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55

海的晨宝贝
首页 > 职称论文 > 研究宋之问的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andy小蔡

已采纳

武王灭商,封纣王的 “庶兄” “微子启”于河南的"商丘“,国号 ”宋“,爵位是 ”上公“,就是一等公爵。其子孙以国号为姓,这就是 ”宋“ 姓的来源。 常言道:孔姓是一家、孟姓是一家、天下无二宋。宋姓只有这么一个来源。

100 评论

Z黑暗中獨舞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诗人,其中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更是名垂青史、光照万代的大诗人。正是无数有名的大诗人和默默无闻的小诗人一道,构成了唐诗星光灿烂的景象,让千百年以后的诗人、诗坛黯然失色。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唐诗这种空前绝后的景象呢?首先,是唐代以诗取士的政策。唐承隋制,实行的是科举制。这为人才的解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唐代的科举名目繁多,其中最为人重视的是进士科的考试。一般官僚,即使官位再高,如不中进士,终身为憾。而进士科的考试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考诗歌创作。为了能中进士,举子们无不在诗歌上狠下功夫。这样,就势必在客观上推动诗歌艺术的发展与提高。由于诗歌写得好坏关系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因此,诗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从封建帝王到落泊文人,从达官贵人到引车卖浆之徒,无不以能诗为荣。唐太宗、唐玄宗、唐德宗等皇帝自己就是诗歌的热烈爱好者,他们不仅经常自己写诗,而且也常常鼓励别人写诗,并大力提拔能诗者。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皇帝们的鼓励带动下,全社会各阶层都参与了诗歌创作,形成了谈诗、写诗的广泛风气,这也造成了庞大的诗人队伍。在这种情况下,人人以能诗为荣,以不能诗为耻。以至出现了妓女以能背诵诗来提高身价的现象。种种重视诗歌创作的现象,应该说都是与以诗取士的政策有直接的关系。其次,诗歌发展到了唐代,也到了应该开花结果的时期了。从《诗经》开始,中国古典诗歌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成长过程,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艺术经验,诗人们对诗歌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深入的认识。特别是魏晋以来,随着诗歌的反复繁荣,在理论上对声律等问题的深入探讨,为唐代诗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各种诗歌艺术经验。特别是南朝“永明体”的出现,为诗歌走向格律化已作了充分的准备。正是由于唐代诗人们广泛地吸收了前人的诗歌遗产,加以创造,终于酿成了诗歌的空前繁荣。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唐人,终于比前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因此,他们的世界也更为精彩。再次,我们也应看到唐代强盛的国力对诗歌繁荣的作用。唐代的国力之盛,当时世界无出其右。这不仅为唐人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人们的自信心与凝聚力。初盛唐时期的那种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豪迈之作,正是人们对国家和个人自信心的反映。唐诗的那种旷古少有的豪情逸兴也是强盛国力作用的结果。历史不能重复唐代,当然就不可能再现唐诗那样的辉煌。自宋代以来,人们在审视唐诗的发展时,总不忘对唐诗的发展进行分期,所以就有了三唐、四唐之类的说法。自从明人提出了四唐说之后,人们普遍承认了这种说法的权威性。而权威性是建立在合理性基础之上的。四唐说将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这有其合理性,因为它确实勾勒了唐诗发展不同时期的特点。初唐,即唐玄宗以前,这是唐诗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方面,南朝宫体诗在诗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从唐太宗到上官仪等,无不大写华丽婉媚的作品;另一方面,诗歌改革的序幕正悄然拉开了。初唐的诗歌改革是从两方面来进行的:以陈子昂、四杰为代表的一批出身低微的下层诗人,通过自身的遭遇意识到了诗歌创作必须表现真情实感,于是他们提倡“兴寄”、“风骨”,写出了诸如《登幽州台歌》、《感遇》、《在狱咏蝉》、《从军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类情感充沛,动人心魄的作品,从内容上对宫体诗进行了改造或改革。而以沈佺期、宋之问、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层诗人则在对诗歌艺术的精雕细刻中,发展并完善了诗歌格律,并最终完成了对诗歌格律的定型,这从形式上发展了宫体诗。所以,初唐没有伟大的诗人,却有杰出的诗歌改革家。盛唐,即唐玄宗至唐代宗时期,这是唐代诗歌高度繁荣的时期。盛唐诗人将初唐诗人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改革成果合二为一,完成了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于是诗歌创作大放异彩,涌现出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白、杜甫等著名的诗人。他们不论是写作田园山水,还是描写边塞生活,抑或是表现社会人生,无不穷形尽相,极尽能事,因而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以不同的声音合唱出令后世神往的“盛唐之容”—— 一种富有理想、昂扬向上、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范。这些诗人是这个时代的伟大诗人,由于他们站在时代的顶峰上,因而也就成了整个历史的伟大诗人。特别是李白、杜甫更成了后人不可企及的典范。中唐,即唐代宗至唐文宗时期,这也是唐诗精彩纷呈的时期。“安史之乱”使唐由盛而衰,国力衰微了,但诗歌并没有衰落。这一时期的优秀诗人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元稹等仍不失英雄本色,与盛唐诗人相比也不逊色。因此,学术界有人认为,中唐诗歌的成就甚至要超过盛唐。这一时期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派别林立,诗人的个人风格极为突出。从开始时的“大历十才子”,到后来的韩孟诗派,无不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晚唐,即唐文宗至唐亡,这是唐诗的夕阳期。这个时期的代表诗人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正是这一时期诗歌的写照。这个时期没有了理想,只有悲哀,感伤与华艳,构成了这个时期诗歌的主要特色。代表诗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也只是天鹅的绝唱。

