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yilianghq
基本资料
别名:彩叶苋
类 别:多
彩叶草
年生草本植物--观叶类
水:喜湿润,夏季要浇足水,否则易发生萎蔫现象。并经常向叶面喷水,保持一定空气湿度。
肥:多施磷肥,以保持叶面鲜艳。忌施过量氮,否则叶面暗淡。
土:要求土壤疏松肥沃,一般园土即可。
温:喜温暖,耐寒力较强,生长适温15-25℃,越冬温度10℃左右,降至5℃时易发生冻害。
光:喜阳光,但忌烈日曝晒。
花语:绝望的恋情。[1]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为
彩叶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老株可长成亚灌木状,但株形难看,观赏价值低 ,故 多作一、二年生栽培。株高50~80cm,栽培苗多控制在30cm以下。全株有毛,茎为四棱,基部木质化。单叶对生,卵圆形,先端长渐尖,缘具钝齿牙,叶可长15cm,叶面绿色,有淡黄、桃红、朱红、紫等色彩鲜艳的斑纹。顶生总状花序、花小、浅蓝色或浅紫色。小坚果平滑有光泽。彩叶草变种、品种极多,五色彩叶草(Var· verschaffel讯)叶片有淡黄、桃红、朱红、暗红等色斑纹,长势强健。黄绿叶型彩叶草(ChartreuseTyPe)十小黄绿色,矮性分枝多。皱边(FringedTyPe)叶 缘裂而波皱大叶型(Large-LeavedType)具大型卵圆形叶,植株高大。
编辑本段种类介绍
根
彩叶草图片集锦(16张)
据繁殖方法,可以将彩叶草分为两种类型。1.种子繁殖类型:播种繁殖可以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该类型有以下5种叶型品种:
【大叶型】(large~leaved type),具大型卵圆形叶,植株高大,分枝少,叶面凹凸不平。
【彩叶型】(Rainbow type),叶小,长椭圆形,先端尖,叶面平滑,叶色有红、橙红、黄绿、白地绿斑等。
【皱边型】(Fringed type),叶缘裂并且有波皱,裂纹与波纹的变化很大,叶色也有很多种。
【柳叶型】(Willow~leaved type),叶细长,柳叶状,叶缘具不规则的缺裂和锯齿。
【黄绿叶型】(C
彩叶草
hartreusetype),叶小,黄绿色,抗日灼,植株矮且多分枝。营养繁殖类型:一些不捻性、低捻性或尚不能用播种繁殖方法保持品种性状者。 常见的园艺变种为五色彩叶草(),叶片上有淡黄、桃红、朱红、暗红等色斑纹。另外同属观赏性较高的有小纹草(),原产菲律宾和斯里兰卡。株高15~20厘米,多年生草本,茎横卧。叶对生,菱形,长2~3厘米,叶面暗褐色,边缘绿色,背面色淡。花蓝绿色圆锥花序长10~12厘米。丛生彩叶草(),亚灌木,株高80~100厘米,叶鲜绿色,呈心脏状卵形。缘具粗锯齿。花亮蓝色,轮伞花序,着花3~10朵,呈穗状排列。花期11~12月,冬季盆栽观花。
编辑本段生态习性
喜温性植物,适应性强,冬季温度不低于10℃,夏季高温时稍加遮阴,喜充足阳光,光线充足能使叶色鲜艳
编辑本段栽培管理
彩叶草属约有150种,产于亚洲、非洲、大洋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盆花栽培常见的品种有:红虹、天鹅绒红、矮桃红等品种。性喜气候温暖湿润,阳光柔和充足,空气清新的环境条件,冬季室内适温20℃至25℃,最低越冬温度不能低于10℃,温度过低叶片变黄脱落,5℃以下植株枯死。盆栽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能良好的沙质培养土。对水分的需求,应保持盆土及环境经常湿润适度,忌干旱、防积涝,以免叶片脱水失色,根系感染软腐。光照柔和充足,叶色艳丽显著,但忌盛夏晴空烈日强光直射致叶面粗糙失去光泽度。而在蔽荫环境条件,叶色也不鲜艳。[2]
彩
彩叶草
叶草喜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盆栽之时,施以骨粉或复合肥作基肥,生长期隔10~15天施一次有机液肥(盛夏时节停止施用)。幼苗期应多次摘心,以促发侧枝,使之株形饱满。花后,可保留下部分枝2~3节,其余部分剪去,重发新枝。彩叶草生长适温为20℃左右,寒露前后移至室内,冬季室温不宜低于10℃,此时浇水应做到见干见湿,保持盆土湿润即可,否则易烂根。
编辑本段植物繁殖
采集种子
彩叶草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唇形科彩叶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现于绿地或家庭中栽培的均为人工改造后的园艺变种。园艺变种盆栽时株高约30厘米,叶对生、卵形或圆形,在绿色的叶片衬底上有紫、粉红、红、淡黄、橙等彩色的斑纹。
彩叶草来自热带,因此喜温暖,不耐寒,越冬气温不宜低于5℃,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喜阳光充足的环境,也能耐半阴,忌烈日暴晒,可在室内短期摆放,要求栽种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如仅作观赏用,生长期需摘心数次,促进分枝,使形态丰满。如果要收获种子,最好不要摘心。
在卜海地区,彩叶草于8 -9月开花。开花前,先要选择III.色鲜艳的植株留种;开花时,应对花序用毛笔沾花粉刷柱头的形式进行人工授粉,然后套纸袋隔离,以防杂交退化。在开花前期,应施用一些磷钾肥,保证结实时的营养需求。
一般开花受精后,只要阳光充足、无病虫危害,彩叶草可以结籽,结籽后一个月种子成熟,则可分株采收,晒干后保存,留作来年播种。由于彩叶草种子细小,收获时应带荚晾晒。需说明的是,自己采收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肯定会有一些退化变异的现象,自幼苗期应淘汰不良植株。
繁殖方法
通常播种繁殖可以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有些尚不能用播种繁殖方法保持品种性状的,需采取扦插繁殖。
在
彩叶草
有高温温室的条件下,四季均可盆播,,一般在3月于温室中进行。用充分腐熟的腐殖土与素面沙土各半掺匀装入苗盆,将盛有细沙土的育苗盆放于水中浸透,然后按照小粒种子的 播种方法下种,微覆薄土,以玻璃板或塑料薄膜覆盖,保持盆土湿润,给水和管护。发芽适温25℃至30℃,10 天左右发芽。出苗后间苗1次至2次,再分苗上盆。播种的小苗,叶面色彩各异,此时可择优汰劣。
扦插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极易成活。也可结合植株摘心和修剪进行嫩枝扦插,剪取生长充实饱满枝条.截取10cm左右,插入干净消毒的河沙中,入土部分必须常有叶节生根,扦插后疏荫养护,保持盆土湿润。温度较高时,生根较快,期间切忌盆土过湿,以免烂根。15天左右即可发根成活。也可水插,用晾凉的半杯白开水即可,插穗选取生长充实的枝条中上部2-3节,去掉下部叶片,置于水中,待有白色水根长至5-10毫米时即可栽入盆中。[1]
盆栽方法
彩
彩叶草
叶草盆栽以小型为好,一般成苗上内径10厘米筒盆,经20天至3 0天养护,株高达15厘米即可摆放观赏,室内放置应选南窗口漫射光线较强处,保持盆土干湿适度,空气清新,环境清洁。室外养护,入夏应放疏荫环境。全年可追施稀薄液肥3次。如果主茎生长过高应及时摘心。在不采收种子的情况下,最好在花穗形成的初期把它摘除,因为抽穗以后株姿大多松散失态,降低观赏效果。10月初,入中、高温室越冬,此期可重剪来更新老株,同时,结合翻盆进行换土。最大用盆内径14厘米为止,再大不便摆放。
彩叶草小坚果成熟后很容易自然脱落,还怕暴风骤雨吹打,故应于萼片变黄时把花穗轻手逐个剪下来脱粒,落地种子虽有一些能萌芽出苗,但因不能耐寒,故起不到自播繁衍的作用。
水插繁殖
1.
