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0

心赏198808
首页 > 职称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唐尼小姐

已采纳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是指组织或社会团体运用系统学理论方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方面面进行分析,规划、实施、调整,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更有效的服务于组织或团体目标。 第一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除了能自动计算人员薪酬外,几乎没有更多如报表生成和数据分析等功能,也不保留任何历史信息。 第二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非财务人力资源信息和薪资的历史信息都进行设计,也有了初级的报表生成和数据分析功能。 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这一代HRMS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都进行了收集与管理,更有强力报表生成工具、数据分析工具和信息共享的实现。 人事管理是基于"复杂人"的假设,假设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需求,依据这些需求对其进行激励.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一种全新的"价值人"的假设,他突破了传统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认为人人都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求上进,求发展的欲望与追求,即使其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的需要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这在高等教育日趋普及,人口素质普遍提高,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今天,特别是在那些高级人才云集的跨国公司是站得住脚的.当然这种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在外界物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但那些自我实现欲望强烈的人在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这种假设使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放在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满足他们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上. 在人事管理中,企业对人的看法局限于人力是一种成本,在使用时以节约为目标;而人力资源管理将人视为可开发并能带来收益的资源进行开发和控制.成本是为实现目标而不得不作出的付出,而"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样,人力资源管理将工作重点放在以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实现与发展为目标的人力资源开发上面.在人事管理中虽然有培训,这些培训也会给员工带来发展,但从企业的角度看来,这些培训只是为满足工作需要不得不作出的成本付出.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培训是以提高员工素质与能力,提高工作绩效为目标的主动培训. 因为人事管理中企业所有者将人视为成本,在他们看来,雇员的所得正是他们的所失,在他们眼里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零合游戏,所以劳资关系比较紧张,人事部门经常陷于劳资纠纷的陷阱之中,他们被迫通过服务,保障,职工参与等手段缓和劳资关系.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视人为可开发并能带来收益的资源,企业将主动建立互相信任,充分参与,合作的关系,是一种双赢游戏. 在组织上,以前的人事部门仅仅是众多组织部门中的一个,其功能仅仅是整个人员管理的一部分,其他部门如行政,生产等部门都承担了相应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思想贯穿于企业的各个层面,在组织内部建立整合式的功能.人力资源部在企业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人事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管理层,而企业中的操作层仍然被视为劳动力进行管理,这不仅伤害了他们的积极性,也很难融洽双方关系.在视员工为资源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对这种资源的开发就不仅限于管理层,以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为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拓展到劳资关系的各个方面.人事管理中的绩效评价目的在于发现员工绩效的现状,并以此作为报酬,奖惩,提升的有力依据,因而员工有抵触心理,惧怕绩效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评价目的在于获得员工绩效现状的信息,找到与目前及未来要求的差距,绩效优秀的员工将得到物质奖励,提升等鼓励,而绩效较差的员工将得到培训机会,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所有员工将从中受益,绩效考评成为员工与企业之间主动交流的有力手段. 以往人事部门的工作是被动的,例行的,如考勤,工资发放等,遇到问题平息了事,而人力资源管理从资源开发,职工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角度,前瞻性地注意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技术更新,员工心态等,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进行挑战性的开拓.总之,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是一次思想上的创新,它们的差别并非仅仅是形式的,而是有本质的区别.

112 评论

Melinda麒儿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范文

摘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结合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能够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了基于信息的决策支持。文章论述了各个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系统 文献综述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演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经历了三个阶段,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和发展动力的论述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杨兴东、王红霞、魏玉莲、成卫山(2007)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 0世纪6 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第一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当时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的限制,这种系统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自动计算薪资的工具。但它的出现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即用计算机的高速度和自动化来替代手工工作量,使大规模集中处理大型企业的薪资成为可能。第二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第二代系统基本上解决了第一代系统的主要缺陷,对非财务的人力资源信息和薪资的历史信息都给予了考虑,其报表生成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也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它的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功能要求已经从单纯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汇报逐渐转向数据处理和分析、替管理人员做出预测和决策支持,并通过电子流程进行自动化和跨平台跨网络工作等方面转变。

