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you佳人
浅谈社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论文选题
下面是整理的浅谈社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论文选题,欢迎阅读与借鉴。
学术腐败中有一条是学界不能容忍的——重复别人的研究,换句话说,之前有人做过这个题目,而后这一届学生又做,而且把视角都不换,最终有多大的学术创新就不值一提了。这就会导致,当毕业论文开题的时候,老师会说,之前我们有人做过了,你怎么还做?为此,毕业生束手无策,到底是改题目,还是不改?不改,能有多大的创新能力?
除了在选题上没有创造力之外,我个人发现,在研究路数(包括视角、方法)等都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大多数是为了毕业而写论文,所以才导致如此现状。换句话说,不用心,之前训练又没有做好,最终也就成这般。反之,如把毕业论文当成是自己的一个训练,希望通过写论文来提高自己,接受批判性,辨析性和逻辑性的训练,则会有所与众不同。
举例来说,社工要关注弱势群体,残障儿童是其中的一个研究对象,2018年开题的时候有学生就关注了如何利用社工介入,采取小组的活动来增强他们的适用性问题。但,2015年也有一个,也是讲的这个群体的融入,那,这两个岂不是一样了?对老师来说,不让做,他又不知道做什么,让做,从学术伦理来说又是学术腐败,浪费纸张。
为什么是这样?
我觉得主要还是和学生的实践和阅读有关系。首先,平日的机构实习太少,或者比较单调,不知道社工除了关爱残障儿童还可以去关注老人,妇女,退休军人等等各个群体。“见得少,所以想的也少”。其次,平日阅读太少,视野打不开。我一再强调说,要多看多读,不要局限在课本,也不要太依赖老师,毕竟人是有限的。如果学生没有这样的主动性,最终写出来的东西就只能是重复别人的主题,或者“换汤不换药”的“研究”。没有意义。
相反,我们该如何去选题?我觉得,可以遵从2个维度,尤其是对本科毕业论文来说,它没有那么的专业性要求。(比如社工很多论文的选题都选到了社会学层面)具体来说,第一,有趣的研究。比如关于屁的社会学的研究、关于呵呵的研究,关于公交车的研究,关于XXX的研究,既然允许这样跨界,那为何不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经历来做一个比较有趣的研究呢?如果条件允许,我是赞同这样的做法。我也给学生提过这类研究,支持他们去做,但他们不敢,怕被“枪毙”,我觉得不至于这么严重。第二,有意义的研究。比如说,关于国家发展的大问题,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社区治理的新模式?养老问题等等,都是此类。这就是说,要么做宏观的研究,要么做微观的研究,但我们可以发现,不伦不类的中观研究现在尤其多,做又没有做好,又不知道如何去选择新的题目,最终怎么办?混毕业算了?
此外,我们一再强调说,一篇文章需要理论支撑,不难发现,我们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是不讲究理论基础的。方法呢,也是千篇一律,我觉得这不正常。理论,当然首先选择的是社会工作的理论,优势视角,赋权视角等等,但我们的学生没有这个意识,反而从经验分析到经验结果,最终没有一个理论嵌入进入案例当中加以分析,得到的结果没有深度。这也不符合一篇毕业论文的要求。如果主题是社会学的,我觉得也可以利用社会学的理论去研究,而不要动不动就来说“老师,我没发现社会学的理论可以解释这个”,这实在是太荒谬了。归根到底,不是你没有学好,就是想偷懒,一个学科发展200多年,接近300年,难道还没有一个理论适合你的主题?那你去当社会学的鼻祖好了,孔德可以下岗了。
总之,缺乏主动性,缺乏学习和思考意识,缺乏训练,缺乏交流,缺乏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对得起自己四年的学习,所以导致毕业论的选题上问题丛生。
你说这是忙导致的,我觉得未必,学生比老师肯定轻松许多,而学生只要不懒,我觉得是可以做点东西出来的,甚至可以和老师一起合著文章来发表。但,这些看起来并不多见。
为何我们当代的大学生都这般?相信不只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所以,我们需要去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培养模式,乃至我们自己到底有没有去专心培养学生?这都是需要打个问号的。当然,也有那种你想带,但带不动。此乃一种非常有心无力的感觉。
说来说去,就是没把心思放在学习和思考上,主动性太差,态度不积极,又犯懒,怕吃苦。如此而言,态度是第一个问题,其次才是专业的问题,所以毕业论文也就谈不上多好了。
融发装修
专业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发端,而中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水平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20世纪上半夜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大学里开始讲授社会学、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师生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在西方受过正规教育的一些知识分子为了救国救民,救亡图存在中国大地上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虽然这些活动因为战争等的原因这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它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仍有重要意义。
第二,1949年以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形成阶段。在30多年计划经济与“单位体制”实行时期,政府通过其代表者——各种社会组织和单位,并通过国家干部以行政程序与手段向人们提供生存资源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形成了靠行政框架解决社会问题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第三,80年代中期以后,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宣传、提倡与初创阶段。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社会学也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随着“政企分开”改革政策的推行和政府、群众团体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以及民政等部门对干部知识化、专业化要求的提高,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化的要求自然被提上议事日程。