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试论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28 08:59

  【论文关健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胡志明思想 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中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都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创新;教育内容上,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越南化马克思主义为主体,重视社会主义特色理论教育,强调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教育途径与载体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与教学为主渠道、主阵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重视全社会的舆论宣传与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尽管中国、越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尽相同,但都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都坚持共产党的执政并加强了执政能力建设,都在走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有着相似的做法,因此,开展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比较研究(越南称为马列主义教育),不仅可以使我们加深对越南马列主义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而且可以从侧面加深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做指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y7}r3y。理论特别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精神武器。中国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并逐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越南从1985年开始革新开放,并最终定位建设“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主义事业与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实践,它需要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指导,这就自然需要在全社会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中国共产党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1919年5月,李大钊撰写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在北京大学先后开设了《唯物史观研究》、《现代政治》、《史学思想史》等课程,还在北京大学秘密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公开组织了社会主义研究会等组织,培养教育了中国一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信奉者,如毛泽东、邓中夏、高中宇等人。可以说,李大钊是我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对广大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由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学社、书社、学校完成,如毛泽东在湖南组织的文学书社、湖南自修大学,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随着党员队伍的壮大和党的事业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形式发展为三种:一是融合在革命实际工作中的理论宣传、理论学习;二是在职干部的读书学习;三是由党独立创办的抗大、中央党校、干部学校等所进行的比较系统的理论教育,如1938年5月创办的延安马列学院。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全党发展到全社会,从苏区发展到全国,不仅针对干部群众,还针对革命的下一代,教育形式上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形式,即在高等学校中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1952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高等学校要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课程。60年代开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再限于高等学校,也包括了中等学校。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化研究。今天,我们不仅形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而且建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越南相当重视马列主义教育。早在胡志明时代,就指出;越南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人运动、爱国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党的路线是马列主义路线;要把越南共产党建设成为新型原则的无产阶级政党,就要注重对党员的马列主义教育,这是越南马列主义教育的历史起点。革新开放后,越南教育法规定越南的教育是“具有人民性、民族性、科学性和现代性的以马列主义与胡志明思想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教育。”重视与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使然。为了推进马列主义教育与马列主义的研究,19%年,越共成立了中央理论委员会,参与指导全国的马列主义教育。2002年,越南教育与培训部出台了关于提高高等院校马列主义教育质量若干办法的494号决定。2006年,越南共产党又成立了新的中央理论委员会,并直接指导全国的马列主义教育,将马列主义教育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二、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创新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必须,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必须,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方式。
  中国共产党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本土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性成果,科学而清楚地回答了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策略、领导力量、依靠力量等问题;回答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执政党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当前,改革发展已进人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文化领域的形势更加复杂,为适应新的发展和变化,2006年,中国共产党还实施了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人研究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深人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增强人们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越南共产党强调要以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与胡志明思想的基本论点和方法论来丰富自己的智慧。为进一步推进马列主义与胡志明思想的研究与创新,2006年,越共成立了新一届中央理论委员会,由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亲自挂帅,领导与组织力量开展理论创新研究,指导总结革新开放的实践经验。正是由于有这种思想支持与组织保障,近几年,越南在马列主义理论研究与创新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取得了许多新的理论成果。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越南提出了“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大胆论断。又如关于越南共产党的性质,原来党章规定为“越南共产党是越南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越共十大修改为“越南共产党是越南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越南劳动人民和各民族的先锋队”。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与创新,为越南融人世界经济体系,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路。
  三、强调教育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坚持与时俱进
  (一)以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为主体内容
  中国和越南在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虽然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具体表述和内涵的把握及认识的程度上有所差异,但都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因此,中国和越南都先后形成了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并都在党章和宪法中确立了其指导地位。无论是中国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越南的胡志明思想,都是这种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的具体形式。
  中国共产党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课程。
  越南共产党强调“马列主义原则适用于全世界,但如何结合越南的实际来运用,则是我们自己的事,因为别人不会代替我们来做这些事情。马列主义原则必须同越南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越南共产党已经意识到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为基础。此外更重要的是,要从这个国家具体的特点、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各国在解决关于社会主义的各种问题哪怕是非常相似的问题的时候,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唯一的模式,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越南共产党注重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越南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胡志明思想便是这种结合的历史产物。“胡志明思想是关于越南革命基本问题的一套全面、深刻的理论和政治观点体系;是在我国具体条件下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优良民族传统价值观以及吸收人类文化精华的产物。我们党和人民决心沿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越南”。越南社会主义革命离不开胡志明思想,越南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胡志明思想,同样,越南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也离不开胡志明思想的教育。越南共产党将胡志明思想作为越南共产党和越南社会主义事业的旗帜和方向,并在全国高校开设了《胡志明思想》课程。
  (二)重视社会主义特色理论教育
  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近十年里大都在实践着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政治保障、舆论支持与精神动力,加强社会主义特色理论教育则是重要的举措。
