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1

yiliudewendu
首页 > 职称论文 > 国际关系学院变更论文题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七-279928530

已采纳

《经济政治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论公共社会》(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黄建钢是个喜欢独立思想同时又关注中国社会变化的人。近年来,每每他推出的新观点总有些出人意外,但你细细琢磨之后,那里面不仅透露出敢为人先的勇气,而且是蕴含智慧的学理分析与切中时弊的大胆建言。比如,当正学术圈里做学术的人们,一直在为社会科学中古老的学科之一——政治经济学如何继承和发展而苦恼时,乐于独立思想的他却出版了54万字的《经济政治学——对经济及其发展的政治学解释》(2008年)。当人们大多陶醉于市场化改革之后快速发展带来的繁荣景象时,他又推出了27万字的《论公共社会》(2009年)。成为一个有思想的学术人,是大学时代黄同学书生意气的青春追求,更是今天已成为浙江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的黄教授终身不变的治学目标。经济政治学“思考不仅需要勇气,而且还需要智慧。建钢送来的《经济政治学》正是他目前对正在发生或者将要面临的变化的思考。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他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面。”这是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萧灼基对黄建钢的专著《经济政治学——对经济及其发展的政治学解释》的评价。什么是“经济政治学”?多年来,我们熟知的都是经典教科书《政治经济学》呀!那么,黄建钢的《经济政治学》新意何在?竟然让萧老先生赞许他“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书生误国、空谈误国,是时下人们对学术界知识分子的一种担忧甚或诟病。为了走捷径,有些人喜欢坐在书斋里冥思苦想,连篇累牍叠床架屋攒出一个个“高论”;也有人热衷于在小圈子里面侃大山,期盼侃出一套套不同凡响的治国之道;更有人欲望使然,脖子上安着风向标,听风便是雨,擅长鹦鹉学舌……但都不愿意走到社会实践中去,不愿意直面社会问题。然而,黄建钢的《经济政治学》的的确确来自他对社会实际的观察与思考。2006年,他带领的团队承担了浙江省规划重点课题《浙江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治理关系的研究》。身为浙江人的黄建钢,早在十几年前就曾几下“前店后厂”的温州和“鸡毛换糖”的义乌做调研。在这次重返温州、义乌等地的调查研究中,一直都在思考“浙江为什么能从30年前的经济小省一跃成为30年后的经济大省”的他发现:在经济先发区的温州,关心政治、关注政策、维护自身的权益,已成为普通民众的一种自觉;而在浙江,公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同地方经济发展程度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原来,浙江经济30年发展的巨大动力,其实是蕴涵在政治治理模式中的。浙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较典型的市场经济模式,是在充分尊重民众和民间创新的基础上,政府才作出决定的模式。这是一种在计划基础之上实现了自由与计划嫁接和结合的模式。这正是黄建钢为什么要研究“经济政治学”的缘起。他认为,当经济快速发展引发无序竞争、引发对人性、自然及生态的严重破坏的时候,以人为本的社会就必然要呼唤人性、秩序、节约……这就是在呼唤政治治理啊!他说:“因为政治是经济发展的‘方向盘’,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油门’、‘速度调节器’和‘制动器’,所以要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对政治治理模式进行调整,就一定要有一个更加科学的政治治理模式。”在《经济政治学》中,他具体剖析了温州范式,指出其“缺少公共社会的方向”;研究了义乌范式,认为它“缺少社会国际化和城市国际化”的内容;分析了黄岩相对落后是“政治治理范式相对不稳定”所致……在展望浙江未来发展的方向、在选择从现实走向未来道路的同时,他试图寻找或者叫创新一个新的社会运行发展范式。因为,正如同浙江经济的发展一样,中国经济在30年快速发展之后的今天,正急迫地呼唤政治治理,如果没有新的、科学的政治治理理念及范式,浙江乃至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则是一句空话。