1986年国家决定在北京大学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样专业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开始起步、恢复,与其同时民政等部门对干部进行在职培训,讲授社会工作内容,从而形成了以往的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结构转型的速度加快,各种“适应性”社会问题的出现只能由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框架内去解决,这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非政府渠道”解决方式,使得社会工作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其主要推动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人们依靠亲属群体解决困难的手段日益弱化;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力量在逐渐增加;体制改革带来社会服务的职能回归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某些社会层面的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恢复、发展、壮大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补偿社会变迁损失、修正市场失败、追求社会公平和改善人类福利的重要社会机制与制度安排,也是资本主义谋求社会控制的重要社会机制,其基本功能是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类需要。这意味着社会工作拥有跨越社会制度、民族国家和文化价值的普遍适用性,意味着社会工作同样适用社会主义国家,因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需要,是普世性人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史无前例和翻天覆地的结构转型期,社会转型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冲击之大、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同时社会问题丛生,社会失范现象比比皆是,越轨行为屡见不鲜,社会整合、社会秩序、社会管理成为头等重要大事,这些为社会工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也对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中国人生活方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城乡居民生活由温饱迈向小康,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基本需要内容与层次发生结构变化。在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处境下,全球化福利处又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增加了新动因。中国如何与国际社会工作通则接轨,如何与国际社会工作界交流合作已成为当务之急;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在消除贫困、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弱势群体基本需要,在追求平等、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公民生活质量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现阶段社会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方面,社会工作概念的专业理解与社会理解充满歧义,专业形象卑微低下,专业教育呈超常态发展,但是毕业生缺乏清晰的就业市场,专业地位无从谈起,社会工作“理所当然作为”与可预期的兴旺局面并未出现,形成社会需要与社会工作发展本身严重分离的奇特现象。
第二方面,社会福利组织员工年龄老化、知识陈旧、专业化水平低下,迫切需要大批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而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客观上难以进入福利机构,主观上不愿进入福利机构,形成了福利机构的社会需求与社会工作教育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
第三方面,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仍处于“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的社会工作机制,几乎大部分应当由社会承担的职能和责任都由政府或“准政府”机构包办,而企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仍然以内部利益为主要取向,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仍然“办社会”,大量事业单位更是自成一体“事业办社会”,导致大量社会福利资源滞留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内部,社会福利机构缺乏走狗的资源现状——福利资源短缺、福利资源的单位占有、福利资源的行政配置。
第四方面,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同旧体制、旧观念及旧工作方法之间的矛盾,专业社会工作水平的低下不能适应社会工作带来的挑战;缺乏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专业教材专业师资缺乏;理论建设滞后,经验不足,庞大的社会工作体系还没有建立,等等。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专业社会工作仍然面临着无法改变的困境,它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职业,而真正的社会工作实践者更是寥寥无几;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尚处在不稳定的发展状态同时更面临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挑战,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整合所面临的困难;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团体的发展社会公益和福利事业方面的成绩已开始引起社会和学界的关注,但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与信任感的建立,仍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已发生的巨大社会变迁与未来新世纪的变革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无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践经验来看都显得相当薄弱。