彩叶草
准备容器:扦插容器可以是广口瓶,也可用矿泉水瓶剪掉上部,取下部注满清水备用。容器务必要干净,用水也一定要水质清洁,而且最好还另取大可乐瓶贮水一天以上,备为扦插 和后续管理之用。
2.剪取插穗:当主枝或经过摘心的侧枝长有4个节或长10厘米左右时,挑选茎干粗壮者,基部仅留1节至2节的对生叶片,将上部剪下,剪口要平滑,没有挤压撕裂的伤口。然后,将插穗最下部的一对叶片剪掉,并且每3个至5个插穗集中整齐基部,用白线松束在一起,待为水插。
3.水插管理:一般以插穗自瓶口入水3厘米至4厘米最好。此后,置之于散射光处摆放,注意每2天至3天换一次清水(备贮水),并注意每天补足瓶内因蒸发而下降的水位。一般在18℃至25℃条件下,7 天至10天就可见生有白根了。
4.及时上盆:彩叶草的不定根,除茎节处易生外,平直粗壮的茎部也会萌
彩叶草图片欣赏(16张)
出,这为插穗尽早成型提供了条件。当见插穗基部生有多条1 厘米至2厘米不定根时,可及时上盆或定植。注意操作要精心,不要损伤根系,一般再在花荫处养护10天左右,即可进入正常管理。
繁殖技巧
播
彩叶草
种用土为草炭土1、细沙的混合土1,撒播即可,彩叶草的种子为好光性种子,因此播后不需覆土,发芽适温20~25℃,保持基质湿润,8~10天发芽。扦插四季皆可进行,20℃左右1周生根,水插也很容易生根。播种苗长出1对真叶时上盆,盆土为草炭土2、壤土1、河沙1,加入 足够的底肥,生长期经常追肥,包括追施过磷酸钙和和骨粉。温度保持在20℃以上,幼苗期视培养目的决定是否摘心,若要培养出株形丰满的植株,则应摘去主干,以促进侧枝生长。若要培养成圆锥形的株形,则不必摘去主干。彩叶草适应性较强,管理较简单,温度适应范围为10~30℃,低于10℃,植株停滞生长,低于5℃植株枯死。彩叶草为喜光植物,光照充足,可使叶色鲜明,但在夏季高温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强光会使色素遭到破坏,引起叶绿素增加,导致植株色彩不鲜明,甚至偏绿,影响观赏。因此夏季高温时应适当遮荫。其它季节则不能遮荫,因光线暗淡会使叶色灰暗。彩叶草叶大而薄,应保证水分供应,土壤干燥则叶面的彩色褪色,尤其夏季应保证盆土湿润,同时应经常向地面和叶面喷水,以提高空气湿度,但不能积水,积水容易使根系腐烂、叶片脱落。冬季则控制浇水,温室温度维持在15℃,保证干湿周期明显,周期要短。对肥料的要求不高,生长季节每月施1~2次以氮肥为主的稀薄肥料。花序出现后,若不采种则应及时摘去,以免消耗营养,同时使株形散乱,影响观赏价值。若要采种则待花序由青变黄时收割。
编辑本段观赏应用
色
彩叶草
彩鲜艳、品种甚多、繁殖容易,为应用较广的观叶花卉,除可作小型观 叶花卉陈设外,还可配置图 案花坛,也可作为花篮、花束的配叶使用。
室内摆设多为中小型盆栽,选择颜色浅淡、质地光滑的套盆以衬托彩叶草华美的叶色。为使株形美丽,常将未开的花序剪掉,置于矮几和窗台上欣赏。庭院栽培可作花坛,或植物镶边。还可将数盆彩叶草组成图案布置会场、剧院前厅,花团锦簇。
编辑本段产地分布
是一种适应性十分强的花卉。在我国很多地方也可见到,尤其南方更常见之。我国各地庭园常有栽培。主要培育基地有江苏、浙江、安徽等地[3]。
编辑本段病虫防治
幼
彩叶草
苗期易发生猝倒病,应注意播种土壤的消毒。生长期有叶斑病危害,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室内栽培时,易发生介壳虫、红蜘蛛和白粉虱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苗猝倒病是播种繁殖瓜叶菊常遇到的一种病害,常可见到幼苗叶色翠绿即倒伏死亡,或腐烂或干枯,该病主要由瓜果腐霉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由种子或水滴喷溅传播。防治方法见凤仙花猝倒病防治。幼苗期要根据设定的株形进行摘心,若想培养为丛生而丰满的园柱形,则必须对幼苗的主干摘心,若想培养为圆锥形,则主干不摘心而是对侧枝进行多次摘心,若不采种,则应及时对花序摘心。
编辑本段栽培管理
彩叶草又名老来变,多年生草本花卉。株高30-50厘米,分枝少。叶对生,菱状卵形,质薄,可长达15厘米以上,边缘有深粗齿,叶面绿色,有黄、红、紫等色彩鲜艳的斑纹,故名彩叶草。
盆花栽培常见的品种有:红虹、天鹅绒红、矮桃红等品种。
彩叶草喜温暖,繁殖可用盆播法和扦插法。播种在18-25度,1-2周可以出苗,扦插分地插和水插两种,水插用晾凉的半杯白开水即可,插穗选取生长充实的枝条中上部2-3节,去掉下部叶片,置于水中,待有白色水根长至5-10毫米时即可栽入盆中。春秋季节需要5-7天,夏季一般一天即可生根。
彩叶草的日常管理比较简单,只需注意及时摘心,促发新枝,形成丰满的球形,养成株丛。花序生成即应除去,以免影响叶片观赏效果。
彩叶草是优良的盆栽观叶花卉,也可应用于夏秋季节的花坛,色彩鲜艳,非常美丽。同时可以剪取枝叶做切花,或花篮的配料,亦可与鸭跖草同栽一盆,为布置客厅、书房的好材料。[4]
编辑本段繁殖规律
彩叶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老株可长成亚灌木状,但株形难看,观赏价值低,故多作一、二年生栽培。株高8Ocm,栽培苗多控制在3Ocm以下。全株有毛,茎为四棱,基部 木质化,单叶对生,卵圆形,先端长渐尖,缘具钝齿牙,叶可长l5cm,五色彩叶草叶片有淡黄、桃红、朱红、暗红等色斑纹,长势 强健。黄绿叶型彩叶草十小黄绿色,矮性分枝多。皱边叶 缘裂而波皱大叶型具大型卵圆形叶植株高大,分枝少,叶面凹凸不平。 各种叶型中还有不少品种,并且仍在不断地培育新品种,使彩叶草在花卉装饰中占有重要地位。 性喜温暖、向阳及通风良好的环境,耐寒能力较弱,冬季一般在10℃以上才能安全越冬,温度过低叶片易变黄脱落,夏季高温时需适当遮阴。 为常见的盆栽观赏植物,亦可作花坛布置材料,同时也适宜配植于花坛树木,还可做插花装饰的材料。 在有高温温室的条件下,然后按照小粒种子的播种方法下种,微覆薄土,以玻璃板或塑料薄膜覆盖,保持盆土湿润,给水和管护。发芽适温至30℃,10 天左右发芽。出苗后间苗1次至2次,再分苗上盆。播种的小苗,叶面色彩各异,此时可择优汰劣。草喜富含、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施以复合肥作,生长期隔10~15天施一次有机盛夏时节停止施用施肥时,切忌将肥水洒至叶面,以免灼 伤腐烂。彩叶草喜光,过荫易导致叶面颜色变浅,植株生长细弱。除保持盆土湿润外,应经常用清水喷洒叶面,冲除叶面所蓄积尘土,保持叶片色彩鲜艳。幼苗期应多次,以促发侧枝15天左右即可发根成活。也可水插,用晾凉的半杯白开水即可,插穗选取生长充实的枝条中上部2节,去掉下部叶片,置于水中,待有白色水根长至10毫米时即可栽入盆中。[2]
种名:
彩叶草
别名: 五色草、洋紫苏、锦紫苏
拉丁名: Coleus blumei Benth.
科名: 唇形科
属名: 彩叶草属
产地分布: 原产印度尼西亚,在我国南北各地
生长习性: 喜温暖而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轻碱土。
生长类型: 草本类
形态特征: 草本植物 > 多年生草本花卉 ,茎四棱,基部木质化。叶对生,卵形或圆形,质薄,有深粗齿,长尖,叶色有黄、红、紫、橙、绿等色。花型小,穗状轮伞花序自枝顶抽生而出,长15至30cm。小坚果平滑,种子千粒重克,寿命4至5年。花期为夏、秋季。