黄建钢的结论是:政治治理的“质”决定经济发展的“度”。我们应该构建一个经济发展与政治治理有效的良性互动模式。难能可贵的是在《经济政治学》中,他以一个章的篇幅,提出了对建设“公共社会”的构想。群体心态论也许因为是北大学子的“基因”,大学时代的黄建钢就特别喜欢挑战“敏感话题”。当时的北大每年5月都有一个“五四”学术研讨会。1979年入学的他,在大一时,兴致勃勃地赶写了一篇论文交了上去。然而,由于话题过于“敏感”,竟引起了一个教研室里的巨大分歧:褒奖的人说可以拿优秀论文奖,而反对的人认为根本不及格。1990年代是个思潮涌动的年代,已经在北大做学生工作的黄建钢不能不关注“敏感话题”,因为它客观存在,你不能装作看不见。这期间,他发表了大量文章——《“学潮”的社会心理分析》、《大学生心理失衡及其相关分析》、《1993~199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是的,每一篇论及的都是“敏感话题”!不过,这一次,他的《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与大学的思想教育和管理》获得北京大学第三届(1991)科技成果论文二等奖。在对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的研究中黄建钢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中国社会自古就是一个很容易发生群体性行为(或者叫群体性事件)的社会。而群体性事件是个什么概念呢?那个时候统统被定义为:“闹事”的“乌合之众”……而黄建钢不同意此类判断。从此,群体性行为中的群体性心理这个课题,让他研究了20年。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读博士的时候,他所关注的仍是“敏感话题”。其18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就为:《群体心态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这是一个把政治行为与群体心理结合起来的研究。群体心态有那么重要吗?群体心态值得一个人研究20年吗?黄建钢认为,群体心态是人类及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一种原始状态,它基本处于一种无意识的或者理性“基本趋零”的潜在的状态,但从哲学上看,它具有本原状态的性质。所以,对它进行研究是为了使我们社会的发展能更加接近发展的本原目的。2003年,黄建钢的新著《政治民主与群体心态》问世;2004年,他的专著《群体心态论》出版;紧接着2005年,他的《社会稳定问题研究》(与人合著);2006年,《教育—哲学论》一一与人们见面……几乎是一年一部!在《群体心态论》中,黄建钢的笔触上溯两千年前的农民起义,下至1980年代的“学潮”;观韩国发生的支持卢武铉集会,评伊拉克战争爆发一周年的全球反战大游行;解辛亚被刺数十万巴勒斯坦人涌上街头,析科索沃事件再次被世界关注;话我们身边因拖欠工资、征地拆迁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行为,论“安全阀制度”泄洪之必要……由此,他总结道:由群体心态支配的群体行为即将成为影响2l世纪人类生存、发展方式及方向的主要因素。人类是否具有良性、健康的群体行为方式,将直接决定其自身能否最终走出21世纪。作家王蒙曾经说过,人类的问题总结起来只有两个:一个是吃不饱“饿出来”的问题——生存问题;另一个是吃饱了“撑出来”的问题——探寻终极意义的问题。研究了20年群体性心态的黄建钢笑言:“饿出来”的问题是“困”,而“撑出来”的问题是“惑”,现在世界上吃死的人不比饿死的人少啊!那么,如何看待中国今天的困与惑?黄建钢的分析表明:进入1990年代的中国,群体性行为呈现出新特点:政治性减弱、潜在性增加,然而这并不等于群体性行为消退或消失了。从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看,许多个体越来越倾向利用群体性行为维权。他给出的结论是——任何形式的群体行为都既是旧情绪的宣泄方式,又是新情绪的形成方式,一般又都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人类必须掌握发现、培育、增进和扩散良性群体心态的能力,同时也必须掌握缓解、分解、击破和控制恶性群体心态的能力。公共社会论“这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又是一个容易产生误解的尝试”——把这句话用在黄建钢2009年推出的新著《论公共社会》上再恰当不过。一提起“公共社会”人们马上会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公共社会”是不是“空想共产主义”的翻版?