蔡昊(2006)在论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演进时也提出了三个发展的时期。他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同时大型企业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费力又非常容易出差错,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第一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当时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的限制,用户非常少,而且那种系统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种自动计算薪资的工具,既不包含非财务的信息,也不包含薪资的历史信息,几乎没有报表生成功能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但是,它的出现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即用计算机的高速度和自动化来替代手工的巨大工作量,用计算机的高准确性来避免手工的错误和误差,使大规模集中处理大型企业的薪资成为可能。第二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计算机的普及性,还是计算机系统工具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都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阶段性发展提供了可能。第二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基本上解决了第一代系统的主要缺陷,对非财务的人力资源信息和薪资的历史信息都给予了考虑,其报表生成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也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这一代的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研制的,未能系统地考虑人力资源的需求和理念,而且其非财务的人力资源信息也不够系统和全面。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在20 世纪90年代末,它的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 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 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 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了集成的信息源。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数据库技术、客户/ 服务器技术,特别是Intemet/Intranet 技术的发展,友好的用户界面,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得以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集中精力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政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促进了企业选用人才的科学化。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为我们更好的管理企业提供了帮助,它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将信息技术和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建立自动化、信息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使企业获取人才,提升竞争力的基础,使企业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谭洪波(2003)认为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应用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战略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预测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制订行动计划及控制和评估计划等过程。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利用因特网等网络技术和手段,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建立战略资料库,对影响人力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和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和战略资料库,收集影响人力资源供求的各种因素,采用以定量为主,结合定性分析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系统可以采用计算机数学模型或其他仿真模型来预测人员流动,比较人力资源在数量质量、层次结构等方面的需求与供给的情况。

(二)应用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进行工作分析和岗位测评。

系统化、自动化的工作分析和岗位测评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

1、构建职位数据信息集,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划岗归类、录入有关的岗位信息。

2、形成系统化的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和岗位分类图。

3、把工作构成因素进行分解,构建统一的、结构化量表式的岗位评价要素指标体系数据库,并按要素分层次赋值。

4、采用要素计点法 ( 点数法)或因素比较法的工作评价原理,建立岗位测评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过岗位测评系统由职位管理委员会、上级岗位、专家等人员按工作说明书要求及经验对各个岗位的重要性、复杂性等相对价值作出全方位的评价。

5、通过对各个职位的评价比较,确定每一职位的位置、作用及相互关系,并确定每一职位的工作标准。.

