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9

秋秋花花
首页 > 毕业论文 > 蝇王人性毕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异次元2015

已采纳

读完《蝇王》时,正好读到一篇名为《好人如何变坏》的文章,我觉得,这正好说出了我读完此书的最大感受。 1 《蝇王》的作者威廉•戈尔丁,是英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富含寓意,广泛地融入了古典文学,神话、基督教文化以及象征主义,因其小说“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艺术以及神话的多样性与普遍性,揭示了当今世界的人性状况”,他于198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戈尔丁在西方被称为“寓言编撰家”,他运用现实主义的叙述方法编写寓言神话,承袭西方伦理学的传统,着力表现“人心的黑暗”这一主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类未来的关切。 这部发表于1954年的长篇小说《蝇王》为戈尔丁赢得了巨大声誉,是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也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之一。 2 小说讲述的是一群孩子因为战争流落到一座荒岛上,开始团结一心求生存和获得救援,慢慢分裂以致到最后互相残杀酿成悲剧的故事。 显然作者是以此来象征世界和人性。荒岛和孩子们最后的分裂及互相残杀,象征着当时笼罩在核武器威胁下进入冷战的人类社会,分裂成东方与西方两大阵营,互不信任和敌视。 在这个大背景下,作者更借孩子的天真来反衬和探讨人性恶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严肃问题。标题和小说中的“蝇王”就是人性之恶的象征。 这个“苍蝇之王”,并不是一只巨大的苍蝇,而是一个死猪头,以杰克为首的一帮孩子把它用棍子插在林中,作为对他们恐惧的“野兽”的贡物,当塞门看到它时,它已被密密麻麻的苍蝇萦绕。 人性到底是恶还是善的?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争议不断。 《蝇王》中的人物是一群天真的孩子,小的只有六七岁,大的也只有十一二岁,因飞机被击落坠毁,他们作为幸存者流落到这个荒岛上,刚开始都是单纯善良的,但到后面为何会变得互相残杀起来? 最后因为追杀雷尔夫而点燃丛林,引起路过船只海军军官的注意而得救。海军军官原以为是他们在玩什么游戏而放的火,当他得知真相时,极为震惊:这些孩子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丧失了对文明社会规则的敬畏,而变得如此残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蝇王》讲的就是一个好人如何变坏的故事。 3 我认为这是因为 “恶”与“善”同时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人是天使与魔鬼的混合物,不对“恶”加以警惕,好人也会变坏。这部小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杰克是小说中“恶”的代表,他带头违反规则,另拉队伍造成孩子们分裂,与雷尔夫形成对立,后来误杀塞门,杀死小猪,尤其最后追杀雷尔夫,他都是罪魁祸首。 但他一开始也是善良的“好人”。他来到这个荒岛之前的身份是一名唱诗班班长,也赞成制定规则和遵守规则,开始还主动要求带领狩猎队守候向外发出求救信号的火堆。他说:“我们毕竟不是野蛮人。”可见恶之人并非生来就恶。 著名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在《好人如何变坏》一文中提到的奇普.费雷德里克和阿道夫.艾希曼也是如此。 他们一个是涉嫌虐囚的头目与操纵者,一个是“犹太问题”的“屠杀方案”手段与程序的负责人,之前的履历不但没有残酷行为,甚至有成为模范军人的可能,心理学测验也表明他们既不变态也非残酷成性,而且非常正常,正常得就如同我们身边的熟人朋友,甚至是我们自己。 雷尔夫和小猪是小说中“善”的代表,他们强调纪律和理性,积极帮助更小的孩子,但他们身上其实也有“恶”的存在,面对塞门的死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见善之人内心深处其实也存在“恶”。 其他孩子居于中间,他们开始大部分都听从雷尔夫,但在猎物美味和野蛮本能的诱惑下,他们趁着夜色偷偷加入了杰克的队伍,并成为其帮凶。 这也符合社会群体的现实,多数人都居中,随大流,当群体向善时他们就向善,群体向恶时他们就变恶,“善恶并存”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更明显。 由此可见,人性本身既有善也有恶,好人之所以变坏就是因为人性中“恶”部分的激发和膨胀所致,杰克就是最好的例子。 小说通过“蝇王”这个形象也说明了这一点,塞门在原先享受美丽风景的林中空地上看到它时,产生幻觉,觉得它成了一个活体,然后对着他大笑“我就是你们中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恶存在于孩子们的内心,也就意味着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恶”之所以会激发和膨胀,当然有外在环境的影响,小说中荒岛的恶劣生存条件,以及战争和核武器的威胁等外部环境有很大影响,杰克们如果不因飞机失事流落到这个荒岛上,可能永远不会变成这样。 4 但《蝇王》不只揭示了人性恶的一面和好人如何变坏,它同时还展现了人类对它的抗争和战胜它的可能。 在容易激发“恶”的外部环境下,人仍然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好人仍然可以不变坏。如果像塞门那样用人性,或者像雷尔夫和小猪那样用理性用纪律来抑制内心的“恶”,那么“恶”就无法发展壮大起来。

