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羊羊小P
个人觉得,在面对“纳税人”三个字的候,很多人都走了极端,一种人是完全没有自己是纳税人的概念;还有一种是突然发现自己是纳税人,然后瞬间逆袭为“老子是大爷”状态。似乎都缺乏对现代国家的理解。跑题了。通过题主的问题我感到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味道,希望是我理解错了。也许题主只是反感读英文文献或者写英文论文而已吧,如果是这样的话,求别冠冕堂皇的贴上“纳税人**”的标签。“科研用纳税人的钱”与“论文用英语来写”这本身是毫无逻辑相关的两个事好吗!只要科研成果是有价值的,以后你这个纳税人享受到了科技的成果就行了吧!题主有这样的精力替公知纠结这种问题,还不如想一想作为纳税人的你我,有没有被问过到底想不想要看奥运,或者对航天员太空吃粽子有没有兴趣。再或者,关心一下为什么三峡建好了,还要在电费里附加交什么三峡建设基金,不是说好了半个中国的用电都不用愁了嘛!建设三峡这两千亿的花销可真真是纳税人的钱哦,作为纳税人我本来还天真的以为这是一次性投资呢!!又跑题了,不过我相信对于题主来说,思考一下这些问题,是会有帮助的。发布于 2014-06-29
陈果果122
破除唯论文可以大大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性和积极性,让学术价值提高。唯论文就意味着一切与论文挂钩,没有写出对应的论文那么升职和加薪就越来越远,但需要知道的是很多大的突破,划时代的技术不是一促而就的,需要潜心耕耘很长时间才有可能出成果,而唯论文的负面影响就是急功近利,导致很多人不愿意花大功夫去钻研去探索,而是想尽办法多发论文,这样的论文哪怕一万篇也比不上钻研数十年的一篇论文。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专利,论文含金量和价值低的根本原因。
在2020年12月教育部就唯论文问题明确提出了底线要求,印发了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在意见里明确提出不得将学历,职称等作为在教育系统学术期刊发布论文的限制性条件,不可以简单以刊物,头衔,荣誉,资历等判断论文质量,且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导师岗位选聘,人才计划申报审核的唯一标准。
目前很多论文合作学术成果的注水程度很高,一篇多发,重复评价的情况时有发生,可以说是大大降低了学术的活性。论文本质上是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唯论文就容易导致重论文轻研究,不是人人都是天才,都是灵感迸发的人,论文要长期研究和耕耘才可以真正出来,而不是对于他人研究成果的改头换面和无关紧要的延伸。一个要长期的研究却要短期的成果,没有短期的成果就没办法升职称,哪怕学术水平,个人能力,知识储备远远超过这个岗位也是无法胜任。
唯论文很容易导致学术浮躁,论文低质,所以破除唯论文是利远大于弊。
听雨轩808
在创办了《传播与教育评论》后,我发现通过办刊帮助大家实现更好的学术成长这条路是可行的。 所以,我希望创办更多的其他学科领域的期刊,给更多人提供论文发表的机会。 于是,我开始向各位学术大牛们发出邀请,邀请他们来创办各自学术领域的新刊。 我先后联系了十几位学术大牛。 他们有些是自己创办了自媒体,像我一样给大家讲论文写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有些本身就是学术期刊的主编,自身就有很多办刊经验和资源。 有些是和我一样的大学老师,虽然没有太多办刊经验和新媒体经验,但是自身学术能力超强。 但是,大牛们的各种反应很出乎我的意料,同时也激发了我的很多思考。 很多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 办一个普通的学术期刊,有什么用?会有人来投稿吗?会能有影响力吗? “这太难了。” 是的,对于这些要发C刊,发SCI,发SSCI的大牛来说,从零起步,办成一本好的学术期刊是超级难的。 从我做学术辅导以来,客观地说,大部分来的人都是学术小白,没有论文写作经验,更没有论文投稿和发表的经验。 所有人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发C刊,发SCI的,都是要一步步来的。 每个人不是天生就会做研究,写论文的,也不可能一跃而成学术大牛。 人是需要成长的。 而从普通论文到SCI论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一步跨上去,而是要慢慢爬上去。 学术大牛们已经发了很多C刊和SCI,身边的人也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来学习的人都是抱着这个目的的。 所以,他们认为,如果你的期刊不是SCI,不是核心,就不会有人来投,就没有意义。 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我告诉大家几个真实的数据,非常触目惊心。 还有很多潜规则,我在这里就不好多说了。 其实就算你认识了一个C刊主编,你也一样发不了C刊。 这就是中国目前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 我之前说过学术圈的基本盘,就是我们发表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学术期刊的数量远远跟不上需求。 我也想讲讲我在开始征稿这短短10天的一些感受。 1.大多数老师从来没有发过英文论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 2.很多老师完全没有投稿经验,对于期刊的知识几乎完全为零。 3.大多数老师都不富裕,即使可以发SCI,那动辄2-3万的版面费也是交不起的。 所以,学术期刊不能只为那些10%不到的学术大牛服务,而让学术草根们完全无立足之地。 学术期刊应该为大部分刚刚起步的老师们提供机会,提供土壤,让他们获得成长。 听了我的一番话。 很多学术大牛改变了态度,但是他们仍然疑惑,我们能打破这些根深蒂固的学术偏见和学术评价吗? 我想,暂时看,可能还不能。 但是,只要我辈的不断努力,这不是不可能的。 只要有希望,我们就应该去点亮他人。 这不正是我们做学术的终极目标所在么? 最后,我发出一个邀请,希望有志于做学术期刊,为大多数人做学术服务的老师们来和我一起创办新刊。 哪怕能对学术界做出一点点改变,我觉得都是很值得的事情了。
本科毕业答辩基本上只要不对老师破口大骂、重拳出击,谦逊一点,即使有个别问题没答上来也是会给过的呀~但是还是每年都有答辩不过的情况,真的很神奇。 有的同学脾气那叫
个人觉得,在面对“纳税人”三个字的候,很多人都走了极端,一种人是完全没有自己是纳税人的概念;还有一种是突然发现自己是纳税人,然后瞬间逆袭为“老子是大爷”状态。似
如果通过终审了 一般上稿没问题了 但是 每个期刊都有它用稿的周期的 它都会一期压着一期往后推 所以 可能是你的稿子排版到后面的期档了 不要急 可以电询一下 耐心
你说的分段应该是按目录分段,不能按目录,目录排版肯定有问题。如果识别不了目录,系统会按1万字符左右自动分段,
是的。非常的重要,如果有一个特别好的小论文,最后就会有一个特别好的成绩,也会让对方对自己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