夕访古
首页 > 职称论文 > 汉代女性妆面审美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念念1218

已采纳

化妆,作为中国女性日常生活习俗,有着久远的历史,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内涵,它的盛衰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更替、风尚之变迁。追溯历史,徜徉其间,在捧抚山项洞人的砾石串饰之时,你能感到蛮荒时代雄浑屮的一股文明清风’驻足历代色彩纷呈、工艺精绝的化妆用品之前,你不能不由衷赞叹先人的智慧。

你会从历代后妃、命妇的服饰制度上看到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也能从汉唐以来“啼妆”、“愁眉”的流行中体味出“阴阳殊性,男女易行,……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的封建社会意识。

在古代女性的梳妆中,面容的化妆至关重要。古人之所以妆点脸面并予以特别注重,因为它处于人体的最上端,作为躯体最重要的部分头部——引人注目。李笠翁说得明白:“面为一身之主相人必先相面,人尽知之”。

而且对面部的妆饰不像对肢体的装饰那样时会带来行动和生产劳动(包括家务劳动)中的某种不方便感,或者被衣物所遮蔽。还有,面部的裸露范围大,五官各具特色,堪供多种妆饰。然而,更重要的则是因为面部是人类情感表现的集中所在,一颦一笑,一嗔怒,无不显示心灵意念。在情感交流和异性吸引过程中,面部往往成为双方注目的重点。

另一方面,随着古代社会由野蛮向文明的转化,人的审美意识的还在慢慢发展,关于人类自身美的观念也还步形成并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对于能够集中显示一个人精神风采的面部容貌的美自然更为注重了。在情感交流和性选择的过程中,容貌的美丑好恶在决定成败得失方面往往起着重要作用,甚至成为关键因素。这种情形在男性(特别是富有和拥有权势者)选择女性时表露得更明显。《左传》有云:“夫有尤物,足以移人。”

由于在经济上对男性的依附和社会地位的低下,古代女性相对于男子来说,更多地是作为性对象被加以选择。在这种状况下,女子的容颜之美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古人对于女子容貌的美感是令人惊讶的。大约二千七百多年前,人们在描述卫庄公的夫人庄姜时,这样与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手如白茅嫩芽般纤细尖嫩,肌肤像凝脂样白润,雪颈柔长如蝤蛴,牙齿莹洁整齐似瓠籽,额角方正,蛾眉细弯,笑靥生姿,美目盈盈,眼波流转。毋庸置疑,这里所描写的女性的美貌反映出极高的审美格调。

类似的对女性容貌的赞颂,还可以从《诗经》《楚辞》以及汉代的乐府诗歌等诗文中领略得到,有的尽管未作容貌的直接描绘,如《诗经》中的“窈窕淑女”“静女其姝”,屈原笔下的“女媭、“宓妃”、“湘夫人”等,仍可以感受到诗句意蕴中对姣好容颜的誉美。至于宋玉赋中的巫山神女,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所述的罗浮等等,这些被古人由衷赞叹的美貌女子,正是古人心目中美女的范本,是男性追求的目标。但天姿秀美如斯辈者究属罕少。多数的女性只有通过人为的妆点修饰来增益风采,博取异性的好感。而她们自己也在妆点中获得某种心理满足。

铅粉,是古代女性化妆妆的基本材料。中国妇女化妆的习俗三代已兴。铅粉,是古代女性面部化妆的基本材料。“三代以铅为粉”墨子认为“禹造粉”,晋人张华则说“纣烧铅锡作粉”。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提到“铅丹”和“粉锡”,都说明在商周前后已能制造铅粉和红黄色的铅丹了。以考古资料来说,商代的墓葬中出土的就有铅齿、铅爵、铅觚、铅戈等器物,西周时制造的铅戈含铅量达,更见证早在商周已掌握了铅的冶炼技术。