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也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张力,即它如何看待在世界上特别是西方国家存在已有百年历史的社会工作经验,如何看待中国1949年之后计划经济时期解决社会问题的历史传统,如何判断我国社会转型的方向、进程及其对社会工作的需要。为此,一方面,我们必须严谨地面对社会工作在国际层面发展上所经历的过去,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真理解过去,理解中国现阶段发展社会工作的制度环境与面临的问题,着眼于本土化社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中国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与实践范围具有独特的界定,社会工作领域与实践内容界定取向有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根据现有社会工作实践,结合国际社会工作现状,范围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教育、社会改造、社会调解、社会服务、社会行政和社会管理领域;
二是社会工作时间包括社会救济、福利保障、民主改革与精神文明、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解决社会问题;
三是社会工作服务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和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的工作;
四是社会工作领域包括调查咨询、民政工作、社会救助工作、社会福利工作、社会服务工作、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组织工作、社会保护与社会保险工作、街道居民工作、违规与犯罪者的改造和挽救工作等等;
总之,中国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不断增多,工作领域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工作集中在城乡社区组织工作,而且社会工作服务实践范围逐渐同欧美社会福利、社会政策与社会服务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外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表明,社会工作完全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特别是在现阶段社会结构转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工作是以满足人类基本需要为核心目标的主人专业,主要工作处境是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是专业与学科、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中国社会对社会工作概念的社会建构存在多种不同取向,直接影响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目前社会工作者主要集中在劳动、民政、工青妇和民间福利组织之中,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广泛,政府主导的非专业化社会工作实践及其转型过渡是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基本特色。在目前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现代化的处境下,中国社会工作应当更多发挥积极预防和发展的功能,定位在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文章来源于文秘114网本资料权属文秘114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114网更多资料机制并重,而不应停留在消极补救和补偿的功能上。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现代化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民主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多元主义都迫切需要社会工作,在全球化福利环境与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应采取“社会工作服务先导,社会工作教育机构积极回应”的新发展战略,通过城乡社区发展、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缓解贫困、老年人服务以及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实现社会工作模式的战略转变和健康发展。
应该勇敢
1、自己估计一下毕业时间,一般提前一年报名参加论文。浙江自考每年论文报名时间,是安排在1月5~15日、7月5~15日进行的,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您可关注浙江省教育考试网上的报名通知,按时去这个网上报名参加自考的。2、论文报名后,主考院校老师会对您进行指导的,然后按指导老师的意见和要求进行。、论文集中指导(培训)要本人过去听的。主要内容:写作的具体要求、格式要求、不合格论文的情况、查找论文资料的途径、指导老师的具体联系时间和方式方法、论文装订要求、提交方式与时间等等。、要与指导老师联系后,按指导老师的要求与时间,提交论文开题报告、论文提纲、初稿、修改稿、定稿。3、一般来说,自考论文的通过率很高。这个比率:通常10个人参加,起码8、9个都可顺利通过的。所以,您尽可大胆放心去报名参加论文。
咔嚓咔嚓咔嚓啦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致谢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社会工作毕业论文致谢,欢迎大家分享。
千古长沙,湖湘文化,大泽深山,湘水源远。三湘弟子通晓时务,千年学府钟灵秀,四水书生经世致用,百代弦歌贯古今。