“公共社会”和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什么关系?这个概念太敏感了!太容易产生误解了!《论公共社会》原本是与某出版社的签约之作,待黄建钢把初稿拿出来后,那家出版社的编辑又摇头了。于是,双方出现了如下一段颇具深意的对话:“这个概念没人说过啊。”“那没人说过就不能出版了?那你们要赔钱了。”“呵呵,出这本书弄得不好我们的饭碗都要丢了!”……是啊!究竟什么是“公共社会”呢?“公共社会”的本质特征又是什么?关键是“公共社会”的理念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还记得《经济政治学》吧?在那里面黄建钢试图寻找或者叫创新一个新的社会运行发展范式,它就叫“公共社会”。“公共社会”的构想当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与黄建钢对浙江,特别是对舟山的考察思索分不开的。2002年,作为浙江省的人才引进,政治学博士黄建钢从北大来到了位于浙江省舟山市的浙江海洋学院。在对舟山的调查研究中,他发现,最近几年,舟山的经济总量虽然不大,但人均GDP增幅和增速连续4年在浙江省排位第一。然而,今后能不能继续保持这个好势头?从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治理的关系来看,关键在于能不能解决好社会发展的问题。黄建钢为舟山构想了这样一个公共社会范式:有完善的公共设施,有浓厚的公共权利意识,有文化,社会高度文明;有比较发达的网络公共社会;有清晰明了的道路指示牌,有良好生态环境和轻松的生活方式;有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有完整、协调、有机整体、循环的经济规划和计划、机制和体制;推行费改税,税收收缴工作科学、合理和充分,土地开发管理和使用严格、严肃;有完整、完善的“公共经济”体系。他认为,舟山应以新加坡为参照,加强社会公共意识,整体规划先行,培养公民的良好行为规范,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机制的恢复和建设。而在建设公共社会的过程中,据他观察,舟山面临着三大困难:对全体市民进行公共性教育、变市民为公民、足够的投入和投资。别看堂堂出版社的大编辑对黄建钢的新提法“提心吊胆”,可是舟山的“公仆”们思想解放着呢!为了舟山在发展模式和机遇上能抢先进入一个战略高地,他们对黄教授的新思想、新观点情有独钟,一点也不含糊!2008年,那是一个中秋之夜。刚刚履新的舟山市市长周国辉邀请黄建钢教授一起赏月。原来,周市长不久前在《舟山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黄教授的专访《从此渔人知归处东海之中有桃源》。其中谈到舟山成为黄对“公共社会”理念实行设想和设计的第一个案例。那一夜,市长与教授相谈甚欢。黄教授告诉周市长:所谓“公共社会”的基本性质,概括地说,就在于把社会组织化、利益公共化、服务公益化、教育公共化、投资公开化和政务公开化……从而形成一个“大社会”的概念、机制和状态。和周市长的倾心畅谈,再次激发了黄教授埋藏心中已久的对公共社会构想的梳理、研究的欲望。2009年,《论公共社会》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不久,黄建钢把“公共社会”这个理念又运用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在《大学校园公共社会论》这篇论文中,他分析道:“这是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新构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态势形成的。这个构想由于涉及未来而显得至关重要。”为什么说这个构想涉及未来且至关重要?黄建钢说:“要建设‘公共社会’靠谁啊?因为大学校园的环境最具浓浓的公共性——公共空间最大,所以,在这里最可能培养和培育出具有较高和较浓公共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有了这样的一大批具有公共意识和能力的人,社会的有序和有机的公共化建设才能成为可能和现实。”殚精竭虑,不倦思考。黄建钢在繁忙的校务和教学之余又在着手构思他的下一部著作《心理管理学》……“我就是要为舟山的发展、浙江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我希望把自己的智慧献给我们的国家。社会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止,我的坚持和思考就不会停止。”这是黄建钢教授朴实的心声,更是一个政治学者孜孜不倦提出新观点的原始动力。