观赏特性: 观叶
园林用途: |室内盆栽|花坛花卉|花境花卉观叶类 ,优良的盆栽观叶。可供夏秋花坛布置,亦是优良的小型观叶盆花。尤适用与毛毡花坛。剪取枝叶可作插花、花篮、花圈的彩色配叶。叶可入药,能治蛇伤。
繁殖培育: 一般播种法繁殖。[1]
小悟空harrywang
黄药子,也叫朱砂七,此药为寥科 植物 金线草(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全草,因其根茎呈朱砂色,故得此名。为缠绕草质藤本,什么是黄药子?黄药子的 功效作用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黄药子的资料,欢迎阅读。黄药子的介绍 黄药子, 中药 名。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干燥块茎。分布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 解毒 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入药部位 干燥块茎。 性味 味苦、辛,性凉。 归经 归肝、胃、心、肺经。 功效 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 主治 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用法用量 6-9g;或浸酒;研末1-2g。外用适量,捣烂或磨汁敷患处。 禁忌 本品块茎和零余子,含有毒成分,服过量可引起口、舌、喉等处烧灼痛、流涎、恶心、呕吐、 腹泻 、 腹痛 、瞳孔缩小,严重的出现昏迷, 呼吸 困难和心脏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洗胃,导泻,内服蛋清或葛粉糊及活性炭;饮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亦有用绿豆汤内服;或用岗梅半斤,清水5碗煎至2碗饮服。 采集加工 栽种2-3年后冬前采挖块茎,以9-11月采者为佳,去掉茎叶、须根,洗净,切厚约的片,晒干或鲜用。 生理特性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卵圆形或梨形,直径4-10厘米,通常单生,每年由前一年的块茎顶端抽出,很少分枝,外皮棕黑色,表面密生须根。茎左旋,浅绿色稍带红紫色,光滑无毛。叶腋内有紫棕色,球形或卵圆形珠芽,大小不一,最重者可达300克,表面有圆形斑点。单叶互生;叶片宽卵状心形或卵状心形,长15(-26)厘米,宽2-14 (26) 厘米,顶端尾状渐尖,边缘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无毛。雄花序穗状,下垂,常数个丛生于叶腋,有时分枝呈圆锥状;雄花单生,密集,基部有卵形苞片2枚;花被片披针形,新鲜时紫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被基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常2至数个丛生叶腋,长20-50厘米;退化雄蕊6枚,长仅为花被片1/4。蒴果反折下垂,三棱状长圆形,长厘米,宽厘米,两端浑圆,成熟时草黄色,表面密被紫色小斑点,无毛;种子深褐色,扁卵形,通常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顶部,种翅栗褐色,向种子基部延伸呈长圆形。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分布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本种适应性较大,既喜阴湿,又需阳光充足之地,以海拔几十米至2000米的高山地区都能生长,多生于河谷边、山谷阴沟或杂木林边缘,有时房前屋后或路旁的树荫下也能生长。日本、朝鲜、印度、缅甸以及大洋洲、非洲都有分布。 药材性状 呈扁球状或圆锥形,直径3-8cm,外表黑褐色,全部密生细根,除去细根或细根脱落部分,则显白色疣状的根痕,形如蟾蜍外皮之疣状突起,故浙江一带,名其为“金线吊蛤蟆”。市售品多横切成片。 黄药子的功效作用 黄药子为少常用中药。始载《开宝本草》。 别名:黄药。 来源: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黄独的干燥块茎。多为野生。河北、山东有栽培。 产地: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福建等地,长江以南各地均有分布。 性状鉴别:块茎多在产地趁鲜切成类圆形或长圆形的片,大小不等,直径3~7厘米,厚约~1厘米。外皮棕黑色,有皱纹及多数棕黄色突起须根痕,有的具残留的细小须根。切面黄白至棕黄色,不平坦,密布呈橙黄色麻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有粉性。气微,味苦。 以片大,外皮棕黄色,断面黄白色,有粉性。气微,味苦。 以片大,外皮棕黑色,断面黄白色,显麻点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鞣质、萜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凉血 降火 、散瘀解毒。体外试验对伤寒杆菌、肠炎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 肺炎 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又其水浸液对黄色毛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 性味:苦、平,有小毒。 归经:入心、肺经。 功能: 清热 解毒、消肿、凉血、止血。 主治:甲状腺状,咳血、吐血、子宫出血、痈肿疮毒、虫蛇咬伤(内服、外敷均可)。 临床应用:1、治甲状腺肿。以单味水煎,或酒煎服,或用其流浸膏;又可配夏枯草等,能改善临床症状。 2、试用黄花子酒治疗 肿瘤 ,尤其食管癌有一定作用。对治疗 神经 纤维瘤,横纹肌肉瘤有一定帮助,但 动物 实验尚未能证实有抗肿瘤作用。 3、疮疡肿毒、蛇害、犬咬伤,可用鲜品捣烂外敷。 使用注意:本品内服有时可能会对 肝功能 产生不良影响,故长期 用药 者,应注意观察肝功能变化。 用量:3~12g,治 癌症 用至30g。 处方举例:黄药子酒:将黄药子300g,62度白酒,置陶罐内封口,陶罐放入水锅内,慢火煮2小时,取出陶罐,稍冷却即放入冷水中,经七天七夜后取出,过滤去渣。即得黄药子酒。一日量50~100毫升,分少量多次服。
俊之独秀
中医治疗甲亢,它主要是针对甲状腺的一些功能,甲亢在中医里边它称为瘿气。甲状腺疾病在中医里边它应该叫瘿,五瘿六瘤这么一说,以后会讲到的。甲亢属于瘿气。它分成几型,就是肝郁气滞,肝火旺盛、肝郁化火、胃火致盛。我重新说一遍吧。就是肝郁气滞,胃火致盛、肝郁化火、气滞痰明、气阴两虚等等各种,根据它的不同症状选择的不同方药。比如说肝郁气滞的,我们用一些疏肝的药物,比如说四海茱萸丸,加味逍遥丸、柴红疏肝散等等,柴红疏肝散是陈世忠的方子,明朝陈世忠的方子。这些方子都是以疏肝为主的。疏肝理气,刚才说了它属于肝郁气滞。那如果有火,可以选用白虎汤,白虎汤主要的成分是石膏 知母,它还有经彼,它主要是有热向的。