那时冶炼的铅粉,何以见得就是古代女性的用品呢?字文土及《妆台记》写道:“舜加女人首饰钗,杂以牙球瑁为之。周文王……傅之铅粉。”宋人《事物纪原》亦说:“周文王时,女人始傅铅粉”元人《郷嬛记》载:“黄帝炼成金丹,炼金之药汞红于赤霞,铅白于素雪,宫人以汞点唇则唇朱,以铅傅面则面白。”

这些说法都肯定先秦时代的妇女以铅粉敷面。而且,《嬛嬛记》还点出那时女性妆点中使用朱砂。又唐李石《续博物志》载:“三代以则唇朱,以铅降,涂紫草胭脂,周以红花为之。或日出于阏氏。”

1976年在河南安阳殿墟妇好墓出土商代武丁时期宫廷贵族妇女的生活用具中,除铜镜、梳、耳勺、匕等以外,还出现了一套研磨朱砂用的玉石臼、杵以及调色盘样的物品。臼为白色硅质大理岩质材,内壁呈朱红色,晶莹光泽,亮如镜面,显系常年累月使用所致。臼的孔周、口面和色盘上均粘有朱砂。这些足以说明我国女性化妆至晚在商代已出现。女性化妆术自其产生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一、先秦时期的女性化妆历程

商、周时化妆似乎还仅限于宫廷妇女,主要是供君主享乐之需。据传,周穆王“筑中天之台,简郑卫之处子娥蜡库曼者……粉白黛黑……以满之”,说的正是这种情形。春秋战国之时,化妆已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开来。《战国策》载张仪赴楚,与楚玊谈话时言及“郑周之女粉自黛黑立于衢间,见者以为神。”

女子傅粉画眉后神采焕发,立在大路上,被见者误认为女神。同样,《楚辞》中《离骚》《大招》等名篇,以及有名的文学家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对女性的化妆都有涉及。加之,适应于妆面映容的需要发展了铜镜,更促进面妆习俗的兴盛。

二、两汉时期的女性化妆历程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化妆习俗得到新的发展。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妇女均较注重自身的容颜修饰。汉武帝的李夫人“鲜妆帕服”,乐府诗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记述民妇刘兰芝:“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姐含朱丹,纤纡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汉桓帝时大将车梁冀之妻孙寿更以擅长打扮闻名,其仪容妆饰新奇妩媚,时人多仿效之。当时,已出现了不同的眉式妆样,如八字眉、远山眉、慵来妆等。

三、汉代的女性化妆历程

汉代女性的面部化妆用品已较丰富,宫廷中开始使用贵重的螺子黛,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漆奁中,既有梳、篦、镊、笄和铜镜等梳妆用具,也有不少脂、粉、胭脂等面妆材料。时至魏晋南北朝,北方少数民族势力扩张到中原,战乱频仍,由此带来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融会。另外,世风时尚亦经历了一个由质朴酒脱到绮靡纤丽的转化。

我国女性的化妆技艺在此期间渐趋成熟,呈现多样化的倾向。在原有的傅粉施朱黛眉的基础上,出现了额黄、星靥、贴饰花钿等妆饰方法。北朝民歌《木兰诗》所说:“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江洪的《味歌姬》诗句中“薄鬓约微黄,轻红澹铅脸”,庾信《镜赋》“靥上星稀,黄中月落”等都可以印证。

脂粉香泽之类的化妆品的制作到魏晋时已臻成熟,工序繁复,产品质量很高,对此,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甚详。由于脂粉买卖有利可图,官府开始插手这一行业,出现官民争利的现象。为此魏中书监刘放曾上奏朝廷称:“今官贩粉卖胡粉,与百姓争锥刀之末利,乞宜停之”

四、唐朝的女性化妆变化

唐代国力强盛,经济一度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对外,继汉魏以来交通西域的成就以外,广交四方少数民族,大胆吸收外来思想文化成果,杂糅汉胡蛮夷风俗,形成勃勃生气。由于统治阶级倡导,世态风流少羁,女性在化妆方面追求时髦、祟尚新异之风盛行诸如穿胡服、戴胡帽,“女为胡妇学胡妆”),或者著戎装、衣男服,“军装宫娥扫眉浅”一类的现象屡见不鲜。