223 评论

太白小君

回答比较长,考研的请耐心看完,文末彩蛋!!!

2018年3月10日星期六是人大国关的考研复试,有幸参加外交学专业的复试,到3月15日打电话去人大问复试结果,确认自己通过复试了。从准备考研到复试完毕,中间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感慨良多,趁着对复试还有感觉就写下一些或许对学弟学妹们有用的经验。本次分享内容如下:

第一篇:考研过程整体认知

第二篇:初试专业课复习经验

第三篇:复试经验

第四篇:干货资源整理(绝对惊喜!!!)

第一篇:考研过程整体认知

当我写下这篇分享帖的时候,考研已经结束了10天,去北海的火车很平静,让我可以再次静下心,写下这些对考研备战的你有所裨益的话!

一、  考研认识:学历or梦想

为什么选择考研?我之所以考研,出于两个考虑,一是学历,二是个人兴趣与今后可能的就业方向。本科学历到底够不够用这是一个一直都有争论的话题,虽然因情况而定,比如你要是打算去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学历的重要性肯定比你在一家私企要大,因为这跟今后的升职空间关系很大,尤其是你想去大型国有企业、垄断企业,比如四大行、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单位,本科生的话就…这里给大家附上一位人大硕士学长的帖子(他自己开的公众号,人气相当高)《秋招:一个网申全过的985本硕男生的血泪求职史 》

本科学历的确也可以让你找到一份很不错的职位,但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职位关于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好的公司单位都有各种你想不到的门槛,比如**银行**岗位要求本科是985、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更夸张一点“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世界排名前30的高校”

就我个人而言,以也倾向于以后去国企或事业单位或政府机构工作,所以选择考研也就容易理解了。总之,这个话题无须我多说,大家结合各自情况取舍。

考研与高考,这两者区别真的很大!!!

1.   首先,高考准备了至少三年,然而考研对于我这种大三才决定,而且考研专业跟本科八杆子打到一起的人来说,同样是四门考试六个科目,却只有半年多点的时。

2.   其次,备考环境不一样。我是在17年的暑假结束之后才搬到图书馆五楼非考研区自习,虽然有一些每天都见得到的、同样在备考的面孔,但是同桌的、周边的人一换再换,不是高中那样固定的同桌,更没有那种每天早晚全班一起书声朗朗的背书场面,取而代之的是图书馆门口、楼道里三三两两的“凄凉”背书声。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有固定的同桌;另一个更重要的环境是,考研气氛的问题,我们学校考研氛围不算很浓厚,今年考研多一点,但更多的是工作去了,也有参加国考的,到了秋招开始的时候,当室友都开始忙着投简历,拿到还不错的offer的时候,不知道你是否还坐的住,周围的人也时不时调侃说你也投简历留个后路呗,省的明年参加春招……

3.   对个人自觉性、自制力对要求不一样。高考是每个班都有班主任,每门课有授课老师,还有各种学习小组,这些可以监督你学习,但是考研没有这些(除非你去报类似新东方的全封闭式考研班),更多的是靠你自己监督自己的学习。

4.   但是二者也有联系。2015年冬天去北京参加一个比赛的时候去了趟人大,走走人大校园里跟高中同学聊天,又想起了自己14年的梦想还没有实现;16年自己在学校开水吧了,上半年忙着水吧的事情,下半年就去专业实习了,6个月。从一番雄心想要创业开辟自己的事业到选择考研,而且是跟本科专业没有半毛钱关系、非常文的专业,这个360度的戏剧性转折,有很多故事可讲,如果有机会,我愿意跟你促膝长谈,压缩了就是一句话——找对目标,瞄准定位。总之,这一切结束之后更加坚定了我考人大的决心,当年是想学法学,如今选择了更感兴趣的外交学。

二、  择校择专业:城市、学校、专业三步走

考研,最首先的是确定目标,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尤其是对于自主命题的学校,因为涉及到如何选择复习参考书、参考资料、找历年真题等内容,各个学校不一样。如果是全国联考,可能存在先复习,到报考的时候看复习情况选择学校,这表面上看起来是那个很求实的做法,但在我看来是不靠谱、不踏实的表现,因为这会给你增加侥幸心理和各种松懈,“反正到时看情况嘛”……你还记得高考的时候那种很强的目标感和干劲吗?那是因为把梦想的大学写在桌子上!反正,对于这一点,如果你首先想到一个很想去的学校,那最好不过,当然再结合实际,比如自己的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和心态,具体如何操作,大家可以参考其他更详细的资料。

三、  如何利用200多天实现蜕变

(一)     避免干扰与诱惑

1.   手机:考研复习的时候,我一般把手机开飞行模式,除非查资料、查单词,一般只在饭点和晚上10点后关闭飞行模式,这样复习的效率真的更高,不信你试试!