nanjingyiyi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由于甲状腺本身过度增生,分泌了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的高代谢的症候群,那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是有多种原因引起的,主要就是遗传、环境,以及应季的一些因素的引起 。最常见的这个类型就是叫格雷夫斯病 ,是由于这个患者本身产生了一种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导致这个甲状腺激素过度增生 ,而形成的一个代谢症候群 。那么这个甲亢在中医是属于阴病的范畴,早在2000多年前,在我国中医的这个文献里面就有记载 ,而且也有这个系统的治疗方法 ,能够明显地缓解症状 ,那么目前我们中医治疗甲亢 ,主要是有两大类方法 ,首先使用最常见的就是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根据这个甲亢患者的具体的情况 ,给他判断一个症型,然后通过滋阴或者是通过健脾,或者是通过平肝熄风等等,能够明显的缓解甲亢的症状,使这个甲亢的复发概率减少 ,另外一个就是通过针刺治疗 ,通过针灸中医针灸是中医的一个优势,通过中医的针灸这个颌骨,或者是肝疏等部位,能够缓解甲亢的症状 ,甚至是降低这个甲亢的抗体 ,起到一个治疗的作用 ,因此甲亢的中医治疗,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另外一个就是针灸的治疗。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疗法主要是两种,第一种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能够明显的缓解甲亢的症状,使这个甲亢的复发概率减少;第二就是针灸的治疗,能够缓解甲亢的症状,甚至是降低这个甲亢的抗体,起到一个治疗的作用。
xiaoqiao945
一、甲亢概述中医临床学中无甲亢的病名,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病与中医学中的“瘿病”很类似。但中医学瘿病的概念很广,在《吕氏春秋》、《三国志》、《诸病源候论》、《肘后方》、《千金要方》、《三因方》等古代文献中先后沿用了血瘿、气瘿、息肉瘿、石瘿、劳瘿、土瘿、忧瘿、筋瘿等众多名称,这些可以概括现代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炎等多种疾病,但与甲亢比较接近的当属忧瘿与气瘿。二、甲亢的中医病因病机甲亢以怕热多汗、心悸易怒、多食消瘦、指舌颤抖、甲状腺肿大为中心证候,病位在颈部缨脉(即甲状腺),病变脏器波及肝、肾、心、脾、肺,而以肝肾为主。病因上既有先天禀赋不足,又有后天调理失度,更有外邪侵袭而发病。所谓禀赋不足者与现代所称之遗传因素相似。人之先天禀赋与肾之关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为人体阴液之本,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本,先天不足、劳欲伤肾均可导致肾之阴阳不足。肾阴不足不能上涵肝木,可致肝阳上亢,阳亢化风则见指舌颤抖之症。肾阳不足,气不化津,为痰为饮,上结颈前缨脉则见颈前肿大。后天调理失度包括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情志内伤与现代所称之精神因素致病雷同。有人统计365例甲亢发病因素,发现8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因素,本病之发病多缘于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肝失疏泄一则可致气机郁滞,血行不畅,二则可化火生热伤阴,三则可横逆犯脾致湿生痰,终则痰热瘀互结为患,结于颈前则为颈缨肿大(甲状腺肿大),内扰心神则为心悸易怒、怕热多汗,上犯肝窍则见突眼之征,热扰中焦则消谷善饥、壮火食气,肌肤失养则形体消瘦,火热伤阴、筋脉失养则见指舌颤抖。饮食不节,多指恣食肥甘,损伤中焦,运化失职,聚湿生痰为患,其证多以身倦乏力、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苔白厚腻为主。所谓外邪侵袭者与现代所称感染诱发本病相似,六淫邪毒经口鼻或皮毛侵入机体,内伤脏腑,生痰致瘀,上犯缨脉,结聚颈前,则成本病。总之,本病是以内伤虚损为基础,复加外邪侵袭,形成气、痰、瘀、火共同为患的本虚标实之证。三、中医治疗甲亢的机理甲亢病位在颈部,临床上呈现出的颈肿、怕热汗出、心悸心烦、消谷善饥、性急易怒、指舌颤动、形体消瘦等症状,是一个多脏腑受病、多病机共存的复杂的病理过程,治疗上常通过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健脾化痰、滋阴降火、滋补肝肾、宁心安神、涤痰散结、活血通络、驱除邪毒等多种方法、多个环节,借以达到调整人体内环境失调的病理状态。有人综合国内有关资料,结合现代科技总结出中医治疗甲亢的机制为:(1)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2)调节神经与体液系统的功能活动。(3)抑制能量代谢。(4)抑制甲状腺素的分泌。四、中医治疗甲亢的适应证中医治疗甲亢多以内服中药为主,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疗效比较肯定。据近年来1033例的统计分析,疗效在84%~之间。有人根据文献资料,结合个人的体会,提出适应症如下:①轻度和中度甲亢(重度甲亢者则中西药同用);②对服抗甲状腺药物过敏者,或因毒性反应无法继续治疗,且不宜手术者;③合并肝病者;④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亢症状加重者;⑤甲亢手术后的疗效不巩固,或又有复发者。五、甲亢的中医基本证型甲亢的临床症状较多,如高代谢症群,精神、神经症状,心血管、消化道症状,肌肉骨骼、造血系统症状及局部症状——甲状腺肿大、突眼等,对如此众多的症状,很难以一法一方来完成治疗计划,达到预期目的。为了便于临床体现中医治疗的特点,就必须对病人所有症状、体征、脉象及其他四诊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证候规律,分辨出不同的证候,方能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对本病的辨证分型,不同层次医疗单位、不同地区学者的意见不尽一致。统计近年来近50篇甲亢的治疗资料,其分型有气郁痰凝、心肝火旺、心肝阴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胃火旺盛、阳亢风动、胃强脾弱等近40个证型,如此之多,自然使学习者难以掌握。有研究指出:本病早期多以火旺为主(实火),阴虚次之。