  在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政策,并逐步走上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领导阶级与依靠力量的新认识,形成了党建新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具体地体现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在越南,1991年,越共七大提出“实行国家管理下的市场经济体制”996年,八大确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坚持革新开放,建立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九大提出“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概念,强调“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越南共产党主张符合越南条件和特点的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道路”。2006年4月,越共十大再次提出“迅猛转向市场经济,实施市场的各项原则,逐步形成并完善符合我国特点的各类市场以及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解放生产力,调动各种资源为工业化、现代化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服务,提高经济社会效益,改善人民生活,实现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应当说,市场经济是“普遍的”,而“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则是越南“特有的”,越南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越南特色社会主义”,但建设“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实际地体现着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越南通过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进一步深化了全党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目标与道路、发展战略与依靠力量的认识,对于全面推进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三)强调爱国主义教育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不同阶级、不同性质的国家一致的教育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更是如此。中国注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完整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1983年7月2日,中共宣传部和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见》;1989年11月8日,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国情教育的意见》,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1991年8月27日,颁发了《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初稿),对中小学的国情教育进一步规范化和系统化;1992年2月,颁布了《小学、初中国防教育纲要(试行)》 ;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8月26日,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未成年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国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爱国主义影视宣传,通过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与教学,以及各学科教学的渗透等方式,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越南注重开展以胡志明爱国主义思想为主体的爱国主义教育。胡志明是一位坚贞的爱国主义者,一位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士。在领导越南人民进行长期的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运动中,形成了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成  为越南爱国主义教育最具感染力和最亲切的题材。为加强  爱国主义教育,越南在全国高校统一开设了《越南共产党历  史》、《胡志明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
   (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加强革命传统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传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更加注重社会主义道德教育。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2006年,还在全社会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成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
  越南共产党提出“一个活生生的榜样的价值远远胜于一百次宣传演说。”注重将胡志明道德品质作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说,胡志明思想是越南制定战略和策略,把越南革命引向胜利的思想基石和行动指南的话,那么,胡志明道德则是一种巨大的政治力量和精神力量,是每个干部、党员和越南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行动指南。胡志明道德体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作风正派、生活简朴。越南通过加强以胡志明道德品质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净化了社会风气,提高了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为越南建设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营造了健康的社会氛围。
  四、推进教育方式方法改革,实现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一)加强主渠道、主阵地建设
  中国、越南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与教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中国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准确规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标和内容,科学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努力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在课程设置上,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宜传部、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在高校普遍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同时,本、专科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在教材建设上,规定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纳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教材的建设与管理,提出要认真组织编写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教材体系。在队伍建设上,提出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与兼职人员相结合。
  越南重视高等学校马列主义教育课程与教学建设。在课程设置上,一年级开设(马列主义哲学》(90学时)和(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120学时),二、三年级开设(科学社会主义)(60学时)和(越南共产党历史》( 60学时),四年级开设(胡志明思想》(45学时),经济与经营管理类高校加设马列主义经济学史。教材建设方面,有专门的全国教材编写会议,统一编写全国通用教材,各高校只能编写教学参考资料并须经过教育与培训部审定。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方面,2002年颁发了494号决定,要求各高校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革新运动,要集中各种办法把长期以来的传统被动的教与学关系转向积极的教与学关系,把以老师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每年都要对马列教师进行业务培养(一般在8月份),并对马列教师实行待遇优惠。同时,越南还相当重视马列主义教育教学研究,教育与培训部不仅经常性设有马列主义教育教学方面的国家级招标课题,经常性地收集各高校关于课程与教学的意见与建议,而且还相当注重马列主义教育的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又是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的政治保障和精神动力。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越南共产党都十分重视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了战斗力,保持了先进性,也进一步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政治地位,营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社会氛围,实际地强化与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中国共产党始终认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时刻注重自身建设。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把党的建设比喻为“伟大工程”;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把党的建设比喻为“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卜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越南共产党认为党的正确领导是保证越南革命胜利的首要因素,为实现党的正确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早在1988年6月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上,越南共产党就提出必须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越共七大报告提出:“劳动人民和全民族已承认我党是领导者,是自己基本的和切身利益的真正代表者。为了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我党把自我革新、自我整顿、提高党的领导能力视为党建工作中的头等重要的要求,是保证我党始终同革命任务相称的经常性工作。”1992年3 —4月间,1993一1995年间,1999一2001年间,越南共产党先后开展过三次大规模的整党运动。2006年4月召开的越共十大重申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出要把越南共产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民族的先锋队。近几年,除了加强治理、整顿之外,越南共产党还进一步加强了理论武装与素质建设,比如,政府拨出专款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再版胡志明全集,并把《关于当代马列主义的若干问题》作为全国通用读本,引导全体干部系统学习;越南还出版了越文版的《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等着作,鼓励越南人民了解和学习中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事业闹。
  (三)重视舆论宣传与教育
  注重舆论宣传与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中国的《人民日报》、《求是》、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宣传与教育作用。越南共产党的《人民报》和党刊《共产主义》以及各种宣传媒体在越南的马列主义宣传与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越的舆论宣传与教育都强调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强调增强舆论引导的本领,掌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权;强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引导新闻媒体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证明,中越通过开展大规模的马列主义学习与宣传教育活动,普遍提高了全党全社会的马列理论水平,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但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身的复杂性,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经验有待积累,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并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还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不过,问题是研究的起点,恩格斯就曾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只要我们既坚持教育传统,又注重变革与创新,就一定能够取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突破。

上一篇: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

下一篇:论邓小平理论精髓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