经济的富足和社会相对稳定使唐王朝的统治者志得意满,沉溺于声色犬马,致倡歌舞娱乐。唐明皇常在勤政楼前举行大会,动辄使教坊乐妓数百人献演于前,他还时时与杨贵妃宴饮酒酣之际“使妃子统‘宫妓’百余人,帝统小中贵百余人,排两阵于掖庭中,名为风流阵,相互攻斗,以为笑乐。”

皇室如此此,官员、文士宴游狎妓更是普遍。且贵族富户很多私家蓄妓,每逢聚乐,则令陪酒谐谈或歌舞助兴,还不时要她们侍奉枕席。这些官家或私家的风尘女子进出行动自须浓妆淡抹,着意修饰。在这种风气和背景下,女性妆饰的发展和变化都很迅速,一旦出现浙奇妆式,即群起仿效,蔚然成风。因此,唐代各时期都流行过“时世妆”。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写到:“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说的是天宝末年的时世妆,到贞元年间,时世妆就变成短眉宽衣了。及宪宗元和时,却又兴起胡人妆式来。唐代妇女的面妆技艺在承袭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极大发展。单从眉式看,玄宗时已有十种之多,僖、昭之时,点唇的方法也有十六七种。且化妆的各种物品至唐也已完备(包括傅粉、染颊、眉黛、点唇、妆靥、额黄、点痣、贴花子)。各种不同的眉、唇式样,配以高低偏正各型髻鬟,浓淡深浅诸般颊容,再加形形色色的妆靥、额黄和花子等,使其妆容变化多样,异彩纷呈。

从面妆材料上看,唐代用以生产胭脂的除红蓝以外,叉有山花、石榴,品类增加。还出现了人工制作的烟墨一类的画眉用品,改变了以往画眉只用天然矿物或进材料的历史。所有这一切证明唐代女性面妆技艺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五、唐宋间女性的形制没有多大的变化

五代、北宋尚有唐代遗风,妇女眉式多样,明陶宗仪《说郛》辑录五代时宫人窦季明创“小山眉”画法之说。《清异录》则载:妓者莹姐画眉“日作一样”,可见眉式之多。

唐代世风,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较深,礼教不盛,对妇女的拘束相对较少。宋代理学渐兴,统治阶级为维护其封建秩序宜扬“去人欲,存天理”对妇女的束缚日趋严厉,早在北宋政和年间,官员丁瓘就上书奏称:“衣服之禁尤不可缓。今阊阎之卑,娼妓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训。”

他要求严加限制,“令以仪起礼”,不许普通百姓和娼妓这些所谓“卑贱者”的服饰与尊贵者同荣并丽。统治者的这种态度对当时社会的衣饰妆制显然起着消极的禁锢的作用。

六、宋代的审美观念较之前代有了变化

凡绘画诗文力求有“韵”,即用简易平淡的形式表达绮丽丰腴的实质,从而造成一种回味无穷的效果。这种美学思想反映到女性的服饰容妆上,就发展为尚淡雅,非浓艳的倾向。宋人讥姿容不佳的妓女为“戟子花”。所谓“鼓子花”又名“米囊花”,也即以浓艳著称的罂粟花。《山樵野语》载词人张先晚年在杭州时“多为官妓作词,而不及龙靓”,后者便献诗道:“天兴群材十样花,独分颜色不堪夸。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

又王元之被谪齐安郡,见当地“民物荒凉、菅妓(按即官妓)有不佳者”,便作诗感叹:“忆昔西都看牡丹,稍无颜色便心阑。而今寂寞山城里,鼓子花开亦喜欢。”