2.   社交app:微信、微博、QQ,9月开学之后,微博卸载,微信和QQ都只在饭点看消息,其实给你发消息的人也不多,有事情留言就行了,耍朋友的更要相互理解;微博真的有毒,反正我也没有屏蔽那些乱七八糟的消息,直接卸载了,肖大神的动态他会在微信公众号发重要内容,就别惦记着跟他微博互动了,各种考研资料加群、关注微信公众号就行了,定期收集,不需要每天都看看更新没有。

3.    保研、国考、秋招——专注坚持pk留后路?:如果你成绩不是那种很有希望拿推免生资格的,最好别瞎凑热闹了,这事不仅费时间,还可能弄坏心态;国考、秋招,如果你认定了要考研最好断了这个念头,你老想着多留条路,最后可能你拿到的结果比你预设的还要差,大四了,选择的确很丰富多样,但我坚信,专注坚持比“留后路”“选择多”是更具有含金量的选项,能把后者运用到极致的人,他的优秀可能不是我背能望其项背,对于我们更多的人而言,选择后者的话很可能就操作成了“三心二意”“一事无成”,真的,能把一件事情踏踏实实做好那就很不错了!

(二)     资料收集与整理

考研跟高考还有一大区别是,信息不太透明,所以我说信息为王应该没人反对,这种信息包括你从任何渠道收集的,院校公开、贴吧、各种群、人脉、乃至出题老师的课程、论文、学术会议等等。从萌生考研的想法,到浏览院校信息,到查找考试参考书、历年真题、购买参考资料,再到自己整理电子资料,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开考前2天,我把自己的“论述题背诵资料”整理打印出来,初试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这才结束了,详细流程:

1.   第一阶段是浏览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在院校信息库查找人大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招收人数、考试科目等等;然后是人大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里面有人大各个学院历年的报考人数、招收人数等等信息;再就是人大国关的学院网站等。

2.  第二阶段是购买考试参考书和参考资料

专业课的书比如《政治学导论》《国际政治学概论》等都可以在淘宝上找到。我知道的在出售人大国关专业课参考资料的有【WeChat公zhong号:RUC人大国关考研资料库】。

公共课的资料购买,我个人使用的有:

考研政治:肖秀荣全套(很多本,不是一次性全部出来的,你去淘宝上瞄一哈就晓得了),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必背

考研英语:张剑黄皮书近20年真题及解析,王江涛高分写作,新东方考研翻译,王江涛预测作文20篇,新东方预测卷,黄皮书预测卷。

我的建议:考研政治跟着肖秀荣肯定没问题,今年考研政治大题肖4又基本上押中了。考研英语的话啃英语真题,主攻阅读和新题型那50分,买黄皮书可以了,考研作文我没怎么研究过,但是小作文用那本王江涛预测20篇够了,它是在王江涛英语高分作文的预测作文的基础上修改的,大作文今年是关于大学生选课的话题,算是教育吧,似乎也被它押中了,但我不觉得,有时候他们押题真的就是往大话题帽子上扣,所以不要直接把背的写上去,这个真要平常积累好句子、好表达、高级词汇替换,这些资料我会在下文干货里面分享给大家;英语预测卷我觉得或许不需要,你留最近2年的真题先别动,到考前2周练练模拟考就够了,虽然我买了2套,自己就用了3套只做了大阅读,其他送人了,而且错误率差别很大!

3.  第三阶段资料和笔记整理:

请见我的第二篇经验贴《2018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初试专业课复习经验》,不再啰嗦。这个阶段还需要关注的是学院网站有学术动态、教师信息,这两样非常的重要,学术动态对于我们这样的三跨考生尤其起帮助,可以知道这些老师最近在干嘛,最近他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是什么。

第二篇:初试专业课复习经验

人大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三个专业初试的考查内容一样,如下图:

一.625政治学导论

(一)2018年初试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历史制度主义

2.都铎式政体

3.失败国家

4.两院制

5.葛兰西意识形态

6.新自由主义

二、简答题

1.迈克尔曼国家基础权力理论

2.马克思韦伯官僚制

3.社会资本政治作用

三、论述题

1.十九大我国根本矛盾变化对国家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2.比较政治学分析中国方案世界意义

