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中的神话
中国民间美术中的色彩体系庞大、内涵深刻。色彩不仅是中国民间美术的视觉元素,也是创作者在所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思想与情感的体现。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民间美术中的色彩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谈民间美术中的色彩全文如下:
摘 要 :民间美术中的色彩让创作者与观众进行直接的对话,以不同色彩表达其特定的观念,反应了民间美术传统习俗及审美观念的延续和发展,处处体现出民间特有的信仰,烘托我们整个民族的印迹。朴实的民间艺人用最淳朴的五色体现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让人们在欣赏民间工艺的时候通过视觉冲击就能清楚地感受到作品想表达的寓意,这也是这种“简单”色彩的独特魅力使其能在中国民间艺术长河中一直长流的原因。
民间美术色彩是创作者与受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文化语言。古人独有的“五色”色彩观念,使中国色彩区分于西方的“色调”理论,正是因为中国色彩有自己的调色,赋色法则,虽然制约着华夏民族的色彩选择,却赋予了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文化内涵。
一、装饰功能
民间美术的色彩首先是用来饰美娱乐。其是在民间工艺赋彩法则上一般多用鲜艳的原色,少用或不用兼色。由此使得整个画面色彩明亮鲜艳,对比鲜明强烈,概括性强,主观色彩较为浓重,突出吉祥喜庆红火热闹的气氛。当然,除了对比热烈、色彩浓重的农民画,我们也能找到有追求雅致调和的色彩效果的工艺品。但是无论哪类色彩的运用,却又都是写意不写形,不求现实的真实,色彩大胆明了。
在欣赏民间工艺品中中我们明显能感受到色彩搭配体现出的是朦胧的明度,色彩、色相的冷暖以及面积的搭配与对比。明度的对比使画面疏朗、透气,色调清新,而多种色彩冷暖的不同和面积大小的对比则易产生丰富,绚丽、热闹红火的气氛,这种色调风格也正是民众喜爱并表达思想情感的最恰当的形式。同时,色彩的冷暖对比丰富、强烈,极具现代装饰色彩效果。
二、象征功能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色彩最能引起人们奇特的想象,它最能拨动感情的琴弦。色彩效果不仅体现在视觉上,更体现在象征意义上,使大众得到心理上的体验和理解,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所谓“象征”,就是用以代表、体现、表示某种事物的一种物体或符号,重视色彩的象征性使之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自己的传统。民间色彩象征意义丰富,根据华夏民族古老的五色观进行组织搭配,在五色(青、红、黄、白、黑)的观念内涵上,根据需要去突出某一色的主旋律,以达到表达审美和生存上的追求。
在民间美术创作中,对色彩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依托是时常要遵循的。“红红绿绿,图个吉利”这句流传在老百姓中的口头禅,作为一般的民间艺诀,可以说是整个民间美术的色彩特征。“图个吉利”是在传统的民间文化观念下表现出的审美观念,以表达求生、趋利、避害等功利意义为主。色彩的这种观念性的象征意义被纳入包罗万象的中国古代宇宙论的框架中,与传统的价值观、哲学思想、等级意识、宗法观念、伦理道德相互交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三、民间美术色彩选择的文化内涵
从民间工艺设色的整体观念和特征来看,不难发现其对传统的色彩观念有依有背,既遵循了传统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具有深沉的文化底蕴,同时又重视色彩的视觉审美效果,呈现出斑斓多彩的热闹景象。可以这样说,色彩在民间既是观念的、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审美的,它不仅诉诸于视知觉,同时还受到文化传统、环境的制约,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因此对民间美术色彩的认识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上,而必须对包蕴其中的观念性涵义和文化历史内容予以领悟和把握。
民间美术的色彩,是根据华夏民族古老的五色观进行组织搭配的,在五色的观念内涵上,根据需要去突出某一色的主旋律,以达到表达审美和生存上的追求。民间美术的色彩不同于西方的色彩美学,从固有色到条件色,进而到纯科学的色彩分解。也不同于宫廷画、文人画所追求的审美情趣,显而不露的淡雅超俗,发展到墨分五色而代之。那是非民间的物质生活条件及文化熏陶所决定的。民间美术的色彩,是意念造型的自由理想色,色彩的抒情意义只是就基本的艺术精神和整体对应的关系而言的,对色彩的具体把握有时缺乏更自觉、更个性化的色彩感受,而往往以能激扬感官亢奋作为潜在的自然依据,带有原始的自然选择印记。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民间美术色彩的选择不是纯客观视觉的,而是以伦理化和宗教化的色彩选择习俗为根据的。