病程较长、年龄较大者,多以阴虚为主,火旺次之(偏虚火)。不典型甲亢、淡漠型甲亢及病程较长且年老体弱者,多以气虚、脾虚为主,阴虚次之。良性突眼为痰气交结,恶性突眼多为肝阳上亢,弥漫性甲状腺肿大多肝郁脾虚,结节性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腺瘤多有气滞血瘀。综合近年来国内研究的资料,结合作者的体会,本病的辨证分型主要有气郁痰结型、肝胃火旺型、气阴两虚型、阳亢风动型、阴虚火旺型、肝郁脾虚型、痰结血瘀型、心肝阴虚型等八个证型。临床上不少病例常不是单一证型存在,可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证型复合存在,在治疗时需注意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方能收效良好。1、气郁痰结型甲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本证型的发病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痰邪内生结聚于颈前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结块肿大,弥漫对称,肿块光滑、柔软,性急易怒,胸闷胁痛,怕热汗出,颈部憋胀,吞咽不爽,喉间有痰;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或弦数有力。治当理气舒郁、化痰散结。方选四海舒郁丸加减,药用:青木香10克,海蛤粉10克,陈皮1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乌贼骨30克,黄药子5~10克,香附15克,枳壳10克,郁金10克。胸闷、发憋较甚者加厚朴10克,瓜蒌仁10~15克;瘿肿疼痛者加山慈菇5~10克,红芽大戟~3克(散剂每次1克);便溏者加山药3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咽喉不适、声音嘶哑者加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射干10克。2、气阴两虚型甲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本证的发病多因郁火耗伤气阴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轻度肿大或不肿大,神疲乏力,口干咽燥,气促多汗,心悸少寐,面色萎黄,腰膝酸软,便溏纳差,下肢浮肿,指舌颤动;舌质红,苔少,脉沉细数而无力。治当益气养阴、涤痰散结。以牡蛎散合生脉饮加减,药用:黄芪30克,人参(太子参)5克,白术10克,生地20克,白芍15克,首乌30克,麦冬10克,柏子仁10克,桑椹20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10克,瓜蒌仁12克,川芎10克,玄参30克,黄药子5~10克。便溏纳差者加山药30克,扁豆30克,砂仁10克;汗多者加浮小麦30克,麻黄根10克;指舌颤动明显者加生石决明30克、钩藤10克;眼球突出、视物不清者加青葙子10 克,草决明30克。3、阳亢风动型甲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本证的发病多因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致。临床表现为心悸而烦,发热多汗,性急易怒,口干不欲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头晕目眩,指舌颤动,颈前肿大,目突如脱;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而有力。治当滋阴潜阳,熄风豁痰。方选珍珠丸加减,药用:珍珠母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熟地黄24克,白芍30克,天冬10克,怀牛膝12克,水牛角15克,夏枯草10克,丹皮10克,知母10克,海浮石15克,茯苓30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30克,沉香末15克(冲服),草决明30克,海藻30克,黄药子5~10克,莪术10克,陈皮10克。指舌颤动较甚者加僵蚕12克,全蝎10克;阴虚甚者加阿胶10克,麦冬15克;心烦不寐者加黄连9克,柏子仁10克。4、肝胃火旺型甲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本证的发病多因暴怒伤肝,肝郁化火,火邪及胃,炼津生痰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肿大而柔软光滑,面红目赤,心悸失眠,性急易怒,口苦咽干,多食善饥,畏热汗出,口渴喜冷饮,头晕目眩,指舌颤动,形体消瘦;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弦数有力。治当清肝泻胃、育阴散结。方选龙胆泻肝汤合清胃散加减,药用:龙胆草10~15克,知母10克,山栀子10克,黄芩10克,生地20克,生石膏30克,升麻10克,丹皮10克,连翘24克,玉竹10克,海藻30克,黄连10克,生龙牡各30克,钩藤15克,白蒺藜12克。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0克,厚朴15克;眼球酸胀者加白芷10克,石菖蒲10克;心悸较甚者加柏子仁10克,酸枣仁24克。5、阴虚火旺型甲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本证的发病多因火郁伤阴,虚火外浮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肿块或大或小,形体消瘦,目干睛突,面部烘热,咽干不欲饮,多食易饥,烦躁易怒,心悸汗出,头晕失眠,手指颤动,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沉细数。治当滋阴降火,涤痰散结。方选知柏地黄丸合消瘰丸加减,药用: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30克,山药30克,山茱萸10克,夏枯草10克,黄药子5~10克,旱莲草30克,贝母12克,茯苓24克,玄参15克,鳖甲10克,牡蛎30克。心火盛者加黄连10克;大便溏薄、下肢浮肿者加山药30克,苡仁30克;胃火盛者加生石膏30克;气短乏力者加黄芪30克,白术10克,太子参30克;虚火重者加丹皮10克,地骨皮30克,青蒿 10克;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0克。6、肝郁脾虚型甲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本证的发病多因郁怒伤肝,肝气不舒,横逆犯脾所致。其临床表现为:急躁易怒,善太息,胸闷胁痛,脘腹胀满,纳食不佳,便稀或溏,颈前肿块或大或小,或见恶心,呕吐,倦怠乏力,心悸汗出;脉象弦滑,苔白或厚腻。