(二)参资料的选择

这个科目算是专业课里面比重最高的,它1门课顶810包含的3门课的分数,但是复试又不考了,所以这种操作我也不是太懂,但是既然要考,我们还是得重视。我使用的主要参考书如下:

(三)复习的五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是初步概览全书,看看这本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分为哪些章节部分,哪些内容可能比较重要,哪些内容比较难理解。我当时在17年3月份第一次翻开这本书,花了2周看完第一遍,然后发现自己啥也没记住,而且我本来就是跨考,有点失落,但是没关系,再去看第二遍,每次看一章,看完第二遍我发现好像有点感觉了,于是再找了些关于625的经验贴,看看大神怎么拿下这门课的。

(二)  第二阶段是精读,我从6月初才开始正式进入复习状态,每天上午基本上就是看《政治学导论》,还是每次一章,先看看每一章的前言和小问题,带着这些提示去看书,然后看书的过程中注意把你不了解或不理解的名词、表述或者小问题用笔记本记录下来。这里强调一下做笔记的重要性,我非常重视做笔记这项工作,光这一门课我就用了3个16K的本子。还要注意的是,导论上有些注解也要看,比如18年名词解释“都铎式政体”你看过它吗?其实就在导论课本上的注解上一带而过,而且在杨老师论文中也出现过,反正这个名词我当时看书的时候注意到了,记在笔记本上,后来在看到他某一篇论文的时候自己把它当成名词解释题补充好了,这5分就顺利到手了。每看完一章,你把它的框架图简单画出来,这个阶段只需要写到3级标题,帮助你理清内容,下次看之前先看下这个框架图看看可以回忆起哪些内容。然后你看书时记录的那些不懂得问题,可以自己去查找资料或者在群里问一问学长学姐,实在不行也可以先放着,后面你多看几遍书,多看几篇论文之后,或许你自然就大悟了。另外,强烈推荐你多买一些颜色记号笔,把重要的内容划出来非常醒目。这一阶段除了看导论的课本,还可以参考下学长学姐的资料,但是你要明白,那是别人写出来的东西,并不是你自己的想法,所以你不能完全依赖它,甚至以此取代看书的过程,这是不行的,因为他们的资料是看书之后消化出来的东西,删掉了书上很多解释性的语言,留下的多是条条框框,反正我当时拿到资料,我先看了两遍,真觉得是云里雾里,不如教材的体系和连续性。但是当你看了几遍书之后,对这门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理解的话可以用这些资料可以辅助理解,因为他们的确是在里面补充了不少内容,很多不一定会考到的内容,自己有所取舍的看吧,总之,别让资料成为你的依赖或者负担。

(三)  第三阶段是自己做笔记,经过前面2个阶段,看书应该至少有4遍了,当你觉得开始摸到这门课的路数的时候,你可以开始自己把笔记写出来。我当时手写了一份笔记,到7月底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写出来的要点我都不想看第二遍,因为我的字不是很好看,而且有些书上的话我直接写了书上几页几页,然后要重新翻书找内容就特烦,于是我决定做电子版笔记!!!到10月1日,终于把这门150分的专业课笔记给整出来了,真的是一口老血喷出来,一方面是中间了走了许多弯路,另一方面是我太看重这一门课程,毕竟分值高,要想拿高分不能随随便便应付,所以我才在看完第5遍书、看了杨老师若干论文和若干本其他著作之后,对这门课摸到了感觉,才开始这项规模宏大的工程!我把很多边边角角、非重点的内容删去了,并根据历年考点进行了适当整合,适合第三轮背诵强化。