320 评论

Christybeauty

有人据元方回称陈、杜、沈、宋等为“唐律诗之祖”之言称“古人称沈宋为律诗之祖”,似乎古人都是这么认识的。果真如此么?呵呵,咱们凭事实来说话。 《新唐书·文艺传》: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这是一段广为论近体者引用的文字。它明确地把近体的起源定在“江左”即六朝时期,创立格律的代表作家为沈约、庾信(并非仅此二人,这是举其为代表的意思),具体内容为音韵、属对。到了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格律已经完备,沈宋只是“又加靡丽”、“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 有些今人不理解“约句准篇”的意思,把它解释成规定形制。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自废文言兴白话以来,读懂文言越来越成为难事。于是有以“望洋兴叹”之“望洋”为动宾结构而改造成“望X 兴叹”的,有把“差强人意”理解成“不如人意”的,有把“空穴来风”当成没根据的谣言的,也有把“一家之言”用作自谦之词的。有当今文化大师称号的学者把“致仕”用作“当官”,以为“致”都是达到之意。以是观之,时人把“约句准篇”理解为约定句数批准篇制,不亦宜乎?呵呵,一笑。 弄不懂“约句准篇”不打紧,我们就从宋人说起吧。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就拿提出“近体之祖”的《瀛奎律髓》的编者元人方回来说吧。这本律诗选本收唐宋人律诗约三千首左右,其中唐诗1227首,作者122人。入选最多的是杜甫221首,白居易第二,127首,贾岛第三,67首。从方回对唐律诗零星的评论中,可以看出他构拟的唐代律诗学的发展轮廓。初唐律诗沈宋富丽轻艳(即《新唐书》所谓“又加靡丽”者),板滞未化,时而未脱齐梁体的特点;杜审言、陈子昂的古雅雄浑、警拔教练的诗风诗笔,构成初唐律诗的风貌。方回在这四家诗后屡有评说,而且把这四家诗尊为杜甫律诗之祖。方回认为陈、杜对律诗的贡献高于沈、宋。对沈宋之前的王杨卢骆“初唐四杰”诗,方回亦认为是初唐律体的特征。在王勃诗后评道:“四十字无一字不工,岂减沈佺期宋之问哉?”在骆宾王诗后评道:“字字入律,工不可言”,可以看出,方回视王、骆高于沈、宋。 很明显,方回所谓“诗祖”的提法,并非指其“创立格律”,而是指其风格。格律是诗体最基本的元素,它的形成必然远远早于诗体的成熟。这只要细品一下方回在宋人诗后的评说即可明了:“古今诗人,当以老杜、山谷、后山、简斋四家,为一祖三宗”。 方回之后,元人杨士弘编选的《唐音》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唐诗选本。杨士弘倡知人论诗,审音律正变,以格调全面评判唐诗。《唐音》把唐诗按始音、正音、遗响体例分类,把初唐四杰作为始音类的代表,正音部分初盛唐诗为一类,中唐诗为一类,晚唐诗为一类。 杨士弘不蹈袭方回认为陈杜沈宋是唐律诗之祖的说法,他认为“四杰”是转变六朝诗风、开创唐音的始祖。这一见解,是继承杜甫《戏为六绝句》中肯定“四杰”之说,比起严羽认为“犹袭陈隋之体”的“唐初体”的办公室概念更富有发展眼光。值得注意的是,始音不分近体古体,杨士弘认为它们“音声一致”。 《唐音》选五律以陈子昂为首,七律以苏廷硕为首。只有五绝以宋之问为首。可见,沈、宋的律诗在杨士弘眼里没有什么地位,在他看来,沈宋诗还是古律不分。 《唐音》之后的重要唐诗选本是明初高棅的《唐诗品汇》。其《五言律诗叙目》云:律体之兴虽自唐始,盖由梁陈以来俪句之渐也。梁元帝五言八句已近律体,庾肩吾《除夕》律体工密,徐陵庾信对偶精切,律调尤近。唐初工之者众,王杨卢骆四君子以俪句相尚,美丽相矜,终未能脱陈隋之气习。神龙以后,陈杜沈宋苏颋李峤二张说九龄之流相与继述,而此体始盛,亦时君之好尚矣。 由此可见,高棅也不认为沈、宋是律诗之祖。而“继述”者中间的沈、宋自然不可能是格律的创立。/B] 明代著名诗人兼诗学家王世贞在他的理论著作《艺苑卮言》中对唐代诗歌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对于整体初唐诗,他更侧重于音律的研究。针对方回把沈、宋等作为唐律诗之祖的说法,王世贞特为纠正:“六朝之末,衰飒甚矣;然其偶俪颇切,音响稍谐,一变而雄,遂为唐始,再加整栗,便成沈宋。人知沈宋律家正宗,不知其权舆于三谢,槖钥于陈隋也。”(卷四) “权舆”、“槖钥”,正是律诗格律形成的全过程。 清沈德潜在其编选的《唐诗别裁集》之《凡例》中叙述了律诗源流:“五言律阴铿何逊庾信徐陵已开其体,唐初人研揣声音,稳顺体势,其制大备。神龙之世,陈杜沈宋如浑金璞玉不须追琢自饶名贵。开宝以来李太白之秾丽,王摩诘孟浩然之自得,分道扬镳并推极胜,杜少陵独开重于泰山寓从横颠倒于副官中,故应超然拔萃。”明确把创体之功归于六朝诗人。 清代著名学者刘熙载著《艺概》一书,其《诗概》卷品评历代诗人,上起《诗经》,下迄两宋,历代重要诗人包举无遗。谢灵运、沈约、颜延之、左冲、鲍照、谢脁、江淹、庾信、杨素、唐初四杰、张九龄等一一评价,独无一字提及沈佺期宋之问。关于唐诗之祖,刘氏云:“庾子山《燕歌行》开唐初七古,《乌夜啼》开唐七律,其他体为唐五绝、五律、五排所本者,尤不可胜举。” 综上所述,所谓“古人称沈宋为律诗之祖”的说法,完全主观臆想。至于律诗的格律是沈宋创立云云,更是信口开河。