85 评论

无人边框

【摘要】:千百年来,关于人性的问题人们一直在争论,并且得出很多不同的评断。有人支持说人性是善良的,也有人持相反态度,并且认为人性原本是邪恶的。读完了戈尔丁《蝇王》这部作品,我更同意后者。认识到人性中的黑暗面是人类自我认知的一个重要过程。认识到人性的黑暗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却是自欺欺人的不敢面对自我。【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关键词】: 邪恶 文明 科学 教育 人性恶 蝇王 威廉·戈尔丁 黑暗 自我认知 人类社会 【分类号】:【正文快照】: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1994)是一名英国小说家。1954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蝇王》,并获得了巨大的声誉。戈尔丁在西方被称为“寓言编撰家”,他运用现实主义的叙述方法编写寓言神话,承袭西方伦理学的传统,着力表现“人心的黑暗”这一主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类未来的20世纪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1983年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通过一个寓言故事,描写了一群英国孩子在一个孤岛上的经历,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了隐藏在人们心中的“恶”以及人性的黑暗,揭示了“人性恶”所引发的

257 评论

水蓝色的风铃

本次借着文学名著导读课程的契机,拜读了戈尔丁先生的代表之作《蝇王》。得来颇不容易,图书馆去了三次均未果。只好在网上找来电子版本,哪知实在无法适应电脑的屏幕,眼睛酸账,脑袋疼痛,很是烦恼。终于在第四次去图书馆时,发现有一本被还了回来。就像狼见了落单的白羊,扑上去,紧紧抓在手中。这个版本由龚志成前辈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跟老师学的习惯,看书先看译者和出版社了。依然和以前一样,不喜欢看故事简介或者前言。直接翻到故事,囫囵吞枣。匆匆一遍过后,翻了翻译者序,译者大概说了,文明人与野兽的变化与争斗,各种人对于其的理解。以及如何展现人性的“恶”,作品在于提醒人们警惕和防止一部分人“兽性”大发作这点上的意义。我却依然以为,一部表达一定思想的作品,在分享的时候就已经在改变,在被每一个尝试理解他的人所修改,不再是戈尔丁的《蝇王》。而是所有读者的《蝇王》,因此对于作者用意的猜测和评价是多余的,对于批评家的话语是可参考而不可迷信的。无所谓懂与不懂,只要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即好。小说情节即是一群孩子在战争中转移过程中失事,最终只能在荒岛上过着没有成人的生活,从开始没有成人的兴奋,到后来的迷惘,矛盾,相互伤害导致西蒙和猪崽子的死亡。最终被赶到的成人所救。我从中感触最深的是对于规则的制定原因,意义,以及执行。还有就是在理性的前提下,站在文明中看待野蛮,兽性或者称之为“本性之恶”的过程与原因,及意义。就从这两个方面谈谈感想。在这篇小说当中,作者以儿童为主角,构建了一个封闭的海岛环境,有野果和水源,弱化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即可以满足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还加入了野猪的因素使得追求更高一层的生活存在着可能。这是一种对于社会机制的简化,在对这样的机制进行描绘的过程中也就显现出人类社会中现有机制的矛盾,或者说在作家心中的现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书中的海螺,这个拉尔夫所找到的海螺贯穿了整个故事。正是由于海螺将所有的生还儿童聚集到了一起,才有了后来的所发生的一切。集会中,因为对于海螺及能吹响海螺人的崇拜,拉尔夫被选为头头,并且制定一个规则只有持有海螺的人才能发言。刚开始时,规则是有一定约束力的,因为刚从文明出来的孩子们认为违反规则会如同在家时一样受到一定惩罚,莫名的恐惧在迫使他们遵守——“有点恢复过来的猪崽子指指拉尔夫手里的海螺,杰克和西蒙不出声了。”。但是因为在这个机制中,实际上依靠的是一个观念在维持,即这是一个规矩,人们应该遵守规矩,并没有惩罚或奖励机制,也没有执行者。当有人因为规则处于不利,违反后又发现没有任何对自己的损伤,那么也就是规则的毁灭的时候。这时候规则将被忽略。