(四)  第四阶段是背书,这可以说是直接关于分数高低的步骤。我背书开始得很晚,大概11月离开考还要40来天才进入了背书的状态,那我之前在干嘛?看书看笔记看论文,对,我就是更习惯看书思考。而且我真正开始背书的时候并不是像你们想象中的那样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个人孤零零地拿着本书,裹着被子在走道的尽头,举着手机灯小心翼翼地背书。我背书之前还有一个虽然费时间但是很重要的环节——画脑图,把每一章的主要考点,根据我之前整理出来的笔记,详细画出框架图,可以写到6级标题,反正就是要详细,让你看到图能够复述出主要内容。举个例子,这是第十章政治统治的一部分脑图,没错,我也是用电子版画出来的。我每次背书都是左手先看脑图,右手打印出来的笔记,先把该章节的笔记快速过一遍,然后再看脑图,再盖住脑图在脑海里回忆脑图的内容,因为这是框架,当自己可以把框架回忆出来的时候再一个一个考点背诵,背诵的时候先把脑图上的关键词句念熟,我都是心里默念,然后闭起眼睛看看能不能背出来,背不出来就瞄一眼,这样反复练习,直到你可以把脑图里的全部内容背出来,这还没有结束,当你可以把脑图里的东西背出来的时候,你要尝试着把笔记上相应考点的内容给完整地复述出来,因为考试的时候你不可能就写那么一点点字,太单薄了,所以你平时背诵要严格要求自己,至于在考场上能回忆起多少就是另一回事了。利用脑图背书的过程,我大概进行了8遍左右,一开始只能每次一章,后面越来越快。还要注意,这15章并不是都会考,不是均匀用力的,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六、七、八、十三、十四章,而且我建议你把已经考过的考点、考过的次数标注一下,高频考点、重要考点背诵的时候多花功夫。关于导论背诵的时间怎么安排,我当时是早上6:30-7:30背诵昨天上午背过的内容,是大声诵读;上午8:30-10:00开始背新的内容,是默背,一边理解一遍背诵;晚上11:30-12:00复习上午背过的内容,是默背。这个安排是我经过很多次不同的尝试的出来的比较科学的安排——每天早上都会复习昨天的内容,每天上午都有新内容,睡前复习今天背的内容。

(五)  第五个阶段是考前冲刺阶段,主要是根据杨老师的论文和当年圈子里的热点来自己适当的准备下论述题的相关材料,其关键是“信息”——捕捉信息和处理信息。大言不惭地说一句话,今年考625,我真押到题了,“都铎式政体”在我自己补充的名词手册里面,“迈克尔曼国家基础权力理论”在我的论文补充材料关键词五,论述题第一题也是论文补充材料关键词一的内容,如下图示所示。再举个例子,论述题第一题我之所以那么重视,是因为12月1日,人大国关学院公众号推了一篇文章,是人大政治学论文的议程,它的主题就是国家治理与国家建设,而且2017年,杨老师发了不少关于国家能力与现代国家治理的文章,不信自己去搜一搜,所以我把它放在补充材料的第一个关键词,以引起自己的注意。这足以说明,信息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因此这第五阶段也不可掉以轻心。

(四)政治学导论历年真题统计(请下载PDF查看)

二.810国际类综合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810国际类综合真题

一.简答题

1.      简述权力转移理论内涵和政策意义

2.      简述相互依赖理论的内涵和理论逻辑

3.      简述古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异同与联系

4.      简述国际关系研究的层次分析法

5.      简述《色佛尔条约》的背景、内容、影响

6.      简述七年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7.      简述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处理边界问题的概况

8.      简述对朝鲜半岛问题的立场和政策

二.论述题

1.         中共十九大提出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和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意义

2.         冷战时期美苏战略竞争对当代大国关系的启示

3.         当代中国外交提出的关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观念与实践

国际关系理论的复习非常重要,人大给的书目是陈岳老师的《国际政治学概论》,但是它非常简练,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没有进行讲解,所以我建议大家在看完2遍后,可以去看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田野《国际政治学科地图》,我用的是前两本书。但是看这些书时,要把握重点,根据历年真题考点,以此为重点进行补充阅读,我自己根据考点总结的知识点如下:政治经济学方法、国际政治具体研究路径、马列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非主流学派、各学派比较、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国家实力与国家利益、国际冲突与国际体系、海权论与陆权论以及军事、文化与国际法。虽然这里有15个考点,但实际上最重要的几个板块无非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四个主义、马列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硬记,人大特色)、七个国际体系理论、国际制度与合作(其实还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观点)、地缘政治理论、国家利益、国际政治行为主体(07年之前出题多,近几年出题少)。建构主义是非常重要的学派,810也很喜欢出这个理论的题目,从2003年至今出过7次,但这部分的理论真不是那么好理解,所以大家务必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再背诵,不然会搞混,强烈推荐阅读秦亚青老师的《权力制度文化》,主要看理论篇那部分就行,方法论那部分看下层次分析法,今年刚好考了这个简答题。各学派的理论比较也经常出现,这重点考点要求更高,从历年考查可以看出,主要是新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传统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比较。