182 评论

豆瓣酱7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作者:赵曙明 来源:<<外国经济与管理>> 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知识,知识的创造者与知识的载体——人将取代企业所拥有的其他资源(如土地、原材料、房屋、机器等)成为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同时,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迅速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环境等各种不确定性的挑战,因此与之相适应,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也需要为迎接新的挑战做出调整。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了讨论。 自从彼得•德鲁克(Peter )于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了“人力资源”概念之后,[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又有了许多新的进展,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吸取了各种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政治学中引申出了资源依赖理论,从经济学中引申出了工作成本理论,从企业战略中引申出人力资源战略理论,从社会学中引申出了制度化理论,从心理学中引申出了行为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分类 Mohoney和Desktop曾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划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研究分支,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还可以被更进一步地细分:从分析层次的维度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划分为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两大类。 宏观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是在组织层次上进行的,关注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是功能导向型的,在个体层次上进行,主要研究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个体的影响。 划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另外一个维度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数量(单一/复合)。无论是在组织层次上还是个体层次上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都可以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数量作进一步的细分(参见表1)。 表1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分类 ┌————————┬—————————————————————┬—————————————┐│ 实践数量 │ │ ││ │ 单 一 │ 复 合 ││ 分析层次 │ │ │├————————┼—————————————————————┼—————————————┤│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公司绩效的实证关系(如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高绩效││ 宏观(组织) │ │工作系统) ││ │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流动率的影响) │ │├————————┼—————————————————————┼—————————————┤│ │单个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如招聘、培训与│心理契约(如员工对组织的感││ 微观(个体) │ │ ││ │开发、绩效考评等) │情与承诺) │└————————┴—————————————————————┴—————————————┘ 资料来源:本文参考文献[13]。 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三个重要领域 (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最重要变化是把人力资源称为组织的战略贡献者,人力资源管理正在逐步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过渡,而对于人力资源“战略”,一些学者认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系统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一种“适应性”,主要包括内部适应性(水平适应性)和外部适应性(垂直适应性),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系统与组织竞争战略之间的适应性。查德威克和凯培利(Chadwick&Cappelli,1999)[1]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战略定义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政策与组织输出之间的关系”。[12]而Delery和Doty(1996)认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包括七方面的内容:内部职业机会、正规培训体系、业绩测评、利润分享、就业安全、员工意见投诉机制和工作设计。[6] 在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的方法中,有三种较为普遍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贡献联系起来加以考虑,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第二种方法是在组织的竞争环境中考虑人力资源战略选择以及这些战略选择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的影响;第三种方法是确定组织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政策之间的“适应”程度,从而考虑这些适应性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时效、企业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的作用、企业变革程度以及管理方式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分成如下几种类型: 表2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常见类型 ┌—————————————————————————————————————————————————————┐│ A:按人力资源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时效分 ││1.累积型人力资源战略:企业以长期的观点来考核衡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因此较重视内部员工的培养和 ││人才的发掘,通过严格的筛选从内部获取适任的人才;以终生雇佣为原则,同时以公平原则对待员工;员工 ││晋升速度慢,依据员工的工作层次和工作年限来确定薪酬 │├—————————————————————————————————————————————————————┤│ A:按人力资源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时效分 │├—————————————————————————————————————————————————————┤│2.效用型人力资源战略:以短期的观点来考核衡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因此提供较少的员工培训机会,企 ││业职位一有空缺随时填补,实行非终生雇佣制,员工晋升速度快,采用以个人为基础的薪酬支付方式 ││3.协助型人力资源战略:介于累积型和效用型之间;个人不仅需要具备技术能力,同时在同事之间要有良 ││好的互动协作关系;至于培训,员工个人负有学习责任,而企业则只是提供协助而已 │├—————————————————————————————————————————————————————┤│ B:按企业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的作用分 │├—————————————————————————————————————————————————————┤│1.投资战略:企业通常聘用不同类型的员工,以提高企业弹性和使用多样化的专业技能,同时企业与员工 ││通常建立长期工作关系,注重培训和提高;员工工作较有保障,企业通常十分重视员工,视员工为投资对象 ││2.吸引战略:企业为控制工资成本而最大限度地限制员工人数;由于工作的高度分化,员工招聘和录用都 ││较为简单,培训费用也较低;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纯粹是直接和简单的利益交换关系 ││3.