治当疏肝健脾,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10~15克,香附15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郁金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枳壳 10克,炒麦芽20克,白术12克,党参15克,厚朴10克,山药30克。肝郁化火兼见口苦口干者加栀子10克,黄连10克,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气郁较甚兼有血瘀表现者加川楝子10克,青皮12克,乌药10克,丹参30克,莪术10克;脾虚较甚者加黄芪30克,白扁豆30克,苡仁15克,藿香10克。7、痰结血瘀型甲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本证患者病程多较长,缘由气滞痰凝、血脉瘀阻而发病。临床表现为:颈前肿块经久不消,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胸闷憋气,眼球突出,心烦善怒,喉间有痰,吞咽不爽,食少便溏;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厚腻,脉沉弦或沉涩。治当理气化痰、活血消瘿。方选海藻玉壶汤加减,药用:海藻30克,海带30克,昆布30克,陈皮12克,青皮10克,半夏10克,贝母10克,连翘30克,穿山甲10克,莪术10克,土鳖虫10克,牡蛎30克,黄药子5~10克,甘草1 0克,砂仁10克。如见面色不华、身倦乏力等气血两虚症状者加黄芪30克,当归12克,党参2 4克,熟地15克;胸闷憋气较甚者加郁金15克,枳壳10克,瓜蒌仁15克;肿块坚硬,移动性小甚或不可移者加山慈菇5~10克,丹参30克,天葵子15克,半枝莲30克。8、心肝阴虚型甲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本证的发病多因痰气壅结、化火伤阴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心悸汗出,心烦少寐,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形体消瘦;舌质红,苔少,舌体颤动,脉弦细数。治当滋阴益精,宁心柔肝。方选天王补心丹合一贯煎加减,药用:人参5克,玄参15克,生地24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当归15克,白芍30克,柏子仁30克,五味子10克,辰砂0 5克(冲服),茯苓30克,枸杞子15克,川楝子10克,钩藤15克。大便稀薄便次增加者加山药15克,白术10克,苡仁30克,麦芽20克;腰膝酸软者加龟板10克,桑寄生30克,菟丝子30克,川牛膝12克;气血两虚者加黄芪30克,阿胶10克;心悸较甚者加酸枣仁30克,煅龙骨30克,远志10克。六、治疗甲亢的中成药治疗甲亢的中成药较多,是临床医生从不同角度对本病治疗的经验总结,对甲亢的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摘录如下:1.复方甲亢膏组成:黄芪、党参、麦冬、白芍、夏枯草各15克,生地、丹参、生牡蛎各30克,苏子、五味子、制香附各10克,白芥子6克。适应症:轻度或中度甲亢患者;对硫脲类药物过敏的甲亢患者;合并白细胞减少,不能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缓解后的巩固治疗。用法用量:上方制成膏剂,每次10克,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数疗程。疗效:治疗50例,症状、体征缓解好转率为,基础代谢率下降有效率为,甲状腺摄131碘率下降有效率为70%。治疗重度甲亢与抗甲状腺药物并用,可减少后者的毒性反应,缩短疗程。药理学证明:本方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直接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余永谱,等.浙江中医杂志1980;(8)∶360〕2.复方甲亢宁片组成:夏枯草、炙鳖甲、生牡蛎、玄参、太子参等。适应证:主要用于甲亢肝阳上亢、气阴两虚型患者。用法用量:上方加工成片剂,每次10片,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疗效:用本方片剂治疗甲亢指数简化方案T1>10者30例,最长服药6个疗程,临床治愈11 例,显效14例,好转4例,无效1例(服用本药时停用其他中西药物)。实验表明本方具有降低甲亢家兔能量代谢及血中TT3浓度的作用,其药理机制可能为:一方面减弱甲状腺激素靶器官、靶组织对甲状腺素的反应,另一方面加速对已进入血液循环的甲状腺激素的降解。且其中大部分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利用此中药复方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重建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性。〔陈梅湘,等.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3)∶147〕。3 .甲亢丸组成:橘红100克,清半夏150克,云苓150克,海藻150克,昆布150克,夏枯草200克,煅牡蛎150克,大贝150克,三棱100克,黄药子50克,甘草50克,琥珀10克,朱砂10克。适应证:因内伤七情,忧思恼怒,日久酿成痰气郁结的瘿瘤。用法用量: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每日2次,每次1丸。疗效:以本丸治疗甲亢125例,治愈65例,显效24例,好转23例,无效13例,治愈者最少服药90丸,最多服药180丸。药物研究表明:本方中海藻、昆布、黄药子、夏枯草均为含碘中药,碘是合成甲状腺素(TH) 的一个要素,在一定剂量限度内,TH的合成量随碘的剂量增加而增加,倘若利用超过了限度则引起相反的结果——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药理剂量的碘,除抑制甲状腺素合成外,还同时抑制TH的释放。甲亢病人在碘剂治疗后,由于TH的合成与释放受到抑制,血中TH水平很快下降,甲亢症状便迅速开始缓解。〔黄泰康.中医疑难病方药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7年〕4. 昆明山海棠片用法用量:甲组20例,每日服本品6片(相当于生药克);乙组36例每日加用他巴唑15毫克。疗程4~8周,甲组缓解(临床症状缓解,心率<90次/分,血清T3、T4降至正常)19 例,乙组全部缓解。两组治疗后的血清T3、T4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微粒抗体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吴淦,等.中医杂志 1989;(8)∶36〕5. 