当代中国外交在这三门里面算是比较简单的内容,复习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人大指定书目《当代中国外交概论》的重要考点,尤其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要条约、公报、声明、宣言以及重要原则,这些一定要好好背一背,要熟练;二是中国的时政外交,比如当下热门话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容、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等等,都是在备考时需要关注的话题,这部分内容的资料如何查找呢?首先推荐外交部官方发表的文件,使用里面的表达;另外可以在cnki上找这些热点话题的论文看一看,但是很多也是学者自己的观点,如果有,请认准人大老师的论文,用他们的观点,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去年初试题目有一个是“请论述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变化”,这个题目我猜很可能是金灿荣老师的主意,因为他此前发表过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这也再次强调了看论文的重要性。再就是,Chinadaily双语网站有权威文件的中英双语版,也可作为复试备考时使用。此外,再悄咪咪地告诉大家一个技巧,如何知道哪些老师出过题?首先,你打开人大国关网站,在师资力量里面看看国政和外交的老师,从教授开始一个个名字在cnki上找他们历年发文,然后对照你整理好的810历年真题(前提是你整理好了,怎么整理我待会说),看看那些论文是可以对应上历年考题的,如果有对应的,你会发现那些论文是在考试时间之前就发表过,反正我发现了不少,比如刚才的金政委的、还有常青建老师的(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宋伟老师(2018年权力转移理论)等等,我只列几个,更多的就看你们自己发现了。知道那些老师出题有什么用?这个就不用我说了吧,考试复习更有针对性毋庸置疑。

国际关系史是最麻烦的一门课,我使用的参考书是刘德斌《国际关系史》,我对比过王绳祖、唐贤兴、方连庆等人的国际关系史,最后选择了它,因为它的逻辑性非常鲜明,而且相对详细,不夸张地说从开始准备到考试结束,这本书看了不下5遍,另外自己还根据这本书整理了大概15万字的140个考点笔记,这看了8遍左右,为什么说是看,因为按我的记性根本背不下来,而且它分值也不算高,所以只有反复看增强印象。另外,增强对这些知识点记忆的方法是思维导图。举个例子,如图。除此之外,抓住重点也非常重要,重点还是根据历年考题总结。

另外,需要提醒几点:如果你要自己整理专业课笔记,强烈建议做电子版,记得要经常备份;如果你要画思维导图,请用在电脑上画——百度脑图,这是个好东西,你也应该有;如何抓重点,一定是研究历年真题;重要的资料务必打印下来,方便及时查看。

总之,凡事多讲究方法,不要怕麻烦,坚持到最后,结果不会让你失望。

彩蛋!彩蛋!学弟学妹们如果需要人大国关考研专业课资料,这里有惊喜哦:

184 评论

美丽的球姑娘

没有。根据《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官方网站显示:毕业论文题目完全交给考生自由编撰,只需要应届毕业生将自己在某一领域内发现具有研究意义或者有所成果的资料写进论文中并且进行解释即可。

82 评论

相关问答

  • 学位论文题目变更理由

    原因有: 1、因为实际的工作和实习的实践内容发生了变动 2、因为研究需要,需要将题目界定更加严谨。 3、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发觉原定的论文题目太大,范围太宽

    京京魅力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有关现代国际关系的论文题目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WTO贸易救济措施研究 入世后,两岸三地投资经贸关系发展研究 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研

    寳呗颖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国际关系学院变更论文题目

    《经济政治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论公共社会》(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黄建钢是个喜欢独立思想同时又关注中国社会变化的人

    yiliudewendu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的人际关系论文题目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关系 心理问题 因素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摘要: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发展都依赖于人际交往。

    素素V587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论文题目变更原因

    原因有: 1、因为实际的工作和实习的实践内容发生了变动 2、因为研究需要,需要将题目界定更加严谨。 3、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发觉原定的论文题目太大,范围太宽

    Hello,umi酱!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