参与战略:企业将很多决策权下放到基层,使大多数员工能参与决策,从而提高员工的参与性、主动性和 ││创新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 C:按企业变革程度及管理方式分 │├—————————————————————————————————————————————————————┤│1.家长式人力资源战略:主要特点是:(1)集中控制人事管理;(2)强调次序和一致性;(3)硬性的内部任免 ││规定;(4)重视操作与监督;(5)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是奖惩与协议;(6)注重规范的组织结构与方法 ││2.开发式人力资源战略:主要特点是:(1)注重开发个人和团队;(2)尽量从内部招聘;(3)大规模的发展和 ││培训计划;(4)“内在激励”多于“外在激励”;(5)优先考虑企业的总体发展;(6)强调企业的整体文化;(7)重││视企业绩效管理 ││3.任务式人力资源战略:主要特点有:(1)非常注重业绩和绩效管理;(2)强调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再设计和 ││工作常规检查;(3)注重物质奖励;(4)同时进行企业内外部招聘;(5)开展正规的技能培训;(6)有正规程序 ││处理劳动关系和问题;(7)重视战略事业部的组织文化 ││4.转型式人力资源战略:主要特点有:(1)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重大变革,对职务进行全面调整;(2)进行裁 ││员,调整员工队伍结构,缩减开支;(3)从外部招聘骨干人员;(4)对管理人员进行团队训练,建立新的“理 ││念”和“文化”;(5)打破传统习惯,摈弃旧的组织文化;(6)建立适应经营环境的新的人力资源系统和机制 │└—————————————————————————————————————————————————————┘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表3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按企业变革程度及管理方式进行分类 变革程度 管理方式 人力资源战略基本稳定,微小调整 以指令式管理为主 家长式人力资源战略循序渐进,不断变革 以咨询式管理为主,以指令性管理为辅 开发式人力资源战略局部变革 以指令性管理为主,以咨询式管理为辅 任务式人力资源战略整体变革 指令性管理与高压式管理并重 转型式人力资源战略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全球化和管理国际化也同样使众多管理学者将研究方向从国内和地区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转向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近十几年来,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些研究和实践中,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人员一直在集中与分散两种管理模式之间存在争论。持集中管理模式的学者认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将在美国开发并得到成功应用的观念推广应用到国际范围。持分散管理模式的学者认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根据不同文化开发不同的管理方法。瑞克斯(Ricks)、托勒(Toyne)和马丁内斯(Martinez)等人就指出,在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考虑和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不尽相同的方面。[5]总体来说,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差异体现在:(1)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应包括若干独特的维度,需要关注不同文化观念和社会价值观的相互影响,关注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转比时管理方法的适用性、法律和经济的差别以及由于社会文化差别而引起的不同学习风格。(2)跨国管理运作的复杂性和雇用不同国籍员工的必要性,是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主要差别。 近年来,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的四个领域:(1)外派员工、内派员工以及他们的职业生涯设计问题;(2)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问题;(3)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统一模式开发问题;(4)跨文化管理问题。 (三)人力资源管理效益评估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人力资源管理能给组织带来效益和效率。但是,如何才能进行测量呢?关于这个问题,Husehid(1995)就一直致力于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与子公司财务状况之间的关系,[7]而Lam和Wite也曾对14家制造企业进行了研究,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财务效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8]不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收益还是为此而付出的支出,都难以得到准确的计算值,这说明运用简单的比值法去评估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做法并不现实可行,还需要研究和开发适用的能够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其他测评方法。目前在一些管理实践中已经出现如下几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绩效的办法。[10,11] 1.人力资源指数问卷调查。有些组织使用组织士气态度测验来评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成效,这些问卷试图将员工的态度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比如,美国联合特快专递公司在1993年建立起了自动员工调查系统,这被认为是该公司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现在关于员工意向的调查已经被一些企业和研究者们进一步拓展,开发出了人力资源指数问卷,用来对本公司的现实情况与其历史情况进行比较,或者与其他公司相比较,旨在寻求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途径。使用者认为,人力资源指数问卷在评估企业的民意、整体满意度、员工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度以及辨识需要集中解决的困难或问题方面是有效的;另一方面,人力资源指数问卷虽然能说明人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但没有任何根据说明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人力资源声誉。有些专家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是一种价值判断。因此,什么水平的客观业绩是有效的,什么水平的客观业绩是无效的,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的反馈意见来判断。这类研究表明,顾客感觉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与企业的业绩成正比。另一类研究集中对精通、了解企业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如企业主管、人力资源高级执行主管、教员、基层管理者、顾问和商情传播者等进行调查,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对反映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做出评估,用以判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的效果。这两类研究表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不仅要在感觉上被认为是有效的,而且还要求它的服务对象感到满意。但是,几乎没有证据说明客户满意程度与整个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3.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将企业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产或投资来研究,考察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活动导致企业人力资本的变化情况,如计算员工缺勤与离职成本、员工录用和培训损益分析等。 但是,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还存在一些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通常,人力资源会计侧重于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的价值和贡献,并不着眼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业绩。因此,该方法在联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绩效与企业绩效方面显得不足。 4.人力资源审计。