251 评论

Joanrry琼

4444444444444444444

342 评论

阿尔卑斯1013

宋氏源于子姓。周武王灭商后,曾把纣王之子武庚封在殷墟,周武王死后,武庚起兵作乱,但很快被周公抚平,武庚兵败被诛。随后,周公便把商朝旧都商丘一带给了纣王的兄微子启,让他管理商朝遗氏,从此便有了宋国,从此宋国君的后代便以国名为宋氏。

我国宋姓源远流长,传说公元前十世纪周公平定了武庚叛乱之后,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受封于宋国,建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原国民“宋”氏。这就是宋姓的来源。现在宋姓已成为我国的二十二大姓了。

在历史长河中,宋姓人才辈出。有战国时楚国的辞赋家宋玉;三国时期魏国书法家宋翼;唐代诗人宋之问,名将宋璟;当代有转中国名誉主席宋庆龄……为宋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宋姓大约有88万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排在第十六位。陕西为宋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宋姓总人口的。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河北、四川、河南,这四省宋姓占宋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山东,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16%。中国形成了以秦川、冀豫为中心的两个宋姓人口聚集区,宋姓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宋姓

347 评论

相关问答

  • 北宋寒食诗的研究论文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寓意着尊重敬重长辈、缅怀祖先的节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叫德卢衣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研究宋词的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技巧 (一)写作流程: 1) 学生根据下面分设的专业选择一个,作为毕业论文的专业方向 2) 在所选择的专业方向里面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拟论文

    MIssinGLess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研究宋之问的论文

    武王灭商,封纣王的 “庶兄” “微子启”于河南的"商丘“,国号 ”宋“,爵位是 ”上公“,就是一等公爵。其子孙以国号为姓,这就是 ”宋“ 姓的来源。 常言道

    海的晨宝贝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研究唐宋白瓷的论文

    瓷器就是好,就是好,真好!

    格水物獭致知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宋词的研究论文选题

    你可以参考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对你来说,它应该是有价值的。

    s泡沫之殇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