甲亢灵片组成:夏枯草、墨旱莲、丹参、山药、煅龙骨、煅牡蛎等制成片剂。适应证:甲亢阴虚阳亢型。用法用量:治疗组每次服本品7片,每日3次,对照组用他巴唑2片(10毫克)每日3次,并分别用安慰剂2、7片。1个月为一疗程。疗效:治疗组150例,对照组75例。结果两组分别治愈26、14例,显效89、36例,有效23、1 7例,无效12、8例,总有效率为92%、。心率、基础代谢、TT3、TT4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杨春华.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7 ;(4)∶5~6〕七、常用于治疗甲亢的单验方用于治疗甲亢的单方验方数量甚多,遍及古今文献,兹摘录如下:(1)开结散:猪靥49枚(焙),沉香6克,朱砂49粒(罐煅),橘红12克,共为末。临卧冷酒徐徐服6克。五服见效,重者一料愈。(《本草纲目》)(2)穿山龙浸膏(每1毫升含生药克):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治疗甲亢5例,连服2~3个月后,突眼症状可消失,余症也均好转。(《中药大辞典》)(3)黄药子、生大黄各30克,全蝎、僵蚕、土鳖虫各10克,蚤休15克,明矾5克,蜈蚣5条,共为细末,用醋、酒各半调敷,保持湿润,每料药可用3日,7料为一疗程。〔蒋立基中医杂志 1987;(1)∶16〕(4)治突眼性甲状腺肿方:大熟地30克,当归、枸杞子各15克,羌活克,泽泻5克,每日1剂,连服2~6个月。〔徐福松中医杂志 1987;(1)∶16〕(5)甲亢灵片:由煅龙骨15克,煅牡蛎15克,怀山药15克,旱莲草15克,紫丹参15克组成,制成糖衣片,每片克,含量相当于生药5克。每次7片,每日3次口服。〔刘翠荣,等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8;(12)∶739〕(6)蒲公英60克,水煎2碗,温服1碗,剩下一碗趁热熏洗,每天1次。治疗甲亢术后突眼加重症3例,效果良好。〔浙江中医杂志 1980;(8)∶362〕(7)原料:壁虎2条,白糖适量。烹制方法:将壁虎去内脏洗净,炙干后研成细末,加白糖用开水冲服。食用方法:每次1克,隔天1次,连服数天。八、含碘中药在甲亢治疗中的使用中医治疗甲亢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表现,辨证选药,诸如疏肝理气、滋阴降火类药物;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类药物;益气养阴、温阳益气类药物等,其中包括含碘中药海藻、昆布、海带、紫菜、柳叶、黄药子、夏枯草、牡蛎等。临床实践表明这些不同类型的药物对不同证型的甲亢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对甲亢生理病理认识的不断深化,对含碘类中药治疗甲亢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一种为否定观点,认为含碘的中药方剂,其含碘量远超有效剂量,其不仅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还抑制了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内的释放,使血中甲状腺素含量很快下降,症状迅速缓解,如持续投用含碘浓度高的药物,甲状腺素的合成从碘的抑制下逸脱,使甲状腺内甲状腺激素的积存与日俱增,大量积存的甲状腺素释放入血液中,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骤增,可引起甲亢的复发、反跳。二是主张采用含碘类中药,认为含碘中药不仅可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还能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使血中的甲状腺素含量迅速下降,促使症状缓解,且中药的应用是建立在证候的基础上,并非单纯依附含碘成分为依据。故而笔者认为:在评价中药应用及疗效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原则,似较单纯的以药理成分为依据更合理,更切合实际。临床实践表明:含碘类药物并不是甲亢的禁忌证,甲亢危象的治疗,短期突击给予碘剂,甲亢术前准备也将碘剂作为重要程序,就是例证。关键是含碘中药运用的适应证要很好地掌握,含碘类中药的主要作用在于软坚散结,消除肿大之甲状腺,完全不含碘的方剂对甲状腺肿大之消散则较为困难。有人指出含碘中药适应证为:甲亢伴有甲状腺肿大者,待其阳亢症状有所缓解,以阴虚或气阴两虚为主要证候时,可投含碘中药以软坚消瘿,采用少量含碘方剂,既有碘的药理作用,又有其他药物相伍,与碘协同,变弊为利,从而提高疗效。
TracyJunli
黄药子功能化痰散结、 解毒 消肿、凉血止血。主治瘿瘤瘰疬、无名肿毒、咳喘气逆、 癌症 肿瘤 等病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
散结消瘿; 清热 解毒;凉血止血。主瘿瘤;喉痹;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肿瘤;吐血;衄血;咯血;百日咳;肺热咳喘。《中华草本》
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全国中草药汇编》
①《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
②《纲目》:凉血, 降火 ,消虞,解毒。
③《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解毒黄药子的成分药理
本品含二萜类化合物黄独素(黄药子萜)A、B、C,还含有碘、皂甙、鞣质,还原糖等。黄药子含淀粉40%以上,此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薯蓣皂角等。
实验研究证明,本品对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其油剂对子 宫颈癌 14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对 消化 道肿瘤及甲状腺瘤也有一定抑制作用。日本学者对部分 中药 的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物的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研究中,用试管内(Hela)试验证实,黄药子对癌细胞生长抑制率达75%以上。我 国学 者用黄药子复方抗癌乙片(黄药子、夏枯草等)对用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诱发的小鼠胃磷状上皮癌前病变及癌变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抗癌乙片对食管重度增生者进行临床治疗与实验证实,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精脒和唾液精脒含量,与细胞学复查结果一致,有较好的食管癌前病变阻断性治疗作用。此外,黄药子对 动物 实验性缺碘和不明原因引起的甲状腺肿有治疗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解毒黄药子的现代应用