历代传承的色彩选择习俗赋予民间色彩以独特的“语义”,使供人娱目的色彩富有深刻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色彩在民间美术里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美感的呈现,根本的意义在于它首先是情绪和情感的刺激和对应物,是积极乐观情感的宣泄。民间美术的色彩真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及歌颂理想、乐观向上的浪漫主义理想。
侯总大大
一、中国传统色彩观
中国传统色彩观中影响最深远的是“五色观”,它形成于先民们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推动下,逐步完善成一套以自然观和社会观相结合的色彩理——“五色体系”。通过五种单色即“青,赤,黄,白,黑”来传达人们的情感和意志。“五色”一词出现时,只有“五色”总称,而未一一列出五色之名。最早说明具体哪五色的,是在《周礼·考工记》。其中记载道:“画缋[huì]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将五色崇拜同方位观念相联系,这里所体现出来的色彩具有了特定的象征意义,每个色相各对应了天地东西南北。而后又发展出了“五色与五行论”。使五色不仅与五方相对,又分别指五行和四时,五方是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东方谓之青(青龙)为木主春(青风、春风);青阳(春天;青帝、春神);青宫是指太子居东宫),南方谓之赤(朱雀)为火主夏,西方谓之白(白虎)为金主秋,北方谓之黑(玄武)为水主冬,中央为土,黄色。解释起来就是:青色,相当于温和之春,为木叶萌芽之色;赤色,相当于炎热之夏,为火焰燃烧之色;白色,等于清凉之秋(金秋、金风),为金属光泽之色;黑色等于寒冷之冬,为水,为深渊无垠之色;黄色,相当于土,为地气勃发之色。简化就是,木为青色,火为赤色,金为白色,水为黑色,土为黄色。
阴阳五行说将五行与五色相匹配,金、木、水、火、土与白、青、黑、赤、黄相对应,并将 色彩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五色与五行结合,原因有:①五行是产生万事万物本源性的五种 元素,而五色是色彩的本源之色,是一切颜色的基本元素,五行结合生百物,五色结合生百 色,五色论完全符合五行论的理论。②五色为五行的象征,是天地四时万物本身色彩的一种 高度概括和提炼。五行有相生相克理论,那相对应的五色同样的也就有了相生相克。五行 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 相克’就是互相反驳、制衡。五行中,唯一有生命活力的是木,生命需要由水滋润才能成 长,故“水生木”。人类最早取得的人造火种是钻木取火,所以“木生火”,生命在于运 动,生命运动过程亦即能量释放过程,亦即火的生成过程。在能量释放殆尽时,生命也走到 尽头,只剩下一堆灰烬,生命归于一抔黄土,故“火生土”。土属中性,是向上、外向、扩 张发挥到极致的转折点,蕴藏着盛名气机,以及向下、肃杀、收敛之力,故“土金”。“金 生水”,古人认为地藏气,气升化为云,降为雨。这就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 生水的循环状态。
2.儒家的色彩观
儒家色彩美学思想把色彩美与“仁”、“德”、“善”等道德规范联系起来。强调“礼”的规范和“仁”的意义, 极力维护周时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其它色定为间色,并赋予尊卑贵贱等级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君臣民上下关系,色彩装饰不可混淆,更不可颠倒。
东汉的儒家为了抬高君权,吸取了五行理论,突出了“五行”和“五方”中“土居中央”的观点,把土说成是一切元素的根本,因此中央是高高在上的,这也就突出了黄色的地位。三国曹丕接受了这一说法,定黄色为正色之首。之后,隋唐皇帝亦效法。从宋开始,正黄色进一步为皇室专用,滥用即获罪。因此,本无高低之分的诸色彩便有了明确的贵贱之分。色彩的等级制度还表现在我国的建筑方面,并随着历史的演进,越趋严格。等级越高,用色就丰富,越加彰显其高贵华丽。而等级最低的民居,就只能用无彩系的灰色、黑色、白色。这也是造成我国古代民居无彩色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决定了传统民居的朴素风格。
由于自古中国历代大多数朝代都将都城置在北方,(除南京等极个别城市以外。)所以中国的民居越往南黑白色差就越加鲜明,从而深化了尊卑等级观念。这一点上,儒家色彩观在此起了很大的响。“比德”是儒家色彩美学思想的另一主要特色,有深刻的意义。在这里,‘德’之‘德’指伦理道德或精神品德,‘比’意指象征或比拟。”比德说的基本特点是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们的某种道德情操,使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人格化,人的道德品性客观化,其实质是认为自然美美在它所比附的道德伦理品格,自然物的美丑及其程度,不是决定于它自身的价值,而是决定于其所比附的道德情操的价值。从儒家“比德”的色彩观念看来,色彩之所以美, 是因为色彩的装饰暗示人的美德,从色彩的装饰中可发现人的高尚人格,儒家的这种类比思维方式对中国色彩艺术形成特定的象征意义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无疑产生很大的影响。