人力资源审计就是通过调查、分析和比较来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人力资源审计通过对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的开发和使用,试图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已经取得的业绩状态,使管理者知道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人力资源审计着眼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有效性,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各类活动及其执行过程的管理效果。但是,这些功能的有效执行并不一定会增加整个组织人力资源工作对组织的贡献。所以,人力资源审计是必需的、重要的,但可能还不是非常有效的评估人力资源功能的方法。 5.人力资源案例研究。人力资源案例研究就是通过对组织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政策和实践的具体案例,对其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成功的案例研究具有巨大的价值,可以用较少的花费得到宣传。 案例研究方法作为一种评估活动,并不是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衡量的标准,而是提供某项活动成功的证明;它通常不能对某项特定计划或整个工作进行跟踪评估,而仅仅是某一时点上的一次性检验;通常是以主观判断为依据。此外,对某一项目成功与否的判断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6.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一般来说,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会带来开支的变化。所以,评估人力资源绩效的一种方法是测算人力资源成本,并将其与标准成本相比较。有些组织将其与其他组织,尤其是相似组织的相关成本进行比较。 通过对每项成本的核算与比较,能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绩效进行监控,但是用来作为比较的标准数据本身并不一定是有效的。通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方法仅仅利用了企业的一部分记录。 7.人力资源竞争基准。基准是用来比较或者对照某事物的模型或测度。基准确定法就是将特定比较的指标与其他“最好实践者”组织的指标相比较。最常见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准绩效评价指标是:总报酬占税前总收入的百分比,内部管理职位占有率,单位员工的销售额,津贴占工资成本的比重。[2] 一种评价人力资源管理情况的方法是计算各种比率。这些比率可以按照年度来计算和比较,提供有关人力资源工作变化的信息。根据国家统计得来的基准来比较比率指标是确定人力资源有效性的最好方式。比较活动应该在一个企业内部每年进行,这样可以通过不同年度情况的比较找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已经取得的进展。 8.人力资源关键指标。美国有学者提出用评估组织绩效的关键量化指标来反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业绩,但是缺乏合适的数据库往往成为评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组织绩效贡献度的困难之一。用于人力资源评估的关键指标的数据资料,需要企业建立起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长期不懈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这也正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值得探索的一个方向。 9.人力资源效用指数。有些企业试图建立一个指数来衡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益情况。通用电气公司(GE)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员工关系指数就是由反映员工行为的八个代表性指标组成。 衡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有一种方法是人力资源绩效指数(human resource performance index,HRPI)。它是使用大量的人力资源系统数据建立起来的,开发者称它能够成功地用来评估企业在招聘、选拔、培训和留用方面的工作。但是,目前还缺乏将其与组织绩效相比较的尝试。 最具综合性的研究是由美国学者杰克•菲利普斯研究开发的人力资源有效性指数。他通过对八个工业部门、91家企业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源绩效和组织有效性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3] 10.人力资源目标管理。20世纪60年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目标管理方法(MBO),它是通过确定组织总体目标并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单位或个人,辅之以各种考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目标制定过程必须具有如下特征:明确、可评估、有时效性、富有挑战又可达到,合乎实际并能为所有参与者理解。目标必须是管理者所期望的,为了达到某一高水平绩效所必需的。 11.人力资源利润中心。近十几年来,西方企业内部市场日益成为显著的发展趋势。所谓内部市场?就是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由企业家群体组成的公司社团,他们在企业内部与在外部市场上一样进行买卖,开发新产品或服务,不管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采用的仅仅是经营哲学,使企业能够迅速而又有效地适应变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作为独立的利润中心来运营,可以对自己所提供的服务和计划项目收取费用,有时还要与来自组织外部提供的服务进行竞争。 12.投入产出分析。美籍俄裔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列昂惕夫(1988)最早提出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9]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益之中,人力资本所创造的价值就是总产出扣除物质投入(包括折旧)后的余额,其数值的大小可以归结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在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益时的主要问题在于企业成本的投入核算,如果仅仅考核单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效益的话,那么还得测算企业效益中多大成分是由此项活动创造的。一般来说,我们主张在使用该项技术进行测评时对人力资源管理效益进行整体测量。 13.人力资源指数。美国的舒斯特教授提出了一种由15项因素综合而成的人力资源指数,这15项因素分别是:报酬制度、信息沟通、组织效率、关心职工、组织目标、合作、内在满意度、组织结构、人际关系、组织环境、员工参与管理、工作群体、群体间的协作能力、一线管理和管理质量。研究者对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的许多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区标准和国际标准。 14.应用人力资源研究的评价方法。人力资源研究就是通过数据分析来决定过去和现在人力资源实践的有效性。通常可分为初始研究和二手研究。初始研究就是数据是为一定的项目研究第一手收集起来的;二手研究就是利用著作、专业期刊论文或其他来源的他人已有的数据来从事研究。常用的初始研究模型有试验和样板项目、员工态度调查和离职面谈。 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评估有不同的假设和方法,虽然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成功工具,但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人力资源评估的结果好坏不是企业管理的目标,测评的本身是一种管理工具,通过测评活动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提高,尤其是增强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贡献。有关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评估研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之一。 三、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新兴而又永恒的话题。随着科学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各门学科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把人力资源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实现“好人”的价值,加速社会的进步。本文是从此处着眼,探讨了人力资源理论的新进展以及我们的一些研究。当然,这些还是不够的,希望能以此文引来大家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更多思考。