黄药子临床治疗恶性淋巴肉瘤、甲状腺肿瘤及消化道肿瘤等方面应用较多,但多以复方为主或辅以黄药子油外用。
1.恶性淋巴瘤
陈氏报道,用消恶性淋巴瘤方(白花蛇舌草、黄药子等)为基本方配合辨证施治,并辅以外敷治疗恶性淋巴瘤11例(包括网状细胞肉瘤、何杰金病、淋巴肉瘤、滤泡性淋巴瘤等)。治疗结果:存活1年以内3例,l~2年4例,2~5年1例,5~10年2例,10年以上2例。易氏报道,以黄药子复方配合其他疗法治颈部淋巴肉瘤4例(伴颈外淋巴转移3例),结果全部临床治愈,已存活时间为3~27年。沈氏报道,以黄药子油外涂并配合中药内服治左下颌混合性恶性肿瘤及淋巴肉瘤各1例,治疗获愈。
2.甲状腺肿瘤
浙医大二院以黄药子复方治疗甲状腺瘤37例。服药5~10剂后多数患者可见肿块缩小,经治疗后痊愈11例,显效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姜氏报道,用消瘿汤治甲状腺瘤50例。治疗结果,痊愈26例,显效4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4%,痊愈者中平均治愈时间为日。湖北省 中医 研究所用黄白汤(黄药子、白药子、夏枯草、牡蛎等)治疗甲状腺癌11例,结果近期治愈1例,显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
3.食管癌前病变及食管癌
张氏报道,对通过食管细胞学普查所检出的食管重度增生者2 523人,分层随机分为3组,每组841人。抗癌乙片组服用抗癌乙片(黄药子等6味药组成的复方),每日8片;维胺酯组和安慰组作为对照组;服药均严格按双盲法进行。结果:抗癌乙片组3年和5年内的食管癌发生率分别为和;安慰剂组分别为和;前者比后者分别降低和。细胞学复查:抗癌乙片组3年和5年内的食管癌发生率为和,安慰剂组分别为和 ,前者比后者分别降低和, 统计学 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且抗癌乙片组血清精脒及唾液精脒含量检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细胞学复查结果一致,证实本药对食管癌前病变者可较好地阻断和预防食管癌的发生。郁氏报道,用黄药子复方开关饮(黄药子、半枝莲、肉苁蓉,硇砂等)内服,共治疗食管癌患者 10例,病人服药后多见症状缓解,呕吐停止,纳食增加,吞咽变顺。个别患者甚至肿块消失,恢复体力劳动。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以黄药子复方为主治疗食管癌25例,结果显效6例,好转9例,无效7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60%。王氏报道,以黄药子复方南星半夏汤治食管贲门癌梗阻36例,结果缓解食管癌梗阻有效率为92%;缓解贲门癌梗阻有效率。另有报道,用黄药子酒剂治食管道癌等消化道肿瘤28例,能明显改善自觉症状,用黄药子注射液治疗食道癌、 胃癌 23例,对控制症状有一定疗效。
4.癌症疼痛
杨氏报道,用癌症镇痛散(含黄药子复方)外敷治疗各种癌性疼痛91例。结果显效42例,良效、有效各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动物实验表明本品能提高痛阈值且无毒性。孟氏报道,用黄药子复方(黄药子、三七、蚤休等)制成止癌抗癌丸和膏剂,内服加外贴治疗各种癌症晚期患者58例。结果30min止痛41例,50min止痛17例,止痛持续时间2h 10min~21h,止痛满意者54例。 用药 后延长生存3~6个月者30例,延长生存1年者15例,2年者7例,疗效不显著6例。未见毒性及不良反应。
黄药子的复方选用
①治吐血不止:黄药子(万州者)一两,捣碎,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热服。(《圣济总录》黄药汤)
②治吐血:真蒲黄,黄药子等分。用生麻油调,以舌舐之。(《百一选方》)
③治鼻衄不止:黄药子一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阿胶汤调下。良久,以新汲水调生面一匙投之。(《圣济总录》黄药散)
④治疮:黄药子四两,为末,以冷水调敷疮上,干而旋敷之。(《简要济众方》)
⑤治天泡水疮:黄药子末搽之。(《濒湖集简方》)
⑥治缩脚肠痈,干黄独一两,煎服。不可多用。(《浙江民间草药》)
⑦治缠喉风,颐颔肿及胸膈有痰,汤水不下者:黄药子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汤下。吐出顽痰。(《扁鹊心书》黄药子散)
⑧治热病、毒气攻咽喉肿痛:黄药一两,地龙一两(微炙),马牙消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以蜜水调下一钱。(《圣惠方》)
⑨治瘿气:黄药子一斤,浸洗净,酒一斗浸之。每日早晚常服一盏。忌一切毒物及不得喜怒。(《斗门方》)
⑩降气治 胃痛 :黄药(炒过)、陈皮、苍术、金钱草各二钱,土青木香一钱五分。研粉服或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⑾治鱼口,腰膝疼痛:黄独根五至八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⑿治睾丸炎:黄独根三至五钱,猪瘦肉四两。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⒀治扭伤:黄独根、七叶一枝花(均鲜用)各等量,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⒁治 腹泻 :黄药子研末,每次一钱,开水吞服。(《贵州草药》)
⒂治疝气、甲状腺肿、化脓性炎症:黄药子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⒃治瘰疬:黄独鲜块茎二至三两,鸭蛋1枚。水煎,调些酒服。(《福建中草药》)
煎剂可使小鼠凝血时间显着缩短(毛细管法),应用肝素使凝血时间延长后,再用煎剂仍可使其缩短。小鼠静脉注射依文氏蓝,再于局部皮下注射组织胺,则于注射组织胺之局部不久
基本资料 别名:彩叶苋 类 别:多 彩叶草 年生草本植物--观叶类 水:喜湿润,夏季要浇足水,否则易发生萎蔫现象。并经常向叶面喷水,保持一定空气湿度。 肥:多施
浅谈中药学发展略论 近年来,虽然国家对中医药学发展加大扶持,但是中药学的发展不尽人意,那么,对中药学发展略论是? 一、中药学发展概述 中药学的发展主要从以下三个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摘要:为顺应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
农村田间生长的“土大黄”,它的作用强大,很多人却把它当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