正如书中后来杰克与拉尔夫发生分歧后,在发言时,海螺不再必要了——“让规则见鬼去吧!我是强有力的!我们会打猎!野兽来了,我们就把它打-倒!”。在这个简化的模式中,规则覆灭的很快,那么将它与人类社会中对比也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只是更为隐蔽和复杂。在现实中,出于很多的目的,一部分人在经过自己的判断后制定出规则或制度,然后说你们应当遵守。但是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因为惩罚机制的不健全,难以实施,或者价值观念不同,导致有人在规则不能执行。最终离规则的目的越来越远,到达一种完全不同的状况。最有趣的是你不知道变化后的结果是社会定义的好还是坏。应当说,只是证明了人类的无知与狂妄吧。另外感触最深的即是,最初的出发点,是已有的文明。也就是,在已经构建起来的人类文明系统中,讲诉这样的情况,思考这样的过程,我们还是我们自己所说的文明吗,现在的我们真的是文明社会吗。我们从小就被告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帮助别人是对的,偷盗抢夺是错的,以及其他种种。我们已经被这样的系统所灌注,已经被生活中最初所得、判别体系所束缚,已经接受了一套标准,已经从出生到现在根据自己所听、所见定义了文明,定义了文明是好的的情况下来观察野蛮,是否能够满足自己定义的好。《蝇王》一文中,作者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描绘着一个自己脑袋里的故事,想要反映一些事情。主流评论的解析是让人认清人的本性是恶的,不要盲目乐观。这里就涉及了一连串的定义,本性,恶,好,坏。人们一边说着自由,每个人要有独立的人格,自主的追求,自由的价值观念。一面却以代代相传的,或者个人,专家所说的好的人格,好的标准,希望强制其它个体承认,接受这些标准,这是一个显然的矛盾。既然人类的的基本问题未能回答,人类的存在是为何,那么凭借什么来判定好坏,凭借一些其它个体的大声吼叫?还是所谓的文明积累的智慧?既然已经接受了拉尔夫所代表的文明,然后用一种异样和恐惧的眼光来看着杰克的作为,其意义是表彰赞同这种文明的人本身?还是在做一种宣传:大家都来接受这样的标准吧。实际上,我们没有绝对的文明,只是因为现在的情况是活着的人中喜欢说话的人中大多是这样想的,所以就称之为文明。我认为,这是个体为了自身利益而产生恐惧的一种表现,害怕可能产生的争斗而选择的字面上的逃避,实际在“文明”的表面下,是否这有着文明定义的“恶”在时刻发生呢?这是一本能够引发思考的书,制度,生存,争斗与具有哲学意味的客观主观。最终也是感叹,单个的灵魂既伟大也渺歇—可以有绚烂的思维之火花,但在别人眼中却可能如同不堪入目。思想而后有得,足矣。

98 评论

相关问答

  • 蝇王毕业论文课题简介

    去读读Jean-Jacques Rousseau(卢梭)和Henry David Thoreau (梭罗)的哲学,他们都是早期回归自然界的倡导人,法国作家 Mi

    快到腕里来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毕业论文人性

    I中I冬I分类号16641 I文献标识码l$ I文章编号11008- 7222( 2005) 03- 0065一03 每一位大学生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都希望自己

    小笼包不怕胖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复杂人性毕业论文

    浅析如何让人力资源成为人力资本摘要: 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成为时髦并被广泛接受的名词,原来的人事部已纷纷改称人力资源部。然而,仅将人力作为资源还不够,还应将人

    pang小妞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人性双刃剑毕业论文

    “套子”话题写作文【写作题目】我们学了《装在套子里的人》,知道别里科夫害怕一切新事物新思想,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最终还是走向了死亡。现实社会中有套子吗?套子都是消

    晴天203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人性矛盾毕业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有关于人性弱点的议论文5篇

    杨小妹021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