3.道家的“色”
道家主张淡泊无为的思想,在色彩上追求自然的平淡的朴素之美。老子把社会的争乱归罪于五色、五音、五味等艺术活动与享受,他认为艺术带来了五官功能的退化和人的自然本性的破坏,给社会造成灾难。所以人们应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追求恬淡的生活。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缘分百合
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源远流长,如果从颜色方面剖析的话最经典的要数中国的传统五色观。古人把蓝,红,黄,白,黑(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丰富的体现,五色观系统的反应了古人的思维结构,文化内涵以及经济领域,是中国古代色彩学科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传统的五色体系把青、白、红、黑、黄视为正色,分别代表着东、西、南、北、中,这五个方向,也对应着木、金、火、水、土这五行。所谓天地玄黄,黑色在《易经》中被认为是天的颜色。从原始氏族社会到大秦王朝,黑色一直都是人们崇尚的颜色,可以说黑色在古代中国是众色之王,也是中国古代史上单色崇拜最长的色系,黑色包揽了中国文明的源头。在古代中国文化中,黑色是北方的象征,代表五行中的水,是五色之一,没有贬褒的含义。秦朝尚黑,我们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秦朝无论是帝王、大臣、还是兵士,他们的服饰、铠甲都是以黑色为主颜色的。白色在中国古代色彩观念中,具有多义性。白色在方向中是西方的象征,代表五行中的金,在汉民族文化中,白色与死亡、丧事相联系,红白喜事中的白指的就是丧事。今天,在中国人的葬礼上,死者的亲属朋友通常还臂挽黑纱,胸襟上别着白色的小花,以此来表达对死去亲人的哀悼和敬意。在中国传统戏剧的脸谱中,白色还代表着奸诈多谋和刚愎自用。白在封建社会是平民之色,平民百姓被称为白丁、白衣、白身。红,是一种鲜艳的颜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在五行中代表火,方向中代表着南方。自古以来,逢年过节、婚嫁喜事,从张灯结彩,服装用具,装饰配备,无不用大红的颜色来体现喜事的丰采,不仅表达了对节日的祝贺,内心的喜悦也从红红的喜气当中散发出来。这象征吉祥的红色,也绵延地传递了恒久的喜庆气息。中国古代,黄色是高贵的颜色是象征大地的颜色,五行中代表着土,方向中代表中心方位。汉以后的历代王朝,黄色以近金色的灿烂成为皇家专用色彩象征,平民百姓不得以赤黄为衣。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时,诸将给他披上黄袍,便代表拥立为帝,成为一国之君,可见黄色即为代表皇权的高贵颜色。青色,代表着五行中的木、在方位中代表东方,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它象征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中国古代器物和服饰常常采用青色,在我国古代社会中青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与诗文、习俗、工艺、美术等之间密不可分。希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联合国内多个文化体系、协会、书院,将在互联网上,以线上课听及录播的方式为大众呈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传统的五色是红黄蓝例子
国画(guohua)、书法十字绣的相关技术探讨(我们对"跳针"、"杂色"的态度)technical discussion:cross-stitch of tra
摘要: 色彩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其本身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在现代油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利用色彩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与思想内涵是相当常见的。因此本文就将针对
论文题目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除非老师要你先选,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熟悉选择一个。 园林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仅供参考)一、市场类 关于有益花卉及食用花卉的市场需
略论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的转变 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就是指政府在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所形成的特定关系。主要包括政府经济职能、政府宏观调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