210 评论

点評狂魔

注册┆登录┆发表文章 关于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误区分析的文献综述 2006-01-26 16:12:19 大中小 管理的核心在于人,在现代这个企业组织竞争激烈的时代,人才已经成为一个组织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对于组织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但是,人力资源由于其主体人的特殊性,在开发与管理上存在着诸多困难,同时也容易步入误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误区分析也就成了一个特别需要注重的区域。一、关于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误区的研究概况“人力资源管理”这个概念首先是在1954年由Peter Drucker在《管理实践》一书中引入的。组织的管理由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系列围绕着组织中员工的开发与管理系统已初见雏形,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近些年来,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传入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因此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渐成显学。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以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研究水平为强,同时全国各地的许多高校也开设了此专业,并结合当地实际做了一些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研究。例如贵州大学关于西部落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就很有特色。同时,针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误区的研究也很多。很多专家和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但是,在我看来,依然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人力资源管理从性质上讲是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从历史上讲是新兴学科。因此,在有些研究的过程当中,不免就会流于表面化、现象化,仅就现象谈现象、仅就案例谈案例。没有就这些现象背后深层的东西进行分析。也就是说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出现的现象返回到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学科本应有的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土壤当中进行考察,甚而没有从哲学的高度来进行反思。这些我将在文献综述的第二部分进行祥述。其实,所谓的这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误区所产生的原因正是由于他们将人力资源管理从本身的土壤当中抽离出来,就人力资源开发谈人力资源开发、就人力资源管理谈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平面化、抽象化、物化了。而人则是立体的、鲜活的、自由的。这正是我毕业论文所要阐明的一个核心,也是针对这些误区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分析。很显然,这篇论文的写作脉络是经济学的、社会学(心理学)的,甚至是管理哲学的。二、对文献的综述与分析综合所阅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误区的研究大多关注在以下几个方面:误区一:“人力资源管理”即“人事管理”。这一误区是传统意义上的,是由于对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缺乏本质的认识,而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动性、开发性和战略性。归于这类误区的还有,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与组织中的其他部门没有关系,这还是没有把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区分开来的结果。人力资源存在于整个组织当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是立体的,并非是人力资源管理这一个部门来进行的管理,而是组织当中每个成员共同来参与共同来完成的。误区二:把人当作“成本”而非“资源”。对于记件制的工人,企业往往把其报酬看作是产品成本的一部分,要么就是尽量压低工人工资,要么就是尽量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目的就在是于节约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虽然劳动法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但还是存在超时、超强度劳动的问题,员工加班时间不确定、加班工资得不到保障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说到底还是把人当作了成本,没有把人当作创造性的财富和资源,没有尊重人,没有把人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来看待。这样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失败的,最终只会导致高效率下的低效果以及员工的大量流失。误区三:人才结构不合理,单纯追求低年龄、高学历、高职称。许多企业、组织盲目追求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低年龄的人力资源,,只愿意接受人才而不愿意给人才以成长和培养的环境、土壤。缺乏建立动态的人才优化配置机构,没有实现人与岗位的动态匹配。另外,在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误区进行的相关分析中,也指出了企业把人才当作“蜡烛”而非“蓄电池”的这一误区,认为企业不应把人才当作不断燃烧的蜡烛,而应将其视为一个蓄电池,在不断放电的同时,也应不断地给其充电。。这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进入门槛过高,人才资源浪费,组织效率低下,冗余与人才的短缺同时并存。误区四:员工培训偏于片面性、盲目性,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鉴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于企业管理的影响日趋深入,管理者们也越来越关注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借鉴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成果的同时,更加注重员工的培训与开发。于是,兴起了一股培训热。在对员工的培训当中,往往为了寻求短期效果,流于形式、流于表层的业务技能培训而忽视了深层的理念培训和创新思维的开发,同时,培训偏于片面性,缺乏规划和连贯性、整体性,往往认为通过一个或几个培训项目一次培训完毕后就能达到预期效果,并且对于培训的效果缺乏有效的考评,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导致组织资源的浪费、培训效果的低下以及员工对于培训的负面情绪。