昔日在都城猎艳青楼,姿容稍逊的女子便不屑于顾,而今谪居山城,自无当目骄矜,面对容貌不佳的官妓也就满足了。综上所述,不难想见,在仪容妆饰方面,较之唐代女性的豪爽恣肆、多事浓艳,宋代女性更多地倾向淡雅幽柔之美了。

明清封建末世,对女性的礼教约束更其严苛,统治阶级竭力提倡“节妇烈女”,宣扬女贞女德,要求女性“外检束内静修”,“行步稳重低首向前”“服饰光鲜,质朴自妍”。

女性举手投足诸多禁锢,另一方面又承宋元以来崇尚女性小脚之美的劣风,摧残女性。在此种社会背景下,女性的面饰容妆技艺想要有超越前代的大发展显然不可能(更何况化妆形制至唐代已基本完备),故而只能在前人的脚印中趋步了。

147 评论

创艺麦香包

古代女人化妆最常用的三样宝贝:1、妆粉。昔人擦的粉质料多选自“米粉”,除了米粉之外,还有铅粉。一般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吸干水分,碾成粉末或做成固体的外形,使用的时分就能涂成个明白脸。固然有毒,但女人为了“一白遮百丑”似乎连命也搭上了,不吝天天服用微量的砒霜达到从里到外的美白效果。正在脸上搽粉古代称傅粉。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连续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2、黛粉。正在战国时,还没有特定化眉毛的质料,女人们都用柳枝烧焦后涂正在眉毛上。随后出现了“黛”,一种躲青色矿物。描画前务必先将黛放正在石砚上磨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和。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多见的一种化妆要领,孕育发生于战国时期。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方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昔人爱美之心的浓重。3、胭脂。这东西从商朝就有了,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喊“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卖腮红使用。后来人们正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加进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密密的脂膏,今后胭脂的脂才有了真正的意义。除了上述常用的三种宝贝,另外还有不少配饰妆的特技,比方:花钿,额黄花钿: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正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粉饰。贴花钿成风也是正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分做花钿的质料非常富余,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存心义的是,以致蜻蜓党羽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但富余,并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色彩有红、绿、黄等,大众熟识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外形除梅花状外,还有百般小鸟、小鱼、小鸭等,非常美好新鲜。额黄:又喊鸦黄,是正在额间涂上。这种化妆方式如今已不使用了,它滥觞于南北朝,正在唐朝风行。 除了肌肤之美,昔人也非常注重头发之美,逐日梳理,珍惜有加,并多蓄发不剪,早期披散正在肩上,接着因实践需求而用绳带束发,再逐步发展出种种差别的发髻式样,改变多端,以致远正在周代就已使用假发来添加头上的风情及美瞧。因此,古代的中国妇女有着百般百般、合适差别需求的保养品。保养品的功效基本上是以掩护和防御为主,聪慧的古代人正在其中再添加些药方,便添加了它们的医治效用,至于使用方式无非是外用及内服。保养的方式亦可称得上五颜六色,至于那些皇家大院里的女人如何永葆青春,还颇具秘密感,官方街坊争相窥看能否有密方流传,追逐潮流前沿的女人们对时兴的模仿力和传染力是惊人的疾速,从古至今皆是如此。正在化妆配饰方面,古代妇女比如今的女人有过之而不敷,多彩多姿的不但仅是方式,她们以粉饰面,两颊涂胭抹红,修眉饰黛,点染朱唇,以致用五色花子贴正在额上,增添美丽的效果。

313 评论

腹黑芝士

花钿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口红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 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诗人白居易曾在《时世妆》一诗中详细形容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当然,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千万不能以奇异怪状的时髦为美。 傅粉 傅粉即在脸上搽粉。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更值得深思的是,古人还把傅粉等化妆方式同道德修养相联系,指出美容应与自我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如东汉蔡邕认为:“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这种观点,不仅颇有见地,而且寓意深刻。 额黄 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黄色。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唐朝牛僧孺在《幽怪录》中还专门记述了神女智琼把额头化妆成黄色的故事。至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妇女喜欢额黄的情景。 画眉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232 评论