楚湘福地,心之向往,得偿求学于斯地,幸也。然冬雪难留,时维三月,别期忽至伤离别。撰文之际,回顾三载学涯,上下求索略有所得,亦多欣喜。感恩贵人助我斩荆棘,敦促勤勉,携我向上。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首谢恩师XX教授,X教授德行高才,授业解惑,润物无声,不吝相授。时常教诲学生多读书以治学。毕业论文选题之初,卢教授躬身亲授,定题目,理思路,为我指明研究方向,引我上路。承蒙赐教,终身无忘。再谢XX大学诸位师长,开明智,倾囊相授。待学生如子,不论学习生活,无微不至。
五世修得同窗读,后谢同窗之友。初来乍到,异乡他客多不便,窘迫之际,热心帮扶,相亲相勉。点滴日常,共赴课堂。闲时课余,交流思辨之所得,相携秀水青山间。一别南浦,不知何日再得相见,万望得偿所愿,顺遂平安。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四谢我的知己——XXX、XXX,相识八载,亦如初见。颓败无力之时,振我精神;踯躅不前之刻,予我后盾;精神得意之中,与我同喜。孤帆难入沧海,独酌怎得和乐?飞鸟振翅于天,风雨皆是历练。云外天际尚远,起起落落常伴。
最后厚谢我的父母,舐犊情深,春晖寸草,从蹒跚学步,到燕南千里。昊天罔极,事事躬亲。怜我饮食不惯,千里邮寄补给,日日问询平安,殷殷期望早日学成归来。另外感谢我的男朋友,撰文之时,常敦促勤勉。知我怜我,知子之来之,愿共御以琴瑟。
纸短情长,有感而发。聚散终有时,还望诸位安好。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有幸得以在XX大学求学三载,受熏陶于千年学府文化底蕴,得教诲于授业恩师循循善诱,受鼓励于同窗好友陪伴左右,亦沉醉于岳麓山早樱红叶。犹记得初入学府,踌躇满志,一心修得经世之才,以法律之绳伸张人间正义。须臾间,千百昼夜,终学有所成,故谢于四方。
一谢父母,生我育我,护我拥我。感谢父母25年前赠与我生命,让我在温暖幸福中健康成长。感谢父母言传身教,教生性顽劣的孩儿懂礼明理,让我能一直心怀正气立于天地之间。感谢父母护我身侧,虽未常伴左右,却始终能感受父母的宠爱,让我能始终葆有最纯粹爱与善良。感谢父母对我永远的支持和理解,遭遇挫折时做有温暖港湾,向前奔跑时无后顾之忧,始终勇敢追逐自己的人生。二十五载,孩儿尚未尽孝,反累父母为我操心受怕。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父母身体康健,福寿延年。
二谢恩师,授业解惑,受益终身。特别感谢我的恩师屈茂辉教授,本篇毕业论文是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受困于资质愚钝,所学不及老师万分之一,文章有不足之处,深感羞愧。求学三载,感念恩师于我困顿迷茫之时,以调侃之语,劝我迷途知返,指明前行方向,提醒我多读书。感谢法学院所有老师,对我寄予厚望,传道授业解惑,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教我博学如海的专业知识,授我踏实严谨的务实精神,传我审问慎思的人生态度,赠我明辨笃行的处世箴言,使我受益终身。学生必谨记恩师教诲,继往余生。愿恩师万事顺心,幸福安康。
三谢好友,同窗相伴,永生铭记。同窗相伴,相交相知,互利互勉,结伴而行。感谢XX师兄、XX师兄对论文修改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XX师兄、X师兄、XX等各位同门师兄师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对我的包容与照顾,感受到屈门大家庭的温暖。感谢我的好姐妹XX、XXX在过去三年里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同门X、XX等同门在论文撰写期间对我的鼓励与帮助,让我能坚持写完这篇毕业论文。感谢陪伴我走过人生最精彩部分的人,是你让我知道前行之路,虽然艰苦但不孤独。三年同窗,无论何时,总伴左右,临近离别,万般不舍。然聚散终有时,何处不相逢。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愿好友前程似锦,一往无前。
四谢自己,过往已矣,前路可期。我虽资质愚钝,好在坚持不懈,虽未成功,但有成绩。如今迈出校园,前路漫漫,切勿懈怠,艰苦奋斗。当谨记教诲,以已之所学,达已之理想,终不负所望。愿自己勤勉攀爬,初心不改。
胸中感激,难以尽付笔端。铭记于心,结草衔环。
人在光阴似箭流,校园时光即将结束,记忆仿佛仍停留在开学之际,转瞬便迎来毕业。这两年的研究生生活过的很充实,老师将自身所学倾囊相授、为期半年的法律实践学习,我如一棵小树苗从中汲取养分。
毕业论文的完成,我首先想感谢XXXX和老师们,没有学院提供丰富的图书、数字资源,我的写作将如无根之木,风吹即倒;没有老师们的细心指导,我的精神世界将如贫瘠之地,缺乏知识的养分。在此,我感谢导师XX老师,他的谆谆教诲让我明白资料准备对于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也让我理清了论文写作的思路。同时,我非常感谢XX老师对我的论文所提出的修改意见,陈老师严谨细致,查看初稿后提出了修改意见,有如醍醐灌顶,让我明白了论文存在的问题。
我还要要感谢我的室友和同学。同处一片屋檐下,大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会互相进行督促,给予鼓励。特别是XXX同学。在论文开题阶段,XXX同学与我讨论梳理了论文的争议焦点,寻找论文的创新点,让我对论文的写作方向更加明确。
最后,我想感谢我的家人。论文写作正值新冠肺炎期间,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能够静心学习,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苍天予年岁,不应虚此生。在此祝愿母校的明天会更好!
社会工作实践总结论文 一个新的严谨的理论的出世,一定伴随着跨越不同的组织层次。下面是社会工作实践总结论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2017年12月3日,我们社会工作2
浅谈社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论文选题 下面是整理的浅谈社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论文选题,欢迎阅读与借鉴。 学术腐败中有一条是学界不能容忍的——重复别人的研究,换句话说,
关键词是不是像课本里面的 关键词那些?
专业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发端,而中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水平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20世纪上半夜专
专业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发端,而中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水平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20世纪上半夜专