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织锦
对。只不过不同职称对通讯作者加分高低不同,在国内发核心期刊,还是首选第一作者,认可度更高且加分更有用。通讯作者是课题负责人,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第一作者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
腊八醋w
纠结与郁闷,没有着落的心情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了,配一张我家小宝的照片来缓解我的无助与无奈吧! 2017年,第一次尝试参评副高职称,这也是大学老师必然要经历的。本以为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差,分数也不算低,怎么也应该差不多吧!结果却遇到了自己想都没有想到的问题。 首先,自己编写的著作由于当时主编的顺手写了个我参与编写五万字,本写了有近十万字的著作一点用都没有了。 接着,本想着还编写了两本教材,一本十万字,一本九万字,怎么都够条件了,结果审核小组说,这个是出版社授权编写的,不是教育部授权,没有教育部的证书,无效!!! 然后就想那就用论文吧,三篇论文,一作或通讯作者,至少两篇核心,也满足条件。然后,然后~~就彻底栽在了通讯作者上面。问了度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之所以叫通讯作者,一定是与期刊杂志联系的论文作者,对论文负责解释,回答质疑等。由于我发表的中文期刊在2014年并没有明确标注通讯作者,我就提供了当时和期刊责任编辑的所有邮件来往记录,我作为通讯作者的填写的稿费通知单,还有寄给我的稿费通知单。该提供的都提供了,在忐忑与不安中等待,等来的公示结果仍然是不满足论文条件,非通讯作者。 看到这个结果,心情无比难受,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能认定?然后,我又联系了杂志社,提供了我跟责任编辑的所有邮件来往记录,杂志社给我开具了确系通讯作者的证明,盖的红章,以及盖章的我作为通讯作者的稿费领取信息单。但仍然没用。 我找了相关部门,给我的解释就是通讯作者一般是导师,学生不可能作为通讯作者,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会成为笑话的,不符合行规。我不知道是不是科研圈里都这么定义通讯作者,但这次参评副高评审,也就因为关键人物认为的行规,我就彻底被排除在外了,连资格都没有,尽管分数排名比较靠前,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虽然难受,日子还得照常,弱势群体,是那么滴无奈与无助,不认同又能怎样呢?不接受又能怎么办呢? 路远且长,望断天涯路,无奈!
对。只不过不同职称对通讯作者加分高低不同,在国内发核心期刊,还是首选第一作者,认可度更高且加分更有用。通讯作者是课题负责人,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第一作者是本
区别: 1、第一作者为学生,通讯作者为导师。 2、通讯作者则是本研究的学术指导人或导师,而不是"通讯联系人"。任何非高级职称的作者和研究生都是有资格当通讯作者的
期刊论文格式模板 论文装订顺序为外封面开题报告内封面目录中文题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外文题名外文摘要外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致谢考核意见表。以下是我J.L为大家分享
第一作者指的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有的文章署名也有两个或多个第一作者,称为并列第一作者,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在人名上进行标注。 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
中办通讯可以在邮政订阅。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中办通讯杂志深受大家的喜爱,每年销量很高,可以自己到邮局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