误区五:过度注重物质激励,忽视了精神激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各种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爱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生理需求为人的最基本的需求,所以大多数的管理者都认为物质财富是激励和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不二法宝,并且认为分配的差距越大越好,单一注重人力资源的经济效益,忽视了人文环境的创造,强调以待遇来留住人才而非以事业和感情来留住人才缺乏人文关怀。事实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容易让人们产生错觉,认为人的需求是分为五个层级,是分阶段的。其实,人的需求是多方位的,并不仅仅因为需要物质就不需要精神了。管理者们应该在给予员工物质激励的同时也给予员工人性的关怀,从精神层面上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误区六:人力资源管理程式化、数据化。在组织目标达成的过程中,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会自发存在,人都是有惰性的,因此需要一系列的程式,通过各种指标、数字、表格来具体规范人的具体工作并对此进行评估。把人力资源管理程式化、数据化之后容易给人这样一种错觉:一切变量因素都是可以通过具体数字来进行预测、估量和把握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把人和人的工作都抽象化、平面化,并没有充分认识人性,同时也缺乏对各种包括人在内的变化因素所导致的风险预测和评估系统。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显然是缺乏弹性的。误区七: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模块化,单纯依靠管理者或上级的领导能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一个很大的误区就在于单纯的将其分为几个步骤几个模块来进行,这种机械性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就会导致各项职能与组织整体目标相脱离,在整体上缺乏有效的整和性,并没有把人看作是一个立体的人,而是按照组织要求机械性的将人的某项能力剥离,单纯依靠领导者或管理者的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使人碎片化。误区八:提倡“人本管理”,实质上却是独裁的,是过分依赖领导意志的。现代很多企业都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营造,但是要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并不容易。很多企业还明显存在着排斥、歧视甚至是帮派斗争,这些与以人为本的的理念都是背道而驰的,这些现象再怎么伪装与掩饰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应该是以尊重人为基础为前提,不应该以人本管理为手段,应该是以人本管理为目的。三、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误区分析的几点补充及建议从上述对文献所发现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误区我们可以看到,对误区的研究分析大都集中在两个层面,一个是传统层面上的,也是最基本层面上的误区,即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碎片化、程序化和数据化。这一层面上的误区主要是没有把人看做是有能动的创造力的“人”,只把人看做是平面的、可操控的一种物化了的资源。通过对这些误区的研究与分析,把人从机械的工作当中解救了出来,注重人主观能动性发挥,也似的组织的管理功能更加灵活化、系统化、人性化。另外一个是现在大家普遍关注的误区,即忽视了人本管理的思想,把人的需求阶段化,没有把人看做是一个系统的人,片面追求以物质激励来寻求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通过对这一误区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要在以物质激励员工的同时也要注重员工感情的培养,以事业和感情来吸引和留住人才,不要单纯的以待遇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强调组织或企业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即企业环境,尊重员工,培养员工的归属感,极大的激励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朝着组织希望的方向发展,做到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能使员工实现对自我的需求。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对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际上还存在着第三个层面的误区,即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而非目的,并没有真正理解到人本管理的内涵所在,把人本管理单纯的理解为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和运用人力资本。如此来理解人本管理,还是没有把人从物化的框架中解放出来,仅仅把人看做是一种资源,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需要利用的一种资源,人是管理过程中的接受者。人还是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事实上,真正的人本管理并不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是为了人的自我实现需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实际上就是真正的尊重人,以人的需要和自我实现为导向,重视每一个人的作用,把人从“物化”当中解放出来,最大限度的开发人的潜能。最终在人自我实现的同时,实现组织的目标。

336 评论

相关问答

  • 人力资源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是指组织或社会团体运用系统学理论方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

    心赏19880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嘛,我倒找到几篇(1)面向知识的企业组织运作模式理论与应用研究林钻煌(2)股份制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洪慧(3)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激励机制研究赵波(4)NP

    火焰天堂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人力资源论文陈述模板

    随着我国各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人员逐渐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人力资源论文,供大家参考。 人力资源论文 范

    1024个西瓜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人力资源审计论文文献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管理学 门类:工商管理类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事业单

    gangyaya037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答辩自述范文

    毕业论文答辩自我陈述(精选5篇) 艰辛而又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

    猎户座HS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