最爱的mango

从出土的战国时期楚俑便可看出当时已有敷粉、画眉及胭脂的使用,“脂泽粉黛”一词,最早见诸《韩非子· 显学篇》,可见,2200多年以前就有“系列”化妆品了。 古代的农业社会一向自给自足,连化妆品也不例外,大都以天然植物、动物油脂、香料等为原料,经过煮沸、发酵、过滤等步骤而制成。比较起来,古代妇女没有今日女性幸运,她们没有现成的、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可供选择,但是这并不会减弱她们妆扮自己的意愿。 1、妆粉 古人擦的粉材料多选自“米粉”,除了米粉之外,还有铅粉。一般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吸干水分,碾成粉末或做成固体的形状,使用的时候就能涂成个大白脸。虽然有毒,但女人为了“一白遮百丑”似乎连命也搭上了,不惜每天服用微量的砒霜达到从里到外的美白效果。 在脸上搽粉古代称傅粉。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 2、黛粉 在战国时,还没有特定化眉毛的材料,女人们都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随后出现了“黛”,一种藏青色矿物。描画前必须先将黛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和。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3、胭脂 这东西从商朝就有了,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当腮红使用。后来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的脂膏,从此胭脂的脂才有了真正的意义。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诗人白居易曾在《时世妆》一诗中详细形容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当然,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千万不能以奇异怪状的时髦为美。除了上述常用的三种手法, 另外还有不少配饰妆的特技, 譬如: 花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额黄 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黄色。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唐朝牛僧孺在《幽怪录》中还专门记述了神女智琼把额头化妆成黄色的故事。至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妇女喜欢额黄的情景。 盛放化妆品的物件在古代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妆奁”。中国的妆奁文化历史可谓久矣,远古人已知用“止水鉴容,流水沐浴”,穿贝壳兽牙饰以颈项,“晨起对镜奁,晓妆点绛唇”。唐朱庆馀诗曰:“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今亦然。 在强调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古代社会,“女为悦己者容”无疑是女性最大的乐趣及关注所在。尽管每一个朝代的社会背景、政治经济制度、道德观念、风俗民情等不同,对美也都各有不同的定义。环肥燕瘦,美或不美,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尤其古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在经济上对男性的依附强,终身处在被男性选择、多位妻妾共事一夫、互相争宠的低劣情势中。在这种情况下,女性想要拥有较多优势,容貌之美自然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天生丽质的美貌并非人人可得,于是,大多数女性只有通过人为的妆点修饰才得以增添自身的风采,并以此博得异性的好感,而她们本身也在妆点的过程中,也获得某种程度的心理满足 古代女性相当重视肌肤之美,吹弹欲破、莹洁柔嫩的肌肤是美丽的基本条件,更是用来衡量女性美的一项重要标准,从文人墨客描述美人的形容词“手如柔夷,肤如凝脂”、“肌肤若冰雪”、“冰肌玉骨”……,也可看出一二。 除了肌肤之美,古人也非常注重头发之美,每日梳理,爱护有加,并多蓄发不剪,早期披散在肩上,接着因实际需要而用绳带束发,再逐渐发展出各种不同的发髻式样,变化多端,甚至远在周代就已使用假发来增加头上的风情及美观。 学者推究古人之所以重视肌肤毛发,式亦可称得上五花八门,至于那些皇家大院里的女人如何永葆青春,还颇具神秘感,民间街坊争相窥视是否有密方流传,追逐潮流前沿的女人们对时尚的模仿力和感染力是惊人的迅速,从古至今皆是如此。 在化妆配饰方面,古代妇女比如今的女人有过之而不及,多彩多姿的不仅仅是形式,她们以粉饰面,两颊涂胭抹红,修眉饰黛,点染朱唇,甚至用五色花子贴在额上,增添美丽的效果。更风情的在于她们对妆容的精细以及端坐在铜镜前的从容淡定,分外的悠闲美好,

249 评论

zhzhohohzh

说起汉朝女子的妆容特色,那就不得不提到“红妆”了,“红妆”一词的出现便是在汉代。不过那时候的“红妆”还有一个它本身的名字,那就是“慵来妆”。也就是说这一类妆容画在脸上,会给人一种看起来很慵懒的感觉。虽说是“慵懒”,但是画法上可丝毫不懒哦。这样的红妆不仅需要擦粉,还要施粉黛,也就是会使用胭脂。所以,慵来妆的画法可是十分讲究的哦,大家不要被它的名字误导了!说完了主要的妆面特色,那眉形自然也必须要提一下啦,眉毛可是妆面的灵魂!汉朝时期的眉形,除了大家常听说的远山眉、蛾眉之外,还有一个比较流行的长眉。这样的长眉就和它的名字一样,纤细修长。虽说它与其他眉形看似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它也是从蛾眉演变而来的哦。长眉的眉形在目前看来依旧是非常符合现代审美的,大家若是有兴趣不妨试一下~至于当时的唇妆,可不是如今的“大红唇”哦。其实我国古代一直都崇尚小巧诱人的“樱桃小嘴”,汉朝自然也不例外。在描画这样的唇妆时,往往需要先在嘴唇上擦粉,将嘴唇涂成和肤色相近的白色,然后再去描画新的唇形。这样的画法就可以保证“樱桃小嘴”啦,就算是嘴巴略微厚、大的小仙女们也可以画出小巧的嘴巴。这些妆面画好之后,再加上眉心花钿和两侧腮红的修饰,美丽的汉朝妆容就完成啦!所以你看,整体的妆容还是比较复杂的,看似“慵懒”,实则辛苦啊!这样的妆容画法也展现了汉朝女子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她们不拘泥于固有的审美,致力于开创新的妆容特色。这也是古代女子们的魅力和才能所在~至于汉朝女子的发型,也是非常简约清新的,搭配上红妆更是慵懒中带着清丽。大家在穿着汉朝服饰的时候,发型的设计就比较简单啦~直接披发,将后面的头发轻轻挽起就很好看了!若是觉得挽头发过于成熟,想要活泼一些,那就在两侧编一些小辫子,别上发饰,后面的头发披着就好啦~总之,目前大家穿着汉服时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古代女子的发髻,在其中加一些自己的创造和改良也是极好的~汉朝的发型相对于其他朝代而言并没有那么多繁琐的地方,所以大家可以自由发挥~

209 评论

相关问答

  • 全球美女研究论文

    我认为学术水平与年龄无关,与自己的自我认知有关。 中国29岁美女科学家发6篇Science论文获百万大奖。 2022年10月31日达摩院青橙奖名单公布,首次有4

    huangxinru7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唐代女性装饰特色研究论文

    自己不研究就想交功课?想跟社会上那些拿着文聘找不到工作的人一样后果吗?现在的企业招工说是要什么什么专科生,实际上是不看文聘的,而是找个专业人士问你一些比较有深度

    渴望丰收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近代女性文学的研究论文

    一直以来都为红楼梦中的女子们感到惋惜,没有一个人能逃出“千红一哭,万艳同辈”的命运,可想来想去,还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多姑娘。多姑娘也是晴雯的表嫂,在晴雯临死病

    miss樱桃小米虫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对女性化妆品成分的研究论文

    功能化妆品概要 1.1功能化妆品的界定 在过去的10多年里,作为化妆品和制药工业革新,以及消费者对化妆品态度转变的结果,化妆品和药品的界线因为交叉而更加模糊

    MING0720HK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汉代女性妆面审美研究论文

    化妆,作为中国女性日常生活习俗,有着久远的历史,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内涵,它的盛衰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更替、风尚之变迁。追溯历史,徜徉其间,在

    今夕访古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